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海岸线的形成与经济建设
- 格式:dps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14
三角洲的形成典型试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是当今我国乃至世界各大河三角洲中海陆交迁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黄河口地区陆速车之快世所少见,但在淤进造陆的同时,三角洲也受到海洋动力的侵蚀作用。
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滨海混地生态系统,是中国暖温带地区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材料二: 1987-1992年黄河口地区海岸线演变图材料三:1950~2000年黄河利津站(黄河入海口附近)水沙统计图(1)结合材料三,简述1990-2000年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自然原因。
(2)分析1987-1992年图中虚线框内黄河口海岸线变化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3)分析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对三角洲发育的影响。
(4)简述黄河三角洲湿地对鸟类生存的意义。
典型例题二:(14分)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的一部分劳动力指向性和原料指向性企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缘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1)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慢。
请简要分析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
(3分)(2)河口地带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但黄河河口却没有形成大城市,试分析原因。
(3分)(3)简要叙述两个三角洲气候特征的共同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2分)(4)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
(6分)典型例题三:读下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0分)材料:多瑙河上游接纳了被誉为“滑雪天堂”的阿尔卑斯山区较多的河水,中、下游流经地区经济发达,并以铁门为界。
下表为M城市各月平均降水量统计表。
(1)分析多瑙河三角洲湿地广布的原因。
(6分)(2)说出多瑙河在M城干流段冬季至春季径流量总体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8分)(3)简析在多瑙河铁门建水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并分析其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10分)(4)分析多瑙河三角洲没有形成重要港口城市的原因。
长江口海岸线的自然变迁——春秋时南通、上海之地还是汪洋大海春秋时期的长江入海口,经过今扬州、镇江后江面骤然开阔,呈喇叭形,如此流速放缓,在江流海浪激荡下泥沙纷纷向长江口外南北两侧回旋沉降,逐渐堆积成北岸古沙嘴和南岸古沙堤,下面着重介绍长江口北岸古沙嘴的延伸东扩,其基本的步骤是自西向东逐个合并沙洲。
扶海洲——汉末开始接陆扶海洲原是海中隐沙,在春秋战国时发展为大块卵状沙洲。
“秦汉时州东百里有长洲泽,又东有扶海洲”,说的是秦汉时的扶海洲在泰州以东百余里的长洲泽的东部。
长洲泽在今如皋以东附近,是当时长江口北岸沙嘴延伸处的滩涂淤地。
至少在晋朝以前,长洲泽已成桑田。
史载:长洲泽多麋鹿,千麋成群,掘食草根,其处成泥,名叫麋畯jùn(麋群践踏过的田地),民众在此种稻,不耕即可收获。
东晋时扶海洲已完全同扬州、泰州处的古沙嘴相接,长江口北岸推至如东县掘港镇附近。
掘港镇渐成著名盐场,明代中后期后更发展为商贾云集,百业兴旺的商业重镇,号“小扬州”。
胡逗洲——唐朝时接陆南朝时在今南通和海门间淤积沉降出大型沙洲,名胡逗洲。
据《太平寰宇记》载:胡逗洲在海陵县(今泰州)东南两百三十八里海中,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五里,民众多流人,煮盐为业。
“流人”多指不堪忍受苛税盘剥的迁徙流民,他们因劳作在孤立沙洲,与外界相对隔离,故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独特南通方言,与周遭完全不同。
胡逗洲曾见证侯景败亡。
侯景原是管辖东魏黄河以南13州之地,统领十万精兵的悍将。
后向南朝梁国请降。
548年又举兵叛梁,囚禁梁武帝萧衍,废立萧纲和萧栋,甚至自立为帝。
552年,败逃的侯景从沪渎(古吴淞江下游近海处)入海到胡逗洲,被其部将羊鲲kūn所杀。
唐时,胡逗洲逐渐与陆地相接,接陆处有一条古称横江的夹江。
由于水浅沙涨,横江在唐末淤积封闭。
东步洲——北宋时接陆北宋时接陆的东步洲是由唐朝时涨出海面的东洲、布洲等沙洲合并而成的。
五代十国时,在当时东步洲最东端的吕四港镇附近,设海门县(具体建县时间应为后周显德五年,958年)。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点梳理一、江海交汇之地1、位置和范围: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
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
处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
自古即为:“鱼米之乡”。
2、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对内: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2)对外: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3、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网密布。
4、气候:(1)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长三角有“鱼米之乡”“丝绸之乡”之称。
(2)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4、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①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②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③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水产品,有利于渔业的发展;④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⑤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
(2)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①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利: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提供灌溉水源弊:水量不稳定,易造成洪涝灾害②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雨季蓄存雨水,全年提供便利且稳定的灌溉水源,同时也使成都平原免受旱涝灾害。
(3)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①上游:水量较小、河道狭窄,河流落差大,可以为上游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发展;还可以利用丰富的谁能发电;以及提供城市用水。
②下游:地势地平,水流平缓,江阔水深,可以为下游地区提供便利的通航条件,有利于区域的交通发展和对外联系。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我国海岸线的形成和海疆的分布作者:董昭阳来源:《地理教育》2010年第07期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海疆绵长,海域面积广大,海洋资源丰富,文化历史古老灿烂。
我国漫长的海岸线是如何形成的呢?中国海岸线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
在地质年代第三纪前期(距今5 000万年至3 000万年前),就已形成了中国南海和东海目前的构造。
至第三纪晚期和第四纪早期(距今1 500万年至300万年),由于大陆板块运动,喜马拉雅山脉持续隆起,亚洲东部呈现弧状的岛屿链,中国近海轮廓初步定型。
至50万年前更新世后期,气候转暖,冰盖与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被海水淹没(河北平原、苏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
当时华东的海岸线,由北向南大约在今燕尾港、陈家港、建湖、海安、南通一带。
在距今50万年这段时间内,地球出现过多次冰期和间冰期,引起过多次海浸和海退。
进入第四冰期后,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渤海完全干涸,黄海、东海、南海水深100~200米的大陆架相继成陆。
海岸线向东扩展,自朝鲜半岛东南,经台湾岛东岸、海南岛南岸,直达中南半岛中部。
距今15 000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回升,海水再次淹没大陆架和沿海部分地区。
台湾、海南岛及沿海岛屿再次与大陆分离,海岸线再次向西退缩。
距今6 000年时,海浸达到高峰,渤海岸线大约在昌黎、文安、任丘、献县、德州、济南一线,黄海岸线大约在今赣榆、灌云、涟水、高邮、扬中一带,长江以南海岸线在无锡、苏州、嘉兴、绍兴东部一带。
那时的胶东半岛为一大岛,孤悬海中。
距今6 000年以来,海平面与海岸线相对稳定。
此后由于黄海、淮河、长江以及其它大小河流,每年夹带大量泥沙入海,不断沉积,使华北平原、苏北平原不断扩展,海岸线向东推移,逐步形成了目前的状态。
中国的海岸线从辽宁鸭绿江口至广西北仑河口,总长度大约18 000千米,如果把沿海岛屿的海岸线计算在内,我国海岸线总长度则为32 000多千米。
临海的省、市、自治区有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2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课时江海交汇之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
2.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3.分析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的体现。
4.学会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资料分析,了解长江三角洲的江海交汇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如何评价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点】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浙沪一带地处长江三角洲,这里自古就是繁华富庶之地,号称“江南水乡”“鱼米之乡”。
出示一组江南鱼米之乡的独有景观图片。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一起来学习那里的相关知识。
首先让我一起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知识点江海交汇之地【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49、P51的内容,自主完成)1.读教材图7.13,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特点及范围。
答案:位置——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2.读教材图7.13,结合图例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点及河湖分布状况。
答案: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被称为“鱼米之乡”。
3.读教材图7.15,结合长江的航运价值及该地区的海港分布,说出该地区交通的优势。
答案: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教师点拨)1.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下游地区的区别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长江下游地区是指西起江西湖口,东到上海市的带状区域,包括赣北、皖南、苏南、上海等地区。
八年级地理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点八年级地理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点知识点一.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1.成因: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
2.发展农业的条件:地势低平,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河网纵横。
3.位置: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
4.交通: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和众多的铁路、公路干线,以及现代化的港口群、航空港,形成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5.地位: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6.上海港: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区域前沿,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中国沿海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处,是中国沿海主要的枢纽港口。
目前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各港口第一位。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1.上海: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是中国高水平的工业基地、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
同时,上海也是中国举足轻重的教育、科研和文化产业基地。
2.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3.浦东新区:国际区域性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三.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1.区域北翼:①南京:长江三角洲区域北翼的中心城市,江苏省省会。
有“六朝古都”的美誉,现为中国东部地区主要的电子、汽车、化学工业基地,也是江苏省最大的交通枢纽和教育科研基地。
南京港是中国内河航运第一大港。
②苏州:东临上海,西拥太湖,是江苏省东南门户,是长江三角洲区域重要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
苏州高新区是中国著名的外向型高科技产业基地。
③昆山:位于江苏省南部,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
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
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之首,成为长江三角洲区域北翼新兴的工商业城市。
2.区域南翼:①杭州:长江三角洲区域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省会。
加工制造业发达,以机械、电子、纺织、食品为支柱产业。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第1课时教案播放图片:上海东方明珠塔、杭州西湖、苏州园林、钱塘江大潮等特色景观,提出问题:你认识这些美景吗?它们都是位于我国哪个地区?你认识繁体字苏吗?你能分解它的结构吗?引入:“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的学习4.说河流出示长江三角洲的河湖分布图,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东海和黄海等;并总结该地的河湖特点。
材料拓展:了解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网稠密,自古水运发达。
京杭运河是一条重要的水路,历史上不仅沟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经济联系,而且促进了扬州、苏州、杭州等沿岸城市的发展。
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京杭运段运输依然繁忙。
5.出示图片:稻米种植、长江三角洲的渔业养殖等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该地区的农业发展——鱼米之乡总结:给学生建立自然环境影响物产的意识。
2.图示分解——动画展示3.归纳总结:(师生共同总结)长江优越的地理位置体现在……(1)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2)依托长江发达的水运,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
(3)我国南北沿海航运的中枢,可通过远洋航线联系世界各地的主要港口。
(4)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拓展:出示都江堰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都江堰在治理成都平原水患过程中的作用。
5.对比分析:合作探究: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素材积累】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走进长三角
论长江口海岸线的成因及其经济开发方向
2014级文化产业管理蒋治
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
包括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东北部。
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
三角洲顶点在镇江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
南临杭州湾。
我们的崇明岛
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屿。
它位于万里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一面临海。
全岛面积1200多平方千米,东西长76千米,南北宽13到18千米,形似春蚕。
岛上地势平坦,无山岗丘陵,西北部与中部稍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
请看:崇明岛的演变历史
河口冲积岛屿是含沙量较多的河流将泥沙搬运到海里,沉积下来形成的岛屿。
陆地的河流流速较快,在进入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就慢了下来,携带的泥沙就在河口附近沉积,成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渐形成高于水面的冲积岛。
世界上许多大河入海的地方,都会形成一些河口冲积岛屿。
我国共有400多个河口冲积岛,长江口的崇明岛就是一个很大的河口冲积岛。
崇明岛的地势低平,围绕分布着广阔的滩涂。
从1955年冬开始,崇明县组织围垦滩涂和沙洲。
截至2000年,全县共围垦滩涂和沙洲70余处,累计围得土地面积500多平方千米。
崇明岛的面积比1949年增大了一倍以上,由中国的第四大岛上升为第三大岛,成为上海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分析:长江入海口海岸线的成因中国气候分布图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的
气
温
曲
线
降
水
柱
状
图
第一部分:试看长江入海口海岸线的成因
中国的地势
江浙一带的水系分布图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无数的泥沙在长江的入海口沉积,从而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岛屿。
第二部分喜看今日长三角经济之腾飞
发达的海水养殖业
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自古以来因渔业资源丰富而闻名,地处东海,是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上海市3省1市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
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乌贼)4大家鱼为主要渔产。
众多的经济鱼虾类的产卵、索饵场所,中国沿海冬季群众渔业规模最大、产量最多的带鱼渔场,是底拖网作业的良好区域,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渔场。
该海区重要的作业类型还有灯光围网,流刺网和帆张网等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近海渔场,与苏联的千岛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秘鲁的秘鲁渔场齐名。
渔民习惯按各作业海域,把舟山渔场划分为大戢渔场、嵊山渔场、浪岗渔场、黄泽渔场、岱衢渔场、中街山渔场、洋鞍渔场和金塘渔场。
舟山渔场自开发以来,一直为沿海渔民共同捕捞场所。
解放以来,浙江、江苏、福建省以及上海市(简称“三省一市”)来舟山渔场捕捞的渔船不断增加,辽宁、河北、山东、天津等省、市的一部分渔船亦一度来舟山渔场捕捞。
本世纪60~70年代,集结在嵊山渔场捕冬季带鱼的渔船,旺汛高峰时渔船达1万艘、渔民在15万人以上。
渔场的中心基地位于嵊山。
渔场因受台湾暖流和日本寒流的交汇影响,饵料丰富,为当地的水生动物提供了很好的物质环境。
以
舟
山
渔
场
为
例
开放包容的对外贸易
上海对外贸易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上海外贸
已进入到又好又快发展的时期。
2008年,上
海外贸进出口额计达到3221.38亿美元,
其中出口1693.50亿美元,进口152
7.88亿美元,分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初
期的106.5倍、58.5倍和1148.8
倍。
上海对外贸易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外
贸发展增势强劲,进出口贸易逐步实现平衡发展;
二是贸易结构优化,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均衡发
展;三是贸易主体优化,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推
进进出口贸易发展格局形成;四是市场多元化趋
势较为明显,对传统市场出口保持稳定增长的同
时,对非传统市场出口增长加速;五是出口商品
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增速加快;六是口岸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
“长三角”功能增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1],是中
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
易园区,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
该试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
正式批准设立,于9月29日上午10时
正式挂牌开张。
试验区总面积为
28.7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
的1/226,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
税区(核心)、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
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
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面对中国加入WTO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全球第二大贸易国,美国要捍卫全球贸
易霸主地位,采取三大步骤欲捍卫霸主
地位,并逐步架空WTO:第一是在东半
球,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建立TPP贸易同盟,
第二是在西半球团结欧盟建立TTIP贸易同
盟,第三是在全球建立PSA服务贸易同盟,
而这三个同盟都把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
全球第二大进口国中国排除在外。
中国
建立自贸区既利于捍卫中国在全球贸易
竞争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利于中国经
济与全球经济接轨。
上海自贸区将促进
上海成为亚太供应链核心枢纽[5]。
四通八达的交通
以水运为
例截止至2006 年底,上海港海港港区拥有各类码头泊位114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生产泊位171个,码头线总长为91.6公里。
按照码头使用性质分类:公用码头泊位175个,码头线长度为24.6公里,其中生产泊位121个,码头线长度为22.2公里,年货物吞吐能力17051万吨;货主专用码头泊位965个,码头线长度为67公里,其中生产泊位495个,码头线长度为38.2公里。
上海港内河港区有码头泊位818个,最大靠泊能力3000吨级。
2006 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37亿吨。
其中,海港货物吞吐量4.7亿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货运港地位;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0.67亿吨。
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13亿吨,其中,外贸出口1.03亿吨,外贸进口1.1亿吨。
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71.9万标准箱,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量的24%,在世界集装箱
港口中继续位居第三。
集装箱吞吐量中,内支线集装箱量202.6万标准箱,国际中转箱78.5万标准箱,内贸集装箱吞吐量313.7万标准箱。
截止2006年底,上海港集装箱班轮航班达到每月
2106班,其中,远洋航线498班,近洋航线535班,内支线794班,内贸航线每月279班。
聆听工业前进的步伐2009年,长三角工业增加值达到32391.9亿元,占中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95%。
第
二产业总产值为36260.88亿元,比上年增长
5.16%。
星罗棋布的城市群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等级森严的城市体系
已经在兴起
1.区域内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城,上海。
2.区域内新兴的中心城市,如苏州、无锡。
3.区域内重要功能型城市,如旅游与加工产业中心苏州、无锡,行政文化和商业中心南京、杭州,港口集
散中心宁波、舟山、大小洋山等。
4.区域内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如上海的崇明、苏北
的扬州、南通,浙北的嘉兴、湖州。
5.区域内中心城市的郊区城镇;如上海的松江,杭州
的萧山等。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