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实验一:塑料模具拆装实验(P2) 实验二:注塑成型实验 (P7) 班级: ***************** 姓名: ********* 学号: ************** 指导教师:********

实验一:塑料模具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塑料模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和装配关系;

2、掌握成型零件、结构零件的装配和检测方法,及模具总装顺序;

3、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对塑料注射模具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器材

1.双分型面注射模1台;

2.内六角扳手、卷尺、木锤等工具一套。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拆卸前准备仔细观察分析准备好的模具,了解各零部件的功用及相互装配关系。

2. 开始拆卸掌握该模具各零部件的结构及装配关系后,接下来开始拆卸模具

3.模具外部清理与观察

仔细清理模具外观的尘土及油渍,并仔细观察典型注射模外观。记住各类零部件结构特征及其名称,明确它们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向(位)。明确各零部件的位置关系及其工作特点。

4.典型注射模的拆卸工艺过程(图双分型面注射模)

(1)首先从分型面B-B处把模具分为定模部分和动模部分。

(2)定模部分拆卸顺序

拆卸浇口套15→拆卸限位销钉3→定模座板14→导柱4→定距拉板1→弹簧2→中间板13

(3)动模部分拆卸顺序

拆下推件板5→拆卸型芯固定板(动模板)6、支承板7和模脚8三块板间的紧固螺钉→取下模脚8→拆卸推出机构(拆推板9上紧固螺钉→推板9→推杆11→推杆固定板10)→支承板7→动模板6→凸模→导柱12

5.用煤油、柴油或汽油,将拆卸下来的零件上的油污,轻微的铁锈或附着的

其它杂质擦拭干净,并按要求有序存放。

6.典型注射模的组成零件按用途可分为三类:成型零件、结构零件和导向零件,观察的各类零部件结构特征,并记住名称。

(1)成型零件:凹模、凸模、型芯、螺纹型芯、螺纹型环等

(2)结构零件:动模座板、垫块、推板、推扦固定板、动模板、定模板、定模座板、浇口套、推杆、复位杆

(3)导向零件:导柱、导套、小导柱、小导套

7.典型注射模装配工艺过程

(1)装配前,先检查各类零件是否清洁,有无划伤等,如有划伤或毛刺(特别是成型零件),应用油石油平整。

(2)动模部分装配:将凸模型芯、导柱12等装入型芯固定板(动模板)6,将支承板7与动模板6的基面对齐。将推杆11穿入推杆固定板10、支承板7和动模板5。然后盖上推板9,用螺钉拧紧,再将模脚与支承板用螺钉与动模板紧固联接。最后在动模板上装上推件板。

(3)定模部分装配

将浇口套15装入到定模座板14上,然后将弹簧2放入中间板13,将导柱4穿入定模座板14和中间板13,再插入定距拉板1,把限位销钉联接到中间板13上。

(4)将动模部分与定模部分从分型面B-B处合上。

模具装配图、零件图见附图。

四、实验心得

通过塑料模具拆装实验,我熟悉了塑料模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和装配关系。掌握成型零件、结构零件的装配和检测方法,及模具总装顺序。培养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

附图:

图1 模具装配二维剖视图

图2 推件板图3 定模板

图4 中间板图5 型芯固定板

图6 支撑板图7 浇口套

图8 支架图9 推杆固定板

图10 推板图11 导柱1

图12 推杆图13 复位导柱

图14 型芯图15 定居拉板

图16 复位弹簧图17 限位螺钉

图18 推板—推杆固定板螺钉图19 支架—支撑板—型芯固定板螺钉

图20 模具装配图

实验二注射成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分析制品成型工艺条件之间的关系,

(2)明确制品工艺分配关系和拟定合理的工艺条件

(3)查找导致废品的成型工艺因素,学会调整成型参数;

二、实验内容

1、实验内容

(1)观察典型塑料零件注射加工过程,弄清注射周期各步骤状况,包括,预塑、注射、保压、冷却、开模、推出、取件、合模。在此周期中,冷却时间与预塑时间的一段重合。

(2)观察模具与注射机的关系。

(3)认识注射工艺参数

温度:注射过程控温部分及原理,温度的设定方法及调节方法、温度与注射产品质量的影响。

压力:注射过程压力控制部位及原理,压力的设定方法及调节方法、压力对注射产品质量的影响。

时间:注射过程时间控制部位及原理,时间控制的设定方法及调节方法、时间对注射产品质量的影响。

2、实验程序

(一)开机与调试

打开电源,预热注塑机。同时设定料温,让模具试运行,在升温过程中,通过开、闭模具空顶出模具观察模具是否安装、调试停当,同时观察模具与注塑机的关系。

(二)闭模

动模快速进行闭合,与定模将要接触时,合模动力系统自动切换成低压(即试合模压力)以低速靠拢后,再切换成高压将模具合紧。

(三)注射装置前移动和注射

确认模具合紧后,注射装置前移,使喷嘴与模具贴合。液压油进入注射油缸,推动与油缸活塞杆相连接的螺杆,将螺杆头部均匀塑化的物料以规定的压力和速度注入模具型腔,熔料充满模腔的时间极短。

熔体能否充满模腔与注射压力、注射速度、料温密切相关。注射压力使熔体克服料筒、喷嘴、浇注系统流道,模腔等处流动阻力,以一定的充模速度注射模腔,一经注满,模腔等处的压力即会迅速增大到最大值,而充模速率迅速下降,熔料受到压实。在其它工艺条件不变时,注射压力过高,则熔料在模腔内充填充过量;注射压力过低,则熔料充模不足,在制品外观质量和内在性能上都有相应影响。

确定注射压力、注射速度大小时,需考虑原料、制品、模具、注射机、以及其它工艺条件等情况,参考经验数据,分析成型过程及制品外观,通过实际成型检验,最终确定。

(四)保压

注射模腔的熔料,由于冷却作用,物料产生收缩,出现空隙,为此须对熔料保持一定的压力使之继续流入进行补缩、增密。这时,螺杆作用面的压力为保压压力。保压时螺杆位置将会少许前移。

保压程序中主要控制的工艺条件是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它们对于提高制品密度,稳定制品形状,改善制品质量均有关系。

保压压力可以等于或低于注射压力,大小以施行压实、补缩作用为量度。

保压时间以保持到浇口刚封闭为好。过早卸压会引起物料倒流,产生制品不足的毛病;而保压时间过长或保压压力过大,过量的填充会使浇口周围形成内应力,易引起开裂,还会造成脱模困难。

(五)冷却和预料

完成保压过程,卸除保压压力之后,模腔内的塑料还需要一段时间来与模具进行热交换冷却定型。该段冷却时间的长短与塑料的结晶性能、状态转变温度、制品厚度、刚性、模具冷却效率、模温等有关。最短冷却时间应以制品在脱模时,具有抗拒推顶变形的足够刚性为限。在保证制品质量的前提下,为获得良好的设备效率和劳动效率,要尽量减少冷却时间和其它程序的时间,以求缩短成型周期。

影响冷却过程的重要因素,除了冷却时间外,还有模温度控制。提高模温度不仅有助于保持熔体温度,便于溶体流动,对充模有益,而且可以调整塑料的冷却速度,使之均匀一致。模具温度还利于松弛分子取向,减少壁厚或流程长、形状复杂的制品因补缩不足、收缩不均、内应力高引起的弊病。但是,模温高与缩短冷却时间又是相矛盾的。对于结晶性塑料,模温直接影响其结晶度和晶体构型。塑料在模腔内冷却定型的温度上限有成型塑料的玻璃化温度或热变形温度确定。

制品在模内冷却定型的同时,注射机的螺杆在液压马达驱动下带动塑料流动,由于螺杆头部熔料压力作用,使螺杆在转动的同时又向后退(螺杆后移距离反映出螺杆头部所积存的熔料体积),当达到成型制品所需的计量值时,螺杆即停止转动和后移,完成预塑程序,准备再次注射。

预塑过程中,螺杆头部熔料压力及注射油缸内液压油回泄阻力分别称为塑化压力及背压。提高背压,物料受剪切增强,熔料温度上升,熔料的均化程度改善。但是,螺杆输送能力减小,和螺杆转速低时一样,会延长预塑时间;低背压与低螺杆转速下预塑时,因为转动惯量降低,利于提高螺杆计量和精确度。背压一般为注射压力。对于热稳定性差或者熔体粘度低的材料应该选择较低的背压。对于热稳定性差或熔体粘度高的材料不适宜选择过高的螺杆转速。

料筒温度可以分为二至五段控制,由后段至前段逐渐增加温度,分布差通常在60摄氏度以内。应避免喷嘴温度过低,发生物料凝结阻塞喷嘴现象,或喷嘴温度过高,出现“流涎”现象。

(六)注射装置后退和开模推出制品

预塑过程完成时,为避免喷嘴与模具长时间接触散热而形成冷料,可将注射装置后退,让喷嘴脱开模具。模腔内物料冷却定型后,合模装置即行开模,由推出机构实现制品脱模动作。并准备再次闭模。

三、原材料:PP

四、主要仪器设备

注射成型机HTF90W1

注射模(一模一腔)

游标卡尺(精确度0.001mm)

五、实验方法

方法:在原料、注射机、模具不变条件下,仅改变若干成型工艺条件制取制品。

六、实验记录

(1)注射制品名称、塑料材料、颜色等。PP 聚丙烯乳白色

(2)实验过程记录,实验过程分几步,每一步做什么工作。

(一)开机与调试

打开电源,预热注塑机。同时设定料温,让模具试运行,在升温过程中,通过开、闭模具空顶出模具观察模具是否安装、调试停当,同时观察模具与注塑机的关系。

(二)闭模

动模快速进行闭合,与定模将要接触时,合模动力系统自动切换成低压(即试合模压力)以低速靠拢后,再切换成高压将模具合紧。

(三)注射装置前移动和注射

确认模具合紧后,注射装置前移,使喷嘴与模具贴合。液压油进入注射油缸,推动与油缸活塞杆相连接的螺杆,将螺杆头部均匀塑化的物料以规定的压力和速度注入模具型腔,熔料充满模腔的时间极短。

熔体能否充满模腔与注射压力、注射速度、料温密切相关。注射压力使熔体克服料筒、喷嘴、浇注系统流道,模腔等处流动阻力,以一定的充模速度注射模腔,一经注满,模腔等处的压力即会迅速增大到最大值,而充模速率迅速下降,熔料受到压实。在其它工艺条件不变时,注射压力过高,则熔料在模腔内充填充过量;注射压力过低,则熔料充模不足,在制品外观质量和内在性能上都有相应影响。

确定注射压力、注射速度大小时,需考虑原料、制品、模具、注射机、以及其它工艺条件等情况,参考经验数据,分析成型过程及制品外观,通过实际成型检验,最终确定。

(四)保压

注射模腔的熔料,由于冷却作用,物料产生收缩,出现空隙,为此须对熔料保持一定的压力使之继续流入进行补缩、增密。这时,螺杆作用面的压力为保压压力。保压时螺杆位置将会少许前移。

保压程序中主要控制的工艺条件是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它们对于提高制品密度,稳定制品形状,改善制品质量均有关系。

保压压力可以等于或低于注射压力,大小以施行压实、补缩作用为量度。

保压时间以保持到浇口刚封闭为好。过早卸压会引起物料倒流,产生制品不足的毛病;而保压时间过长或保压压力过大,过量的填充会使浇口周围形成内应力,易引起开裂,还会造成脱模困难。

(五)冷却和预料

完成保压过程,卸除保压压力之后,模腔内的塑料还需要一段时间来与模具进行热交换冷却定型。该段冷却时间的长短与塑料的结晶性能、状态转变温度、制品厚度、刚性、模具冷却效率、模温等有关。最短冷却时间应以制品在脱模时,具有抗拒推顶变形的足够刚性为限。在保证制品质量的前提下,为获得良好的设备效率和劳动效率,要尽量减少冷却时间和其它程序的时间,以求缩短成型周期。

影响冷却过程的重要因素,除了冷却时间外,还有模温度控制。提高模温度不仅有助于保持熔体温度,便于溶体流动,对充模有益,而且可以调整塑料的冷却速度,使之均匀一致。模具温度还利于松弛分子取向,减少壁厚或流程长、形状复杂的制品因补缩不足、收缩不均、内应力高引起的弊病。但是,模温高与缩短冷却时间又是相矛盾的。对于结晶性塑料,模温直接影响其结晶度和晶体构型。塑料在模腔内冷却定型的温度上限有成型塑料的玻璃化温度或热变形温度确定。

制品在模内冷却定型的同时,注射机的螺杆在液压马达驱动下带动塑料流动,由于螺杆头部熔料压力作用,使螺杆在转动的同时又向后退(螺杆后移距离反映出螺杆头部所积存的熔料体积),当达到成型制品所需的计量值时,螺杆即停止转动和后移,完成预塑程序,准备再次注射。

预塑过程中,螺杆头部熔料压力及注射油缸内液压油回泄阻力分别称为塑化压力及背压。提高背压,物料受剪切增强,熔料温度上升,熔料的均化程度改善。但是,螺杆输送能力减小,和螺杆转速低时一样,会延长预塑时间;低背压与低螺杆转速下预塑时,因为转动惯量降低,利于提高螺杆计量和精确度。背压一般

为注射压力。对于热稳定性差或者熔体粘度低的材料应该选择较低的背压。对于热稳定性差或熔体粘度高的材料不适宜选择过高的螺杆转速。

料筒温度可以分为二至五段控制,由后段至前段逐渐增加温度,分布差通常在60摄氏度以内。应避免喷嘴温度过低,发生物料凝结阻塞喷嘴现象,或喷嘴温度过高,出现“流涎”现象。

(六)注射装置后退和开模推出制品

预塑过程完成时,为避免喷嘴与模具长时间接触散热而形成冷料,可将注射装置后退,让喷嘴脱开模具。模腔内物料冷却定型后,合模装置即行开模,由推出机构实现制品脱模动作。并准备再次闭模。

(3)实验设备等,注射机、模具规格、型号。

型号 HTF90W1 注射容量 153 功率 17.2kw 电流 36.7A 合模力 900

开模时间 37s 40s 开模力 max 380 min 150 规格 200×200

(4)制品质量测量记录。

料筒温度172 176 181 175 169

压力40 48 16

速度10 45 13

(5)分析温度、压力、时间三要素对塑料产品质量的影响。

保压程序中主要控制的工艺条件是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它们对于提高制品密度,稳定制品形状,改善制品质量均有关系。保压压力可以等于或低于注射压力,大小以施行压实、补缩作用为量度。保压时间以保持到浇口刚封闭为好。过早卸压会引起物料倒流,产生制品不足的毛病;而保压时间过长或保压压力过大,过量的填充会使浇口周围形成内应力,易引起开裂,还会造成脱模困难。

影响冷却过程的重要因素,除了冷却时间外,还有模温度控制。提高模温度不仅有助于保持熔体温度,便于溶体流动,对充模有益,而且可以调整塑料的冷却速度,使之均匀一致。模具温度还利于松弛分子取向,减少壁厚或流程长、形状复杂的制品因补缩不足、收缩不均、内应力高引起的弊病。但是,模温高与缩短冷却时间又是相矛盾的。对于结晶性塑料,模温直接影响其结晶度和晶体构型。塑料在模腔内冷却定型的温度上限有成型塑料的玻璃化温度或热变形温度确定。

七.实验总结

通过注射成型实验,熟悉了注射机的结构、注射成型原理和注射工艺参数的选择,也真正了解了影响塑料制品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塑料原料品种、成型工艺参数和制品形状等,但主要是三大工艺参数:温度、压力和时间。所以在进行注射之前应根据塑料原料的种类、塑料的形状合理地设定工艺参数。

模具拆装_小水口模

细水口模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注塑模具虚拟拆装 二、实验目的:1、了解拆装方法; 2、熟悉注塑模结构、注射成型工作原理和装配顺序; 3、认识了解模具上各个零件名称、作用和相配零件配合关系。 三、注塑形成过程: 第一区段:塑料在旋转螺杆与料筒之间进行输送、压缩、熔融和塑化,并将塑化好的塑料熔体储存在料筒前端(螺杆头部与喷嘴之间),待注塑成型之用; 第二区段:储存在料筒端部的塑料熔体由于受到螺杆(或柱塞)向前的推压作用,通过喷嘴、磨具的主流道、分流道和浇口开始注入模腔; 第三区段:塑料熔体经浇口射入模腔过程中的充模流动、相变及固化。 四、模具拆装过程: (1)将上下模分离; (2)动模部分:拆卸紧固螺钉→动模座板→垫块→拆卸推板上紧固螺钉→推板→推杆→推杆固定板→支撑板→动模板; 定模部分:拆卸定模板上的紧固螺钉→定模座板→定模版→浇口套。 五、注塑模构成 按注塑模各零件所起的功能作用,一副注塑模通常有如下八个部分构成。 (1)成型零部件通常由凹模、凸模、型芯或成型杆、镶块等构成。而模具型腔则由动模和定模及其相关部分联合构成。 (2)浇注系统通常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构成。 (3)导向零件通常由导柱、导套(或导向孔)或在动定模上分别设置相互咬合的内外锥面构成。 (4)推出装置通常由推杆、推件板、推杆固定板、推板、垫块以及主流道拉料杆等联合构成。 (5)抽芯机构通常有斜导柱、斜滑块、弯销等抽芯机构。 (6)排气系统可在分型面处开设排气隙,小型塑件可直接利用分型面排气。实际上,许多推杆或型芯与模具的配合间隙,均可起到排气作用,故无需另外开设排气隙。 (7)冷却加热一般在注塑模的动定模内。分别设置冷却回路。加热则通常在模内或模具周围安装加热元件。 (8)支撑零件有动模垫板、定模底板、支承柱、定位圈、螺钉、销钉、吊环等。 六、注塑小水口模的优点: 1、由于成型物料的熔融塑化和流动造型是分别在料筒和模腔中进行,模具可始终处于使熔体很快冷凝或交联固化的状态,从而有利于缩短成型周期。 2、成型时要先锁模紧模具后才熔料注入,加之具有良好流动性的熔料对模腔的磨损很小,因此一套模具可生产大批量注塑制品。 3、一个操作工常可管理两台或多台注塑机,特别是当成型件可以自动卸料时还可管理更多台机器,因此,所需要的劳动力相对较低。 4、成型过程的合模、加料、塑化、注射、开模和脱模等全部成型过程均由注塑的动作完成,从而使注塑工艺过程易于全自动化和实现程序控制。 5、由于成型时压力很高,因此可成型形状复杂,表面图案与标记清晰和尺寸精度高的塑

注射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注射模具拆装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 进一步学习掌握注射模的基本结构及分类,学习注射模具的装卸过程,了解注射模的运动过程。 二:实验器材: 内六脚扳手,一副塑料模具,两副金属模具,手套,橡皮锤,紫铜棒,两根直径12的螺丝,游标卡尺,NX8.5软件等。 三、实验内容: 1.拆装注射模具并进行测绘工作以便后续三维建模。 2.建模过程略去(基于NX8.5,可以提供源文件)。 3.装配图及爆炸图:

(从装配树可以看到个人特异化的建模结构及命名方式)

(爆炸图) 部件名称从上至下依次为:定位环、注口衬套、定模座板、定模板、第一组导套、第一组导柱、动模板、第二组导套、第二组导柱、推杆、模脚、推出固定板、推板、动模座板。 各部件作用依次如下: 1.定位环:固定并定位注口衬套。 2.注口衬套:固定并定位浇口,与喷嘴对接,引入熔融塑料流体。 3.定模座板:固定定模板和主流道衬套,固定在注塑机上。 4.定模板:固定定模镶块(实验中拆装的注塑模是整体式结构)。 5.第一组导套:导向作用,动模运动时导向,使其与定模精确对准 6.第一组导柱:导向作用,与第一组导套配合,使动模与定模定向运动。 7.动模板:固定动模镶块(实验中拆装的注塑模是整体式结构)。 8.第二组导套:导向作用,用于推板、推出固定板与动模板的导向,使推杆定向运动。 9.第二组导柱:导向作用,与第一组导套配合,使推板沿着固定路线运动。 10.推杆:推出成型后的制件及其工艺部分(浇注系统)。 11.模脚:给推板和推杆足够的高度运动行程,动模座板通过支撑块推动模板运动。 12.推出固定板:固定推杆。 13.推板:推板推动推杆顶出成型后的制件及其工艺部分。 14.动模座板:固定模脚,安装在压力机滑块上,推动动模行程。

模具拆装指导书

模具拆装实训规划 《模具拆装实训》是三年制高职高专和五年制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实验实践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冷冲压模具》、《塑料模具》和《模具材料与热处理》课程后进行的实践操作与训练,从而为学生今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模具拆装实训的目的和要求 (一)模具拆装实训的目的 1.通过对模具的拆装和配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 2.对模具典型结构及零部件装备有前面的知识,为理论的学习和模具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3.了解模具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及其制造工艺方式。 (二)模具拆装实训考核及要求 1.结构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能、相互间的配合关系以及模具零件的加工要求。 2.能正确地使用模具装配常用地工具和辅助工具。 3.能正确地草绘模具结构图、部件图和零件图。 4.掌握模具拆装一般步骤和方法。 5.通过观察模具结构能分析零件的形状。 6.能对所拆装的模具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 7.能正确描述出模具的动作过程。 二、模具拆装前准备 1.拆装模具类型:冷冲压模具、塑料模个 2.拆装工具:游标卡尺、角尺、内六角扳手、锤子、铜棒、台虎钳 3.工作准备:清领工具,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及要求,将工具摆放整齐,实训结束按工具清单清理工具。 三、模具拆装实训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一)对模具结构观察和分析 1.模具类型的分析:对模具进行模具类型分析和确定。

2.工序与制件分析:通过对模具的分析,了解模具所完成的工序,冷冲压级进模需了解工序排列顺序、坯料和工序件的结构形状,确定被加工工件几何形状和尺寸。 3.模具的工作原理:对于冷冲压模具,要求分析其导向方式、定位方式、出件方式;对于塑料模,要求分析其浇注系统类型、分型面及导向方式,顶出系统类型等。 4.模具的零部件:分析并记录模具各零件的名称、功能、相互间装备方式。 (二)拟订模具拆卸顺序及其方法 1.拆卸模具之前,应先分清可拆卸件和不可拆卸件,针对各种模具具体分析其结构特点,制定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和方案,在指导老师审查同意后方可拆卸。 2.一般冷冲压模具的导柱、导套以及用浇注或铆接方法固定的凸模等不可拆卸件或不宜拆卸件。拆卸时一般首先将上下模分开,然后分别将上下模做紧固螺钉拧松,再打出销钉,用拆卸工具将模芯各板块拆下,最后从固定板中压出凸模、凸凹模等,达到可拆卸件全部分离。对于塑料模具先将动模和定模分开、分别将动、定模的紧固螺钉拧松,再打出销钉,用拆卸工具将模具各主要板块拆下,然后从定模板上拆下主浇注系统,从动模具上拆下推出系统,拆散推出系统各零件,从固定板中压出型芯等零件,有侧面分型系统时,拆下侧面分型系统各零件。 3.拆卸工具 (1)按所拟定的拆卸顺序进行模具拆卸。要求分析拆卸连接件的受力情况对拆卸下的每一个零件进行观察、测量并做记录。记录下零件的位置,按一定顺序摆放好,避免再组装时出现错误及遗漏零件。 (2)测绘主要零件,对冷冲压模具中拆下的凸模、凹模、凸凹模和从塑料模中拆下的型腔型芯等主要零件进行测绘。要求测量基本尺寸,并按设计尺寸确定公差。 (3)拆卸注意事项,准确使用拆卸工具和测量工具,拆卸配合时要分别采用拍打、压出等不同方法对待不同的配合关系的零件。注意保护模具,使其受力平衡,切不可盲目用力敲打,严禁用铁锤直接敲打模具

模具拆装实训报告

模具拆装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塑料模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和装配关系; 2、掌握成型零件、结构零件的装配和检测方法,及模具总装顺序; 3、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对塑料注射模具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器材 1.双分型面注射模1台; 2.内六角扳手、卷尺、木锤等工具一套。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拆卸前准备仔细观察分析准备好的模具,了解各零部件的功用及相互装配关系。 2. 开始拆卸掌握该模具各零部件的结构及装配关系后,接下来开始拆卸模具 3.模具外部清理与观察 仔细清理模具外观的尘土及油渍,并仔细观察典型注射模外观。记住各类零部件结构特征及其名称,明确它们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向(位)。明确各零部件的位置关系及其工作特点。 4.典型注射模的拆卸工艺过程(图双分型面注射模) (1)首先从分型面B-B处把模具分为定模部分和动模部分。 (2)定模部分拆卸顺序 拆卸浇口套15→拆卸限位销钉3→定模座板14→导柱4→定距拉板1→弹簧2→中间板13 (3)动模部分拆卸顺序 拆下推件板5→拆卸型芯固定板(动模板)6、支承板7和模脚8三块板间的紧固螺钉→取下模脚8→拆卸推出机构(拆推板9上紧固螺钉→推板9→推杆11→推杆固定板10)→支承板7→动模板6→凸模→导柱12 5.用煤油、柴油或汽油,将拆卸下来的零件上的油污,轻微的铁锈或附着的

其它杂质擦拭干净,并按要求有序存放。 6.典型注射模的组成零件按用途可分为三类:成型零件、结构零件和导向零件,观察的各类零部件结构特征,并记住名称。 (1)成型零件:凹模、凸模、型芯、螺纹型芯、螺纹型环等 (2)结构零件:动模座板、垫块、推板、推扦固定板、动模板、定模板、定模座板、浇口套、推杆、复位杆 (3)导向零件:导柱、导套、小导柱、小导套 7.典型注射模装配工艺过程 (1)装配前,先检查各类零件是否清洁,有无划伤等,如有划伤或毛刺(特别是成型零件),应用油石油平整。 (2)动模部分装配:将凸模型芯、导柱12等装入型芯固定板(动模板)6,将支承板7与动模板6的基面对齐。将推杆11穿入推杆固定板10、支承板7和动模板5。然后盖上推板9,用螺钉拧紧,再将模脚与支承板用螺钉与动模板紧固联接。最后在动模板上装上推件板。 (3)定模部分装配 将浇口套15装入到定模座板14上,然后将弹簧2放入中间板13,将导柱4穿入定模座板14和中间板13,再插入定距拉板1,把限位销钉联接到中间板13上。 (4)将动模部分与定模部分从分型面B-B处合上。 模具装配图、零件图见附图。 四、实验心得 通过塑料模具拆装实验,我熟悉了塑料模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和装配关系。掌握成型零件、结构零件的装配和检测方法,及模具总装顺序。培养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

实验二 典型冲压模具结构拆装实验

实验二典型冲压模具结构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针对典型冲模进行拆装,使学生对模具结构有感性认识,理解冲模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及结构零件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与方案 实验者分组拆装单工序冲压模具、复合冲压模具、级进冲压模具中的任意两套模具,了解冲模总体结构,并绘制所拆装模具装配结构示意图。 三、实验设备及用具 1、板坯试样 2、微型冷冲拉伸机 3、单工序冲压模、级进冲压模、复合冲压模 4、内六角扳手、钢尺、卡尺、冲子等 四、实验基本要求 掌握模具的结构组成及各个零部件的作用,绘制冲模装配结构示意图。 五、实验步骤 1、在教师指导下,按照顺序拆卸模具,记住每个零部件的名称、形状、安装位置及装配关系; (1)将模具从存放架上取下,放在钳工台上; (2)观察冲模的外形结构,分清上模、下模部分,再抬住上模,用锤轻敲下模,将模具分开; (3)了解模具中可见零件的名称、作用,它所完成的冲压工序名称,毛坯与工件的形状结构; (4)分别拆开上模、下模两大部分,并标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5)了解凸、凹模的结构形状、加工方法、固定方法;定位部分的零件名称、结构形状及定位特点;卸料及压料部分的零件名称、结构、动作原理及安装方式;导向部分的零件名称、结构;固定零件名称、结构等; 2、将拆散的模具零件按上模、下模两大部分依照一定顺序还原(注意标记方向),最终恢复成原状;

3、检查是否装配正确,对凸、凹模工作表面涂油以防锈蚀;手抬模具下方,把它放回原处,整理好工具; 4、绘制该模具装配示意图。 六、实验报告要求 1、简述模具零件分类及作用; 2、绘制实验拆装模具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实验二典型冲压模具结构拆装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模具结构特点及零件分类; 2.掌握典型冲压模具结构组成及各零件功能。 二、实验条件 1、板坯试样 2、微型冷冲拉伸成型机 3、单工序冲压模、级进冲压模、复合冲压模 4、内六角扳手、冲子、钢尺、卡尺等 三、简答 1、简述冲压模具根据工序组合方式的分类; 2、简述冲压模具零件的分类及作用; 3、绘制所拆装冲压模具结构示意图。

模具拆装实训报告

模具拆装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和实训要求: 实训目的: 1、熟悉塑料模和冲压模的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和装配关系; 2、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对塑料、注射模具结构的认识。 3、复习巩固所学习的模具结构设计理论知识以及绘图知识。 4、了解冲压模和塑料模的典型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 5、培养我们的综合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为理论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训要求: 1、熟悉拆装过程及有关的操作规则 2、能正确使用模具装配常用的工具和辅具 3、掌握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相互间的配合关系以及模具的安装调试过程 4、掌握模具的拆装步骤和方法 5、、按要求正确的画出相应的零件结构图、剖视图和装配图。 6、、对拆装模具零件进行分析,了解模具的工作原理及零件作用 7、正确的描述出该模具的动作过程 二、实训器材 锤子、铜棒、内六角扳手、钢尺、游标卡尺等常用的拆装和测量工具。 三、实验专用周时间安排

四、实训内容及步骤 实训内容 1典型冷冲压模具的拆装 2典型注塑模具的拆装 3绘制各个零件图和装配图 4总结实训拆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实训心得。 实训步骤 一、冲压模实训步骤 1、拆卸前准备仔细观察分析准备好的模具,了解各零部件的功用及相互装配关系。 2.开始拆卸掌握该模具各零部件的结构及装配关系后,接下来开始拆卸模具 3.模具外部清理与观察 仔细清理冲压模外观的尘土及油渍,并仔细观察典型冲压模外观。记住各类零部件结构特征及其名称,明确它们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向(位) 。明确各零部件的位置关系及其工作特点。 4.典型冲压模的拆卸工艺过程 1、首先用铜棒顶着下模座,并用锤子敲击铜棒使上下模座分开。 2、拆开下模 (a)由下模座面向凹模方向打出销钉,卸下螺钉,分开凹模和下模座 (b)卸下挡料板与凹模的销钉,使挡料板和下模座分开 (c) 测画下模各零件 3、拆开上模 (a)由上模顶面向固定板方向打出销钉,卸下螺钉,分开上模座,上垫板,凸模及凸模固定板 (b)将凸模从固定模板中打出 (c)将模柄从上模座中打出

塑料冲压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模具拆装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塑料、冲压模具拆装实习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评定成绩: 教师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 年月日

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一、模具拆装实训的性质 模具拆装实训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模具拆装实训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模具结构设计知识之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生产中使用的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进行拆卸和重新组装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拆装实训,进一步了解模具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模具的零部件在模具中的作用,零部件相互间的装配关系,掌握模具的装配过程、方法和各装配工具的使用。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习加深学生对模具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设计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其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与掌握冲塑模具的组成、结构、动作原理及其设计、加工的方法与步骤等,并将所学的模具知识、零件设计、制图、工艺、刀具、公差与技术测量等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模具零件设计制造、制图、数控编程及测量技术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掌握与应用能力,培养其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强化质量意识和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三、实验用材料、工具、设备 、典型冲压模具(简单模,复合模,连续模)、塑料模若干付;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角尺、钢皮尺等; 、拆装工具: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手锤、螺丝刀、铜棒等。 四、实验内容 (二)冲压模具 、模具结构分析 )模具类型。该模具属哪类型模? 答:多工位级进模,属于冲压模 )零件工艺性分析 答:该模具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个工位的模具,一个工位进行钻孔,一个工位进行弯曲,刚开始条料从一侧的导料槽进入,第一个工位钻孔,然后模具向上抬起,条料进一步,被挡料板挡住,在弯曲凸模上有个定位孔,可以准确的定位第一个工位钻的孔。往复进行。 成型的零件是一个“几”字形的弯曲件。 )模具的工作原理 答:首先进行备料,然后按照要求裁剪一定宽度的条料。工作时,用手按入条料,使用型芯(挡料销的作用)进行限定条料的初始位置,进行冲孔,冲孔废料在卸料螺钉的作用下从下孔掉落。型芯往上移动时,条料在卸料板的作用下掉落。条料依旧用手按入,条料进入下一个步距,以垫块为定位,弯曲时以装在弯曲凹模上的塑料导正销进行精确定位,保证条料上孔和弯曲件的相对位置精度。上模

塑料模具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3000字)

塑料模具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塑料模具拆装实验课程名称:塑料模具设计实验名称:塑料模具拆装实验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1.了解典型塑料模具结构和工作原理;认识模具上各零件的名 称;了解其作用。 2.熟悉模具安装过程; 3.了解模具总装图、零件图的设计及模具材料热处理工艺的确 定; 二、实验仪器: 1.注射模,压缩模、挤出模、中空吹塑模任选一套套; 2.拆装工具(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一字旋具,平行铁,台虎钳,锤子,铜棒等常用钳工工具,每实训组一套,虎钳,尖嘴钳,台钻); 3.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直尺,角尺,塞尺,螺旋测微器,百分表, 磁性表座,测量平台等) 三、实验过程: 1.拆装前准备:仔细观察已准备好的塑料模模型,熟悉其各零部件的名称、功用及相互装配关系。 2.拆卸步骤:拟定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按拆模顺序将冲模拆为几个部件,再将其分解为单个零件,并进行清洗。然后深入了解:凸、凹模的结构形状,加工要求与固定方法;推出机构的结构形式及定位特点、动作原理及安装方式;导向零件的结构形式与加工要求;支承零件的结构及其作用;紧固件及其它零件的名称、数量和作用。在拆卸过程中,要记清各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及配合关系。 3.确定模具装配步骤和方法: (1)组件装配:将模架、模柄与定模座、凸模与固定板、凹模与固定板等,按照确定方法装配好。(组件装配内容视具体模具而确定)并注意装配精度的检验。 (2)确定装配基准:在模具总装前,根据模具零件的相互依赖关系,易于保证装配精度,来确定装配基准。 (3)制定装配顺序:根据装配基准,按顺序将各部件组装、调整,恢复模具原样。 注:装配过程中,合理选择装配方法,保证装配精度,并注意工作零件的保护。 4.试模:在注射机模型上试模,验证装配精度以及模具工作原理。 四、思考题 1.简要说明拆装的模具的结构特点,工艺零件与结构零件的不同作用,并谈谈模具的工作过程与工作原理。 1-定位圈 2-浇口套 3-定模座板4-定模板5-动模板 6-支承板 7-垫块8-推杆固定板9-推板10-拉料杆11-推杆 12-导柱13-凸模14-凹模15-冷却水道 图示:注射模典型结构(单分型面注射模) 注射模可分几个部分: (1)成型部分:直接成型塑件的部分通常由凸模,凹模、型芯或成型杆、镶块、以及螺纹型芯和螺纹型环等组成; (2)浇注系统:指将塑件熔体由注射机喷嘴引向闭合型腔的流动流道。通常,浇注系统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井组成; (3)导向机构:导向机构保证合模时动模和定模准确对合,以保证塑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避免模具中其他零件发生碰撞和干涉,导向机构分为导柱导向机构和锥面定位导向机构。对于深腔、薄壁、精度要求较高的塑件,除了导柱导向外,经常还此阿勇外锥面定位导向机

冲压模具拆装实训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实训报告 实验名称: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姓名:王民兴 班级:机电1411 学号: 14342110 指导老师:曹清 评语及成绩: 2016年11 月2日 实验一:冲裁模设计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此次冲裁模设计项目,掌握冲裁的变形过程及断面特 征。 2.掌握冲裁模工作零件尺寸的计算方法并正确确定冲裁的合 理间隙。 3.能够正确进行冲裁工艺的计算,并在学习之后,以此为依 据进行冲压设备的正确选择。 4.能够根据不同的制作进行冲裁件的排样,并在不同的排样 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计算出材料利用率。 5.学习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判断冲裁件的工艺性并进行优 化改进。 6.学习冲裁模的结构选定以及各组成零部件的设计。

二、实验用模具及工具 下模座,导柱,弹簧,卸料板,活动挡料销,导套,上摸 座,凸模固定板,推件块,连接打杆,推板,打杆,模柄, 冲孔凸模,垫板,落料凹模,凸凹模,固定板,卸料螺钉, 导料销。 三、紫铜板冲孔模总体方案的确定 1.冲制该零件的基本工序是:冲孔、落料。 方案一:采用无导向简单冲裁模; 方案二:采用导板导向简单冲裁模; 方案三:采用导柱导向简单冲裁模。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尺寸小,质量轻,模具制造容易,成本低,但冲模在使用安装时麻烦,需要调试间隙的均匀性,冲裁精度低且模具寿命短,适用于精度要求低、形状简单、批量小或试制的冲裁件。 方案二模具比无导向模高,使用寿命长,但模具制造复杂,冲裁时视线不好,不适合单个毛坯的送料、冲裁。 -方案三模具导向准确准确、可靠,能保证冲裁间隙均匀、稳定,因此冲裁精度比导板模高,使用寿命长,但比前两种模具成本高。 由于紫铜板批量小,精度低,故采用无导向简单冲裁模就能满足工艺要求,并能缩短模具的制造周期,降低模具的生产成本。故采用方案一。 2.紫铜板冲孔模结构形式的确定

《塑料模具设计》拆装与测绘实验报告 (4)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实验指导书 陈璞陈绮丽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2007年01月

实验指导书 实验项目名称:模具与注射机的关系 实验项目性质:普通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实验计划学时:2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典型注射模的基本结构,认识各零件在模具中的作用。 2.了解注射模具与注射机的安装关系,掌握注射模设计时要 校核的注射机基本参数。 3.了解在注射机上安装模具的程序。 4.学习对试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安装模具到注塑机上,调整锁模机构使模具处于安全工作状态。2.测试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 3.注射标准试样。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1.SZ-60塑料注射成型机一台。 2.塑料试样注射模具一副。 3.工具:钢尺、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螺丝刀、锤子、铜棒等。 4.实验用塑料:聚丙烯(PP)、聚乙烯(PE)或聚苯乙烯(PS)。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根据所加工塑料调整注射机料筒、喷嘴的加热温度并打开加热。打开注射座冷却水开关。 2.把模具安装在注射机上。 (1)用钢尺测量模具厚度,调整注射机锁模机构的闭合厚度与模具厚度相适应(约小于模具厚度1mm)。 (2)测量注射机定位孔尺寸,在模具上装上相同尺寸的定位环。 (3)测量注射机锁模机构水平拉杆、垂直拉杆的内侧距离,检查模具长宽尺寸是否能安装在该注射机上。 (4)把顶出杆调整在最小顶出距离的位置,把注射机的控制旋钮置于手动操作位置,打开动模板,将模具用起吊装置吊入注射机锁模机构中,并将模具的定位环对正注射机的定位孔中,用点动使注射机的动模板慢速合模,用螺栓或压板固定模具前定模板,放松吊装机构,点动松开注射机动模板少许距离后重新锁紧模具,用螺栓或压板固定模具动模。开闭模几次检查合模时导柱导套及抽芯机构的运动是否顺畅,如果不顺畅,需松开动模重新调整,直至模具合模时导柱导套及抽芯机构的运动顺畅。 (5)调整锁模力及开模过程快慢速转换、低压保护,调整开模距离和顶出距离。 3.注射机的工艺参数调整 调整注射速度、注射压力、注射时间、注座的运动形式、注座的

管路拆装 实验报告

管路拆装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化工管路的构成和常用软件、阀门及作用。 2、认识常用工具并能正确使用。 3、掌握管路拆装的方法,进行管路拆装的基本技能训练。 4、测量所安装管路的尺寸,并能绘制简单的管路布置图。 5、按要求进行水压试验。 二、实验原理 管路是化工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将各种设备和车间之间连接起来以输送各种流体,管路对于化工厂的重要性正如血管对于人生命的重要性一样。 为了大量批量生产降低成本,使管子、管件和阀门之间具有互换性,减少库存,便于设计、制造和施工,所以管路采取标准化。公称直径和工程压力是两个最基本的技术标准。 管路由管子、管件、阀门等组成。管子之间、管子与管件、阀门之间的连接方式很多,常用的有焊接、阀门连接、螺纹连接、承插连接、和胀管连接等五种。本实验装置的管路主要采用螺纹贺法兰连接。 1、管路连接方式 (1)法兰连接有一对法兰、一个垫片、和若干螺栓、螺母所组成。法兰连接具有较好的强度和严密性,适用的尺寸范围广,可以拆卸。法兰连接的过程一般分为三步进行,首先将法兰装配或焊接在管端,然后将垫片置于法兰之间,最后用螺栓连接两个法兰并把紧。法兰端面应与管子中心线垂直,两个对接法兰之间应相互平行。螺栓,螺母应位于同一侧。拧紧法兰连接用螺栓应选用合适的扳手,分两次或三次对称成十字行按十字形进行,不得一次拧紧。 (2)螺纹连接 螺纹连接广泛用于2in及以下的管路中,它是通过内外管螺纹拧在一起而实现连接。 为了增加螺纹连接的严密性,在连接之前应在带有外螺纹的管头或配件上缠以适量麻丝。缠绕的方法是按逆螺纹方向缠4-5圈。麻丝如果缠的太少,所起作用小,如果缠得多,就会被螺纹挤压出来,同样起不了大作用。连接时,将缠好麻丝的带外螺纹的管头或管件,用手拧入带内螺纹的管件中约2-3扣,当用手拧不动时,再用管钳拧转管子,直到拧紧为止。 (3)活接头 活接头是管路中常用的后连接部件,它也属于螺纹连接,一般在阀门附近均装有活接头。活接头由公口,母口和套母三个单件组成。连接时套母要加在公口一端,并使套母有内丝的一面想着母口,公口上应加垫或石棉绳,套母在锁紧前必须将公口与母口正对平,否则容易出现渗漏现象。 2、常用工具 (1)管子台虎钳:又称龙门钳,用于夹稳金属管材。 (2)管子钳:又称管钳,用来搬动金属管或其他圆柱形工件。 (3)活扳手:用于搬动螺栓,螺母等。 3、管路的布置(配管) 管路的布置随厂房、设备的布置而定,要正确的布置和安装管路,必须明确生产工艺的特点和操作条件的要求。由于化工产品品种繁多,操作条件不一,以及被输送物料性质的复杂性,对管路的布置和安装难于作出统一规定,但还是有一定的原则可遵循。管

塑料冲压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塑料冲压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模具拆装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塑料、冲压模具拆装实习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评定成绩: 教师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 年月日

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一、模具拆装实训的性质 模具拆装实训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模具拆装实训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模具结构设计知识之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生产中使用的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进行拆卸和重新组装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拆装实训,进一步了解模具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模具的零部件在模具中的作用,零部件相互间的装配关系,掌握模具的装配过程、方法和各装配工具的使用。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习加深学生对模具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设计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其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与掌握冲塑模具的组成、结构、动作原理及其设计、加工的方法与步骤等,并将所学的模具知识、零件设计、制图、工艺、刀具、公差与技术测量等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模具零件设计制造、制图、数控编程及测量技术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掌握与应用能力,培养其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强化质量意识和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三、实验用材料、工具、设备 1、典型冲压模具(简单模,复合模,连续模)、塑料模若干付; 2、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角尺、钢皮尺等; 3、拆装工具: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手锤、螺丝刀、铜棒等。 四、实验内容 (二)冲压模具 1、模具结构分析 1)模具类型。该模具属哪类型模? 答:多工位级进模,属于冲压模 2)零件工艺性分析

冲压实验报告

冲压模具结构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了解典型冲模的种类(工序性质、组合方式等)、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各零件的名称和作用。 二、实验用具 各种类型的冲压模具:级进模、复合模、单工序模等 三、实验内容 (1)从工序性质角度分析各类型的模具。 (2)从组合方式分析各类型的模具。 (3)分析模具的具体结构。 (4)分析模具的工作原理。 四、实验步骤 (1)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冲模类型和总体结构。 (2)对各种模具进行分析及讨论。 (3)画出模具结构原理图。 五、实验结果分析 (1)每人独立(用直尺、圆规,按近似比例)绘制一副冲模结构草图。 (2)详细列出冲模上全部零件的名称、数量、用途及其所选用的材料;若选用的是标准件则列出标准代号。 (3)简要说明模具的工作过程。

冲模拆装 一、实验目的(5分) (1)了解冲模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各零件的名称和作用。 (2)了解冲模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及装配过程。 二、实验用具(5分) (1)手锤、橡胶锤、螺丝刀、活动扳手、老虎钳及内六角扳手等。 (2)不同类型的冲模5副。 三、实验内容(10分) (1)每组拆装1套有导柱的冲模。拆装模具之前,应先分清可拆卸件和不可拆卸件,制定方案,提请实验教师审查同意后方可拆卸。 (2)一般冲模的导柱、导套以及用浇注或铆接方法固定的凸模等为不可拆卸件或不宜拆卸件。 (3)拆卸时一般首先将上下模分开,然后分别将上下模作紧固用的紧固螺钉拧松,再打出销钉,用拆卸工具将模具各板块拆分,最后从固定板中压出凸模、凸凹模等,达到可拆卸件全部分离。 四、实验步骤(5分) (1)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冲模类型和总体结构。 (2)拆卸冲模,详细了解冲模每个零件的名称、结构和作用。 (3)重新装配冲模,进一步熟悉冲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装配过程。 五、实验结果分析(75分) (1)每人独立(用直尺、圆规,按近似比例)绘制你所拆装的冲模结构草图。(结构草图清晰,总体结构无原则性错误30) (2)详细列出冲模上全部零件的名称、数量、用途及其所选用的材料;若选用的是标准件则列出标准代号。(总30分,缺少一类如用途、材料等扣5分,漏获错一处扣1分) (3)简要说明模具的工作过程。(15分)

塑料模具拆装实验说明书及心得体会

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092班姓名: 学好:

模具拆装综合实践报告 1.1 概述 模具拆装综合实践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模具结构设计知识之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生产中使用的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进行拆装、测绘、安装、调试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拆装实训,进一步掌握模具结构及工作原理、模具的零部件在模具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装配关系、模具的装配过程、安装及调试方法。 1.1.1模具拆装综合实践的目的和要求 (1)模具拆装综合实践的目的 模具拆装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对模具典型结构设计及安装调试有全面的认识,为理论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2)模具拆装实训的要求 掌握典型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相互间的配合关系以及模具安装调试过程;能正确地使用模具装配常用的工具和辅具;能正确地绘制模具结构草图、部件草图和零件草图,并使用Pro/ENGINEER绘制出模具的各零件的三维图,然后装配出装配图,并转化为二维图,按照标注标准,完成零件图的绘制;掌握模具拆装一

般步骤和方法;通过观察模具的结构能分析出模具的类型;能对所拆装的模具结构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能正确描述出该模具的动作过程。 1.1.2 模具拆装综合实践前的准备 (1)按照小组成员,进行3号模具的拆解和装配。 (2)小组成员:尚荣聪(组长)罗超张亮涛石绍鹏程涛马佳敖成章李杰 (3)实训设备、模具和工具 1、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若干套。 2、游标卡尺、角尺、塞尺、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一字旋具、平行铁、台虎钳、锤子、铜棒等常用钳工工具,每实训组一套。 1.1.3 模具拆装时的注意事项 (1)学生必须穿实习服装参加实验,女同学不得穿高跟鞋,男同学应穿皮鞋;在模具拆装过程中同学要注意安全;不得在实习场地嬉闹。 (2)拆卸和装配模具时,首先应仔细观察模具,务必搞清楚模具零部件的相互装配关系和紧固方法,并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以免损坏模具零件。 (3)分开模具前要将各零件联接关系做好记号。 (4)不准用锒头直接敲打模具,防止模具零件变形。 (5)导柱、导套不要拆掉。 (6)拆卸冲头和镶块时若有销子,应先拔销子再卸螺钉,安装时应先打销子再把螺钉,以避免损坏销定位的精度。 (7)画出模具的装配图和重要工作零件图;注明模具各主要零件的名称,画模具装配图时,对冲压模,应打开上模画下模的府视图,对注塑模,应打开模具,画动模部分的俯视图。 (8)装配图的右上角为冲件图,冲件图的下边为排样图。 (9)模具拆装完毕要弄清楚模具的动作过程及每个零部件的功用。 1.1.4 实训内容及步骤 1.拆装前准备仔细观察已准备好的三种冲模,熟悉其各零部件的名称、功用及相互装配关系。 2.拆卸步骤拟定模具拆卸顺序及方法,按拆模顺序将冲模拆为几个部件,再将其分解为单个零件,并进行清洗。然后深入了解:凸、凹模的结构形状,加工要求与固定方法;定位与导料零件的结构形式及定位特点;卸料、压料零件的结构形式、动作原理及安装方式;导向零件的结构形式与加工要求;支承零件的结构及其作用;紧固件及其它零件的名称、数量和作用。在拆卸过程中,要记清各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及配合关系。 3.确定模具装配步骤和方法 (1)组件装配将模架、模柄与上模座、凸模与固定板、凹模与固定板等,按照确定方法装配好。(组件装配内容视具体模具而确定)并注意装配精度的检验。 (2)确定装配基准在模具总装前,根据模具零件的相互依赖关系,易于保证装配精度,来确定装配基准。单工序模选择在装配过程中受限制较大的凸模(或凹模)部分为基准;复合模以及凸凹模作为装配基准;连续模以凹模为装配基准。 (3)制定装配顺序根据装配基准,按顺序将各部件组装、调整,恢复模具原样。 注:装配过程中,合理选择装配方法,保证装配精度,并注意工作零件的保护。

模具拆装实验报告以及回答系列问题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塑料模具实习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04月01日

注塑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注塑模具拆装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熟悉注塑模具的一般结构形式,分清它的组成部分,定模部分、动模部分、成型部分、抽芯部分、脱模部分、浇注部分、冷却、加热部分、排气部分内容,以及斜导柱抽芯结构的动作原理。 模具拆装实验是进入学习模具结构设计知识之时,学生直观、感性认识模具结构的重要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真实的塑料模具进行拆卸和重新组装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学习模具结构设计的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一定的实践基础。 通过塑料模拆装实验,进一步了解典型模具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组成模具的零件及其作用,零部件相互之间的装配关系,熟悉模具的装配顺序和各装配工具的使用。 通过这一实践环节,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塑料模具设计工作和处理现场问题奠定实践基础。 二、实验属性 本次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器材 注塑模具 6套 螺丝刀 6把 内六方扳手 6套 活动扳手 6把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实验准备 ①拆装的模具类型:塑料注射模 ②拆装的工具:游标卡尺、角尺、扳手、钳子、锤子、铜棒等常用钳工工具。 ③小组人员分工:同组人员对拆卸、观察、测量、记录、绘图等分工负责。 ④工具准备:领用并清点拆卸和测量所用的工具,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使用要求,将工具摆放整齐。实验结束时按工具清单清点工具,并交指导教师验收。

《塑料模具设计》拆装与测绘实验报告 (2)

材料与能源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加)专业 1 班成绩评定_______学号 3113006727 姓名李沛键 (合作者____号____) 教师签名_______ 实验一题目塑料模具拆装与测绘第 13 周星期三_第 8、9 节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模具的主要构成部分,认识注射成型模具导向系统、浇注系统、顶出系统、冷却系统、抽芯机构等部件的典型结构。 2.掌握模具成型零件在模具中的紧固、定位形式。 3.了解型腔、型芯、导柱、导套、定杆等零件的加工精度及装配要求。 4.学习模具拆装程序。 二、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1.塑料注射模具一套 2.活动扳手 3.内六角扳手 4.螺丝刀 5.游标卡尺 6.钢尺 7.铜棒 三、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构测试 1.将模具的定模部分托起,(注意使模板处于水平状态),使动模部分自动滑下,如果导柱导套的配合较紧,可用铜棒轻轻敲打动模板凸缘部分,使动模部分自动脱落。 2.观察模具的结构:分析该模具的分型面、型腔分布、浇注系统、导向零件、脱模机构、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以及温度调节的结构形式;模具的总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等。 3.绘制模具型腔分布图,测绘成型塑料制品图。 4.拆定模:分析各零件的紧固、定位形式及装配关系,然后用内六角扳手等拆卸定模各零件,拆卸顺序一般为:定位环、主流道套、型腔镶块、导套等,拆卸过程如果零件配合较紧,必须用铜棒轻轻敲打,禁止用铁锤、螺丝刀等直接撬、打模具成型零件及导向、定位等零件。把拆下的定模各零件按顺序放好,进行测量,绘制各零件草图。 5.拆动模:用内六角扳手拆下模具底板及支撑板,把顶出板和顶针、回程杆整块拆下,然后再拆卸动模垫板、抽芯滑块、型芯镶件、导柱等。拆卸过程注意事项同上第4点。把拆下的动模各零件按顺序放好,进行测量,绘制各零件草图。 6.绘制模具装配草图,并标注尺寸及配合要求。 7.将拆散的注射模复装成完整的模具。装配时,不能遗漏零件及损坏模具零件。装配后检查模具运动部件是否能按要求运动,否则将模具拆开后重新进行装配。

模具拆装实训指导书

冲模拆装实训指导书 数控工程学院模具教研室 2017年11月

目录 第一部分冲模的介绍 (1) 第二部分冲模拆装实训 (7)

第一部分冲模的介绍 一冲模具的基本结构 冲裁模典型结构与模具总体设计尺寸关系图 1—下模座;2、15—销钉;3—凹模;4—套;5 —导柱;6 —导套;7 —上模座;8—卸料板9—橡胶;10—凸模固定板;11—垫板;12—卸料螺钉;13—凸模; 14 —模柄;16、17—螺钉 一副冲模可分为上模和下模两大部分,工作时下模用压板固定在压力机的台面上,不动(1、2、3、4、5、17)。上模通过模柄与压力机滑块连在一起,并随压力机滑块上下往复运动(6、7、8、9、10、11、12、13、14、15、16)。 冲模按组成功能分为:1导向装置:确保模具使用的动精度(5 —导柱;6 —导套)。2定位装置:确保冲裁毛坯在模具中的正确位置。3卸料和取件装置:确保冲裁完后能顺利卸去废料和取出工件。4压料装置:确保毛坯紧贴下模。

二冲模的分类 冲模的分类方法很多,用得较多是按工序的组合分。冲模是按工序的组合分有:单工序冲裁模;复合冲裁模;级进冲裁模。 1单工序冲裁模:压力机在一次冲压行程内只完成一种冲压工序。典型结构如图2。模具结构简单,模具精度教低。 图2导板式落料模 1—下模座;2、4、9—销;3—导板;5—档料钉;6—凸模;7—螺钉;8—上模座; 10-垫板;11—凸模固定板;12、15、16—螺钉;13—导料板;14—凹模;

2复合冲裁模:压力机的一次工作行程,在模具的同一工位同时完成数道冲压工序。复合冲裁模结构复杂,模具精度很高。复合模的基本结构如图3,复合冲模的典型结构如图4 图3复合模的基本结构 图4顺装复合冲模 1—落料凹模;2—顶板;3、4—冲孔凸模;5、6—推杆;7—打板;8—打杆;9—凸凹模;10—弹压卸料板;11—顶杆

模具拆装实训指导书2

实训项目3:塑料模具零部件测绘 一、实训目的 1、拆装、测绘模具的主要零部件,分析模具的结构与尺寸,学习设计经验,进一步理解模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进一步的掌握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画法。 二、实训器材 1、注射模十副。 2、游标卡尺、角尺、塞尺、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一字旋具、平行铁、台虎钳、锤子、铜棒等常用钳工工具每组一套。 3、钳工工作台若干台。 三、实训资源 1、实训要求 (1)该实验在完成两板模各组成部分的学习基础上进行。 (2)分组进行,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熟悉典型注射模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熟悉注射模上各零部件的功用、相互间的配合关系以及加工要求。 (3)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测绘模具的主要结构及其尺寸参数,包括模架、浇注系统、推出机构等主要尺寸等。 2、操作步骤及工作要点 (1)小组人员分工。同组人员对拆卸、观察、测量、记录、绘图等分工负责。 (2)了解注射模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3)拆卸注射模,详细了解注射模每个零件的结构和用途。 (4)测绘主要结构的尺寸参数。 (5)将注射模重新组装好,进一步了解注射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装配过程。 (6)实验完毕,必须收拾好工具,保持实验场地卫生。 3、注射模简图

四、注意事项 1、遵守实验场地的纪律,严禁打闹,注意操作安全,防止伤人; 2、严禁违反拆卸和安装流程,注意拆卸和装配次序; 3、拆装过程中,切记不要硬敲重打;注意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4、不能直接敲打模具,必要时可借助铜棒来拆打模具; 5、装拆螺栓时,平衡装拆。 五、考核要求及评分标准 1、编写实验报告和绘制模具结构简图能力,占30%。 2、模具拆装动手能力,测绘动手能力占50%。 3、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纪律,占20%

塑料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课程号: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注塑模具拆装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注塑模具的结构特点及各零部件的作用 2.了解注塑模具的浇注系统,顶出机构,侧向分型抽芯机构的结构特点 3.掌握正确的拆装注塑模具的方法 二、详细观看塑料制品的成型过程中,结合自己所拆卸的一套模具,完成下列问题 ①、简单画出该套模具的塑料制件草图; ②、简单画出该套模具的装备图; 三、根据自己所拆卸的一套模具,认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套注塑模具分流道采用的是哪一种形式?什么情况下采用潜伏式分流 道? 本套模具采用的是无分流道 为了不影响制品外观,顶出时浇道与塑件自动分开,需要较大顶出力,用潜伏式分流道 (2)、注塑模具的浇口类型有几种?试分析每种类型的特点;该套注塑模具采用 的浇口形式是那一种? 1、针点式浇口 针点式浇口又称点水口,采用三板式模架方能自动脱模,模具结构复杂,浇口在生产过程中自动拉断,适合自动化注射生产。能使用在一模一腔或者一模多腔模具中,既可以注射小产品亦可以注射大型产品,特别是有花纹的塑件也不影响外观。 2、潜伏式浇口 潜伏式浇口又称为潜伏口,进料部位在制品较隐蔽的地方,以免影响制品外观,顶出时流道与塑件自动分开,故需要较大顶出力。杜宇过分强韧的塑料,不适合使用潜伏式浇口。 3、侧浇口 侧浇口又称为边缘浇口或侧水口,一般开设在分型面上,从塑件边缘进料,其形状长为矩形或接近矩形。加工方便、简单,应用灵活,既可以从产品外侧进料,亦可以从产品内侧进料。

4、直接式浇口 直接式浇口又称为大水口或中心浇口,无分流道,塑料通过主流道直接进入行腔故有塑料流程短,流动阻力小,进料块,动能损失小,传递压力好等优点。但冷却除浇口比较困难,塑件有明显的浇口痕迹,因浇口附近热量比较集中,故在该处冷凝较迟,产生的内应力较大,且易在该处产生气泡、缩孔等缺陷。 本套模具采用直接式浇口 (3)、注塑模具中,冷料井的作用是什么?它有几种形式?该套模具中采用的是哪一种形式? 1、冷料井又称冷料穴,是用来储藏注塑间隔期间产生的冷料头的,防止冷料进入型腔而影响塑件质量,并使熔料能顺利的充满型腔 2、冷料井主要有:Z形头拉料杆冷料井;球头形拉料杆冷料井;无拉料杆冷料井 3、本套模具采用的是Z形头拉料杆冷料井 (4)、注塑模具中,顶出机构一般有几种形式?都有哪些组成部分?简述该套模具其顶出机构类型特点及各元件的作用。 顶出机构一般有顶杆顶出机构,顶管顶出机构,推板顶出机构主要由顶出杆、复位杆、顶杆固定板、顶板、主流道拉料杆等组成。 (5)、侧向抽芯结构通常都用于那类塑料零件?它有几种形式? 1、侧向抽芯结构通常适用于热塑形塑料 2、1)手动分型抽芯机构,包括模内和模外手动分型抽芯机构;2)气、液动侧抽芯机构;3)机动抽芯机构 (6)、各种模具的开模行程H如何计算? 模行程与模具关系,其关系可用式 H≥S1+S2+(5~10)进行核算 式中H——开模行程(mm); S1——脱模距离(mm); S2——塑件高度(mm) (7)、导向机构在一套模具中,起什么作用?它有几种形式? 1、导向机构的作用 1)可保证动模和定模的精确合模,合模时,先由导向机构导向,凸模和凹模再合模,可避免凸凹模发生碰撞而损坏。 2)由于型腔的形状不一定对称,所以,^腔内的熔体对型腔壁的作用力也不一样,这时导向机构可承受一定的侧压力。 3)由于导向机构的导向功能强,合模时先行使导向机构结合,所以保证了凸模和凹模的相对位置的准确性。 4)对于大中型注塑模的脱模机构,由于有导向机构导向使之合模、导柱和导套可起到缓冲作用,使合模运动保证平稳。 2、导向机构主要有导柱导向和锥面定位两种形式 (8)、根据自己所拆卸的一套模具,分析拆卸和装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 谈谈实验后你的体会? 通过此次注塑模具拆装实验,我熟悉注塑模具的一般结构形式,分清了它的组成部分,定模部分、动模部分、成型部分、掐芯部分、脱模部分、浇注部分、冷却、加热部分、排气部分内容,以及斜导柱抽芯结构的动作原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