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益槐:活性多糖之父

高益槐:活性多糖之父

高益槐:活性多糖之父
高益槐:活性多糖之父

高益槐:活性多糖之父

追求卓越是高益槐的天性,他曾说:“我知道,我当时那种研究的学术水平和操作方法是不高的。要实现更高的目标,我一定要借助西方生物科学研究手段,借助外面的仪器、资金,借助外面的思维——西方科学家的思维去研究新的领域。”于是,本可以在国内守成的他,又把眼光投向海外。

1992年,高益槐走进了新西兰皇家科学院,负责整个新西兰食用药用真菌的研发,其中,菌菇里面的成分很复杂,高益槐重点进行菇的多糖研究。国际营养学有三大领域:基因、蛋白质、多糖。当时大家公认,真菌多糖的研究将是天然药物研究的突破口。菇里面有很多真菌多糖。当时最让高益槐困惑的就是为什么有一些多糖让动物吃进去以后,一做实验却没有了,而有些多糖能够通过动物的肠壁、胃壁进入治病的位置。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在起作用呢?它的分子结构又是怎样的?

两年多的时间里,高益槐夜以继日,反复实验思考,终于有了突破。“我发现任何一个药物成分和人体的结合必须是亲和的,要亲和就必须要跟人体的结构相似。我猛然想起人的基因(DNA)螺旋状的结构,于是,一种以氢键连接,由3个螺旋体交叉形成的一个漂亮的三维螺旋结构——β结构被高益槐发现了。

对于高益槐的研究来说,发现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更重要的是提取、应用。“提取非常困难,因为过程中条件稍不合适,就会把里面的基团破坏,小小的基团一但丢掉或者扭曲,整个活性就没了。”经过大量实验,高益槐和他的团队没有采用通常的高温提取法,而是进行了低温水提取的新的尝试。

1998年3月的一天,高益槐像往常一样走进实验室,一抬头,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试验器皿的底部呈现出一层淡淡的黄色沉淀物,这不正是他朝

思暮想的情景吗!之后的化学检测证实,这沉淀物的结构与高益槐团队在理论上推导出的螺旋状结构是吻合的。同年8月,高益槐因成功发现并提取出β结构的活性多糖,获得国际大奖。

活性多糖类活性物质最新研究进展

活性多糖类活性物质最新研究进展 海洋是一个化合物多样的世界。在已发现的海洋天然产物中,超过0.1%的化合物结构新颖、独特,活性十分显著,活性多糖类物质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已成为重要的有效化合物或先导化合物来源,本文浅析该物质的研究发展现状,国际最新研究以及未来趋势。 [关键词]活性多糖类活性物质现状最新研究趋势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合、失水而成,是一类分子机构复杂且庞大的糖类物质,活性多糖是指具有某种特殊生理活性的多糖化合物,如真菌多糖、植物多糖等。植物多糖比如枸杞多糖、香菇多糖、黑木耳多糖、海带多糖、松花粉多糖等多数是蛋白多糖,具有双向调节人体生理节奏的功能。 1 海洋活性多糖类活性物质发展现状 世界海洋天然产物的开发正方兴未艾,走在这一领域前列的是美国、日本及欧盟,最近发展很快的是韩国。这些科技发达国家投入可观的科研经费,对海洋药物进行开发和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间,6000多种海洋天然产物被发现,其中有重要生物活性并已申请专利的新化合物有200多种,而在70年代只有少数几个有关前列腺素的专利申请,80年代至今则数量大增。在已发现的这些化合物中,不仅包括陆地生物中已存在的各种化学类型,并且还存在很多独特的新颖化学结构类型,尤其重要的是从海洋生物中发现了一系列高效低毒的抗肿瘤化合物,其中有些已进行临床前或临床研究阶段。美国是最早开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国家,随后各国学者相继开展了海洋生物抗肿瘤、抗病毒、抗真菌、抗心脑血管病、抗艾滋病等活性成分的研究。欧洲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海洋药物研究的地区之一,由于经济科技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德英意法西等国在海洋天然产物研究领域一直居世界先进水平。反映海洋天然产物研究最高学术水平的《国际海洋天然产物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rine Natural Products)每3年举行1次,自1975年第一届至今已举行了10届,其有有6次在欧洲召开,大会特邀报告的专家有50%以上来自欧洲。目前在海洋天然产物领域世界上已形成了欧洲、美国、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为了在海洋生物高技术领域能够与美、日抗衡,西欧许多国家采取了强强联合策略,欧盟制定的海洋科学和技术(Marine Sciences and Technology,简称MAST)计划即是在这种形势下出台的,该计划实施至今已从7000多个海洋生物及15000多个海洋微生物中发现了450多个具

福建华侨商会名录

福建侨商会第一届成员名单 名誉会长(13名) 林文镜融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州福清 郭鹤年马来西亚郭氏兄弟集团董事长福州 黄廷芳新加坡远东集团主席莆田 施至成菲律宾SM集团主席泉州晋江 吴奕辉菲律宾顶峰集团名誉主席泉州晋江 吴聪满菲律宾安德集团、美佳世界主席总裁泉州晋江 李文正印尼力宝集团董事主席莆田 杨忠礼马来西亚杨忠礼机构执行董事长福建金门 李深静马来西亚凯业集团董事长泉州永春 杨孙西香港香江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泉州石狮 洪祖杭香港金丰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泉州晋江 黄双安印尼材源帝集团董事长福州闽清 廖泽云澳门康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岩永定 会长 陈永栽菲律宾航空公司董事长泉州晋江 副会长(31名,按姓氏笔划排序) 卢文端香港荣利集团有限公司主席泉州石狮 叶康勇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庄启程香港维德集团主席泉州晋江 庄绍绥香港庄士集团主席泉州惠安 许连捷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泉州晋江 许荣茂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泉州石狮 许健康宝龙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泉州晋江吴良好香港金威集团董事局主席莆田 张仕国张仕国企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主席福州闽清 张锦雄印尼BAGUS集团董事长福州闽侯 李凯旋菲律宾中华总商会理事长泉州晋江 李群华香港锦多玩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泉州晋江 陈江和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莆田 陈明金澳门金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泉州晋江 陈祖昌菲律宾龙威集团公司主席泉州晋江 林文光印尼金锋集团董事长福州福清

林国泰马来西亚云顶集团董事主席泉州安溪 林泽春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 林树哲香港南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泉州南安郑年锦印尼马龙佳集团董事长福州福清 郑福成马来西亚高---峰集团董事长泉州永春 俞雨龄雅京CP Artspace艺术中心集团主席福州福清 施子清香港恒通资源集团董事局主席泉州晋江 施恭旗上好佳(菲律宾)有限公司董事长泉州晋江 黄如论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福州连江 黄志祥香港信和集团主席莆田 黄志源印尼金光集团董事主席泉州 黄积元菲律宾永胜资本证券公司主席泉州晋江 黄焕明明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泉州南安 曾焕沙红太阳集团董事长泉州南安 颜延龄澳门恒和企业集团主席泉州晋江 理事长(兼) 林树哲香港南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泉州南安 副理事长(42名,按姓氏笔划排序) 丁宗寅斯兰集团董事长泉州晋江 方再中福州联邦纵横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福州 王广源俄罗斯莫斯科中国商贸中心董事长泉州石狮 王彬成澳门万邦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泉州南安 邓龙美国龙胜行集团公司董事长三明永安 何家金伦敦money TT董事长福州福清 吴长谋南益集团(福建)有限公司总经理泉州晋江 吴换炎飞昇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州福清 吴惠天南靖万利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漳州南靖 李文亮福州太顺实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福州福清 李新炎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龙岩上杭 李新铸南非喜彩飞临钻石公司董事长福州连江 苏千墅鸿福苏氏兄弟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泉州晋江 邱季端香港华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泉州石狮 陈亨利香港联泰国际集团总裁泉州 陈荣助瑞荣工程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泉州永春 周永伟福建七匹狼制衣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泉州晋江 林杨福建省海兴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泉州南安 林立盛泰华树胶(大众)有限公司董事长宁德古田

绿藻多糖的研究进展

综述 绿藻多糖的研究进展 海藻是生长于海洋中的低等植物,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之一。主要由褐藻、红藻、绿藻、蓝藻四大类海藻组成,其中,褐藻和红藻已经被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和工业利用,广泛应用于生产和实践中,在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医药卫生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而绿藻则未被广泛开发和利用,只有部分产量高的绿藻被用作饲料、饵料、肥料等,绿藻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程度远不如褐藻和红藻。然而,绿藻却是种类最多的一类海藻,绿藻是藻类植物中最大的一门,约有350个属,7500~8000种。绿藻的分布很广,在淡水和海水中均有分布,海产种类约占10%,淡水产种类约占90%。海产种多分布在海洋沿岸,往往附着在10公尺以上浅水中的岩石上。绿藻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大量糖、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人们通过不断的提取、分离、鉴定,得知藻类中具有较高活性的物质是海藻多糖类。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的Percival研究组开始对孔石莼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进行研究,1961年,日本的三田对石莼的水提多糖水解后进行了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含有D-葡萄糖、L-鼠李糖、D-木糖、和D-葡萄糖醛酸等。至此揭开了人类研究绿藻多糖的序幕,此后相继有学者投入到绿藻多糖的研究中来,取得了很多令人鼓舞的成果,迄今为止,日本和法国对绿藻多糖的研究报道较多[1],而我国对绿藻多糖的研究则较少。大量的研究证明,从绿藻中提取的天多 糖来源广泛、品种多、毒副作用低、安全性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为近年来研究开发的热点。 1绿藻多糖的组成与结构 目前,人们只对绿藻门中某些种属的多糖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这些种属的多糖表现出了较强的生物活性。总体来看,对多糖研究较多的绿藻种属主要有石莼属(Ulva)、松藻属(Codium)、浒苔属(Enteromorpha)、礁膜属(Monostroma)、小球藻属(Chlorella)、刚毛藻属(Cladophora)等等。绿藻多糖主要位于细胞间质中,多为水溶性硫酸多糖。它也存在于细胞壁之中,细胞壁微纤维主要不是由纤维素组成,而是由木聚糖或甘露聚糖构成,另外,细胞质内尚有少量的多糖存在。水溶性硫酸多糖是绿藻多糖的主要成分,其组分和结构随绿藻种类的不同而不

第三章 活性多糖

第三章活性多糖 本章要点 1.膳食纤维的定义与分类 2.膳食纤维的化学组成与物化性质 3.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4.膳食纤维的副作用 5.膳食纤维的加工、应用及推荐摄入量 6.真菌多糖的物理性质与功效的关系 7.真菌多糖的生理功能 多糖是由糖甙键连接起来的醛糖或酮糖组成的天然大分子。多糖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并与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多种功能有关,大量存在于藻类、真菌、高等陆生植物中。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多糖又被称为“生物应答效应物”(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BRM)或活性多糖(active polysaccharides)。很多多糖都具有抗肿瘤、免疫、抗补体、降血脂、降血糖、通便等活性。 第一节膳食纤维 一、膳食纤维的定义与分类 (一)膳食纤维的定义 1. 膳食纤维的定义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这一名词是在1972年,Trowell等人在测定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时给出了膳食纤维的定义,即食物中不被消化吸收的植物成分。1976年TroweII博士又将膳食纤维的定义扩展为“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碳水合物和木质素”。主要是指那些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与木质素,以及植物体内含量较少的成分如糖蛋

白、角质、蜡等。 1979年第93届美国职业分折化学家学会(AOAC)年会上Prosky和Harland提出,希望能统一膳食纤维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同时为了营养改良及食品标签而定量膳食纤维的目的,他也着手从事于符合膳食纤维定义的分析方法的统一工作。并听取了世界范围内100多位科学家的意见。1981年在加拿大渥太华进行的春季工作会议上,按照Trowell等在l976年提出的定义,就膳食纤维定量方法达成共识。其中Asp、Furda和Schweizer等提出的测定方法被认为是较好的研究方法,在Prosky的倡导下,这些研究者(包括Devries和Harland)建立了一种适合国际间合作研究的简单方法,约有29个国家的43个实验室成功地完成这项研究。这种方法被AOAC首次采纳作为测定总膳食纤维的方法(AOAC985.29食品中总膳食纤维的酶—重量法)。基于同样成功的实验室间的合作研究,同年美国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也采纳了该方法(AACC32-05)。 1999年7月26日IFT(the Institute of Food Techno1ogists)年会在芝加哥就膳食纤维的定义举行了专门的论坛;1999年11月2日在84th AACC年会上举行专门会议对膳食纤维的定义进行了讨论。 膳食纤维定义为“凡是不能被人体内源酶消化吸收的可食用植物细胞、多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物质的总和”。这一定义包括了食品中的大量组成成分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胶质、改性纤维素、粘质、寡糖、果胶以及少量组成成分如蜡质、角质、软木质。AOAC985.29/AACC32-05,AOAC991.43/AACC32-07法被作为—种事实上的定义方法。 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重量法和化学法。 重量法较简单,主要测定总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重量法中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酶法。一般分别用AACC32-07、AACC32-06方法测定总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化学法则可定量地测定其中每一种中性糖和总的酸性糖(糖醛酸),还可单独测定木质素。但化学法受仪器设备制约,因而不适用于常规的膳食纤维分析。 总之,目前膳食纤维的定义与测定方法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包含所有膳食纤维组成成分的测定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建立。 2.膳食纤维与粗纤维的区别 不同于常用的粗纤维(Crude fiber)的概念,传统意义上的粗纤维是指植物经特定浓度的酸、碱、醇或醚等溶剂作用后的剩余残渣。强烈的溶剂处理导致几乎100%水溶性纤维、50%~60%半纤维素和10%~30%纤维素被溶解损失掉。因此,对于同一种产品,其粗纤维含量与总膳食纤维含量往往有很大的差异,两者之间没有一定的换算关系。 虽然膳食纤维在人体口腔、胃、小肠内不被消化吸收,但人体大肠内的某些微生物仍能降解它的部分组成成分。从这个意义上说,膳食纤维的净能量并不严格等于零。而且,膳食纤维被大肠内微生物降解后的某些成分被认为是其生理功能的一个起因。 (二)膳食纤维的分类 膳食纤维有许多种分类方法,根据溶解特性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不溶性膳食纤维和水溶性膳食纤维两大类。不溶性膳食纤维是指不被人体消化道酶消化且不溶于热水的那部分膳食纤维,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原果胶和动物性的甲壳素和壳聚糖,其中木质素不属于多糖类,是使细胞壁保持一定韧性的芳香族碳氢化

多糖结构的研究方法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

第23卷 第5期Vol.23 No.5 平 原 大 学 学 报 J OU RNAL OF PIN GYUAN UN IV ERSIT Y 2006年10月 Oct.2006 多糖结构的研究方法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 3 丰贵鹏 (平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摘 要:综述多糖研究的经典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5年来其活性的研究进展状况。关键词:多糖结构;多糖活性;抗肿瘤活性;抗氧化活性 中图分类号:Q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44(2006)05-0128-03 多糖作为天然大分子物质同核酸、蛋白质一样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动物、植物、藻类以及菌类中均有存在,是自然界含量最丰富的生物聚合物,与维持生命所需的多种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就多糖的研究状况而言,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与核酸和蛋白质的飞跃发展相比,显得 远远落伍。[1] 近年来,生物学、化学等学科的研究飞 速发展,对多糖及其复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 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2]一、结构研究 (一)经典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纸层析和Sep hadex 凝胶柱层析:在实验室常采用硫酸苯酚法和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的总含量及其纯度,其中硫酸苯酚法尤为常用。此外,可以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80nm 和260nm 处有无吸收来判断多糖样品是否含有蛋白质和DNA 。因此,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多糖结构研究中被 广泛应用。闫吉昌、崔春月、张奕等[3]用纸层析和Sep hadex 凝胶柱层析分析以库拉索芦荟为材料,经 热水抽提,乙醇分级沉淀,酶法和seveg 法去除蛋白质后得到的2种酸性多糖PSA1和PSA2,证实其均为单一组分。 甲醇解、气相层析质谱(GC/MS )、高效液相色谱(HPL C )、薄层层析:多糖的甲醇解是分析多糖组分的常用方法,GC/MS 常用于单糖的分离和鉴定。佘志刚、胡谷平、吴耀文等[4]用改进的甲醇解方法从 鲍鱼中分离出一种鲍鱼多糖HalA ,甲醇解后的产物经三甲硅醚衍生,进行GC/MS 分析,确定鲍鱼多糖HalA 主要由萄萄糖、半乳糖、甘露糖,以及少量木糖、岩藻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闫吉昌、崔春月、张奕等[3]用薄层层析和乙酰化GC/MS 分析库拉索芦荟中的多糖PSA1,发现其是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1∶1.3;多糖PSA2主要由甘露糖组成。孟庆勇、刘志辉、徐美奕等[5]用薄层层析分析从半叶马尾藻中用热水浸提法获得的半叶马尾藻多糖,发现其组成可能为木聚糖。丁琼、张俐娜[6]等用GC/MS 、H PL C 方法分析茯苓菌丝体中的多糖,从 中提取出4种多糖组分,编号分别为PCM1、PCM2、PCM3和PCM4。PCM1、PCM2为酸性杂多糖由D —鼠李糖、D —木糖、D —甘露糖、D —半乳糖、D — 葡萄糖及葡萄糖醛酸组成。PCM3主要为线型β(1→3)—D —葡聚糖,PCM4由D —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 红外光谱、核磁共振(NMR ):红外光谱是分析多糖结构的强有力的工具,可以判别多糖的特征吸收峰。例如:利用890cm -1吸收峰来判别β-糖苷键的存在,840cm -1吸收峰来判别α-糖苷键的存在,吡喃糖苷在1100~1010cm -1间应有3个吸收峰,而呋喃糖苷在相应区域只有2个吸收峰,810cm -1和870cm -1是甘露糖的吸收峰,1260cm -1和1730cm -1是酯基或O -乙酰基的特征。此外,利用 红外光谱在3500cm -1处有无吸收常用来判断甲基 ? 821?3收稿日期:2005-12-23 修回日期:2006-06-26 作者简介:丰贵鹏(1982-),男,河南新乡人,主要从事生物化工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高益槐生平简介

高益槐生平简介 1949年,高教授出生于福建宁德古田县吉巷乡坂中村。 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园艺系,后出国到新西兰,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从中国到新西兰 1992年,高教授被评选为中国50名优秀青年科学家之一。按理说这样的荣誉已经是对高教授能力的认同了。也是这一年,高教授也接到了新西兰皇家科学院的邀请。当大家都以为高教授会留在生他养他的故乡的时候,他却义无反顾的接受了新西兰的邀请。 据了解,新西兰的福利是非常好的。比如有免费公立医疗、免费政府公房、定居10年满65岁以上可以享受政府养老金等良好等待遇。 离开家乡远赴新西兰,不论其初衷什么,高教授都去了,并且成功入主新西兰皇家科学院,并成为其首席科学家。 从新西兰到中国 多年之后,高教授在新西兰早已功成名就了。但是,他却选择了回国,还创办了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从中国到新西兰,再从新西兰回国。有人说咱高教授回国创业是因为一份爱国情怀~ 高教授曾三次放弃名利的生活。 第一次,放弃收入稳定当大学老师的机会,走下讲台,种植竹荪。 第二次,经过三年时间的实验,成功种植出竹荪,并把这条致富之路告诉当地百姓。也正是因为如此,高教授被当地人成为“财神爷”。 第三次,当高教授在新西兰创出一片天后,又毅然决然回国创业。

高益槐教授运用自己的综合科研实力和行业影响力,初步建立起世界前沿科技领域的高水平、强攻关、多学科的科研团队和生产管理队伍,建立了高起点、高速度的理论与应用科学的平台,并运用学术专业及社会影响力,开展生物医药交流协作,并主动承担国家、省、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国内外举办百余场专业学术报告及讲座,努力推动中医药现代化革命。

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食品科学与工程 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 [摘要]多糖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有机体中.它是自然界中储量丰富的生物聚合物,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辐射、抗菌抗病毒、保护肝脏等功能。本文就国内外目前对多糖的来源、生物活性及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字] 多糖;来源;生物活性;提取方法 1 概述 多糖(polysaccharide, PS)是由单糖之间脱水形成糖苷键,并由糖苷键线性或者分枝连接组成的链状聚合物,广泛地分布于动物、植物、微生物、海藻等几乎所有的有机体中。多糖除了作为生物体的能量资源和构成材料外,还是一种生物效应调节剂,能控制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调节细胞的生长与衰老,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1943年,多糖作为广谱免疫促进剂被首次应用于临床,此后应用越来越广。多糖作为药物始于1943年[1],随着化学和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分离技术的提高,多糖的生物学功能,特别是多糖作为生命物质参与生命的全部时间和空间功能,如受精、着床、分化、发育、免疫、感染、癌变、衰变等等[2],突破了多糖作为支持组织和能量来源的传统观念。20世纪70年代发现多糖类物质具有抗病毒、抗凝血、诱导干扰素产生、促进蛋白质、核酸生物合成等功能。 2 多糖的来源 糖类物质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生物体内除核酸和蛋白质以外的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多糖按照来源可分为植物多糖、微生物多糖、藻类多糖和动物多糖等。 植物多糖来源于植物的根、茎、叶、皮、种子和花。我国今年来对植物多糖,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草药多糖的药物活性已有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例如免疫调节功能是植物多糖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生物活性,药用植物中存在着广泛的免疫活性多糖。植物多糖研究的比较深入的有黄氏多糖、当归多糖、刺五茄多糖、芦荟多糖等[3]。目前在中草药中的某些品种,特别是生物活性明确的中草药来源的多糖,如何能较快达到符合国际规范的新药是很迫切的

中央电视台cctv4:《华人世界高益槐的解谜人生》(视频 文字版)

中央电视台CCTV4:《华人世界—高益槐的解谜人生》(视 频文字版) 崇尚自然,返璞归真。随着现代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变化,人们把目光转向了天然药物,“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的预防、保健和治病相结合已成为人们全新的健康诉求与模式。无限的艰辛,无限的市场,无限的商机,无限的前景。华人世界—高益槐的解谜人生国家:中央电视台CCTV4 时间:2007年11月8-9日经过中央电视台近3个月的采访、编辑,行程跨越中国、新西兰两国重要区域和国际著名科研院所、知名学府,国际著名科学家、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安发国际集团领军人物高益槐教授接受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华人世界》专访——《高益槐的解谜人生》(上、下集)在2007年11月8-9 日荣耀播出。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华人世界》是全世界华人展示风采的最权威的窗口,也是最高荣誉的窗口。央视的此次专访,更全面、更深入地探求了高益槐教授的科研之路,探求了高教授的曲折经历、拼搏奋进的非凡人生,并对高教授对中医药品国际化的杰出贡献作出了高度赞扬。 高益槐的解谜人生(上) 高益槐的解谜人生(上)主持人:长久以来,西方医学对中医药采取了一种排斥的态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虽然中药有很多让西医叹为观止的疗效,但是中草药中究竟是什么物质在起治疗作用?这种物质又有着怎样的化学结构?中医一直无法按照西方的医学理论做出解释。这也正是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的重要障碍。而这种局面很有可能会被一个人的研究打破,这个人就是今天华人故事的主人公,新西兰皇家科学院,生物活性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高益槐。主持人:1992年,高益槐选择了隶属英联邦的新西兰皇家 科学院,继续进行他的研究。当时他脑子中所想的问题可能非常简单,那就是为什么香菇可以解毒?茯苓可以养胃?又为什么灵芝可以像传说中的那样让人起死回生?外祖父留 下的,关于中药的这些谜团,促使他走上了遥远的解谜之路。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研究很有可能打开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大门。下一期的华人世界我们将继续为您播出高益槐的解谜人生下集,欢迎您的收看。高益槐的解谜人生(下)主持人:欢迎您继续收看华人世界,上一期的华人故事我们为您讲述了现任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首席科学家高益槐的故事。九十年代初因为打破了很多专家认为无法人工栽培“皇后菇”的断言,高益槐成了名噪一时的真菌专家,然而那时高益槐的研究才刚刚开始。那么为什么香菇可以解毒?灵芝可以让人起死回生?带着外祖父留给他的关于中医药的种种谜团,高益槐踏上了前往新西兰的解谜之路。主持人:获得爱因斯坦发明金奖不仅是因为高益槐发现并提取出了β结构的

活性多糖的构效关系

综述评论 活性多糖的构效关系 Ξ N IE L H 聂凌鸿,宁正祥(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摘 要: 近年来,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逐渐被发现,有的已用于临床使用。活性多糖的生物活性与其结构密 切相关。本文对活性多糖的结构层次、结构研究、生物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活性多糖;结构;生物活性;构效关系 中图分类号:Q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417(2003)04-0089-06 RELA TIONSHIP B ETWEEN STRUCTU RE AND ACTIV IT Y OF ACTIV E POL YSACCHARID ES N IE Ling 2hong ,N IN G Zheng 2xiang (College of Food and B iotechnology ,South Chi na U 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 hou 510640,Chi na ) Abstract :Polysaccharides with biological activities have recently been found ,and some of them have been put to clinical application.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id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structures.In this article , structure of polysaccharides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the structure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structure and activity are reviewed. K ey w ords :active polysaccharides ;biological activity ;structure 2activity relationship 多糖是一类天然的大分子物质,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有机体中,包括动物、植物(主要是高等植物)、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及海藻。活性多糖是指存在于生物体中,能促进或增强机体健康,具有控制细胞分化,调节细胞生长衰老的一类非特异性广谱免疫调节剂,是一类重要的生命物质材料,广泛参与细胞识别、细胞生长、分化、代谢、胚胎发育、细胞癌变、病毒感染、免疫应答等各项生命活动,是现代医学和食品功能化学共同关注的焦点。 多糖的化学结构是其生物活性的基础。多糖的构效关系是指多糖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是当前糖化学和糖生物学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1]。多糖构效关系的研究可为活性多糖的目的性筛选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本文旨在对活性多糖的结构、生物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作一概述。 Ξ收稿日期:2003-01-15  作者简介:聂凌鸿(1969-),男,江西武宁人,讲师,博士生,从事食品化学与食品工程技术方面研究。 E 2mail :haitaonie @https://www.doczj.com/doc/d74034490.html, 第23卷第4期 2003年12月林 产 化 学 与 工 业Chemistry and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 Vol.23No.4 Dec.2003

发展三农,不忘初心

发展三农,不忘初心 一一归国创业的生物科学家高益槐 在福建省宁德市有这样一位从新西兰海归的研究生物科技的科学家,他将世界先列的生物科学技术和当地的特色农业相结合,推动生物资源优化和产业结构改革调整,实现了农业产业化优化升级。他聚合着一群先进科研工作者,引领当地的农民兄弟姐妹劳动致富。 他的名字叫做高益槐,在服务三农的道路上他始终豪迈前进,不忘初心。 新西兰皇家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高益槐在生物活性领域一直刻苦专研,先后取得4个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科委、农业部以及福建省政府有关部门的嘉奖。早在1992年,高益槐便被国家评为“中国50名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之一。同年,他作为中国第一个交换科学家的身份,带着神圣的科学使命,进入新西兰皇家科学院开启异国的科研生涯。2005年,为响应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号召,高益槐毅然决然带着项目、技术、资金和感情,回乡创业,造福桑梓。当时,高益槐心中只有两个强力额的愿望,一是一定要把技术带回家乡;二是用他的技术解决家乡人民的农、林、牧、副、渔等产业的出路问题。带着这样的爱国爱乡之情,安发在宁德落户十年以来,十余栋单体建筑拔地而起,现已有保健品、食品、护肤品以及饮料四大系列50余款产品,利用农林牧渔菌原料几万吨,已经初步探索出农源型工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安发模式”。 “安发模式”独创的“生物科学--生物经济--三农经济”的安发模式,成为带动“三农”领域和区域经济现代化农源型“工业革命”的新形式,产生了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华社、《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30多家传媒作了专题报道。“安发模式”的实践,完成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升级转化,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并产生了示范作用。 高益槐的一生都在为家乡、为三农服务,当他决定回国创业那一瞬间,太阳的光辉洒到他的身上,一个伟大光辉的身影从此屹立。他凝聚的眼神,充满着胜利的信念,我们相信这位世界知名的生物学家,在发展生物科技,解决三农的道路上,将勇往直前、不忘初心!

活性多糖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T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篇号:1007-2764(2004)01-0037-0104 活性多糖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孙 群 阚健全 赵国华 陈宗道 (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重庆北碚 400716) 摘 要:活性多糖具备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多样的生物功能,而活性多糖的功能与结构关系密切。关于活性多糖的构效关系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的最前沿领域之一。本文详细论述了对活性多糖一级结构、高级结构与其生物学活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活性多糖;构效关系;一级结构;高级结构 糖类是自然界最多的有机化合物,多糖是重要的生物高分子物质,但在较长时期内未受到重视,所以多糖的研究比蛋白质核酸晚,现在已知自然界组成多糖的单糖已超过百种。近几十年来,人们不断发现糖类物质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功能,如促进免疫、抗肿瘤、抗突变、降血脂、抗病毒等。所以常把多糖称为“生物应答效应物”(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er, BRM)或活性多糖。而它的化学结构则是其生物活性的基础,为此,构效关系成为当前糖化学和生物学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就活性多糖构效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论述。 1 活性多糖一级结构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 1.1 活性多糖组成和糖苷键类型 主链糖单元的组成决定了多糖的种类,不同种类的多糖,其生物学活性存在较大差异。根据主链糖单元的组成可将多糖分为两类:同多糖和杂多糖。同多糖是指主链的重复单元相同的多糖;杂多糖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糖连接而成的多糖。从菌体中获得的活性多糖一般是由葡萄糖构成的(香菇多糖、裂褶多糖、灰树花多糖等)。葡聚糖是自然界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多糖的基本结构单元,据推测,它可能是生物产生宿主防御机制的基本诱发基因[1]。 从高等植物中获得的具有激活补体作用的多糖一般为酸性杂多糖,酸性部分主要为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Kiyohara H研究甘草根中的果胶多糖发现一些中性低聚糖也具抗补体和促进有丝分裂活性。Hirano M[2]等对多糖活性决定簇研究中认为分支区与补体作用、促进有丝分裂和调节巨噬细胞Fc受体兴奋有关。例如柴胡、当归和甘草的果胶多糖PG-2含有收稿日期:2003-10-16 作者简介:孙群(1979-),女,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食品化学与营养学带 (KDO)糖链。这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壁中的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相似,因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表面发现有数个脂多糖(LPS)受体分子,其中一个LPS受体有一种对LPS上KDO起决定作用的潜在特殊属性。现已知在人体的单核细胞产生IL-1时,LPS中LDO基团起重要的信号作用。因此,含有KDO 氨基酸残基的特异性果胶可能被细胞表面上的LPS受体所识别,从而启动了一些相应的生物活性。 硫酸化均多糖比硫酸化杂多糖更具活性,如岩藻依聚糖和葡聚糖等均多糖的磺酸化酯比肝素等杂多糖磺酸酯有更强的抗HIV-Ⅲ,抗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Ⅲ的活性[3]。关于多糖的类型与活性的一般规律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多糖主链上糖苷键的类型也是决定多糖活性的重要因素。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是由β(1→3)键连接的β-D-葡聚糖往往具有较明显的抗肿瘤活性,若骨架结构主要由(1→6)键或其他键连接,则抗肿瘤活性就很低。香菇多糖、猪苓多糖、裂褶多糖和核盘菌多糖都属于含有β(1→3)键连接的D-葡萄糖残基为骨架葡聚糖,因此对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有较强的抑制力,表现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除了葡聚糖外,其他多糖的活性也受到糖苷键类型的影响,如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甘露多糖为(1,6)键型;活性半乳多糖则以(1,3)键型连接。 1.2 官能团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 1.2.1 羧甲基化 多糖羧基化后对活性有很大影响,如淀粉无活性,但其羧甲基产物羧甲基淀粉(CMS)和羧甲基直链淀粉(CMA)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4]。CMS和CMA对小鼠S-180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均为50%,且使小鼠的胸腺增重,胸腺细胞数增多,还能促进大鼠移植膀胱宿主的免疫应答反应,这主要是依赖T细胞 104

功能性多糖的构效关系

第21卷第2期2002年3月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Wuxi U 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Vol.21 No.2 Mar. 2002  文章编号:1009-038X (2002)02-0209-04 收稿日期:2001-12-06; 修订日期:2002-01-05. 作者简介:诸葛健(1939-),男,浙江金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功能性多糖的构效关系 诸葛健, 赵振锋, 方慧英 (江南大学教育部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036) 摘 要:根据功能性的不同对多糖的构效关系进行了总结,概述了各类多糖构效关系的研究现状.对于免疫增强类多糖,多糖的主链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等对多糖的功效都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可能 是通过改变多糖的高级结构发挥作用;抗凝血多糖的表面的电荷密度等因素决定了其抗凝血活性,另外分子大小、硫化位差别等因素也都影响抗凝血活性的发挥;抗病毒多糖主要研究的是对HIV 的抗性,硫酸根对于抗HIV 病毒可能为必需,同时分子大小及所带基团等也对其活性产生影响. 关键词:多糖;构效关系;抗凝血;抗肿瘤;抗病毒中图分类号:Q 539文献标识码:A The R elationship bet w ee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olysaccharides ZHU GE Jian , ZHAO Zhen 2feng , FAN G hui 2ying (K ey Laboratory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S outhern Y angtes University ,Wuxi 214036,China )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relation ship betwee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olysaccharides is summa 2ri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ctivities.For the polysaccharides with immunity 2enhancement activity ,the activity is affected by the constitutes of backbone 2chain ,molecular size ,and other factors which cause comformational changes of the polysaccharides.But for the polysaccharides with anticoagulatory activity ,the charge density on the polysaccharide surface is very important ,and the activity is also af 2fected by molecular size and other factors.For the polysaccharides with anti 2HIV activity ,SO 42-seems to be necessary ,and molecular size and other factors also have effects on the activity.K ey w ords :polysaccharide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ticoagulatory ;anti 2tumor ;antiviral activity 功能性多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至今功能性多糖已发现的生物功能有很多:抗肿瘤作用、消炎及抗放射作用、抗凝血作用等,但这些功能都并非独立.一方面,有些多糖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物活性;另一方面多糖的多种生物活性中,许多作用机制可能是相同的,如抗肿瘤、抗辐射、抗衰老等活性都同多糖非特异的免疫增强有关. 功能以结构为基础.构效关系的研究为活性多 糖的目的性筛选、进行分子修饰提供理论指导.目前研究比较多的多糖有:免疫增强类多糖、抗凝血多糖、抗病毒多糖、疫苗用多糖等.同一种功能的多糖其作用机制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而多糖的作用机制同结构存在必然的联系,对其进行分类综述,有助于对其构效关系更好地认识.

多糖结构的分析

多糖结构分析 多糖在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医药学上的重要意义决定了多糖研究的迅速发展,多糖构效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多糖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多糖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结构测定远远落后于蛋白质和核酸,本实验选择天然多糖(半乳葡萄甘露聚糖)作为实验材料,对其一级结构做初步的分析。 多糖一级结构的分析包括:纯度鉴定,分子量测定,单糖组成测定和糖链的序列测定。糖链的序列测定包括:单糖残基在糖链中的次序,单糖残基间连键的位置,链的分支情况等诸多方面。 【实验目的】 1.了解多糖结构分析的内容及方法。 2.了解多糖一级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 3.掌握多糖一级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糖含量测定 【实验原理】 苯酚—硫酸试剂与游离的或寡糖、多糖中的己糖、糖醛酸起显色反应,己糖在490nm 处有最大吸收,吸收值与糖含量呈线性关系。 【实验材料】 1. 实验器材 721型分光光度计。 2. 实验试剂 (1)98%的浓硫酸。 (2)80%苯酚:80g苯酚加20ml水使之溶解,可置冰箱中避光长期贮存。 (3)6%苯酚:临用前用80%苯酚配制。 (4)标准葡萄糖溶液(0.1 mg/ml):取100mg葡萄糖,用蒸馏水溶解,定容至1L。 (5)多糖样品:半乳葡萄甘露聚糖溶液(0.1 mg/ml)。 【实验操作】 1. 制作标准曲线: 取9支干燥试管,按下表操作 横坐标为多糖微克数,纵坐标为光密度值,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含量测定: 取样品液1.0ml,按上述步骤操作,测光密度。

3.计算: 糖含量(%)=C /(C0× V)×100% C: 由标准曲线查得的糖微克数 C0:样品溶液的浓度(0.1 mg/ml) V:测定时用的样品溶液体积(1.0ml) 二、单糖组成分析 【实验原理】 多糖在浓硫酸中保温一定时间可完全水解为单糖,通过纸层析分离,特定试剂显色后与已知糖的标准混合物作对比,可以鉴定多糖水解产物中单糖的组成。 【实验材料】 1. 实验器材 水解管;滤纸;玻璃毛细管;层析缸;喷雾器。 2. 实验试剂 ⑴标准糖溶液: 称取一定量的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用蒸馏水溶解,得标准糖混合溶液(每种糖的点样量为20微克~30微克)。 ⑵展层剂:正丁醇:乙酸:水=4:l:5 (上层)。 ⑶显色剂:苯胺-邻苯二甲酸-正丁醇饱和水溶液(邻苯二甲酸1.6g溶于水饱和的正丁醇100 ml,加苯胺0.93g(相当于0.9 ml)。 ⑷BaCO3;1mol/L硫酸。 【实验操作】 l.完全酸水解: 称取20 mg多糖样品,加入1mol/L H2S04 2ml;封管,l00℃水解8小时,然后加入BaC03中和,定量滤纸过滤,滤液留作分析。 2.纸层析: 将层析滤纸剪成7cm×40cm的纸条,距层析滤纸一端2cm处画一横线作为点样线,在点样线上画两个点分别作为标准糖溶液和多糖水解液的点样位置。用玻璃毛细管点样,斑点尽可能小,而且每点一滴,待点样点干燥后,在同一位置再点第二滴。然后将滤纸条悬挂于层析缸中进行层析,展层时间约为36小时。 3.显色: 将滤纸取出,自然干燥,喷上苯胺-邻苯二甲酸-正丁醇饱和水溶液,100℃条件下15分钟即可显色。标准单糖混合物色斑在滤纸上由下而上的顺序是: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与标准单糖混合物色斑比较,即可判断多糖样品的单糖组成。 三、糖链的序列测定 (一)高碘酸氧化 【实验原理】 高碘酸可以选择性地氧化和断裂糖分子中连二羟基或连三羟基处,生成相应的多糖醛、甲醛或甲酸。反应定量地进行,每开裂—个C-C键消耗一分子高碘酸。通过测定高碘酸消耗量及甲酸的释放量,可以判断多糖分子中糖苷键的位置、类型、多糖的分枝数目和取代情况等。 【实验材料】

安发生物介绍

安发生物介绍 安发生物科技落地中国,联合了中国多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进行高层次的研究合作,致力于推动传统医药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安发生物科技秉承着“生命是灵、科技是魂、质量是根、诚信是本“的事业理念,被“中国健康协会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评为“食物与安全示范企业”,并授予“副会长单位”称号。2010年,被列为“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福建工作基地生物科技产业示范点”,2011年,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福建省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安发国际控股集团,1998年创立于素有“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美誉的新西兰,立志以高科技手段,汇集业界精英,提高人类健康品质,引领人类健康时尚,服务人类健康生活。出生于宁德古田县的高益槐教授,2005年5月回到宁德投资创办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购农户菌产品,专业研究和生产药用真菌等药物,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天然产品健康产业为特色,科技、政策为支撑,推动区域“三农”问题解决的新兴产业发展路子,解决三家问题就要抓住地方特色资源,比如福建菌类、海产资源丰富;东北长白山盛产五味子、人参、猴头菇等;西藏有冬虫夏草、藏红花等,处处都是宝,这些宝贵的特色资源是巨大的财富。关注三农、解决三农问题、运用特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仅被中国政府列为21世纪重中之重的议题,也是中国农民致富、改变农村面貌努力的新方向。 安发生物科技的飞速发展,靠的是一支成熟高效的科研攻关团队,依托新西兰天然药物研究所的研发专家队伍,汇集了一大批在国际生物医药领域造诣精深

的专家、学者,学科配备齐全,实力雄厚。 安发之路是一条艰辛的创业之路,是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之路,是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之路,是21世纪生命科学必经之路,是传承爱、传承健康、慈善为民之路,是值得您掌声不断的人类幸福之路!

活性多糖构效关系研究进展_孙群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Guangzhou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0 No.1(总79) 104 中图分类号:T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篇号:1007-2764(2004)01-0037-0104 活性多糖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孙 群 阚健全 赵国华 陈宗道  (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重庆北碚 400716)  摘 要:活性多糖具备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多样的生物功能,而活性多糖的功能与结构关系密切。关于活性多糖的构效关系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的最前沿领域之一。本文详细论述了对活性多糖一级结构、高级结构与其生物学活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活性多糖;构效关系;一级结构;高级结构  糖类是自然界最多的有机化合物,多糖是重要的生物高分子物质,但在较长时期内未受到重视,所以多糖的研究比蛋白质核酸晚,现在已知自然界组成多糖的单糖已超过百种。近几十年来,人们不断发现糖类物质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功能,如促进免疫、抗肿瘤、抗突变、降血脂、抗病毒等。所以常把多糖称为“生物应答效应物”(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er, BRM )或活性多糖。而它的化学结构则是其生物活性的基础,为此,构效关系成为当前糖化学和生物学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就活性多糖构效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论述。 1 活性多糖一级结构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 1.1 活性多糖组成和糖苷键类型 主链糖单元的组成决定了多糖的种类,不同种类的多糖,其生物学活性存在较大差异。根据主链糖单元的组成可将多糖分为两类:同多糖和杂多糖。同多糖是指主链的重复单元相同的多糖;杂多糖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糖连接而成的多糖。从菌体中获得的活性多糖一般是由葡萄糖构成的(香菇多糖、裂褶多糖、灰树花多糖等)。葡聚糖是自然界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多糖的基本结构单元,据推测,它可能是生物产生宿主防御机制的基本诱发基因[1]。 从高等植物中获得的具有激活补体作用的多糖一般为酸性杂多糖,酸性部分主要为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Kiyohara H 研究甘草根中的果胶多糖发现一些中性低聚糖也具抗补体和促进有丝分裂活性。Hirano M [2]等对多糖活性决定簇研究中认为分支区与补体作用、促进有丝分裂和调节巨噬细胞Fc 受体兴奋有关。例如柴胡、当归和甘草的果胶多糖PG-2含有 收稿日期:2003-10-16  作者简介:孙群(1979-),女,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食品化学与营养学  带 (KDO)糖链。这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壁中的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相似,因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表面发现有数个脂多糖(LPS)受体分子,其中一个LPS 受体有一种对LPS 上KDO 起决定作用的潜在特殊属性。现已知在人体的单核细胞产生IL-1时,LPS 中LDO 基团起重要的信号作用。因此,含有KDO 氨基酸残基的特异性果胶可能被细胞表面上的LPS 受体所识别,从而启动了一些相应的生物活性。 硫酸化均多糖比硫酸化杂多糖更具活性,如岩藻依聚糖和葡聚糖等均多糖的磺酸化酯比肝素等杂多糖磺酸酯有更强的抗HIV-Ⅲ,抗人类T 淋巴细胞病毒Ⅲ的活性[3]。关于多糖的类型与活性的一般规律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多糖主链上糖苷键的类型也是决定多糖活性的重要因素。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是由β(1→3)键连接的β-D-葡聚糖往往具有较明显的抗肿瘤活性,若骨架结构主要由(1→6)键或其他键连接,则抗肿瘤活性就很低。香菇多糖、猪苓多糖、裂褶多糖和核盘菌多糖都属于含有β(1→3)键连接的D-葡萄糖残基为骨架葡聚糖,因此对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有较强的抑制力,表现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除了葡聚糖外,其他多糖的活性也受到糖苷键类型的影响,如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甘露多糖为(1,6)键型;活性半乳多糖则以(1,3)键型连接。 1.2 官能团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 1. 2.1 羧甲基化 多糖羧基化后对活性有很大影响,如淀粉无活性,但其羧甲基产物羧甲基淀粉(CMS )和羧甲基直链淀粉(CMA )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4]。CMS 和CMA 对小鼠S-180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均为50%,且使小鼠的胸腺增重,胸腺细胞数增多,还能促进大鼠移植膀胱宿主的免疫应答反应,这主要是依赖T 细胞 DOI:10.13982/j.mfst.1673-9078.2004.01.03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