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异同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4
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院校: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名称: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题目: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竞争力比较分析学期:2012-2013第一学期目录摘要---------------------------------------------------------3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1.1交通枢纽作用-----------------------------------------------31.2增长极作用-------------------------------------------------41.3支撑经济总量的中流砥柱作用---------------------------------42.经济竞争力的比较分析------------------------------------------43.城市群发展竞争力的比较分析------------------------------------53.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现状----------------------------------53.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现状------------------------------------64.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比较分析--------------------------------------6 4.1空间网络差异------------------------------------------------64.2时间错位差异------------------------------------------------64.3生态位扩充差异----------------------------------------------75.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竞争力的比较分析-----------------------------75.1发展水平----------------------------------------------------85.2发展能力----------------------------------------------------86.总结-----------------------------------------------------------8附录:参考文献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竞争力比较分析摘要一国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其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提要:三角洲与流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类。
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现实占优,得开放之利,长江三角洲潜力巨大,三角洲成为大陆经济的增长极。
对外开放的意义,不仅是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装备,提升了产业结构,而且引进市场经济理念、管理方式,提升了人力素质,更重要的是为体制改革提供了参照系。
实践证明,开放与改革相互促进方能相得益彰。
但因行政体制等与经济不相适应,三角洲的“扩散”效应不明显,更制约自身的进一步增长。
未来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突破现存的制度性壁垒,以加快三角洲和流域资源的整合;取决于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扩大对内开放,以充分利用境外和境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取决于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逐步将可持续发展建立在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基础上。
关键词:增长/三角洲经历了二十余年改革开放,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业已形成三个以城市群为核心的经济圈,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湾经济圈。
由于集中了大陆最优秀的人才,最雄厚的资本,最先进的技术,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增长速度始终高于中国大陆平均速度,尤以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为甚,成为大陆经济成长的发动机,在21世纪上半叶,其走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大陆现代化目标的进程。
任何经济体的成长都会受到内生因素的制约和外部条件的局限,因内生因素和外部条件的不同,简单的类比通常并不恰当。
本文仅通过对内因与外件的比较,试图较客观地描述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现状,研判两地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一、地缘经济条件与整合前景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属区域经济,但尚无统一认定的区域范围,本文取两经济圈内各自较普遍使用的口径,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指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等15个省辖市以上城市「1」,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则是指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等14个市、县「2」。
中国三大城市群发展比较由于我国东部沿海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生产发达以及科技水平相对较高,逐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经济总量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区,而且是我国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最能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大经济区,犹如三个动力强大的引擎,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正发挥着引领全国发展的作用。
一、三大城市群发展现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都市圈是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和江苏的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等16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城镇分布密度极高的地区,在10万平方公里内有大中小城市54个,建制镇1000多个,且城市等级序列十分完善,呈宝塔型特征。
2005年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生产总值达到33963亿元;实现贸易总额5024亿美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263亿美元,占全国的4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72亿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607元,比全国高出4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109元,是全国的2.2倍。
珠三角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江门、中山、东莞等城市。
珠三角城市群毗邻国际大都市香港,改革开放以来接受了香港的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投入,不仅促进了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促进了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地域结构的重大变化。
目前,珠江三角洲已初步形成一个以广州为枢纽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交通运输及通信网络,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并正在兴建广珠铁路、广州地铁及轻轨网络、岭澳核电站等一大批重要基础项目,初步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和生活圈。
珠三角城市群形成了三大具有特色的产业带。
一是珠江三角洲东岸的东莞、深圳、惠州以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主的“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走廊,”这里也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通信制造业基地;二是珠江三角洲西岸的珠海、中山、顺德、江门的以家庭耐用与非耐用消费品、五金制品为主的产业带;三是珠江三角洲中部的广州、佛山、肇庆是传统的电气机械、钢铁、纺织、建材产业带。
长三角VS珠三角赵海菲苏州科技学院经管学院改革开放30多年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也是经济最富朝气和活力的地区。
目前,两个地区初步形成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区域竞争优势,形成了各自具有时代、地缘和文化特色的经济运行模式和产业结构特点,我们将从地理差异、产业结构、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总量、对外贸易结构、发展模式这几个方面来比较和分析两者。
一.地理差异:长三角和珠三角都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东临太平洋,虽然它们只占整个中国面积的1.5 % ,但生产总值超过了1/ 3 ,进出口贸易额超过60 % ,在全国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个区域发展条件、特色优势各不相同,互补性很强。
珠三角毗邻香港和澳门,具有较强的对外开放优势,可以接受港澳经济辐射,承接港澳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外向型经济发达,是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珠三角尽管其经济活动空间布局具有高度集中的特征,但它在发展过程中对国际市场比较倚重,对国内的扩散作用则相对较弱。
图1:珠三角地区长三角背靠广阔的内地市场,内源型经济发展速,可通过长江进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合作和交流,又可通过发达的铁路系统、公路系统及航空运输与全国进行经济合作。
长三角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扩散作用强于集聚作用,因而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表现出了大范围的空间扩散特征。
图2:长三角地区二、产业结构:长三角与珠三角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及比较优势等不同因素,在产业结构上形成并发展了不同特点的主导产业与产业集群特点。
珠三角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信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这些产业在珠三角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珠三角的制造业初步形成了以产业聚集为特色,以广州、深圳为核心,以中部都市区、珠江东岸、珠江西岸都市区为基础的产业地理布局。
以广州为核心的中部都市区,是全区政治、科教、文化及金融中心,也是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第二产业基地。
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比较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六市)和江苏(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八市)两省14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土地面积9.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470.55万人。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东莞、中山、江门、顺德、南海和番禺等十二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土地面积4.2万平方公里。
2002年两地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8%,实现出口占全国的63%,完成投资占全国的23.9%,实现消费占全国的26.7%。
经济总量:长三角比珠三角对全国贡献率高9.4个百分点2002年,长三角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141.62亿元,比2001年净增2160.61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8.7%,比2001年提高1个百分点;珠三角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536.18亿元,比2001年净增1013.3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9.3%,比2001年提高0.4个百分点。
总量上,长三角地区是珠三角的整整2倍,对全国的贡献长三角地区也比珠三角地区高了9.4个百分点。
发展速度上,两个地区2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可比价增速达到了两位数,长三角地区15城市的可比价增速差距不大,最快的是苏州市为14.5%,最慢的是上海为10.9%,高低落差仅为3.6个百分点,应该说发展比较均衡。
而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则差异较大,最快的是东莞市为18.4%,最慢的是江门和肇庆两市,均为10.3%,高低落差达8.1个百分点,比长三角地区大了4.5个百分点,从发展均衡度来讲,要差于长三角地区。
投资方面:长三角珠三角双超1000亿元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90.66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7.6%,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39.46亿元,比上年增长5.6%,占全国的比重达到6.3%,比上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
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差异比较研究经历了三十余年改革开放,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业已形成三个以城市群为核心的经济区域,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和环渤海湾经济区域。
由于集中了大陆最优秀的人才,最雄厚的资本,最先进的技术,三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始终高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平均速度,尤以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为甚,虽说这两个区域都很发达,但是它们的经济有相当大的区别。
在本文章,我将对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经济差异进行一下比较。
1.从经济地理概况来看: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市、惠州市(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部分)、四会(部分));而长三角区域有十六个城市,分别为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苏州、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和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绍兴、湖州、舟山、台州(2003年新加入)。
长江三角洲位于大陆海岸线中部,区域面积99687平方公里,人口7504万,是中国大陆最大的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位于大陆海岸线南端,区域面积41698平方公里,人口2910万,是中国大陆第二大三角洲。
以人均指标考量,2000年,长江三角洲人均GDP18344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967元163.3%,珠江三角洲人均GDP3199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9.16%,珠江三角洲又比长江三角洲高出74.39%,占有明显优势。
而长江三角洲因区域面积广、人口多,所以经济规模较大,区域内经济成长的潜在能力和前景应优于珠江三角洲。
就更大范围的流域经济增长的潜质而言,长江流域更胜出珠江流域一筹。
由表二可见,因为长江是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远大于珠江,航道里程也超出珠江甚多。
何况,长江黄金水道与东部黄金海岸在大陆上形如英文的“T ”字,长江三角洲正好位于长江出海口与东部海岸线中端的黄金交汇处,是大“T ”字的结合部,区位优势可谓得天独厚。
以至有人构想:以上海为龙头,武汉为龙身,重庆为龙尾,珠江三角洲和渤海湾经济圈为两翼,一气贯通之日,便是巨龙腾飞之时。
长江三角与珠江三角经济发展比较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市。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以及惠州市的市区和惠阳、惠东、博罗三县,肇庆市的市区和高要、四会两市。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
一、长江三角、珠江三角是全国经济的增长极1、经济总量方面2003年1-3季度,两大三角洲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87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30.2%,比去年全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从增速上看,长三角15城市和珠三角9城市中,增速最高的达到18.8%,最低的9.8%,都远远高于全国8.5%的平均水平。
2、三大需求方面2003年1-3季度,两大三角洲地区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858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8.7%,其中长三角投资迅猛,占全国的21.4%。
利用外资方面,全国利用外资前列的城市几乎都集中在这两大三角洲,1-3季度到位外资接近300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超过70%。
两大三角洲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1-3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880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4.1%,比上年度提高了0.1个百分点。
两大三角洲对外开放程度较高,1-3季度实现出口近2000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64.8%。
3、居民生活方面2003年1-3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347元,从两大三角洲23个城市(缺江门数据)情况看,仅有两个城市略低于全国水平,超过10000元的城市达到10个。
二、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指标比较(一)2002年全年经济指标比较1、GDP规模长江三角洲GDP规模高于珠江三角洲,但人均GDP低于珠江三角洲;两地GDP约占全国28%。
2002年两地GDP总量29402.1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为19983.3亿元,珠江三角洲为9418.8亿元。
目录导言……………………………………………………一…………………………·l第一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7第一节区域经济的一般特点……………………………………………………7第二节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模式…………………………………ll第三节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16第四节本章小结…………………………………………………………………26第二章区域经济增长态势分析……………………………………………………27第一节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27第二节区域经济增长态势分析…………………………………………………34第三节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41第四节区域经济增长的特点分析………………………………………………49第五节本章小结…………………………………………………………………53第三章区域产业结构分析………………··:………………………………………54第一节区域产业结构一般特点…………………………………………………54第二节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分析…………………………………………………58第三节区域所有制结构分析……………………………………………………65第四节区域产业规模结构分析…………………………………………………67第五节区域工业结构分析………………………………………………………69第六节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分析…………………………………………8l第七节本章小结…………………………………………………………………83第四章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分析……………………………………………………84第一节经济增长方式概述………………………………………………………84第二节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分析…………………………………………………85第三节区域经济增长效益分析…………………………………………………97第四节区域经济增长稳定性分析………………………………………………100第五节本章小结…………………………………………………………………103第五章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分析……………………………………………………105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与非均衡…………………………………………………105第二节区域经济增长与“增长极一………………………………………………110第三节区域经济增长与制度创新…………………………………………··j…113第四节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20第五节本章小结…………………………………………………………………124第六章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25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面I晦的问题………………………………………………125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并提出。
简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为何高于长江三角洲内容摘要:我国东部沿海的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两大区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
论文从两大区域的经济实力、形成机制、经济增长源泉、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等差异性出发,针对为何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大于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问题作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城市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城市化定义城市化定义最早出现于拉丁语urbs(城市)一词,由西班牙巴塞罗纳的城市规划师、建筑师依勒德丰索·塞尔达在《城市化概论》一书中首次提出。
《辞海》中队城市化的定义为“城市数量增加或城市规模扩大,这一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现代大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其结果表现为城市人口在社会中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
将城市的某些特征向周围的郊区传播扩展,使当地原有的文化模式逐渐改变的过程。
”根据秦润新的定义:城市化是一个由乡村社会、乡村文明逐步变为现代化城市社会、城市文明的自然历史过程。
城市化的内涵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去理解。
从动态角度看,它是指农村向城市转化的过程和进度;从静态的角度看,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程度。
对其动态内涵,学术界大致有以下三种定义:①城市化就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②包含人口和经济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也包含了城市生活方式、城市整体文化和价值观念在农村地域的扩散;③城市化还包括城市数目逐渐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设施密度和质量不断提高。
总结以上内容,城市化的定义可概括为:城市化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而带来的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居住方式全面而深刻的社会、经济、空间的整体变迁过程。
其中,人口迁移和劳动力转移是其社会表征,工业化和产业转移是其经济表征,城市用地的扩展和农村用地向城市用地的转换是其空间表征。
二、两大区域基本概况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濒临南海,总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人。
2010年拥有500万人以上城市两个,分别是广州、深圳,形成珠三角的双核心;其余城市有:佛山、东莞、珠海、江门中山、肇庆-高要、惠州等。
摘要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经济总量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区,而且是我国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的经济区。
但是,这两个经济区的进出口规模、主要进出口产品、主要进出口国别和贸易方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对外开放时间、经济发展环境、吸引外资情况、经济模式和文化的不同。
对此,本文一一作了详述。
在未来的发展中,两地将继续保持在全国的优势和领先地位,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区域一体化进程深化、产业结构升级、综合经济实力加强等等。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资源上有很大的互补性。
随着中国加入WTO,两地宜淡化经济边界,通过资源整合,带动经济的共同繁荣、提高整体的经济实力和区域经济竞争力、推动中国金融、贸易和物流业的发展,最终实现两地经济的共荣双赢。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对外贸易比较分析Abstract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 have the highest developing level, largest economic volume, highest actual strength in China. In addition, they are the economic zones which have the most vigorous developing volatility and potential.However, the foreign trade scale, major import & export products, major import & export targeting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modes are differentiate in some extent. These differences are caused by the following reasons: the time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investing environment, absorbing foreign funds, economic developing formula and culture differences. This essay gives a thorough analysis of all these elements involved. Referring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aths of the two regions, they will sustain the superior and leading states in the whole country. Moreover, they will also appear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 deepened intra-regional integration, upgraded industrial structure, strengthened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apability and so on.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 have plenty of mutual supplements that will enable them to work coordinately with each other. After China’s entering WTO, these two economic zones should dilute financial frontier. With the help of resource consolidation, they will stimulate the co-development, heighten the co-strength and co-competitiveness. Therefore, we will promote the finance, commerce, transportation standard and achieve the prosperity of the two regions at last.【Key words】Yangtze River delta; Pearl River delta; foreign trade; compared analysis目录1.引言 (4)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外贸发展差异比较 (4)2.1两地进出口规模比较 (4)2.2主要进出口产品的比较 (5)2.3主要进出口国别的比较 (6)2.4贸易方式的比较 (7)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外贸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 (8)3.1对外开放时间的差异 (8)3.2两地环境的差异 (8)3.3吸引外资的差异 (10)3.4经济模式的差异 (12)3.5两地文化及其它的差异 (13)4.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外贸易发展对策 (14)4.1长江三角洲 (14)4.2珠江三角洲 (15)5. 发展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外贸易的战略选择 (16)5.1长江三角洲 (16)5.2珠江三角洲 (17)6.结论 (18)参考文献 (20)致谢 (2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外贸易的主要差异及发展对策1.引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六市)和江苏(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八市)两省14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
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以重工业制造业为主,但在杭州等地的手工业制作也很发达。
珠三角是轻工业生产模式,以服装等轻产业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
比较研究两个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经济规模,探讨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可以为两个三角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其它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长江三角洲是指长江入海而形成的冲积平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区。
本文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由沪、苏、浙三地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复合型区域,具体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市,其土地面积为10.9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8121万人〔2002年〕。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已被公认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
珠江三角洲是指珠江千百年来冲刷出来的一块平原,北起广州,呈扇形向东南和西南放射,东面有经济特区城市深圳和与之相邻的东莞市,西面由北至南有:佛山、江门、中山以及与澳门接壤的经济特区城市珠海市。
本文中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14个市县: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7市,以及惠州市的市区和惠阳、惠东、博罗三县,肇庆市的市区和高要、四会两市,其土地面积为4.1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2365万人〔2002年〕。
【一】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指标的比较1.长江三角洲GDP规模高于珠江三角洲,但人均GDP低于珠江三角洲;两地GDP约占全国的2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两地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到1995年两地GDP总量达到13076.5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为9216.0亿元,珠江三角洲为3860.5亿元。
长江三角洲GDP总量为珠江三角洲GDP总量的2.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