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园林类专业实训基地校园化探讨与实践——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
- 格式:docx
- 大小:39.70 KB
- 文档页数:4
以人为本,营造最佳校园环境摘要: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周边环境绿化改造以秉承校园文化、烘托图书馆主题,周边自然环境为依托,在因借自然、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塑造出一个突出图书馆主题、符合校园环境要求、经济效益良好,景观效果。
使之作为校园物质文明的一个侧面,在一种程度上反映校园的精神与文化内涵,为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字:景观设计环境改造绿化布局校园文化休闲绿地景观功能一、概述近年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随着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旧有校园的绿化布局已不能完全体现教学层次发展提升的要求,目前,随着新建图书馆的建成和启用,及为了配合整个校园绿地环境的重新改造再布局,本次规划设计的为图书馆西侧空地,面积约为2500㎡,该地段构造上可划分为四小块,即前广场西绿地、主楼西侧绿地、驳岸、环池塘绿化空。
该地段依托图书馆,紧邻池塘,靠近花架。
意将其设计成图书馆周边绿化的配套工程,建成后,使其在作为景观观赏的同时,还能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1.指导思想(1)高等院校的校园是教学和生活兼顾的场所,从功能上讲,这里是一个文化交流和学习的场所。
在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总体规划发展目标指导下,依托校园自然及人文环境,充分利用现状,以植物造景为主,提高绿地率和功能作用,在丰富校园季相景观和总体景观的同时,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休闲环境。
景观力求做到造型新颖活泼,为环境增色。
作为校园总体环境的一部分,校园休闲绿地除满足基本要求之外,其功能的实效性亦值得关注。
从资料上显示,国内外高校规划设计的实践经验,高等学院的校园环境都具备三个主要功能: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师生员工的生活需求;通过良好的环境陶冶人的情操,即“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给涉足校园的来访者文明优雅的观赏环境。
因此,设计时在平面布局上就应注重分析这些因素,立足实际,以人为本,创造出不同要求的多样空间,真正达到美观、实用。
(2)注重立意,突出环境感染力“有意无景,形同说教;有景无意,格调不高”,对于校园环境来说,寓教于景、环境育人显得更为重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①董青(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18)[摘要]在“双师双能型”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下,高校应积极培养具有专门化特点的教学能力以及专业化的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引导教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更应关注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从而为高校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有效参考和更为广泛的学习途径。
在应用型高校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高校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
在“双师双能型”院校建设要求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理论层面的教师,更是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学习的工程师。
高校也应积极关注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而以解决此类关键问题为基础,优化调整“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
基于此,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本科教学;应用型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36-0096-02一、引言在经济发展新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多行业融合的趋势,一些相对简单的商品也存在不同的加工与生产合作环节,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除了要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能内容之外,还应明确不同生产环节的实际要求。
从此角度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有所提升,特别是理论应用实践的技能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即为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要求的工作,可为应用型高校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实践应用教学资源,并促使高校的应用型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也更为具体。
但是在实际的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与结构之间的适应性问题、“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认证问题以及应用型教学观念的普及问题等。
高校应积极关注此类问题,以解决此类问题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初始方向,从而切实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质量。
徐州工程学院实训实验室评估办法徐工院行教〔2015〕55号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苏教高〔2013〕1号)等文件和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强实训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更好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学校决定开展实训实验室校级评估。
一、评估指导思想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大应用观、大工程观为引领,以提升实训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为重点,加快构建“产学结合、研教融合、层次分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打造“理实一体、产训合一、虚实互补、开放共享”的实训实验平台,全面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二、评估目的通过评估,规范实训实验室管理,提高实训实验室管理水平;通过评估,推进实训实验室内涵建设,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通过评估,从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实验队伍、环境与安全和综合效益等方面建立实验室评价与管理的长效机制,有效推动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为培养“厚基础、善实践、能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
三、评估范围学校所有教学实训实验室。
四、评估标准及应用学校教学实训实验室评估采取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相结合方式。
“合格评估内容及标准”(附件1)主要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和《高等学校专业实验室评估标准(试行)》制定,评估内容分为实验室建立与管理、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实验队伍、环境安全5项一级指标,27项二级指标,每项有评估指标、指标内涵及相关主要观测点、评估方法、评估结论、备注等栏目。
水平评估重点考察实训实验室的内涵建设情况,“水平评估内容及标准”(附件2)主要根据江苏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遴选和验收标准制定,评估内容分为实验室建设思路、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等10项,每项有评估指标、指标内涵及相关主要观测点、分值、评估方法、评估得分、备注等栏目。
优化园林技术专业学习效果的五个实践建议引言:园林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植物学、土壤学、园艺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为了提高园林技术专业的学习效果,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实践性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提供五个实践建议,帮助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一、参与实地考察和实践项目园林技术专业的学习需要结合实际操作,通过亲自参与实地考察和实践项目,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园林设计、施工和养护的实际情况。
例如,可以参观公园、花坛、庭院等实景,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和养护要求。
同时,还可以参与园林项目的实践,亲自动手进行植树、修剪等操作,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二、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是提高园林技术专业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参加学术会议、讲座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与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拓宽视野,增加专业知识。
此外,还可以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园艺展览、植物展示等,通过亲身体验和观摩,加深对园林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三、建立团队合作和项目实践机制园林技术专业学习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项目实践。
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共同完成园林设计、施工和养护等项目。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项目的参与,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和工具为了优化园林技术专业学习效果,学生可以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和工具。
例如,可以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期刊和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课程、学术网站和专业论坛等,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
同时,还可以利用各种软件和工具,如CAD、Photoshop等,进行园林设计和模拟实验,提高学习效果。
五、持续学习和实践园林技术专业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持续学习和实践。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6期农村经济学摘要随着社会对综合性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宿迁学院加强了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引入。
本文以2017级园林专业园林工程课程思政教育为例,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与教学活动相融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实现以价值导向为目标的课程育人的教育改革,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课程思政;园林工程;教学改革;宿迁学院中图分类号F32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06-0256-02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6.1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园林工程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宿迁学院为例张丽华刘宇蒋亚华董蓉张楠(宿迁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宿迁223800)随着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改革普及深化到每一门课程,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力同行,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1]。
教师在教书、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德技并重、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园林工程作为园林专业的专业课,是一门研究园林工程原理、工程设计和施工养护技艺的学科,融合了绘画、设计、施工、养护等内容,发挥园林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生态功能。
因此,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显得尤为重要,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态观和道德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回报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德情操与优秀品质[2]。
以宿迁学院2017级园林专业园林工程课程思政的探索为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培养出具备良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1园林工程课程思政内涵园林工程课程有很多关于生命与自然的教学内容,除了建筑还有植物,由此引导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植物的色彩、形态、气味,构成生态、美化、绿化的景观,与小品、建筑、园路、山水地形等要素搭配组成一定的文化艺术意境。
将中华传统的优秀园林文化隐形地渗透其中,融入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爱国情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嵌入该课程中,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创造美的思想,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2021年4月第24卷第8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Apr.,2021Vol.24,No.81 研究背景在全国独立院校转设的大背景下,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有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产学研融合发展无疑是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在转设的必由之路。
该学院坐落于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徐州,有在校生近万人。
为学院定位,突出学院特点,发挥学院优势,实现学院服务和促进淮海经济区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本文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产、教、学、用”五位一体协同教学模式,从校企战略协同层面、科研知识协同层面、应用技术协同层面、师生组织协同层面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层面,阐述企业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如何利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资源,在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知识转化间实现快速互动、共享与集成。
2 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概述2.1 “校”:校企战略协同学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机构的主力军要定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清晰。
学院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科学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完善校企协同创新。
为此,科文学院可以与当地企业进行战略联合培养模式,形成教学工厂,如采用“三明治”式的培养模式,即4年本科教学形成学工交替的“1+2+1”的教学方式。
第一年学生入校后可以以参观形式了解自己所选专业在企业就业中的人才需求,在感官上对本专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最后1年学生进入企业实操实习,快速掌握企业所需技术。
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不仅在校大学生可以进入企业参观,同时学校也可以为企业在职职工提供终身学习的培训计划。
2.2 “产”:科研知识协同企业要将科研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目前,许多高校的科研项目转化成实际成果的比例比较小。
一些企业缺乏高科技人才,将高校科研与企业所需技术协同开发,是企业节约科研成本的一个良策。
应用型本科院校“五合一”实践平台建设探索
王鲲鹏;邹一琴;王译
【期刊名称】《常州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5)5
【摘要】实践平台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载体。
文章在梳理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平台建设现状、分析总结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平台建设的举措建议。
最后,以常州工学院为例,介绍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五合一”实践平台建设的一些做法,以期为同类高校提供借鉴。
【总页数】4页(P101-104)
【作者】王鲲鹏;邹一琴;王译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8
【相关文献】
1.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以广东顺大食品调料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例
2.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秀洲中心为例
3.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研室建设探索与实践——以B院校J教研室为例
4.基于云平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微积分课程线上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洛阳理工学院为例
5.基于自建网络平台的应用型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探索与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结合模式探讨作者:宁敏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39期摘要:本文对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进行了归纳分享,希望能为应用型院校的实习基地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实训实习基地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高校的教育模式已由过去的精英型向“通识”型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进一步增加,高校越来越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经济与管理系顺应办学趋势,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产学”结合道路,加强与其他学校和企业的联合,真正落实实训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通过建立实习基地保障应用型培养目标的实现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独立学院虽然不同于高职院校,但在应用人才的培养方面是一脉相承的。
(一)实习基地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多年来,徐海学院一直秉承“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根据徐海学院地处苏北淮海经济区的特点,分析了该地区对经管系人才的需求。
在学院总体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有针对性的设置专业方向和学生培养方向。
在具体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徐海学院经管系邀请实习基地的专家与企业家积极参与,其中江苏铜山工程机械专用车辆协会等多家企业,为该系学生的培养方案提出了具有实践性的建议并得到采用。
(二)通过两个五年规划稳步建设实习基地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对实训实习基地先后制定了两个五年规划。
第一个五年规划是从2005年到2010年,分别与盐城中兴宁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大丰万达纺织有限公司,盐城市利泰纺织有限公司,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龙东煤矿,河北冀州北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建立实习基地。
第二个五年规划是从2010年到2015年,先后与洛阳一拖职业教育中心实习接待部,江苏弘业期货经济徐州营业部,华泰证券中山北路证券营业部,国泰君安证券徐州营业部,江苏淮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徐州博远会计师事务所,徐州中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江苏省徐州市恒源电器有限公司,江苏宝通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华地贵金属徐州分公司,娃哈哈集团徐州分公司,彭城壹号,瑞达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徐州营业部,徐州机械工业协会,徐州三原称重有限公司,上海嘉诺密封技术有限公司徐州办事处,徐州正达双龙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润东苏企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徐州万寨港党委,中国移动徐州公司数据中心建立实习基地。
应用型本科院校园林类专业实训基地校园化探讨与实践——
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
谭雪红;李苏北;吴凯;高明侠
【摘要】结合徐州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园林类专业的特点,探讨了园林类专业实训基地校园化的可行性及重要意义,并充分利用校园景观环境,从承接学校绿化养护项目、校园景观改造、校园树木挂牌、产学研等方面进行了实训基地校园化方面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最后提出了园林类专业实训基地校园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期刊名称】《现代园艺》
【年(卷),期】2017(000)017
【总页数】3页(P169-171)
【关键词】园林;实训基地;校园环境
【作者】谭雪红;李苏北;吴凯;高明侠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11;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11;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11;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11
【正文语种】中文
园林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强的专业,其目标是培养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高级人才[1]。
据2014年度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统计:全国已有220多个院校开设园林、风景园林及相关本科专业,每年招收各类型各层次风景园林学生超过50000人[2]。
众所周知,园林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校园
林专业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将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3]。
然而,不同层次的院校,由于条件限制,其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情况不尽相同,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4]。
徐州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经、管、教、艺、体、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的是高级技能人才,近几年来,学校紧扣地方性、应用型办学主线,践行“大应用观、大工程观、大生活观、大文化观”办学理念,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徐州工程学院园林专业为2005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8届毕业生,风景园林专业为2015年获批开始招生,目前园林、风景园林两专业在校生共有281人。
其培养目标主要是具备植物学、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知识体系和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在这一点上,应用型本科院校既不同于研究性本科学院,也不同于高职院校。
由于学校底子薄及其他优势学科优先发展等一系列原因,园林、风景园林实践教学基地使用功能差、效率低,不能满足实践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已成为制约该校园林类实践教学和学科发展的瓶颈。
怎样在现有条件下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是我们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
园林专业设置的课程门类较多,涵盖了植物类、规划设计类和艺术类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同时,园林专业教学实践环节多,既有基础知识型实践教学,又有基本技能型实践教学;既有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又有科学研究型实践教学。
徐州工程学院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为59学分,占总学分的32.8%,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为79学分,占总学分的46.7%,大量的实践实训课程在需要规范的实训基地内完成。
校园景观环境为园林
类专业,以校园为主战场,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徐州工程学院由彭城职业大学、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徐州教育学院3校合并。
合并后并在徐州市新城区建立新校区,总面积达占地面积100多万m2,新校区
规划绿地面积达26万m2。
原有绿地需要绿化改造和养护,新建区域需要绿化设计、施工、监理、养护,为园林类专业学生提供了巨大的、现实的实训舞台。
2015年,经园林专业老师的努力和学校领导的协调,将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与“园林工程建设、改造、园林绿地养护”紧密结合,走“园林专业实训基地校园化”之路,构建起“立体、多元、开放”的实践教学模式。
为了调动师生的能动性和使实训环境真实化,经和校方商谈,允许我们学院(园林专业所在学院)以公司的形式参与到校园绿化养护的竞标,经努力,我们承接了学校新校区二期、三期的绿化养护项目,共18.4万m2的绿化养护工作,为园林类
专业的绿化养护方面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场所。
相关课程的实训项目在绿化养护的过程中完成。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草坪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均在校园的绿化养护工作中进行,同时,淡化课内与课外教学的区别,实施开放式教学,走“真实教学环境、全程融入实际”的开放式实训之路。
园林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能力,规划设计和施工能力的实训课程可通过校园景观设计和改造来加以训练。
经过和后勤服务中心磋商,对校园需要改造的地块,后勤服务中心下发景观设计方案招标书,园林专业的老师动员学生参与方案招标,按照设计公司的要求训练学生规划设计方案的设计和制作。
目前我们对校园的教师公寓边坡景观和景观湖沿岸景观设计,并选取优秀方案进行实施,后期受到了领导的表扬。
专业文化建设是专业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专业建设的灵魂,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是徐州工程学院近2年的重点工作。
学院校园内观赏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把校园
作为植物认知的实训场所,结合《园林树林学》、《花卉学》、《园林植物的种植与养护》和《园林植物造景》等专业课程,通过现场教学,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校园内植物挂牌,标记植物种类、产地和观赏习性等。
不但可以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成果,而且还可以为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学生提供科普知识的参考,让广大师生更好地爱护校园环境,园林类专业文化建设体现在校园的角角落落。
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绿化实训基地内既可进行技能训练,又可以开展课题研究;既能为学生设计实训项目,又能承担生产任务,集“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
在基地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并鼓励学生申报创新项目和科研课题。
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利用校园绿化实训基地申报校级创新创业课题2项,并开展小型盆栽植物进行校园等创业活动。
徐州工程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园林类专业实训基地校园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校园实训设施不完善、实训课程考核体系不健全、“双师型”教师缺乏、课程体系和实际绿化问题脱节等一系列问题。
建议增加校园温室大棚,提高校园绿化和实训教学需要的花卉苗木;建立完善的实训教学考核体系,主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调整实训课程的教学时间使之符合实际绿化的需要;加强和后勤的沟通,建立畅通的实训基地的运行制度等。
【相关文献】
[1]孟兆祯.顾后瞻前——1952级造园专业新生谈风景园林教育[J].中国园林,2009(1):1-4.
[2]李雄,刘尧.中国风景园林教育30年回顾与展望[J].主题《中国园林》创刊30周年纪念,2015:20-23.
[3]贾德华.高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33):70-72.
[4]雷凌华,阳柏苏,等.地方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讨—以怀化学院实践教学基地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866-12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