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9各单元试题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9各单元试题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9各单元试题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9各单元试题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单元自测题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班级姓名等级

一、丁丁调查班里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除了丁丁每位同学都

选择了一张水果卡片。

(1)数一数,填一填。

水果苹果橘子梨西瓜草莓

人数

(2)喜欢()的人数最多,喜欢()的人数最少。

(3)丁丁的班级一共有()人。

二、下图表示小玲制作的手工花朵。(每个○代表一朵花)

红花兰花粉花

(1)红花比兰花多几个?

(2)兰花比粉花少几个?

(3)粉花比红花少几个?

三、下面是希望小学课外阅读小组喜欢的图书统计,请你选一选,填一填。

(1)喜欢()的人最多。

A、漫画

B、故事书

C、古诗书

D、其他书

(2)喜欢()的人最少。

A、漫画

B、故事书

C、古诗书

D、其他书

(3)喜欢故事书的比喜欢漫画的少()人。

(4)喜欢漫画的和喜欢古诗书的一共()人。

四、二(5)班投票选举班长(每人只能投一票),投票结果如下:

(1)把记录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得票数

(2)()的得票数最多,()的得票数最少,()可能成为班长。

(3)张丽比徐平多得( )张票,李明比张丽少得()张票。

(4)一共有多少人投票?

五、数一数,填一填,答一答。

(1)上图中各种图形各有几个?请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2)回答问题。

①()的个数最多,有()个。

②()的个数最少,有()个。

③最多和最少的图形数量相差()个。

算式:。

六、下面是“平邑县三联”电器售出情况统计表。

1.哪天售出的最多?是多少?

2.哪天售出的最少?是多少?

3.星期六比星期一多售出多少台?

4.通过以上几题的分析,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班级姓名等级

一、填空。

1.圈一圈,填一填。

2.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列式是()。

3.数学兴趣小组有24人,每组分6人,可以分成()个小组,也就是求24里面有()个()。

4.18÷6=(),想:()。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还表示18里面有()个()。

5.在□里填上“>”、“<”、“=”。

12÷6□8÷2 5+6□5×6 1×1□1+1

8÷2□2×2 24÷4□24÷6 16÷4□4×4

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6×()=18 16÷()=4 ()÷3=4

()×1=6 ()× 2= 2 ()÷5=1

二、直接写得数。

9÷3= 30÷5= 6×3= 12÷3=

8÷2= 4+4= 3×3= 24÷6=

3÷1= 10÷2= 24÷4= 18÷3= 5×8-16= 18÷2÷3=

6×4+29= 25÷5×4=

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计算24÷8和24÷3时都要用到口诀()。

A.四六二十四

B. 三八二十四

C. 3×8=24

(2)12颗糖果,平均分给3只小灰兔,应该这样分:()。

A. B. C.

(3)15根,平均分给3只小白兔,每只小白兔分到几根?

列式为:()。

A. 15÷5=3

B. 15÷3=5

C. 3×5=15

(4)12个苹果,每3个放一盘,能放 4 盘,除法算式();12个苹果,平均放到4个盘里,每个盘里 3 个苹果,除法算式()。

A. 12÷4=3 ②12÷3=4

四、列式计算。

(1)被除数是24,除数是6,商是多少?

(2)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3)20里面有几个5?

五、看图写出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

1.

2.

六、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

1. 有12个小朋友参加跳绳比赛,可以分成几组?

2.有18枝百合花。

(1)平均插在6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2)每个花瓶里插3枝,要用几个花瓶?

3.租车。

(1)我们有12人,可以租什么车?需要租几辆?

(2)一辆大客车可以乘多少人?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班级姓名等级

我可乘4人。

我可乘的人数相

当于4辆面包车。

我可乘6人。

一、填空。

1.火车在平直轨道上行驶,是()现象。

2. 经过旋转和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和()完全相同。

3. 时针运动是()现象,拉抽屉是()现象。

4.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移动属于()现象,车轮运动属于()现象。

5. 请在()里填上“平移”或“旋转”。

二、下面那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打上“√”。

8

()()()()

()()()()

三、选一选。

1.下列运动是平移的是()

2.下面的游戏属于旋转现象的是()

A、踢毽子

B、玩碰碰车 C 、荡秋千 D、捉迷藏

3.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车身的运动是()现象,方向盘的

运动是()现象。

A. 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X K b1 .C o m

4.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拉圈

B.电风扇的扇叶转动

C.拨珠子

5.下面各图形中()不能通过图①平移或旋转得到。

A. B. C.

三、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时钟表针的运动是一种平移现象。()

2.大风车的转动是旋转现象。()

3.飞机螺旋桨的转动是一种平移现象。()

4.正方形是对称图形。()

四、操作题。

1. 把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2.下面的图形是对称的吗?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

3.把图形向左平移5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4.把图中的长方形向上平移2格;把图中的三角形向右平移3格。

五、连一连。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

班级姓名等级

一、填空。

1. 被除数是27,除数是3,商是()。

2. 45里面有()个9;56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

3.有54个桃子,每只猴子分6个,可以分给()只猴子。

4. 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24根小棒能摆()个三角形。28个车轮能够安在()辆小轿车上。

5.依据得数的大小,把下列算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8÷8 5×3 21÷7 31-26 54÷6

、、、、

6.在○里填上“>”、“<”或“=”。

18÷2○6 28÷4○9 35÷5○9

49÷7○7 54÷6○10 45-5○9

7.在下面画表示“四七二十八”这句口诀,并看图写算式。

算式:

二、看图写算式。

1.

()×()=()

()÷()=()()÷()=()

2. 30米

?米?米?米?米?米()()=()

(3)小鸡找妈妈。(连线)

48÷8

四、我会算。

72÷8= 40÷5= 54+9=3×7= 81÷9= 56÷7=3×9= 32-4= 18+9= 49-30= 42÷7= 48÷8=

五、列式计算。

1. 5个9相加是多少?

2. 把63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

3. 32里面有几个8?

4. 一个乘数是9,另一个乘数是8,积是多少?

5. 被除数是36,除数是 9,商是多少?

六、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

一个星期工作多少小时?平均每天工作多少小时?

□○□=□()□○□=□()

2.

3.

(1)芳芳的钱正好够买5辆玩具汽车,芳芳有多少元钱?

(2)买1双鞋的钱,正好买5个皮球。1个皮球几元钱?

(3)丽丽有29元钱,买一个皮球后,剩下的钱可以买几个闹钟?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

班级姓名等级

一、填空题。

1. 7和6相乘的积是(),再减40得()。

2. 100-(60+30),先算(),得();再算(),得()。

3. 8乘7和5的差,积是()。

4.25减5,连续减( )次差是0。

5.在○里填上“<”、“>”或“=”。

70-6×6○74 15○45-9×5 27○30-9÷3 76-(32+4)○48 60+(52-32)○80

二、选择题。

在正确算式后面的()里画“√”,错误的画“×”。

1.小明吃了7个,还剩多少个?

(1) 4×3-7=4(个)()

(2) 4×3+7=19(个)()

(3) 4×3-7=5(个)()

2.小明看一本40页的书,第一天看了8页,第二天看的和第一天看的同样多,这本书还剩多少页?

(1)40-8-8=24(页)()

(2)40-8+8=40(页)()

(3)40-(8+8)=24(页)()

3.工人叔叔修桌椅,上午修了53套,下午修了26套。剩下的9套没有修,工人叔叔一共要修多少套桌椅?()

A. 53+26-9

B.53+26+9

C.53-26+9

4.下面算式中先算减法的是()

A.3×(9-2)

B.59-9×6

C.45-35÷7

三、填一填,你能把它写成脱式计算的形式吗?

四、计算。

5×(49÷7) 6×(3+4)(14+35)÷7 45-9×4 7×8-24 7×(49-40)

(36-18) ÷9 76-(26+12) 24÷(4×2)

六、解决问题。

1..

2.

一共有多少人?

3.学校要挖一条长90米的排水沟,已经挖了54米。剩下的要用4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4.停车场停着53辆车,开走了15辆,又开进了18辆,现在停车场还有多少辆车?

5.

6.看图列式并计算。

(1)小熊有20元钱,买一盒饼干和一盒饮料,应找回多少元钱? (2)猜一猜: 50-(3+7)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单元自测题

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

班级姓名等级

一、我会填。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卷全册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姓名 得分 一、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 6分 ) 35÷8= `````` 34÷5= `````` 54÷8= `````` 29÷5= `````` 46÷8= `````` 52÷6= `````` 二、填空( 30分 ) 1、在除法中,余数应比除数 ,也就是除数必须比余 数 。 2、 被除数= × + 。 3、除数6,商是9,余数是5.被除数是 。 4、□÷6=□……□,余数可能是( )。 5、一个数除以9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最小 是 。 6、○□□△○□□△○□□△……第22个图形是( )。 7、○▲□○▲□○▲□○…… 第20个图形是( )。 8、在现阶段有余数的除法列竖式时,商要对着被除数 的 。 9、有1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 个,还剩 个。 10、35个小朋友坐船,每条船坐8人,至少要( )条船。 11、有9个桃子,每盘放2个,还剩( )个 12、26个桔子,如果每袋装4个,可装( )袋,还剩( ) 个;如果每袋装5个,可装( )袋,还剩( )个;如果每 袋装6个,可装( )袋,还剩( )个。 13、两个数相除,余数是6,除数最小是( ) 14用21根长度相等的小棒,可以摆出 个正方形,还剩 根。 15、( )里最大能填几? (1)( )×6<57 (2)( )×7<43 (3)( )× 5<38 (4)( )×4<31 (5)( )×5<26 (6)( )× 6<39 三、判断对错。( 7分 ) (1)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除数是7,商是8,余数最大是 7.( ) (2)70÷9 =8······2 ( ) (3)( )×4<30,( )里最大能填7。 ( )

二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测试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姓名_____分数__ 一、口算: 5×8= 6×4= 7×3= 5×6= 4×8= 5×2= 2×3= 9×7= 9×6= 2×8= 5×4= 6×7= 4×3= 3×6= 7×5= 二、下是张老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业余生活情况统计表 活动项目看书看电视旅游体育运动其他业余活动人数14 10 8 4 2 (1)最喜欢()的人多,做喜欢()的人少。 (2)最喜欢看书的比最喜欢旅游的多()人。 (3)最喜欢看电视的比最喜欢体育运动的多()人。 (4)这个班一共有()人。 三、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晴天雨天阴天 天数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四、下表是二(2)班学生每天看电视时间情况统计表: 时间30分以下30分——1小时1小时以上 人数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1)每个“正”字表示几个人? (2)这个班有多少名同学? (3)根据上面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下表是11月二(2)班在学校图书室的借书情况: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其他书数量35本20本10本15本(1)哪种书借得最多? (2)11月二(2)班在学校图书室共借书多少本? (3)学校图书室要买一批新书,你有什么建议? (4)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姓名_____分数__ 一.我会填:(16) 1、如果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 2、每份分得( )叫平均分。 3、28里面有()个7. 36里面有()个4. 4、 30 ÷ 5 = 6 读作:() :::()()()w W w . X k b 1.c O m 5、有()个,平均分成()份,每份有() 个。 列式:()÷() =() 6、有()个,每()个为一份,平均分成() 份。 列式:()÷() =()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数,计算(18) ()÷6=3 36÷()=6 4×()=24 ()-15=27 ()÷1=8 4÷()=1 9÷1= 18÷9= 27÷3= 21÷3= 35÷5= 24÷6= 10÷2= 20÷5= 36÷6= 25÷5= 9÷3= 6÷6= m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6分)。 1、在算式24÷6 = 4中,6是除数,24是被除数,4是商。() 2、算式12÷6 = 2,表示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 3、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列式是18÷6 = 3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内容包括以递等式方式呈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两部分内容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本单元教学的混合运算都只有两步计算。教材按算式中含有的运算,把运算顺序的教学分成三段进行:先教学算式中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的同级运算,再教学算式中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运算,最后教学算式中有小括号的两步运算。三个层次非常清晰,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教学和练习中得到了充分的巩固。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学会用递等式表达计算步骤,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主要内容 例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例2教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例3教学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在这段内容里,运算顺序是教学的重点,用递等式表达计算步骤是教学的难点,教材在例题里画出横线引导学生把各步计算的结果写在下面,从而突破“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应该写在什么位置”这一个递等式书写的易错点。至于运算顺序是怎么来的,不用学生探究,这是一种规定。 例4是用两步计算解决数学问题,不仅和以往一样循序渐进地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还出示了学法的指导: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一块重点和难点,可以说新教材解决问题的呈现是属于保姆级别的,一步一步面面俱到、煞费苦心,凸显了教材的基础性、实用性和操作性,让我们老师用得更趁手,也更加明确了每个课时要帮助学生达到的知识能力水平。要说明两个教学要求:1.从本单元起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综合算式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问题。如果学生列综合算式有困难,可以先列分步,再引导用综合算式表示数量关系的思路。2.本册开始,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写单位名称,但不需要写答,而仍然采用口答的方式。 四、教学建议 1、关注混合运算中算式、问题分解与组合中的思维过程。 针对算式的分解与组合,练习中给出了针对性的例子,如例3的做一做第2题增加了比较有小括号和没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异同的环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学生边计算边比较,温故而知新。第3题苹果题,把分步计算合并为综合列式,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理解什么时候应该加小括号,再次鲜明地突出了运算顺序。这种类型的练习是第一次出现,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起到针对性练习作用,也为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做知识上的铺垫。 问题的分解与组合涉及到复杂的思考过程,原课标中第一学段里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大多数都是分步列式解答的,本单元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些实际问题。在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时,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两个连续的简单问题,并分别列出两个简单问题的算式。列两步计算问题的综合算式,还要进一步在头脑中把两个简单问题和算式组织在一起,学生的思维在“组织在一起”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时,运算顺序就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备课

教学 内容 教科书第2页—第6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 安排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2.练习一……………………………………………1课时

教学 内容 教科书第7页至第27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 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3.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调查法(例1):确定调查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式、呈现数据的方法(统计表)、最后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学习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投票记录数据(数量比较少),画“正”字记录数据(数量比较多)。填写数据:给出正字个数,把记录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数正字)。 3、数据的分析:1、共有(),(各个部分的数相加),2、()的最多,()的最少。(从统计表中观察寻找。3、从中选择()最合适,为什么(选最多的,因为)你喜欢(),这组有()。 第二单元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每份分后的数量相同,一样多) 2、方法:(求每份数)总数÷分的份数=每份数。 (求份数) 总数÷每份数=分的份数(一个数里包含有几份这样的数) 除法的含义: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表示。 被除数÷除数=商算式的读法: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做除法,乘法口诀来帮忙,口诀中,缺谁谁是商。 如12÷3= 想口诀三()十二,缺四,商就是四。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认识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通过对折来判断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左右,上下两部分形状和大小都完全相同),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叫对称轴。 2、认识平移:沿着直的路线移动(上、下,左、右,斜着),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常见的平移现象有:电梯、开窗户、开抽屉等。 3、认识旋转:物体的每个部分都围绕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围绕某一点,方向发生了变化。常见的选择现象有:电风扇、手表、直升飞机等。 第五单元 在一道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在一道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二)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二、解决简单的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整理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整理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1、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是等分;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是包含分。 3、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只要是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计算。 4、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如:20 ÷ 4 = 5读作:20除以4等于5。 ┆┆┆ 被除数除数商 5、被除数÷除数=商、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6、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7、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8、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9、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指左右两边完全相同的现象。 10、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11、平移:是指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的现象;平移后只是位置发生变化;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都没有改变。 12、旋转:是指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条固定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旋转时;本身的形状、大小不变;但是方向发生了改变。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13、混合运算规律: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③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4、有余数除法应用题: ①解决乘船(车)问题时;如果有余数;要用“进一法”。②解决购物问题时;如果有余数;要用“去尾法”。③解决规律排序问题时;找出排列规律是关键。15、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比除数小1;最小的余数是1。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6、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17、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18、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19、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②位数相同时;先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一位一位的比较下去;直到比出大小。 20、用算盘记数:在算盘上选择靠右边的某一档作为个位;向左依次为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时;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21、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22、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23、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重要知识点整理及强化练习

重点知识点整理+强化练习 第5单元重要知识点 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 × ×,÷ ÷,× ÷,÷ × 例: 23+6+18 97-34-28 32+11-8 53-24+38 2× 3 ×8 81÷9 ÷3 2× 8÷4 72÷ 8×4 2、非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 ×,-× ÷ + ,÷ -, + ÷,-÷ 例: 5× 6 +14 3× 7-16

3 + 5 ×9 45-9×3 45÷9+14 64÷ 8-8 13 + 56÷7 64-40 ÷8 3、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 ×(-), (+ )÷,(-)÷。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例: 6×(7 + 2)(24-18)×9 (14+35 )÷7 (82-18 )÷8 4、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重点)。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例:6×7=42 42-15=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9=24 24÷3=8 (强调括号不能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4=9 12+9=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练习题精选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1单元试卷 一、青蛙回家:用线把青蛙和荷叶连起来。 二、你能算得又快又对吗 22+13-6 65-5×9 63÷(32-23) , 三、解决问题。 1、妈妈买了4支钢笔,每支8元,又买了1支毛笔,每支5元,妈妈买笔共用了 多少钱 2、二年级同学去图书馆看书,女同学有18人,男同学有27人。每5个人坐一张 桌子,一共需要几张桌子 3、李老师买这套衣服够钱吗 四、根据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 * 1、小青有30元,买了6支钢笔后,还剩多少钱 2、小青妈妈有60元,买了一本故事书后,还能买几个笔盒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2单元试卷 一、口算我最快。(8分) 72+8= 45-9= 36+6= 32-8= 18÷3= 8×7= 30÷6= 43-4= 54-30= 30÷5= 6×5= 25÷5= 5×5= 49+7= 15÷5= 6×6= 72-7= 10÷5= 4×5= 20-8= ) 24÷4= 4×6= 36÷6= 20÷5= 32+9= 16÷4= 18+8= 4×5= 4×2= 90-4= 2×3= 12÷3= 28+7= 2×2= 6×3= 45÷5= 12÷2= 68+4= 26+50= 90-9= 二、我会填。(37分,每5、7题2分,其余每空一分。) 1、()×5=15 6×()=24 3×()=18 ()×4=20 五()三十()四十二 ()六十二五()二十五()四得八 【 2、算式18÷3=6,读作(),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3、在里填上<、>或=。(4分) 3× 6 4×5 8÷2 2×2 1+1 1 4、在里填上+、-、×或÷。(8分) 24 6=4 6 6=12 3=15 5=25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复习资料 一、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与整理是统计的知识,一旦收集了数据,第一步就是整理数据,它一般包括对数据收集,整理成册,图表描述,分析图表,最后得出结论。 理解一格代表10个单位、一个代表50个单位、甚至更多单位的统计图。 熟练运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 二、表内除法(一、二)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除法的2种含义: 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24÷4=6 读作:24除以4等于6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6、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7、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 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 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 (一)、填空。 1. 在12÷6=2中,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2.有12个△,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份,算式()。 3.20÷5=4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4.20÷4=(),用的乘法口诀是()。 5.用18个○摆一摆,每堆3个,可以分成()堆;每堆9个,可以分成()堆。 6.被除数是12,除数是6,商是()。 7.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 15 ()×4 = 16 5×()= 25 ()÷2 = 5 20÷()= 4 ()÷()= 4 (二)、写算式。用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1) 四九三十六二七十四三八二十四 (2)先口算下面各题,再将可以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的两个除法算式连起来。 8÷2= 18÷3= 20÷5= 30÷6= 18÷6= 8÷4= 30÷5= 72÷9= 72÷8= 20÷4= (3)7×()=56()×6=48 (4)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55 5×()<32 (三)、写算式。写出除法算式并计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五单元解决问题练习(一)

二年级下册数学五单元解决问题练习(一)姓名:________ ①把题目看懂:讲了什么,问了什么②把横式,结果,单位,答写完整。 1、有24? 2、二(1)班同学布置教室,小红折了30只纸鹤,每5只一串。可以串几串? 3、有一根12米长的木头,因需要把它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 4、有20名同学在操场上做游戏,他们每4名同学分成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5、王师傅4小时制作20个小泥人,他6小时能制作多少个小泥人? 6、有两盒铅笔,每盒有4支,每支铅笔4角钱。这些铅笔要多少钱? 7、小红用两张纸做了10朵花,那她用5张纸可以做多少朵花? 8、有两箱水,每箱8瓶,要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瓶水? 9、学校买来新图书96本,每个班级分8本,一年级7个班级分完后,还剩新书多少本? 10、蛋糕店共有蛋糕40块,每4块一盒。上午卖出4盒,还剩下几块? 11、一个茶杯9元,买5个茶杯,付出50元,应找出多少元? 12、二年级(1)班第一小组的8名同学要做100朵花,现在每人做了8朵,还要再做多少朵? 13、雪糕3元一根,商店上午卖出6根,下午卖出9根,上午比下午少收入多少钱? 14、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

15.妈妈买了4支钢笔,每支8元,又买了1支毛笔,每支5元,妈妈买笔共用了多少钱? 16.二年级同学去图书馆看书,女同学有18人,男同学有27人。每5个人坐一张桌子,一共 需要几张桌子? 17.李老师买这套衣服够钱吗? 18. (1)、小青有30元,买了6支钢笔后,还剩多少钱? (2)、小青妈妈有60元,买了一本故事书后,还能买几个笔盒?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19. 二(A)班同学参加学校竞赛。一等奖的奖品是40本故事书,二等奖的奖品是 48本练习簿。比赛结果一等奖有5人,二等奖有8人。 (1)一等奖的同学每人可得多少本故事书? (2)一等奖的同学比二等奖的同学每人多得多少本故事书? 20.小浪花和4个同学去公园玩,共花了20元买门票,平均每张门票多少元?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题 全册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题全册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评姓名 一、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记录(25分)。动画片:12人电视剧:10人体育:9人新闻:8人 请你用喜欢的方法吧上面的数据级录下来,并回答问题。 节目动画片电视剧体育新闻 人数 1、喜欢()电视节目的人数最多。 2、共调查了()名同学。 3、如果是你看电视,你会首选什么节目? 二、下面是东方小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25分) 东方小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销售量(台) 20 15 12 14 15 20 25 1、星期()销售量最少。 2、星期()销售量最多。 3、星期()和星期()销售量一样多。 三、看图回答问题(25分) 下表是东方红小学二(3)班学生每天看电视时间情况统计

时间 30分以下 30分~1小时 1小时 人数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1、每个“正”表示几个人? 2、这个班有多少名同学? 3、根据上面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四、下表统计的是二(1)班图书角的藏书情况。(25分)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其他书 数量 20本 35本 45本 40本 1、哪种数最多? 2、图书角的藏书共有多少本? 3、图书角要新买一批书,你有什么建议?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评姓名 一、口算(12分) 12÷3 = 5×2 = 25+5 = 18÷3= 72- 30= 20÷4= 4 ×8= 24÷4= 30÷5×5= 4×2÷8 = 32+18=13= 36÷6+ 6 = 二、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平均分的图下面的()画“∨”,在不是 平均分的图下面的()画“4分) 1、、 ()() 三、填空(16)分 1、15÷3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也表示()里面有()个()。 2、20÷4=5,读作()除以()等于(),被除数 是(),除数是(),商是()。 3、根据“五六三十”,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四、在填上“﹥”“﹤”或“=”。(12分) 2×××2 5÷ 5 7××2 4 五、列式计算。(12分) 1、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2、 30里面有几个6.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姓名:班级:分数: 一、脱式计算。(每题3分) 56-(30+12) 60+40÷8 (25-18)×8 27÷(3 × 3 ) 18+12÷4 8+8 × 9 (90-36)÷6 37+5× 9 24÷3× 2 二、我会填(每空1分) 1、看下面各题,把它写成一道综合算式。 (1)6×7=42 42-15=27 () (2)15+9=24 24÷4=6 () 2、妈妈买回3捆铅笔,每捆8枝,送给妹妹12枝,还剩多少枝?这道题先算(),再算(), 3、在12+42÷6这道题里,要先算()法,再算()法。 4、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再算()。 5、7个6是(),再加上25的和是()。 6、用30减去35除以7的商,差是()。 7、在52+8×7这道题中,既有()法,又有(),要先算()法,再算()法。 8、二年级有女生13人,男生17人,共有学生()。如果每 5人一组做实验,可以分()组。综合算式是()。 三、我会选(每题2分) 1.华华花12元买了6瓶饮料,玲玲花3元买了一瓶饮料,哪种饮料便宜,每瓶便宜多少元?做这题,第一步计算的结果是()。 A.2 B.4 C、1

2.同学们参加体操比赛,男生32人,女生24人,每8人一组,可以分成()组。 A.7 B.4 C.13 3、45+14÷7,先算()法。 A、加法 B、减法 C、除法 四、判断题。(每题2分) 1、5个小朋友折纸鹤,每人折9只,现须需要折100只,还要折多少只?算式是(100-5)×9 。() 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可以不要先算括号里的。() 3、把3+5=8和8×4=32改写成一道两步计算的算式是3+8×4。 () 五、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每题3分)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六、看图列式计算。(每题3分)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1、统计表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据统计的结果。 2、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3、根据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第二单元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的同样多, 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 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这样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3、除法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 示。 4、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从前往后的顺序读“÷”读作除 以,“=”读作等于。其它数读法不变,如21÷3=7,读作:21除以3等于7. 5、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 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做商。

6、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2)用乘法算 式求商。(3)用乘法口诀求商 7、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 8、解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 数=每份数 9、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 的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知识点 1、沿一条直线把图形对折,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 形 2、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本身方向 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平移方向不改变。 如拉抽屉。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旋转方向有改变。如风扇的转动。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1、求商的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 诀计算得出商 2、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 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一)课时分配1课时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学情分析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法学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指导看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 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 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18+56=7474-29=45(2)44-17=2727+32=59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五单元试卷及答案(各版本)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五单元试卷及答案(各版本)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20分) 1、用0、1、 2、 3、4五个数字,一共可以组成(__)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2、两个相同的数相乘的积是64,这两个数相加的和是(______)。 3、在做减法题时,个位不够减时,要从(____)位退一当(___)来减。 4、我们学过的常用时间单位有(_____)、(_____)和(_____),其中(_____)是最小时间的单位。 5、时针从3走到9走了(____)时,分针从12走到5走了(____)分钟。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座楼房大约高18(_________)(2)小红的身高约145(______)(3)一支铅笔长20(_____________)(4)教室长9(____________) 7、量物体的长度,如果物体的一端对着直尺上的1厘米处,另一端对着8厘米处,那么这个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厘米。 8、8040读作:(_________________);三千零五写作:(____________)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______)比一比。 10、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三位是(_____)位,第五位是(_____)位。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120 cm,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cm。

A.12 B.30 C.40 D.10 2、把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 A.变大B.不变C.变小 3、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角的大小() A.变大B.变小C.不变 4、如下图,如果x点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y的位置表示为() A.(4,4)B.(4,5)C.(5,4) 5、下面每组小棒,________能围成平行四边形。 A. B. C.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钟表上显示3时,时针和分针成一直角。() 2、火车下午1:05从南京出发,当天下午3:50到达上海,火车共行驶了2时45分。() 3、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4、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5、把18+54=72,72÷9=8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18+54)÷9=8。() 四、计算题。(10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20分) 1、在测量物体时,尺子的_____要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_____端对着几。 2、这把小刀长________厘米。 3、用7、0、9三个数字可以摆出________个不同的三位数,其中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相差________。 4、一个角有(________)个顶点,(_______)条边,长方形有(_______)个角,它们都是(________)角。 5、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________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________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________叫做________。 6、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_____. 7、8的5倍是(__________);21是3的(__________)倍。 8、在测量物体时,尺子的_____要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_____端对着几。 9、15÷5=3读作(________)除数是(____),被除数是(_____),用口诀(_____)计算。 10、6只小动物聚餐,每一位一双筷子,需要(_______)根筷子。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右面这个时钟比准确时间快10分,准确时间是( )。

A.9时45分 B.8时45分 C.9时05分 2、三位同学观察卡车,看到的图形是( )。 A.B.C. 3、小明家收了15个西瓜,(),要用几个筐? A.用了3个筐装 B.平均每个筐装5个 C.要把15个西瓜装在筐里 4、3个人每人做6朵花,共做了多少朵花?列式不正确的为()。 A.3+3+3 B.6+6+6 C.6×3 5、小红、小芳和小兰三人跳绳比赛,她们跳了100、112、135下,小红说:“我跳的不是最多”,小芳说:“我刚好跳到100下”,小兰跳了()下。A.100 B.112 C.135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对边相等的四边形就一定是长方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汽车运动时,车轮的运动是平移现象。() 4、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5、小于1800的角叫做钝角. () 四、计算题。(10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二)

2013年春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二)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我会填(24分) 1.一个数由3个千、5个十、2个一组成,这个数是(),它是一个()位数,读作()。 2.用0、6、1、5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 的数是()。 3.与39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4、锐角、钝角、直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5.希望小学有学生803人,其中女生395人,男生大约有()人。 6.推抽屉是()现象,直升机的螺旋桨转动是()现象。 7.35是5的()倍,27是()的3倍。 8.□里最大能填几? 6×□<31 90-35>8×□ 600>□99 9.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0 ()()()()10.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只鸡重1998() ,约2()。 11、找规律填数。1,2,4,7 ,11,(),()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 下面四个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A.5320 B.1000 C.5200 D.4008 2. 1千克铁与1 千克棉花比较,()重。 A.铁 B.棉花 C.一样 D.不一定 3.45÷3 读作() A.45除3 B.45除以3 C.3除以45 4.钟面上()时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接着画的图形是() 三、我会判(对的打“√”,错的打“×”)(4分)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在除法里,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3.一个2分硬币重约1克。() 4.一个四位数的最高位是万位。() 四、我会算(8+9+8=22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48÷8 = 8×9= 320+70=52-(22+9)=56-29= 26+52= 170-90= 6320-320= 2.脱式计算。(9分) 48÷(2×3) 14+49÷7 850-(360+90)=== === 3、估算。598+105≈114+289≈294+313≈(6分)986-405≈ 519-190≈ 705-614≈ 4、列式计算。(8分) (1)72除以42与33的差,商是多少? -36 ÷9 ×8 +47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试卷(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试卷(人教版) 一、脱式计算。(每题3分) 56-(30+12) 60+40÷8 (25-18)×8 27÷(3 × 3 ) 18+12÷4 8+8 × 9 (90-36)÷6 37+5× 9 24÷3× 2 二、我会填(每空1分) 1、看下面各题,把它写成一道综合算式。 (1)6×7=42 42-15=27 ( ) (2)15+9=24 24÷4=6 ( ) 2、妈妈买回3捆铅笔,每捆8枝,送给妹妹12枝,还剩多少枝?这道题先算( ),再算( ), 3、在12+42÷6这道题里,要先算( )法,再算( )法。 4、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 ),再算( )。 5、7个6是( ),再加上25的和是( )。 6、用30减去35除以7的商,差是( )。 7、在52+8×7这道题中,既有( )法,又有( ),要先算( )法,再算( )法。 8、二年级有女生13人,男生17人,共有学生( )。如果每 5人一组做实验,能够分( )组。综合算式是( )。 三、我会选(每题2分) 1.华华花12元买了6瓶饮料,玲玲花3元买了一瓶饮料,哪种饮料便宜,每瓶便宜多少元?做这题,第一步计算的结果是( )。

A.2 B.4 C、1 2.同学们参加体操比赛,男生32人,女生24人,每8人一组,能够分成( )组。 A.7 B.4 C.13 3、45+14÷7,先算( )法。 A、加法 B、减法 C、除法 四、判断题。(每题2分) 1、5个小朋友折纸鹤,每人折9只,现须需要折100只,还要折多少只? 算式是(100-5)×9 。 ( ) 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能够不要先算括号里的。( ) 3、把3+5=8和8×4=32改写成一道两步计算的算式是3+8×4。 ( ) 五、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每题3分)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六、看图列式计算。(每题3分) 五、解决问题(每题4分) 1、成人票15元,儿童票8元。 (1)有70元,买8张儿童票,应找回多少钱? (2)妈妈带小刚和他的3个同学去公园玩。用50元钱买票够吗? 3、有20个苹果,吃了2个,把剩下的每6个放入一盘,能够放多少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题 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题全册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评姓名 一、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记录(25分)。 动画片:12人电视剧:10人体育:9人新闻:8人请你用喜欢的方法吧上面的数据级录下来,并回答问题。 节目动画片电视剧体育新闻 人数 1、喜欢()电视节目的人数最多。 2、共调查了()名同学。 3、如果是你看电视,你会首选什么节目? 二、下面是东方小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25分) 东方小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销售量(台) 20 15 12 14 15 20 25 1、星期()销售量最少。 2、星期()销售量最多。 3、星期()和星期()销售量一样多。 三、看图回答问题(25分) 下表是东方红小学二(3)班学生每天看电视时间情况统计

时间 30分以下 30分~1小时 1小时 人数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1、每个“正”表示几个人? 2、这个班有多少名同学? 3、根据上面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四、下表统计的是二(1)班图书角的藏书情况。(25分)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其他书 数量 20本 35本 45本 40本 1、哪种数最多? 2、图书角的藏书共有多少本? 3、图书角要新买一批书,你有什么建议?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评姓名 一、口算(12分) 12÷3 = 5×2 = 25+5 = 18÷3= 72- 30= 20÷4= 4 ×8= 24÷4= 30÷5×5= 4×2÷8 = 32+18=13= 36÷6+ 6 = 二、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平均分的图下面的()画“∨”,在不是 平均分的图下面的()画“”。(4分) 1、 2、 ()() 三、填空(16)分 1、15÷3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也表示()里面有()个()。 2、20÷4=5,读作()除以()等于(),被除数 是(),除数是(),商是()。 3、根据“五六三十”,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四、在填上“﹥”“﹤”或“=”。(12分) 2×××2 5÷×5 7××÷÷5 五、列式计算。(12分) 1、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2、 30里面有几个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