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 格式:docx
- 大小:12.33 KB
- 文档页数:2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健康教育一、病因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足部畸形,发生率约1‰,男孩发病较女孩多,可为单侧发病,也可双侧。
病因尚不明,与骨骼、肌肉、神经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二、临床表现前足内收内翻,跟骨内翻、跖屈、跟腱挛缩呈马蹄畸形等,此外常合并小腿内旋畸形。
随着年龄的增大,畸形逐渐加重,尤其在负重行走后,由于足背外侧缘着地,常出现局部胼胝。
三、住院健康指导(一)术前宣教1、心理指导(1)询问病史(2)向家属讲解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
对幼儿及年长儿做好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儿。
(3)安慰患者及家属,告知手术的必要性及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术后恢复过程、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方法。
2、饮食指导(1)合理的膳食结构,注意钙和蛋白质的补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钙、高铁、高维生素饮食,以供给足够营养;(2)术前4~6 h禁食水,以防止麻醉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意外3、休息、运动或体位指导严重畸形、步态不稳者应减少下床活动,预防跌倒。
年龄较小的患儿应加床栏,防止坠床。
4、其他指导(1)术前做好手术野皮肤准备。
手术区域皮肤术前一天用无菌皂液清洁。
(2)按医嘱备抗菌素,x光片或MR片等带入手术室。
(3)根据麻醉种类及手术种类准备床单位和必要的专科用具等。
(二)术后指导1、休息、运动或体位指导(1)固定保持患肢于有效固定位。
(2)患肢抬高利于回流,减轻肿胀睡觉及休息时抬高患肢使患处高于心脏水平20cm,以利淋巴和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3)密切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是否发白或青紫,温度是否降低,如有上述现象,可能系绷带包扎过紧所致。
2、饮食指导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钙、高铁、高维生素饮食,以供给足够营养;3、疾病相关指导(1)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肢足趾血液循环、感觉、活动、皮温、颜色等情况,并耐心倾听患儿主诉,若患儿哭闹不休或主诉患肢疼痛剧烈、麻木,应考虑是否石啻过紧压迫,及时汇报医生检查处理。
小儿马蹄内翻足的健康教育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关于小朋友脚的问题,听着可别皱眉头,马蹄内翻足可不是个啥大不了的事儿,虽然名字听起来有点儿复杂,但其实就是小朋友的脚踝朝内翻,看起来就像小马蹄子一样。
很多家长一听这名字,可能会觉得有点儿懊恼,心里想着:“我家小宝贝怎么会这样?”其实呀,这种情况在小朋友中还挺常见的,有时候就像风吹过的蒲公英,没事儿就飘来了。
咱们得明白马蹄内翻足是怎么回事。
你想啊,小孩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骨头、肌肉都在发育,结果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就像个小调皮,趁着你不注意,偷偷搞了点儿花样。
大部分小孩儿在两岁左右的时候就能看到这些迹象。
有的孩子脚腕往里翻得比较明显,有的则是轻微的。
别着急,很多孩子会在长大过程中自然改善,就像秋天的叶子一样,慢慢变得五颜六色。
说到这里,很多家长可能会想:“那我应该怎么做呢?”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镇定,不要自乱阵脚。
你知道吗,有时候孩子的脚就是一个小花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苗。
有的苗长得快,有的苗慢点儿,没啥大问题。
关键是定期去医院检查一下,听听专业医生的建议。
就像种花,要浇水、施肥,才能让它茁壮成长。
很多时候只要稍微关注一下,日常生活中就能做些小调整。
比如说,让孩子多进行一些锻炼,走路、跑步、跳跃,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你可千万别觉得“他才多小,锻炼有啥用”,其实小朋友的身体很有韧性,就像橡皮筋一样,经过训练会变得更灵活。
简单的游戏,比如踢球、跳绳,都是帮助他们脚部肌肉发育的好方法,玩得开心的同时,脚也在悄悄变强壮呢。
说到锻炼,家长们也可以陪着孩子一起运动。
想想那个画面,爸爸妈妈陪着小家伙们在公园里追逐打闹,笑声不断,真是幸福的模样。
这种互动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也能让孩子感受到运动的乐趣。
运动得当,孩子的马蹄内翻足自然就不成问题,身体也会更加健康,真是一举两得。
再说说穿鞋的问题。
别小看了这双鞋子,选择合适的鞋子可真重要。
要是买了那些太硬、太小的鞋子,那简直就是在给小朋友的脚开“黑”,反而会加重他们的马蹄内翻。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1.体位:全麻术后患儿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待神志完全清醒,给予平卧位,抬高患肢。
2.饮食:
(1)全麻完全清醒4-6小时后,可试饮水,屋呕吐后逐步改为流食、普食。
(2)鼓励患儿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增加高蛋白、高热量的营养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
3.切口护理:观察切口渗血的情况,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
4.石膏护理:
(1)密切观察石膏固定肢体远端的血运,趾端的温度、颜色、水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松开石膏。
(2)石膏边缘应修整光滑,避免卡、压、摩擦肢体,尽快促使石膏干燥,防止断裂。
5.心理护理:关系体贴患儿,与家属随时沟通,向其降解石膏固定的作用及实际,使其安心治疗,树立信心。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临床病例护理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病床上,我拿起笔,开始构思这个护理方案。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这是一个常见的足部畸形,需要我们用专业知识和细致的护理去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一、病例概述患者,男,5岁,因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入院。
家长发现患儿出生后左足内翻,活动受限,随着年龄增长,症状逐渐加重,影响行走。
经过详细检查,诊断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二、护理目标1.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和不适。
2.保持足部清洁,预防感染。
3.促进足部功能恢复,提高行走能力。
4.提高患者和家长对疾病的认识,增强康复信心。
三、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患者年龄较小,对疾病和手术存在恐惧心理。
我们需要耐心与家长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同时,向家长讲解疾病知识,使其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增强治疗信心。
2.术前护理(1)术前评估:了解患者全身状况,评估足部畸形程度,制定手术方案。
(2)术前准备:协助医生进行术前检查,做好皮肤准备,预防感染。
3.术中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手术安全。
(2)协助医生进行手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4.术后护理(1)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预防感染。
(2)石膏固定护理:指导家长正确护理石膏,避免石膏变形、松动。
(3)功能锻炼: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进行足部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
5.健康教育(1)向家长讲解疾病知识,使其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方法。
(2)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患儿,包括饮食、锻炼、预防感染等方面。
(3)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调整护理方案。
四、护理效果评价1.患者疼痛减轻,生活质量提高。
2.足部清洁,无感染发生。
3.足部功能恢复良好,行走能力提高。
4.患者和家长对疾病认识增强,康复信心提高。
五、护理难点与对策1.心理护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关注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2.功能锻炼: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锻炼方案,鼓励患者积极参与。
小儿外科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一、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基础知识(一)什么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常见的先天性足畸形,由足下垂、内翻、内收三个主要畸形综合而成。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一般可分为僵硬型(内因型)和松软型(外因型)。
(二)临床表现是什么?患儿出生后一侧或双侧呈现程度不等的畸形,其典型外观为前足内收内旋、后足内翻、踝关节下垂畸形,通常前足内收、内旋畸形明显。
(三)原因是什么?一种理论认为距骨内的原始胚浆缺陷引起距骨持续性跖屈和内翻,并继发多个关节及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改变。
另一个理论认为是多个神经肌肉单位内的原发性软组织异常,引起继发性骨性改变。
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术前健康教育知识(一)术前主要检查有哪些?X线检查。
(一)有哪些治疗方法?(1)Ponseti方法治疗:适应于生后10天〜9个月的患儿。
(2)手术治疗:失去石膏治疗时机或就诊已晚。
(三)术前休息与活动指导有哪些?(1)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2)新生儿一般禁饮食4h,婴幼儿禁饮食4〜6h,学龄前儿童禁饮食6〜8h。
三、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术后健康教育知识1.一般护理保持呼吸通畅。
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变化。
观察肢端温度、感觉、血运及活动情况,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护士应随时巡查病房,若患儿烦躁、哭闹时,检查是否是石膏过紧引起的疼痛,并仔细观察双下肢末梢皮肤的颜色、温度变化,有无缺血改变。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
2.石膏固定护理见第七章第十一节发育性髓关节脱位。
3.预防压疮护理定时为患儿翻身,翻身时不可拖拉,每次翻身后检查骨突出部位及石音边缘的皮肤。
给予温水擦浴,石膏边缘用棉垫垫起。
对石膏绷带受压部位要严密观察,衬垫要铺平拉紧,保持床单清洁。
四、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出院后的健康教育(1)带石膏出院的患儿,石膏不可自行拆除,如患儿哭吵不安,并发现皮肤苍白,应及时来院复诊。
(2)注意观察石膏固定情况,太松、太紧或出现石膏边缘摩擦破裂需及时回院就诊处理。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出生后即发现单侧或双侧足部形态异常,呈现内收、内翻马蹄畸形。
男性多于女性,双侧多见。
可单独存在,也可伴其他畸形,如可伴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并指等。
【护理措施】
1.术前
(1)评估患儿步态,指导异常者勿跑、跳,注意防止跌倒。
(2)年长患儿应训练床上使用便器排尿、排便的能力。
(3)术前温水浸泡双足,每日2~3次,每次30min,同时按摩足内侧皮肤,以软化紧张肌肉及肌腱。
2.术后
(1)术后按小儿外科护理常规,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2)有石膏矫形的患儿按石膏固定的护理常规。
(3)术后患儿疼痛较明显,注意合理镇痛。
(4)饮食与营养:全身麻醉清醒后6h宜进食普食,手术当天患儿饮食宜清淡,术后第1天患儿可恢复普食.
(5)指导患儿功能锻炼。
【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伤口痊愈前,抬高患肢,勿垂足抱患儿。
拆除石膏前,患足勿下地负重。
骨性手术患儿X线检查提示骨愈合良好后方
可拆除石膏,并逐步下床活动。
2.饮食指导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排便通畅,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促进骨骼愈合。
保持石膏清洁干燥,防止尿、粪便污染。
3.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给药,告知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4.心理指导告知患儿及其家长疾病情况,减轻其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康复指导术后2周内,告诫其家长不能抱垂足姿势患儿,以免出现或加重患足血液循环障碍。
术后石膏固定期间可偶见石膏松脱,告知家长,一旦发现石膏松脱,需要立即回院就诊处理。
6.复查指导 2周后门诊复查,期间有石膏浸湿、脱落、损坏等,应及时回院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