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轻型木结构体系尺寸对照及机械分级的速生树种规格材截面

轻型木结构体系尺寸对照及机械分级的速生树种规格材截面

轻型木结构体系尺寸对照及机械分级的速生树种规格材截面
轻型木结构体系尺寸对照及机械分级的速生树种规格材截面

附录A轻型木结构体系尺寸对照及机械分级的速生树种规格材截面

A.1轻型木结构体系尺寸对照

不同类轻型木结构体系可按表A.1.1取用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标准》GB 50005的名义尺寸。在设计、施工、验收时应采用一种体系的尺寸,严禁不同体系混用。

1,2

表A.1.2 A.1.2)

表 A.1.1)

表A.1.4 3和图A.1.2)

2400

2440

图A.1.1 - 构件规格、间距和板材厚度

图A.1.2 - 板材尺寸和构件间距

A.2机械分级的速生树种规格材截面

A.2.1机械分级的速生树种规格材截面尺寸见表A.2.1。

4

注:

1 此处仅列出北美地区的对照尺寸,其它区域的对照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标准》GB 50005的要求;

2 表中截面尺寸均为含水率不大于20%、由工厂加工的干燥木材尺寸;

3名义尺寸可用到名义搁置长度。例如,40mm名义最小搁置长度在北美体系中等同于38mm 实际搁置长度;

O型密封圈规格表

型号 Model 外径External diameter 线径 Thickness 10001 2.10.35 10002 1.80.5 1000320.6 10004 2.60.6 1000530.7 1000630.8 10007 3.20.8 10008 3.80.8 10009 3.21 10010 3.41 10011 3.51 10012 3.81 10013 3.91 1001441 10015 4.21 10016 4.31 10017 4.51 10018 4.61 10019 4.81 1002051 10021 5.81 1002261 1002371 1002481 1002591 100269.51 10027101 10028111 10029121 10030141 10031151 10032161 10033171 10034181 10035191 10036201 10037221 10038241 10039251 10040261 O型密封圈规格表

10041281 10042301 10043321 10044341 10045351 10046381 10047401 100484 1.1 100495 1.1 100505 1.5 10051 5.5 1.5 100526 1.5 10053 6.5 1.5 100547 1.5 100558 1.5 100568.5 1.5 100579 1.5 1005810 1.5 1005911 1.5 1006012 1.5 1006113 1.5 1006214 1.5 1006315 1.5 1006416 1.5 1006517 1.5 1006618 1.5 1006720 1.5 1006821 1.5 1006922 1.5 1007023 1.5 1007124 1.5 1007225 1.5 1007326 1.5 1007427 1.5 1007528 1.5 1007632 1.5 1007734 1.5 1007836 1.5 1007938 1.5 1008040 1.5 1008142 1.5 1008244 1.5 1008346 1.5 1008448 1.5 1008550 1.5 1008653 1.5 1008756 1.6

机械制图一般技术要求

一般技术要求 1.零件去除氧化皮。 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3.去除毛刺飞边。 热处理要求 1.调质处理一般为低硬度,用布氏硬度表达,一般这样规定:调质处理250~280HBW。 2.零件高频淬火应该要求硬化层深度和表面硬度,没有必要规定回火温度。 3.零件进行渗碳处理应该要求渗碳深度和表面硬度两个指标。 4.对于要求变形的精密零件,进行去除应力的时效处理。 公差要求 1.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2.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3.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零件棱角 1.未注圆角半径R5。 2.未注倒角均为2×45°。 3.锐角/尖角/锐边倒钝。 装配要求 1.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2.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3.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4.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5.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6.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7.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8.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9.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10.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11.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12.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13.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14.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15.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16.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17.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18.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 19.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 20.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 21.上下轴瓦的结合面要紧密贴和,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 22.用定位销固定轴瓦时,应在保证瓦口面和端面与相关轴承孔的开合面和端面包持平齐状态下钻铰、配销。销打入后不得松动。 23.球面轴承的轴承体与轴承座应均匀接触,用涂色法检查,其接触不应小于70%。 24.合金轴承衬表面成黄色时不准使用,在规定的接触角内不准有离核现象,在接触角外的离核面积不得大于非接触区总面积的10%。 25.齿轮(蜗轮)基准端面与轴肩(或定位套端面)应贴合,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并应保证齿轮基准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要求。 26.齿轮箱与盖的结合面应接触良好。 27.组装前严格检查并清除零件加工时残留的锐角、毛刺和异物。保证密封件装入时不被擦伤。

各种机械制图的技术说明与要求

各种机械制图的技术说明与要求(从网站上整理出来) 一、(冲压件) 1.锐边去毛刺,冲压切口粗糙度6.3. 2.冲件表面氧化处理:H.Y.或(表面镀锌钝彩.Zn8.DC.). 3.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二、(铸件) 1.铸件不得有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 2.未注明铸造斜度为1~2.5%%d. 3.铸造公差按GB6414-86 CT6. 4.未注明铸造圆角为R1~R2. 5. 5.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6.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7.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 三、锻件 1.未注锻造圆角半径为R1~R 2. 2.未注锻造斜度为1~1.5°,锻造公差为IT15级. 3.锻件组织应致密,不得有折叠、裂纹等缺陷,并去飞边. 4.去锐边毛刺,直角处倒钝. 5.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6.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四、活塞件 1.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2.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3.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 4.表面磷化处理. 五、橡胶件 1.零件表面应光洁.(模具表面粗糙度应在Ra0.4以上)且不允许有气泡.杂质级凸凹等缺陷. 2.合模缝不允许错位,合模飞边的凸起级厚度不得大于0.02mm. 3.邵氏A型硬度65%%P5. 4.去净飞边. 六、塑料件 1.成形前材料应预热干燥. 2.成形后制件应光整不得有扭曲变形现象. 3.未注圆角为R0.5. 4.外表面应光滑,其粗糙度不大于Ra0.4.且不得有划伤,刻痕等缺陷. 5.未注尺寸公差按GB/T 1804-92 m级. 七、弹簧件 1.旋向:左旋. 2.总圈数:no=12 3.工作圈数:no=10 4.钢丝硬度:HRC42~48. 5.表面氧化处理:H.Y.(俗称发黑) 6.单端并紧磨平. 归纳一下,大约有以下方面的基本技术要求,以供参考(具体数值,具体条款由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定):1.一般技术要求: 零件去除氧化皮。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和技巧.

1 常用绘图工具、用品及仪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确地选择和使用绘图工具和用品是学好《制图》课程的前提。常用的绘图工具和用品共有10种,现一一介绍给大家 一、常用绘图工具 1、图板: 图板是用来固定图纸的矩形木板。其要求: (1)板面平整、光滑; (2)左侧的“导边”应平直。 #常用图板规格: 0号(900mm×1200mm)、1号(600mm×900mm)、2号(450mm×600mm) 2、丁字尺: 丁字尺由“尺头”和“尺身”组成。 #其用途: (1)与图板配合来画平行线。 (2)与图板、三角板配合来画角度线、垂直线。 3、三角板: 一副三角板由两块三角板组成,一块45o,另一块30o(或60o)。 #其用途: (1)与丁字尺配合来画垂直线、倾斜线(15o倍数角的角度线):45o、30o、60o、75o、105o和15o等, (2)两块三角板配合来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直线。 4、比例尺: 比例尺俗称“三棱尺”,共有六种常用的比例刻度,是供绘制不同尺寸比例的图形所用的。 注意:比例尺不能当作直尺来画线使用,只能用于量取不同比例的尺寸。

5、曲线板: 曲线板是用于绘制不规则的非圆曲线的工具(可正、反两面使用)。 其使用方法: (1)至少保证4个点(或4个以上的点)与曲线板的边缘相吻合,才能连接这4个点(或4个以上的点)。 (2)两段之间应有重复。 二、常用的绘图用品 1、铅笔: 铅笔分:硬、中、软三种。其标号有:6H、5H、4H、3H、2H、H、HB、B、2B、3B、4B、5B、6B共13种。其中:6H为最硬,HB为中等硬度,6B为最软。 铅笔的选择与使用: (1)绘制底稿时,应使用H或2H铅笔,并削成尖锐的圆锥形; (2)绘制图形时,应使用B或HB铅笔,并削成四棱柱形(扁铲形)。 (3)铅笔应从没有标号的一端开始使用,以便保留铅笔的软硬标号。 2、绘图纸: 绘图纸有正、反面之分,绘图时,应选用正面画图。其识别方法:用橡皮擦拭几下,不易起毛的一面就是正面,或采用观察法,反光较亮的一面就是正面。 三、常用绘图仪器 1、分规: 分规是用来截取尺寸、等分线段或圆周的工具。 其使用方法:两针尖并拢时应对齐。。 2、圆规: 圆规是用来画“圆”或“圆弧”的工具。 (1)其附件有:钢针插脚、铅芯插脚、鸭嘴插脚、延长杆等。

工艺结构与机械制图及尺寸标注

工艺结构与机械制图及尺寸标注 1 螺纹工艺结构及尺寸注法 (1) 倒角为了便于内、外螺纹旋合和防止端部螺纹碰伤,一般在螺纹端部做出倒角(即圆台)。一般倒角底圆的直径差应略大于螺纹大径与小径之差。如图1所示。图中C表示45°倒角,H1为外螺纹倒角深度。在投影为圆的视图上,倒角圆一般省略不画。 图1 外螺纹倒角与内螺纹倒角 (2) 螺尾和螺纹退刀槽 由于加工中退刀的原因,会在螺纹收尾部分形成一小段不完整的螺纹,称为螺尾,如图2。螺尾一般在图样中不需画出。其加工过程如图2 所示。 图2 螺尾

螺尾是不能旋合的,为了消除螺尾,常在工件上预先车出一比螺纹稍深的槽,以便车刀退出,这种槽称为退刀槽,如图3所示。 图3 退刀槽 (3)不通螺孔 通常不通螺孔可采用攻丝的加工方法制出,如图4所示。孔底因钻头留下的锥坑,锥顶角简化为120度,且不注尺寸。如图5所示。 图4 不通螺孔

画不通螺孔时应注意:1.按螺纹小径画通孔,其深度为L3,锥顶简化成120°。2.按螺纹大径画螺纹线(圆),其深度为L2,螺孔深度不包括螺尾的长度。 2 圆角、倒角工艺结构及尺寸注法 对于阶梯状的孔和轴,为了避免转角处产生应力集中,设计和制造零件时,这些地方常以圆角过渡,其尺寸注法如图5所示,尺寸大小可查有关国家标准。 图5 倒圆尺寸标注 为了去除零件上因机加工产生的毛刺,也为了便于零件装配,一般在零件端部做出倒角,倒角画法和尺寸注法,如图6所示。 图6 倒角尺寸标注 3 退刀槽、砂轮越程槽工艺结构及尺寸注法

为了在切削或磨削加工时便于刀具的退出,保证加工质量,并在装配时容易使两接触零件靠紧等原因,常预先在零件被加工表面的终止处加工出退刀槽或砂轮越程槽。 (1) 退刀槽的形状和尺寸注法,如图7所示。 图7 退刀槽尺寸标注 其中:2 是槽宽尺寸,Φ6是槽底轴的直径,1 是槽的深度 (2) 常用的砂轮越程槽结构有多种,如图8所示 图8 磨外、内圆的端面砂轮越程槽 4. 常见孔的工艺结构及尺寸注法

机械制图知识点总结

机械识图知识点总结 图之功能各国标准尺度比例线之种类与用途角法与视图 图之功能 1. 信息传递:把设计者之构想绘制成图,传递给加工制作人员、检验人员等。 2. 国际性:图为技术界的国际语言,即须具有国际语言之性格,如图形表法,标注方法或符号定义必须完全统一规格。 3. 泛用性: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在各种产业上的互相关连加深,因此需画出各种行业均能了解之图。 TOP 各国标准 TOP 尺度比例 尺度单位 工至机械制图用基本长度单位,通常采用 mm ,可以不用在图中表示。儒需使用其它单位时,则必须注明单位符号。英制则以 in. 为基本长度单位,而不必标注。

常用比例 机械制图再绘图时,因尽量画出较大之圆形,以便于微缩影储存。通常以 2,5,10 之倍数为常用比例或按实物大小画出。 长用比例如下所列: 实大比例:1:1 缩小比例:1:2,1:2.5,1:4,1:5,1:10,1:20,1:50,1:100,1:200,1:500,1:1000 。 放大比例:2 :1,5:1,10:1,20:1,50:1,100:1。 TOP 线之种类与用途

线之粗细与其使用 通常绘图时,粗实线之线宽须按图之大小与其复杂程度而订定,在同一张图中使用粗线之线宽必须均匀一致,中线与细线亦同理。 虚线之起讫与交会 虚线之起讫,如下图所示,虚线与其它线条交会时,除虚线无实线之延长外,其余应尽量维持相交。 1.实线与虚线相交 2.虚线与虚线相交 TOP

投影与视图 第一角法与第三角正投影法之比较 第一角投影法起于法国,盛行于欧洲大陆、德、法、义、俄等国,其中美、日及荷兰等国原先亦采用第一角投影法,后来改采用第三角法讫今。目前国内使用第一角投影法之机构约 35% ,而采用第三角投影法之机构约 65% 。因此为适应国内使用者之需求,于最新修订之 CNS3 , CNS3-1 , CNS3-2 ,…, CNS3-11 等工程制图国家标准规定“第一角法及第三角法同等适用”。唯于同一张图中,不的同时使用两种投影法,且每张图上均应于明显部位标示“投影法”,以资鉴别。 第一角投影法与第三角投影法之异同如下: (1) 对同一投影方向上而言,两者投影面之位置不同。第一角投影法之投影面在物体之后方,而第三角投影法之投影面则在物体前方。 (2) 两中投影法之各视图彼此完全相同。 (3) 两者之投影相于展开后视图排列,则因投影面之不同而有所分别,以前视图为基准而展开时,除前视图以外,其它各视图之位置相反。 (4) 判断视图为第一角或第三角时,可先假定为其中任一者,以侧视图之轮廓线判断误,表示假定正确,若虚实线相反,表示假定错误。 剖视图 对物体作假想剖切,以了结其内部形状,假想之割切面称为割面,而割面体所见之线,称为割面线,如图 1-1 所示。割面线可以转折,两端及转折处用粗实线画出,中间以细链线连接。转折处之大小如图 1-2 所示。 如有多个割面图时,应以大楷拉丁字母区别之,同一割面之两端以相同字母标示,字母写在箭头外侧,书写方向一律朝上。割面线箭头标示剖视图方向,割面线之两端需伸出视图外约10mm ,其箭头之大小形状如图 1-3 所示。 割面及剖面线 假想剖切所得剖面,须以细实线画出剖面线,剖面线虚为与主轴线或机件外形线成45 °之均匀并行线,(但应避免将剖面线画成垂直或水平)。若剖面线与轮廓线平行或近平行时,必须改变方向如图 1-4 所示。 同一机件被剖切后,其剖面线之方向与间隔必须完全相同。在组合图中,相邻两机件,其剖面线应取不同之方向或不同之间隔,如图 1-5 所示。机件剖面之面积较大时,其中间部分之剖面线可以省略,但画出之剖面线须整齐,如图 1-6 所示机件剖面之面积甚为狭小时,

机械制图练习题

测验Ⅰ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切屑与前刀面粘结区的摩擦是()变形的重要原因。A.第一变形区 B.第二变形区 C.第三变形区 D.第四变形区 2、切削用量对刀具耐用度影响最大的是()。 A.切削速度 B.切削深度 C.进给量 D.切削宽度 3、刀具磨钝的标准是规定控制()。 A.刀尖磨损量 B.后刀面磨损的高度 C.前刀面月牙洼的深度 D.后刀面磨损的厚度(即深度) 4、车外圆时,能使切屑流向工件待加工表面的几何要素是()。A.刃倾角大于0° B.刃倾角小于0° C.前角大于0° D.前角小于0°

5、车削时,切削热传出的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A.刀具 B.工件 C.切屑 D.空气介质 6、在下列因素中,对切削力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是()。A.刀具角度 B.切削用量 C.工件角度 D.刀具材料 E.冷却方式 F.切削温度 7、加工铸铁时,表面粗糙度的主要成因是残留面积和()。A.塑性变形 B.塑性变形和积屑瘤 C.积屑瘤 D.切屑崩碎 8、影响刀具的锋利程度、减小切削变形、减小切削力的刀具角度的是()。 A.主偏角 B.前角 C.副偏角

D.刃倾角 E.后角 二、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40分) 1、常见的切屑种类有、、和。 2、切削热的主要来源是、和;切削热传出的途径是、、和。 3、切削合力可分解为、和三个分力。 4、靠前刀面处的变形区域称为变形区,这个变形区主要集中在和前刀面接触的切屑底面一薄层金属内。 5、刀具一次刃磨之后,进行切削,后刀面允许的最大磨损量(VB)称为。 6、刀具非正常磨损是指刀具在切削过程中突然或过早产生损坏现象,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和。 7、切削过程中金属的变形主要是,所以用的大小衡量变形程度要比变形系数精确些。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磨具粒度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工件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和生产率。() 2、磨具的硬度是指组成磨具的磨料的硬度。() 3、磨具的组织表示磨具中材料、结合剂和气孔三者之间不同的体积比例关系。() 4、当用较低的切削速度切削中等硬度的塑性材料时,常形成挤

机械制图常见技术要求

机械制图常用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冲压件) 1.锐边去毛刺,冲压切口粗糙度6.3. 2.冲件表面氧化处理:H.Y.或(表面镀锌钝彩.Zn8.DC.). 3.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技术要求(铸件) 1.铸件不得有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 2.未注明铸造斜度为1~2.5%%d. 3.铸造公差按GB6414-86 CT6. 4.未注明铸造圆角为R1~R2. 5. 5.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6.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7.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D. ?技术要求(锻件) 1.未注锻造圆角半径为R1~R 2. 2.未注锻造斜度为1~1.5%%D,锻造公差为IT15级. 3.锻件组织应致密,不得有折叠、裂纹等缺陷,并去飞边. 4.去锐边毛刺,直角处倒钝. 5.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6.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技术要求(活塞件) 1.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 2.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 3.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D. 4.表面磷化处理.

?技术要求(橡胶件) 1.零件表面应光洁.(模具表面粗糙度应在Ra0.4以上) 且不允许有气泡.杂技级凸凹等缺陷. 2.合模缝不允许错位,合模飞边的凸起级厚度不得大于0.02mm. 3.邵氏A型硬度65%%P5. 4.去净飞边. ?技术要求(塑料件) 1.成形前材料应预热干燥. 2.成形后制件应光整不得有扭曲变形现象. 3.未注圆角为R0.5. 4.外表面应光滑,其粗糙度不大于Ra0.4. 且不得有划伤,刻痕等缺陷. 5.未注尺寸公差按GB/T 1804-92 m级. ?技术要求(弹簧件) 1.旋向:左旋. 2.总圈数:no=12 3.工作圈数:no=10 4.钢丝硬度:HRC42~48. 5.表面氧化处理:H.Y.(俗称发黑) 6.单端并紧磨平.

机械制图的基本原则

机械制图的基本原则 一. 图样的基本知识: 图样准确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及技术要求的图,图橛是设计制造工具,机器,仪表等产品和进行建筑工程的重点技术依据,不同的部门对图样有不同的要求,建筑工程使用的称建筑图样,机械工程使用的称机械图样. 机械图样按表示物体的大致形状可分为立体图和投影绘制的零件图,立体图立体感强,但不能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 在立体图中为椭员,零件图则利用零件几个方向的视图,再附以要求的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相应的技术要求等,反应零件的真实形状,大小和技术要求,以满足生产的要求。 1. 图样常用的种类有四种. (1). 零件图: 一台机器由许多零件组成。 (2). 装配图:几种零件组合在一起的情况。 (3).工序图:表示件在生产过程加工步骤和方法的图样. (4). 草图: 手,目测大致比便画也的图样. 2. 图线: 机械制图中对图线作了详细的规定: 粗实线,可见轮廓线,宽B(约0.5~2mm宽) 细实线宽b/3, 用在尺寸线,尺寸界线,剖面线,引出线 波浪线,b/3 断裂处边界线. 虚线. B/3 不可见轮廓线.

粗点划线,有特殊要求的线. 3. 三视图知识: 三视图按看图的视角不同可分为第一角三视图和第三角三视图.(在前苏联,中国,区欧等国使用前苏联标准,使用第一角法,欧美台湾等使用第三角法)如(附图四)因晟铭使用第三角法,若无特别说明,举例皆是第三角法,三视图按视角的方向分前视图,后视图,右视图,上视图,右视图.表达一个零件一般需要前视图,上视图,左视图,合称为三面视图.简称三视图. 看图样尺寸初步知识: (1) 主. 俯视图长对正(即长度方向相等) 主, 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2)图样尺寸mm为单位,采用其它单位要注明. (3) 图样中标注尺寸为最后完工尺,否则另加说明. (4) 机件的每一个尺寸一般只标一次. 尺寸一般包含尺寸界线,尺寸线,箭头和尺寸四要素,坐标标注一般无尺寸线和箭头. 图样大小的规定: 图样幅面一般分为: A0 841*1189 A1 594*841 A2 420*594 A4 297*420 A5 148*210 手写汉字一般采用仿宋体. 二. 几何作用: 作图方法一般分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

机械制图识图基本知识

机械制图识图基本知识 一.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 1.零件图的作用 任何机械都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 制造机器就必须先制造零件 零件图就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依据,它依据零件在机器中的位置和作用,对零件在 外形、结构、尺寸、材料和技术要去等方面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2.零件图的内容 一张完整的零件图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如图 1 所示 图 1 箱盖的零件图 ( 1)标题栏 位于图中的右下角,标题栏一般填写零件名称、材料、数量、图 样的比例,代号和图样的责任人签名和单位名称等。标题栏的方向与看图的方向应 一致。 2)一组图形 用以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可以采用视图、剖视、剖面、规定 画法和简化画法等表达方法表达。 标题栏 技术要求

(3)必要的尺寸反映零件各部分结构的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满足零件制 造和检验的要求。 (4)技术要求给出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以及材料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要求。 二.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 1.公差与配合公差反映的是零件的精度要求,配合反映的是零件之间相互结合的松紧关 系。 (1)尺寸公差 2)基本尺寸通过它应用上、下偏差可计算出极限尺寸的尺寸。 3)实际尺寸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4)极限尺寸一个尺寸允许的两个极端,其中最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 5)尺寸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的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代数差称为下偏差。上下偏差统称为极限偏差,偏差可正可负。 6)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去最小极限尺寸之差,它是允许尺寸的变动

量。尺寸公差永为正值 例如:Φ20 -00.5.3 1;其中Φ20 为基本尺寸,0.81 为公差。0.5 为上偏差,-0.31 为下偏差。20.5 和19.69 分别为最大最小极限尺寸。 7)零线在极限与配合图中,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以其为基准确定偏差和公差。 8)标准公差极限与配合制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国家标准中规定,对于一定的基本尺寸,其标准公差共有20 个公差等级。 公差分为CT 、IT、JT 3 个系列标准。CT 系列为铸造公差标准,IT 是ISO 国际尺寸公差,JT 为中国机械部尺寸公差 不同产品不同的公差等级。等级越高,生产技术要求越高,成本越高。例如砂型铸造公差等级一般在CT8-CT10 ,我们公司为精密铸造件,一般用国际标准CT6-CT9 。 9)基本偏差在极限与配合制中,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那个极限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如图3 所示。国家标准中规定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字母表示孔,小写字母表示轴,对孔和轴的每一个基本尺寸段规定了28 个基本偏差。

机械制图技术要求一般写法

技术要求一般写法 一、一般技术要求 1.零件去除氧化皮。 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3.去除毛刺飞边。 二、热处理要求 1.经调质处理,HRC50~55。 2.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3.渗碳深度0.3mm。 4.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三、公差要求 1.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2.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3.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四、零件棱角 1.未注圆角半径R5。 2.未注倒角均为2×45°。 3.锐角倒钝。 五、装配要求 1.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2.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3.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4.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5.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6.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7.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8.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9.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10.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11.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12.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13.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14.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15.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16.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17.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18.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19.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

国内机械制图的图纸标准基础知识

国内机械制图的图纸标准国内机械制图的图纸标准 通常是以841 X 1189毫米为A0号图纸,对折一半为A1号,依此类推,尽寸不计0.5 毫米。 图纸边框宽度则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四边相等,另一种为三边相等而另一边不等。第一种边框宽度A0号、A1号图纸的为20毫米,A2号以下的为10毫米;第二种边框宽度宽边都为25毫米,窄边宽度AO、A1、A2三种图纸为10毫米,A3以下为5毫米。标题栏通常为180 毫米长、50 毫米宽,横向位于图纸右下角。 A4:210mm、297mm A3:297mm、420mm A2:420mm、594mm A1:594mm、841mm A0:841mm、1189mm 图纸幅面格式GB4457.1 比例GB4457.2 图线GB4457.4 剖面符号GB4457.5 图样画法GB4458.1 尺寸注法GB4458.4 公差配合注法GB4458.5 形位公差注法GB1182 表面粗糙度GB131 螺纹GB193,196 参考资料:大学课本《工程制图》表 1 图纸幅面及图框格式尺寸 幅面代号A0 A1 A2 A3 A4 B X L 841 X 1189 594 X 841 420 X 594 297 X 420 210 X 297 a 25 c 10 5 e 20 10

2)标题栏和明细表(GB/T 10609.1 - 1989 ) 每张图纸上都必须画出标题栏,装配图有明细表。标题栏按图 1 所示绘制和填写,明细表按图 2 所示绘制和填写。 图 1 标题栏图 2 明细表 2、字体( GB/T 14691 —1993) ( 1 )书写字体必须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2)字体的号数,即字体高度h,其公称尺寸系列为:1.8 , 2.5 , 3.5 ,5,7,10,14,20mm。 ( 3)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字,并采用国家正式公布推行的简化 字。汉字的高度h不应小于3.5mm其字宽一般为h / (约0.7h )。( 4)汉字书写的要点在于横平竖直,注意起落,结构均匀,填满方格。 (5)字母和数字分为A型和B型。A型字体的笔画宽度d为字高(h)的1/14 , B型字体笔画宽度为字高的1/10。在同一图样上只允许选用一种型式的字体。字母和数字可写成斜体或直体,但全图要统一。斜体字字头向右倾斜,与水平基准线成75°。3、图线 1 )基本线型 根据国标GB/T 17450-1998《技术制图图线》,在机械制图中

机械制图识图基本知识共16页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 一.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 1.零件图的作用 任何机械都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制造机器就必须先制造零件。零件图就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依据,它依据零件在机器中的位置和作用,对零件在外形、结构、尺寸、材料和技术要去等方面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2.零件图的内容 一张完整的零件图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INT7 2”的零件图 (1)标题栏 位于图中的右下角,标题栏一般填写零件名称、材料、数量、图样的比例,代号和图样的责任人签名和单位名称等。标题栏的方向与看图的方向应一致。 标题栏 技术要求

(2)一组图形用以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可以采用视图、剖视、剖面、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等表达方法表达。 (3)必要的尺寸反映零件各部分结构的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满足零件制造和检验的要求。 (4)技术要求给出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以及材料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要求。 二、视图 基本视图:物体向6个基本投影面(物体在立方体的中心,投影到前后左右上下6个方向)投影所得的视图,他们是他们是: 前视图(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顶视图、底视图及后视图。

三、全剖半剖 为了辅助了解物体内部结构及相关参数,有时候需要对物体进行剖切所得的视图分为全剖视图和半剖视图。 全剖视图:用剖切面完全的剖开物体所得到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试图 半剖视图:当物体具有对称平面时,向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投影所得的图形,可以对中心线为界,一半画成剖视图,另一半画成视图,称为半剖视图。 四、尺寸及其标注 1、尺寸的定义: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值的数值 2、尺寸的分类: 1)基本尺寸通过它应用上、下偏差可计算出极限尺寸的尺寸。 2)实际尺寸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3)极限尺寸一个尺寸允许的两个极端,其中最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 4)尺寸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的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代数差称为下偏差。上下偏差统称为极限偏差,偏差可正可负。 5)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去最小极限尺寸之差,它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尺寸公差永为正值 ;其中Φ20为基本尺寸,0.81为公差。0.5为上偏差,-0.31例如:Φ200.5 -0.31 为下偏差。20.5和19.69分别为最大最小极限尺寸。 6)零线 在极限与配合图中,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以其为基准确定偏差和公差。 7)标准公差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期末题库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题库 一、填空题 1.机械加工中常见的冷加工种类 有、、、、。 2.机械热加工的种类有、、。3.《机械制图》采用投影法。 4.《机械制图》三视图分别为视图、视图、视图。 5.《机械制图》中图纸的基本幅 面、、、、。 6.《机械制图》中轮廓线用线绘制,对称中心线用 线绘制,不可见的线用线绘制。 7.《机械制图》中绘图铅笔用、表示其软硬程度。 8.《机械制图》中尺寸三要素分别 为、、。 9.《机械制图》中采用字体。 10.《机械制图》中的比例有、、三类。 11.平面图形中的尺寸按其作用可分为尺寸尺寸。 12.钳工中用来敲击的工具为。

13.钳工中用来旋紧或松退螺丝的工具为。 14.常用的夹持和剪断工具为。 15.钳工中最简单的一种量具为。 16.钳工中台虎钳安装在上。 17.钳工中所使用的夹持工件的通用夹具。18.钳工中用来安放工件和划线工具的是。19.锯弓用于安装锯条,有式式两种。20.锉刀按用途不同可分为、、。21.钳工中使用的钻床为。 22.V带型号按规定分为、、、、、、7种。型截面尺寸最新,型截面尺寸最大。 22.两带轮间的中心距越小,带轮越小,带的越短。23.V带的装紧装置有和两种形式。24.操作钻床时不可,袖口必须,戴好。25、车床可以分为、、、及特种车床。 26、车削加工的主要工艺内容 有、、、、等。 27、机械加工的工种分为、两大类。 1.下图为车削工件端面的示意图,图上标注的主运动是 1 ,主偏角是 8 ,副偏角是,刀具前 角是 6 ,刀具后角是,已加工表面是

3 ,过度表面是, 2. 根据产品零件的大小和生产纲领,机械制造生产一般可以分 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三种不同的生产类型。 3. C6132机床:C表示车床,6表示落地及卧式车床组,1 表示普通车床系,32表示床身上最大工件回转直径为320mm。 4.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5.车刀在空间中的三个辅助平面是:正交平面、切削平面、基面。 二、选择题30题 1.在车床最适于加工的零件是(B ) A.平板类 B.轴类 C.轮齿成型 D.箱体类 2.键槽的工作面是:( B )

机械制图与工艺试题带答案

机械制图与加工工艺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 机械制图中一般不标注单位,默认单位是( A )。 A.mm B.cm C.m 2. 无论图形放大与缩小,在标注尺寸时均应按( B )来标注。 A. 图形的实际尺寸 B. 机件的真实大小 C. 考虑绘图准确度加修正值 D. 都不对 3. 表示各基本几何体大小(长、宽、高)的尺寸是( A )。 A.定形尺寸 B.定位尺寸 C.总体尺寸 D.规格尺寸 4. 符号“∠1:10:5”分别表示( C )。 A. 锥度1:10与斜度1:5 B. 锥度10:1与斜度5:1 C. 斜度1:10与锥度1:5 C. 斜度10:1与锥度5:1 2. 车削时,工件的转速很高,其切削速度就一定很大。(×) 3. 基本视图一共有6 个,分别是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仰视图、右视图、后视图。(√) 4. 对于一定的基本尺寸,公差等级愈高,标准公差值愈小,尺寸的精确程度愈高。(√) 5. 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6. 国家制图标准规定,图纸大小可以随意确定(×)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 尺寸标注中的符号:R表示圆半径,Φ表示圆直径,SΦ表示球直径。 2. 切削用量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及背吃刀量三要素。 3. 表示Ra=0.8 ,表示表面是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 4. 标注尺寸的三要素是尺寸界线、尺寸线和尺寸数字。 5. 螺纹的三要素是牙型、直径和螺距。

四、简答题(共42分) 1.说明M42x1.5-6H中各符号的含义。(6分) M—螺纹代号42—螺纹公称直径 1.5—螺距 6—公差等级 H—内螺纹中径和顶径公差带位置 6H—中径和顶径公差带代号 2.说明形位公差中各符号及其所表示的含义。(6分) ◎—同心度Φ0.05—公差大小A—基准 含义是被测要素轴线(或中心)的公差带是以基准A为轴线(或中心),直径为Φ0.05的圆柱(或圆)区域内。 3.请找出下图中所包含的基准、形位公差以及形位公差的含义。(30分) 11111 基准:A、B、D、E 形位公差:、、 形位公差含义: 序号1:基准轴线B确定小键1.19的中心平面位置,基准平面A确定小键1.19中心平面的角向位置。即:小键1.19的中心平面变动区域是由与基准A大键2.92中心平面成265度和基准B 外径Φ10.32的中心轴线所共同组成的,距离为0.09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测量方法:公差变动区域是基准外径B的中心和基准A大键中心平面的连线,成265度、 距离为0.09的平面区域内(即转换成角度偏差为±0.5度的范围内))。 序号2:外径Φ10.26中心轴线变动区域是以基准轴线D为轴线,直径为0.12的圆柱区域内。 序号3:螺纹中心轴线变动区域是以基准轴线E为轴线,直径为0.12的圆柱区域内。 (以上可用自己的意思进行答题,只要大致意思对即可。)

【机械制造业】机械制图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制图

绪论 [课题名称]机械制图的任务与学习方法 [教材版本] 柳燕君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柳燕君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课程的任务、特点、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2、了解图样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提高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3、熟知国家标准关于图纸幅面和格式规定,能正确识别读图方向。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1、引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反复实践,耐心细致,严肃认真,提高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初步树立标准是技术法规的标准化意识,注重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养成教育。 [教学重点] 1、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比例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看图方向的确定。 [分析学生] 1、入学新生大多数会对本课程产生较浓厚的兴趣,热情较高,信心较足。 2、同学们的几何知识和空间概念及想像力相对薄弱,又少于接触或未接触过机械生产

环境,缺少相应机械常识和感性积累。 3、机械制图既重理论,更重实践,与中小学课程及其学习方法不同,学生对学习方法有一个适应和掌握的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读书质疑、讲授、演示、归纳提升等教学法。 绪论部分的教学在以教材为蓝本的同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为目的,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工作、教学经验和体会对绪论所要讲述的内容作恰当的调整和充实。 [教学资源]生产用技术图纸等。 [教学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策略:利用网络演示,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注重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相联系,讲、演交叉进行,及时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题(5—8分钟) 机械制图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是研究如何运用正投影基本原理,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看图、绘图和空间想象能力,达到教学大纲中对本课程所提出的教学要求,以适应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需要。 二、新课教学(60—70分钟) 简述本节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1、图样的概念 准确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的图,称为图样。(对此定义作简要说明,并强调: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机械制图重点知识点

机械制图重点知识点 第二章投影基础 小结:点的投影 1.点的投影特性: 两个垂直,一个相等 ①a'a⊥OX轴a'a"⊥OZ轴 ②aax= a"az=y 2.点的坐标与投影: 点A到W面的距离= x = oax 点A到V面的距离= y = aax 点A到H面的距离= z = a’ax 3.点的相对位置: X:左右, Y:前后(大拇指),Z:上下,坐标大者为左、前、上. 4.重影点: 上遮下,左遮右,前遮后。 一、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三大类七种位置直线) ⒈一般位置直线(三斜无实长)三个投影与各投影轴都倾斜。 ⒉投影面平行线(一斜两平行)水平线、正平线、侧平线 在其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线段实长,与相应投影面的倾角。另两个投影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 ⒊投影面垂直线(一点两垂直)铅垂线、正垂线、侧垂线 在其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点。另两个投影反映实长且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 二、直线上的点 ⒈从属性:点的投影在直线的同面投影上。 ⒉定比性:点分线段之比在投影中不变。 平面的投影 一、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⒈一般位置平面(三类似) 三个投影为边数相等的类似多边形。 ⒉投影面垂直面(一斜两类似) 在其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成直线。 另外两个投影为类似多边形。 ⒊投影面平行面(两线一实形) 在其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形。 另外两个投影积聚为直线。 空间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分为:平行、相交、交叉 一、平行问题(P38) ⒈直线与平面平行 直线平行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当直线与特殊位置平面相平行时,直线的投影平行于平面的具有积聚性的同面投影。 ⒉两平面平行 若两投影面垂直面相互平行,则它们具有积聚性的那组投影必相互平行。二、相交问题 ⒈求直线与平面

机械制图学习资料

机械制图学习 1.确定图纸的种类。机械类图纸有很多种类,分装配图、简图、原理图、零件图等,首先要确定你拿到的是一 张什么图纸,你才知道图纸表达的是什么对象,表达了那些方面,表达到什么程度。 读取对象信息。图纸虽然每个人、每个公司都不会相同,但都遵循国家的制图标准,一张图纸做出来就是为了给人看的,要是特殊的地方太多,别人没法看就失去了它的意义。首先看标题栏(右下角)里面的对象名称、编号、数量、材料(如果有)、比例、单位等信息,这些信息的位置可以参看手册相关部分的内容。 2.确定视图。如果是原理图等类型的非“标准”图纸,就没有严格的视图这个概念了。标准的图纸最少都有一 个视图的。视图的概念来源于画法几何的投影,这个知识也可以看看手册的相关内容,简单的说,我们国家的制图标准,一个物体,正面看到的称之为主视图,左边看到的称之为左视图(摆放在主视图右边),顶上看的称之为俯视图(放在主视图的下边),以及剖视图等等很多的视图的概念。反映在图纸是,视图就是一块“东西”,块与块间不会有尺寸、文字、线条等内容联系起来他们,中间就是空白的。有建筑等视图能力的人对这些概念不会陌生的,都是通用的。 3.分清主体与标注注解。确定了有几个视图,分别是什么视图,之后就要分清主体(暂且这样叫吧,这词我发 明的),主体就是描述机械零部件的那些线条(实际的零部件二维世界里就是些线条),这个根据线的粗细就能分出来了(细线都是标注线),主体的线只有粗实线(粗细可以相对比较来判断,标准里面粗细也有标准的)、粗虚线和剖面线。 4.由主体还原零部件的实际样子。这是视图的关键点,其他的都可以看看书、翻翻手册搞定,只有这个,需要 积累和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能还原实际零件的样子,就会出现那个笑话说的挖个井却造了个烟囱。还原的时候如果有困难,可以仔细确定每个视图到底是什么视图(包括剖视图等表达方法),辅助尺寸标注(例如R 代表半径,那条线就是个圆弧(面),这些标注在手册里面有,也比较简单。 5.确定零部件尺寸。这个可以大概的看一下,有个大概的概念就行了,如果是制造者,到用到的时候再去看。 6.内外行分界线。到这里,只要你看过图纸,并研究过机械设计手册里面的有关图纸表达的内容,你算是看得 懂图纸的外行了,就像你看了一份房子的图纸后,你知道了房子的户型结构,大小了,不想深入的可以到此为止。然而,机械类的图纸信息,远远不止这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