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新生儿异常情况处理方法

常见新生儿异常情况处理方法

常见新生儿异常情况处理方法
常见新生儿异常情况处理方法

1.生理性黄疸

主要是由于胎儿在宫内所处的低氧环境刺激红细胞生成过多,使新生儿早期胆红素的来源较成人多,加之新生儿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差,故可引起生理性黄疸现象。一般于生后2~3天出现,7~14天消退。一般情况良好,具有自限性,不需治疗,愈后良好。

2.打喷嚏

新生儿偶尔打喷嚏并不是感冒的现象,因为新生儿鼻腔血液的运行较旺盛,鼻腔小且短,若有外界的微小物质如棉絮、绒毛或尘埃等进入便会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嘲,这也可以说是宝宝代替用手自行漓理鼻腔的一种方式。突然遇到冷空气也会打喷嚏。除非宝宝已经流鼻水了,否则家长可以不用担心,也不要动辄让宝宝服用感冒药。

3.脱皮

几乎所有的新生儿都会有脱皮的现象,不论是轻微的皮屑,或是像蛇一样的脱皮,只要宝宝饮食、睡眠都没问题就是正常现象。脱皮是因为新生儿皮肤最上层的角质层发育不完全,容易脱落。

此外,新生儿连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并不发达,使表皮和真皮的连接不够紧密,造成表皮脱落的机会增多。这种脱皮的现象全身部位都有可能会出现,但以四肢、耳后较为明显,只要于洗澡时使其自然脱落即可,无须特别采取保护措施或强行将脱皮撕下。若脱皮合并红肿或水泡等其他症状,则可能为病征,需要就诊。

4.新生儿红斑

有的新生儿生后第一天内会出现皮肤普遍发红,并伴有指尖大小的红点。这可能是由于冷而干燥的外界环境及毒素的影响引起的。持续1~2天后逐渐消退,出现脱屑,以足底、足心及皱褶处多见,脱屑完毕后,皮肤呈粉红色。

5.栗粒疹

新生儿的鼻尖,鼻翼及颊部等处常有针尖大小的黄白色点,由皮脂腺堆积所致,称为栗粒疹,而非脓疱,蜕皮后会自然消失。

6.体重减轻

由于出生后最初几天进食较少,同时有不显性失

水和大小便排出,故在生后的2~4天内体重有所下降,较刚出生时减轻体重约6%~9%,称之为生理性体重下降。随着奶量的增大,进食增加,约在生后1 O天左右恢复正常,进入快速生长阶段。

7.短暂的窒息

新生儿呼吸的唯一通道是鼻子,虽然较高位置的喉头保证了吸奶时不会意外呛着,但也造成了他无法用嘴呼吸的生理特点。此外,由于宝宝的肺部还没有发育成熟,有时会有10秒钟左右的“窒息”。不过,6个月后就会正常起来。

8.脱水热

新生儿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室温过高时通过皮肤散热增加。如果此时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易使新生儿发生脱水热。脱水热的热度一般不超过38℃,如能及时发现,补液后可很快降至正常。

9.眼睛斜视

刚出生的宝宝,由于在产道中受过挤压,所以眼睑会有些浮肿,一般2~3天就会消失。一般而言,新

生儿早期眼球尚未固定,看起来有点斗鸡眼,而且眼部的肌肉调节不良,常有短暂性的斜视,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如果3个月后。宝宝仍旧斜视,应及时带他去医院就诊。

10.乳腺肿大

由于母亲妊娠后期雌激对胎儿的影响,在新生儿出生1周内,不论男孩,女孩都可出现乳腺肿大,可有蚕豆样大小,还可见乳晕颜色增深及泌乳。乳房肿大要在出生后第2~3周才自行消退。有些老人认为女宝宝应该挤出乳汁,使肿大的乳腺恢复正常,同时保证以后妊娠哺乳时有乳汁分泌。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并可能引起感染。

11.频繁打嗝

宝宝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一直都有较频繁的打嗝,这是由于横膈膜还未发育成熟。此外,有时打嗝是由于宝宝过于兴奋,有时则是由于刚喂过奶。到了3~4个月的时候,宝宝打嗝就会减少了。若家中的宝宝持续地打嗝一段时间,可以喂宝宝喝一些温开水,以止住打嗝。

12.扁平足

事实上,新生儿足底扁而平是正常的。相反,如果婴儿在头几个月里就有很高的足弓反而是一种不良的信号,因为它预示着宝宝会有神经或肌肉方面的问题。宝宝到了4~6岁的时候足弓才会发育好。

13. 内八脚和罗圈腿

由于子宫中空间有限,胎儿是以双腿交叉蜷曲,臀部和膝盖拉伸的姿势生长的。因此他的腿、脚向内弯曲。出生后,随着宝宝经常的运动,臀部和腿部的肌肉力量加强。宝宝的身体和脚就会慢慢变直。

14.惊跳

新生儿常在入睡之后有局部的肌肉抽动现象,尤其手指或脚趾会轻轻地颤动。或是受到轻微的刺激如强光、声音或震动等,会表现出双手向上张开,很快又收回,有时还会伴随啼哭、惊跳反应。这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所致。此时,只要妈妈用手轻轻按住宝宝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就可以使他安静下来。

15.红色尿

新生儿出生后2~5天,由于小便较少,加之白细胞分解较多,使尿酸盐排泄增加,可使尿液呈红色,并在排尿时出现啼哭,多在尿液染红尿布后被发现。此时可加大哺乳量或多喂温开水以增加尿量,防止结晶和栓塞

新生儿早期疾病识别

新生儿早期疾病识别 新生儿脐带异常 ? 胎儿出生后,医生将脐带结扎,新生儿和母体正式“脱离关系”,成为独立的人。但是, 残留在新生儿身上的脐带残端,在未愈合脱落前,对新生儿来说十分重要。因为脐带残端是一个开放的伤口,有丰富的血液,是病原菌生长的好地方,如果处理不当,病菌就会趁机而入,引起全身感染,导致发生新生儿败血症。因此,做好脐带护理工作,是护理新生儿的重要内容之一。 ? 新生宝宝每天都要检查脐部,保持脐部清洁干爽,免受尿便污染,并用75%的酒精棉棍擦拭脐根部。脐带脱落后,脐凹处可能会产生分泌物,或表面湿润,这是正常现象。但仍需用酒精消毒,或涂2%龙胆紫,以保证干燥。使用龙胆紫的弊端是会掩盖脐部症状,且 现有说法是龙胆紫可致癌,故不主张使用。如果脐部结痂,应去除痂皮,彻底清洁底部。? 1、小肚脐异常信号 ? 正常情况下,新生宝宝的脐带会在出生两周内脱落。但是,宝宝的脐也会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诊治。 ? 脐部流水或有脓性分泌物。脐轮皮肤红肿或去除脐窝痂后有脓性分泌物。脐部分泌物有 臭味,除局部消毒、清洗外可能还需用抗生素治疗,应去医院检查。若有发热、精神弱、吃奶差者,还应警惕有无败血症,需紧急处理,绝不能耽误。 ? 2、脐肉芽肿 ? 脐带脱落后,如果脐根部的创面受异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会在局部形成小 的肉芽组织:表面湿润,有少量黏液或血性分泌物,日久不愈。此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用硝酸银烧灼或搔刮局部或电灼,均可以治愈。如果以上方法无效,应手术切除。 ? 3、脐茸 ? 脐带脱落后,创面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像黏膜样的肿物,很像小息肉,有少量分泌物,称脐茸。脐茸与肉芽肿不同,它是肠黏膜组织,为胚胎时期卵黄管的残留物。脐茸的治疗方法与肉芽肿相同。 ? 4、脐瘘 ? 脐带脱落后,脐正中有黏膜样物,中心有孔,有肠内物流出,并带有臭味,周围皮肤发 生糜烂。此为胚胎时卵黄管与脐部相通,卵黄管未闭合残留所致,需住院切除治疗。

冬季小儿常见的10大皮肤病

冬季小儿常见的10大皮肤病 寒流袭来,记者从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获悉,除了感冒、发烧、腹泻外,还有一类常见疾病也随着降温抵达——皮肤疾病。而近日市疾控中心和市教委也发出预警,提醒托幼机构注意预防水痘等传染性皮肤病的发生。 病毒感染类的如水痘、麻疹、风疹、幼儿急诊,细菌性的如猩红热,接触性皮炎类的如尿布疹、舌舔皮炎、糠疹以及冻疮等。健康周刊特邀长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徐志强为家长们指点,如何识别这些不同的皮肤疾病,并有效预防。 【病毒感染类】 水痘 症状:水痘因为其通常在发烧24小时内就会出现皮肤病的四大症状而被儿童皮肤科医生称为“四世同堂”——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子以躯干为主,呈向心性分部,四肢相对较少。多见于6个月以后的各个年龄段。冬春季发病多见。潜伏期1~2天。 专家解读:徐志强主任表示,水痘是病毒传染性皮肤疾病,因为冬季幼儿室内活动比春夏秋三季都多,有的公共场所不通风,孩子容易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渠道被传染。前段时间沪上出现不少水痘患儿,其中一部分就是在幼儿园感染的,因为幼儿集中玩耍,一个班里如果有一个孩子发水痘,很快就会蔓延到其他孩子,所以一旦发现病例,必须马上隔离治疗,并且对与其接触的其他孩子进行观察隔离,以免波及更多幼儿。目前针对水痘的有效药物不是很多,建议家长和幼儿园提前预防,如每天通风换气等,沪上一些幼儿园要求孩子在入园前必须注射水痘疫苗。

麻疹 症状:和水痘不同的是,麻疹患儿一般前3天发烧,第4天才开始出皮疹,往往是从耳后开始,经由头面部逐渐发出红色斑丘疹和麻疹粘膜斑,最后蔓延到全身甚至手脚心。皮疹发出后,烧不退反升。 专家解读:徐志强主任说,因为麻疹3天症状就像比较严重的感冒,除了发烧还可能有流鼻涕等,所以很多家长可能会先自行给孩子吃感冒药,缺乏经验的医生可能也为当成感冒来医治。到第4天一般就会“真相大白”。遭遇麻疹,治疗工作应该交给医生,家长可以做的就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避免患儿直接吹风以防受凉),保持20°左右室温和一定湿度。 风疹 症状:风疹的临床症状很像麻疹,但比麻疹轻,疹子的密度也不如麻疹高,表现有咳嗽、流涕、喷嚏、咽疼、食欲不振,耳后及枕后淋巴结常常肿大,体温一般不太高,多为低热或中等度发热。 专家解读:风疹是由风疹病毒感染、儿童时期常见的、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多在冬春季发病,可以在集体流行,一般潜伏期是10~21天。徐主任表示,其预防方法和麻疹类似。

幼儿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进阶)

一、小班新生幼儿入园不愿意午睡、一睡觉就哭闹不住,注意力不好转移怎么办?(1)在园:不要强求她睡——找到她喜欢的玩具/爱看的书……——边跟她玩,边聊天——引出:玩累了睡觉的话题如果累就睡一会——帮她找朋友挨着朋友睡——建立安全感和依恋情趣。 (2)跟家长沟通:配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常规——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建立幼儿自信——引导幼儿与人交往——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养成必要的习惯。 二、老生上幼儿园还整天哭怎么办? (1)跟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升入了解孩子的习惯、性格、爱好。 (2)老师在幼儿园帮助她找几个好朋友; (3)老师每天抽出几个时间段(哪怕是5分钟)陪她。让其建立对教师的安全感。 (4)认真的观察孩子的喜好,教师可以从孩子的爱好入手。 (5)建议家长在家里多带孩子看一些上幼儿园孩子的活动场景,让其熟悉、了解幼儿园生活的意义,慢慢悦纳幼儿园生活。 三、刚入园的幼儿做错了事,老师批评也不怕,甚至还动手打老师怎么办? 1、家庭教育的不正当方法造成的; 2、教会幼儿在遇事时如何沟通,交流。 3、孩子犯了错误,老师可以采取严肃的态度,与孩子交流,但不批评,因为孩子叛逆。(4)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家是否存在此现象,如果有,引导家长 四、刚入园的幼儿不爱说话,脾气倔老师该怎么和他沟通? (一)在园: 1、用心观察孩子的喜欢什么---跟孩子聊她喜欢的话题 2、帮助他找朋友---多给他几个拥抱---多给她几个眼神交流---多跟她聊几句天---通过不同的途径建立孩子对教师的安全感 (二)要求家长: 1、跟孩子讲有关幼儿园的情景,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建立对幼儿园的安全感; 2、让孩子了解幼儿园是我们成长的象征。长大的宝贝一定会经历幼儿园生活的

新生儿15种异常状况不是病

新生儿15种异常状况不是病 想无微不至照顾新生宝宝的同时,新手妈妈们一定要先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即使是健康的宝宝,也会出现一些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状况会让爸爸妈妈担心害怕,下面介绍15种非疾病的新生儿异常状况,让新手爸妈们更了解宝宝的生理机制。 肢体蜷曲 出生前由于子宫内的空间限制,胎儿的动作大都是头向胸,双手紧抱于胸前,腿蜷曲、手掌紧握的姿势。出生后头、颈、躯干及四肢会逐渐伸展开来,所以宝宝出生后常有小腿轻度弯曲、双足内翻、两臂轻度外转、双手握拳,或四肢屈曲等状态。 注意:除非宝宝的大脑或神经发育有问题,否则只要等神经系统的控制逐渐由粗动作进展到细致动作后,这些状态都会自然矫正。 打喷嚏 新生儿偶尔打喷嚏并不是感冒的现象,因为新生儿鼻腔血液的运行较旺盛,鼻腔小且短,若有外界的微小物质如棉絮、绒毛或尘埃等便会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喷嚏,这也可以说是宝宝代替用手自行清理鼻腔的一种方式。 注意:突然遇到冷空气也会打喷嚏,除非宝宝已经流鼻水了,否则家长可以不用担心,也不用让宝宝动辄服用感冒药。 体重减轻 新生儿在出生一周后体重往往会减轻,这是因为宝宝的进食量还没有形成规律,加上每天排出的大小便、呼吸代谢及由皮肤排出肉眼看不出的水分等,造成体重在出生后前3~4天会减轻。减轻的量可能多达出生时体重的10%,不过随着宝宝渐渐地适应,到了第8、9天这些丢失的体重就会补回来。 注意:若10天后仍未恢复的话,就应该就医另寻原因。 惊跳 新生儿常在入睡之后局部的肌肉会有抽动的现象,尤其手指或脚趾会轻轻地颤动,或是受到轻微的刺激如强光、声音或震动等,会表现出双手向上张开,很快又收回,有时还会伴随啼哭的“惊跳”反应。这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所致。此时,只要妈妈用手轻轻按住宝宝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就可以使他安静下来。 注意:如果宝宝出现了两眼凝视、震颤,或不断眨眼,口部反复地做咀嚼、吸吮动作、呼吸不均匀、皮肤青紫,面部肌肉抽动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打嗝

婴幼儿常见疾病护理教学文案

婴幼儿常见疾病护理

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护理 一、湿疹 1、概述: 婴儿湿疹又称“奶癣”,是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 多在生后2-3个月发病,1 岁以后逐渐好转。湿疹多呈对称性分布,好发于前额、脸颊、下颌、耳后等处,严重时会扩展到头皮、颈、手足背、四肢关节、阴囊等处。 2、病因: 尚不明确,但与宝宝个人体质密切相关(过敏性体质)。 3、预防护理: 1、避免接触可疑致敏原:如尘螨、霉菌、动物羽毛/皮屑、花粉、牛奶、鸡蛋、海产品等。 2、内衣应宽大,并用纯棉制品,尽量不穿真丝、纯毛及化纤制品。 3、搔抓、摩擦、肥皂洗、热水烫及不适当的外用药刺激常使湿疹加重,应予避免。小婴儿无自理能力,为防止其搔抓,应剪短指甲。 4、过热会增加痒感,并使湿疹加重,所以不要给患儿穿过多的衣服,夜间也不要盖的太厚,原则上患儿要比母亲穿的少。 5、在湿疹发作期间,饮食宜清淡,少吃鱼、虾、蟹等高蛋白质及辛辣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二、吐奶 小儿吐奶可分为生理性吐奶及病理性吐奶,婴儿期吐奶大部分均为生理性吐奶。 吐奶原因: 1、小儿的胃呈水平状的,胃容量小(出生时为25-50ML,生后第10天增加到100ML,6个月后为200ML,1岁以后可增加至300-500ML),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较松驰,闭锁功能差,而幽门相对较紧; 2、喂奶量过多,喂时速度太快、太急; 3、宝宝吞咽动作过快或喂奶时奶液没有填满奶嘴,造成宝宝吸入大量空气,从而引起打嗝、溢奶、吐奶或放屁; 预防吐奶措施: 1、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 2、喂奶完毕要让宝宝打个嗝:喂奶后不宜马上给宝宝换尿布、洗澡等,可将其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 3、喂奶量不宜过多,间隔时间不宜过短; 4、喂奶后不要立即平躺着,应将头部垫高,以防溢奶引起窒息。 宝宝吐奶之后,如果没有其他异常,一般不必在意,以后慢慢会好,不会影响宝宝和生长发育。宝宝吐的奶可能呈豆腐渣状,那是奶与胃酸起作用的结果,也是正常的,不必担心。但如果宝宝呕吐频繁,且吐出呈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了。 三、新生儿黄疸 概念:

9种新生儿常见皮肤病

晓玲给朵朵妈打来电话。电话那头,晓玲急急地问:“宝宝脸上出了好多疹子,红色的,一片一片的,你知道怎么回事吗?”朵朵妈一听,也很急,忙反问:“会痒吗?宝宝有没有哭闹?” “好像不怎么痒,宝宝精神状态还好,该吃就吃,该睡就睡!” “那就没什么关系,不要紧。” “可我总觉得宝宝漂亮的脸上平白无故多了些东西出来,看着难受!有没有药能抹?” “依我看只要宝宝没别的异常情况,还是别随便用药。不然你干脆带孩子上医院,让医生看看好了。”朵朵妈说。“嗯,我明天就带宝宝去医院,看了才能放心。”晓玲还是不放心。 新生儿的皮肤又薄又嫩,护理时需要格外小心。随时细致观察,才能敏锐地发现异常。当宝宝的皮肤出现问题时,你应该知道哪些病症是良性的,什么时候应当去看医生。下面介绍几种新生儿常见的皮肤疾病,便于新手爸妈们做出恰当的判断。只有科学正确地护理才能让宝宝拥有健康。 第一种,无害的粟丘疹 病症表现:在新生儿前额、脸颊、眼、鼻周围,甚至外耳处,有1~2毫米大小的黄白色丘疹,表面光滑呈球状,其顶端尖圆,上覆极薄表皮,用手挤压可见坚实的角质样球状颗粒。粟丘疹多于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开始出现,可见于正常的新生儿。 发病原因:新生儿粟丘疹由未发育的皮脂腺形成,可自行消退。 宝宝状态:不疼不痒,无不良反应。 护理要点:无需治疗,大约在1个月左右消退,也有可能存在达3个月之久。 第二种,捂出来的痱子 病症表现:在新生儿的额头、两颊、颈部、腋下等身体褶皱处,出现红色突起的小疹子。发疹部位皮肤发红,严重时有组织液的渗出,天气热或穿太多时会更明显。 发病原因:新生儿汗腺发育不完全,体温调节能力差,由于汗液排泄不畅而潴积于皮内引起汗腺周围发炎。 宝宝状态:宝宝会感到刺痒,特别是当衣物摩擦疹子时。 护理要点:可用柔软的布蘸温水擦拭,等待自然干燥,同时需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预防及治疗:不能给宝宝穿过多衣物,就算天气冷也不能包裹太严实。若宝宝容易发汗,可多冲几次澡,擦上痱子粉,但不宜擦得过多。疹子消退后也许会在两三个月内反复出现。照上述做法处理,隔几天症状会自动消退。 第三种,传染的脓疱病 病症表现:有些出生4~10天的新生儿,突然在脸上、胸背部、四肢或皮肤褶皱处,出现很小的丘疹,丘疹迅速长大成黄豆大小的大疱,里面充满黄色或浑浊的液体。脓疱高于皮肤表面,周围微微发红,破裂后露出红色糜烂面,伴有臭味。液体流出之后水疱表面结痂,周围则出现新的脓点。患病较轻的宝宝,长疱的面积比较小,并且不再发生新疮;而较重的则不断出现新疮。 发病原因:脓疱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皮肤病,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引起。大多数孩子身上都带有这类细菌,一旦皮肤破损,细菌就会侵入而发病。 宝宝状态:宝宝会感到瘙痒和疼痛,病重时可能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 护理要点:应立即就医。此病传染性强,一发现就要马上隔离,并对宝宝的衣物和房间进行消毒。妈妈、保姆等密切接触者护理前必须洗手并戴口罩。为了预防这种病,需注意给宝宝勤洗澡勤换衣,避免衣物摩擦损伤皮肤。 第四种,常见的脂溢性皮炎

婴幼儿6大常见疾病

婴幼儿6大常见疾病 1、宝宝高烧几天不退是怎么回事? 1)首先判断婴幼儿高热期间有无明显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 平时总是说婴幼儿高热期间若没有明显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应怀疑幼儿急疹。特别是对于生后第一次发烧的婴幼儿可能性更大。一般高热持续3天后,随着体温下降会有皮疹出现。皮疹一般持续3天左右。对于皮疹无需特别治疗。当高热持续已超过3整天,还是应该去看医生,排除一些疾病。 幼儿急疹是典型的病毒感染,整个病程约一周。头三天以高热为主,体温可达39-40度。此间,除了高热往往无其它不适。三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同时从颜面部开始出现红色皮疹,迅速播散到全身。持续3天左右自然消退。整个过程除退热,无需特别治疗。幼儿急疹是考验新手父母的一道难题。 由于幼儿急疹的确诊为马后炮,遇到高热后出疹,多可确定。遇到出疹,家长不应惊慌,而应放心才是。因为这种热后的出疹,既不怕风,也不怕水,不需特别护理,等待3天自行消退。出疹期间,不痒不痛,无需特别治疗。疹退后不留痕迹,更不后留疤。热退后出疹,即是疾病即将痊愈的征象。 2)如果是感冒发烧,一定要记住,给孩子体内补充充足水分,这样退热药才能起作用。 发热时,若体温未达38.5度,考虑用物理降温,包括多饮水、温水浴、退热贴等。只有体温超过38.5度,才需用退热药物。其实退热药物也是迫使人体通过皮肤散热的过程。若体内水分不够,不论是物理降温,还是药物降温,效果均不满意。若孩子不接受一种物理降温方式,可使用另外一种。 孩子发烧时,家长不要纠结哪种测量体温的方法更加准确。任何一种方法测量出体温超过38.5度,都应给孩子服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物理降温(多喝水、热水浴、温湿敷等)。家长一定要记住,体内水分充足,退热药才能起作用。所以,保证液体入量,对退烧来说,至关重要! 不论是服退热药,还是物理降温,最终退热都要经皮肤发汗、呼吸、排尿、排便等生理过程而实现,其中经皮肤散热是最主要途径。退热药只通过刺激人大脑中枢迫使体内增加散热。若体内水分不足,即不能有效散热。这就是为何发热几天,退热药“不灵”的原因。发热时多饮水或奶等液体甚为重要! 2、宝宝在春季为何特别容易腹泻? 1)由于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功能差,所以,饮食稍有改变,都可引起腹泻。 孩子出现腹泻,应留取大便标本进行大便常规+便潜血+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考虑是应用抗生素3天所致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不仅可导致菌群失调,还可导致乳糖不耐受。建议:益生菌;母乳+乳糖酶或不含乳糖配方粉;简单易消化辅食。坚持一到两周。 如果母乳喂养婴儿出现腹泻,可以继续保持母乳喂养+益生菌制剂(不含牛奶、不含乳糖)。如果3天后腹泻仍严重,说明婴儿对母乳中的乳糖出现不耐受现象。建议此时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添加外源性乳糖酶。将母乳停掉,换成无乳糖配方不是明智的选择。 配方粉喂养婴儿患上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时,一定要将配方粉换成无乳糖配方。轮状病毒等病菌可损伤小肠黏膜表面,造成位于其表面的乳糖酶受损,从而引起对配方奶中的乳糖出现不耐受现象,加重和延长腹泻。无乳糖配方,是利用麦芽糖糊精替代了乳糖,仍属均衡营养配方,利于腹泻的治疗。

常见的12种儿童皮肤病

我们今天讨论的并不只是皮肤疾病,还有一些是以皮肤症状为初期症状或主要症状的疾病。家长可以通过学习以下内容,对疾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够识别疾病的特征,及早的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处理。 身体上突然冒出了许多疹子、斑斑点点,或是小肿块,是孩子得了什么皮肤病吗?不仅仅是皮肤病才会有皮肤症状,一些过敏症、传染病或其它身体反应也会出现一些皮肤症状。通过学习辨认这些常见的症状,才能知道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方式才是正确的。当然,最终的诊断和处理意见还是要听从医生的建议。 癣 蠕虫并不是引起癣的原因。这种皮肤传染病是因为真菌存活在死去的皮肤、头发和指甲组织里。刚开始是一个个小红点,干燥的皮肤上还会有些小鳞屑脱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有痒感的凸起的红色环状肿块,还会有水疱,边缘有鳞屑。癣可以通过皮肤接触或者通过共用物品传播,人和动物之间也可以互相传播。大部分癣传染病可以用外用抗真菌药物来处理。 传染性红斑 这也是传染性疾病,但是它的症状通常都很轻微,在患病后的几个星期内就会自愈。疾病初期可表现为流感样症状,接着面颊和身体就会发出疹子。本病可通过咳嗽和喷嚏来传播,在疹子出现前的一个星期传染力最强。患病后,孩子应该多休息、饮食以流质为主、缓解疼痛,并注意观察是否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由于感染此病的病毒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如果家中孩子患有此病,而你又正在怀孕,请咨询医生。 水痘 虽然水痘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疾病,许多成年人在他小的时候都得过此病。它非常具有传染性,且传播非常容易。皮肤症状主要是遍及全身的痒感的疹子、红色的斑点或者水泡。水痘的皮肤症状会经过以下几个阶段:水泡、破裂、结痂、脱落。此病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肺炎、脑损害,甚至死亡。患上水痘的人在今后也有可能会发生带状疱疹的危险。注射水痘病毒疫苗是被推荐为预防此病的一个有效方法。除了适龄儿童,从来没有得过水痘的青少年和成人或是符合注射水痘疫苗适应症的人都会被推荐注射此疫苗。 脓疱病 它通常是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红色疹子或水疱,水疱破溃后脓液会慢慢渗出,发展成为黄褐色的痂。症状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是通常出现在嘴巴和鼻子周围。脓疱病可以通过亲密接触或是共用物品,比如毛巾、玩具等,传播给其他人。由于疹子和水疱有痒感,它也可能通过抓痕传播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本病可通过使用抗生素(内服或外用)来处理。 疣 在皮肤发育时期,因接触了带有传染性人类乳头瘤病毒的人而引起的皮肤病。疣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或者通过一件病毒携带者用过的带有病毒的物品来传播。手和手指上最常见的能找到疣的地方。预防疣的传播就是不要挑破它们,不要咬指甲或指甲周边的皮肤。大多数引起的疣是无害的,无痛的,能够自行消失的。如果它们很顽固,可以采取一些处理方式,包括冷冻、外科手术、激光或药物。 热疹(痱子) 它的出现是因为汗腺被堵住了的结果。痱子看上去像一个个小的红色或粉红色的疹子,通常遍及孩子的头部、颈部和肩部。孩子生痱子不仅仅是因为炎热的天气,也可能是因为好心的父母给孩子穿得太暖和了。有时候,我们摸着孩子的手虽然感觉它有些冷,但这都是正常的。

高危新生儿的识别与处理

高危新生儿的识别与处理 一、出生后的初始检查与分类 【初始检查】 1、评估呼吸系统(婴儿必须保持安静); 2、听呼吸音、数呼吸频率:是30~60次/分?如果呼吸加快重新计数; 3、观察吸气时胸部有无吸气性内陷; 4、观察运动:是否正常且对称? 5、观察先露部:是否有肿胀或挫伤? 6、观察腹部苍白否; 7、观察有无畸形; 8、感觉语音是否正常? 9、感觉体温:如果过凉或过热,测量体温; 10、给新生儿称重,确定与胎龄的关系; 11、婴儿一般情况:外貌、性别、发质、营养、神志、反应、肌张力、活动情况、肛门、外生殖器等。 【检查重点】 1、Apgar评分:对有呼吸、循环抑制表现者立即进行复苏。 5项评分相加的满分为10分,总分8~10分为基本正常,4~7分为轻中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用吸引球或导管插入鼻孔或弹拍足底。 窒息时各项指标的消失顺序依次为:颜色、呼吸、肌张力、反射、心率。 复苏时各项指标的恢复顺序依次为:心率、反射、颜色、呼吸、肌张力。 2、判断羊水:有羊水粪染,无论程度均在婴儿呼吸之前吸净鼻、口、咽部,必要时婴儿无活力进行气管内吸引。 3、失血、休克表现:紧急复苏循环。 4、周围循环灌注情况判断:有无心律异常、苍白、青灰、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分类】 1、按胎龄分: 足月儿(full term infant):37周<出生时胎龄<42周(260天~293天); 早产儿(preterm infant):出生时胎龄≤37周(≤259天); 过期产儿(postterm infant):出生时胎龄≥42周(≥294天)。 2、按出生体重分: 正常出生体重儿:2500克≤出生体重≤3999克。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克。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克。

新生儿常见危重症的识别及处理

新生儿常见危险症状或体征识别 新生儿为高危人群,因自身特点及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病率、病死率显著高于其她人群,其死亡高峰集中在新生儿早期,即生后2周内,可达95%左右。 死亡原因: 新生儿窒息与并发症(33、5%),呼吸系统疾病(21、8%),感染(14、2%),严重先天畸形(11、3%),产伤(6、3%),硬肿症(5、8%),以上六类疾病与并发症占全部死因的93%。 新生儿常见危险症状或体征识别 1、哭声变化 哭就是新生儿寻求帮助的唯一方式。正常的哭:饿、口渴、尿布湿、环境温度不适宜。突然的短促的尖声哭叫(脑性尖叫)、阵发性哭叫伴面色苍白、持续哭吵且无法安慰、哭声无力或哭不出声,均提示病情严重。有以下可能:HIE、颅内出血、化脑、败血症等。 2、喂奶困难 吸吮能力差,吃奶量不及平时的一半或拒奶,呛奶。有以下可能:早产儿(胎龄≤34周)、感染、颅脑疾患、消化道畸形、代谢性疾病等。 3、发热或体温不升 发热超过38℃,或体温低于35、5℃。常表示有严重感染、硬肿症等可能。 4、嗜睡或不易唤醒 意识状态正常:新生儿易被唤醒,且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清醒 嗜睡:容易唤醒,但仅能保持短暂的清醒 意识迟钝:可以唤醒,但醒来迟且不能保持清醒状态 浅昏迷:嗜睡,仅疼痛刺激可引起缩腿反应 昏迷:疼痛刺激也不能引起任何反应 5、皮肤青紫 生理性青紫,一般情况好,反应好 病理性青紫:中心性与周围性 中心性青紫原因有:心肺疾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异常血红蛋白增多 周围性青紫原因有:局部受压所致、全身性疾病(如心力衰竭、休克、红细胞增多症等) 6、惊厥 要判断就是否为惊厥,首先应排除新生儿生理性的颤抖及非惊厥性的呼吸暂停。新生儿惊厥与婴幼儿、年长儿表现不同,以局灶性、轻微型发作多见,而典型的强直性、阵挛性发作较少见惊厥的类型 A 轻微型 B 强直型 C 多灶性阵挛型 D 限局性阵挛型 E 全身性肌阵挛型 对惊厥记录的注意点 1)惊厥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 2)能否自行缓解 3)就是否伴有呼吸、心率、皮肤颜色的改变等 引起惊厥的原因 窒息后引起的HIE、产伤性颅内出血、化脑、宫内感染、代谢异常、核黄疸、先天性脑发育不全等。 7、呼吸异常 正常呼吸时不费劲,40次/分,若呼吸稍有些快慢不均,时深时浅,但不伴有皮肤青紫等现象也属正常。安静时呼吸≥60次/分或≤30次/分,有三凹征/鼻翼扇动/呼气性呻吟/抽泣性呼吸等,甚至出现呼吸暂停,皮肤青紫,均提示呼吸异常,应及时处理。常见原因有:上呼吸道阻塞、肺部疾病、

常见几种小儿皮肤病

常见几种小儿皮肤病 1脓疱疮 俗称黄水疮,有很强的传染性,当孩子的皮肤上有伤口、擦伤或昆虫咬伤时细菌就会从伤处侵入皮肤。孩子往往会搔抓皮肤,结果将脓疱疮传染给身体的其他部位或其他孩子。 损害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颜面、四肢、臀部等处,皮肤上会出现表浅性水疱,但很快就变成脓疱,脓疱可以单个发生,也可以多发,常常群集在一起,脓疱破裂干涸后,常覆盖一层厚厚的金黄色结痂,病灶常见于脸部,尤其是口周、鼻孔周围。 患儿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但重症者可有淋巴结肿大,伴发热、恶心、呕吐,甚至引起肾炎、败血症。 治疗 对于轻至中度局限性皮损,局部外用抗生素软膏治疗,皮损广泛及有并发症的,需口服或静脉应用抗生素。 2丘疹性荨麻疹 被节肢动物,如臭虫、跳蚤、蚊子、螨类等叮咬时,该昆虫唾液可注入皮肤内,发生过敏反应,多见于户外活动后,瘙痒剧烈,可因反复搔抓而引起脓皮病.

本病往往好发在躯干、臀部,四肢伸侧。皮损表现为群集或散在分布的坚硬,顶端有小疱的丘疹,周边有纺锤形红晕。患儿多有剧痒,以夜间尤甚。但通常无全身症状,易复发。 治疗 内用抗组胺类药, 外用止痒、抗过敏作用的洗剂或乳剂. 如有继发感染,应用抗生素药物。 3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皮肤对某些过敏性物质产生的反应,食物是最常见的引起过敏的物质。 常起病较急,皮肤上突然出现风团,瘙痒明显,风团可自行消退,不留痕迹,但不断有新的风团出现,一日数次不等。少数病儿可伴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头痛、腹泻及腹疼,甚至危及生命。有时常有发热。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外用止痒、抗过敏药,内用抗组胺药、钙剂、维生素C等,严重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的,应立即抢救。 4湿疹 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炎症。

儿童常见皮肤病有哪些

儿童常见皮肤病有哪些 身体上突然冒出了许多疹子、斑斑点点,或是小肿块,是孩子得了什么皮肤病吗?不仅仅是皮肤病才会有皮肤症状,一些过敏症、传染病或其它身体反应也会出现一些皮肤症状。通过学习辨认这些常见的症状,才能知道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方式才是正确的。当然,最终的诊断和处理意见还是要听从医生的建议。 癣 蠕虫并不是引起癣的原因。这种皮肤传染病是因为真菌存活在死去的皮肤、头发和指甲组织里。刚开始是一个个小红点,干燥的皮肤上还会有些小鳞屑脱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有痒感的凸起的红色环状肿块,还会有水疱,边缘有鳞屑。癣可以通过皮肤接触或者通过共用物品传播,人和动物之间也可以互相传播。大部分癣传染病可以用外用抗真菌药物来处理。 传染性红斑 这也是传染性疾病,但是它的症状通常都很轻微,在患病后的几个星期内就会自愈。疾病初期可表现为流感样症状,接着面颊和身体就会发出疹子。本病可通过咳嗽和喷嚏来传播,在疹子出现前的一个星期传染力最强。患病后,孩子应该多休息、饮食以流质为主、缓解疼痛,并注意观察是否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由于感染此病的病毒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如果家中孩子患有此病,而你又正在怀孕,请咨询医生。 水痘 虽然水痘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疾病,许多成年人在他小的时候都得过此病。它非常具有传染性,且传播非常容易。皮肤症状主要是遍及全身的痒感的疹子、红色的斑点或者水泡。水痘的皮肤症状会经过以下几个阶段:水泡、破裂、结痂、脱落。此病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肺炎、脑损害,甚至死亡。患上水痘的人在今后也有可能会发生带状疱疹的危险。注射水痘病毒疫苗是被推荐为预防

此病的一个有效方法。除了适龄儿童,从来没有得过水痘的青少年和成人或是符合注射水痘疫苗适应症的人都会被推荐注射此疫苗。 脓疱病 它通常是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红色疹子或水疱,水疱破溃后脓液会慢慢渗出,发展成为黄褐色的痂。症状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是通常出现在嘴巴和鼻子周围。脓疱病可以通过亲密接触或是共用物品,比如毛巾、玩具等,传播给其他人。由于疹子和水疱有痒感,它也可能通过抓痕传播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本病可通过使用抗生素(内服或外用)来处理。 疣 在皮肤发育时期,因接触了带有传染性人类乳头瘤病毒的人而引起的皮肤病。疣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或者通过一件病毒携带者用过的带有病毒的物品来传播。手和手指上最常见的能找到疣的地方。预防疣的传播就是不要挑破它们,不要咬指甲或指甲周边的皮肤。大多数引起的疣是无害的,无痛的,能够自行消失的。如果它们很顽固,可以采取一些处理方式,包括冷冻、外科手术、激光或药物。 热疹(痱子) 它的出现是因为汗腺被堵住了的结果。痱子看上去像一个个小的红色或粉红色的疹子,通常遍及孩子的头部、颈部和肩部。孩子生痱子不仅仅是因为炎热的天气,也可能是因为好心的父母给孩子穿得太暖和了。有时候,我们摸着孩子的手虽然感觉它有些冷,但这都是正常的。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一种皮肤反应,通常是因为接触了一种物质而引起的,比如食物、肥皂,或植物油,如常春藤、漆树、橡树。皮疹通常开始与暴露于致反应物质后的48小时内。少数案例可以是轻微的皮肤发红后出现红色肿块,严重的反应可能会导致肿胀、发红、严重的水肿。接触性皮炎通常是轻微的,在停止接触致反应物体后就会自行消失的。

警惕新生儿的异常表现!

警惕新生儿的异常表现! 新生儿的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全身免疫功能差,极易患病,精心护理是预防新生儿疾病、保证其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首都安太妇产医院专家提醒父母们,宝宝出现以下问题需要注意了: 1. 下巴抖动:新生儿出现下巴不自主的抖动,不伴其它症状,属正常生理现象。这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抑制功能较差。警示:寒冷季节注意保暖,以免由于小儿受冷而出现下巴抖动。 2.呼吸不规律:新生儿的呼吸不但浅表,而且也无规律,有快慢不均现象。这主要是新生儿肋间肌软弱、鼻咽部和气管狭小,肺泡适应性差,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所以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胸式呼吸软弱且浅,新生儿每次呼气与吸气量均小,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所以呼吸较快,每分钟可达40-50次,这属生理现象。警示:若有面色发紫及其它症状出现,应及时就诊。 3. 体重减轻: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往往有体重减轻的现象。这是因为生后不能立即进食或进食量少,再加上每天排出大小便,呼吸和皮肤排出的肉眼看不到的水分等,使体内一时失去平衡,造成暂时性体重减轻。一般情况下10天内即可恢复。警示:如10天后仍未恢复,应寻找原因。 4. 肢体卷曲:胎儿在宫内都是头向胸,双手紧抱于胸前,腿曲起的姿势。出生后仍暂时保持着原有的胎儿体形,大约到满月后消失。双足内翻三个月后就会正常,所以小儿出生后常有小腿轻度弯曲、双足内翻、两臂轻度外转、四肢呈屈曲状态,这些表现都属正常现象,它与胎儿生前在子宫内的位置有关。 5. 打喷嚏:新生儿偶尔打喷嚏并不是感冒的症状。新生儿鼻腔内血运丰富、鼻腔狭小、鼻脸短,有外界微小物质,如棉绒、绒毛、尘埃等均可刺激鼻粘膜引起打喷嚏,溢奶返流至鼻腔中,也可引起喷嚏。洗澡后小儿受冷气刺激,也可引起打喷嚏,妈妈不必担心,注意保暖就是了,且莫动辄服感冒yao。 6. 女婴阴道出血:女婴于生后一周左右阴道有少许血性分泌物或粘液属正常现象。这是由于胎儿在体内受母体雌激素水平作用,出生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使子宫及阴道上皮组织脱落,医学上称为“假月经”,属正常生理现象。 7. 溢奶:新生儿的胃是“横躺”的。食道与胃连接处的贲门以及胃与十二指肠连接处的幽门几乎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另外,新生儿胃的容量较小,贲门肌肉发育也尚未完善,关闭不严,容易引起胃内奶汁倒流。尤其是喂奶后立即换尿布,哭闹或多动时更会发生溢奶现象。有时用奶瓶喂乳汁或水时,由于其奶瓶的乳头没有被完全充满,致使小儿吸入空气,造成胃体膨胀而引起溢奶。警示:溢奶不同于吐奶,吐奶量较多,像喷出来一样,是一种病态,应去看医生,溢奶是生理现象,注意喂奶技巧,喂后轻轻抱起小儿,头部靠在母亲肩上,用手拍其背部2-3分钟,待听到打嗝声再放到床上。喂奶后勿换尿布,不要让小儿哭闹,取右侧位可使溢奶减少。 8. 乳房增大:母亲怀孕后,体内孕激素、催乳素等含量逐渐增多,直到分娩前达到高峰。这些激素能促进母体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胎盘受到影响。因此有的新生儿会出现乳房增大。出生后来自母体的激素消失,增大的乳房也就渐渐消失了。因此父母切忌紧张,更不应挤乳头,以免发生感染。 9. 马牙:新生儿齿龈边缘或在上腭中线附近常会有乳白色的颗粒,乍看起来像长出牙,俗称“板牙”或“马牙”,这是上皮细胞堆积形成的。一般经两周左右可自行吸收或脱落,不必治疗。更不能用针去挑或用布擦,以免损伤粘膜,引起感染。容易养育的婴儿,则母亲会安心地去接触婴儿,而婴儿也能安定健

新生儿常见问题

大便稀绿 宝宝的大便夹杂着奶瓣或发绿、发稀,妈妈就会紧张得不得了,以为是宝宝消化不良或患肠炎了,这其实是正常的,即使宝宝大便次数从3-4次增加到6-7次,这也是正常的,只要宝宝吃得好,腹部不涨,大便中没有过多的水分或便水分离的现象,就不是异常的。 如果孩子大便稀少而绿,每次吃奶间隔时间缩短,好像总吃不饱医院,可能是母乳不足了。每天在同一时间量体重,记录每天体重增加值,如果每天体重增加少于20克,或一周体重增加少于100克,则可以增加一次配方奶。 有的宝宝是乳糖不耐受出现大便次数增加,或发稀发绿,伴有泡沫。如果怀疑宝宝大便不正常与乳糖不耐受有关,可以及时向医生咨询。如果确定宝宝乳糖不耐受,母乳喂养的妈妈可以尝试服用乳糖酶制剂。配方奶喂养的可以尝试更换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 宝宝一吃就拉 很多妈妈一定有这样的经验,宝宝奶一喝进去,马上就大便,尤其喝配方奶的宝宝,更容易出现这样的状况。这是正常的,宝宝肠道神经发育不完整,肠道极易被激惹,宝宝的吸吮动作喝吸进的奶液,都可能成为刺激源,刺激肠道蠕动加强、加快,结果就会一吃就拉。 宝宝腹泻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之内排出胎便,胎便呈粘稠墨绿色。胎便排出后,大便颜色逐渐转黄,3-4天转为正常新生儿大便。如果新生宝宝出生24小时仍没有排出胎便,要及时告诉医生,检查是否有肠梗阻。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呈金黄色,粘稠状,颗粒均匀,一天可达4-6次。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颜色比较淡,呈浅黄色,可成形,也可呈粘稠状,颗粒不太均匀,大便里有未被消化的奶瓣,一天1-2次。有的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也比较稀,次数比较多,色发绿,有时有些水分。 如果大便中水分很多,或便水分离,或大便呈稀绿色,或有较多粘液,或大便次数达10次以上,或有特殊的臭味,要意识到宝宝可能患了腹泻。如果宝宝精神好,除了大便不正常外,可只带大便到医院化验。宝宝腹泻如何处理我曾专门在朋友圈介绍过,有宝妈想了解的可以问我 宝宝便秘 宝宝便秘应该先考虑妈妈的饮食结构是否合理,采取的喂养方式是否正确,宝宝摄入的乳量是否充足,然后针对可能的原因进行纠正。 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容易发生便秘,大便呈条状、球状,不粘尿布。如果因为配方奶宝宝发生便秘,首先要考虑换不同品牌的配方奶,同时增加喂水量。 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不太会发生便秘,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发生便秘,妈妈首先要考虑奶量够不够,奶量

第八章-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评估与护理

第八章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评估与护理 本章关注 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体温管理 2.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体位护理 3.新生儿呼吸困难的判断指征 4.喂养方式对新生儿便秘的影响 5.新生儿洗胃、灌肠等护理及注意事项 第1节体温异常 一,新生儿低体温 低体温(hypoth erm ia)是指核心(直肠)温度≤35℃。由于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血管丰富,故易于散热,加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以致调节功能不全。当环境温度降低,保暖措施不够或热量摄入不足和某些疾病影响时很易发生低体温。新 生儿低体温不仅可以引起皮肤硬肿症还可致心、脑、肝、肾和肺等重要脏器损伤,甚至 导致死亡,研究证明,低温是一个危险信号,这可能会导致增加新生儿死亡率。当体温<32℃时,病死率可达20%~50% ,体温低于30℃时,新生儿病死率高达61.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受寒冷的影响新生儿体表面积较大,皮下脂肪少,皮肤薄,血管丰富,散热大于产热,在环境温度降至中性温度以下时,机体产热增加,主要通过氧耗提高新代来代偿性产 热而新生儿这种代偿不充分,当寒冷刺激强时,不能维持正常体温导致低体温。 2. 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环境温度降低时,擬人的热量过少 ,自身调节能力差而发生低体温。 3.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寒冷时主要依靠棕色脂肪代产热,但其代偿能力有限,早产儿能量储存少,摄人不足,体温调节能力差,寒冷时发生低体温。胎龄越小,体重越轻,低体温发生率越高。 4,摄食不足新生儿肝脏储存的糖原量很少, 如果摄食不足,生热不足,在生后 18~24小时可耗尽。 5,某些疾病新生儿患败血症、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缺氧、心力衰竭和休克等疾病时,进食量减少, 热量摄人不足,产热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正常散热的情况下,也 可能出现低体温。 【临床表现】新生儿低体温时,皮肤温度常因末梢血管的收缩而首先下降,患儿全身凉,体温常低于35℃。新生儿的一般情况与低温的严重程度及潜在的疾病或并发症有关,患儿常嗜睡、拒乳、少哭、少动,部分患儿可见皮肤硬肿,始于四肢、大腿、臀部, 可遍及全身,严重者可有代性酸中毒,血液黏稠, 凝血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等多系统脏器损伤: 1.呼吸系统当受到寒冷刺激时,起初呼吸增快,待体温下降,由于呼吸中枢受抑制,呼吸逐渐减慢。尸检发现低温儿常伴大片肺出血,其原因可能由于受寒冷刺激,肺部毛

婴儿湿疹常见的三种类型

婴儿湿疹常见的三种类型 宝宝湿疹一直以来困扰着多个家庭,由于新手爸妈们对其不了解,可以说每天都过着“心惊胆战”的日子。 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伴有剧烈瘙痒,多发于头面部,逐渐蔓延至颈、肩、背、四肢等处,严重者可波及全身。由于瘙痒难忍,易造成宝宝烦躁不安,夜间哭闹影响睡眠;过度抓挠致使皮肤破损受到细菌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 根据具体表现的不同,湿疹可分为三种类型: 1.脂溢性:湿疹表现为皮肤潮红,红斑丘疹渗出淡黄色人脂性液体覆于皮疹之上,结成较厚的黄色痂皮,不易去除,多见于头顶、耳后,痒感较弱。 2.干燥型:表现为红色丘疹,可有部分皮肤红肿,丘疹表层有糠皮样脱屑和干性结痂现象,痒感明显。 3.渗出型:多见于较胖的宝宝,红色皮疹间有水疱和红斑,可有皮肤组织肿胀现象,瘙痒严重,抓挠后有黄色浆液渗出或血液流出,皮疹可向躯干、四肢及全身蔓延,破损皮肤极易激发皮肤感染。 正确的护理方式帮助解决宝妈的困扰: 1.护理湿疹宝宝要使宝宝避免接触到刺激性物质,洗澡是水温要用温水,不要使用碱性肥皂或沐浴露。 2.补充抗过敏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宝宝肠道菌群的平衡,刺激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形成肠道微生物屏障,促进肠道免疫耐受能力,进而缓解湿疹症状。抗过敏益生菌能够从根源处降低湿疹复发的可能。如利敏舒抗过敏益生菌。 3.日常饮食方面要多加注意,饮食宜清淡,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因牛奶引起的湿疹患儿,可改食豆奶或将牛奶经过多次煮沸以改变其中的蛋白性质而减少其过敏。 宝宝湿疹的问题可大可小,由于不善表达,不舒服时只能用哭闹来告诉爸妈,所以妈妈们需要了解疾病的类型,选择正确的方式标本兼治,及时控制和治疗宝宝的病情,让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以上仅代表利敏舒观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温馨提醒,抗过敏益生菌虽对健康有益,但也要按需选取使用。

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及护理

新生儿的日常护理 一、温度和光线 新生儿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但也要注意通风。 室内的光线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长认为新生儿感光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欢挂上厚重的窗帘,其实这是不宜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 二、睡眠习惯和睡姿 1、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当晚上喂奶或换尿布时,不要让孩子醒透(最好处于半睡眠状态)。这样,当喂完奶换完尿布后,会容易入睡。 2、白天不要让孩子睡得太多,白天睡多了,自然晚上就不好好睡眠了。 3、发现孩子有睡意时,及时放到婴儿床里。最好是让孩子自己入睡,如果你每次都抱着或摇着他入睡。那么每当晚上醒来时,他就会让你抱起来或摇着他才能入睡。 4、不要让婴儿含着奶嘴入睡,奶嘴是让孩子吸奶用的,不是睡觉用的,若干孩子含着奶嘴睡着了,在放到床上前,请轻轻将奶嘴抽出。 5、婴儿哭闹时,不要及时做出反应,等待几分钟,因为多

数小孩夜间醒来几分钟后又会自然入睡。如果不停地哭闹,父母应过去安慰一下,但不要亮灯,也不应逗孩子玩、抱起来或摇晃他。如果越哭越甚,等两分钟再检查一遍,并考虑是否饿了,尿了,有没有发烧等病兆等 6、最好的睡姿是仰卧或侧卧,以避免压迫胸肺部,建议在喂养后多采取侧睡,以免溢奶或呛咳造成窒息;在采取仰卧位时,应当经常变换体位;新生儿通常每天要睡18~20个小时,但未满月的宝宝不宜长时间睡眠,家长应该每隔2~3个小时弄醒一次,以方便喂养。三、哄睡技巧 当宝宝哭闹不睡时,父母会想出各种方法来哄睡宝宝,但有些不正确的方法却会给宝宝的健康带来不利。 (1)摇睡:因为摇晃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震荡,造成脑组织表面小血管破裂,轻者发生癫痫、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疝危及生命。 (2)陪睡:妈妈熟睡后不注意就可能压住宝宝,造成孩子窒息。 四、新生儿的体温: 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五、新生儿大小便: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应排墨绿色的胎便,3-4天排完,若24小时后仍无胎便排出,应检查有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儿童常见皮肤病

儿童常见皮肤病 1、湿疹 儿童湿疹是儿童皮肤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皮损部位主要是面颊、眉部、耳后、头皮及臀部,而较大儿童主要在手足指(趾)端,肘窝、眶窝等部位,经常因痒抓破、发红、流水,日久局部皮肤变厚且硬,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皮肤病,病因比较复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十分明确,湿疹患儿本身多具有过敏性体质,是产生湿疹的主要因素,其它如日光、湿热、化妆品、肥皂、皮毛可诱发湿疹,进食鱼、蛋等也可使湿疹加重。 湿疹按发病过程皮疹表现分急性、亚急性、慢性3种。 湿疹的防治: (1)全身治疗,急性、亚急性期及皮损较广泛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抗组织胺类药物,如扑尔敏、克敏能等,若伴有感染发热加用抗生素。 (2)局部治疗,急性期的红肿、糜烂、渗液明显时,用硼酸水湿敷,外用氧化锌油、百多帮等,亚急性期治疗原则为消炎、止痒,选用炉甘石洗剂,湿疹霜等,慢性期以止痒,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可选用黑豆油软膏、湿疹霜、艾洛松软膏等。 (3)家庭护理,首先找出可疑致病因素,予以去除,如疑饮牛奶过敏,可较久煮沸牛奶,使其蛋白变性或更换奶粉,减少致敏物,少食或不食鱼、虾、牛、羊肉、鸡蛋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喂养过量食物,保持消化正常。患处不用香皂,肥皂洗。防止小儿搔痒时手抓患处,以避免发生继发性感染,内衣要干净、宽松、柔软,用纯棉制品,不用一次性纸尿裤,勤洗勤换尿布,按时洗澡。保持卫生。 2、痱子 痱子是夏季出汗过多而引起的皮肤病,分为白痱、红痱、胁痱。 痱子的防治:主要是室内通风,尤其是夏季要凉爽,保持清洁干燥,衣服不要穿得过多、过厚、过硬,要勤换勤洗,皮肤要经常洗澡,出汗后要马上洗澡勿积汗,洗后扑些爽身粉或痱子粉避免搔抓。一般痱子掌握以上各点即可自行消退,不用特殊治疗。若痱子合并感染时需到医院治疗,如合并脓菌感染成脓胞疮时,可加用抗生素(如金霉素软膏、百多邦等)治疗。如合并念珠菌感染时,可在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中加入制霉菌素。 3、脓疱疮 脓疱疮是儿童夏秋季常见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面部、躯干及四肢,突然发生大疱,疱液开始澄清,后混浊化脓,疱壁较薄,易于破裂,破溃后可露出鲜红色湿润的糜烂面,数小时或1~2日迅速波及躯干各处,有时可并发败血症,肺炎、肾炎或脑膜炎而死亡。 脓疱疮的防治: (1)凡患有化脓性皮肤病的医护人员家属均不能与婴幼儿接触。 (2)对婴儿皮肤应注意清洁卫生,常洗澡,衣被、尿布应勤洗,洗后用开水烫消毒,室内注意通风散热,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