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 格式:docx
- 大小:25.04 KB
- 文档页数:8
关于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研究与分析农民工是指从农村迁徙到城市从事建筑、服务、制造等方面的工作的农民。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和执行力度不足,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普遍面临医疗保障的问题。
研究和分析农民工医疗保险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我将分析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现状。
目前,农民工可以参加城市职工的医疗保险,也可以参加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险。
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农民工无法参加到这些保险计划中。
他们的工资较低,难以支付保险费;他们没有与雇主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无法获得职工医疗保险;他们的居住地与工作地不一致,无法参加居民医疗保险。
农民工在涉及保险事务的时候常常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不了解自己有权益享受的保险待遇,也不了解保险报销的具体流程。
我将探讨农民工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农民工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较窄,很多农民工无法享受医疗保险的待遇。
农民工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较低,很多医疗费用只能得到部分报销,无法完全解决医疗费用的负担问题。
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医疗服务供给不足,很多医疗机构不接受农民工医疗保险,导致农民工在就医过程中遇到较多的困难。
我将提出改进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建议。
应该扩大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范围,降低保险费用,提高保险的覆盖面。
可以通过政府的补贴制度或者社会组织的捐助来帮助那些无力支付保险费的农民工。
应该提高农民工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减轻农民工的医疗费用负担。
可以通过提高医疗保险的支付比例和扩大报销范围来实现。
应该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的服务供给,增加接受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医疗机构,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研究和分析农民工医疗保险的情况及问题,对于解决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进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制度和服务,可以提高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水平,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关于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研究与分析农民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的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医疗保险也常常成为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现状1.1 医疗保险覆盖面狭窄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48亿人,而农民工并未被完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导致农民工医疗保障水平相对较低。
1.2 报销比例不高目前,农民工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普遍较低,对于大病、重病的医疗费用支出来说,依然会给农民工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1.3 参保缴费难题受教育程度低、流动性大等因素影响,农民工的参保缴费问题成为制约医疗保险发展的一大难题,很多农民工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无法定期缴纳医疗保险费用,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医疗保障水平。
2.1 缺乏统一规划目前各地的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各地政策形式不一,标准不齐,使得农民工在医疗保险问题上缺乏统一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
2.2 缺乏可持续性当前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缺乏可持续性,大多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支持,一旦财政出现问题,将会对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水平造成不利影响。
2.3 社会认知度不高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在社会认知度上存在较大的不足,一些农民工对于医疗保险的认知水平较低,缺乏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3.1 统一规划应加快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险统一的规划,制定统一的政策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农民工提供更加完备的医疗保险制度。
3.3 强化宣传教育应加强对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工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认知水平,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医疗保险制度。
3.4 支持政策落实加大对农民工医疗保险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支持等手段,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问题,确保医疗保险制度的稳定发展。
四、建设健全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意义4.1 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健全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让农民工享有更加平等的医疗保障。
关于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研究与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民开始涌向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高的收入,而农民工是其中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缺乏社会保障,农民工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医疗保障。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爆发,农民工在生命安全和医疗保障方面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因此,加强农民工医疗保障,特别是构建和让农民工参与的医疗保险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当前的农民工医疗保障现状目前,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现状并不理想。
首先,大多数农民工并没有享受到医疗保险的福利。
据统计,全国约有5.5亿农民工,但仅有不到一半(42.7%)参加了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余的大多数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邵华英,2020)其次,即使一些农民工参加了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他们的医疗保险待遇也与城市居民和城市职工相比差距较大。
根据公开资料,当前农民工城镇职工人均消费支出超过了城镇职工的平均水平,但缴纳的人均医疗保险费用不到城镇职工的两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报,2020)第三,与城市居民、城镇职工相比,农村居民和农民工享受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医疗服务质量普遍较差,与城市居民和城镇职工享受的高水平医疗服务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院,2020)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农民工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着不平等和不完善的问题,亟需进行改革和完善。
如何构建农民工医疗保障的新体系为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障新体系,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1.完善政策法规,提高农民工医疗保障水平首先,政府应该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完善保障农民工就业和生存权和健康权的政策法规。
同时,在政策制定中,应该考虑农民工特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推广和普及医疗保障政策,让农民工自信参与到医疗保障的体系中来。
2.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其次,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让每一个农民工都能够享有医疗保障服务。
关于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研究与分析农民工是指在农村户籍但在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人员,他们在城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医疗保险。
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研究与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他们在医疗保障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参保率较低。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农民工中只有约30%参加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比之下城市居民参保率高达95%以上。
这主要是由于农民工多数属于临时性工作人员,受限于用工性质和缺乏稳定的工作单位,他们缺乏参保的机会和意愿。
农民工的医疗费用负担较重。
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一般较低,而城市的医疗费用较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有限,导致农民工在就医过程中需要承担大部分医药费用,给他们带来了经济上的负担。
农民工在医疗保险中也存在较多的限制因素,比如仅能在所在城市就医,不能选择其他城市的医疗资源。
农民工还面临着就医费用报销难的问题。
有研究发现,农民工就医后往往需要自行垫付医药费用,而医疗保险的报销速度较慢,甚至需要多次申请才能获得报销。
这给农民工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扰,也使得他们在面临较高医疗费用时,不敢或不愿去就医。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制定一系列政策来改善农民工的医疗保险状况。
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对医疗保险的认识和参保意愿,同时推出灵活多样的参保渠道,为农民工提供更便捷的参保途径。
应提高农民工的核心保障水平,增加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减轻他们的医疗费用负担。
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偿比例、拓宽报销药品范围等方式来实现。
还应提高农民工医疗保险的跨地区就医补偿标准,使得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广泛的医疗资源。
探索建立更加便捷和快速的医药费报销流程,减少农民工的垫付压力,可以通过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来实现。
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研究与分析对于了解农民工在医疗保障方面的现状和问题至关重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可以提高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参保率、减轻他们的医疗费用负担,促进农民工在医疗保障方面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农民工的规模不断扩大,他们在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自身却面临着各种尴尬和困难,基本的医疗保险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城乡二元体制,不能享受完善的医疗保险,“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尤为突出。
文章从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现状出发,针对我国现有的较典型的三种农民工医疗保险纳入模式进行分析,结合农民工自身特征,提出了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医疗保险;现状;模式比较;对策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migrant peasant workers have been expanding,they have a great contribu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Nevertheless, they face a great variety of difficulties and embarrassment,one of which is the fundamental health insurance. The migrant workers can not enjoy perfect health insurance, because of Urban-rural Du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China, the problem of inconvenient and expensive medical treatment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This paper analys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ealth insurance of migrant workers firstly, then discuss three existing typical patterns of health insurance of them.Finally, linking up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recommend some suggestion and measures to complete health insurance of migrant workers.Key words:health insurance of migrant workers;current status;mode comparison;suggestion目录一、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于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研究与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他们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由于长期居住在城市,农民工的医疗保险问题备受关注。
针对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实际情况,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以期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提供参考。
一、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现状1. 医疗保障程度不高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参保率相对较低,而且保障程度也不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了96%,而农村地区的覆盖率仅为89%。
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农民工没有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
2. 医疗费用高企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也给农民工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尤其是城市的医疗费用相对较高,而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并不高,因此医疗费用成为了他们的一大负担。
3. 就医难、看病贵市区医院的看病费用较高,虽然现在社会上设立了专门的农民工医疗保障机构,但由于农民工缺乏相应的医疗保险,因此在就医过程中依然会遇到诸多困难。
1. 缺乏政策支持政府对于农民工医疗保险的政策支持不够,导致了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程度不高。
这使得农民工无法享受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医疗保障,也无法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
2. 医疗保险意识淡薄农民工的自我保障意识相对较弱,他们往往更加注重眼前的收入和生活,而忽略了医疗保险对于未来的重要性。
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医疗问题时,无法及时获得应有的保障。
3. 经济实力不足农民工的经济实力不足以支撑高额的医疗支出,这使得他们不得不承担较高比例的医疗费用,从而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1. 完善政策法规政府需要出台更多的政策法规来支持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提高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和保障程度。
在城市中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险基金,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医疗保障。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等途径,提高农民工对于医疗保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他们的自我保障意识。
从长远来看,这能够提高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参保率,保障他们的医疗需求。
关于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研究与分析农民工是指在城市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他们通常因为生活条件所限,无法享受城市的医疗保险制度,因此一旦生病或受伤,往往需要承担较大的医疗费用。
为了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许多城市和省份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本文将围绕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现状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现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是政策覆盖范围,二是实际保障效果。
在政策覆盖范围方面,许多地区都出台了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例如在广东省,农民工可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江苏省,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购买医疗保险给予一定的补贴等。
在政策上看,农民工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在逐渐扩大,政府也在不断出台更加有利于农民工的政策。
在实际保障效果方面,农民工医疗保险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一方面,由于政策的执行和社会保障水平的不足,农民工参保率偏低,所以实际上能够享受医疗保障的农民工数量十分有限。
即使参保的农民工,在享受医疗保障时仍然面临较大的困难。
医疗保险报销的比例较低,自付比例较高,许多医疗费用无法得到有效的报销。
而且,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的不稳定性,也造成了医疗保险的断层现象,一旦失业或换岗,就可能无法继续享受医疗保险的待遇。
从实际保障效果看,农民工医疗保险尚存在较大的问题和差距。
农民工医疗保险面临的问题可以总结为覆盖面不足、保障效果不佳、政策执行不力等几个方面。
农民工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不足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目前,农民工参保率依然较低,大部分农民工依然无法享受城市的医疗保险制度带来的保障。
这一方面是因为政策本身的不完善,包括参保条件、缴费标准等方面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农民工自身的不了解和不愿意参保。
农民工医疗保险政策执行不力也是一个问题。
在一些地区,由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力,一些单位和企业并不按规定给予农民工购买医疗保险的待遇,导致了一些农民工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医疗保障。
关于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令红艳(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乐山614000)摘要本文对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进行阐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进行了对策建议的探讨。
希望本文能够为农民工医疗保障工作的发展和农民工健康维护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0引言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居民提供身体健康方面的保障措施。
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主要是针对就医费用方面以及医疗福利方面进行的,对不同的群体,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和保障的具体项目也有不同。
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其工作性质有非常明显的危险性特征,要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健康,就需要医疗保障方面的完善。
讨论现行农民工医疗保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对策,对农民工群体的维护以及我国社会医疗保障的进一步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1.1农民工医疗保障部分缺失农民工的主要工作地点是城镇,一旦发生工伤或者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则最近的就医地点也是城镇,但是,城镇的医疗险和社会救助没有将农民工纳人其中,农民工由于没有城市户口,不能享受到城镇的医疗保障。
并且,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异地就诊和转诊等方面的制度缺失,难以给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医疗保障。
从整体上看,虽然农民工享受医疗保障,但是实际效果却显示出部分缺失的情况。
1.2现行医疗保障项目与农民工需求不匹配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需要有非常明显的行业特征,重大事故、工伤以及长期工作形成的职业性疾病是医疗保障应该涵盖的项目,但是目前农民工医疗保障项目与农村人口医疗保障项目一致。
医疗保障中仅包含了医药费用报销以及住院费用报销,并且报销过程相对复杂,不能满足农民工就医的需要。
1.3医疗保障制度不合理参与医疗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广泛参与医疗保险能够为他们提供最基础的医疗保障,但是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一方面有着浓厚的地方性特色,呈现出“你是你,我是我”的特点,属地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医疗保险管理碎片化、不集中,重复参保问题严重,无法适应农民工的实际医保需要。
农民工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民工流入城市就业,为城市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医疗保险问题是他们最为关注的一个。
本文将分析农民工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为中国农民工群体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首先,农民工医疗保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参保率低。
由于一些农民工活动地点分散、流动性大以及信息交流不畅等原因,他们往往没有及时了解到参保的相关政策和信息。
因此,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渠道向农民工宣传医疗保险的重要性和优势,鼓励他们积极参保。
其次,农民工医疗保险的补偿水平相对较低。
目前,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基本医疗费用只能报销一部分,且报销比例较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适当提高农民工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确保他们在就医过程中能够得到更高的报销比例,减轻负担。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医疗费用的监管,防止一些医疗机构虚报医疗费用,以便真正实现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对于农民工来说,异地就医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由于农民工常常远离家乡工作,一旦遇到疾病需要就医,由于异地就医的难度和费用较高,往往不得不放弃或者延缓就诊。
因此,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异地就医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在所在城市就医,并提供相应的报销机制和便利条件。
此外,农民工医疗保险还存在着报销流程繁琐、报销时间长等问题。
为了提高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政府应简化报销流程,缩短报销时间,方便农民工能够及时得到报销款项。
此外,还可以探索推广线上报销和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等便民举措,提高报销的效率和便利性。
最后,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民工的医疗权益,政府可以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充分听取农民工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积极争取各方合作,包括保险公司、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形成合力,共同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综上所述,农民工医疗保险存在着参保率低、补偿水平低、异地就医困难等问题。
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浅析摘要: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也是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排斥现象却在医疗保障中频频发生,农民工受到社会排斥在转型期中国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非合理现象。
因此,本文运用理论分析,阐明农民工医疗保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社会排斥的关系,并对此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医疗保险社会排斥农民工“社会排斥”一词由法国学者勒内·勒努瓦(Rene Lenoir)于1974年首次提出,并流行于法国,强调的是个体与社会整体之间的断裂。
西尔弗(Silver,1995)和德汉(De haan,1998)将社会排斥划分为三种不同范式:“团结型”(Solidarity)、“特殊型”(Specialization)和“垄断型”(Monopoly)。
1997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成立了开展跨学科研究的社会排斥分析中心。
该中心是全球最权威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中心之一。
吉登斯指出“社会排斥”指的是造成新的不平等的根源,是指通过某些方式有可能阻隔个体全面参与社会。
社会排斥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体的行动与责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社会力量在塑造人们所处的环境时所起的作用。
从社会排斥的成因可将其分为以下两类:结构性的社会排斥与功能性的社会排斥。
功能性的社会排斥就是指被排斥的个体、群体或组织因为自身功能上的欠缺而处于一种被排斥状态。
结构性的社会排斥则是因为社会结构的不合理而造成的一些社会排斥。
社会结构包括通过制度确定下来的社会等级构成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一种结构与分层。
虽然农民工本身受到教育的程度较低,大多数农民工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但影响农民工医疗保障的主要是由于整个社会结构与发展的不合理。
因此,本文主要从结构性社会排斥的角度分析社会排斥对医疗保险造成的影响。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劳动大军。
他们的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流动性很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研究与分析农民工是指在城市从事非农职业的农村劳动力。
由于其特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农民工面临着较高的健康风险和医疗保障困境。
关于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改善农民工的医疗保障状况以及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参保率相对较低。
据统计,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占农民工总人数的比例仍然较低,尤其是农民工中的农民工。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农民工工资相对较低,缴纳医疗保险费用的经济负担较重;二是农民工流动性较大,跨地区就业使得他们面临较高的参保难度;三是知晓和了解医疗保险制度的信息不足,对医疗保险的重要性和作用缺乏认识。
农民工医疗保险补偿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农民工的工资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因此相关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和补偿水平也较低。
根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往往低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且存在一些报销限制和难以满足的报销条件,使得农民工一旦发生重大疾病或意外伤害时,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
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农民工的流动性较大,所以针对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参保制度和保险服务体系相对落后。
由于缺乏统一的医疗保险参保渠道和机制,很多农民工往往需要通过支付高额的中介费用或通过其他途径参保,从而导致他们面临更高的医疗保险费用。
医疗保险服务体系对于农民工的诉求和需求了解不足,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导致农民工对于医疗保险的信心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民工医疗保险进行改革和完善。
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渠道和机制,鼓励并减少农民工的参保困难,降低参保门槛和费用负担。
增加农民工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和补偿水平,确保其能够享受到公平和及时的医疗保障。
应加强对于农民工的医疗保险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加服务内容和方式,以满足农民工的需求和诉求。
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研究与分析表明,我国在农民工医疗保险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法律问题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其身份特殊性和工作环境的不稳定性,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着一些法律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
一、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总体上还比较完善,主要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三个层级。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主要面向具有劳动合同关系的城乡非农特定人群,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主要面向城乡居民群体,新农合主要面向农民工和农民。
目前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还存在着一些法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二、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问题农民工普遍面临着参保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农民工在城市打工时缺乏稳定的工作单位,因此无法按照规定缴纳医疗保险费用。
一些地方的保险部门对农民工的参保要求过于严格,对农民工的身份和工作证明要求过高,导致一些农民工无法顺利参保。
三、农民工医疗保险权益问题在医疗保险的范围和报销比例上,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方面,农民工在参保范围上的权益较低,有些项目或药品在报销范围之外。
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也不尽相同,农民工享受的报销比例较低,报销额度有限。
四、异地就医问题农民工外出打工的一个特点是异地就医。
现行医疗保险制度还没有解决好农民工异地就医的问题。
一方面,农民工在异地就医时,往往需要在异地重新办理医保业务,增加了农民工的交通和时间成本;医保跨地区报销的问题也还未解决好。
五、医保资金问题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中,医保资金主要由参保者缴纳和国家政府补助构成。
农民工因为常年外出打工,缴费情况不稳定,导致他们的医保资金来源不稳定。
农民工医保基金的管理和使用也存在不透明和浪费的问题。
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着参保问题、权益问题、异地就医问题和医保资金问题等法律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关法律,包括加强对农民工的参保宣传,降低参保门槛,提高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在异地就医方面建立便利化的政策和机制,以及加强对医保资金的监管和管理等。
农民工医疗保险异地结算面临困境及对策研究一、引言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工作的流动性和户籍制度等因素的限制,农民工在医疗保险异地结算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医疗保障权益,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研究农民工医疗保险异地结算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民工医疗保险异地结算的现状(一)政策逐步推进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医疗保险异地结算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推进异地结算的实现。
一些地区已经建立了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实现了部分省份之间的互联互通。
(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被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异地结算的覆盖人群也在逐渐增加。
三、农民工医疗保险异地结算面临的困境(一)信息系统不完善各地的医保信息系统存在差异,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信息难以共享和对接。
这使得在异地结算时,信息传输不畅,容易出现错误和延误。
(二)医保政策差异大不同地区的医保政策存在较大差异,包括报销比例、报销范围、起付线等。
这给农民工在异地就医时的报销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三)经办服务能力不足部分地区的医保经办机构人员配备不足,业务能力有限,难以高效处理异地结算业务。
同时,异地就医的备案、审核等流程繁琐,给农民工带来了不便。
(四)农民工自身问题农民工对医保政策的了解程度较低,缺乏维权意识。
而且,他们在异地工作时,往往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强,难以按时缴纳医保费用。
四、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险异地结算困境的对策(一)统一信息系统建立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实现数据标准的统一和信息的实时共享。
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完整。
(二)协调医保政策各地政府应加强沟通与协调,逐步缩小医保政策的地区差异。
制定相对统一的报销标准和流程,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透明度。
(三)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加强医保经办机构的建设,增加人员配备,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法律问题研究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从事非农工作,即农民工。
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生活中面临许多社会保障问题,其中医疗保险制度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旨在对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起步较晚,其法律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条例》。
该条例于1998年颁布实施,明确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应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并规定了医疗保险的基本制度安排。
该条例对于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医疗保险问题并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农民工在城市医疗保险制度中处于一种较为模糊的地位。
其次是《工伤保险条例》。
该条例于2004年进行了修订,对于农民工工伤保险具有一定的规定。
根据条例的规定,农民工在工地上发生的工伤事故应由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医疗费用,而由于农民工缺乏稳定的工作单位,经常跳槽或转岗,因此工伤保险很难对农民工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
再次是各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定和政策。
为了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很多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例如设立农民工医疗保险专项基金、实行医保卡与医疗机构直接结算等。
虽然这些政策尽力弥补了法律上的空白,但由于各地政策的不统一和实施的差异,导致农民工在城市医疗保险制度中的权益保障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公平性。
农民工在城市医疗保险制度中的权益保障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公平性。
各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存在差异,导致农民工在不同地区享受的医疗保险待遇不同,并且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权益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工往往难以获得应有的待遇。
针对以上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法律层面上应对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进行明确规定。
国家应加快立法进程,明确农民工在城市医疗保险制度中的参保范围和权益保障机制,确保农民工能够享受到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医疗保障待遇。
要加强对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监督和评估。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地方政策和实施情况的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确保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研究文献综述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基础建设也迅猛发展,城市需要大量劳动力。
而我国有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并且农村生产力低下,农民收入水平极低,不能满足生活上和子女的上学需要,于是农民进城务工成为必然趋势。
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政治体制,在从传统社会像现代社会转变的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职业流动和社会身份转变不一致、不协调,从而产生了我国特有的在城市从事劳动的农民即农民工。
因此关于农民工的医疗保险的研究涉及到各个方面。
本文要介绍的文章是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现状研究;二、农民工医疗保障的障碍问题研究;三、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对策研究;四、国外关于农民工研究现状。
一、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现状研究邵念、陈爱云指出“这一群体患病后不就诊、应住院不住院、住院后提前出院、选择低廉自我医疗措施的比例相当高。
同时,他们收入不高且不稳定,在城市中几乎享受不到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障,在面临较大疾病风险时,就会陷入‘吃饭还是吃药’的两难境地”①。
王芳在《医疗保障的社会分层分析》中提出,现阶段我国城市中的农民工基本没有医疗保险,大多数农民工根本享受不到单位的医疗保险待遇,而是完全依靠自己有限的个人积蓄,这种依靠自身的保障是一种十分脆弱的保障,不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②。
针对农民工目前这种无保障的现状,不少城市尤其是外来农民工比较多的经济发达的地区,对农民工医疗保障模式进行了探索。
杨艳、陈立坤、唐荣分析了上海、北京和深圳三个城市为农民工提供医疗保障政策和措施后指出“这些政策都将农民工当成可长期在同一个城市居住的人来对待,所实施的保障模式大致和城镇职工的医疗模式相似。
但是农民工的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强,不适合这些具有很强地区性的保障政策③。
①邵念、陈爱云.浅析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现状[J].农民工医保,2010(10).②王芳、卢祖洵、王红、肖峥山.医疗保障的社会分层分析[J].中国社会保障,2009(10).③杨艳、陈立坤、唐荣.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探讨[J].北京市计划经济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5).从上述观点看来,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农民工虽然身处于医疗资源丰富的城市,但是他们仍然存在看病难的问题,绝大部分的农民工没有被纳入到医疗保障的范围,处于高风险无保障的境地①。
二、农民工医疗保障的障碍问题研究针对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障的比率低,大部分人无保障的状况,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见解,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部分。
(1)政策及制度方面很多学者都赞同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是影响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制度障碍。
清华大学教授李强认为“户籍是影响中国城乡流动的最为突出的制度障碍。
”罗桂华等人认为由于我国特定的二元户籍制度和二元经济结构的束缚,城市农民工不但要遇到制度、政策层面的歧视,而且还会遇到约定俗成的社会歧视②。
杨惠芳认为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制度的障碍主要来自于“建国初期为适应当时的工业化路线而配套出台的一系列城乡分割的社会制度,虽然改革开放的快速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繁荣,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别正在逐步淡化缩小,但是以户籍制度以及劳动用度等为标志的城乡分割局面仍然根深蒂固的存在着③。
肖祥敏、王志向提出“由于制度建立的局限性和制度之间缺乏配套和衔接,最终使农民工群体游离于医疗保障制度之外,成了被医疗保障‘遗忘的角落’④。
(2)企业方面肖祥敏、王志向指出“目前,我国尚有一些困难企业、乡镇企业、集体企业没有参保,使得在这些企业就业的职工得不到应用的医疗保障,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就更困难了⑤。
洪学英指出,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却忽视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导致农民工的工伤事故不断,使得他们的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由于用人单位不和农民工签①李强.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1(6).②罗桂华、张亮.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医疗保障问题的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8).③杨慧芳.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制度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浙江金融,2009(12).④肖祥敏、王志向.农民工医疗保障政策制度性缺陷与对策建议[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1).⑤肖祥敏、王志向.农民工医疗保障政策制度性缺陷与对策建议[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1).订劳动合同,农民工就无法获得各项针对职业危害的补贴,而缺乏相应的危害补贴和医疗保障日后给农民工带来的损失和危害也是难以估算的①。
任建萍、徐玮在杭州针对企业对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意愿进行了调查并得出结论“仍有35%的单位没有给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企业对农民工的医疗保险筹资意愿低于现行水平,农民工医疗保障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企业参保积极性”②。
(3)农民工自身方面任建萍、郭清、李显文、徐玮在调查杭州市农民工医疗保障现状后得出结论“是农民工对医疗保险政策了解不够,医疗保险意识不强。
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积极性不高”③。
李彦敏在《关注农民工基本卫生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通过对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指出政府能力和企业逐利使其失信于农民工,农民共一方面希望在生病时有像城镇职工一样的保障,另一方面又担心将来的社会保险无“保障”,还担心会丧失工作机会,因而对医疗保障产生了抵触心理④。
冯杰指出,“农民工来自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程度非常低的农村,他们虽然来到了城市工作和生活,但由于远离城市主流社会,对医疗保障事业了解甚少,几乎没有多少相关知识,因而他们参加医疗保障的积极性也就不高,甚至没有参与意识。
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若不支持甚至阻止农民工参与医疗保障,即使农民工愿意参保,也会因担心失去工作而打消这种念头”⑤。
三、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对策研究很多学者对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进行了多方的探索,本文现将他们所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方面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为农民工建立专门的医疗保障;二是扩大城镇医疗保障和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根据农民工的不同情况将其分别纳入到这两种医疗保险中;第三种方法是分步解决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先根据农民工的特点将他们纳入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障制度,最后将其纳入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实现农民工医疗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对接。
①洪学英.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3).②任建萍、徐玮.企业对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意愿调查[J].中国卫生经济,2012(7).③任建萍、郭清、李显文、徐玮.杭州市农民工医疗保障现况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5).④李彦敏.关注农民工基本卫生医疗保障体系建设[J].调研世界,2008(5).⑤冯杰.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10).李迎生认为,如果将农民工纳入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既不现实也不可靠,但是对农民工一开始就推出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也缺乏经济来源和其他资源,因此现阶段应该推出相对独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一种作为过渡形态的“三元社会保障模式”①。
杨立雄认为把农民工纳入城镇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和参照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两种模式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不具备可行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还乡’更具操作性,应把农民工纳入到应加快改革和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最终向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制过渡②。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研究员华迎放提出应该为就业不稳定的农民工建立大病医疗保险,并对其大病医疗保险实行单独管理,实行低费率,不承担国有企业职工的历史债务,以此来降低用人单位和农民工的缴费负担③。
郑功成提出分类分层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构建多元化健康保障类型的主张。
将农民工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已经城市化的农民工;第二类是季节性农民工;第三类是大量流动性强的农民工。
对于已经城市化的农民工要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将他们纳入到城市基本医疗保障的范畴:对于季节性的农民工,应该把他们纳入到正在完善中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于流动性强的农民工,国家难以很快出台医疗保障政策④。
胡务提出“在社会保障管理水平有限的现阶段,政府应鼓励农民工既参加城镇社会医疗保险,同时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两者的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程度,而且可以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平稳运行”⑤。
李小洪等人在调查了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费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目前应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在保障范围上,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医疗费用分布的特点以及参保意愿,可以考虑逐步将住院和门诊一起纳入到保障范围当中来,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⑥。
①李迎生.社会保障与社会结构转型——二元社会保障系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②杨立雄.进城,还是“回乡”——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的路径选择.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3).③华迎放.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选择[J].中国劳动,2011(12).④郑功成.郑功成访谈:民工健康如何保障,http:// /102376/102567/102602/4655.html.⑤胡务.农民工城镇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衔接[J],财经科学,2009(03).⑥李小洪、任建萍、徐玮.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医疗费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11(05).任建萍、郭清认为“要适应农民工群体流动性、多样性的特点,实行以大病统筹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险种的医疗保障,实现参保方式的灵活转换”①。
四、国外关于农民工研究现状到目前为止,国外针对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研究并不多见,大多是对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探讨。
但是,西方国家在某一历史时期也曾出现过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大量的农民从农村流入城市,因此,农民工的出现是世界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的、普遍的现象。
克里思在其《三个世界的农民工》一文中谈到过农民工。
他指出在西方国家工业化初期就曾出现过农民工现象。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东欧一些国家工业化迅速发展,其工业劳动者中几乎有一半是来自农村的农民。
但西方的工业化是与大城市同步发展的,大多是农民脱离土地流入城市务工,最后农民工都工人化了,农民阶层人数骤减。
由此可见,农民工并不是中国所独有一种现象。
但是中国自身特殊的国情使中国农民工具有其特殊性。
德国是近代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而其全国性的社会保障制度正是在解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这一问题中逐步完善的。
1883年,德国国会通过《疾病保险法》,规定疾病保险费由雇主负担2/3,雇员负担1/3。
保险金的征收是按收入的一定比例,保险金的再分配与被保险者所缴纳的保险费多少无关,无论收入多少都能得到治疗,这体现了高收入者向低收者的所得的转移,这一点特别适合农村劳动力的低收入的特点,此外,只要农民工一个人参保,他的配偶和子女可不缴纳医疗保险费而同样享受医疗保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