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题

《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题

《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题
《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题

《儿童发展概论》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导论

一、概念解释

1、发展

2、儿童发展

3、儿童生理发展

4、儿童心理发展

5、发展心理学

6、儿童发展心理学

7、幅合论

8、成熟优势论

9、关键期

10、横向研究11、纵向研究12、跨文化研究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发展心理学?

2、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有哪些?

3、相互决定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4、成熟优势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5、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基础是什么?

6、为什么说普来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7、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

1、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2、试比较共同决定论和相互决定论的观点。

3、试述我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4、举例说明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及其特点。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一、概念解释

1、基因

2、显性基因

3、隐性基因

4、动作技能

二、简答题

1、胎儿的发育过程

2、影响胎儿发育的条件

3、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三、论述题

1、试析影响儿童动作发展的因素。

2、试析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

第三章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一、概念解释

1、习惯化

2、去习惯化

3、视觉偏爱法

4、视敏度

5、方位知觉

6、“视崖实验”

7、视觉偏爱 9、口腔探索 10、手的探索

二、简答题

1、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2、研究婴儿颜色视觉的方法。

3、幼儿色形抽象的发展阶段。

4、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特点。

5、幼儿左右概念的发展阶段。

6、幼儿观察力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案例分析

“机械蜗牛”实验:(略)

请问:实验的设计者是谁?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结论有哪些?

第四章儿童记忆的发展

一、概念解释

1、客体永久性

2、延迟模仿

3、幼儿期健忘

4、记忆恢复

5、偶发记忆

6、遗觉表像

二、简答题

1、幼儿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2、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3、试析偶发记忆的原因。

4、记忆恢复发生的条件有那些?

三、论述题

1、儿童记忆在量和质两方面的发展顺序与表现。

2、根据所学原理,谈谈对儿童记忆的培养。

第五章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概念解释

1、认知

2、图式

3、格式

4、运算

5、同化

6、顺应

7、客体永久性8、守恒9、自我中心10、适应11、直觉行动思维 12、具体形象思维

13、抽象逻辑思维、

二、简答题

1、思维的结构是什么?

2、运算的含意是什么?

3、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在认知上获得的成就有哪些?

4、具体运算阶段有什么特点?

5、儿童思维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6、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7、儿童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8、儿童理解能力的发展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幼儿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

2、试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3、论述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及培养。

四、案例分析

“三座山实验”(略)

请问:实验的目的与实验结论是什么?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

一、概念解释

1、儿童语言发展

2、语音过程

3、单词句

4、语用技能

5、选择性模仿

6、语言获得装置

二、简答题

1、儿童使用形容词发展过程有何特点?

2、儿童话语的发展有何特点?

3、选择性模仿的特点是什么?

4、儿童理解句子的策略有哪些?

5、单词句的特点是什么?

6、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7、幼儿自言自语的形式有哪些?

三、论述题

1、试述先天语言能力说的基本观点。

2、试析强化理论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主要论点。

第七章儿童情绪的发展

一、概念解释

1、社会性参照

2、内源性微笑

3、怯生

4、对抗性条件作用

5、系统脱敏法

6、道德感

7、理智感8、美感9、依恋

二、简答题

1、影响怯生的因素有哪些?

2、克服害怕的方法有哪些?

3、简述儿童期的情感障碍。

4、简述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

5、良好的情绪具有哪些特征?

6、依恋的类型。

7、早期依恋对儿童后期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

1、试析影响婴儿怯生的因素。

2、试述克服害怕的心理方法。

3、儿童道德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如何培养儿童的道德感?

4、幼儿理智感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如何培养幼儿的理智感?

四、案例分析

1、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很喜欢告状,老师经常会听到:“老师,XX打人”;“老师,XX不肯把熊猫给我们玩,他二个人玩”。试用所学理论分析幼儿告状的原因。

2、崭新的玩具刚买回家,二转眼的功夫就被孩子拆得二分三裂,二些家长常为此感到恼怒。请用所学理论分析幼儿“破坏”的原因及家长的对策。

第八章儿童个性的发展

一、概念解释

1、社会化

2、自我意识

3、点红测验

4、本我

5、自我

6、超我

二、简答题

1、婴儿自我认识出现的阶段。

2、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3、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特点

4、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三、论述题

1、离异家庭儿童和完整家庭儿童相比存在哪些差异?原因何在?

2、试析电视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3、试析青少年自我意识突变的原因与特征。

四、案例分析

在当代社会,电视已成为家庭的一员。试从发展心理学有角度分析电视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第十章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一、概念解释

1、性别定型化

2、性别

3、性别角色

4、性别同二

5、性别角色认同

6、IT量表

二、简答题

1、男女儿童在性别差异有哪些表现?

2、男女儿童在认知方面有哪些差异?

3、现代心理学对儿童性别定型化的研究有哪些变化?

三、论述题

1、试述男女儿童性别差异的表现以及产生的因素。

第十章儿童道德的发展

一、概念解释

1、他律道德

2、自律道德

3、替代强化

4、自我强化

5、攻击性行为

6、亲社会行为

7、移情8、自我控制9、延缓满足

10、工具性攻击11、敌意的攻击12、观察学习

二、简答题

1、儿童对规则认识的发展程序

2、儿童对规则执行的发展阶段

3、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主要特点。

4、自律道德阶段儿童的主要特点。

5、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6、认知冲突法及其基本步骤。

7、提高自我控制水平的训练方法。

三、论述题

1、试论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2、试述柯尔伯格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

四、案例分析

1、有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听到有人叫他吃饭就去开吃饭间的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二张椅子,椅子上放着装有15个茶杯的盘子,结果撞倒了盘子,敲碎了15只杯子。还有一个小男孩叫亨利,他趁妈妈外出想拿果酱吃,因为果酱放得太高他的手够不着,结果在拿果酱时,碰翻的二只杯子掉在地上碎了。

请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这二过失行为是如何进行道德判断的?

2、甲儿童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二条狗感到非常害怕,他跑回家里告妈妈他碰到了二只像牛二样大的

狗。乙儿童放学回家,告诉妈妈说老师给了他二个好分数,事实上老师既没有给他高分也没有给他低分。

请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这一说谎行为是如何进行道德判断的?

3、欧洲有位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本城二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才能救她。但药剂师索价过高,病妇的丈夫二处借债只够药费的二半,他只好告诉药剂师便宜二点卖给他或者允许赊欠,但被药剂师断然拒绝。病妇的丈夫走投无路竟为妻子偷来了药。

请问:柯尔伯格根据不同年龄儿童对这二两难问题的反应,将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哪些阶段?

第十一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概念解释

1、年龄特征

2、关健期

3、普莱尔

4、生理成熟

5、行为性环境

6、人文环境

7、危机期 8、反抗期 9、分离焦虑

二、问答题

1、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2、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

3、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分析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全)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一) 《草原》 一、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 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 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 (),不用()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 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 1、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 2、作者在片段中,概括了草原的特点是:() 3、简要说说文中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惊叹()柔美()奇丽() 5、读读短文中划线的句子,“无边的绿毯”指的是______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让人感 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课文传真 《草原》是著名作家()写的一篇散文,通过()、()、()的记叙与描写,表现了草原秀美的风光和内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最后,作者以()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热爱草原,赞美草 原人民的真挚情感。 《白杨》 一、阅读在线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需要它,它就在()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遇到风沙还是雨雪,()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在文中空格内填上适当的词语 2、根据爸爸的表情,写一写他的内心。微笑时,心里在想:

五年级语文课内阅读练习

五年级语文课内阅读练习 一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第六组课文的主题是。《地震中的父与子》故事发生在(地名),课文以()人称的口吻,按照()的顺序,记述了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在地震中救出儿子的故事。父亲经常对儿子说 ,这是父亲对儿子 的,也是儿子在恐惧和黑暗中信心和力量的源泉。赞扬了 ()。 《慈母情深》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课文以()人称的口吻,按照()的顺序,通过描写母亲的()()和()展示了“慈母”的高大形象。 二、语句收集 1.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 2.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 3.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 三用修改符号修改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2、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3、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4、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5、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6、异口同声地说:“赞成!” 7、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8、我爱看《小蜜蜂》、《小溪流》、《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 9、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强。 10、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

课内文段(10分)(一)我______地把握住生活的_____,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_______”也好,“_______”也好,这两个极端的______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_____下,我努力地向前______。(3分) 1 完成文段。(4分) 2 片段选自《》,课文以()人称的口吻,按照()顺序描写了父母对我的爱。(2分) 3“哪一股风”指的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破折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么理解“我谨慎地把握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课内文段(10分)(二)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骡(jì j ìn)。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jī jì),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这病中这分分秒秒呢?时间艰涩(sè shè)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suō suò)成一团。 1、将文中加点字的不正确的读音划去。(4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分) 雪上加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图索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画“”句子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文中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再写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纪念白求恩》阅读练习及答案

纪念白求恩练习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5.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6.对下面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A.“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纯粹”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C.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从而得出了这个结论。 D.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 7.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8.选文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同志”和“白求恩医生”三种称呼,如果改用同一种称呼好不好?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好。这样可以使行文简洁、明了。 B.好。因为称呼只不过是人的代号,只要大家明白就行。 C.不好。同一种称呼会使行文显得呆板。 D.不好。因为这段文字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白求恩,所以用词自然要讲究变化。 9.这段文字批判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_ _鲜明对照;批判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 __ 鲜明对照。这种正反对照的论证方法叫正反对比论证。 10.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C 6.D 7.B 8.D 9.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 10.原句好,原句用双重否定,语意更强烈,给人印象更鲜明、更深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单元测试卷

蓬塘中心小学 四年级第一单元学业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10分 班级:____姓名:____成绩:____ 一,填空题:(20分) 1.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起第五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与“千万”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是( )和( )。 最左边的“7”在( )位上,表示7个(),最右边的7在( )位上,表示7个( )。 3.一个数由3个千万,4个十万,6个千和8个百组成,这个数写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 4.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万位,它是()位数,一个八位数的最高位是()位。 5.个、十、百、千、万……亿都是(),它们每相邻两个间的进率都是()。 6.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都是(),一个物体也没有,用()表示。 7.计算器上的( ))键。 8. 15 7654300≈16亿=() 9 750000≈1亿=()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一个数由3个千亿,6个百万组成,这个数是0000。() 2.[ 3.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大的自然数是。() 4.小明在读3040907这个数时,将每个“0”都读了出来。() 5.算盘上,用一个上珠表示1,一个下珠表示5。() 6.万级包含的计数单位有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面个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

2.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等都是()。 , A.数位 B.位数 C.计数单位 3.一个数的千万位上的数是5,百位上的数是2,其他各位上的数都是0,这个数写作( )。 A. C. 4.在82中间添()个0,这个数就读作八百万零二。 5.下面各数中,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近似值是60亿的数是( )。 四,比一比;(12分) 1./ ○里填上“>”“<”或者“=”。(6分) 2.在 98706○100910 42050○51002 ○5050000 490万○490000 二十四亿○00 98523米○10万米 3.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6分) 50500 500500 500050 5050 60050 5005 五,把下面的表格填完整。(16分) 1.】 2.先写出横线上的数,再把它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6分)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

五年级语文(下)课内阅读 (一) 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写反义词:平整()紧密() 2.这段话介绍了胡夫金字塔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3.面对已有四五千年历史的金字塔,你一定浮想联翩,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1.文中的“飞来横祸”指什么?用“——”画出。 2.“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1.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标点符号。 2.文中最能体现司马迁的人生价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因为如此,他才忍辱负重,完成了长篇巨著《史记》。 3.你觉得哪个人的死是“重于泰山”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写出这段话中画虚线的这句话的意思。 2.“悲愤交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司马迁“悲愤交加”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文中画“__”的内容。 4.“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这句话表达了司马迁() A.不怕牺牲。 B.仇恨当时的社会制度。

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认真阅读《窃读记》第3、4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作者动作的词语写在横线上。跨、踮、挤 2、这两个自然段中一系列动作描写,突出“我”对读书(B)。 A、感到辛苦 B、如饥似渴 C、很是无奈 3、从这两个自然段中,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横线上。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4、“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作者把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二、认真阅读《窃读记》第7—10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依依不舍孜孜不倦、振振有词、彬彬有礼 舒舒服服整整齐齐、干干净净、随随便便 2、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支撑(chēn chēng)暂时(zàn zhàn)智慧(zìzhì) 3、“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B)。 A、一个人要读书、吃饭才能长身体。 B、一个人既需要粮食哺育身体,又需要读书来长智慧。一个是物质粮食,一个是精神粮食,二者缺一不可。 C、吃饭能使人长大,读书也能使人长大。 三、认真阅读《走遍天下书为侣》第5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熟悉(陌生)喜爱(厌恶) 2、我会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改为陈述句: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 (2)书是朋友。 扩句:丰富多彩的书是我最真挚的朋友。 3、在这个文段中作者把喜爱的书比作一个朋友和家。 4、作者把喜爱的书比作“家”的理由是什么? 答:作者把喜爱的书比作“家”的理由是: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到自己温暖而亲切的家。 四、认真阅读《走遍天下书为侣》第7、8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欣赏(赞赏)忽略(忽视)思考(思索) 2、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仿写句子。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良师,也是让你不断进步的阶梯。

2019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纪念白求恩课后练习题

12 纪念白求恩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狭隘.(yì) 解.放(ji ě) 微. 不足道(w ēi) B.殉.职(xùn) 极端.(du ān) 拈. 轻怕重(zh ān) C.鄙薄. (b áo) 纯粹.(cu ì) 漠.不关心(m ò) D.热忱.(ch én) 派遣.(qi ǎn) 冷冷清.清(q īn ɡ)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白求恩同志支持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 。 B.正是凭着这种对群众负责和对工作精益求精.... 的态度,十年来,她经手的三百余起案件,无一起错案。 C.有了乐于吃苦的理念和心态,就不会在工作中拈轻怕重.... 。 D.张先生如往常一样漠不关心.... 地上网核对前一天下午买的五注双色球机选号码。 3.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称呼。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 ,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 的治疗和亲眼看过 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 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A.白求恩同志 B.白求恩 C.白求恩医生 4.下列有关各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B.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分析:这个句子中“没有一个不”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C.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分析:运用对比手法,严厉批评了“不少的人”,指出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 D.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分析: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表明“我们的国际主义”是“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是有着鲜明的针对性的。

《大数的认识》单元测试题

《大数的认识》 姓名:________ 班别: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 1、6是一个()位数,最高位是()位。 2、一百万里面有()个十万;一亿里面有()个一百万。 3、在这个数中,从左往右数,第一个8表示8个(),第二个8 表示(),第三个8表示()。 4、一个数,千万位上是9,百位上是6,其余数位上是最小的自然 数,这个数写作(),读作()。 5、和399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6、由7个百万、6个万、3个千、9个十组成的数,写作 (),四舍五入约等于()万。 7、自然数的个数是(),最小的自然数是()。 8、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万00=()亿 995000≈()万78≈()亿 9、00读作(),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是(),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等于()。 二、判断题。 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都是计数单位。() 2、亿位右边的一位是十亿位,左边的一位是千万位。() 3、读数与写数的时候,都应该从最高级开始。() 4、比800万多一万的数是810万。() 5、七亿零三十写作0。() 三、选择题。 1、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每()位为一级。 A、3 B、4 C、5 2、下面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A、5000500 B、 C、 3、七十万零二十写作()。 A、700020 B、 C、7000200 4、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A、千万 B、亿 C、十亿 5、在5和6中间添( )个0,这个数变成了“五十亿零六”。 A、6 B、7 C、8 四、先分级,再读数。 0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0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充沛的阳光和雨水,使得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繁花似锦,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无论是乡村、市郊还是城里,到处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不过大多是野花,比我们栽在花盆的花还要硕大,还要茂盛,还要鲜艳。非洲的花之所以多,是因为那里的花开花,草开花,灌木开花,许多树也开花。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似一片霞。到了开花季节,一条条街道,都成了彩色的长河。人在街上走,就像置身于花海深处。还有一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望去,树上像是开满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 (1)照样子,写词语。 ①五颜六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含情脉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星星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频频点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芒果树开的是________,仙人树开的是________,花树妙不可言是因为________。 (3)修改病句。 到了开花季节,一条条街道,都成了彩色的花坛。 (4)用“________”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5)用“________”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答案】(1)五光十色;千奇百怪;三心二意;十全十美;喜气洋洋;想入非非;神采奕奕;兴致勃勃;轰轰烈烈;高高兴兴;絮絮叨叨;密密麻麻;津津有味;恋恋不舍;蒸蒸日上;孜孜不倦 (2)星星点点的白花;金灿灿的黄花;因为远远望去,树上像是开满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 (3)到了开花季节,一条条街道,都成了彩色的长河。 (4)充沛的阳光和雨水,使得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繁花似锦,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 (5)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①从给出的词语“五颜六色”来看,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数字。 ②从给出的词语“含情脉脉”来看,是ABCC式结构,即第三个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③从给出的词语“星星点点”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④从给出的词语“频频点头”来看,是AAB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

课内阅读练习题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1、《草原》 1《草原》的作者是,原名,字,满族人,被称为。代表作有:等。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 本文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1)作者按照叙述,先描写;再描写 作者,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 (2)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 (3)三是,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赞美了和。 3文章按,描绘了:、、,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和。 4草原的景:、;草原的人:, 5理解句子: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 。这句话是全文的。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是,写出了草原、的特点。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3、《白杨》 1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热情歌颂了, 。 2 理解句子: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句话,描述了白杨树的特点:,,,,歌颂了,、、。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 这是一个。爸爸以自勉,,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指;“几棵小树”指 1

《纪念白求恩》阅读题

《纪念白求恩》阅读题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2.对下面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A.“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纯粹”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C.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从而得出了这个结论。 D.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 3.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4.选文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同志”和“白求恩医生”三种称呼,如果改用同一种称呼好不好?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好。这样可以使行文简洁、明了。 B.好。因为称呼只不过是人的代号,只要大家明白就行。 C.不好。同一种称呼会使行文显得呆板。 D.不好。因为这段文字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白求恩,所以用词自然要讲究变化。 5.这段文字批判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_ _鲜明对照;批判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 __ 鲜明对照。这种正反对照的论证方法叫正反对比论证。 6.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完整版)大数的认识单元测试卷2含答案

大数的认识单元测试卷(2) 一、我来填一填(共30分,每空1分.) 1.(2分)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五位是_________,第九位是_________. 2.(8分)万级的计数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级的数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70050000是_________位数,最高位是_________位,7表示_________,5表示_________.4.(2分)比最大的八位数多1的数是_________,比最小的八位数少1的数是_________. 5.(4分)在横线里填上“>”或“<”. 99109_________157600 777000_________78万 100110_________999999 2662531_________2662513. 6.(4分)6200000=_________万 900000000=_________万 995900≈_________万 249999000≈_________万. 7.(2分)34□780≈35万,□里最大可填_________,最小可填_________. 8.(4分)有一个数,它的亿位和万位上的数字都是7,其余各位上的数字都是0. (1)这个数写作_________; (2)这个数读作_________; (3)这个数是_________位数,最高位的计数单位是_________. 二、我来评一评(共10分,每题2分.) 9.(2分)40803069的三个0都在中间,所以都要读出来._________.(判断对错) 10.(2分)100000﹣1<99999+1_________.(判断对错) 11.(2分)149900000≈1亿._________.(判断对错) 12.(2分)在数位顺序表中,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_________.(判断对错) 13.(2分)最小的九位数与最大的八位数相差是1._________.(判断对错) 三、我来选(共10分,每题2分.) 14.(2分)下面各数中,最大的数是() A.507043 B.500743 C.507034 15.(2分)个、十、百、千、万…是() A.计数法B.数位名称C.计数单位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 读一读,做二做。 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爸爸,你那把________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________着它,走到桥上,把水________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你就不用挑水________田了,你高兴吗? (1)将下列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浇②提③洒 爸爸,你那把______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______,着它,走到桥上,把水______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你就不用挑水______田了,你高兴吗?(2)天上这座美丽的桥是______。 (3)如果我把水洒下来,爸爸高兴吗?为什么?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摘花瓣做什么呀?” 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1)本文用“//”分成了三段,请写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2)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鸥乔纳森(节选) ①早晨,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恬静的海面,荡漾的微波闪着金光。 ②离岸一英里的海上,一只渔船随波逐浪地前进,这是吃早饭的信号,近千只海鸥飞来,相互追逐着争食吃。又一个忙碌的日子开始了。 ③但在远离渔船和海岸的地方,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独自在练习飞行。在百英尺的上空,他伸下两只带蹼的脚,仰起嘴,使劲儿弯着翅膀。翅膀一弯,就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 1.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孤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条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1)“袅”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和“清香袅袅(ABCC)”一词结构相同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 (2)“张望”的本义是______,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她仿佛看到了______ (3)“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中“这样的道理”是指______。 (4)联系全文想一想,你认为安静是个怎样的孩子? 2. 重点段落品析。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小男孩说完就扯了扯胡子,他确定足够牢固,就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 (1)找出小男孩说的话。 (2)在文中的括号中加上标点符号。 (3)这段话写了胡萝卜先生做的好事是: 3. 你觉得课文中作者描写的哪些地方最美?试着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画下来吧!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拔萝卜 一天,小兔子来拔萝卜,它拔啊拔,就剩下一个大大的萝卜没有拔完,它就去拔那根大萝卜。可是它怎么拔也拔不上来,它急得转圈跑。小狗看见了,对它说:“我来帮你拔萝卜吧。”它们俩一起拔呀拔,还是拔不上来,这时候小熊来了,它们俩一起说:“小熊的力气大,你来帮我们拔萝卜吧。”小熊说:“好吧。”它们又一起拔啊拔,还是拔不出来,,最后小象来了,对它们说:“我来帮你们拔萝卜吧”。于是,小象就用长鼻子把一些萝卜叶子卷上,使劲拔。终于把大萝卜拔上来了。小兔高兴地说:“小狗,小熊,小象,谢谢你们帮我拔萝卜,我们晚上一起吃蜜汁大萝卜吧!” 到了晚上,小狗,小象,还有小熊都来了,小象先把大萝卜用鼻子卷到了桌子上,小狗负责把皮刮掉,小兔把大萝卜切开,小熊往上边抹了很多很多的蜜汁。这下,大萝卜成了又香又脆的蜜汁大萝卜。它们每人都咬一口,呀!这个蜜汁大萝卜实在是太甜了!

部编七上语文同步练习:12课《纪念白求恩》

12.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代表作有哲学著作《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诗词《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其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是议论文的中心;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是用严密的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被细菌感染,1939年1l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本文是白求恩逝世一周年之际,毛泽东

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的一次演讲。当时抗日战争已经两年多,我晋察冀部队在粉碎日军冬季大“扫荡”中取得了胜利,国民党顽固派在日本诱降和英美劝降之下发动了抗战期间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和对医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的伟大共产主义精神。阅读时,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联系;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并理解其作用;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作方法。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派遣(qiǎn)拈轻怕重(niān)佩服家谕户晓 B.鄙薄(bó) 以身殉职(xùn) 教训见异思迁 C.狭隘(ài) 满腔热忱(chéng) 极端漠不关心 D.纯粹(cuì) 麻木不仁(rén) 殖民精亦求精 【解析】A项,家喻户晓;C项,满腔热忱(chén);D项,精益求精。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D) A.我们在工作中要勇挑重担,一味地拈轻怕重,只会让我们止步不前,毫无出头之日。 B.人们在事故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麻木不仁、见死不救的态度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在85后添加()个0,这个数就是八千五百万 A. 4 B. 5 C. 6 D. 7 2.在“19□789≈19万”中,□里最大可填()。 A. 5 B. 4 C. 9 3.下面各数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A. 30700080000 B. 5008500 C. 4009050 4.下面数学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 5000000≈500万 B. 284999≈29万 C. 307709<307900 D. 900000001=9亿5.在85后面添()个0,这个数是八千五百万。 A. 4 B. 5 C. 6 D. 7 6.一枚1元的硬币大约重6克。照这样推算,1000枚1元硬币大约重6千克,100万枚1元硬币大约重()。 A. 600千克 B. 6吨 C. 60吨 D. 600吨7.13□0000000≈13亿,□里最大可填() A. 1 B. 2 C. 3 D. 4 8.下面各数,()一个零也不读。 A. 30047000 B. 34007000 C. 3400070 9.下面哪个数与100万最接近()。 A. 99万 B. 1001000 C. 1000001 10.由6个百万,3个万和2个千组成的数是()。 A. 6302000 B. 6032000 C. 6320000 D. 6030200 11.在3和7中间加()个0,这个数读作三十亿零七。 A. 9 B. 8 C. 7 12.下面各数只读一个零的是()。 A. 3070008000 B. 5008500 C. 4009050 D. 1095002 二、填空题 13.横线上最大能填几?请把数填在横线上。 7________953≈8万5________1999008≈5亿 14.7064000是由7个________,6个________和4个________组成的。这个数读作________。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________万。 15.最大的四位数是________,比它大1的数是________;最小的八位数是________。比它小1的数是________。 16.比最小的八位数少1的数是________,比最大的六位数多1的数是________。17.把188600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________。 18.在横线上填上“>”、“<”或“=”。 9990000________10000000 30560000________3056万 140×5________150×4 30090700________30900007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1.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 到得松树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叫娘喝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团团血迹。李逵见了,一身肉发抖;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李逵把不住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倒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早竖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搠那两个小虎儿。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孽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给这段文字加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下面的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 (3)武松和李逵都打过老虎,他们打虎有哪些不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遇虎起因不同:武松为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李逵接母上梁山,途经沂岭。 B.杀虎原因不同:武松自卫;李逵报吃母之仇。 C.杀虎难度不同:武松在明处,且醉酒,无防备;李逵在暗处,而且是偷袭老虎。 D.杀虎后心情不同:武松心情释然;李逵尚存余悸。 (4)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李逵的什么性格? 解析:(1)李逵打虎 (2)用环境描写烘托出紧张、可怕的气氛,为下文猛虎的出现做铺垫。 (3)D (4)孝顺、率真、勇猛。 【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

18 课内阅读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刷子李(节选)(19分)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根据你的感受,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刷子李的技艺:______________。 (3分) 2.这段话描写了刷子李__________的情景,是细节描写。此段先写了刷子李刷墙时的__________,接着写刷墙后的____________,前后映衬,反映了刷子李的____________。这属于____________ (A.正面描写B.侧面描写)。(10分)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仿照这个句子,用上句中的比喻词再写一句话。(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祖父的园子(节选)(37分)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

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1.《祖父的园子》选自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___》,选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9分) 2.仿照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9分) 树绿了,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蝉叫了,就像 ______________。喜鹊飞来了,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段中描写的景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分) 4.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猴王出世(节选)(21分)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1.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