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272020年01期总第493期ENGLISH ON CAMPUSPOA 理论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文/孙 伟教师根据产出任务的需要,指导学生对多种输入材料进行选择性学习,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三是“评价”,评价既包括学生在“学用”过程中的即时评价,还包括同伴评价和延时评价。
在POA体系中,“输出”不再仅仅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语言学习的驱动力。
学生有了语言产出动机才能激发其学习欲望和热情,更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一切教学活动以驱动学生输出语言作为起点,输入促成作为过程和手段。
学生有了输出的动力尝试性完成产出任务后,一方面能够意识到产出任务的现实交际意义,另一方面能够在真实情景任务中认识到自己语言能力的不足,即有了学习的动机和需求,从而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学生只有渴求知识的时候,才能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高。
POA理论自创建以来,受到了外语界专家和教师的热切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中,如听力、写作、阅读、翻译等技能,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在外语口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将POA 运用到一线教学实践中。
笔者根据POA理论促成三要素——内容促成、语言形式和用语言表达内容的话语结构促成,结合本校大学英语口语课的实际情况,尝试着把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出来,以期给教授英语口语课程的同行们提供参考。
二、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口语翻转课模式我校大学英语口语教材是《跨文化交际英语口语教程》,共四册,笔者选取第一册Unit 2第一部分discussing plans设计题为“Make plans with classmates to meet and study”话题任务,按照POA所涵盖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评价这三个环节,设计“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口语翻转课堂。
1.“驱动”环节。
英语是源于生活的语言,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必须在直观的状态下才能体现出其特定的含义。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为推进校教育转型深入发展,适应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全面深化《大学英语》课程综合教学改革,经充分研究论证,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一、指导思想本方案以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和《军队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和国际化军事合作与交流为主要内容,贯彻落实《信息工程大学2010-2012年推进教育转型规划纲要》精神,以“紧贴人才培养、创新教学方法,体现因材施教”为原则,以“夯实基础,加强能力,提升素质”为目的,努力通过课程教学培养我校本科学员的英语综合素养。
二、综合改革思路1. 紧贴人才培养,体现课程的可延续性。
紧贴新形势下我校人才培养使命任务,遵循“先基础,后专业化”的基本教学规律,注重学员自我发展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实现四年不断线的大学阶段外语课程体系学习创造条件,为体现通识教育基础上的特色军事教育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
2. 创新教学方法,体现课程的先进性。
改变以往学生接受式的单纯教学方式,以建构主义、双主模式、多元智力理论、认知心理学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遵循语言教学与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为前提,以发挥学员主体性、注重学员的语言实践活动为要求,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精炼课内学时,采用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的教学手段,突出学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3. 体现因材施教,体现课程的科学性。
科学划分层级,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因材施教,重视学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加强课堂教学与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良性互动,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
4. 创建客观、高效的考核评价模式和学员学习管理模式。
改革评价模式和学员学习管理模式,对学员能力和教学质量的评估采用多维度的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多时间点的学员自评、互评与教员评价相结合的完整的评价体系,客观的评估学员的能力发展与教员的教学质量。
生态语言学背景下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困境与措施探索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本文将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的困境1. 传统教学模式落后传统的英语语言学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课堂教学,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求。
在生态语言学背景下,语言学教学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创新元素,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2. 沉重的教学压力目前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多面临着教师压力、学科建设压力、学生需求压力等多重压力。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学科建设需要更新和创新,学生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和变化,这些都给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
3. 资源不足教学资源的不足是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的一大困境。
包括教学场地、设备、教材等方面的资源都相对有限。
特别是在一些二三线城市的高校,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这就严重影响了英语语言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解决困境的措施生态语言学的发展要求教学模式要更加灵活多样化,教学内容要更贴近社会实际需求。
应该推动传统的英语语言学教学模式向更加开放式、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提倡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为了提高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的品质,我们需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学校应该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鼓励他们在教学中不断创新。
3.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资源的建设也是解决困境的重要举措。
学校可以增加投入,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设备。
学校还可以积极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丰富语言学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摘要]CDIO 工程教育模式可以说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将CDIO 这一新兴而又成功的教育模式引入英语教育模式研究,综述高校英语本科专业建设下CDIO 英语教学模式理念。
[关键词]CDIO ;英语教学模式;英语本科专业[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1-0048-02CDIO 英语教学模式理念综述①张玉玉(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一、概念CDIO 工程教育模式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中最具代表性和最有成效的成果之一。
自2000年以来,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 基金会已花费2000万美元资助四所大学的CDIO 工程教育理念研究,其中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
经过四年的研究和探索,建立了一个以CDIO 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
CDIO 这四个字母分别代表:C (Conceive )构思、D (Design )设计、I (Implement )实现和O (Operate )运作,它侧重于从产品开发到产品运行的整个过程,允许学生积极主动地使用课程之间的有机连接,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学习工程类的课程。
在CDIO 培养计划中,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按能力被分为四类,即工程基础知识能力、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这要求综合教育法要从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文将CDIO 这一新兴而又成功的教育模式引入英语教育模式研究,重点研究高校英语本科专业建设下的CDIO 英语教学模式。
因此,本文将原CDIO 工程教育模式重新命名为CDIO 英语教学模式,CDIO 代表的四个环节仍是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
它基于语言输入环境、语言输入法、语言训练过程和有效的语言输出周期,使学生能够以积极主动的、实用的、课程之间有机结合的方式学习英语。
CDIO 英语教学模式还参考原CDIO 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大纲,将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分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能力、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英语语言系统知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四个方面,要求学生在综合教育中发展这四个方面的能力。
2012年第0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1,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77期)Total No .277本文为西安翻译学院院级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11B02。
收稿日期:2011—09—28作者简介:刘红见(1980—),男,河南汝南人。
西安翻译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教学研究。
任蓓蓓(1982—),女,陕西富平人。
西安翻译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翻译教学研究。
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刘红见,任蓓蓓(西安翻译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105)摘要:英语语言学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但是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太理想。
本文总结和分析了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的教学情况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的使用和考评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课程的改革方案,以期有效改进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的课程教学。
关键词: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1—0099—03自20世纪80年代,高校英语专业陆续开设了以英语讲授的语言学课程,该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必修的专业知识课程,以高年级阶段的学生为对象,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
[1]由此可见语言学在高等院校英语专业中的地位。
但是,由于我们对英语专业的宣传只满足于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使人感觉到英语专业的教学和大学英语的教学无大差别。
其实英语专业除了基础阶段重点学习听说读写外,它有自己的专业课,英语语言学、语音学、词汇学、文体学。
[2]而且在我们的教学研究中,很少提到专业课的教学情况,这应当引起外语界研究者的重视。
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曹妙丽
【期刊名称】《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31)006
【摘要】英语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尤其是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更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英语语言学是高校英语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对培养学生语言素质,构建其英语语言学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分析.
【总页数】3页(P78-80)
【作者】曹妙丽
【作者单位】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福建龙岩364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9
【相关文献】
1.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微课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 [J], 黄敏
2.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的"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 [J], 李陆萍
3.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微课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 [J], 都鸣晖
4.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的“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 [J], 李陆萍;
5.移动辅助语言学习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 [J], 冉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的重构和改革研究——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作者:李晓娟,贺根有,武鑫山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7年第1期李晓娟,贺根有,武鑫山(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摘要:本文以自主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现状的分析,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评估体系三个方面重新构建大学英语视听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藉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重构和改革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1.030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1—0101—04收稿日期:2016—10—01基金项目:本论文系内蒙古社科院科研项目《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的重构和改革研究—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WYZX2015-10);内蒙古社科院科研项目《大学英语生态环境构建实证研究—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WYZX2016-01);横向课题《英语语音对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力制约的调查与对策研究》(2015035)和《传统测试模式与现代化测试模式对比研究》(201504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晓娟(1978—),女,内蒙古赤峰人,内蒙古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贺根有(1962—),男,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硕士,从事教学法及跨文化交际研究。
武鑫山(1967—),男, 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科技大学,副教授,本科,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一、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缺乏“主体”意识1.初高中英语学习的方法是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教师为学生规划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
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从未进行过有计划的自主学习,导致进入大学之后很难适应自主学习,学习内容完全依赖于教师,不能自觉地使用正确的学习策略。
《国标》背景下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体系建设与培养模式探索作者:姚晓东亢璐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2020年第7期姚晓东亢璐(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北京 100083)摘要:《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出台,为英语专业本科阶段语言学课程体系建设和培养方案提供了指导方向。
本文在《国标》人才培养目标和时代要求的指导下,在本土化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生源和师资实际,合理配置英语专业本科阶段语言学课程体系,建立“导”“学”“研”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在提升学生语言学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参与科研的动机与能力。
关键词:《国标》;语言学;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7-0066-031研究背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指导思想,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分会制定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实践。
这一标准为英语专业教育实践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标”是我国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质量提升的根本保障;而课程体系则是实现国标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和人才培养定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如何从国标的培养目标出发,调整完善现有课程体系,明确落实国标的具体要求,是高校英语类专业改革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1]。
在深入理解国家标准内涵和学校标准要素的基础上,兼顾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制定符合北京林业大学实际的学校标准,探讨我校英语专业本科阶段语言学课程群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在《国标》有关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时代要求的指导下,结合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的师资力量、生源情况等客观现实,以及外语学院近年来的本科生语言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在参考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语言学课程体系建设,摸索教学模式改革。
构建大学英语EGP与ESP有效衔接的教学模式黄 静 张文娜(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摘 要:当前的大学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主要体现为EGP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与专业英语学习结合起来,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
本文通过分析如何实现EGP与ESP教学的衔接以及师资队伍培养,逐步建立EGP+ESP课程体系,并促进二者的有效衔接,以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从而满足社会对更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英语;EGP;ESP;衔接;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5)002-000161-02一、EGP与ESP教学的必要性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简称EGP)是学校英语课程中最为典型的一种,主要教授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学生通过对通用英语的学习来全面提升自身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能力。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简称ESP)教学理论是由英美等国的应用语言学者在20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它是专门针对某类职业或是某个学科而设立的英语类型,比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医学英语等,大学会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爱好来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取以后的工作中语言方面的便利条件。
当前的大学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主要采用的类型是EGP教学,与“以实用为主”的ESP教学原则有一定差距。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是每周4节课,学习4个学期,内容是清一色的EGP教学,学生在学大量中学阶段已经学过的内容,学生没有成就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低下。
为此,不少国内外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提出了ESP的教学理念。
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指出,“经过ESP培养的学生,在他们将要从事的专业领域里,能够比那些只接受普通英语教育的学生更准确、更有效地胜任交际活动”(Notional Syllabu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2011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束定芳教授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目标与方向》中说到:“对大部分高校来说,大学英语教学就应该是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特别关注学生专业领域英语使用的能力”。
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摘 要:英语语言学是高校英语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
生语言素质有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
一些现状与问题,简单探讨了一下“四位一体”教学法,希望能为
英语语言学的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 课堂教学 四位一体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2)09(b)-0170-01
“英语语言学”课程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计划中的一门基础
必修课,该课程的目标包括系统传授现代语言学知识、提高学生英
语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从事语言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等,在英语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高校中的英语语言学多
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学生不仅在
学习方面难度颇大,更重要的是因其理论性太强操作性低的专业特
点,致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语言学丧失兴趣。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
如何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更好更优质的完成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真
正享受到学习语言学的乐趣,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许多高校教
师不断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实践探索,为学生能真正学习掌握好
语言学而孜孜不倦。
1 高校英语语言学的课堂教学
英语语言学作为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科目与难点科目,在英语
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语言学课程主要由三个知识模块组成:理论
启蒙,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理论启蒙内容涉及英语的词汇知识、
语音知识、语法知识等,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的各种属性、语言学的
学科知识,研究方法则通过介绍语言学研究的设计与分析方法,帮
助学生掌握语言研究的方法与技能。由语言学的知识构成可以看
出,这门课程理论性极强,不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度颇大,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更是苦不堪言。英语语言学学习现状令人堪忧。因此,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激发学生兴趣,将知识以更加有效的模式传
授给学生,是我们在英语语言学教学中应该不断思考和亟待解决的
问题。高校中经常使用的有讲授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及
“四位一体”教学法等。
现在许多高校的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大多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因其科目的难度和特殊性,教师的“教”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英语语言学在课程设置上不仅内容量庞大,涉及面也非常广。语言
作为一个多面体,涉及各个方面,例如人文、心理、经济,而语言
学作为这些内容的载体,学科内容丰富繁杂,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使得学生一接触就望而生畏。如何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
学习语言学的动力和激情,也一直是教师们密切关注的问题。设置
这门课的目的是语言学家们希望用语言学的理论去解决实际的语
言问题,所以,做到能学以致用,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学学习的
意义与乐趣所在,就能成功挑起他们的热情和学习动力,而语言学
理论凭借自身的内在吸引力,也将会在学习过程中带给学生意想不
到的好处。所以,改变现有的被动灌输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一些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学习元素,真正将理论
融入到实践中教授给学生,才能使得这门科目设置的价值得到体
现,学生也能在语言学上收益良多。
近年来,高校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模式悄然兴起。
与讲授型不同的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它
认为学习者是在参与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有目的的交互活
动掌握语言,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以目的为标向完成学习
活动[1]。确实,在语言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
语言学的学习目的。明确目的的导航性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
加有的放矢,语言学本就抽象,深奥,趣味性不足,如果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一头雾水一塌糊涂,更是会导致学习效果事倍功半。因此,
教师引导学生对语言学学习形成明确的目的认识就显得至关重要。
任务型教学模式遵循三个原则: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
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理论性与实际性相结合原则[2]。它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完成知识建构,对于提高语言学
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本身也存在缺憾,这种教学模式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语言学深奥难懂,很多学生在学习初
期就望而却步,无法坚持下去,从而导致成绩举步不前。
2 “四位一体教学法”
“四位一体”教学法是包天仁教授运用当代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最
新成果,结合中国英语教学的实际,创造性的提出的学习英语的新
方法。这种方法将教学目标分成四个阶段,即知识(knowledge)、
技能(skills)、能力(ability)、素质(faculty),环环紧扣,
层层递进,直至最终掌握语言学习的最高境界“素质(faculty)”
[3]。“四位一体”教学法提倡学生在打好语言知识基础的底座上,
运用自己的能力去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策略不仅切合高校英语
的要求,更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四位一体”教学法积极研究
新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式,在师生关系上以平等、交流、合作
为基点,在课堂中能吸引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当
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同时增强对
语言学的兴趣和感知。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即使对于难度较大
的英语语言学,抗拒心理也不如以往那么强烈,无形中就减轻了学
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心态,变得愿意去
尝试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以学生的知识、能力
为依托,更加注重学生本身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可谓是真正的“以
学生为中心”,一切课程活动的设计与出发点都是学生的语言知识、
语言技能,不仅可以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心
态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四位一体”教学法不仅符合我们现
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在实际中也有较强的实践性,我们所要做
的,就是将这种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使之更加适合不同课堂教
学的特点。
高校英语语言作为本科专业院校英语专业开设的必修课,在以后
的教学过程中或许会遇到更多的问题与困难也未可知。我们必须时
时关注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才能更好的发挥这门课程的优
势与价值,使之有益与学生。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8.
[2] 司文会.任务型教学模式启发下的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
[j].黑龙江史志,2009(24):79-80
[3] 包天仁.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j].基
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12: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