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康复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57
山东医药2019年第59卷第27期可调节足靴穿戴固定、肌内效贴贴敷与常规手法联合应用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临床观察曾得明1,谢韶东1,程南方打黄菲2(1佛山市中医院,广东佛山528000;2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摘要:目的观察可调节足靴穿戴固定、肌内效贴贴敷与常规手法联合应用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临床效果。
方法将46例CCF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手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可调节足靴穿戴固定和肌内效贴贴敷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计为T。
、£、TQ肌肉厚度(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胫骨前肌)、跟腱长度、Dimeglio评分及治疗后T1工优良率。
结果与同组T。
比较,观察组T1胫骨前肌肌肉厚度增加,两组治疗后T1及T2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胫骨前肌肌肉厚度和跟腱长度增加(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胫骨后肌肌肉厚度及T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胫骨前肌肌肉厚度减少和跟腱长度增加(P均<0.05)o与T。
比较,两组治疗后T1和T2Dimeglio评分减少(P E<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2Dimeglio评分减少(P E<0.05)。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2优良率增加(P<0.05)o结论可调节足靴穿戴固定、肌内效贴贴敷与常规手法联合应用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临床效果较好,其可影响患儿小腿肌肉厚度,延长跟腱长度,从而有利于马蹄足患儿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的恢复。
关键词:可调节足靴;肌内效贴;先天性马蹄内翻足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9.27.024中图分类号:R726.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19)27-0083-03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是常见的小儿结构性畸形疾病,发病率为1%。
Ponseti手法矫形程序对Ilizarov技术矫正马蹄内翻足的意义骆苏红;栾波;王积辉;杨晓秋;葛兵;陈艺新;刘伟【期刊名称】《贵州医药》【年(卷),期】2015(039)006【总页数】3页(P523-525)【关键词】Ilizarov技术;马蹄内翻足;张力-应力法则;外固定器【作者】骆苏红;栾波;王积辉;杨晓秋;葛兵;陈艺新;刘伟【作者单位】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贵阳骨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2;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贵阳骨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2;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贵阳骨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2;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贵阳骨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2;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贵阳骨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2;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贵阳骨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2;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贵阳骨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R682各种原因导致的马蹄内翻足畸形是运动系统中最为常见的畸形之一[1]。
对于畸形较轻,且柔软的马蹄内翻足畸形应用传统的矫形方法和外科技术,多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但对于长期延误治疗或治疗后复发的马蹄内翻足畸形,应用传统的治疗手段是一个极大的挑战[2]。
Ponseti方法是国际上公认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最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3]。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Ponseti手法矫形程序用于Ilizarov技术矫正马蹄内翻足患者资料,探讨Ponseti手法矫形程序对Ilizarov技术矫正马蹄内翻足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11月我院病例26例(29足),男19例,女7例;年龄6~45岁,平均22.3岁;患者患足为右足17例,左足6例,双足3例。
踝关节跖屈畸形范围:30°~85°,平均约56°;内翻畸形范围:20°~105°,平均约46°。
根据秦氏分度[4]:本组患者Ⅰ度5例;Ⅱ度18例;Ⅲ度3例。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手术的麻醉病例一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石膏矫形麻醉一般情况患儿,男,2个月,3.3kg,出生即发现双足内翻。
患儿为孕36周早产,出生体重2.2kg。
查体:双侧踝部跟腱挛缩,双足背屈较困难,双足内翻明显。
诊断为双侧马蹄内翻足。
术前化验检查未见异常,准备门诊行双侧马蹄内翻足石膏矫形。
麻醉过程入手术室后常规心电监护,SpO2 98%,HR142次/分,BP86/ 50mmHg,RR24次/分,体温36.6℃。
将七氟烷挥发罐设定浓度为8%,新鲜气流量8L/min,排空呼吸囊,打开逸气阀,阻塞呼吸环路接头,完成环路内七氟烷预充。
使用潮气量法给患儿面罩吸入七氟烷,待患儿意识消失,托下颌无体动反应时,挥发罐浓度降低到3%,新鲜气体流量调低至2L/min维持麻醉,随即开始实施石膏固定术,手术期间双手扣紧面罩,防止漏气。
为了预防患儿发生气道梗阻,需放肩垫开放气道。
手术历时约10分钟,术毕关闭挥发罐,调高新鲜气体流量促使七氟烷排出,约3分钟后患儿苏醒并转至恢复室,2小时后出院。
病例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经皮跟腱切断松解术+石膏矫正麻醉一般情况患儿,男,3个月,5.1kg,出生即发现双足内翻。
查体:精神反应好,心前区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
双侧踝部跟腱挛缩,双足背屈较困难,踝部活动可,双足内翻明显,双下肢等长。
曾于出生后10天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石膏矫形治疗3次。
以“双侧马蹄内翻足”收入院。
入院后完善术前化验检查,心脏彩超提示:ASD或卵圆孔未闭,余结构大致正常。
心内科会诊,目前无需特殊处理,半岁后复查。
入院后第3天,行双侧经皮跟腱切断松解术+石膏矫正术。
麻醉过程入室后连接常规监护,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体温36.7℃,HR138次/分,呼吸25次/分,BP80/50mmHg,SpO2 97%。
静脉注射丙泊酚25mg,舒芬太尼2μg,随后置入1.0喉罩,3%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机械通气VT 50ml,频率24次/分,I∶E= 1∶1.5,术中行双侧经皮跟腱切断松解和石膏矫治。
马蹄内翻足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马蹄内翻足是以生后一侧或两侧足呈后足内翻,前足内收并旋后为特点的先天性疾病。
[诊断]一、病程婴儿出生后足部即是马蹄内翻畸形,男性多于女性,双侧畸形多见,单侧者常较轻。
二、症状:松驰型:畸形较轻,用手法可将足矫正于中立或接近中立之位,后跟大小正常,小腿周径与对侧相等。
僵硬型:畸形较严重,不易用手法完全矫正,后跟小,下垂和内翻畸形较顽固,小腿肌肉有萎缩,踝关节前外侧和足前部的皮肤拉紧,而内侧和足底则有较深的皮纹。
三、体征足下垂呈棒状,后跟朝上,足外侧朝下,跟部呈内翻内收畸形,外踝比内踝突出。
四、辅助检查X线对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诊断意义不大,但可以客观评价治疗情况和估计预后。
侧位片可见距骨轴线和第一跖骨轴线不连成一直线,跟距角小于20°(正常30°)。
正位片上,可见距骨轴线与第一跖骨轴线不连成一直线,跟骨轴线与第五跖骨不连成一直线,跟距轴线交角小于30°。
[鉴别诊断]一、先天性关节挛缩症患儿常合并马蹄内翻足,但同时有四肢其他关节的僵硬及畸形。
二、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发马蹄内翻足。
患儿出生时足部正常,在患病后逐渐出现畸形,其足背伸及外翻肌力明显减弱或消失。
三、外脑脊髓膜膨出继发的马蹄内翻足。
[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开始治疗时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不同的年龄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
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畸形的严重程度,是否关节强直,腓骨肌肌力等因素。
非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生后到6个月的所有患儿和1岁以内的大部分患儿。
对于非僵硬型的患者效果良好,畸形较重,僵硬型的患儿也可明显改善,为以后的手术治疗打下基础。
手术治疗的方法很多,一般来讲,10岁以下只适合行软组织手术,以免手术损伤骨骺,影响足骨生长发育,1岁以内的患儿在非手术治疗的同时,为保证治疗效果,也可采用如跟腱延长,跖腱膜切断等简单术式即可有效地改善足畸形。
一、非手术治疗方法(一)单纯手法矫正术:操作前应对患足进行按摩和各方向的活动,具体操作,一手握小腿下段及踝关,一手持患足外展、外翻,矫正内收、内翻畸形。
小儿先天性足内翻治疗中支具的使用摘要:对于新生儿期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ponseti保守疗法已被大多数矫形外科医师所接受。
即早期连续石膏同定+经皮跟腱切断术+足外展矫形支具[1]。
因为先天性足内翻经过石膏固定矫形治疗后,仍然存在复发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进行系统的观察,最初的手法矫正、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的病儿,有时只能矫正一部分的足畸形,尚有一部分畸形不能矫正。
因此患儿仍然要依靠足外展支具进行矫形治疗,防止复发。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足内翻支具使用【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56-01对于新生儿期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ponseti保守疗法已被大多数矫形外科医师所接受。
即早期连续石膏同定+经皮跟腱切断术+足外展矫形支具[1]。
因为先天性足内翻经过石膏固定矫形治疗后,仍然存在复发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进行系统的观察,最初的手法矫正、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的病儿,有时只能矫正一部分的足畸形,尚有一部分畸形不能矫正。
因此患儿仍然要依靠足外展支具进行矫形治疗,防止复发。
由于不按规定的方式和时间穿戴支具是复发最常见的原因,在复发病例中超过80%,所以在小儿先天性足内翻治疗过程中,应当重视支具的正确使用。
早期的丹尼斯布朗夹板就是现在丹尼矫正鞋的前身。
该支具以预防复发为目的,必须有两只鞋,并连在一根横杆上。
单纯的afo起不到矫形的作用,有些父母只给小儿穿一只矫正鞋,把中间的横杆拆掉,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
1支具穿戴时间1.1低幼儿童(= 在治疗开始时尚未能行走的孩子)的穿戴支具时间:(1)9个月以下的儿童开始穿戴支具:首先,全天(除了洗澡),每天23个小时,仅在洗澡时候脱下,为期3个月。
之后的每月缩短时间,每天20-22个小时,穿戴时间为期1个月。
然后每天穿戴18-20个小时,为期1个月。
继续,每天16-18个小时,为期1个月。
夜晚及休息时间,每天14-16个小时,穿戴若干月直到孩子自己行走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