高新技术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6
八大领域一、电子信息技术二、生物与新医药技术三、航空航天技术四、新材料技术五、高技术服务业六、新能源及节能技术七、资源与环境技术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目录一、电子信息技术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系统软件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支撑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中间件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嵌入式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6、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7、图形和图像软件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8、金融信息化软件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9、地理信息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新技术产品分类
1.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通信设备、互联网技术等。
2.生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基因工程、生物制剂等。
3.新材料:如先进的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
4.新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和新能源汽
车等。
5.先进制造业:涵盖机器人技术、自动化设备、数控机床等。
6.航空航天:如飞行器设计、卫星技术、太空探索等。
7.环保技术:涉及污染治理、资源回收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的技术。
8.电子技术:包含集成电路、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等。
9.人工智能: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机器人等。
八大领域一、电子信息技术二、生物与新医药技术三、航空航天技术四、新材料技术五、高技术服务业六、新能源及节能技术七、资源与环境技术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目录一、电子信息技术 (1)一软件 (1)1、系统软件 (1)2、支撑软件 (1)3、中间件软件 (1)4、嵌入式软件 (1)5、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软件 (1)6、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 (2)7、图形和图像软件 (2)8、金融信息化软件 (2)9、地理信息系统 (2)10、电子商务软件 (2)11、电子政务软件 (3)12、企业管理软件 (3)二微电子技术 (3)1、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3)2、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 (3)3、集成电路封装技术 (3)4、集成电路测试技术 (4)5、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技术 (4)6、集成光电子器件技术 (4)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4)1、计算机及终端技术 (4)2、各类计算机外围设备技术 (4)3、网络技术 (4)4、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 (5)5、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 (5)6、传感器网络节点、软件和系统 (5)四通信技术 (5)1、光传输技术 (5)2、小型接入设备技术 (5)3、无线接入技术 (6)4、移动通信系统的配套技术 (6)5、软交换和VoIP系统 (6)6、业务运营支撑管理系统 (6)7、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 (6)五广播电视技术 (7)1、演播室设备技术 (7)2、交互信息处理系统 (7)3、信息保护系统 (7)4、数字地面电视技术 (7)5、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 (7)6、专业音视频信息处理系统 (7)7、光发射、接收技术 (7)8、电台、电视台自动化技术 (8)9、网络运营综合管理系统 (8)10、IPTV技术 (8)11、高端个人媒体信息服务平台 (8)六新型电子元器件 (8)1、半导体发光技术 (8)2、片式和集成无源元件技术 (8)3、片式半导体器件技术 (9)4、中高档机电组件技术 (9)七信息安全技术 (9)1、安全测评类 (9)2、安全管理类 (9)3、安全应用类 (9)4、安全基础类 (9)5、网络安全类 (9)6、专用安全类 (9)八智能交通技术 (10)1、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技术 (10)2、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设备及相关软件技术 (10)3、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技术 (10)4、车载电子设备和系统技术 (10)二、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11)一医药生物技术 (11)1、新型疫苗 (11)2、基因工程药物 (11)3、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疗 (11)4、单克隆抗体系列产品与检测试剂 (11)5、蛋白质/多肽/核酸类药物 (11)6、生物芯片 (12)7、生物技术加工天然药物 (12)8、生物分离、装置、试剂及相关检测试剂 (12)9、新生物技术 (12)二中药、天然药物 (12)1、创新药物 (12)2、中药新品种的开发 (13)3、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13)三化学药 (13)1、创新药物 (13)2、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 (13)3、抗肿瘤药物 (13)4、抗感染药物包括抗细菌、抗真菌、抗原虫药等 (13)5、老年病治疗药物 (14)6、精神神经系统药物 (14)7、计划生育药物 (14)8、重大传染病治疗药物 (14)9、治疗代谢综合症的药物 (14)10、罕见病用药Orphan Drugs及诊断用药 (14)11、手性药物和重大工艺创新的药物及药物中间体 (14)四新剂型及制剂技术 (15)1、缓、控、速释制剂技术——固体、液体及复方 (15)2、靶向给药系统 (15)3、给药新技术及药物新剂型 (15)4、制剂新辅料 (15)五医疗仪器技术、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 (15)1、医学影像技术 (15)2、治疗、急救及康复技术 (16)3、电生理检测、监护技术 (16)4、医学检验技术 (16)5、医学专用网络环境下的软件 (16)六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 (16)1、生物催化技术 (16)2、微生物发酵新技术 (16)3、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 (17)4、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技术 (17)5、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 (17)6、功能性食品及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17)七现代农业技术 (17)1、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 (17)2、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与健康养殖技术 (17)3、重大农林植物灾害与动物疫病防控技术 (18)4、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 (18)5、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技术 (18)6、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节水农业 (18)7、农业生物技术 (18)三、航空航天技术 (19)1、民用飞机技术 (19)2、空中管制系统 (19)3、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行保障系统 (19)4、卫星通信应用系统 (19)5、卫星导航应用服务系统 (19)四、新材料技术 (20)一金属材料 (20)1、铝、镁、钛轻合金材料深加工技术 (20)2、高性能金属材料及特殊合金材料生产技术 (20)3、超细及纳米粉体及粉末冶金新材料工艺技术 (21)4、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加工成型技术 (21)5、电子元器件用金属功能材料制造技术 (21)6、半导体材料生产技术 (21)7、低成本超导材料实用化技术 (22)8、特殊功能有色金属材料及应用技术 (22)9、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 (22)10、金属及非金属材料先进制备、加工和成型技术 (22)二无机非金属材料 (23)1、高性能结构陶瓷强化增韧技术 (23)2、高性能功能陶瓷制造技术 (23)3、人工晶体生长技术 (23)4、功能玻璃制造技术 (24)5、节能与环保用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制造技术 (24)三高分子材料 (24)1、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的制备技术 (24)2、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 (24)3、高分子材料的低成本、高性能化技术 (24)4、新型橡胶的合成技术及橡胶新材料 (25)5、新型纤维材料 (25)6、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技术及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技术 (25)7、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应用技术 (25)四生物医用材料 (25)1、介入治疗器具材料 (25)2、心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及产品 (25)3、骨科内置物 (26)4、口腔材料 (26)5、组织工程用材料及产品 (26)6、载体材料、控释系统用材料 (26)7、专用手术器械及材料 (26)五、精细化学品 (26)1、电子化学品 (26)2、新型催化剂技术 (26)3、新型橡塑助剂技术 (27)4、超细功能材料技术 (27)5、功能精细化学品 (27)五、高技术服务业 (27)1、共性技术 (27)2、现代物流 (27)3、集成电路 (27)4、业务流程外包BPO (28)5、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 (28)6、公共服务 (28)7、技术咨询服务 (28)8、精密复杂模具设计 (28)9、生物医药技术 (28)10、工业设计 (28)六、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29)一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 (29)1、太阳能 (29)2、风能 (29)3、生物质能 (30)4、地热能利用 (31)二核能及氢能 (31)1、核能技术 (31)2、氢能技术 (31)三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 (32)1、新型动力电池组、高性能电池组 (32)2、燃料电池、热电转换技术 (32)四高效节能技术 (32)1、钢铁企业低热值煤气发电技术 (32)3、低温余热发电技术 (32)4、废弃燃气发电技术 (32)5、蒸汽余压、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技术 (32)6、输配电系统优化技术 (32)7、高泵热泵技术 (32)8、蓄冷蓄热技术 (33)9、能源系统管理、优化与控制技术 (33)10、节能监测技术 (33)11、节能量检测与节能效果确认技术 (33)七、资源与环境技术 (33)一水污染控制技术 (33)1、城镇污水处理技术 (33)2、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33)3、城市和工业节水和废水资源化技术 (33)4、面源水污染的控制技术 (34)5、雨水、海水、苦咸水利用技术 (34)6、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34)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34)1、煤燃烧污染防治技术 (34)2、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 (34)3、工业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防治技术 (34)4、局部环境空气质量提高与污染防治技术 (34)5、其他重污染行业空气污染防治技术 (35)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 (35)1、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技术 (35)2、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35)3、有机固体废物的处理和资源化技术 (35)四环境监测技术 (35)1、在线连续自动监测技术 (35)2、应急监测技术 (35)3、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36)五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技术 (36)六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技术 (36)1、重点行业污染减排和“零排放”关键技术 (36)2、污水和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技术 (36)3、清洁生产关键技术 (36)4、绿色制造关键技术 (36)七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 (37)1、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的采矿、选矿技术 (37)2、共、伴生矿产的分选提取技术 (37)3、极低品位资源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37)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37)一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37)1、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 (37)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37)3、基于PC的控制系统 (37)4、新一代的工业控制计算机 (38)二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 (38)1、新型自动化仪表技术 (38)2、面向行业的传感器技术 (38)3、新型传感器技术 (38)4、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技术 (38)5、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技术 (39)三先进制造技术 (39)1、先进制造系统及数控加工技术 (39)2、机器人技术 (39)3、激光加工技术 (39)4、电力电子技术 (39)5、纺织及轻工行业专用设备技术 (40)四新型机械 (40)1、机械基础件及模具技术 (40)2、通用机械和新型机械 (40)五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 (40)1、采用新型原理、新型元器件的电力自动化装置 (40)2、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提高设备性能及自动化水平的技术 (41)3、电力系统应用软件 (41)4、用于输配电系统和企业的新型节电装置 (41)六汽车行业相关技术 (41)1、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技术 (41)2、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 (42)3、汽车电子技术 (42)4、汽车零部件前端技术 (42)一、电子信息技术一软件1、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软件技术;包括实时操作系统技术;小型专用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基于EFI的通用或专用BIOS系统技术等..2、支撑软件测试支撑环境与平台技术;软件管理工具套件技术;数据挖掘与数据呈现、分析工具技术;虚拟现实包括游戏类的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技术;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软件生成环境与工具套件技术;模块封装、企业服务总线ESB、服务绑定等的工具软件技术;面向行业应用及基于相关封装技术的软件构件库技术等..3、中间件软件中间件软件包括:行业应用的关键业务控制;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和面向Web服务及SOA架构的应用服务器;面向业务流程再造;支持异种智能终端间数据传输的控制等..4、嵌入式软件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技术;嵌入式数据库管理技术;嵌入式网络技术;嵌入式Java平台技术;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构建技术;嵌入式支撑软件层中的其他关键软件模块研发及生成技术;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嵌入式软件支撑平台包括:智能手机软件平台、信息家电软件平台、汽车电子软件平台等技术;嵌入式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研发等..5、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软件用于工程规划、工程管理/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等过程中使用的软件工作平台或软件工具..包括:基于模型数字化定义MBD技术的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制造及工艺软件技术;面向行业的产品数据分析和管理软件技术;基于计算机协同工作的辅助设计软件技术;快速成型的产品设计和制造软件技术;具有行业特色的专用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产品开发工具技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软件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相关软件技术等..6、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是指针对中国语言文字包括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外国语言文字开发的识别、编辑、翻译、印刷等方面的应用软件..包括:基于智能技术的中、外文字识别软件技术;字处理类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处理软件技术;基于先进语言学理论的中文翻译软件技术;语音识别软件和语音合成软件技术;集成中文手写识别、语音识别/合成、机器翻译等多项智能中文处理技术的应用软件技术;具有多语种交叉的软件应用开发环境和平台构建技术等..7、图形和图像软件支持多通道输入/输出的用户界面软件技术;基于内容的图形图像检索及管理软件技术;基于海量图像数据的服务软件技术;具有交互功能与可量测计算能力的3D软件技术;具有真实感的3D模型与3D景观生成软件技术;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软件技术等..8、金融信息化软件金融信息化软件是指面向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等金融领域服务业务创新的软件..包括:支持网上财、税、库、行、海关等联网业务运作的软件技术;基于金融领域管理主题的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及其应用等技术;金融行业领域的财务评估、评级软件技术;金融领域新型服务模式的软件技术等..9、地理信息系统网络环境下多系统运行的GIS软件平台构建技术;基于3D/4D即带有时间标识技术的GIS开发平台构建技术;组件式和可移动应用的GIS软件包技术等..10、电子商务软件基于Web服务Web Services及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的电子商务应用集成环境及其生成工具软件或套件的技术;面向电子交易或事务处理服务的各类支持平台、软件工具或套件的技术;支持电子商务协同应用的软件环境、平台、或工具套件的技术;面向桌面和移动终端设备应用的信息搜索与服务软件或工具的技术;面向行业的电子商务评估软件或工具的技术;支持新的交易模式的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技术等..11、电子政务软件用于构建电子政务系统或平台的软件构件及工具套件技术;跨系统的电子政务协同应用软件环境、平台、工具等技术;应急事件联动系统的应用软件技术;面向电子政务应用的现场及移动监管稽核软件和工具技术;面向电子政务应用的跨业务系统工作流软件技术;异构系统下政务信息交换及共享软件技术;面向电子政务应用的决策支持软件和工具技术等..12、企业管理软件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的商业智能BI软件技术;基于RFID和GPS应用的现代物流管理软件技术;企业集群协同的供应链管理SCM软件技术;面向客户个性化服务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技术等..二微电子技术1、集成电路设计技术自主品牌ICCAD工具版本优化和技术提升;包括设计环境管理器、原理图编辑、版图编辑、自动版图生成、版图验证以及参数提取与反标等工具;器件模型、参数提取以及仿真工具等专用技术..2、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音视频电路、电源电路等量大面广的集成电路产品设计开发;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通用芯片CPU、DSP等的开发与产业化;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点整机配套的集成电路产品;3G移动终端电路、数字电视电路、无线局域网电路等..3、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小外型有引线扁平封装SOP、四边有引线塑料扁平封装PQFP、有引线塑封芯片载体PLCC等高密度塑封的大生产技术研究;成品率达到99%以上;新型的封装形式;包括采用薄型载带封装、塑料针栅阵列PGA、球栅阵列PBGA、多芯片组装MCM、芯片倒装焊FlipChip、WLPWafer Level Package;CSMPChip Size Module Package;3D3 Dimension等封装工艺技术..4、集成电路测试技术集成电路品种的测试软件;包括圆片Wafer测试及成品测试..芯片设计分析验证测试软件;提高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使用效率的软/硬件工具、设计测试自动连接工具等..5、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技术CMOS工艺技术、CMOS加工技术、BiCMOS技术、以及各种与CMOS兼容工艺的SoC产品的工业化技术;双极型工艺技术;CMOS加工技术与BiCMOS加工技术;宽带隙半导体基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电力电子集成器件工艺技术..6、集成光电子器件技术半导体大功率高速激光器;大功率泵浦激光器;高速PIN-FET模块;阵列探测器;10Gbit/s-40Gbit/s光发射及接收模块;用于高传输速率多模光纤技术的光发射与接收器件;非线性光电器件;平面波导器件PLC包括CWDM复用/解复用、OADM分插复用、光开关、可调光衰减器等..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1、计算机及终端技术手持和移动计算机HPC、PPC、PDA;具有特定功能的行业应用终端;包括金融、公安、税务、教育、交通、民政等行业的应用中;集信息采集包括条形码、RFID、视频等、认证支付和无线连接等功能的便携式智能终端等;基于电信网络或/和计算机网络的智能终端等..2、各类计算机外围设备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外围设备;包括打印机、复印机等;计算机外围设备的关键部件;包括打印机硒鼓、墨盒、色带等;计算机使用的安全存储设备;存储、移动存储设备等;基于USB技术、蓝牙技术、闪联技术标准的各类外部设备及器材;基于标识管理和强认证技术;基于视频、射频等识别技术..3、网络技术基于标准协议的如SNMP和ITSM等的应用于企业网和行业专网的信息服务管理和网络管理软件;包括监控软件、IP业务管理软件等; ISP、ICP的增值业务软件和应用平台等;用于企业和家庭的中、低端无线网络设备;包括无线接入点、无线网关、无线网桥、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等;以及符合蓝牙、UWB标准的近距离几米到十几米无线收发技术等;向IPv4向IPv6过渡的中、低端网络设备和终端..4、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空间数据获取系统;包括低空遥感系统、基于导航定位的精密测量与检测系统、与PDA及移动通信部件一体化的数据获取设备等;导航定位综合应用集成系统;包括基于“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的主动/被动的导航、定位设备及公众服务系统;基于位置服务LBS技术的应用系统平台;时空数据库的构建及其应用技术等..5、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融合多种通信手段的企业信息通信集成技术;智能化的知识管理;工作流、多媒体;基于SOA架构建立的企业信息化集成应用..6、传感器网络节点、软件和系统面向特定行业的传感器网络节点、软件或应用系统;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硬件平台和模块、嵌入式软件平台及协议软件等;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网络接口产品模块、软件等..采用OEM或CKD方式的集成生产项目除外..四通信技术1、光传输技术可用于城域网和接入网的新型光传输设备技术;包括:中/低端新型多业务光传输设备和系统;新型光接入设备和系统;新型低成本小型化波分复用传输设备和系统;光传输设备中新型关键模块光传输系统仿真计算等专用软件..2、小型接入设备技术适合国内的网络状况和用户特殊应用需求的小型接入设备技术;包括:各类综合接入设备;各种互联网接入设备IAD;利用无线接入、电力线接入、CATV 接入等的行业专用接入设备包括远程监控等;其它新型中小型综合接入设备..3、无线接入技术调制方式多样、能适应复杂使用环境的移动通信接入技术的无线接入设备及其关键部件;包括:宽带无线接入设备;如包括基站、终端、网关等;基于IEEE802.11等协议的基站与无线局域网终端设备;基于IEEE802.16等协议的宽带无线城域网终端设备、系统和技术;各类高效率天线终端设备和特种天线技术和设备等;固定无线接入设备;各种无线城域网设备和系统;包括增强型WLAN基站和终端等..4、移动通信系统的配套技术适用于移动通信网络等的系列配套技术;包括:3G系统的直放站含天线配套设备;用于各种基站间互联的各种传输设备;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优化软件与工具;基站与天线的RF信号光纤拉远传输设备;移动通信的网络测试、监视和分析仪表等;数字集群系统的配套技术;其它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行业应用的配套技术..5、软交换和VoIP系统基于分组交换原理的下一代网络系统和设备技术;包括:中小型IP电话系统及设备;面向特定行业和企业应用、集成VoIP功能的呼叫中心系统及设备; VoIP系统的监测和监控技术等..6、业务运营支撑管理系统网络和资源管理系统;结算和计费系统;业务管理和性能分析系统;经营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客户服务管理系统;服务质量管理系统;各类通信设备的测试系统;适用于上述系统的组件产品;包括各类中间件等..7、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固定网、2.5G/3G移动、互联网等网络的增值业务应用软件技术;包括:各类增值业务的综合开发平台;流媒体、手机可视电话、手机、IPTV等的应用系统;基于电信网、互联网等的增值业务和应用系统;基于P2P技术的各类应用系统;包括即时通信系统等;基于现有网络技术的增值业务平台;支持网络融合和业务融合的增值业务应用平台及系统..五广播电视技术1、演播室设备技术与数字电视系统相适应的各类数字化电子设备技术;包括:演播室数字视频服务器、数字视频切换控制台、数字音视频非线性编辑服务器;节目的电子交换、节目制播系统软件、面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的加解密和密钥管理、数字版权保护等系统;适合我国地面电视标准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设备;地面—有线合一的数字电视传输设备;符合我国标准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发射与转发设备;卫星数字电视调制器、有线数字电视调制器、地面数字电视调制器;广播电视监控系统及设备;用于IP网络、移动接收服务网络的数据网关;数据协议转发服务器;有线数字电视和卫星数字电视运营商的运营支撑系统;以电子节目指南、综合信息发布、数据广播、以及交互电视等构成的业务应用系统..2、交互信息处理系统能够实现交互式控制的服务端系统技术..3、信息保护系统能够实现各种信息媒体整体版权保护的系统技术..4、数字地面电视技术可提高收发机性能的技术;与单频组网、覆盖补点、专用测试等应用相关的技术;包括:数字电视单频网适配器;广播信号覆盖补点器;GB20600-2006广播信号发生器;GB20600-2006广播信号分析仪等..5、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符合国家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的设备技术;包括:数字广播电视发射机;数字广播电视复用器;数字广播电视信道编码调制器;无线地面数字广播技术..6、专业音视频信息处理系统公共交通、公共场所等各类专业级网络化的音视频处理系统技术..7、光发射、接收技术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发射和光接收设备的技术;包括:激光器模块;光电转换模块;调幅返送光发射机;室外型宽带光接收机等..8、电台、电视台自动化技术适合电台、电视台开展音频及视像节目编、采、播业务的技术;包括:具备发射机单机模拟量、开关量的选择与采集;控制信号接口选择功能的设备;能对发射机工作状态实现控制、监测、记录、分析、诊断、显示、报警等功能的设备;能对全系统实现数据处理的计算机设备;能对发射机房多机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管理的设备等..9、网络运营综合管理系统基于卫星、有线、无线电视传输的、能实现分级网络运营管理、能实现全网传输设备的维护、设置及业务管理一体化的软件系统的技术;包括:广播影视传输覆盖网的管理系统;有线电视分配网网络管理系统等..10、IPTV技术电信、计算机和广电三大网络的业务应用融合的技术;包括:IPTV路由器和交换器; IPTV终端设备; IPTV监管系统和设备; IPTV前端设备等..11、高端个人媒体信息服务平台移动办公软件技术;包括:个人信息综合处理平台;便携式个人信息综合处理终端等..采用OEM或CKD方式的集成生产项目除外..六新型电子元器件1、半导体发光技术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用外延片制造技术;生长高效高亮度低光衰高抗静电的外延片技术;包括:采用GaN基外延片/Si基外延片/蓝宝石衬底外延片技术;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制作技术;大功率高效高亮度低光衰高抗静电的发光二极管技术;高效高亮度低光衰高抗静电的发光二极管技术;半导体照明用长寿命高效荧光粉、热匹配性能和密封性能好的封装树脂材料和热沉材料技术等..2、片式和集成无源元件技术片式复合网络、片式EMI/EMP复合元件和LTCC集成无源元件;片式高温、高频、大容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片式NTC、PTC热敏电阻和片式多层压敏电阻;片式高频、高稳定、高精度频率器件等..。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历程高新技术产业是指那些以科技为基础、知识为核心、高新技术为依托的现代产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60年代,高新技术产业刚刚起步。
当时,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科学技术相对滞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寥寥无几。
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一些研究所,开始从事原子能、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
这些研究所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8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经济逐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科研机构和企业投入到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中。
电子信息、生物科技、新材料等领域蓬勃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开始崛起。
90年代至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和互联网的兴起,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发展最快的领域,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新兴产业层出不穷。
同时,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高科技企业层出不穷。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引进国外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帮助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同时,我国也注重培养本土科研人才,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加强科研成果转化。
这些努力使得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从跟随发展到引领发展的转变。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批世界知名的高科技企业在中国崛起,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也已经打破国外垄断,开始在国际市场上与国际巨头竞争。
与此同时,政府也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总的来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蓬勃发展阶段。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革,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一、电子信息技术二、生物与新医药技术三、航空航天技术四、新材料技术五、高技术服务业六、新能源及节能技术七、资源与环境技术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一、电子信息技术(一)软件1、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软件技术,包括实时操作系统技术;小型专用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基于EFI的通用或专用BIOS系统技术等。
2、支撑软件测试支撑环境与平台技术;软件管理工具套件技术;数据挖掘与数据呈现、分析工具技术;虚拟现实(包括游戏类)的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技术;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软件生成环境与工具套件技术;模块封装、企业服务总线(ESB)、服务绑定等的工具软件技术;面向行业应用及基于相关封装技术的软件构件库技术等。
3、中间件软件中间件软件包括:行业应用的关键业务控制;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和面向Web服务及SOA架构的应用服务器;面向业务流程再造;支持异种智能终端间数据传输的控制等。
4、嵌入式软件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技术;嵌入式数据库管理技术;嵌入式网络技术;嵌入式Java平台技术;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构建技术;嵌入式支撑软件层中的其他关键软件模块研发及生成技术;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嵌入式软件支撑平台(包括:智能手机软件平台、信息家电软件平台、汽车电子软件平台等)技术;嵌入式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研发等。
5、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软件用于工程规划、工程管理/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等过程中使用的软件工作平台或软件工具。
包括:基于模型数字化定义(MBD)技术的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制造及工艺软件技术;面向行业的产品数据分析和管理软件技术;基于计算机协同工作的辅助设计软件技术;快速成型的产品设计和制造软件技术;具有行业特色的专用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产品开发工具技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软件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相关软件技术等。
6、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是指针对中国语言文字(包括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外国语言文字开发的识别、编辑、翻译、印刷等方面的应用软件。
高新技术产业的好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新技术产业是指应用前沿科学技术和新材料,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朧,通过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产业形成并快速发展的产业。
自20世纪末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蓬勃发展,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带动经济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是现代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不仅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益,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还可以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
高新技术产业可以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这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拥有强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实力可以有效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高新技术产业对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进步也有重要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为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惊喜,如智能手机、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性,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高新技术产业的推进也可以促进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带动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还可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应当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和投入,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高新技术产业的好处】第二篇示例:高新技术产业是指以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想法为基础,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新技术产业的好处。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推动经济增长。
八大领域一、电子信息技术二、生物与新医药技术三、航空航天技术四、新材料技术五、高技术服务业六、新能源及节能技术七、资源与环境技术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4、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目录一)软件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系统软件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支撑软件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中间件软件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嵌入式软件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软件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计算机及终端技术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2、各类计算机外围设备技术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网络技术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电子信息技术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 (31)7、图形和图像软件 .......................... 8、金融信息化软件 .......................... 9、地理信息系统 ........................... 10、电子商务软件 ........................... 11、电子政务软件 ........................... 12、企业管理软件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高新技术产业概念明确高新技术产业定义之前,需要明确高新技术的定义。
从国际角度上并没有高新技术这一概念,更多的采用高技术一词。
高技术最早出现于1960年前后,美国学者将其定义为生产过程中运用尖端、高端设备的科学技术。
1988年,经济合作组织对高技术做出了权威定义:高技术是指能够迅速发展、需要高度综合的经济部门,并且是建立在持续活力和提高的研究与开发基础之上。
高新技术是我国在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专业术语,旨在提高科技产业整体技术水平,1986年3月下发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首次引进了高技术,1988年,国家将高技术进行了扩充,不仅包括高技术,还包括新技术,简称高新技术。
我国提出的高新技术要广于国际公认的高技术,高新技术主要包括高技术和新技术两方面,内涵是指新型技术、创新成熟技术、专利技术、专业人员、本国本地区并不存在的技术等。
高新技术的内在特征使得高新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场地、时间有着不同的特点,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被认为是中技术甚至是低技术的,在一些国家会被定义为高新技术。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高新技术逐渐被更加先进、更加高级的技术所替代,转变成为中技术或低技术,或者被淘汰。
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有多种,美国商务部区分高新技术产业的依据是:研发支出占产品销售额的比例、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产品技术复杂程度三方面。
[1]美国劳工统计局参照的依据为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研发费用占总经费支出比例。
[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区分高新技术产业的依据是研究开发力度,其中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比例超过4%的产业称为高技术产业,2.7-4%之间的称为中技术产业,低于2.7%的则为低技术产业,1998年又将高技术产业的标准比例提高为8%。
[3]高新技术概念本身就具有着动态性、发展性,高新技术产业必然也有着动态性、发展性特点。
我国学者王缉慈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分为广义和侠义,广义上指相对于传统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应是一种文化,一种崭新社会经济模式,狭义上指信息产业、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生物工程产业等,[1]韩霞.高技术产业公共政策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9.[2]贾丽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429.[3]逯宇铎,兆文军.高新技术产业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4.通过技术创新为驱动力,把握附加值较高的技术创新环节。
高新技术企业的八大特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哪些特征?小编查询了相关的论文介绍。
接下来有关高新技术企业的八大特征的相关内容就由呱呱知道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高新技术(又称高科技,high-technology)一词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
由于高新技术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概念,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公认的定义。
在这一概念诞生初期,美国《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词典增补9000词》中对高新技术的定义为:“使用包含尖端方法或尖端仪器的技术。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88年对高新技术所下的定义为:“高新技术是指那些需要以充满活力和持续进步的研究和开发为基础的迅速发展和高度综合的经济部门”。
日本学者认为,高新技术是以当代尖端技术和下一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技术群。
我国国家科技成果办公室对高新技术的定义是:“高新技术是建立在综合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技前沿的,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和增强国家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
”这一定义与其他的定义相比,更全面地反映了高新技术的本质特征,也符合我国国情,是本文所认同的一种定义。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7年确定了九个高新技术行业,分别是“航空航天、计算机、电子通信、医药、科学仪器、电气机械、化学、非电气机械、军事装备”。
而目前我国确定今后要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有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
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研究与开发费用投入大,拥有较高比率的科技型人才,并以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创新产品或创新技术服务的企业。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企业一般具有三个基本要素:第一,研究与开发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十分重要,研发费用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较高。
第二,科技型人才占企业员工总数的比例较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高度依赖于科技人才。
第三,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往往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大多属于创新型产品或创新型技术服务。
高新科技的应用领域与创新成果现代社会,高新科技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医疗保健到交通运输,从通信技术到能源开发,高新科技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改变。
本文将探讨高新科技的应用领域,并介绍一些创新成果。
一、医疗保健领域高新科技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可以说是非常广泛而深刻的。
例如,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疾病的早期检测和个性化治疗成为可能。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检测自身基因来预测患病风险,同时医生也能够根据患者基因的特点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智能诊断系统可以通过分析病人的症状和临床数据,给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
同时,智能手术机器人的出现也使得手术过程更加精确和安全,减少了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二、交通运输领域高新科技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交通系统和新能源汽车方面。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车联网、无线通信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交通流量的智能监控和调度。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交通拥堵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交通事故的发生也能够得到及时的预警和应对。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是高新科技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一大创新成果。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出现,减少了对传统石油资源的依赖,降低了尾气排放的污染,并且提供了更加清洁和环保的交通方式。
三、通信技术领域通信技术是高新科技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
5G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网络传输速度大幅提升,实现了更加高效的数据传输和交流。
这对于人们的日常沟通、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此外,人工智能也在通信技术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语音识别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语音助手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人们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实现手机、电脑、家电等设备的操控,提高了生活的智能化水平。
四、能源开发领域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石,高新科技在能源开发领域的创新成果对于能源的产出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高新技术在军用食品研究开发中的应用及启示摘要:本文介绍了食品生物技术、超高压杀菌技术、超微粉碎技术、食品包装技术、保鲜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军用食品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军用食品的科技含量,保障食品的品质、功能和安全,指出了军用食品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新技术;军用食品;研究开发21世纪的科技革命是以信息技术为主体,以生物技术为导向,以新材料为基础的现代高新技术革命,因此现代生物技术与现代加工技术成为食品工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随着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促进了新品种资源的选育,提高了加工转化效率,加快了新品种的研发和食品中营养因子、功能因子、有效因子的分离与提取,完好地保存了食品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素,推动了军用食品的研究与开发跨越式发展。
1 食品研究与开发中的高新技术加工高新技术:主要有超高压技术、超细粉碎技术、真空技术、微胶囊技术、挤压膨化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微波技术和电子技术等。
包装高新技术:主要有可食性包装、气调包装、无菌包装、自热和自冷型包装、无氧技术包装、温控包装和可释放远红外的包装等。
杀菌技术:主要有辐射杀菌、微波杀菌、高压杀菌、高压脉冲电场杀菌、强光脉冲式杀菌、紫外线杀菌、远红外线杀菌、生物酶杀菌、臭氧杀菌、脱氧技术、壳多糖杀菌和膜过滤杀菌等。
生物技术:主要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组织培养技术等。
其他技术:冷冻技术主要有冷冻超微粉碎技术、冷冻干燥、冷冻浓缩;微波激光远红外技术主要有干燥工程、烘烤工程;保鲜技术主要有超低温高湿保鲜、细胞减税结构化气调保鲜、臭氧气调表现、低剂量辐射与处理保鲜、高压保鲜、基因工程保鲜、涂膜保鲜等。
2 应用在军用食品研究与开发中的高新技术2.1 食品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是对生命有机体进行加工和改造利用的技术,是21世纪发展最快、最具有应用前景的食品加工技术。
在改善食品品质、强化食品功能、促进食品流通、食品保鲜以及实施食品加工工艺标准和控制食品安全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采用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技术等改造原有的动植物食品资源体现一是研制出能在1~2d发芽长成食物的工程种子,部队可用它高速地生产食物,满足抢险救灾、战争、人道主义支援等特殊需要。
二是具有特别生物标记糖块的工程食品,吃了这种糖块后,装备传感设备的狙击手通过人体呼吸和体液中散发出来的生物标记,即使在距离很远和视线不清的条件下也可以分清敌我,避免误伤。
三是防疫食品,是在普通食品如蔬菜和水果中中添加疫苗以预防传染病和生物武器的伤害。
四是神奇“巧克力”,它是将神奇巧克力制成巧克力食品或面包,能增强体质,提供空前的能量和防病效果,且可降低人体的热辐射。
五是脱水食品胶囊,用沼泽水甚至尿冲泡的干粮。
为减少携带的水量,将一天3餐3.5kg 食物改为脱水食品囊,重量可减至0.4kg。
这种囊有2个内囊,中间有纤维膜分开,形成过滤器,依靠渗透作用过滤水。
渗透膜采用薄的纤维素的塑胶层制成,纤维间的空隙仅为0.5mm,所以能把99.9%的细菌和大部分有毒化学物除去。
2.1.2 利用发酵工程、酶工程技术对农副产品加工,直接生产各种发酵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利用发酵技术和酶技术生产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甘露糖、氨基酸等功效成分开发功能食品;利用酶技术生产各种生物活性肽,如高F 值低聚肽、谷胱甘肽、大豆肽等,以提高剧烈活动肌肉疲劳的消除;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培养出人参、三七等药用植物的细胞,从其大量增殖的细胞内直接提取活性物质,如人参中含有大量的多糖,明显提高机体的抗病防御能力;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对微生物菌种进行改良,利用工程菌合成大量有用的功效成分,如螺旋藻富含蛋白质γ-亚麻酸、β-胡萝卜素、螺旋藻多糖等,是一种理想的功能性食品开发原料,但属于稀有藻类,而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螺旋藻的高蛋白基因转移到海带里,可培育出具有高蛋白和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新品种海带,为军用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大量原料。
2.1.3 利用酶发酵技术和生物反应器等革新传统的食品工艺,降低能耗,改善食品品质用生物合成代替化学合成生产食品添加剂,化学合成产率低、周期长,且产物中含诱变剂,国际上已基本上不用或少用化学合成的添加剂。
微生物生物合成具有化学合成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代替化学合成已是大势所趋。
例如用热带假丝酵母生产木糖醇,产量高且无残留物;用粘红酵母GLR513生产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目前已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物合成多种食品添加剂。
现代发酵工程还可以改造传统发酵工艺,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单耗、缩短周期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等成效显著。
利用生物芯片技术进行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食品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分析与检测(农药、化肥、重金属、激素等),食品中污染的致病微生物的检测、食品中生物毒素(细菌毒素、真菌毒素)的检测等监督工作,保障食品的品质。
2.1.4 检测食品的安全性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芯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连接酶链式反应(L CR)、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mRNA差异现实、同功酶分析、免疫诊断极为生物预报技术、微生物传感器技术等,具有快速、准确、简易、自动化等诸多优点,对于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1.5 生物防腐生物技术对于开发无污染、无公害、高品质的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防腐剂是食品中重要的添加剂,传统的化学防腐剂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因此生物防腐及安全无害甚至具有保健作用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菌种来生产安全、无害、具有保健作用的生物防腐剂,如乳链菌肽(nissin)、天然肽类防腐剂、溶菌酶、昆虫抗菌肽、鱼精蛋白及乳酸菌细胞和酵母细胞等。
如把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添加到果蔬中,密封贮藏,可以脱去氧气,延长果蔬的贮藏期等。
2.2 超高压杀菌技术超高压杀菌技术是将食品放入液体介质中,即将食品原料充填到柔软容器中密封,再将其投入到净水的高压装置中高压处理,加100~1000MPa 的压力一段时间后,如同加热一样,使酶、蛋白质、淀粉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失活,变性及糊化,同时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的过程。
优点是保持了食品的原有风味、色泽和营养价值,灭菌均匀,无污染、操作安全,耗能低,同时延长了保质期。
已经用于肉、蛋、大豆蛋白、水果、香料、牛奶、果汁、矿泉水、啤酒、罐头、菜叶、咖啡等食品的加工中,特别适合于处理延长货架寿命的乳品、果蔬以及高质量和货架寿命长的土豆、蛋类、鱼类、纯瘦肉。
用于军用口粮将提高食品的质量、种类、接受性,增加军用口粮的品种,并最终提高作战士兵的士气和改善他们的营养状况。
2.3 超微粉碎技术超微粉碎技术是将物料粉碎到10μm以下进行研究和应用,使微粉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空隙率和表面能,从而使物料具有溶解性、高吸附性、高流动性等多方面的活性和物理化学方面的新特性。
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优点是效率高,最大限度的保留粉体中生物活性成分,有利于制成所需的高质量产品;营养成分易保留,粒径细,分布均匀,节省原料,提高利用率,减少污染,提高发酵、酵解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速度,利于机体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吸收。
从而延长食品的保鲜期和使香味、滋味更浓郁、突出。
使军用食品素材加工的范围扩大,如各种果蔬的干制品已应用超微粉碎技术,并被美军广泛应用于汤料、咖啡、果汁粉、水果等军用食品中。
2.4 食品包装技术食品包装如何,直接影响食品质量、档次和销售,21世纪食品市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包装质量的竞争。
2.4.1 信息化包装一种新型智能化包装,在食品包装中装有防盗、防伪和指示时间-温度等装置的电子指示器。
从而告诉消费者欲购食品的真实情况,其中时间-温度指示器(TTI) 是建立在化学、机械、酶学、微生物等基础上的质量监控系统,可以指示包装食品的温度变化和由此引起的质量下降水平。
TTI的应用主要是:作为仓库管理和零售食品循环检测工具;每个包装产品中的TTI是一个动态的货架其标签,确保消费者所购食品是安全的。
2.4.2 无菌包装是指被包装的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及包装辅助材料分别杀菌,并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充填和封合的包装技术。
无菌包装的食品一般为液态或半液态流动性食品,因为流动性食品可进行高温短时杀菌或超高温短时杀菌,超高温处理可是产品在无需冷藏的情况下保持新鲜达数月之久而不变质。
2.5 食品保障遭人为侵害的识别技术食品保障遭人为侵害的识别技术是融入机械或以射频识别为基础的传感器技术,有助于识别军用口粮是否遭受生物恐怖袭击和未来作战口粮的包装水平。
其优点:一是体积小、重量轻;二是增强了包装的抗损性;三是提高了口粮的质量、接受性和货架寿命,便于根据任务的要求加以组合;四是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
可察觉是否遭受人为侵害的作战口粮标识,为确保所供应的食品的安全性,在货架盘上的货物、集装箱内的物资或载运的作战口粮运输箱上设置可即时可及时察觉是否遭受侵害的标识(temper evidnt,TE)。
目前美军正积极探索和评价“机械和射频识别传感器”(mechanical and/or radio fer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包括:压敏标签、多层膜、收缩包装、银基、电子插销及其它集装箱安全装置。
现在商业界已经研发多种可及时察觉一旦遭受人为侵害还是外观发生改变的材料,例如,颜色发生变化、出现染色、发生撕裂、破损等。
利用此技术一是可以提高军用口粮的安全性,防生物恐怖袭击、防盗窃、防破坏及其它危害。
二是提高作战士兵的安全感,便于及时发觉食品是否遭受人为侵害或破坏,从而确保供应线的安全性。
三是与军用物资分发系统保持一致,将使所有现有和未来包装样式受益。
四是实时监测,以机械/射频识别为基础的装置或标签可发出一种信号,表明集装箱的位置和遭受破坏的时间。
2.6 保鲜技术2.6.1 臭氧保鲜利用的是臭氧的强氧化性进行消毒杀菌,对有害气体的降解作用延缓果蔬的衰老,具有独特的无残留、无二次污染、杀菌快速、广谱、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不仅能杀灭微生物、抑制新陈代谢、本身无残留和不积累任何有毒物质,且在一定程度上可降解果蔬表面微生物分泌的毒素及农药残留。
同时臭氧会自行分解成氧气而不产生残余污染,使用后不需通风换气,具有扩散性好、浓度均匀、无死角、费用低等特点,在果蔬菜后处理上和远洋船只蔬菜保障上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2.6.2 生物保鲜主要是隔离食品与空气的接触、延缓氧化作用,或是生物保鲜物质本身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从而达到保鲜防腐的效果。
生物保鲜物质无毒无害,可用于食品防腐保鲜。
如壳聚糖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对果蔬可起到“微气调”的作用,抑制果蔬的呼吸,并且该膜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壳聚糖分子中的羟基与氨基可结合多种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鳌合物,延缓脂肪酸败,壳聚糖无味、无毒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