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闻一多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闻一多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闻一多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闻一多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 生平简介主要作品

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一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联合会。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宇》。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话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赴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文章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这些诗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和爱国主义特征,充满对真善美的热烈追求,同时也有唯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

和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1927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文艺股长。同年秋天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第二本诗集《死水》出版,集内所收28首诗歌表现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对黑暗现实的憎恶与抗议,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艺术上实践了新诗格律化理论。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等专著。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掉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素责国民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他不屈不挠地为民主而奋斗的精神得到全国人民的称颂。

[著作书目]

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清华文学社

红烛(诗集)1923,泰东;1981,人文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人文

闻一多全集(1—4册)1948,开明;1982,三联

闻一多选集 1951,开明

闻一多诗文选集 1955,人文

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 1983,云南人民

闻一多论新诗(评论)1985,武汉大学出版社

岑嘉周系年考证(古典文学研究)1933,清华大学学报

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1942,重庆国民出版社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诗选与校笺(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天问疏证(古典文学研究)1980,三联,1985,上海古籍闻一多论古典文学 1984,重庆出版社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上海古籍

九歌解诂九章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上海古籍

闻一多选唐诗(古典文学研究)1986,岳麓

[研究资料书目]

闻一多的道路(史靖)1947,生活

闻一多(勉之)1949,三联

谈闻一多(梁实秋)1967,传记文学

闻一多传(天康)1979,湖北人民

闻一多纪念文集1980,三联

闻一多作品欣赏(鲁非、凡尼)1982,广西人民

闻一多朱自清论(时萌)1982,上海文艺

闻一多评传(刘?)1986,北大出版社

闻一多(刘?)1986,人民

闻朱年谱(季镇淮编著)1986,清华大学出版社

闻一多美学思想论稿(余兆平)1988,上海文艺

科幻小说“雨果奖”历届获奖作品名单(1946-2015)

科幻小说“雨果奖”历届获奖作品名单 (1946-2015) 2015年8月23日,第73届雨果奖在美国西雅图附近的斯波坎市颁出。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三体》获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作为一个最忠实的科幻迷和三体迷,真心为大刘骄傲,为中国科幻骄傲。无限福利的大部分读者都是男生,我相信宅男中很多都会对科幻感兴趣,更不乏资深科幻迷,今天整理出了这份从1946年到2015年的历届雨果奖获奖科幻小说书单,希望诸位在找科幻小说看的时候不用再那么费劲了。唯一的遗憾就是由于客观原因,很多经典科幻小说并没有在中国翻译出版。 雨果奖,是“世界科幻协会”(World Science Fiction Society,简称WSFS)所颁发的奖项,自1953年起每年在世界科幻年会(World SF Convention)上颁发,只有1954年度停办。正式名称为“科幻成就奖”(The Science Fiction Achievement Award),为纪念“科幻之父”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命名为雨果奖。堪称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

2015年:三体 简介: 《三体》是作家刘慈欣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在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秘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历经劫难且对人类充满愤恨的叶文洁没有意识到,她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以太阳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处飞驰…… 《三体》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是2006年至2010年连载、出版的硬科幻小说系列,作者是刘慈欣。该系列由《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小说组成。 《三体》三部曲被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4年第一部小说的英文版在美国上市,反响热烈,并于2015年获得美国科幻奇幻协会“星云奖”提名。2015年8月23日,《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 作者:(中)刘慈欣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年:2008年 2014年:Ancillary Justice

岑参的故事

岑参的故事 (一)岑参赤亭峰教子 公元752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兵让他题词、赋诗。岑参和这些士兵是老熟人了,也不托词。刚题完一首诗,不料,挤在当中的一个小孩,随口吟了出来。岑参有些吃惊,这里还有这样的孩子。士兵告诉他说:“这个小孩子是个回鹘放羊娃,一次大风,这个放羊娃救了我们十三个士兵,是我们允许他在这放羊的。”岑参转过头问放羊娃:“是谁教你汉语的?”放羊娃说:“是父亲。”一个士兵说:“他家是早年流落到这里的。”放羊娃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书递给岑参。岑参不懂回鹘文,问放羊娃。放羊娃说:“是爷爷写的,叫《论语》。”岑参没再吱声,他抚摸了一下放羊娃的头,给放羊娃题了一幅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放羊娃把题词揣到怀里,向岑参鞠了三个躬,高兴地走了。第二天,放羊娃的父亲听说诗人岑参来此,就领着放羊娃找到岑参说,他家是书香门第,原来在漠北草原,因宫廷之乱逃亡西域。他恳求岑参收孩子为义子,教以成人。岑参内心非常喜爱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又心想,在西域,军队很缺翻译,这孩子可以造就造就。于是,对放羊娃的父亲说:“我是军人,要收他为义子,我得把他带走。”放羊娃的父亲立刻答应了岑参。放羊娃的名字原来叫也里,岑参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岑鹘”。就这样,岑鹘跟着岑参参军入伍,来到了轮台。 几年过后,岑鹘在岑参的悉心教导下,不仅聪明干练,而且精通汉语和回鹘语。岑参入关赴任,向朝廷举荐了岑鹘。岑鹘没有辜负老师的栽培,一边工作,一边培养了许多翻译。岑鹘晚年回到了家乡蒲昌,享受天伦之乐。他继续教育他的儿孙们,讲岑参的故事。后来,回鹘首领仆固俊尽取西州,建立高昌回鹘王国。岑鹘后代多有在王国为官者,元代,高昌著名尼僧,翻译家舍兰兰就是岑鹘的后代。 (二)边塞诗人岑参墓中的帐单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以东42公里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墓地之一,有“地下博物馆”之称。这里埋葬的是从西晋初年到唐代中期的人。让人想不到的是,绝大部分死者竟是内地汉人的后裔,其墓制形式也与当时内地大致相同。 神秘的阿斯塔那让我们领略了与生命息息相关的温情,从古墓中出土的“吐鲁番文书”,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交通、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尤其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考古工作者在506号墓穴中,意外地发现了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岑参留下的一纸账单。 岑参的这张账单,糊在一个独特的罩在尸体的纸棺上。纸棺大小如木棺,只是没有底。在阿斯塔那古墓,很多死者上面都罩着一个纸糊的棺材,并伴有纸糊的衣带、鞋等随葬物品。可能是古代时纸张珍贵稀少,用过的纸不会随便扔掉,而是再做他用。这些随葬品所用的冥纸就是当时使用过的文件、档案、书信、账本等,上面的文字均是用汉文墨笔书写。这些纸做的随葬品拆开来,就是闻名天下的“吐鲁番文书”。岑参的这张账单,就出自其中,这是诗人无意间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文物。 试想,在边塞的风雪大漠中,年轻的诗人岑参也是一位意气风发、胸怀壮志的青年,他征战驰骋在大漠边关,往来于天山、轮台、雪海、交河等地。他常飞马而来,在驿站稍事休整,备足粮草,又跨马匆匆而去。在天宝十二年至十四年(公元753~755年),西州等驿站的马料出入账上有一笔清楚地记载着: “岑判官马柒匹共食青麦三豆(斗)伍胜(升)付健儿陈金” 经查史料,天宝末年,在驻节西州的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中当判官姓岑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岑参。所以史学家断定这里的“岑判官”就是岑参。这笔账说的是,岑参等人的七匹马在驿站用了马料,把马料钱付给了驿卒陈金。就是这张账页,不知被什么人糊在了一个纸棺上,在1000多年后,奇迹般地被考古工作者在古墓中发掘出来。 看着这行墨迹青青的原始记录,一千多年前这位著名的诗人戎马倥偬、转战大漠时的形象,跃然浮现在眼前。 岑参曾两度出塞,前后在边塞生活了6年,写了大量的边塞诗,他的诗气势雄浑、色彩瑰丽、想象丰富、笔法多变,呈现出一幅幅奇异而又壮美的塞外图景。 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一个重要的流派,主要原因应该是这些诗人,普遍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激情与梦想。他们首先是保家卫国、英勇杀敌的战士,然后才是激情洋溢的文人才子。正是这种粗犷豪迈的气质,造就了令后人永远仰慕的盛唐辉煌。

辛弃疾生平简介及重要作品分析

人物评传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爱国词人。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二十一岁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转江阴签判,他不顾官职低微,进《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具体分析南北政治军事形势,提出加强实力、适时进兵、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计,均未被采纳。后任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湖北转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等,任职期间,都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以利国便民。后被诬落职,先后在信州上饶、铅山两地闲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终因忧愤而卒。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驾新郎》(细把君诗说)、《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表现对北方地区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贺新郎》(老大那堪说)、《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永遇乐》(千古江山)等,表现对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这些作品大都基调昂扬,热情奔放。此外,其描写农村景物和反映农家生活的作品,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等,都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之感。其抒情小词,如〈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等,写得储蓄蕴藉,言短意长。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

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1922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赴美留学。先入芝加哥美术学院,次年转入科罗拉多大学美术系。1925年回国后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7年,任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49年又更名南京大学)外文系主任。 姓名:闻一多 别名:闻家骅,亦多、字友三、友山 国籍:中国民族:汉 出生地:湖北省蕲水县(今黄冈 市浠水县) 出生日 期: 1899年11月24日 逝世日 期: 1946年7月15日 职业:文学家 代表作 品: 新诗集《红烛》、《死水》,出版有 《闻一多全集》。

年7月15日在悼念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李公朴的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在西仓坡宿舍门口即被国民党昆明警备司令部下级军官汤时亮和李文山枪杀,闻一多之子闻立鹤也身受重伤。闻一多先生一生的道路是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是英勇闪亮而又坎坷的一生。台湾学者陈永发表示:“闻一多遭暗杀事件,是国共内战转折的重要关键。当时国民政府处理不当,被批为法西斯独裁,让红色政权赢得知识分子、学生支持,甚至连国际舆论、支持也开始转向。”。闻一多被暗杀后,举世震惊,当时在庐山的蒋中正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下令唐纵彻查,暗杀事件很快就破案,李文山和汤时亮由宪兵司令部举行公开军法审讯,两人经审讯后被枪决。昆明警察局长龚少侠也因此被撤职。事实上是云南警备总司令霍揆彰安排了两名死囚充当凶手被枪决,真凶早已逍遥法外。陈永发表示,整个暗杀事件前后浮现出特务严重的问题,蒋中正已无法精准的掌控整个特务情报系统。 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等。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主张写诗有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名字由来 1912年,闻一多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入校时他的姓名是闻多,同学就用谐音的英文词widow(寡妇)给他起绰号。那时候,闻一多的革命主张是废姓,朋友间只呼其名,潘光旦便建议他改名为一多,他从善如流,立刻笑领了。[1] 诗作欣赏 忘掉她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那朝霞在花瓣上, 那花心的一缕香——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像春风里一出梦, 像梦里的一声钟,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听蟋蟀唱得多好, 看墓草长得多高;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她已经忘记了你, 她什么都记不起;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年华那朋友真好, 他明天就教你老;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岑参的诗歌作品有哪些

岑参的诗歌作品有哪些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诗歌 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 长七言歌行。整理岑参的诗歌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岑参的诗歌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4、《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1/7

车师西门伫献捷。 5、《山房春事》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6、《秋思》 那知芳岁晚,坐见寒叶堕。 吾不如腐草,翻飞作萤火。 7、《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8、《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梁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9、《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10、《感遇》 五花骢马七香车,云是平阳帝子家。 凤凰城头日欲斜,门前高树鸣春鸦。 汉家鲁元君不闻,今作城西一古坟。 昔来唯有秦王女,独自吹箫乘白云。 11、《送崔子还京》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12、《火山云歌送别》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2/7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生平及其作品简介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生平及其作品简介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主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 部变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数百部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瓦格纳和威尔第一样,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之一。在交响乐领域,他又与海顿、贝多芬一起为欧洲音乐史写下了最光辉的一页。莫扎特还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另外,他的《安魂曲》也成为宗教音乐中难能可贵的一部杰作。作为18世纪末时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莫扎特赋予音乐以歌唱性,然而,其中又深合着悲伤,这正反映了莫扎特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金色的童年和少年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诞生在莱奥波尔德?莫扎特是一个提琴家、管风琴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他所着的小提琴演奏教程,不仅在奥地利和德国,而且在欧洲其他国家都享有盛

名。 莫扎特从三岁时就显出了非凡的音乐天才,他时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有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年方四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父亲问他在乾什么,他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当他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看时,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这里写的一切是多么正确而且是有含义的啊!” 莫扎特有着惊人的听觉和音乐记忆力。七岁的时候,有一次他用父亲的朋友沙赫特涅尔的小提琴演奏,两天后莫扎特又在自己的提琴上练习。当沙赫特涅尔再次上门时,莫扎特对他说,我现在用的小提琴比前两天奏的那把小提琴低八分之一个音。沙赫特涅尔以为他在开玩笑,但莫扎特的父亲完全了解自己儿子,他请朋友把小提琴从家里取来,经校对后,发现莫扎特的判断完全正确。 1762年,将近六岁的莫扎特就掌握了古钢琴的弹奏技术,与此同时,他又开始学习拉小提琴。这年秋天,父亲从大主教那里为自己挣得了休假,他带着莫扎特和姐姐南涅尔到维也纳去。莫扎特一家的到来,使维也纳大为轰动。在别人的建议下,父亲把莫扎特姐弟俩带进了宫廷,皇族让孩子们单独地演奏或四手联弹,并根据别人所给的主题作即兴演奏;人们还用布蒙上琴键,让莫扎特演奏复杂的曲子。谅人的技奥地利萨尔茨堡城的一个杰出的音乐家的家庭里。他的父亲巧同儿童的纯朴天真结合在一起,音乐使周围的人们感动不已。在宫廷里,他们表演了两个星期之久才离开。

14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

闻一多名篇欣赏之《最后一次演讲》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枝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象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光明,恰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现在司徒雷登出任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是教育家,他生长在中国,受的美国教育。他住在中国的时间比住在美国的时间长,他就如一个中国的留学生一样,从前在北平时,也常见面。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这不是说司徒雷登有三头六臂,能替中国人民解决一切,而是说美国人民的舆论抬头,美国才有这转变。 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热烈的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鼓掌) “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听众表示接受)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

浅析雨果小说

浅析雨果小说《悲惨世界》《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是一部揭示社会问题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和“社会的史诗”。作品刚一出版就大获成功,问世以来被世界各国拍摄成各种电影电视片10多次。雨果因这部作品获得了比他以往所有时候更多的版税,版税也比同时代的其他作家都多。作品中大多数的人物取材于社会中的下层阶级,展示了勤劳善 良的下层人民在当时残酷的制度和社会秩序下的悲渗命运。 《悲惨世界》以冉·阿让出狱后的种种经历贯穿全书,深刻反映了时代的问题。雨果在作品中融入了从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失败到反对“七月王朝”的人民起义这一阶段的历史,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状况。作品不仅描述了获释犯人冉·阿让和流浪妇女芳汀的不幸生活以及芳汀的私生女坷赛特的悲惨遭遇,而且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却受歧视和压迫的不公平命运。雨果还在作品中揭露了当时残酷不公的法典和秩序,猛烈抨 击了那种人们饿死可以而偷面包却要坐牢的社会制度,谴责了那些安于现状和铁石心肠的市民在面对处于困境中的他人时的那种袖手旁观的冷漠态度。 冉.阿让仅仅因为饥饿过度偷了一块面包就被迫服了19年的苦役。获释出狱后的冉·阿让饱受社会的不公待遇,人们对他退避三舍。社会的排斥几乎就要磨灭了他向善的信心和改过自新的希望。幸运的是,46岁的冉·阿让在痛苦和绝望中遇到了善良慷慨的主教米里哀。米

里哀收容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这位主教不但不追究冉.阿让偷他的银器罪负,还将一对银烛台送给冉.阿让。米里哀主教叮嘱冉·阿让要用银器去做一个诚实的人。主教 的人道主义和博爱的高尚美德感化了冉.阿让。此后冉.阿让隐姓埋名,努力发展事业,帮助他人,得到人民的爱戴,一度成为众人尊敬的市长。 芳汀从乡村来到巴黎,她被拥有金钱和地位却毫无顾忌地伤害她感情的中产阶级绅士的表面风度迷惑,在被抛弃后她生下了私生子坷赛特。芳汀因无力养活孩子而把孩子交给了住巴黎附近的德纳弟夫妇照顾。但这对夫妇却是人面兽心,无赖透顶。天真善良的芳汀没有察觉到坷赛特的监护人是多么的残酷和丑恶,她把大部分的工资支付给他们,坷赛特却备受虐待。芳汀为了供养孩子竭尽全力,甚至卖了头发和牙齿,沦为妓女。 一、主要情节 小说共有两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警长沙威与犯人冉.阿让之间的追与逃。警长与嫌疑犯之间的冲突贯穿整部小说,充满悬念与惊险。第二条主线是坷赛特和马吕斯的爱情。两个青年人虽然在小说快要过半的时候才相遇,但这个爱情新因素一经出 现,就掩盖了小说中其他故事线索的光芒。作品围绕这两大主线展开,使小说不但惊险不断,悬念不止,高潮迭起,而且充满诗意和梦想。

岑参生平个人简历.doc

岑参生平个人简历 你知道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有哪些吗?那么你又知道他们的生平吗?下面是的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岑参生平个人简历”,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岑参生平个人简历 人物简介 岑参(715?~770),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唐朝南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父岑植,仕至晋州刺史。 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与高适并称“高岑”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三十岁)中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

走近闻一多

走近闻一多 发表时间:2019-07-05T16:59:04.120Z 来源:《成功》2018年第9期作者:杨红 [导读] 《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用历史的眼光研究唐诗的智慧结晶。本文从闻一多的诗人气质的角度来浅析这种性格对唐诗研究的影响。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0 【摘要】《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用历史的眼光研究唐诗的智慧结晶。本文从闻一多的诗人气质的角度来浅析这种性格对唐诗研究的影响。 【关键词】闻一多;《唐诗杂论》;艺术美;批判性; 闻一多先生是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他长期致力于研究唐诗,给唐诗作做了大量考辨工作。他研究的内容是异常丰富:作家研究、作品考辨、校勘,还有诗选及资料编辑等。所选《唐诗大系》录唐五代263家诗1400余首,不但覆盖面相当宽广,尤重诗歌的艺术成就,至今为人称诵。但闻先生的主要贡献尚不在此,而在于他对唐诗诗心感受与哲理领悟的有机结合。即“以诗论诗”的研究方法。限于个人对先生了解的有限,我想试就他的诗人气质谈谈他对唐诗研究的影响。 一、闻先生学术文章的艺术美 闻一多是诗人,又是画家,有诗人的热情、想象与哲思,有画家活跃的形象思维与出色的塑造形象的能力,因此他对唐诗的审美感悟与艺术论析敏锐、准确、细腻。例如,他借用中西绘画中的“点”、“线”技法,比较并揭示谢灵运、孟浩然、王昌龄诗歌的表现手法,说“大谢的诗只有点而不能颤动,昌龄的诗则简直是有点而能颤动了”,“而浩然诗则是线的”(《闻一多说唐诗》)。又如,他在《宫体诗的自赎》中说刘希夷诗好像“狂风暴雨后的宁静的黄昏”,张若虚诗犹如“风雨后更宁静更爽朗的月夜”。譬如他的《英译李太白》一文,谈到李白诗的翻译成英语问题,说:“形式上的秾丽许是可以译的,气势上的浑璞可没法子译了。但是去掉了气势,又等于去掉了李太白。”又如孟浩然的清逸淡远的风格,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孟浩然》)这些都不是一般的鉴赏水平所能说出的。他在这些唐诗研究论文中适当的运用形象的饱含情韵的语言来传达出诗的情思、哲理之美,形成了富于诗性智慧的学术研究风格。因此把学术文章当作美文来写。《唐诗杂论》虽属于学术著作,然而我们更愿意将之称为诗学。理性的框架里溢满感性的光彩,但却没有严肃与古板。 闻氏的学术文章能把诗人诗情与哲思紧密结合,给人一种开拓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的最后四句:“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闻先生赞叹道:“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闻先生怎样把审美活动与哲理研究融汇在一起。《孟浩然》、《贾岛》两篇论作,除对其诗风的清淡和清冷有非常准确且富于诗意的概括外,还把问题提到更高的历史层面,着意联想到宋末的“四灵”、明末的竟陵派和清末的“同光体”,以见出每个朝代“在动乱中灭毁的前夕都需要休息”,因而“都有回向贾岛的趋势”(见《贾岛》)。这类诗情与哲思高度融合的体验,读来真教人拍案叫绝。 二、闻先生学术文章的批判性 闻一多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说乱世,这一严峻的环境不仅影响他的诗作,也影响他的学术著作。激烈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上的斗争,使他诗人的那种浪漫气质与冲动会渗透到论著中去,使笔锋会带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这是当时的环境所促成的。闻一多曾对封建社会支柱的儒家文化进行了猛烈批判。他说“儒”是“寄食于贵族的知识分子”,“儒家是一个居于矛盾的两极之间的缓冲阶层的后备军”,中庸只是在利害中打算盘。与西方文化做了比较。他指出中国传统观念中的中庸之道,实在是要“虚伪的活”下去,而西洋人的爱国思想、恋爱哲学、科学精神,都表现了“一种不折不扣的、不是你死我活便是我死你活的彻底的、认真的活”。这种“失败在今生,成功在来世的永不认输、永不屈服的精神”,闻一多称之为“西洋人的性格”,他愤愤地说儒家根本不配跟人家相比,这话虽有些过分,却表现出闻一多对它的憎恶。 对贾岛的评论中,我们又可看到闻一多先生对传统批判的特点。闻先生在《贾岛》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你甚至说晚唐五代之际崇拜贾岛是他们那一个时代的偏见和冲动,但为什么几乎每个朝代末叶都有回向贾岛的趋势?宋末的四灵,明末的钟谭,以至清末的同光派,都是如此。”这就把问题一下子提高了。作者接着犀利地提出:可见每个在动乱中毁灭的前夕都需要休息,也都要全部的接受贾岛。这里把贾岛对后世诗人的影响提到某种规律性的高度。 联系《宫体诗的自赎》来看,闻先生的唐诗研究,贯穿着一种渴望着新事物能穿透惰性的旧事物。而生机勃发地诞生的心态,这也正是朱自清先生所说的诗人、学者身上的斗士气质的反映,无疑,这是与当时新旧交替之际的社会环境有关的。这生气、这渴望使他能直探本源,抓住要害,并联系广阔的社会环境,对传统的弊病和现实的症结作犀利的批判,那种眼光与手力,到现在还能给我们以启示。 三、余论 辨证的来看,诗人气质使文章能产生饱含情韵的艺术美,形成犀利的批判风格,但近些年来,闻先生论述过的好几个问题,都有争论。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否就如闻先生所说的属于宫体诗的范围、“四杰”在初唐诗歌史上的出现,是一个整体,还是两种不同的类型、孟浩然是否即是“为隐居而隐居”而没有思想矛盾、贾岛诗是否就那样的阴暗灰色等等。这其中不能排除他诗人式的跳跃性思维和起伏不定的冲动情感这一原因。 参考文献: [1]闻一多.唐诗杂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闻一多.闻一多全集[M] .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杨红(1980- ),女,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人文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岑参是什么朝代的

岑参是什么朝代的 本文是关于岑参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岑参五岁读书,九岁作文,十五岁隐于嵩山之南,三十岁进士及第。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岑参的简介吧! 岑参是什么朝代的岑参(715年~769年),祖籍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后迁荆州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岑参世出名门,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尝自称“国家六叶,吾门三相”,后来家道中衰。幼年丧父,从兄受书,“能自砥砺,遍览经史”,“十五隐于嵩阳,二十献书阙下”。天宝三载(744年)举进士,授右内帥府兵曹参军。天宝八载(749年)至至德二载(757年),曾两度出塞。一是天宝八载(749年)赴安西,在高仙芝幕府;二是天宝十三载赴北庭,在封常清幕府。唐肃宗时,任右补阙,出为虢州长史,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人称“岑嘉州”。 岑参一生抱有救国安民的“开济策”,但是“生平未得意”,始终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晚年罢官之后,心境十分悲苦,曾有“眼看春色老,羞见梨花飞”之说。 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真实地展示了边塞风光。在描写战争时,岑参常常避开正面的厮杀,仅写战前与战后,在构思上别出心裁。岑参的边塞诗成就

最高的是那些描绘边疆奇异风光的作品。有《岑嘉州集》。 边塞诗人中,前人常将高、岑并举,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其实,高、岑之诗,各具特点,元人陈绎在《诗谱》中说:“高适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就边塞诗而言,这个评论是很有见地的。 传说在公元752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兵让他题词、赋诗。岑参和这些士兵是老熟人了,也不托词。刚题完一首诗,不料,挤在当中的一个小孩,随口吟了出来。岑参有些吃惊,这里还有这样的孩子。士兵告诉他说:“这个小孩子是个回鹘放羊娃,一次大风,这个放羊娃救了我们十三个士兵,是我们允许他在这放羊的。”岑参转过头问放羊娃:“是谁教你汉语的?”放羊娃说:“是父亲。”一个士兵说:“他家是早年流落到这里的。”放羊娃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书递给岑参。岑参不懂回鹘文,问放羊娃。放羊娃说:“是爷爷写的,叫《论语》。”岑参没再吱声,他抚摸了一下放羊娃的头,给放羊娃题了一幅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放羊娃把题词揣到怀里,向岑参鞠了三个躬,高兴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的父亲听说诗人岑参来此,就领着放羊娃找到岑参说,他家是书香门第,原来在漠北草原,因宫廷之乱逃亡西域。他恳求岑参收孩子为义子,教以成人。岑参内心非常喜爱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又心想,在西域,军队很缺翻译,这孩子可以造就造就。于是,对放羊娃的父亲说:“我是军人,要收他为义子,我得把他带走。”放羊娃的父亲立刻答应了岑参。放羊娃的名字原来叫也里,岑参给他

老舍及其作品简介

老舍及其作品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1899年2月3日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他的父亲是清末皇城的护军,在抗击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中阵亡。 老舍先生七岁念私塾,以后在西直门私立第二小学堂、南草厂第十三小学、北京市第三中学读书。1918年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学校长、北京市北郊劝学员、天津南开中学教员。 1924年夏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业余刻苦自学,并开始写小说。创作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1929年夏离英,途经巴黎等地,在新加坡滞留半年,在华侨中学任教,创作长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春回到北京。 1930年夏在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任教授,利用寒暑假期写作,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短篇小说集《赶集》,杂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1931年与胡絜青女士结婚。 1934年夏至1936年夏在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并继续写作。著有短篇小说集《樱海集》、《蛤藻集》与个人创作经验集《老牛破车》。1936年辞去教职,专门从事写作,创作了《骆驼祥子》、《文博士》等。 “七七”事变爆发,11月济南失陷前夕,只身离济赴武汉。1938年8月武汉失陷前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迁往重庆。自1938年3月至1945年抗战胜利,一直是该协会的主要领导人。这期间他团结和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利用各种文艺形式对爱国抗日做出了贡献。他自己也以团结抗日为题材,积极进行文学创作,写出了《残雾》、《国家至上》(与宋之的合著)、《张自忠》、《面子问题》等九部话剧,《火葬》、《四世同堂》(第一、二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以及鼓词、京剧等。 1946年3月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老舍先生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在美国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写完《四世同堂》第三部及长篇小说《鼓书艺人》。1949年10月正在美国养病的老舍先生接到周恩来总理请他回国的信后,立即回国,于当年12月回到北京。 老舍先生回国后,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兼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自1950年起老舍先生以高度的创作热情,写下了话剧《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西望长安》、《茶馆》、《女店员》、《全家福》、《宝船》、《神掌》等,曲剧《柳树井》、京剧《青霞丹雪》等,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杂文集《过新年》、《福星集》、《小花朵集》、《出口成章》以及曲艺、散文、诗歌。这些作品生动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反映了我国人民在不同时期的斗争生活,而且语言生动、幽默,独具风格,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老舍先生“人民艺

岑参《石犀》作品赏析

岑参《石犀》作品赏析 《石犀》作品介绍 《石犀》的作者是岑参,被选入《全唐诗 》的第 198 卷。 《石犀》原文 石犀 作者:唐·岑参 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 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石犀》注释 ①居成都时作。 ②荡潏:摇动涌起貌。 ③李太守:李冰。秦昭王时为蜀郡太守。(汉书·沟洫志》:“蜀守李冰凿离 堆,避沫水(今大渡河)之害,穿二江成都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百姓 飨其利。” ④伯禹:即治水的大禹。 《石犀》作者介绍 岑参(cén shēn) (约 715 年—770 年)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 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 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 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 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 客死成都旅舍。其诗题材广泛,长于七言歌行。 岑参的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 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岑参所作善于描绘塞上 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 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岑嘉州集》。 《石犀》繁体对照 卷 198_79 石犀岑參 江水初蕩潏,蜀人幾為魚。 向無爾石犀,安得有邑居。
1/5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2/5

3/5

4/5

5/5

闻一多的说和做

2、说和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学情分析 阅读人物故事,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在阅读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一般关注的是人物做了什么事,至于这些事情折射出人物的什么精神或品质,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事件来展现人的精神品质,从人物的言行中汲取到了什么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学生思考较少,教师要多加引导。另外本文的语言精练而丰富,许多成语或句子较难理解,学生需要结合课下注释或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学生看屏幕,提问:他是谁?(臧克家) 1.作者简介 2004年2月5日,我国文坛再失巨擘,99岁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与世长辞,一轮明月、万家灯火伴他西行…… 臧克家(1905-2004),他是对我国新诗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丰,影响之大,被人为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 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他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如今,这句诗已经成为送给诗人自己最好的挽歌。 朱自清曾说:“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 茅盾曾说:臧克家是当时青年诗人“最优秀中间的一个”。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起来缅怀闻一多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 2.简介闻一多 指名学生介绍自己查阅的材料。 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 ⑴诗人:新诗集《鸿祝》(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⑵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谈》《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⑶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

雨果美文

先生: 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看法。你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你如此重视我的想法,真是太客气了。在你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你希望知道我认为可在多大程度上对英法的这一胜利表示赞同。 既然你想知道,那么下面就是我的看法: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如同巴黛农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人民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与巴黛农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雪松木做梁,以宝石点缀,用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城堡分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于内;彩釉熠熠,金碧生辉;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鹮和孔雀。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宇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这就是圆明园。它是靠两代人的长期辛劳才问世的。这座宛如城市、跨世纪的建筑是为谁而建?是为世界人民。因为历史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世界上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有个圆明园,伏尔泰现在还提起它。人常说,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尽管有人不曾见过它,但都梦想着它。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因将巴黛农拆运回英国而臭名远扬的埃尔金的名字。 当初在巴黛农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圆明园重演了,而且这次干得更凶、更彻底,以至于片瓦不留。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臂,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但我要抗议,而且我感谢你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统治者犯的罪并不是被统治者的错,政府有时会成为强盗,但人民永远也不会。 法兰西帝国将一半战利品装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现在还俨然以主人自居,炫耀从圆明园抢来的精美绝伦的古董。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 在此之前,我谨作证: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 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美之辞。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欧特维尔-豪斯 指津人语: 本文是一个最有良知的作家对人类文明与野蛮的拷问。他站在人类文明、艺术美学的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