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结构中的语义研究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9
英语语言学中的词义与句法分析词义与句法分析是英语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词义分析涉及理解和解释单词的意义,而句法分析则是研究句子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这两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语言的核心。
首先,我们来讨论词义分析。
在英语中,词义是单词的基本属性,它包括单词的含义、词义关系以及其他几个重要因素。
词义可以通过词典进行查找和解释。
在分析词义时,我们需要研究词汇的语义范畴、概念和义项。
语义范畴是指一组具有相似意义的单词,它们在语义上具有内在的联系。
比如,“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都属于交通工具的范畴。
对于每个语义范畴,我们可以推导出一系列具体的概念和义项。
概念是指一个更为具体和特定的语义单位,而义项则是对于一个词而言,它的不同意义或者用法。
除了概念和义项,词义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这些关系可以通过词义关系图来表示,其中包括近义词、反义词、上义词和下义词等。
这些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单词在语义上的关联和区别。
另一方面,句法分析是研究句子结构和组织方式的学科。
句子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其由词汇和语法规则组成。
句法分析旨在确定一个句子的组成成分,并揭示它们之间的语法关系。
在句法分析中,我们通常使用短语结构语法或依存语法进行分析。
短语结构语法关注短语的组合和排列方式,它通过分析短语之间的层次结构来解析句子。
而依存语法则关注单词之间的依存关系,通过确定中心词和依存词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句子。
句法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含义和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通过句法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修饰关系、从句结构等。
这对于语言学研究和英语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词义与句法分析是英语语言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词义分析涉及理解和解释单词的意义,包括语义范畴、概念和义项等。
而句法分析则是研究句子的结构和组织方式,通过分析短语结构或依存关系来解析句子。
这两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语言的基本特征。
通过深入研究词义和句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语语言。
词法分析就是取出一个个词,然后给词归类、给个种别码什么的。
所以遇到不认识的词或符号,一般就会报错。
语法分析就是根据语法规则识别出语法单位(赋值语句、条件语句之类),并检查语法单位在语法结构上的正确性。
语义分析是对语法单位进行静态的语义审查(动态的在运行时才可确定)。
分析其含义,下一步就会用另一种接近目标语言或直接用目标语言去描述这个含义。
此阶段要求语句的含义和使用规则正确。
引用《统计自然语言处理基础》中的两句话来解答这个问题:•语义可以分成两部分:研究单个词的语义(即词义)以及单个词的含义是怎么联合起来组成句子(或者更大的单位)的含义•语义研究的是:词语的含义、结构和说话的方式。
以上是书本中的定义,语义分析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任何对语言的理解都可以归纳为语义分析的范畴,笼统地谈语义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所以应该结合具体任务来看看什么是语义分析,以及语义分析的结果是什么。
从分析粒度上可以分成:词语级的语义分析,句子级的语义分析,以及篇章级别的语义分析。
词语级的语义分析词语级别的语义分析的主要研究词语的含义,常见的任务有:词语消歧、词表示、同义词或上下位词的挖掘。
•词语消歧:一词多义是许多语言的固有属性。
以“苹果”为例,可以指水果,又可以指美国的科技公司。
词语消歧的任务是判断文中出现的词语是属于哪种意思。
•词表示:深度学习兴起后,掀起了一波对词表示的研究浪潮。
词表示的任务是用一个k维的向量表示一个词,并且该向量中包含着词语的意思。
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作是TomasMikolov的Word2Vec,该方法训练得到的词向量能够让语义相关的词具有相似的词向量,并且词向量间还具有逻辑推算能力。
•同义词和上下位词的挖掘:语言的多样性导致了多词义一,例如房子的近义词有房屋、房产。
语言的层次性导致了词语间具有上下位关系,像房产、存款、股票可归纳为财产。
可以使用一些机器学习的方法挖掘词语间的这种关系。
句子级的语义分析句子级别的任务就更多了,常见的任务有:语义角色标注、蕴含分析、句子表示、语义依存分析。
句法分析学习句子结构及语法分析方法句法分析学习:句子结构及语法分析方法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句法分析(Syntax Parsing)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它的目标是对一段自然语言文本进行分析,以识别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关系。
通过句法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句子的意义,进而为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如问答系统、机器翻译等)提供基础支持。
本文将介绍句法分析的基本概念、句子结构以及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
一、句法分析概述句法分析研究句子的句法结构,旨在建立句子的树形结构,并刻画词与词间的语法关系。
通过句法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地分析句子的成分和关系,为后续的语义分析和文本理解提供有力支撑。
在句法分析中,最常用的是树形表示法,即句法树。
句法树以树的形式展示句子的组织结构,根节点表示整个句子,而叶子节点表示每个单词。
通过句法树,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词语之间的依存关系,判断句子的主谓宾结构等。
二、句子结构分析句子结构是句法分析的基础。
在分析句子结构时,我们需要了解句子的不同成分及其功能。
常见的句子结构包括主谓宾结构、主谓结构、并列结构等。
1. 主谓宾结构主谓宾结构是最常见和基本的句子结构。
它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
主语通常是句子中的主要词,谓语表示主语的行为或状态,宾语是受到动作影响的对象。
例如:“小明吃苹果。
”中,“小明”为主语,“吃”为谓语,“苹果”为宾语。
2. 主谓结构主谓结构是指没有宾语的句子结构。
该结构中只有主语和谓语。
例如:“他睡觉。
”中,“他”为主语,“睡觉”为谓语。
3. 并列结构并列结构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词、短语或从句组成的句子结构。
它们之间没有主从关系,通常使用连词来连接。
例如:“我喜欢音乐,她喜欢绘画。
”中,“我喜欢音乐”和“她喜欢绘画”分别是两个并列的结构。
三、语法分析方法为了实现句法分析,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语法分析方法。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1. 基于规则的句法分析方法基于规则的句法分析方法是最早被提出的方法之一。
浅论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关系[摘要]在一个句子中,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密切相关,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意义系统。
语法结构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语义关系本身没有支撑形式,它可以无形式地存在于思维中,也可以借助语法结构来表达。
如果结构的内容和语法关系只存在于思维中,那就不是语法关系,而是语义关系。
了解语法、语义关系、句意和翻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理解语法、语义关系和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语法结构:在词汇内部结构之外,以词和屈折词缀为基础,按照语法规则组合而成的语言结构。
语法是语法意义和语法结构的统一。
语义关系:语言成分所表示的客观对象(包括思想、感情、意志)之间的关系。
语法意义:语法结构产生的高度抽象的意义。
句法分析中所说的语义关系,通常是指语法成分之间的具体语义关系,整体关系表现为具体的整体语义,整句表现为相对完整的具体语义。
单靠语法框架是无法表达一个句子的具体内容的。
语义关系属于语义学的范畴,语义关系可以是具体关系,也可以是一般关系(客观规律)。
语义关系可以用相应的形式表达句子的意思。
为什么要有语法?1.人说话,既要表达自己的意思,又要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一般来说,语法结构是整合了修辞效果的语言结构。
2.语法具有一般性和抽象性,从而可以形成语法理论对语言实践的普遍指导意义。
如果只有具体的语言结构,而没有抽象的、没有共同特征的语言结构,那么语言结构的数量将是无限的,学习、研究、教授和掌握语言结构将是不可能的。
语法关系高度概括和厚实。
因为语法关系考虑到了修辞效果,所以有时和语义关系不一致。
语法关系不代表真实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所以语法关系不能检查结构本身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只有具体的语义关系才能检查是否符合逻辑。
句子内部的语义关系往往可以在语法结构的框架内确定。
(独立成分和分句的关系不在语法结构的框架内。
有时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决定了语法结构和具体的语义关系。
有时候,从语法结构中看不到显性的语法关系,只有从整个语法结构所表达的隐性语法关系才能知道具体的语义关系,理解句子的意思。
语义分析的工作原理语义分析(Semantic Analysis)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其主要目标是理解自然语言中的语义信息,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语义分析的工作原理,讨论其主要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概述语义分析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核心任务之一,其主要目标是从文本中提取意义,理解語言和信息之間的關聯。
与传统的基于语法的分析方法不同,语义分析注重从文本中获取更深层次的含义。
其应用广泛,包括情感分析、问答系统、机器翻译等。
二、方法和技术1. 词义消歧词义消歧(Word Sense Disambiguation)是语义分析的一个关键步骤。
在自然语言中,一个词可能有多个不同的意义,而词义消歧的任务就是确定在特定上下文中该词的正确含义。
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知识库、统计方法和机器学习等。
2. 句法分析句法分析(Syntactic Parsing)是另一个与语义分析密切相关的任务。
它的主要目标是确定一句话中的各个词语之间的句法关系,从而提供给语义分析更准确的输入。
句法分析方法包括依存句法分析和短语结构分析等。
3. 语义角色标注语义角色标注(Semantic Role Labeling)是一项关键任务,它用于识别和标注句子中的谓词与各个论元之间的语义关系。
通过语义角色标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中不同成分之间的作用和关系。
4. 实体识别实体识别(Named Entity Recognition)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旨在识别和提取文本中的特定实体,如人名、地名、组织名等。
实体识别在文本理解和信息提取中具有重要意义,为语义分析提供了重要的输入信息。
5. 语义关系抽取语义关系抽取(Semantic Relation Extraction)是指从文本中抽取出不同实体之间的语义关系。
通过语义关系抽取,我们可以获得更深层次的语义信息,从而实现更高级别的语义分析。
三、应用领域1. 情感分析情感分析(Sentiment Analysis)是一种常见的语义分析应用,用于识别和分析文本中的情感倾向,如正面、负面或中性。
语法分析语义成分、语义特征、语义指向语法分析汉语语法的系统研究始于百年前的《马氏文通》。
学者们一直忙于进行对句法结构中句子成分和词类及句型的分析,即作句法分析,对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也涉及一点,大都是不自觉的。
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受到国外语法新理论的启发,如生成语法、格语法、功能语法、认知语法,特别是受了符号学的启发,我国学者结合汉语语法研究的实际明确提出了语法研究的三个层面的新理论。
他们认为语法研究应包含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三方面的内容,应该分清三者并结合起来研究,要加强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研究,其中对语义方面提出了较多的分析方法。
在吸收了三个层面理论。
但对术语和分析方法没有作定义式说明。
有必要在此对三者作简要的介绍。
句法分析:找出句法结构中的句法成分、指名构成成分的词语类别和词、语、句的整体类型或格式等,也就是对语法单位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法单位的类型进行的分析。
语义分析:指出句中动词与有关联的名词语所指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即动作与施事、受事、遇事、工具、时间、处所等关系以及指出其他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如领属、同位、方式等;此外,还包括语义成分、语义指向、语义特征等的分析。
简言之,指语法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分析,实际上是客观事理关系的分析。
语用分析:包括话题和说明、表达重点、语境、省略和倒桩、语气和语调(停顿、重音、句调的升降)等的分析,也就是语言符号与它的使用者、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分析。
下面举几个例子作句法分析:(1)狼咬死了他家的羊。
(带宾主谓句、主动句)主谓动宾中补定中定中(2)狼把他家的羊咬死了。
("把"字句)主谓状中中补(3)他家的羊被狼咬死了。
("被"字句)主谓定中状中定中中补附:这里的"三个层面"也叫"三个平面",指句法、语义、语用,有的学者称"结构、语义、表达"三个方面,有的学者称"语表、语里、语值"小三角。
现代汉语“使”字句的语义分析本文结合认知理论对“使”字句的语义结构进行分析,指出“使”字句表层句法结构是致使义深层语义结构的“直接映射”;并对“使”字句的语义特征进行考察,发现绝大部分“使”字句具有[-动态性]、[-自主性]和[+已然性]的特征。
标签:“使”字句“致使” [-动态性] [-自动型] [+已然性]本文所说的“使”字句是指带有“使”字且表示致使意义的句式,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使”字句是现代汉语中表达“致使”意义的典型句式,语法学界对此看法基本上一致。
下面我们将尝试着结合认知理论进一步探讨“使”字句是如何表达“致使”意义的。
程琪龙认为,致使语义结构可以分解为:致使者、致使方式、致使对象及其变化的倾向。
致使过程始于致使者,致使者影响致使对象使其变,变化倾向可以有结果,也可以没有结果。
那么,“使”字句是如何体现“致使”语义的呢?“她的话使三位老者的心立刻都缩紧。
”(老舍《四世同堂》)此例中,主语“她的话”对应于致使语义结构中的“致使者”;宾语“三位老者的心”对应于“致使对象”,在“致使者”的影响下出现某种变化或状态;“老者的心立刻都缩紧”对应于“致使倾向”,表明一种变化。
在“使”字句中,我们看不到具体的“致使方式”。
谓语动词“使”是一个虚化的动词,它只表示致使者对致使对象施加了某种抽象的影响,并不指出具体的致使方式。
这句话中的原因事件可以描述为“她的话对三位老者的心施加影响”,结果事件为“三位老者的心立刻都缩紧”。
从认知语法的观点看,人们在经验结构中所形成的语义范畴,要在语法结构中得到反映。
也就是说,句法结构不是任意的,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象似性”。
所谓“象似性”就是指“某一语言表达式在外形、长度、复杂性以及构成成分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上平行于这一表达式所编码的概念、经验或交际策略”。
①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使”字句的句法结构成分对应于致使情景的构成要素,“使”字句句法成分的序列对应于致使情景要素的序列,原因事件和结果事件的先后顺序对应于人们经验结构中的先后顺序。
第十章语义特征分析一狭义同构的句法结构语义有别的原因正如层次分析的局限性促使变换分析的出现一样,变换分析的局限性也促使了语义特征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出现及其运用。
如第九章结束时所述,变换分析能够分化歧义句式,但是不能解释句式造成歧义的原因;变换分析能够分化狭义同构而语义有别的句法结构,但是却不能解释为什么狭义同构的句法结构在语义上会有区别。
即是说,变换分析只能证实歧义结构和语义有别的狭义同构,但是却不能给以解释。
这正是变换分析的局限。
就实质而言,变换分析仍然是一种形式分析。
因为变换是语义相同的句法结构之间在形式上的联系,变换是一种无形的形式因素。
所以,要对句法结构语义上的区别进行解释,就必须深入到语义层面寻找解释的因素。
要讨论狭义同构的句法结构语义有别的原因,我们应该首先明确句法结构的构成:分析句法结构构成的目的,是要排除与语义区别无关的因素,找出影响并决定狭义同构但语义有别的因素,并从中找出主要因素。
句法结构的构成可表示如下:成分+语序+层次+(语调)=句法结构(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上面这个公式表示:一定的成分,按照一定的语序排列起来,就构成了具有一定层次、结构成分之间具有一定关系(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的成分序列。
成分、语序、层次、关系的总和就构成了句法结构。
语调也是句法结构的构成因素之一,但语调一般不影响句法结构的结构性质(不影响结构关系、结构层次),而与表达有关,所以在语法分析时,如无特殊的需要,一般较少考虑。
狭义同构的句法结构在语义上仍然可以有别,这通过变换分析可以证明。
以前面举出的例子为例:a.台上坐着主席团b.台上唱着梆于戏通过分析句法结构的构成,再对照狭义同构的条件:①整体功能相同;②包含的词类相同;③语序相同;④构造层次相同(同模);⑤语法结构关系相同。
我们可以发现,例子中的两个例句,其中语序、层次是相同的,结构成分的词类也是相同的,成分间的语法关系也是相同的。
排除了这些因素,那么剩下的只有两个因素:①成分的次类及其语义特点;②由成分的语义特点所决定的语义结构和语义关系。
“一+N 1+N 2”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刘 顺①(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科系,江苏南京210042) [关键词]临时量词;句法;语义;语用[摘 要]“一+N 1+N 2”序列包含着两种不同的类别:名词性偏正短语和主谓短语,N 1的语义特征决定了“一+N 1+N 2”的类别。
文章分析了该格式产生歧义的原因,指出以主谓短语“一+N 1+N 2”构成的主谓句,在语用功能上是凸显主观大量,具有夸张的意味。
[中图分类号]H1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02)06-0034-04Syntactic ,Semantic and Pragmatic Analysis of “yi +N 1+N 2”LIU Shun(Junior College of Fo rest Public Security ,Nanjing 210042)Key words :temporal classifier ;syntactic ;semantic ;prag maticA bstract :The paper maintains that the “yi +N 1+N 2”sequence includes two different patterns :nomi -nal modifier -center phrase and subject -predicate phrase .The kinds of patterns are determined by the se -mantic feature of N 1,according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 of this sequenc e causing ambig uity and points out the pragmatic function of the subject -predicate sentence 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yi +N 1+N 2”serving as predicate is to project the subjective g reat quantity ,accompanying hyperbolic mood . §0引言“一+N 1+N 2”指的是“一+名词1+名词2”这种线性序列,可以分为以下三组:A 组:一碗饭一口袋面一筐菠菜一坛子酒一杯茶一池子水一桶汽油一桶水一瓶醋一盆洗澡水一盘儿点心B 组:一腿泥一桌子土一脸麻子一院子树叶一身雪一头白发一鼻子灰一肚子学问一房顶霜一嘴粗话C 组:一床被子一屋子书一铁锨泥一架子报纸不少学者把A 、B 、C 三组均看做名词性偏正短语。
语言学中的语义学知识点总结语义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词汇和句子意义的构成和表达。
本文将对语言学中的语义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以简洁美观的方式呈现,以助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一、词汇语义学1. 词的意义词的意义是指词所表示的概念或者事物。
在语义学中,词的意义可以分为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两种。
字面意义是词的直接、表面上的意义,而隐喻意义则是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段所产生的意义。
2. 词汇关系在词汇语义学中,词之间存在多种关系。
最常见的关系包括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和上下位关系。
同义关系是指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之间的关系,反义关系则相反。
而上下位关系则是指词汇之间的上下级别关系,如水果-苹果。
3. 词义的组成词义是由几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是指最基本的、最普遍的意义,而引申义则是通过语境的作用所产生的其他意义。
二、句法语义学1. 句子的意义句子的意义是由词汇意义的组合和句法结构所决定的。
句法语义学研究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句子整体的意义。
其中包括主谓关系、动宾关系、修饰关系等。
2. 语法词汇和逻辑词汇语法词汇是指在句子中起到语法功能的词汇,如冠词、连词等。
逻辑词汇则是指在句子中起到表示逻辑关系的词汇,如因果词、转折词等。
这些词汇在句法语义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篇章语义学1. 篇章结构和语义关系篇章语义学研究文本中句子之间的组织关系和意义关系。
其中包括衔接关系、因果关系、对比关系等。
这些关系决定了整篇文章的意义和连贯性。
2. 信息结构信息结构是指篇章中信息的安排和呈现方式。
其中包括主题句、背景信息、前提条件等。
通过合理的信息结构,可以使文章更加清晰、连贯。
四、语用语义学1. 语言的使用和意义语用语义学研究语言的使用情境和意义的关系。
语言在不同的情境中可能产生不同的意义,而这种意义的变化通过语用语义学可以进行解释和分析。
2. 言语行为言语行为是指在交际中通过语言完成的各种行为,如陈述、询问、命令等。
语言学研究中的句法分析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它涉及到的范围包括语音、语法、语义、词汇等多个方面,其中语法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语法是研究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的学科,而句法分析则是语法研究的重要方法。
一、语法与句法语法是研究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句子是语言交流的基本单位,而语法是研究句子的构成和组成规则的学科。
语法的研究旨在揭示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内在关系,即探讨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语法的基本研究对象是词和句子。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元,而句子是语言中彰显语用功能的最大单位。
词汇是句子的组成部分,而句法则是句子构成的整体规则。
句法是语法的一部分,它是研究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句法的研究内容包括如何识别句子的成分、如何分析句子的结构和句子中不同成分的关系等。
句法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和理解句子的构成规则,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句法分析方法句法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和成分之间的关系来解释句子的意义。
句法分析方法的主要有两种:依存句法分析和短语结构句法分析。
依存句法分析主要关注的是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依存关系。
依存关系指的是一个成分与它所依赖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句子“I love you”中,主语“I”是动词“love”的依存成分,宾语“you”也是动词“love”的依存成分。
通过识别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依存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短语结构句法分析主要关注的是句子结构的组成和分析。
短语结构句法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将句子分解为各个“组块”,然后再将这些组块拼接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例如,在句子“I love you”中,可以将其分解为“NP(I)VP(love you)”的形式。
这个分解结果表示主语“I”和动词短语“love you”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句子。
通过短语结构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构成规则和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
从歧义看句法、语义、语用之间的关系关于句法、语义、语用之间关系的歧义看法句法、语义和语用都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并不是简单的递进关系,而是紧密相连的,密切相关的概念。
本文旨在讨论句法、语义和语用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就歧义的角度出发,探索句法、语义和语用之间的关系。
一、句法句法是语言的结构形式的生成和分析的研究,主要涉及英语结构中的词汇、句子、句子构成成分和句子层次。
句法结构一般包括一种或多种形式,通常在一个句子中有一个主题,然后以方式给出其他信息,形成一个能完整表达信息的句子。
句法最典型的表现是在句子的语序,一般来说,决定句子的语序和组成是句子的主干,主干也会影响句子的语义和语用。
二、语义语义是语言系统内容的内容,也可以被称作词语意义或言语意义,它反映了词语和句子在使用中的具体内涵。
语义在句法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义告诉我们句子的组成部分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和抵消。
语义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一般语义,即全局语义,即语义系统与情景中的任何情况都有关的语义;二是特定语义,即特定环境下独特的语义,它们受到句法、语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语用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是如何用来达到某种交流效果的科学研究,是指语言用作有意或无意沟通的场合。
语用研究考虑的是不同语言声明中的文化背景和本意以外的实际重要性。
它涉及的内容还包括非句法语言,即文化符号、习惯用语或俗语等。
语用研究重视句法现象之外的复杂性,其目的在于发现语言的交际性和用法的复杂性及其文化历史背景。
四、歧义歧义是指词语、词组、句子等可根据不同的语义理解生成不同的意思,从而使原本清晰信息变得不可理解。
歧义多种多样,常见的歧义有同音歧义、句法歧义、语义歧义和语用歧义等。
同音歧义可能会导致同音句子出现意思上的不一致,句法歧义会因句子语序及构成成分的不同而导致意思上的不相同,而语义歧义和语用歧义可能会因情景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意思。
五、结论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句法、语义和语用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它们之间共同影响着歧义的发生,句法、语义结构的变化会导致语用,而语用的变化又会影响句法和语义的表达,从而影响着义的解释,并最终形成歧义。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作者:————————————————————————————————日期: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学习要点:掌握句法结构分析中运用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语义分析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分析法解释一些常见的语言现象。
句法结构是句法形式和语义内容的统一体。
对句法结构不仅要做形式分析,如句法层次分析、句法关系分析、以及句型分析等,还要做种种语义分析。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主要指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分析法。
一、语义关系(一)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在句法结构中,词语与词语之间不仅发生种种语法关系,主谓、述补、述宾、偏正、联合等,而且发生种种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语义学中指语言成分所表示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我们所说的语义关系是指动作和动作者、动作和受动者、动作和工具、动作和处所、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等。
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⑴吃面条。
/削苹果。
(句法、语义关系一致。
)⑵我吃完了。
/饼干吃完了。
/文章写好了。
(句法、语义关系不一致)前者“我”与“吃”是动作者(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后者“饼干”和“吃”是受动者(受事)和动作的关系,结果和动作的关系。
一种句法结构关系,可能包含着多种语义关系,如:修理家具。
/挖了一个坑。
/来了一个客人。
/写毛笔。
(述宾关系,受事、结果、施事、工具。
)反之,一种语义关系也可能构成多种句法结构关系。
⑶沙发上坐着一个人。
⑷那个人坐在沙发上。
⑸那个人在沙发上坐着。
这几个句法结构的语义关系基本相同,“人”“沙发上”与“坐”之间都是“施事”“处所”与“动作”的关系;但句法结构关系却不一样。
(二)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的类别汉语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句法分析的重点是动词跟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在各种语义关系中,名词性成分担任了一定的语义角色,如“受事、结果、施事、工具”等,这实际上也就是揭示了名词性成分跟动词之间的关系。
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角色主要有:1、施事:指动作的发出者(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他在看书。
/小狗啃完了骨头。
/敌人被我们打败了。
2、受事: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可用介词“把、将”引进)。
小牛吃草。
/张三修桌子。
/毛把花瓶打碎了。
3、系事:指连系动词联接的对象(?)我们是教师。
/小王成了大学生。
4、与事:指动作行为的间接的承受者(送、还?)(可用介词“给”引进)。
张三还李四一支笔。
/我给兰兰送去一些巧克力。
5、结果: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编草帽。
/烙饼。
/做烟斗。
/打毛衣。
/盖大楼。
6、工具:只动作行为的凭借物(可用介词“用、拿”引进)写毛笔。
/喝小杯。
/用烟斗抽。
7、方式:指动作行为的方法、形式。
讲普通话。
/游蛙泳。
/寄航空。
8、处所;指动作发生的处所或起点、终点(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
离开车站。
/回南方。
/定居美国。
/去十三楼。
9、时间;(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
过国庆。
/混日子。
10、目的:(为、为了)赶火车。
/准备考试。
11、原因:(因为)计较报酬。
/养病。
12、材料:(用)浇水。
/窗户糊上纸13、致使:指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使)端正学习态度。
/麻烦你。
/震惊全国。
14、对象:指动作的对象(对、向)鼓励学生。
/祝贺张三。
/同意他的意见。
(三)语义关系的解释力(分析的作用)建立起语义关系的类型,就可以合理解释句法结构内部的复杂情况。
动词同名词性词语的语义关系是由它们双方共同决定的,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名词性词语搭配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与不同的谓词搭配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
考语文(范围)。
/考满分(结果)。
/考笔试(方式)。
/考大学(目的)。
/考学生(受事)。
吃苹果(受事)。
/吃父母(依据)。
/吃包月(方式)。
吃食堂(处所)。
糊窗户(受事)。
/糊白纸(工具)。
买烟斗(对象)、抽烟斗(工具)、做烟斗(结果)送花篮(受事)。
/编花篮(结果)。
(四)名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语义关系还包括名词和名词的关系。
1、领属关系:他的电脑/我的衣服2、处属:窗外的景色/教室的温度3、时属:今天的形势/明天的事情4、从属:师大的学生/部长的助理5、隶属:狐狸的眼睛/老虎的尾巴6、含属:妈妈的性格/水的颜色7、质料关系:柳木的家具/塑料的凉鞋8、来源关系:美国的来访者/石家庄的学生9、种属关系:四化的目标/200百元的罚金10、相关关系:研讨会的通知/足球的消息11、类属关系:高大的楼房/白色的鞋子12、比喻关系:感情的潮水/希望的肥皂泡/幻想的翅膀二、语义指向㈠句法结构和语义指向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
这种语义联系同句法关系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⑴小华慢慢地走上领奖台。
⑵小华羞愧地走上领奖台。
⑴中的状语“慢慢”在语法功能上修饰谓语中心语“走上”,在语义作用上描写“走上”的速度,“慢慢”与“走上”在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上是一致的。
⑵“羞愧”……但在语义作用上却指向主语,描写小华在走上领奖台时的心情,“羞愧”的语法功能和语义指向是不一致的。
⑶他洗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⑷他看小说看得着了迷。
“第⑶⑷两句的格式相同 ,都是‘主---谓---宾---谓 (重用 )---补’。
但是表达的语义关系不完全一样,第⑶句的补语是指向宾语的 ,而第⑷句的补语是指向主语的。
语义指向分析的重点是句法关系和语法关系不一致的语法现象 ,即非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
㈡语义指向的类型1、补语的语义指向⑴指向动词我们打完了球。
(=我们打球+打完了)你吃快了,慢点。
(你吃+吃快了)⑵指向主语我们打赢了球。
(我们打球+我们赢了)我学会了游泳。
(我学游泳+我会了)/我砍累了。
⑶指向宾语我们打破了球。
(我们打球+球破了)洗干净了碗。
(洗碗+碗干净了)/砍倒了树。
⑷指向“把”的宾语把刀砍钝了。
(用刀砍+刀钝了)三顿饭把他吃厌了。
把菜吃光了。
(吃菜+菜光了)一句话把他说火了。
(说他+他火了)2、状语的语义指向⑴后指中心语他慢慢地倒了。
/事业刚刚开始。
⑵前指主语小李沮丧地说。
(小李沮丧)他脸色阴沉地走了进来。
(他脸色阴沉)⑶后指宾语圆圆地画了一个圈。
(画了一个圆圆圈)矮墙上乱蓬蓬地长着狗尾草。
(狗尾草乱蓬蓬的)。
⑷前指介词把的宾语他们把木头和钢筋纵横交错地堆放在一起。
(木头和钢筋纵横交错)我把张三满意地打发走了。
(张三满意)3、定语的语义指向⑴后指中心语她有一双大眼睛。
/这是一件干净的衣服。
/我了解这种变化。
⑵前指主语。
他过着幸福的生活。
(他过生活+他幸福)/我度过了一个痛苦的假期。
⑶前指述语。
他干了一整天的活。
(他干活+干了一整天)/他想了一上午的心事。
4、谓语动词的语义指向⑴、我找个老师问。
(谓语中的后一个动词“问”的语义指向主语“我” )⑵、我找个老师教。
(谓语中的后一个动词“教”的语义指向谓语中的前一个动词的宾语“老师”)⑶、我找个人一起去。
(谓语中的后一个动词“去”的语义指向主语“我”和前一个动词的宾语“人”)⑷、三顿饭就把他吃厌了。
(谓语动词“吃”的语义指向介词宾语“他”)⑸、一句话就把小张说火了。
(谓语动词“说”的语义指向并不是指向主语“一句话” ,而是指向句外某个表施事的成分。
)㈢语义指向的解释力有些句法结构的情况比较复杂,语义指向可以合理地解释句子成份之间的关系。
例如:⑴王冕死了父亲。
(王的父亲死了。
“死”的是父亲,而“父亲”是“王”的。
)⑵奶奶哭瞎了眼睛。
(奶奶跟眼睛有整体与部分的领属关系,所以奶奶瞎,也就是他的眼睛瞎了。
)语义指向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某些歧义现象。
例如:⑶你别锯坏了。
这个句子有歧义 ,既可以表示为 (a)“你别把木头 (或者其他被锯的东西 )锯坏了” ,也可以表示 (b)“你别把锯锯坏了”。
无论从层次构造、句法关系上 ,还是从句式变换上看 ,在表示这两种意思的时候 ,都是一样的 ,其格式都是“NP +别 +V +A +了”。
分化这种歧义结构 ,就可以用语义指向分析法。
这个格式的补语A(坏 )的语义指向不同。
表示 (a)的意义时 ,补语A(坏 )语义上指向V(锯 )的受事 ,如木头等。
表示 (b)的意义时 ,补语A(坏 )语义上指向V(锯 )的工具 ,如锯。
这样就分化了“你别锯坏了”这一歧义结构。
⑷我借了他100元钱。
⑸我租了他一间房。
(动词“借、租”在语义指向上指向主语和间接宾语是两可的。
)有时某些歧义结构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法来加以分化 ,比较简单方便。
例如:⑹他只给了十元钱。
这个句子有歧义 ,既可以理解为 (a)他光给了十元钱 ,(没有给别的什么 )。
也可以理解为(b)他仅给了十元钱 ,(没有多给一点儿 )。
这个格式的歧义是由限定副词“只”具有两个不同的义项造成的 :①表示限定范围 ,②表示数量少。
“只”表示①的意义时 ,理解为 (a)义 ;“只”表示②的意义时 ,理解为 (b)义。
用说明词义虽然能分化歧义 ,但是比较复杂 ,不如用语义指向分析法来分化 ,比较简单方便。
只需要指出“只”不同的语义指向就可以了。
当句式表示(a)义时,“只”在语义上指向“钱” ;当句式表示(b)义时 ,“只”在语义上指向“十元”。
三、语义特征语义特征分析法是利用某类或某次类词的语义特征来进行句法分析的方法。
语义特征是个语义学术语,指义素分析得到的最小语义成分。
例如“男人”具有[+人][+男性][+成年]的语义特征。
义素分析目的在于找出一组词语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进而把词义差异形式化。
语法分析中的语义特征指的是与词的语法功能相关的语义特征。
也就是说,词义的语义特征不一定都与词的功能有关。
“躺”“坐”在是不是表示“身体倒在某处”的意义上是对立的,“躺”具有这种意义,“做”不具有这种意义。
这种意义差别并不对这两个词的结构功能产生影响。
如,可以说,“躺下,躺着,躺床上,躺一会儿,”;也可以说“坐下”。
名词“椅子”和“凳子”,二者都具有[+坐具]这一语义特征,但在[+靠背]的特征上有区别,“椅子”具有[+靠背]的特征,“凳子”具有[-靠背]的特征,这种语义特征的区别,对这两个名词的功能没有影响。
但有些语义特征是会对词的功能产生影响的。
语法研究所关心的是与结构功能相关的语义特征。
㈠词语搭配和语义特征词与词搭配既有一定的语法限制,也有一定的语义限制,这种语义限制实际上就是语义特征的限制.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征的最小语义成分就是语义特征。
“懊悔”“空虚”“荒唐”这些形容词具有[-褒义]的特征,可以进入[有点儿+形容词]的格式,可以说………但具有[+褒义]特征的形容词一般不能进入这一格式,不能说“有点儿慈祥、美丽、典雅、健康”“跑”“念”“去”这些具有[+自主]特征的动词,后边一般可以跟由动量词趟”“遍”“下”等构成的动量补语;而“怕”“发抖”“误解”这些具有[-自主]特征的动词,一般不具有这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