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液压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浅谈液压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浅谈液压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浅谈液压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性质(√)应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

二、选题的目的和理论、实践意义

近年来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和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的各项性能都有了很大地提高,尤其是现代汽车上使用了电脑、机电液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使汽车工业的发展更上了一个新的台级。汽车工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目前技术先进的汽车已广泛采用了液力传动新技术,就连汽车的燃料供给和机械润滑系统也借鉴了这些技术,因此加强针对汽车的液压技术的学习与研究,对于从事汽车理论学习和设计制造维修的人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及组成

2.液压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2.1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

2.2汽车液压悬架系统

2.3汽车液压制动系统

2.4电子液压制动系统

2.5汽车液压减震系统

2.6.液压转向系统

2.7汽车EPS液压系统

3.汽车液压技术的发展趋势预测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策略及基本条件

深刻理解教材相关内容后,通过上网查阅、参考有关专业杂志等收集资料,并随时向论文指导老师和专业老师请教不懂之处,专业理论联系生产实践,在规定时段完成的论文。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总体安排

1.2011年5月1日前:确立选题,进行文献搜集,整理和撰写开题报告;

2.2011年6月1日前:通过访谈,生产实践等形式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资料整理,并

完成论文的初稿;

3.2011年6月10日前:论文修改,定稿;

4.2011年6月20日前:进行论文答辩并上交论文相关材料。

六、成果形式描述

通过本次论文的撰写,我不仅懂得了专业论文的撰写规范与方法,而且熟练地掌握了液压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用与维护及其发展情况,并深刻地领悟到理论与实践要

紧密结合,将理论渗透于生产实践中才能发挥其价值

七、指导教师意见及指导安排

指导教师签字:

2011年5月8日

八、所属教学单位意见

同意开题

负责人签字:左玉萍

2011年5月12日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批表申报人许智所属教学单位汽车工程系

设计(论文)选题名称浅谈液压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课题来源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

课题简介:近年来,汽车工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目前技术先进的汽车已广泛采用了液压技术,就连汽车的燃料供给和润滑系统也借鉴了这些技术,因此加强针对汽车的液压技术的学习与研究,对于从事汽车理论学习和设计制造维修的人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液压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特点,由于汽车整体结构和轻量化的要求,系统结构紧凑、元件组合性强,能够根据汽车的运行状况进行控制。本文介绍了液压在汽车各方面的应用并且就近些年来汽车液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发表了一些个人观点。

选题理由及准备情况:

选题理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汽车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几年进入社会和家庭的汽车数量飞速增长。汽车的应用就比较重要。为了了解液压在汽车上的应用与维护,作为一名汽车驾驶员和汽修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汽车的使用,才能更好的为生活服务,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正确合理的运用,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而且对节约燃油,减少轮胎磨损及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准备情况:收集和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走访了一些汽车销售企业,进行了调查。

积极与论文指导老师联系同时与专业老师进行沟通。

设计(论文)要求及所具备的条件:

要求:1、论文结构完整,版式符合学院统一要求。

2、论述观点显明,有理有据,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内容无错误。

3、能将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文章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具备的条件:对该论文题目进行了初步研究,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了社会调查,具备了论文开始写作条件。

指导小组意见:

组长签字:施红英

2011年4月2日所属教学单位意见:

同意选题

负责人签字:左玉萍

2011年4月3日

目录

1.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2.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及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3.液压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汽车液压悬架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汽车液压制动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3.4电子液压制动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3.5汽车液压减震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3.6.液压转向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3.7汽车EPS液压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4.汽车液压技术的发展趋势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5、结束语.................................................................................................................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6错

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液压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摘要

近年来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和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的各项性能都有了很大地提高,尤其是现代汽车上使用了电脑、机电液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使汽车工业的发展更上了一个新的台级。汽车工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目前技术先进的汽车已广泛采用了液压技术,就连汽车的燃料供给和机械润滑系统也借鉴了这些技术,因此加强针对汽车的液压技术的学习与研究,对于从事汽车理论学习和设计制造维修的人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液压技术,汽车工业,高新技术,

1.引言

当前,液压技术在实现高压、高速、大功率、高效率、低噪声,经久耐用,高度集成化等各项要求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在完善比例控制,伺服控制,数字控制等技术上也有许多新成就。现在汽车都在向着驾驶方便、运行平稳、乘坐舒适、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在这些发展中液压气压与液力传动技术起了主导作用。液压气压与液力传动在汽车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特点,由于汽车整体结构和轻量化的要求,系统结构紧凑、元件组合性强与电气结合,能够根据汽车的运行状况进行控制。

2.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及组成

2.1.液压传动工作原理

液压传动是利用液体的压力能来传递动力的一种传动形式,液压传动的过程是将机械能进行转换和传递的过程。

2.2.液压传动系统组成

(1)动力元件----液压泵,将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的装置。

(2)执行元件----液压缸、液压马达,将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装置。

(3)控制元件----对系统中油液的压力、流量或流动方向进行控制或调节的装置,如压力、流量、方向控制阀等。

(4)辅助元件----如油箱、管路、过滤器等。

2.3.液压传动的特点

1)功率密度大,结构紧凑,质量轻;

2)传动平稳,能实现无级调速,且调速范围大;

3)液压元件质量轻、惯性矩小,实现高频换向;

4)元件寿命长,可实现过载保护;

5)液压元件已标准化,通用性强。

液压传动的不足:效率低,不能保证严格的传动比,受油温变化影响大,制造精度要求高,对油液污染敏感

3、液压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3.1.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

1)汽车自动变速器液压操纵系统阀体的作用是把油泵所输出的液压油分配给各元件,以控制各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接合和分离,从而达到自动换档的目的。

2)主油路的副调压阀—限压滑阀

作用:根据车速和节气门开度的变化,自动调节液力变矩器的压力,并保证各摩擦副润滑的油压和流向液压油冷却装置的油压.

3.2.汽车液压悬架系统.

汽车电控液压悬架可以使司乘人员都有乘坐软弹簧的舒服感,而且还能保证汽车的灵活性和稳定性。目前轿车上采用的电子控制悬架都具有灵敏的车高调节功能,不管车辆(规定范围)如何变化,都可以保持汽车的一定高度,大大地减少了汽车在转弯时产生的倾斜程度。当车辆在凸凹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可以提高车身的高度,当车辆高速行驶时又可使车身的高度降低,以减少风的阻力。汽车电控液压悬架还具有衰减力的调节功能,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在急转弯、急加速和紧急制动时,还可以抑制车辆姿态的变化。

3.3.汽车液压制动系统

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行驶中最重要的部分。随着发动机的技术发展和道路条件的改善,汽车的行驶速度和单次运行距离都有了很大地发展,行驶动能大幅度地提高,从而使得传统的摩擦片式制动装置越来越不能适应长时间、高强度

的工作需要。由于频繁或长时间地使用制动器,出现摩擦片过热衰退现象,严重时导致制动失效,威胁到行车安全。车辆也因为频繁更换制动蹄片和轮胎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运而生的各种车辆的助制动系统迅速发展,液力缓速器就是其中的一种。当今的液力缓速器主要用在重型载货汽车和大中型客车上。液力缓速器的使用和推广,大大地改善了传统的制动器的不足。

3.4.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简称EHB)

3.4.1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简称EHB)是在传统的液压制动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传统的汽车制动系统有所不同,EHB以电子元件替代部分机械元件,是一个先进的机电一体化系统。EHB用一个综合制动模块取代传统制动器中的压力调节器和ABS模块。这个综合的制动模块由电机、泵、蓄电池等部件组成,它可以产生并储存制动压力,可以对4个车轮的制动力矩进行单独调节。同时,在EHB的电子控制系统中设计相应程序,通过操纵电控元件来控制制动力的大小及各轴制动力的分配,可以完全实现ABS及ASR等功能。

3.4.2EHB的工作原理

EHB采用电子踏板取代传统制动系统中的制动踏板,用来接受驾驶员的制动意图,产生并传递制动信号给电控单元和执行机构,并根据一定的算法进行模拟,然后将信息反馈给驾驶员,保证驾驶员有足够的踏板感。

制动过程中,车轮制动力由ECU和执行器控制,踏板转角传感器不断地将踏板转角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其输入到电控单元。ECU将控制信号及电流分别输入到驱动器和电液制动阀,驱动器根据两个输入信号中的较大值产生控制电流输入到电液制动阀。电液制动阀根据输入电流调整输出到制动器的压力大小。在制动过程中,ECU还可以根据轮速传感器等其它各种信号进行分析计算,实现ABS、ASR等功能。为了保证在系统发生故障时也能安全停车,系统中设计有后备液压系统,以保证控制系统在失灵时仍有制动能力,确保安全。

3.4.3EHB的发展和现状

EHB是线控制动系统(Brake2by2wire System)的一种类型。线控制动系统(简称BBW)包括EHB和EMB两种,其中EMB(Elect ro2mechanicalBrake)称为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如果把EHB称为“湿式”的BBW系统,那么EMB就是“干式”的BBW系统。两者的区别在于EMB不再使用制动液及液压部件,制动力矩完全由安装在4个车轮上的电动机驱动执行机构实现。目前,BBW系统存在着是否有高可靠性的安全通信技术,制动随动如何实现,制动失效如何保护等急需

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如何更好地降低制造成本,逐步实现市场化的问题。

EMB是汽车制动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而EHB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

线控制动源于飞机制造工业,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BBW系统被引入汽车制造领域。早在1993年,福特汽车公司就在一款电动汽车上安装了EHB 系统,后来通用公司在其一款轿车上也采用了EHB。目前,奔驰公司新推出的SL500同样采用了EHB,是世界上第一辆采用线控制动技术的量产车,它的EHB 技术是由博世公司提供的,也是电子控制制动系统SBC(Sensot ronic Brake Con2t rol)的一部分。此外,德尔福公司还提出了混合线控制动系统(Hybrid Brake2by2wire),即混合电制动系统,前轮仍采用传统的液压制动器进行制动,而后轮则用电动制动钳来代替传统的液压制动钳,是EHB到EMB的过渡。

3.4.4EHB与传统制动系统的对比

1)液压产生。在传统的制动系统中,驾驶员通过对制动主缸的调节,在轮缸建立制动压力;而电液制动系统则是通过液力蓄能器提供制动压力,而所储压力是由电动液压泵产生的,可以提供多次连续制动的液压力。

2)液压分配。传统的制动系统只是均匀的分配液压力,当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主缸就将等量的制动液送往各制动器的制动管路,并通过比例阀来平衡前后轮缸;而EHB则根据传感器所采集到的各种信息,通过ECU计算出各制动器所需的最佳制动力,并将其分别施加于各制动轮,达到良好的制动效果。

3)动力传递。电液制动系统的制动踏板和车轮制动器之间的动力传递是分离的,在制动过程中,制动力由EHB电子控制单元提供柔性控制,替代了传统的纯机械传递方式。

4)元件连接。EHB用电线取代部分制动管路,缩短了制动管路的长度,并可省去一些制动管路中的阀类元件,节省空间。

3.4.5EHB系统的优点

传统制动系中,制动主缸与制动轮缸通过制动管路相连,制动压力直接由人力通过制动踏板输入,而真空助力器作为辅助动力源也要受到发动机真空度的限制。这种结构特点限制了制动压力建立、各轮制动力的分配以及与其它系统的集成控制等,在进一步提高制动效果方面潜力有限。EHB系统由于改变了压力建立方式,踏板力不再影响制动力,弥补了传统制动系统设计和原理所导致的不足,

具有许多传统制动系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3.5.汽车液压减震系统

汽车液压减振系统具有优良的减震功能,在车辆偏重时可以保持车辆的平衡,使车辆继续安全行驶。在车辆更换轮胎时,不需要千斤顶顶地即可更换轮胎,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时间。如果车辆陷入湿滑的地方时,利用此装置也很容易走出泥沼。

3.6.液压转向系统

3.6.1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主要由机械部分和液压助力装置两部分组成。机械部分由转向传动副、转向摇臂、纵拉杆总成、横拉杆总成、转向节臂、转向主销、转向节主销套、转向节压力轴承及转向节等组成。液压助力装置部分由液压助力器、贮油箱、转向油泵及管路等组成。液压助力转向按液流形式分为常流式和常压式两种,按分配阀的形式又可分为滑阀式和转阀两种。现以液压常流式转向为例介绍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3.6.2.液压动力转向器

1.传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

⑴转向液压泵——转向液压泵是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动力源,它的作用是将发动机产生的机械能转变为驱动转向动力缸工作的液压能,再由转向动力缸驱动转向车轮。除液压泵本体外,通常还包括限制液压泵输出油压的安全阀和调节输出油量的溢流阀等。

⑵转向动力缸——是将转向液压泵提供的液压能,转变为驱动转向车轮偏转的转向助力执行元件。

⑶转向控制阀——是在驾驶员的操纵下,控制转向动力缸输出动力大小、方向和增力快慢的控制阀。转向控制阀通常还包含一个止回阀它的作用是当动力转向系统中的液压部分出现故障时,止回阀能保证驾驶员通过转向盘也可以直接操纵机械式转向器工作,使汽车能继续控制方向,但此时所需要的转向力比正常时要大很多。

2.传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结构形式

分开式——转向器、转向动力缸和转向控制阀三者分开布置

半分开式——是将转向动力缸和转向控制阀组合制成整体

整体式——将转向控制阀、转向动力缸和机械转向器三者组合成一个整体

3.传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

直线行驶:汽车直线行驶时转向盘处于中间位置不动。转向蜗杆轴在反作用弹簧的作用下,转向位置相对于外壳是固定不动的,转向控制阀的滑阀柱塞相对于阀体处于中间位置。由转向液压泵输给转向控制阀的高压油液直接流回到储油箱中,转向动力缸左、右油室中的油压相等,因此动力转向机构处于不工作状态。

右转向时:汽车右转弯行驶时转向盘向右转动,转向蜗杆轴驱动活塞2向右移动,与活塞制成一体的齿条通过扇形齿轮和转向摇臂驱动前轮向右偏转。

左转向时:汽车向左转弯时,转向盘向左转动,转向控制阀进行类似向右转向的动作,只是各动作方向相反。

转向“路感”的产生:整体滑阀式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会产生转向“路感”。这是由于转动转向盘时,转向控制阀的滑阀柱塞能随转向蜗杆轴同时产生轴向移动。当反作用弹簧被压缩时,由转向液压泵输向转向动力缸的高压油液会同时输向反作用油腔中,这样反作用弹簧的弹力和反作用油道中的高压油液施加给反作用柱塞的压力就共同作用到转向蜗杆轴上,产生一个与转向阻力大小成正比的作用力,这个力反映在转向盘上就是驾驶员对转向状况产生的转向“路感”

3.7汽车电子稳定控制(EPS)液压系统

汽车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系统,中文名称是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尖端的高科技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电子设备。ESP系统除了具有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和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的功能之外,更是一种智能的主动安全系统。在汽车行驶过程中,ESP始终监测车的运动状态,尤其是与转向相关的运行状态,一旦出现不稳定的预兆,ESP系统便实时予以更正,从而使行车安全性大大提高,驾车人员感觉更灵活、更快捷、更安全。ESP是汽车在各种恶劣状况下,都能非常可靠的按照驾驶人员的意图进行控制,而不会出现摆尾和方向失控等危险状况。

汽车ESP系统主要由电子控制单元、传感器和液压系统三部分组成,其控制

品质的好坏和工作性能的可靠性不仅与ECU的控制逻辑、传感器的作用有关,还与液压系统动态特性密切相关。汽车ESP液压系统是由多个液压元件组成,各液压元件在ECU的驱动下协同工作,根据汽车的不同行驶工况对车轮施加相应的液压制动力,实现车辆的主动干预。作为汽车ESP系统的执行机构,液压系统是一个高速响应系统,各液压控制阀的动态响应均在短时间完成。因此,对液压系统进行动态特性研究,了解和掌握液压系统工作过程中的动态响应特性,保证运动和ECU控制精度以及工作可靠性,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能大大提升汽车的主动安全水平,ESP从最初只是顶级豪华轿车的选装配置逐渐演变为中级轿车标准配置。在ESP逐渐普及的过程中,ESP自身也在不断升级换代;从早期的5.0、5.3、5.7再到目前我国已经实现国产化的ESP8.0以及最新的ESPPlus,Bosch ESP的体积和重量在不断下降,性能和扩展功能却在大大地提升,同时其制造成本也在逐渐降低,因而ESP得装车率逐渐提高。目前尽管ESP在各国NCAP以及汽车安全研究机构的测试评分体系中都不属于评分项目,但这些机构都无一不例外在鼓励使用ESP。而美国交通部和NHTSA更是在2006年末发布了一项硬性的规定:规定所有车重不超过10000磅的2009款新车,都要将ESP系统列为标准配置;而到2011年9月,所有在美国本土销售的新车,都必须将ESP列为标准配置。据NHTSA的研究数据表明,这项措施的实行,每年将会拯救5300到10300人的生命,IIHS对此的预测数字更是不低于10000人,ESP的主要性可见一斑。

近年来,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汽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汽车生产商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都把汽车安全技术和价格作为非常重要的竞争手段。由于能大大提升汽车的主动安全水平,可以预见,ESP汽车安全产品的普及率会逐年上升。掌握ESP技术,就掌握了竞争未来汽车安全技术的主动权。然而,国内生产的汽车所配置的ESP还来源于进口,其国产化研制工作正在起步。因此,开展汽车ESP液压系统动态特性研究,为汽车设计人员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缩短ESP研究周期,避免过多的试制品试验,都有着重要的工程意义汽车ESP液压系统是由多个液压元件组成,各液压元件在WCU的驱动下协同工作,根据汽车的不同行驶工况对车轮施加相应的液压制动力,实行车辆的主动干预。作为汽车ESP系统的执行机构,液压系统是一个高速响应系统,各液压控制阀的动态响应均在短时间内完成,其动态特性直接影响ESP系统控制品质的好坏和工作性能的可靠性。

液压单元式ESP系统的核心部件,它用于接受电子控制单元的指令,通过各液压控制阀的开关动作通断控制回路,进而自动调节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液

压单元主要由液压控制阀、回油泵和蓄能器等组成,通过液压控制阀和回油泵产生的液压力控制制动力。采用循环调压方式进行ESP系统制动压力调节时,通过使制动轮缸中的液压介质泵回制动主缸或蓄能器,实现制动压力减小;通过制动主缸或蓄能器中的液压介质进入制动轮缸,实现制动压力的增大;通过增、减压阀的关闭,截断回路,使得制动轮缸压力保持不变。

在液压单元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元件——集成阀。集成阀是常通阀和限压阀的集成,根据车辆运行状况,ECU发出命令,通过常通和限压状态的选择,实现液压系统常规制动、ABS模式、ASR模式、ESP模式的切换。在ESP模式下,集成阀切换到限压状态,防止系统的工作压力过载,起限压阀的作用。回油泵的持续工作,可能使得系统压力超过限定压力而引起系统过载,ECU发出指令,限压状态切换到常通状态,对工作系统进行泄压:当系统的压力没有达到限定值时,常通状态切换到限压状态。在ESP液压系统中,液压控制阀汇中的增压阀、减压阀、吸入阀以及常通阀都是典型的二位二通的电磁阀;回油泵一般为高压柱塞泵;蓄能器为弹簧活塞式

4.汽车液压技术的发展趋势

提到汽车,除了尺寸可取,、变速器、ABS之外,媒体或者专业人士谈论更多的往往是厢体及其它的结构,材料的性能与应用,车桥的强度和结构,悬挂系统的安全和平顺等等,如何实现汽车的功能,更好地体现出功能性、实用性、方便性等几个方面的结合也是我们汽车专业人士所关注、所追求的。

关注汽车的功能性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将目光落到实现各种功能的液压技术上。提到液压技术,相信汽车行业从业人员并不陌生。在我们周围,从自卸车到搅拌车,从垃圾车到扫地车,随处可见液压系统的影子。采用各种新功能、新技术的专用汽车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睱,流连忘返。作为汽车液压技术人员,透过展会上车辆华丽的外表、精湛的工艺、精美的做工,体会更深的是液压技术在其中所起到的功能化核心作用,以及液压技术发展过程中鲜明的时代和行业特征。

举一个例子,在一辆半挂车系统上,我们看到了液压驱动的驾驶室翻转系统;具有液压高度调整和角度调整功能的牵引座;有液压伸缩车架、地板升降、尾梯收放以及液压车桥提升系统等等。而功能化的箱体则可能是自装卸移动式垃圾压缩站,也可能是专业运输散装物料的液压活动地板,更可能是安全有液压随车吊和自调平液压支撑,或者同时配备液压翼开系统和遥控操作功能的液压升降尾板等。

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是汽车对于液压技术的要求,还是液压技术对汽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如果可以因此思考一下液压技术与汽车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1.发展轻型化、轻量化、集成化技术。在IAA展会上,我们可以看到,汽车已普遍使用插装元件、铝合金阀体、液压回路的集成技术等。而在功能性的箱体结构、最新的驱动机构以及执行元件技术方面,也大量地采用了抗拉强度750mpa 高强度钢、高强度铝合金材料。甚至全铝结构的液压油缸和驱动机构也不乏其身影。在汽车上,任何降低重量的措施都可以直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降低燃料的消耗。这就是为什么汽车行业追求轻量化,并乐此不疲的根本原因。

2.广泛采用现代化的精密制造技术,提高元件的制造精度。尺寸精度的提高意味着更小的泄漏,而表面精度的提高则可以减少元件和系统的内部压力损失,从而减少功率损失。先进制造技术还使集成化回路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集成化回路可以使元件之间的距离缩短,减小流道的长度,从而降低管路的损失。4、结束语

自2O世纪9O年代以来,工程机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新结构和新产品不断涌现。随着微电子技术向工程机械的渗透,工程机械日益向智能化和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对工程机械行走驱动装置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近年来,液压技术迅速发展,液压元件日臻完善,使得液压传动在工程机械传动系统中的应用突飞猛进,液压传动所具有的优势也日渐凸现。可以相信,随着液压技术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的紧密结合,液压传动技术必将在工程机械行走驱动系统的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栓成.现代轿车电控悬架的结构原理和检修[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

版社,1998

[2]付百学.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利平.现代液压技术应用220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杨尔庄.二十一世纪液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液压与气动,2003(3):1~

2

[5]余志生.汽车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6~70

[6]刘惟信.汽车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陈家瑞.汽车构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8]王望予.汽车设计第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9]韩晓娟.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0]汽车工程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汽车支腿液压系统

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 一、概述 汽车起重机时一种使用广泛的工程机械,这种机械能以较快速度行走,机动性好、适应性强、自备动力不需要配备电源、能在野外作业、操作简便灵活,因此在交通运输、城建、消防、大型物料场、基建、急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汽车起重机上采用液压起重技术,具有承载能力大,可在有冲击、振动和环境较差的条件下工作。由于系统执行元件需要完成的动作较为简单,位置精确度要求较低,所以,系统以手动操纵为主,对于起重机机械液压系统,设计确保工作可靠与安全最为重要。 汽车起重机时有相配套的载重汽车为基本部分,在其上添加相应的起重功能部件,组成完整汽车起重机,并且利用汽车自备的动力作为起重机的液压系统动力;起重机工作时,汽车的轮胎不受力,依靠四条液压支撑腿将整个汽车抬起来,并将起重机的各个部分展开,进行起重作业;当需要转移起重作业现场时,需要将起重机的各个部分收回到汽车上,使汽车恢复到车辆运输功能状态,进行转移。一般的汽车起重机在功能上有以下要求: 1)整机能方便的随汽车转移,满足其野外作业机动、灵活、不需要配备电源的要求。 2)当进行起重作业时支腿机构能将整车抬起,使汽车所有轮胎离地,免受起重载荷的直接作业,且液压支腿的支撑状态能长时间保持位置不变,防止起吊重物时出现软腿现象。 3)在一定范围内能任意调整、平衡锁定起重臂长度和俯角,以满足不同起重作业要求。 4)使起重臂在360度内能任意转动与锁定。 5)使起吊重物在一定速度范围内任意升降,并能在任意位置上能够负重停止,负重起动时不出现溜车现象。 二、工作过程 支腿缸收放回路汽车起重机的地盘前后各有两条支腿,通过机械机构可以使每一条支腿收起和放下。在每一条支腿上都装着一个液压缸,支腿的动作由液压缸驱动。两条前支腿和两条后支腿分别由多路换向阀1中的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A和B控制其伸出或缩回。换向阀均采用M型中位机能,且油路采用

液压传动在汽车上的应用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965 液压传动在汽车上的应用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液压传动在汽车上的应用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近年来随着液压、气压与液力传动技术的发展和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的各项性能都有了很大地提高,尤其是现代汽车上使用了电脑、机电液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使汽车工业的发展更上了一个新的台级。汽车工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目前技术先进的汽车已广泛采用了液压气压和液力传动新技术,就连汽车的燃料供给和机械润滑系统也借鉴了这些技术,因此加强针对汽车的液压气压与液力传动技术的学习与研究,对于从事汽车理论学习和设计制造维修的人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现在汽车都在向着驾驶方便、运行平稳、乘坐舒适、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在这些发展中液压气压与液力传动技术起了主导作用。液压气压与液力传动在汽车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特点,由于汽车整体结构和轻量化的要求,系统结构紧凑、元件组合性强与电气结合,能够根据汽车的运行状况进行控制。 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一样,主要用于实现动力远程传

自卸汽车举升机构的机械及液压系统设计

摘要 自卸汽车是利用发动机动力驱动液压举升机构,将货箱倾斜一定角度从而达到自动卸货的目的,并依靠货箱自重使其复位。因此,液压举升机构是自卸汽车的重要工作系统之一,其结构形式、性能好坏直接影响自卸汽车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本论文首先对自卸式汽车进行了说明,同时根据设计需要对液压系统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设计液压举升机构及液压系统。液压缸是一种配置灵活、设计制造比较容易而应用广泛的液压执行元件。尽管液压缸有系列化标准的产品和专用系列产品,但由于用户对液压机械的功能要求千差万别,因而非标准液压元件的设计是不可避免的。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集中于自卸汽车液压缸的机械结构和液压系统的设计,介绍了自卸汽车的整个工作原理以及举升机构的工作原理,按照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步骤对液压缸的机械结构和液压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计算,并对其附属部件也进行了合适的选择。最终得到一整套符合要求的汽车自卸系统。 关键词:自卸汽车,液压缸机械设计,液压系统设计

目录 1 绪论 (1) 1.1 自卸汽车的作用 (1) 1.2 自卸汽车的分类 (1) 1.3 常见自卸汽车分类举例 (2) 1.4 自卸汽车的举升机构 (3) 1.5 自卸汽车的结构特点 (3) 1.6 小结 (4) 2 液压系统设计 (5) 2.1 液压概述 (5) 2.1.1 液压技术的发展 (5) 2.1.2 液压传动 (5) 2.2 自卸汽车液压系统设计 (6) 2.2.1 液压缸概述 (6) 2.2.2 液压系统原理图 (7) 2.2.3 液压系统图 (8) 2.3 小结 (9) 3 液压缸结构设计 (10) 3.1 液压缸结构设计的依据、原则和步骤 (11) 3.1.1 设计依据 (11) 3.1.2 设计的一般原则 (12) 3.1.3 设计的一般步骤 (12) 3.2 液压缸基本结构参数及相关标准 (13) 3.2.1 液压缸的液压力分析和额定压力的选择 (14) 3.2.2 液压缸内径D和外径 D (16) 1 3.2.3 活塞杆外径(杆径)d (17) 3.2.4 液压缸基本参数的校核 (18) 3.3 液压缸综合结构参数及安全系数的选择 (19) 3.3.1 液压缸综合结构参数 (19) 3.3.2 安全系数的选择 (19) 3.4 液压缸底座结构设计 (21) 3.5 缸体设计与计算 (22)

液压传动在汽车上的应用

液压传动在汽车上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液压、气压与液力传动技术的发展和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的各项性能都有了很大地提高,尤其是 现代汽车上使用了电脑、机电液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使汽车工业的发展更上了一个新的台级。汽车工业成为衡 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目前技术先进的汽车已广泛采用了液压气压和液力传动新技术,就连汽车的燃料供给和机械润滑系统也借鉴了这些技术,因此加强针对汽车的液压气压与液力传动技术的学习 与研究,对于从事汽车理论学习和设计制造维修的人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现在汽车都在向着驾驶方便、运行平稳、乘坐舒适、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在这些发展中液压 气压与液力传动技术起了主导作用。液压气压与液力传动在汽车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特点,由于汽车整体结构 和轻量化的要求,系统结构紧凑、元件组合性强与电气结合,能够根据汽车的运行状况进行控制。 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一样,主要用于实现动力远程传递、电气控制信号转换等。由于其工作介质是气体, 因此工作安全、系统泄漏对环境污染也小,但受气体可压缩性大的影响,系统的灵敏性不如液压传动。如液压 汽车制动装置的制动滞后时间为0.2S,而气压汽车装置的制动滞后时间是0.5S,而且气压系统的噪音也大, 自动润滑性能也差。 下面举几个例子介绍液压气压与液力传动在汽车传动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1.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是在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增设了电子控制装置。该系统能够 根据汽车行驶条件的变化对助力的大小实行控制,使汽车在停车状态时得到足够大的助力,以便提高转向系统 操作的灵活性。当车速增加时助力逐渐减小,高速行驶时无助力,使操纵有一定的行路感,而且还能提高操纵 的稳定性。另外,液压系统一般工作压力不高,流量也不大。 2.液力自动变速器液力自动变速器在现代汽车上用得也越来越多。使用液力变速器可以简化驾驶操作,使 发动机的转速控制在一定的范圉内,避免车速急剧变化,有利于减少发动机振动和噪音,而且能消除和吸收传 动装置的动载荷,减少换档冲击,提高发动机和变速器的使用寿命。 3.汽车防抱死液压系统ABS即汽车防抱死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在汽车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无论是气压 制动系统还是液压制动系统,ABS均是在普通制动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传感器、ABS执行机构和ABS电脑三部分。液压制动系统ABS广泛应用于轿车和轻型载货汽车上。气压制动系统ABS丰要用于中、重型载货汽车上,所装用的ABS按其结构原理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用于四轮后驱动气压制动汽车上的ABS和用于汽车列车上的ABS。气顶液压制动系统ABS兼有气压和液压两种制动系统的特点,应用于部分中重型汽车上。

汽车起重液压系统设计

汽车起重液压系统设计 1 绪论 1.1 汽车起重机简介 汽车起重机是一种将起重作业部分安装在汽车通用或专用底盘上、具有载重汽车行驶性能的轮式起重机。根据吊臂结构可分为定长臂、接长臂和伸缩臂三种,前两种多采用桁架结构臂,后一种采用箱形结构臂。根据动力传动,又可分为机械传动、液压传动和电力传动三种。因其机动灵活性好,能够迅速转移场地,广泛用于土木工程。 汽车起重机的主要技术性能有最大起重量、整机质量、吊臂全伸长度、吊臂全缩长度、最大起升高度、最小工作半径、起升速度、最大行驶速度等。 1.2 液压系统在汽车起重机上应用及其特点 1.2.1 液压系统在汽车起重机上的应用 现在普遍使用的汽车起重机多为液压伸缩臂汽车起重机,液压伸缩臂一般有2~4节,最下(最外)一节为基本臂,吊臂内装有液压伸缩机构控制其伸缩。 液压系统要实现其工作目的必须经过动力源→控制机构→机构三个环节。其中动力源主要是液压泵,传输控制装置主要是一些输油管和各种阀的连接机构,执行机构主要是液压马达和液压缸。这三种机构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不同功能的液压回路。汽车起重机的液压系统由起升机构,回转机构,变幅机构,伸缩机构和支腿部分等组成,全为液压传动。 泵—马达回路是起重机液压系统的主要回路,按照泵循环方式的不同有开式回路和闭式回路两种。 开式回路中马达的回油直接通回油箱,工作油在油箱中冷却及沉淀过滤后再由液压泵送入系统循环,这样可以防止元件的磨损。但油箱的体积大,空气和油液的接触机会多,容易渗入。 闭式回路中马达的回油直接与泵的吸油口相连,结构紧凑,但系统结构复杂,散热条件差,需设辅助泵补充泄漏和冷却。而且要求过滤精度高,但油箱体积小,空气渗入油中的机会少,工作平稳。

从自卸车市场看液压油缸的发展

从自卸车市场看液压油缸的发展 液压油缸是整个自卸车的核心工作元件之一,与控制阀、液压阀、液压油箱、液压泵、液压管路等共同构成工作系统。液压油缸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举升车厢实现卸货功能。在自卸车卸货过程中,液压举升系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自卸车整车重心的不断提高,其稳定性不断降低,液压举升系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自卸车的安全性,还对自卸车的装载效率、工作效率、工作可靠性与维护成本产生一定影响。 自卸车的年产量占我国工程类专用车年产量的比重较大,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自卸车的产品结构、质量和可靠性都在不断提高。作为自卸车的关键零部件,国内市场对液压油缸的需求正朝着自重轻型化、举升重型化以及系统集成化方向发展。 (1)与自卸车的市场需求量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液压举升系统的市场需求量随自卸车一同起伏。因此,液压举升机构也应针对自卸车的发展趋势来进行相应的研究和市场开拓。 据了解,我国自卸车的市场需求量每年约为15万辆左右,其中重型自卸车的市场需求量约6万~8万辆,并且这一数字仍在继续增长,自卸车也正逐渐走向重型化。 自卸车的三大特点决定着自卸车及其配套件的生产和市场: 一,季节性强。上半年为自卸车的需求旺季,下半年则迅速转入淡季。据记者了解,尽管国内自卸车生产厂家众多,但企业目前的产能并不能满足旺季的需求,淡季时又因为没有市场需求而处于半停产状态。因此,国内虽然拥有众多的生产厂,自卸车的产量却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对此,部分实力雄厚的企业正积极添置设备扩大产能,满足旺季时的市场需求。 二,自卸车更新的周期比较短,大多两年就更新一次,大量的二手自卸车的售后服务存在较大问题。 三,自卸车市场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它往往集中在内蒙、京津塘、山西等矿产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较多的地区。 与其他专用汽车不同,自卸车的订单通常由主机厂获得,通过大委改获得订单是专用车企业的主要渠道,即主机厂得到订单之后再下发到各个改装厂进行改装。相比较而言,小委改的量要少得多。(小委改是指经销商与用户签单后再交由改装厂改装的一种方式。)因此,主机厂通常将订单交由有实力的企业或者自己的下属企业改装,对配套厂来说,研究、跟踪主机厂的下游企业也相当重要。 据业内人士预测,2008年有一系列不利因素制约着自卸车的发展,比如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原材料涨价、燃油紧缺与潜在涨价的危机、发动机排放标准的升级、运输市场的不规范以及国家投资项目的减少等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整个自卸车的消费链,影响自卸车及相关产业的需求。因此,今年的自卸车市场预计会有所下滑。 (2)自卸车的结构决定着液压油缸技术的方向 影响自卸车的因素同样也影响着液压举升机构,在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油缸的发展过程中,自卸车自身结构的不断优化对提升液压油缸的质量起到了推动作用。 据记者了解,我国早期的自卸车车型受日系自卸车的影响较大,大多采用中顶自卸。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在进口欧美品牌的重型自卸车的带动下,国内斯太尔系与北奔重型自卸车开始逐步采

液压技术国内外发展趋势

液压技术国内外发展趋势 液压技术发展趋势 液压技术是实现现代化传动与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世界各国对液压工业的发展都给予很大重视。世界液压元件的总销售额为350亿美元。据统计,世界各主要国家液压工业销售额占机械工业产值的2%~3.5%,而我国只占1%左右,这充分说明我国液压技术使用率较低,努力扩大其应用领域,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液压气动技术具有独特的优点,如:液压技术具有功率重量比大,体积小,频响高,压力、流量可控性好,可柔性传送动力,易实现直线运动等优点;气动传动具有节能、无污染、低成本、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等优点,并易与微电子、电气技术相结合,形成自动控制系统。因此,液压气动技术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但是近年来,液压气动技术面临与机械传动和电气传动的竞争,如:数控机床、中小型塑机已采用电控伺服系统取代或部分取代液压传动。其主要原因是液压技术存在渗漏、维护性差等缺点。为此,必须努力发挥液压气动技术的优点,克服缺点,注意和电子技术相结合,不断扩大应用领域,同时降低能耗,提高效率,适应环保需求,提高可靠性,这些都是液压气动技术继续努力的永恒目标,也是液压气动产品参 与市场竞争是否取胜的关键。 液压产品技术发展趋势 由于液压技术广泛应用了高科技成果,如:自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可靠性及新工艺新材料等,使传统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也使产品的质量、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尽管如此,走向21世纪的液压技术不可能有惊人的技术突破,应当主要靠现有技术的改进和扩展,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以满足未来的要求。 其主要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减少损耗,充分利用能量 液压技术在将机械能转换成压力能及反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能量损耗。为减少能量的损失,必须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减少元件和系统的内部压力损失,以减少功率损失;减少或消除系统的节流损失,尽量减少非安全需要的溢流量;采用静压技术和新型密封材料,减少摩擦损失;改善液压系统性能,采用负荷传感系 统、二次调节系统和采用蓄能器回路。 泄漏控制 泄漏控制包括:防止液体泄漏到外部造成环境污染和外部环境对系统的侵害两个方面。今后,将发展无泄漏元件和系统,如发展集成化和复合化的元件和系统,实现无管连接,研制新型密封和无泄漏管接头,电机油泵组合装置等。无泄漏将是世界液压界今后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

自卸汽车液压举升系统的设计改进样本

自卸汽车液压举升系统的设计改进 就自卸汽车的二位二通举升系统进行了一定的剖析, 指出了二位二通举升 系统存在着车箱自行举升的隐患, 提出了设计上的改进思路和方法。笔者也有与之不同的设计思路和做法。 1 取力器故障分析 针对自卸汽车车箱自行举升的问题, 在对一些故障车型进行分析之后发现, 引起车箱自行举升的原因有多种可能。一是用户在非卸料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忘记关闭取力器开关, 导致取力器齿轮啮合带动齿轮油泵工作。第二种情况是取力器发生故障, 即退不下档( 取力器齿轮长期与变速箱齿轮啮合后带动齿轮油泵长时间运转) 。此故障的原因一般由以下几方面造成: 取力器操纵管路漏气; 取力器操纵气缸各部位纸垫破损; 取力器拨叉止动螺钉松脱或拧断; 取力器拨叉脱出啮合齿套叉槽; 变速箱中间轴损坏。取力器发生故障往往是车箱自行举升的主要原因, 只要车辆变速箱运转, 取力器齿轮就会开始工作, 从而带动齿轮油泵运转。如果此时自卸车液压系统有故障或存在设计上的缺陷, 车箱便有自行举升的可能。 2 二位二通液压举升系统分析 对于二位二通液压举升系统存在的问题, 文献[1]已经阐述的较为透彻。二位二通换向阀是马勒里式举升结构( T式举升机构) 中大量采用的液压系统部件, 因其具有成本低、安装管路少、结构简单、质量可靠、维修简便等优点, 深得用户推崇, 故而许多改装企业.在T式举升机构上均选用此元件, 液压原理见图1。该结构与文献[1]介绍的系统原理略有不同。文献[1]采用的是气控二位二通换向阀; 本举升机构中用的是手控二位二通换向转阀, 阀的开口大小可由用户随意调整, 车箱下降的速度则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调整, 因而操作简单、便捷。但此结构确也存在备压高的现象, 不过备压高并不是主要问题。因为该液压系统已被广大客户认可, 并得到了普遍应用, 但存在的问题还需要从设计、工艺等方面来加以解决, 例如附

液压技术习题

液压技术习题 第一章绪论 1.液压传动系统是由;;; 和五部分组成的。 第二章流体传动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理想液体: 2、层流流动: 3、紊流流动: 4、粘性: 5、定常流动: 6、流线: 7、迹线: 8、流管: 二填空 1.流体动力学的三大方程是:1 ;2 ; 3. 。 2.方程F = ρq(β2v2-β1v1)为方程,F为,β2、β1为系数,在状态下β= 1,v2、v1为液体流经出口和进口的。 3.沿程压力损失的计算公式为;在层流状态下,沿程阻尼系数为 ,Re叫做,它是用来判别的。 4.定常流动时,流体内的各个参量均为。 5.液压油的粘度表示方法有μυ和E,它们分别叫做粘度,粘度和粘度,20号机械油的运动粘度在温度为500 C时为~ cst 6.续性方程的数学表达方式为,它表示液体流动过程中的守恒。- 7.体在光滑的金属圆管中流动,管道直径为 d 流动速度为v 它可能有地种流动 状态,即和,通常用数来判别,该数为Re = . 四、计算题 1 某液压泵流量为q = 16 l/min,且安装在油面以下,如图所示。已知油的密度为ρ=900kg/m3,运动粘度υ=11×10-6m2/s,油管直径d=18mm,若油箱油面位置高度不变,油面压力为1个标准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1.03×105pa),从油箱底部到油泵吸油口处的管子总长L=2.2m,油箱油面到油泵吸油口中心高度h=0.9m,若仅计管中沿程损失,求油泵吸油口处的绝对压力。(重力加速度为g = 10 m/s2)。

2 .如图所示:液压泵从油箱内吸油,油面压力为1个标准大气压,已知吸油管直径为d = 6 cm ,流量q = 150 l/min ,油泵吸油口处的真空度为0.2 × 105 N/m 2,油的运动粘度为υ= 30×10-5 m 2 /s,ρ= 900kg/m 3,弯头处的局部阻尼系数ζ1= 0.2,管子入口处的局部阻尼系数ζ2 = 0.5,管道长度等于H ,试求泵的安装高度H 。 3.如图所示:已知:D=150mm ,d=100 mm ,活塞与缸体之间是间隙配合且保持密封,油缸内充满液体,若F = 5000N 时,不计液体自重产生的压力,求缸中液体的压力。 第三章 动力元件 1.如下图所示基本回路是由 泵和 马达组成的 回路。 当泵的转速N b 排量为V b 效率为1。 2.液压泵的作用是把电动机输入的 能转换成 能,它是液压系统中 的 机构。 3.液压泵完成吸油压油所必备的条件有: a ;b ;c 。 4.. 某液压泵的排量为10ml/r,工作压力为10Mpa,转速为1500r/min,泄露系数λB =2.×10-6ml/pa.s,泄漏量△q=λB p 工机械效率为0.9,试求: 1).泵的实际输出流量.2).泵的容积效率和总效率.3).输入和输出功率,4)理论和实际输入转矩。

典型液压系统

单元七典型液压系统 学习目标: 1.掌握读懂液压系统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2.掌握YT4543型液压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 3.掌握YB32-200型压力机液压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 4.掌握Q2- 8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 5.能绘制电磁铁动作循环表 重点与难点: 典型液压系统是对以前所学的液压件及液压基本回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应用,对液压元件基本知识的检验与综合,也是将上述知识在实际设备上的具体应用。本章的重点与难点均是对典型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图的阅读和各系统特点的分析。对于任何液压系统,能否读懂系统原理图是正确分析系统特点的基础,只有在对系统原理图读懂的前提下,才能对系统在调速、调压、换向等方面的特点给以恰当的分析和评价,才能对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采取正确的方案。因此,掌握分析液压系统原理图的步骤和方法是重中之重的内容。 1 ?分析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图的步骤和方法 对于典型液压系统的分析,首先要了解设备的组成与功能,了解设备各部件的作用与运动方式,如有条件,应当实地考察所要分析的设备,在此基础上明确设备对液压系统的要求,以此作为液压系统分析的依据;其次要浏览液压系统图,了解所要分析系统的动力装置、执行元件、各种阀件的类型与功能,此后以执行元件为中心,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油路;然后以执行元件动作要求为依据,逐一分析油路走向,每一油路均应按照先控制油路、后主油路,先进油、后回油的顺序分析;再后就是针对执行元件的动作要求,分析系统的方向控制、速度控制、压力控制的方法,弄清各控制回路的组成及各重要元件的作用;更后就是通过对各执行元件之间的顺序、同步、互锁、防干扰等要求,分析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最后归纳与总结整个液压系统的特点,加深对系统的理解。 2.在此选用YT4543型组合机床动力滑台的液压系统,作为金属切削专用机床进给部件的典型代 表。此系统是对单缸执行元件,以速度与负载的变换为主要特点。要求运动部件实现“快进一一工进一二工进一死挡铁停留一快退一原位停止”的工作循环。具有快进运动时速度高负载小与工进运动时速度低负载大的特点。系统采用限压式变量泵供油,调速阀调速的容积节流调速方式,该调速方式具有速度刚性好调速范围大的特点;系统的快速回路是采用三位五通电液换向阀与单向阀、行程阀组成的液压缸差动连接的快速运动回路,具有系统效率较高、回路简单的特点;速度的换接采用行程阀和液控顺序阀联合动作的快进与工进的速度换接回路,具有换接平稳可靠的特点;两种工进采用调速阀串联与电磁滑阀组成的速度变换回路实现两次工进速度的换接,换接平稳;采用中位机能为M型的电 液换向阀实现执行元件换向和液压泵的卸荷。该系统油路设计合理,元件使用恰当,调速方式正确, 能量利用充分。 3.YB32-200型压力机的液压系统属于锻压机械液压系统的代表,此系统以压力变换为主、功率比大、压力高,属于高压或超高压系统。压力机工作时要求带动上滑块的液压缸活塞能够自动实现“快速下行一慢速加压一保压延时一泄压一快速回程一原位停止”的动作循环,空程时速度大,加压时推力大;下滑块液压缸要求实现“顶出一退回”的动作循环,有时还需要实现“浮动”功能。该系统采用高压大流量恒功率变量泵供油,利用活塞自重充液的快

自卸车液压系统安装手册

目录 1 安装油缸 (2) 1.1油缸安装的总体要求 (2) 1.2 安装油缸支撑梁 (3) 1.2.1油缸支撑梁的要求 (3) 1.2.2安装油缸支撑梁 (3) 1.3 安装底盘支架 (3) 1.4 油缸与底盘支架的连接 (4) 1.4.1 吊装油缸 (4) 1.4.2安全事项 (4) 1.5 油缸与厢体的连接 (4) 2.齿轮泵安装 (5) 2.1 齿轮泵安装示意图 (5) 2.2 油泵管路连接示意图 (5) 3 安装液压油箱及附件 (6) 3.1 安装油箱 (6) 3.2 安装油箱附件 (6) 3.3安装空气滤清器和回油滤清器 (6) 4 安装举升阀 (7) 4.1 举升阀连接 (7) 5 气控阀安装 (8) 5.1 气控阀的连接 (8) 5.2 气控阀安装的注意事项 (8) 6 限位阀安装 (9) 6.1 固定方式 (9) 6.2 安装方式: (9) 6.2.1 限位阀安装在油缸上 (9) 6.2.2 限位阀安装在支架上 (10) 6.3 限位阀的连接 (10) 6.4 限位阀调节步骤 (10) 7 油管和接头的安装 (11) 7.1高压油管的标准安装方法 (11) 7.2 低压油管的标准安装方法 (11) 7.3 管接头 (12) 8 最终检查 (12) 9 油缸喷漆 (12) 10整车液压系统检测及调试 (12) 10.1 检查液压系统 (12) 10.2 测试液压系统 (13)

自卸车液压系统的安装 1 安装油缸 1.1油缸安装的总体要求 ●油缸的安装位置取决于实际应用条件或车辆的安全和额定载荷。 ● 油缸的应用要求(举升能力和举升角度)取决于车辆的轴荷分配和厢体的外形(如后悬、厢体长度、厢体高度、旋转点等)。 ● 车辆的轴荷分配取决于当地法规或汽车制造商提供的技术参数。 ● 额定举升重量=厢体容积(长×宽×高)×货物比重+厢体自重+5%超载重量。 ● 其他可能影响安装位置的因素如图1所示: ①驾驶室间隙——确保油缸与驾驶室间留有足够空间,以便于驾驶室的翻转、举升过程中厢体的运动及安装区域内可接触到其它部件。 ②旋转空间——在举升过程中油缸会围绕其下支架旋转,请确保在油缸、驾驶室及变速箱周围留有足够空间。 ③末级缸筒间隙——检查油缸顶起后油缸缸筒与车厢前端是否留有至少50mm的间隙。 ④维护空间——确保留有适度空间以便在安装及维护过程中使用工具、连接软管等等。 ⑤以一定角度(相对于厢体)安装的FC型油缸在举升过程中将会摆向厢体。确保整个举升过程中油缸与车厢前端留有足够间隙(至少50mm)。 图1 注意: ● 安装时,油缸与铅垂线间角度(前后方向)不超过10度; ● 安装油缸时应保证未节缸筒(最细的一节缸)伸出最小为15mm,最大不超过50mm长度;(参数表中提及的油缸闭合长度已包含20mm的伸出长度) ● 如果要使用限位阀或其他行程控制装置,必须使前置油缸留有150mm的行程用于触发该装置。

液压技术的发展历史

液压技术的发展历史 出了连续介质的概念,建立了无粘性流体运... - 1648年法国B.Pascal提出静止液体中流体传动定律,奠定了液体静力学基础 17世纪Newton针对粘性流体运动的内摩擦力提出了牛顿粘性定律 1738年瑞士人欧拉(L.Euler)提出了连续介质的概念,建立了无粘性流体运动的欧拉方程。同年,瑞士人伯努利(D.Bernoulli)从能量守恒定律出发,得到了流体定常运动下流速、压力、高度之间的关系—伯努利方程。这两个方程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个学科分支建立的标志 1827年法国人纳维(C.L.M.Navier)建立了粘性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1845年英国人斯托克斯G.G.Stokes)又以更合理的方式导出这组方程,N—S方程 1883年英国人雷诺(O.Reynolds)发现流体的层流和紊流两种状态,建立了湍流基本方程—雷诺方程。 1795年英国布拉默(J.Bramah)提出了关于液压机的专利,2年后制造了手动泵供压的水压机。1826年后水压机已被广泛应用——采用水介质的液压传动技术应用的时代。然而,水的粘性低、润滑性差、材料的防锈等带来诸多弊端。 1905年美国詹尼(Janney)首先将矿物油作为介质,设计制造第一台油压柱塞泵及传动装置。随后,由于材料学科发展以及丁腈橡胶等耐油密封材料的出现,使油压技术在20世纪得到迅速发展。 1922年瑞士托马(H.Thoma)发明了径向柱塞泵。随后斜盘式和斜轴式轴向柱塞泵、径向液压马达和轴向变量马达等相继出现。 1936年美国威克斯(H.Vickers)发明了以先导控制压力阀为标志的管式系列液压控制元件。60年代出现了板式和叠加式液压元件,60年代后期出现了比例控制元件,70年代出现插装式液压元件。 20世纪40年代电液伺服控制技术最早运用在飞机上,50-60年代开始发展,60年代以后各种新结构的伺服阀相继出现。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并与液压技术的紧密结合,使液压传动与控制发展成为十分成熟的技术,在各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80年代后,水液压技术重新崛起。

液压传动在汽车上的应用(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324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液压传动在汽车上的应 用(正式版)

液压传动在汽车上的应用(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近年来随着液压、气压与液力传动技术的发展和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的各项性能都有了很大地提高,尤其是现代汽车上使用了电脑、机电液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使汽车工业的发展更上了一个新的台级。汽车工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目前技术先进的汽车已广泛采用了液压气压和液力传动新技术,就连汽车的燃料供给和机械润滑系统也借鉴了这些技术,因此加强针对汽车的液压气压与液力传动技术的学习与研究,对于从事汽车理论学习和设计制造维修的人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现在汽车都在向着驾驶方便、运行平稳、乘坐舒

适、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在这些发展中液压气压与液力传动技术起了主导作用。液压气压与液力传动在汽车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特点,由于汽车整体结构和轻量化的要求,系统结构紧凑、元件组合性强与电气结合,能够根据汽车的运行状况进行控制。 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一样,主要用于实现动力远程传递、电气控制信号转换等。由于其工作介质是气体,因此工作安全、系统泄漏对环境污染也小,但受气体可压缩性大的影响,系统的灵敏性不如液压传动。如液压汽车制动装置的制动滞后时间为0.2S,而气压汽车装置的制动滞后时间是0.5S,而且气压系统的噪音也大,自动润滑性能也差。 下面举几个例子介绍液压气压与液力传动在汽车传动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自卸汽车液压系统技术条件解读

自卸汽车液压系统技术条件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1、任务来源 根据海沃机械(扬州)有限公司的申请,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用汽车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将申请申报国家发改委,计划项目编号:2006-8,同意海沃机械(扬州)有限公司起草自卸汽车液压系统技术。 2、主要工作过程 2006年6月接到标准的制定通知后,标准起草人收集国外和国内的相关标准及本行业的实际使用情况,确定了标准的整体框架,于2007年10月完成初稿,经过初步讨论,于2007年11月完成征求意见稿,于2007年12 月发往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用汽车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并在其挂靠单位汉阳汽车研究所和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网站向全行业公开征求意见。 3、标准制定的目的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投入的基础设施力度加大,带动大批民营企业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大批生产企业投入自卸汽车的改装行业,特别是在前顶自卸汽车的理念引入到国内,对自卸汽车的市场推广更加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自卸汽车的核心部分是提供动力和控制自卸汽车装卸工作的液压系统,为了使自卸汽车向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自卸汽车的载重量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下,制定自卸汽车的液压系统标准来规范自卸汽车的生产和使用,合理引导市场是很有必要的。 4、标准制定的原则和依据 4.1 使制定的标准能与欧洲先进的自卸汽车液压系统同步,使我国自卸汽车液压系统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满足我国自卸汽车液压系统的开发、设计、生产和试验的需要,推动我国自卸汽车液压系统的迅速发展; 4.2 本标准的制定,其格式按照GB/T1.1-2000的规定,其内容根据国内外自卸汽车液压系统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试验手段和条件而制定的。 5、标准内容的说明 5.1 液压元件的确定

我国液压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液压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液压技术地位 液压传动作为一种传动方式,由于具备体积小、重量轻,单位输出的功率大;可在大范围内实现无级变速,且调节方便;操纵方便,与电子技术结合更易与实现各种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操纵;惯量小,响应速度快,启动、制动和换向迅速;配置灵活,组装方便;易于实现过载保护,安全性好;采用矿物质油为工作介质,自润滑性好;可靠耐用等独到的特点,已成功地用于一切需要中等以上功率输出,且需对运动过程进行灵活控制和调节的地方,是现代化传动与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21世纪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的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新需要,大型智能型行走机器人将应运而生。资料表明,液压技术作为能量传递或做功环节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故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液压技术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不仅我国,世界各国对液压工业的发展都给予了很大重视。 二.液压技术的优缺点 1.液压系统的优点: 与机械传动、电气传动相比,液压传动具有以下优点: (1)功率密度高,在输出同样功率的条件下,体积和质量可以减少很多。 (2)容易实现无级调速,调速范围大。 (3)可实现自动过载保护。 (4)液压元件已经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制造和使用都非常方便。 2.液压系统的缺点: (1)效率较低。在液压传动系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泄漏和压力损失,工作过程中会伴有能量损耗。 (2)液压油的黏温特性,制约着液压系统的性能,不能在很高或很低的温度下工作。(3)液压油容易引起污染,污染后会导致元件卡滞、泄漏,影响系统的工作性能。(4)液压传动出现故障时,查找原因比较复杂,维修不方便。 三.我国液压技术现状 目前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正经历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但因液压元件基础研究水平不高,严重制约其核心技术提升,正处于困难和机遇并存阶段。液压技术对于我国机械制造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作用,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液压技术是推动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在装备制造业等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液压技术水平高低严重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影响我国制造强国目标实现,决定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历程,并影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保证。发达国家的液压企业,发展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技术领先。在液压技术研究方面,欧美起步早、设备先进、技术成熟,掌握高性能液压产品加工生产的先进技术,并垄断高端液压产品市场。在技术成熟性、产品种类、规模化生产及加工等方面,我国和国外差距明显,尤其是高端液压产品还依赖进口,严重阻碍我国高端液压产品国产化进程。伴随我国经济与国防的发展,核电、船舶、航天航空、冶金、军工等一些关键领域的液压技术受制于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阻碍我国基础装备工业的发展。 四.我国液压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处于液压行业产业链低端位置。我国液压行业发展时间短、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

典型液压系统汇总

单元七典型液压系统 学习目标: 1.掌握读懂液压系统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2.掌握YT4543型液压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 3.掌握YB32-200型压力机液压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 4.掌握Q2—8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 5.能绘制电磁铁动作循环表 重点与难点: 典型液压系统是对以前所学的液压件及液压基本回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应用,对液压元件基本知识的检验与综合,也是将上述知识在实际设备上的具体应用。本章的重点与难点均是对典型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图的阅读和各系统特点的分析。对于任何液压系统,能否读懂系统原理图是正确分析系统特点的基础,只有在对系统原理图读懂的前提下,才能对系统在调速、调压、换向等方面的特点给以恰当的分析和评价,才能对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采取正确的方案。因此,掌握分析液压系统原理图的步骤和方法是重中之重的内容。 1.分析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图的步骤和方法 对于典型液压系统的分析,首先要了解设备的组成与功能,了解设备各部件的作用与运动方式,如有条件,应当实地考察所要分析的设备,在此基础上明确设备对液压系统的要求,以此作为液压系统分析的依据;其次要浏览液压系统图,了解所要分析系统的动力装置、执行元件、各种阀件的类型与功能,此后以执行元件为中心,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油路;然后以执行元件动作要求为依据,逐一分析油路走向,每一油路均应按照先控制油路、后主油路,先进油、后回油的顺序分析;再后就是针对执行元件的动作要求,分析系统的方向控制、速度控制、压力控制的方法,弄清各控制回路的组成及各重要元件的作用;更后就是通过对各执行元件之间的顺序、同步、互锁、防干扰等要求,分析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最后归纳与总结整个液压系统的特点,加深对系统的理解。 2.在此选用YT4543型组合机床动力滑台的液压系统,作为金属切削专用机床进给部件的典型代表。此系统是对单缸执行元件,以速度与负载的变换为主要特点。要求运动部件实现“快进一一工进一二工进一死挡铁停留一快退—原位停止”的工作循环。具有快进运动时速度高负载小与工进运动时速度低负载大的特点。系统采用限压式变量泵供油,调速阀调速的容积节流调速方式,该调速方式具有速度刚性好

我国液压技术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我国液压技术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近代液压技术在上个世纪的石油工业中发展,舰船炮塔转位器最早出现液压产品,随后车床及磨床上也得到应用。上个世纪30年代,普通车床上开始应用液压传动。二战期间,伺服液压元件及控制系统得到广泛应用,致使液压技术获得极速发展。 1、液压系统应用领域 20世纪50年代,伴随经济复苏,加工过程自动化水平逐渐提高,使液压技术可能转向民用领域,在机械、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上世纪60年代至今,因航天、航空、电子等技术发展,液压技术得到推广,在机械行业、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方面得以使用。总体而言,液压系统在以下7个领域有广泛应用。 (1)机械行业。机械行业的液压系统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挖掘机、混凝土搅拌车等设备的液压件。 (2)冶金行业。冶金行业液压产品大约占设备总费用11%,其行业改造为液压产品提供了广阔市场。此外,大量泵、阀、油缸也为液压系统必不可少的液压元件。 (3)武器设备。当代武器设备上的液压元件的维护已成为重要研究方向,成为提高战斗力和武器寿命的重要因素。 (4)机床设备。目前数控机床已为精密加工提供了可能,机床的液压系统所须大量泵阀液、气压元件。 (5)汽车产业。汽车产业所需的变向助力泵,汽车制造设备上的各种泵阀、气源以及气缸等液压元件。 (6)液压测试台。液压新产品投产前均需相应试验台进行测试其性能好坏,液压测试台成为液压技术的应用场合之一。

(7)游乐场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娱乐设施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一部分。游乐设备上液压产品的使用极为普遍。 2、我国液压技术发展现状 液压传动以流体为工作介质对能量进行传动及控制的传动方式。相对其它传动形式,其具有输入力量大,结构紧凑,体积小,调速便利及便于控制等优点,从而被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正经历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但因液压元件基础研究水平不高,严重制约其核心技术提升,正处于困难和机遇并存阶段。 液压技术对于我国机械制造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作用,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液压技术是推动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在装备制造业等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液压技术水平高低严重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影响我国制造强国目标实现,决定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历程,并影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保证。 发达国家的液压企业,发展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技术领先。在液压技术研究方面,欧美起步早、设备先进、技术成熟,掌握高性能液压产品加工生产的先进技术,并垄断高端液压产品市场。在技术成熟性、产品种类、规模化生产及加工等方面,我国和国外差距明显,尤其是高端液压产品还依赖进口,严重阻碍我国高端液压产品国产化进程。伴随我国经济与国防的发展,核电、船舶、航天航空、冶金、军工等一些关键领域的液压技术受制于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阻碍我国基础装备工业的发展。 3、液压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处于液压行业产业链低端位置。我国液压行业发展时间短、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大部分液压产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研发与销售收入比值不足2%,品牌影响力低。液压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有: 1)适用于典型流体动力学分析的精确湍流模型

自卸汽车举升机构的机械及液压系统设计样本

摘要 自卸汽车是运用发动机动力驱动液压举升机构,将货箱倾斜一定角度从而达到自动卸货目,并依托货箱自重使其复位。因而,液压举升机构是自卸汽车重要工作系统之一,其构造形式、性能好坏直接影响自卸汽车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本论文一方面对自卸式汽车进行了阐明,同步依照设计需要对液压系统进行了简要阐述,并设计液压举升机构及液压系统。液压缸是一种配备灵活、设计制造比较容易而应用广泛液压执行元件。尽管液压缸有系列化原则产品和专用系列产品,但由于顾客对液压机械功能规定千差万别,因而非原则液压元件设计是不可避免。本次毕业设计重要内容集中于自卸汽车液压缸机械构造和液压系统设计,简介了自卸汽车整个工作原理以及举升机构工作原理,按照设计普通原则和环节对液压缸机械构造和液压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计算,并对其附属部件也进行了适当选取。最后得到一整套符合规定汽车自卸系统。 核心词:自卸汽车,液压缸机械设计,液压系统设计

目录 1 绪论 (1) 1.1 自卸汽车作用 (1) 1.2 自卸汽车分类 (1) 1.3 常用自卸汽车分类举例 (2) 1.4 自卸汽车举升机构 (3) 1.5 自卸汽车构造特点 (3) 1.6 小结 (4) 2 液压系统设计 (5) 2.1 液压概述 (5) 2.1.1 液压技术发展 (5) 2.1.2 液压传动 (5) 2.2 自卸汽车液压系统设计 (6) 2.2.1 液压缸概述 (6) 2.2.2 液压系统原理图 (7) 2.2.3 液压系统图 (8) 2.3 小结 (9) 3 液压缸构造设计 (10) 3.1 液压缸构造设计根据、原则和环节 (11) 3.1.1 设计根据 (11) 3.1.2 设计普通原则 (12) 3.1.3 设计普通环节 (12) 3.2 液压缸基本构造参数及有关原则 (1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