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警示录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警示录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警示录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警示录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警示录”

高校实验室部分安全事故

北京大学

2012年6月3日上午7点半左右,北京大学一实验楼突然起火,消防员及时赶到将火扑灭。所幸楼内没有人员,初步怀疑火灾是电线老化引燃木条所致。

(2012年3月6日下午6点左右,位于北四环学院桥东南方向的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心实验楼发生火灾,所幸无人员伤亡,但烟雾弥漫整个大楼,多名被困楼内的人员从三层窗口二层平台疏散到楼外。

清华大学

2004年2月28日逸夫技术科学楼水热反应釜爆炸事故。事故原因为违规使用高温加热炉加热;反应釜反应釜制作简陋,安全性差。

2001年5月26日,某研究生将置于手套箱中很久的金属锂(约5克)放在水池中冲洗,造成燃烧、引起爆炸,水池子炸成碎片,家具损坏,门窗玻璃震碎。

复旦大学

2013年4月1日,复旦大学一名医科在读研究生(2010级)黄洋出现身体不适入院,病情危重,经抢救无效于4月16日下午3点23分在上海中山医院不治身亡。同寝室的林某下毒。

南京大学

2012年2月15日下午两点左右,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化学楼6楼发生甲醛泄漏,约200名师生疏散。三辆警车和四辆消防车紧急赶往现场。事故中不少学生喉咙痛、流眼泪,感觉不适。兰州大学

2009年4月7日19时34分,位于兰州大学化学实验室515发生氨气泄露。

南开大学

2011年12月7日上午11点左右,南开大学一名女生在做化学实验时发生了意外,手部严重受伤。

中南大学

2011年10月10日中午12时59分,中南大学化工学院实验楼四楼发生火灾。

济南大学

2011年6月21日下午,在济南大学一实验教学楼内发生玻璃仪器爆炸事故,实验室内一名女生面部被炸伤。所幸女生被及时送往医院,眼睛内的碎玻璃也被及时取出。

四川大学

2011年4月14日下午15:45左右,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第一实验楼B座103化工学院一实验室三名学生在做常压流化床包衣实验过程中,实验物料意外发生爆炸,3名学生受伤。

浙江工业大学

2010年5月25日晚上9点31分,潮王路浙江工业大学,一名学生在教室做化学实验时,不知何故引发火灾,火势较大,有学生被困。离学校还有100多米时,就闻到一股刺鼻的焦味,但未见明火。着火的是校园内西侧的化工楼,大量浓烟从楼里冒出来。

首都师范大学

2005年8月8号,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在实验楼二层的一个实验室失火,没有人员伤亡。

化学实验室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2010年6月上旬,某实验室发生一起设备爆炸事故。

(1)事故基本情况

某研究生给某分析仪充入氮气,充气若干时间后,该学生离开实验室去二楼,当其返回该仪器旁时,观察窗口(直径约15 cm)的玻璃爆裂,碎裂的玻璃片将该学生右手静脉割破,腹部割伤,致大量出血,其他实验室的同学发现后,立即报“120”送医院抢救。

爆裂的玻璃片飞散至室内各处,其中一小块玻璃片高速撞击实验室门上的玻璃,并将该门上的玻璃击穿,可见爆炸的威力巨大。

(2)事故原因分析

该学生操作违规。该学生充气后,未将氮气钢瓶的总阀和减压阀关闭,就离开实验室去二楼办其他事(约4-6 min),当他返回实验室关闭总阀和减压阀后回到该仪器旁时,立即发生了爆炸。长时间冲气,致使该仪器内的压力高于其最高许可工作压力,观察窗口的玻璃因无法承受此高压而爆裂。这是发生该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仪器缺少安全防护装置。该仪器的观察窗口较大,直径约为15 cm,虽然该仪器主要在高真空下工作,若能为其设置安全防护罩(如设置一个有机玻璃箱,以罩住观察窗口),则可存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人为误操作致过度冲气时而发生窗口爆裂的伤人事故。然而,该仪器的玻璃观察窗口直接面对操作人员,缺少安全防护装置,增加了发生伤人事故的可能性。

缺少规范的仪器操作规程。实验室管理存在缺陷,实验室未能给该仪器提供具体、准确的操作指南,如操作顺序、差错警示、充气时间、充气压力等。实验室仪器管理中缺少这种科学的操作指南,会给工作人员违规使用仪器、遗忘操作流程等留下机会。

案例二

2009年12月中旬,中国某大学某院士的化学实验室发生冰箱爆炸且引起着火,幸好扑救及时,未造成大的损失。

事故原因分析

冰箱使用年代较久(2004年6月),电路出现故障,已开封使用存放在冰箱内的乙醚和丙酮从瓶中泄漏,导致冰箱内空气中含有较高浓度的乙醚和丙酮气体并达到爆炸极限,冰箱的电路故障引起冰箱内的易燃溶剂产生爆炸。

案例三

2008年12月底,中国某大学一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1)事故基本情况

学生准备好了原材料,计划进行聚乙二醇双氨基的修饰,将18g 左右的端基对甲苯磺酰氯修饰的聚乙二醇和250mL氨水混合,溶解,然后转移到防爆瓶中,将尼龙盖旋紧后,将其放在郑州长城磁力搅拌器中油浴加热(60℃),准备反应48小时。待温度平稳后,学生将通风橱玻璃拉下,然后离开实验室。直至23日早上接到电话,学生才知实验出了事故。

(2)事故原因分析

①夜里加热装置突然失控,导致硅油被不断加热冒出大量烟雾,高温导致防爆瓶承受太大压力而爆裂;

②防爆瓶经过多次使用,承受压力能力降低,导致反应过程中突然爆裂而将传热介质硅油溅出,导致加热器的加热圈裸露在空气中,热电偶测不到目标温度而导致加热圈不断将硅油和周围空气加热,导致产生大量烟雾。

案例四

2010年9月初,有机化学研究所一实验室发生伤人事故。(1)事故基本情况

正丁胺液体喷出,伤研究生的脸部、手,严重伤害。及时送广州市红色字会医院烫伤科治疗,花费1万多元。

(2)事故原因分析

油浴加热的控温系统不灵敏,温度上冲,针头被堵塞,系统内压力越来越大,以致蒸馏的热溶液喷出,伤害了实验者。

案例五

2006年3月,某大学化学西楼一实验室内突发爆炸。(1)事故基本情况

室内的试管、容器等相继发生连锁爆炸,所幸校方及消防部门扑救及时,没有酿成人员伤亡。

据了解,事发时,该楼602实验室内正有人在进行实验操作,其间弥散在空气中的混合气体可能和实验室内的冰箱制冷设施发生反应,引起冰箱发生爆炸。存放在实验室内的众多试管、化学品容器等受到波及,相继发生爆炸,并引起燃烧。(2)事故原因分析

操作、药品存放、实验室通风、实验室管理等问题。

案例六

2011年1月,某实验室发生化学爆炸,一位博士生的左眼被严重炸伤。

?事故原因分析

该博士为近视眼,在实验过程中没有佩戴防护眼镜。

案例七

据哥伦比亚《时代报》今天报道,阿根廷中部科尔多瓦省一所大学的实验室日前发生爆炸,造成20人受伤,其中4人重伤。消防队的费拉里奥说,燃料着火后实验室外的滚桶发生爆炸。一位目击者说,从20天前,那里放着12-15个滚桶,每个容量200升。一只桶从升降机上掉下来裂开,挥发性很强和可燃的液体流出,发生了连环爆炸。大学当局说,该实验室没有准许保存乙烷。实验室旁边有一个职工孩子的幼儿园,被立即疏散,没有孩子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

该实验室没有准许保存乙烷,属于严重违规违法。

案例八

2004年6月,某研究所发生光气泄漏事故。

?事故原因分析

储存光气的容器泄漏, 该容器置于人群密集地区, 属于严重违规行为;光气属于危险化学品。

实验室危害认知

(一)实验场所的潜在危害因子

物理性危害因子,化学性危害因子,生物性危害因子,辐射、放射性危害因子,人因工程危害因子,其他。

(二)化学性危害——实验场所的主要危害

其用量少、种类多,人员更替频繁,新进人员为数众多,新研发,未知风险很高。

1 危害类型

?化学品毒性危害

?火灾爆炸危害

?粉尘危害

2 化学实验室缺失

?化学物质未明确分类、标示及存放

?未提供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

?化学物质存放场所未符合安全规定

?化学物质未在适当地点操作

?化学废液之分类、标示、存放地点不适当

?局部排气系统欠佳,使用维护不当

3 化学品危害暴露途径

(1)食入

若经由口腔食入,则会使口腔、鼻、喉咙、肺部、和消化道黏膜所吸收,而可能造成这些组织受到伤害,和产生系统中毒。

1997 年12 月,台湾某私立大学化工研究所,学生因在实验室中误食溴化丙烷而导致死亡之意外事故。

(2)皮肤接触

?皮肤的局部刺激

?化学品进入皮肤:毛囊、皮脂腺、汗腺、和皮肤外表皮的吸收;割伤;擦伤

(3)呼吸道吸入

?化学品以气状污染物( 气体、蒸气) 、粒状污染物( 粉尘、雾滴、燻烟、气胶) 存在。

?经由口部黏膜、喉咙、和肺部等吸收途经进入人体。

?造成研究人员的中毒潜在危害,或人体内某些正常的细胞组织受到严重损伤。

(4)眼镜接触

?眼睛非常敏感和易受刺激。

?化学品若接触到眼睛,常会造成眼睛灼伤等伤害,若严重时甚至会丧失视力。

?接触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认识人与实验室安全

在对事故原因的分析中发现,高达98%的原因都是由人引起,具体包括不安全行为(凡不知、不顾、不理、不能、粗心、迟

钝、疲劳、失检、情绪,各种内在外在的行为)和不安全环境(工作场所中,工作环境、设备设施对人所产生之危险因素)。?不安全行为

a. 知识的不足。(不了解)

b. 经验不足。(不熟练)

c. 意愿缺乏。(不遵守规章)

d. 过度疲劳。(倦怠感)

e. 对工作不适应。

f. 烦恼。

?主要起因

a. 不正确的安全观念及态度。

b. 缺乏知识及技术。

c. 生理的不适当。

d. 不适当环境或设备引起的行为。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doc

附件2: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一、火灾事故 1.2001年5月20日,江苏省石油化工学院化工楼一实验室发生火灾,烧毁了该实验室全部设备。 2.2001年11月20日,广东工业大学5号楼三楼化工研究所的一个化工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二人重伤,三人轻伤,其中一人生命垂危。 3.2002年9月2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栋理化实验室,由于一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火灾,造成整栋大楼烧毁,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4.2003年1月19日,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室发生化学原料爆炸,该实验室堆放着很多研究用的化学原料,爆炸可能是因电线短路引起的。

5.2003年5月31日,浙江中医学院实验楼发生火灾,随后发生轻微爆炸,实验室内堆放着乙醇、丙酮、食用醇等化学危险物品,周围其他实验室也有不少化学危险品,食用醇就有250kg左右,要是大火引爆这些化学危险品,后果相当严重。 6.2003年6月12日,北京化工大学一实验室突然发生猛烈爆炸,爆炸事故中共造成3名教师受伤。 7.2004年8月24日,中国科技大学的一间实验室突发大火,两间实验室中全是实验用的器材及化学试剂和液氯气罐等易爆品,大火烧掉了两间实验室及其中物品。 8.2004年10月16日,长沙理工大学的实验室发生火灾,该实验室里的化学物品全部被烧毁,所幸隔壁其他实验室没有受到影响。

二、化学实验类事故 1.封管事故 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李某在进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 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 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里进行。

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

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装置大部分是容易破碎的玻璃器皿,许多药品都是可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危险品,实验过程中常常需要用明火加热。因此,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意外事故。所以,师生都必须牢固树立安全、规范操作的思想,遵循安全守则,严肃认真地完成实验。 1、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实验内容,熟悉每个实验步骤中的安全操作规定和注意事项。 2、酒精灯用完后应用灯帽熄灭,切忌用嘴吹灭。点燃的火柴用后应立即熄灭,放进污物瓶里,不得乱扔。 3、使用氢气时,要严禁烟火。点燃氢气前必须检查氢气的纯度。使用易燃、易爆、试剂一定要远离火源。 4、要注意安全用电,不要用湿手、湿物接触电源,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切断电源。 5、加热或倾倒液体时,切勿俯视容器,以防液滴飞溅造成伤害。给试管加热时,切勿将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以免药品喷出伤人。

6、嗅闻气体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慢慢地用手把挥发出来的气体少量地扇向自己。不要俯向容器直接去嗅。 7、凡做有毒和有恶臭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8、取用药品要选用药匙等专用器具,不能用手直接拿取,防止药品接触皮肤造成伤害。 9、未经许可,绝不允许将几种试剂或药品随意研磨或混合,以免发生爆炸、灼伤等意外事故 10、稀释浓酸(特别是浓硫酸),应把酸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注入酸内,以免溅出或爆炸。 11、使用玻璃仪器时,要按操作规程,轻拿轻放,以免破损,造成伤害。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使用玻璃仪器前,先要检查有无破损,有破损的就不能使用。 组装和拆卸实验装置时要防止仪器折断,不要使仪器勉强弯曲,应使之呈自然状态。玻璃仪器放在高处时,一定要用铁夹夹紧,保证安全。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1.封管事故 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李某在进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 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 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里进行。

2、一位同事忘记关加热套,温度过高,超了温度计量程,“嘭”温度计裂开了。 3、一位同事给冰箱换插排后,忘记打开电源开关,第二天发现:冰箱里的样品全坏了,昂贵的药品,基本上全报废了。 4、夏天由于太热,进入分析室后,看桌上放有矿泉水(刚取回的二甲苯),拿起就喝,结果导致中毒!! 5、.配洗液,应该用重铬酸钾和硫酸,可当事人用错了,加了高锰酸钾,硫酸喷溅出来,造成面部严重烧伤。 6、蛋白质消化时,浓硫酸加得太快,与样品剧烈反应,从瓶口冲出来,手被灼伤;消化快到终点时,没人看守,后来酸液被蒸干,发生爆炸,劈劈啪啪像放鞭炮一样; 7、化验员在开启0.2mol/l硫酸溶液时,由于磨口塞与瓶口粘连,用力旋转,不慎将瓶颈拧断,左手食指一根筋断裂,不能自由弯曲,手术后治愈。 8、配溶液,通风橱里有两个大试剂瓶,当时没注意看,随便抓了个瓶子,直接把浓硫酸往里面倒,里面装的是氨水,结果溶液直接喷出来,幸好把玻璃拉下 9、一瓶新的硫酸开盖,当时戴了一次性手套,内盖很紧,旁边又没镊子,觉得内盖上没多少硫酸,所以就拿手抠。启开的瞬间,硫酸溅出了几个点,脸上和眼睛顿时生疼,跑到水池边用水冲,疼了好一会,第二天脸上留了几个小疤。

化学实验室安全隐患治理对策

化学实验室安全隐患治理对策 化工生产离不开化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是稍有疏忽,也较容易发生各种事故,所以实验室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它常常潜在着诸如发生爆炸、着火、灼伤、中毒、割伤、触电等事故的危险性。下面介绍化学化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及整改措施。 1 环境隐患 ①试剂库位于地下室,面积较小,潮湿黑暗,通风效果很差,多种试剂堆放。建议改造扩建。 ②原子吸收室空间狭小,温湿度无法控制,对仪器的使用和保养都不利,夏天气温较高,且存放乙炔气体,易爆炸。建议安装独立空调。 ③现有的通风厨太少,且效果不佳,远不能满足现有实验要求。建议多安装几个通风厨。 ④使用的气瓶较多,有易然易爆的氢气、乙炔气体,气瓶的存放不规范,没有单独的气瓶室。建议设立专门的气瓶室,并有监控和报警系统。 ⑤检验室电路、电线多,以免线路老化引起火灾事故。建议定期组织电工专业人士检查。

⑥样品粉碎时,噪音大、粉尘较多,且可能会影响其他样品(如鉴别)。建议设立单独的粉碎间,并装好通风设施。 2 仪器设备隐患: ①微生物室的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周使用2-3次,也时有故障。建议组织维修工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以保证安全使用。 ②蒸发光散射器直排有机气体入精密仪器室,对检验员身体危害较大。建议变换位置使废气排室外。 ③电炉使用时,常把样品放在电炉上加热溶解的同时,而检验员做边做其他实验,难以避免煮沸后溶剂贱洒到电炉上,引起火灾事故。建议所用电炉统一放置在一个通风厨,使用者专心看管。 ④水浴锅实验室每天都用,偶有未及时加水烧干现象。要求检验员使用时加满水,并且多巡视。 ⑤玻璃器皿质量不太好,易裂、易碎、易爆,建议购买好的玻璃仪器,到有资质的供应商采购。 3 试剂隐患 ①日用易然、易爆、易挥发、有毒、强腐蚀试剂(如:乙醚、石油醚、苯酚、溴等)存放于通风厨下,而电炉和水浴锅经常在通风

校园安全事故处理办法(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校园安全事故处理办法(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校园安全事故处理办法(新版) 备注说明: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增强全体教职工对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明确责任,防患于未然,做到责任事故处理有章可循,根据有关制度和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事故责任人的确定 依据“谁当班谁负责;谁值日谁负责”的原则。事故责任人的对象为: 1、课堂 科任老师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第二责任人。 2、课间 值日老师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第二责任人。 3、集会 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相关人员为第二责任人。

4、餐厅、宿舍,每日值班定人定岗为责任人。 二、责任事故的防范和处理方法 1、学校各班级、各任课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班主任为各班安全教育主要负责人要将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2、每位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对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发现安全隐患,能处理的要立即排除,不能处理的要及时上报。学校安全主任应经常性地开展安全工作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3、校园内外,所有教师发现学生有危险行为,都应及时制止、教育,并反映给学生的班主任,继续加强教育。若视而不见,造成后果的,应追究相应责任。 4、值日教师要切实加强课间巡视,排查一切不安全因素并及时消除隐患。 5、校内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第一责任人应及时果断采取措施 先救助受伤害学生,及时和校医取得联系,同时,联系班主任。班主任接到通知后积极参与救治,并及时与学生家长、安全主任取得

2019年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

2019年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 1、学校集会造成学生被挤死挤伤案陕西省某县城关小学1989 年12 月28 日清晨举行周会。7 时许,在学校广播和铃声的催促下,教学楼上千名学生争先恐后奔往学校操场集会。学校副校长杨某未将教学楼西边楼梯铁栅门打开,使得二、三、四楼七百多名学生只得全部涌向东楼梯口。学生们下到二楼和一楼楼梯拐弯处时,因楼道电灯末开,跑在前面的学生摸黑与少数上楼放书包的学生相遇,造成双方拥挤,个别身材小的学生跌倒后引起上下楼梯受阻,造成严重拥挤,酿成特大伤亡事故,死亡6 至11 岁的小学生28 人,伤59 人。 2、2009 年12 月7 日晚9 时10 分,湖南省湘乡市育才中学(民办)下晚自习时教学楼楼梯间发生严重拥挤踩踏事故,8 名学生死亡,26 名学生受伤,其中3 人重伤。 3、2010 年3 月22 日9 时35 分,在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附小存放清雪设备的工具房小院内,三个年级(分别为三、四、五年级)的学生领完清雪工具通过院内一条长约50 米,宽约1.5 米得狭长巷道时,三年级学生孙曼菱摔倒后被身后的同学拥堵踩压,随后立即被老师送往乌市建工医院实施抢救,于当日22 时宣告抢救无效死亡。踩踏事件还造成一名学生膝关节脱位伤,两名学生软组织挫伤。 4、2010 年11 月29 日12 时许,位于新疆阿克苏市杭州大道的阿克苏第五小学发生踩踏事故。根据最新统计,此次踩踏事故中共有123 名学生入院检查,目前41 名住院学生中有1 人因脏器严重受损病危,有6 人重伤,另有34 人轻伤。 5、2006 年10 月25 日晚上8 点,四

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学生晚自习下后,刚走出教室,灯突然熄灭,楼道一片漆黑,有学生怪叫"鬼来了"引起学生恐慌,大家争相往楼下奔跑,部分学生被挤倒,被后面涌上来的学生踩踏,造成10 名学生死亡,27 名学生受伤,其中重伤7 人。今天(3 月28 日)下午,西安西工大附小组织学生到西安曲江海洋极地公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乘坐自动扶梯前往二楼极地馆时,由于自动扶梯发生故障,导致学生发生踩踏,造成16 名学生受伤,其中2 名学生伤势较重。目前,两名受伤较重的学生,其中一位正在接受手术,另一位仍在留院观察中,其余14 名伤势较轻的学生已经离开医院。8、2013 年4 月17 日深圳市龙华新区书香小学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下午3:50 许在罗湖区东门街道晒布路迪可可儿童乐园3 楼下2 楼的扶手电梯上发生意外事故,9 名学生受伤。编后提示:惨痛教训提醒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学生文明礼让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做好应急疏散预案,确保疏散通道安全、有序、畅通,预防踩踏事故的发展。

实验室常见的爆炸事故

实验室常见的爆炸事故 1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 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大致如下: (1)随便混合化学药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混合物在受热。摩擦或撞击时会发生爆炸。表1-1中列出的混合物都发生过意外的爆炸事故。表1-2为不能混合的常用药品。 表1-1 加热时发生爆炸的混合物示例 镁粉—重铬酸铵有机化合物—氧化铜 镁粉—硝酸银还原剂—硝酸铅 (遇水产生剧烈爆炸)氧化亚锡—硝酸铋 镁粉—硫磺浓硫酸—高锰酸钾 锌粉—硫磺三氯甲烷—丙酮 铝粉—氧化铅铝粉—氧化铜 表1-2 不能混合的常用药品一览表 药品名称不能与之混合的药品名称 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如钾、钠、 二氧化碳、四氧化碳及其它氯代烃,钠、钾、锂禁止与水混合。 锂、镁、钙、铝等 醋酸铬酸、硝酸、羟基化合物,乙二醇类、过氯酸、过氧化物及高锰酸钾。 醋酸酐同上。还有硫酸、盐酸、碱类。 乙醛、甲醛酸类、碱类、胺类、氧化剂。 丙酮浓硝酸及硫酸混合物,氟、氯、溴。 乙炔氟、氯、溴、铜、银、汞。 液氨(无水)汞、氯、次氯酸钙(漂白粉)、碘、氟化氢。 硝酸铵酸、金属粉末、易燃液体、氯酸盐、硝酸盐、硫磺、有机物粉末、可燃物质溴氨、乙炔、丁二烯、丁烷及其他石油类、碳化钠、松节油、苯、金属粉末苯胺硝酸、过氧化氢(双氧水)、氯。 氧化钙(石灰)水 活性碳次氯酸钙(漂白粉)、硝酸。 铜乙炔、过氧化氢。 (2)密闭体系中进行蒸馏、回流等加热操作。 (3)在加压或减压实验中使用不耐压的玻璃仪器。 (4)反应过于激烈而失去控制。 (5)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等烃类气体、煤气和有机蒸气等大量逸入空气,引起爆燃。常见易燃易爆物质蒸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见表1-3。 表1-3 易燃物质蒸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 名称爆炸极限(体积,%) 氢气 4.1~74.2 乙炔3~82 二硫化碳1~44

校园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应对(通用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校园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应对(通 用版)

校园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应对(通用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为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确保师生不受侵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有关法律不规,我有以下一些建议: 一、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一)学校安全预防制度 1、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安全工作由校长领导下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各处、室向领导小组负责,实行责任追究制。 2、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每月要对学生进行一次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教育,教育形式应多样化;每班每周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一次安全教育。重点要对学生进行紧急突发事件处理方法、自救互救常识的教育;紧急电话(如110、119、122、120等)使用常识的教育。 3、建立重大事故报告制度。校内外学生出现的重大伤亡事故要在第一时间内报告教育局;学生出走、失踪要及时报告;事故报告采取

中学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科学基地,贮存有贵重的仪器和化学危险药品。为防止损失和产生事故,必须做好防盗、防火、防水、防毒和安全用电等工作。 一、防盗 1.加强防卫,经常检查,堵塞漏洞。 2.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室无人时随即关好门窗。 3.实验室不会客,不住宿,未经领导同意,绝参观。 4.办公室不得存放私人贵重物品。发生盗窃案件时,保护好现场,及时向领导、治安部门报告。 二、防火、防爆 1.实验室备有防火设备:灭火机、砂箱等。严禁在实验室生火取暖。 2.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要妥善分开保管,应按药品的性能,分别做好贮藏工作,注意安全。 3.做化学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谨防失火、爆炸等事故发生。 三、防水 1.实验室的上、下水道必须保持通畅,实验楼要有自来水总闸,生物、化学实验室设置分闸,总闸由值班人员负责启闭,分闸由有关管理人员负责启闭。 2.冬季做好水管的保暖和放空工作,要防止水管受冻爆裂酿成水患。 四、防毒 1.实验室藏有有毒物质,实验中会产生毒气、毒液,因此必须做好防毒工作。有毒物质应妥善保管和贮藏,实验后的有毒残液要妥善处理。 2.建立危险品专用仓库,凡易燃、有毒氧化剂、腐蚀剂等危险性药品要设专柜单独存放。 3.化学危险品在入库前要验收登记,入库后要定期检查,严格管理,做到“五双管理”即双人管理、双人收发、双人领料、双人记帐、双人把锁。

4.实验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制作有毒气体要在通风橱进行,学生实验室装有排风扇,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 5.学生实验桌上备有废液瓶,化学实验室备有废液缸,实验室附近有废液处理池,防止有毒物质蔓延,影响人畜。 五、安全用电 1.实验室供电线路安装布局要合理、科学、方便,大楼有电源总闸,分层设分闸,并备有触电保安器。 2.总闸由每天的值日人员控制,分闸由各室的管理人员控制,每天上下班检查启闭情况。 3.学生用电源总闸设在讲台附近,由任课教师负责控制供停。 4.实验室电路及用电设备要定期检修,保证安全,决不“带病”工作。如有电器失火,应立即切断电源,用沙子或灭火器扑灭。在未切断电源前,切忌用水或泡沫灭火机灭火。 5.如发生人身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及时进行人工呼吸,急送医院救治。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在化学实验室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它常常潜藏着诸如发生爆炸、着火、中毒、灼伤、割伤、触电等事故的危险性。虽然知道许多化学药品易燃易爆,一些化学药品对身体有害,但是每天都要接触这些东西,安全意识也就逐渐淡漠了。有因人员操作不慎、使用不当和粗心大意酿发的人为责任事故;有因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有因自然现象酿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爆炸性事故的发生,多为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或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易燃爆物品泄漏,遇火花引发爆炸。 1.封管事故 李某在进行实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 2.误操作事故 李某在准备处理一瓶四氢呋喃时,没有仔细核对,误将一瓶硝基甲烷当作四氢呋喃加到氢氧化钠中。约过了一分钟,试剂瓶中冒出了白烟。李某立即将通风橱玻璃门拉下,此时瓶口的烟变成黑色泡沫状液体。李某叫来同事请教解决方法,爆炸就发生了,玻璃碎片将二人的手臂割伤。 事故原因:由于当事人在加药品时粗心大意,没有仔细核对所用化学试剂而造成的。实验台药品杂乱无序、药品过多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经验教训:这是一起典型的误操作事故。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仔细,不能有半点马虎;实验台要保持整洁,不用的试剂瓶要摆放到试剂架上,避免试剂打翻或误用造成的事故。 3、实验室微生物感染 在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室感染事件中,28名师生被发现感染布鲁氏菌——一种乙类传染病(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炭疽病等20余种传染病并列)。曾令全社会恐慌的2003年的非典疫情,也曾一度传出病毒源自实验室泄露的说法。虽然并未得到证实,但在新加坡、台湾和北京,后来发生的三起实验室感染非典事故,都是实验员未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与病原微生物标准操作。 4.某化验室新进一台32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分析人员调试过程中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窗户内层玻璃全部震碎,仪器上的盖崩起2m多高后崩离3m多远。当场炸倒3人,其中2人轻伤,一块长约0.5cm碎玻璃片射人另1人眼内。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2014-1-13 1、剧毒品管理漏洞:复旦大学投毒案 2013年4月,复旦大学林森浩在饮水机中注入N—二甲基亚硝铵,导致同学黄洋死亡,引起社会巨大反响。作案者是从哪里得到使黄洋致死的剧毒品呢?实验室可能有着一定的管理责任。实验室应该加强对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及其它危险品的管理,须明确责任人,对危险品的管理要严格实行“五双”制度,出入库必须有精确计量和记载,剩余危险品必须立即安放危险品仓库或保险储存柜,严格领用登记制度。 2、高校实验室火灾事故常见不断 2013年4月30 日9时左右,南京理工大学一处废弃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1死3伤。经调查,是因外来施工人员私自撬开实验室大门,用明火切割金属构件引起的。发生爆炸的地方是10多年前存放化学药品的实验室。2008年3月13日大火烧毁东南大学10个实验室,火灾原因是导线短路引发。 3、连串低级错误导致女博士中毒死亡 2009年7月3日,杭州某大学化学系,一位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误将本应接入307室的一氧化碳气体接至211室输气管路,导致一位女博士中毒死亡。一连串低级错误导致了事故的必然发生:⑴室外气体库虽有专人管,但钥匙大家可借; ⑵气体库中气瓶的摆放和标识不规范;⑶原先实验室搬迁后,原有的气体管子没有及时拆除或封口;⑷气体钢瓶连接管路后没有及时检漏;⑸开启一氧化碳总阀后没有立即做实验。 4、冰箱启动电火花引爆微泄露化学试剂 2004年4月11日,浙江某大学化工系大楼实验室,机械温控冰箱储存化学试剂引发爆炸事故,原因是化学试剂微泄露,机械温控冰箱启动产生电火花引爆。 5、香港科技大学一学生被挥发毒气窒息死亡 1995年4月5日,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一研究生被实验室一种毒气窒息致死,原因是一位教授打翻一瓶试剂,没有及时清理,过后忘记离开了实验室,于是慢慢挥发产生毒气。目前所有化学类实验室都安装紧急抽风和材料撤离报警装置,一般不允许单独一人做实验。 6、未按要求穿戴个体防护装备导致重大事故 2011年9月2日,华东理工大学两名研究生在做化学实验时,不慎遭遇爆炸受伤,原因是在做氧化反应实验时,添加双氧水、乙醇等速度太快,未按规定要求拉下通风橱门,未穿戴个体防护装备。 2011年4月12日,耶鲁大学一名女生晚上在实验室内操作机器时死亡,原因是未按要求将长发束起并戴安全帽,致使头发被木材加工机器绞住而窒息。 7、实验室没有安全培训记录被起诉 2008年12月29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位女研究助理在实验时全身被大面积烧伤,虽经抢救18天仍不幸身亡。原因是她在把一个瓶子里的一种遇空气立即着火的化学制剂抽入注射器时,活塞滑出了针筒,引燃衣服,并且未能在第一时间使用应急淋浴装置,而她当时没穿防护服。由于没有安全培训记录,学校被法院判罚3万美金,教授面临最高4年监禁。

校园安全事故案例

校园安全事故案例 前言 校园安全是个永恒的话题。楼道踩踏、食物中毒、溺水身亡、马路"杀手"…这些安全事故每天都在吞噬着"祖国的花朵"。有人做过统计,光是由于校园内的安全事故而伤亡的学生,全国每天至少"减少一个教学班"!学近几年有关校园的中毒事件、踩踏事件、暴力事件、交通安全事件屡见报端,而且每年的安全数字呈上升趋势。教育部、公安部等单位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非正常死亡。 2007年初,教育部发布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在各类安全事故中,溺水占31.25%,交通事故占19.64%,斗殴占10.71%,校园伤害占14.29%,中毒占2.68%,学生踩踏事故占1.79%,自杀占5.36%,自然灾害占9.82%,其他意外事故占3.57%。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切实做到学校安全"警钟常鸣,长抓不懈"。我校收集整理部分学校安全事故典型案例介绍给大家。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认真阅读本案例,认真思考,吸取教训,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心,牢固树立"学校安全无小事"的意识,身体力行,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为创建"平安校园"作出贡献。 一、踩踏事故 1、学校集会造成学生被挤死挤伤案 陕西省某县城关小学1989年12月28日清晨举行周会。7时许,在学校广播和铃声的催促下,教学楼上千名学生争先恐后奔往学校操场集会。学校副校长杨某未将教学楼西边楼梯铁栅门打开,使得二、三、四楼七百多名学生只得全部涌向东楼梯口。学生们下到二楼和一楼楼梯拐弯处时,因楼道电灯末开,跑在前面的学生摸黑与少数上楼放书包的学生相遇,造成双方拥挤,个别身材小的学生跌倒后引起上下楼梯受阻,造成严重拥挤,酿成特大伤亡事故,死亡6至11岁的小学生28人,伤59人。 2、2009年12月7日晚9时10分,湖南省湘乡市育才中学(民办)下晚自习时教学楼楼梯间发生严重拥挤踩踏事故,8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其中3人重伤。 3、2010年3月22日9时35分,在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附小存放清雪设备的工具房小院内,三个年级(分别为三、四、五年级)的学生领完清雪工具通过院内一条长约50米,宽约1.5米得狭长巷道时,三年级学生孙曼菱摔倒后被身后的同学拥堵踩压,随后立即被老师送往乌市建工医院实施抢救,于当日22时宣告抢救无效死亡。踩踏事件还造成一名学生膝关节脱位伤,两名学生软组织挫伤。 4、2010年11月29日12时许,位于新疆阿克苏市杭州大道的阿克苏第五小学发生踩踏事故。根据最新统计,此次踩踏事故中共有123名学生入院检查,目前41名住院学生中有1人因脏器严重受损病危,有6人重伤,另有34人轻伤。 5、2006年10月25日晚上8点,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学生晚自习下后,刚走出教室,灯突然熄灭,楼道一片漆黑,有学生怪叫"鬼来了"引起学生恐慌,大家争相往楼下奔跑,部分学生被挤倒,被后面涌上来的学生踩踏,造成10名学生死亡,27名学生受伤,其中重伤7人。 6、 2013年2月27日7时许,湖北襄阳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发生踩踏事故,已造成4名学生死亡,多名学生受伤。受伤学生已被送往医院救治。 7、西安曲江海洋馆发生小学生踩踏事故 16人受伤

华东师范大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华东师范大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师生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特制订本预案。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华东师范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制订,适用于华东师范大学所属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本预案遵循“先救治,后处理;先救人,后救物;先制止,后教育;先处理,后报告”的工作原则。 2.组织体系及职责 学校成立“实验室安全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学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包括分管安全的校领导和学校办公室、宣传部、设备处、保卫处及后勤保障部的负责人。各部门分工如下:

3.预防与预警 3.1.风险管理 根据实验室专业特点与安全风险,将实验室安全事故划分为常见事故、危险化学品专项、辐射安全专项、生物安全专项。常见事故包括实验室火灾性事故、爆炸性事故、化学污染类事故、机电伤人事故、仪器设备事故、压力容器事故等。进入实验室工作的师生需经安全培训,从事危险化学品作业和管理的人员需持有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的危化培训合格证书,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需持有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合格证。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 3.2.信息报告 学校办公室负责接收上级部门、市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下发的预警信息,并通知校内有关部门涉及实验室安全的预警信息。 各级实验室在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保卫处、设备处报告事故信息。 设备处向学校办公室报告实验室安全事故信息,并根据事故类型与危险性启动应急响应专项预案。 若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学校办公室负责向上级部门、市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信息。宣传部负责及时发布事故的信息、影响、处置工作的进展等。

化学实验室事故及预防措施..

实验室管理 浅谈高校化学实验室事故及预防措施研究 姓名:xxx 院系:xxx 专业:xxx 学号:xxx

目录 摘要 一、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类型及原因 (一)注意使用水、电、气、火而产生的安全事故------------------------------------------------4 (二)不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而导致的安全事故------------------------------------------------------4 (三)违反基本操作规定导致事故发生--------------------------------------------------------------4 (四)违反化学试剂的基本用法-------------------------------------------------------------------------5 (五)实验室空气不流通发生事故----------------------------------------------------------------------5 (六)不规范使用化学试剂而引发的安全事故-------------------------------------------------------5 (七)不规范使用放射源而发生的放射事故----------------------------------------------------------6 (八)“三废”处理不当导致环境污染事故------------------------------------------------------------6 (九)不安全行为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6 二、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及救治措施 (一)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救急措施--------------------------------------------------------------- 8 (二)各种化学药品发生安全隐患的救急措施-------------------------------------------------------9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1-封管事故 李某在进行实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 2-误操作事故 李某在准备处理一瓶四氢呋喃时,没有仔细核对,误将一瓶硝基甲烷当作四氢呋喃加到氢氧化钠中。约过了一分钟,试剂瓶中冒出了白烟。李某立即将通风橱玻璃门拉下,此时瓶口的烟变成黑色泡沫状液体。李某叫来同事请教解决方法,爆炸就发生了,玻璃碎片将二人的手臂割伤。

事故原因:由于当事人在加药品时粗心大意,没有仔细核对所 用化学试剂而造成的。实验台药品杂乱无序、药品过多也是造成本 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经验教训:这是一起典型的误操作事故。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每 一个步骤都必须仔细,不能有半点马虎;实验台要保持整洁,不用 的试剂瓶要摆放到试剂架上,避免试剂打翻或误用造成的事故。 3-实验室微生物感染 在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室感染事件中,28名师生被发现感染布鲁 氏菌——一种乙类传染病(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炭疽病等 20余种传染病并列)。曾令全社会恐慌的2003年的非典疫情,也曾一度传出病毒源自实验室泄露的说法。虽然并未得到证实,但在新 加坡、台湾和北京,后来发生的三起实验室感染非典事故,都是实 验员未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与病原微生物标准操作。 4-仪器安全检查不到位 4.1某化验室新进一台32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分析人 员调试过程中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窗户内层玻璃全部震碎, 仪器上的盖崩起2m多高后崩离3m多远。当场炸倒3人,其中2人 轻伤,一块长约0.5cm碎玻璃片射人另1人眼内。 事故原因:仪器内部用聚乙烯管连接易燃气乙炔,接头处漏气,分析人员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安全检查不到位。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之一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之一(着火防范) 着火是化学实验室,特别是有机实验室里最容易发生的事故。多数着火事故是由于加热或处理低沸点有机溶剂时操作不当引起的。 常见有机液体的易燃性 二硫化碳,乙醚、石油醚、苯和丙酮等的闪点都比较低,即使存放在普通电冰箱内(冰室最低温—18℃,无电火花消除器),也能形成可以着火的气氛,故这类液体不得贮于普通冰箱内。另外,低闪点液体的蒸气只需接触红热物体的表面便会着火。其中,二硫化碳尤其危险,即使与暖气散热器或热灯泡接触,其蒸气也会着火,应该特别小心。 一、火灾的预防 有效的防范才是对待事故最积极的态度。为预防火灾,应切实遵守以下各点:①严禁在开口容器或密闭体系中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当用明火加热易燃有机溶剂时,必须要有蒸气冷凝装臵或合适的尾气排放装臵。 ②废溶剂严禁倒入污物缸,量少时可用水冲入下水道,量大时应倒入回收瓶内再集中处理。燃着的或阴燃的火柴梗不得乱丢,应放在表面皿中,实验结束后一并投入废物缸。 ③金属钠严禁与水接触,废钠通常用乙醇销毁。 ④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烘焙有机物。

⑤使用氧气钢瓶时,不得让氧气大量溢入室内。在含氧量约25%的大气中,物质燃烧所需的温度要比在空气中低得多,且燃烧剧烈,不易扑灭。 二、消防灭火 万一不慎失火,切莫慌惊失措,应冷静,沉着处理。只要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一般可以迅速灭火。 1、常用消防器材 化学实验室一般不用水灭火!这是因为水能和一些药品(如纳)发生剧烈反应,用水灭火时会引起更大的火灾甚至爆炸,并且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用水灭火时有机溶剂会浮在水上面,反而扩大火场。下面介绍化学实验室必备的几种灭火器材。 (a) 沙箱将干燥沙子贮于容器中备用,灭火时,将沙子撒在着火处。干沙对扑火金属起火特别安全有效。平时经常保持沙箱干燥,切勿将火柴梗、玻管、纸屑等杂物随手丢入其中。 (b) 灭火毯通常用大块石棉布作为灭火毯,灭火时包盖住火焰即成。近年来已确证石棉有致癌性,故应改用玻璃纤维布。沙子和灭火毯经常用来扑灭局部小火,必须妥善安放在固定位臵,不得随意挪作他用,使用后必须归还原处。 (c) 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化学实验室最常使用、也是最安全的千种灭火器。其钢瓶内贮有CO2气体。使用时,一手提灭火器,一手握在喷CO2的喇叭筒的把手上,打开开关,即有CO2喷出。应注意,喇叭筒上的温度会随着喷出的CO2气压的骤降而骤降,故手不能握在喇叭筒上,否则手会严重冻伤。CO2无毒害,使用后干净无污染。特别适用于油脂和电器起火,但不能用于扑灭金属着火。 (d) 泡沫灭火器由NaHCO3与Al2(SO4)3溶液作用产生Al(OH)3和CO2泡沫,灭火时泡沫把燃烧物质包住,与空气隔绝而灭火。因泡沫能导电,不能用于扑灭电器着火。且灭火后的污染严重,使火场清理工作麻烦,故一般非大火时不用它。过去常用的四氯化碳灭火器,因其毒性大,灭火时还会产生毒性更大的光气,目前已被淘汰。 2、灭火方法

校园安全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章广中学高清儒 学生伤害事故在学校时有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牵动千家万户,校园安全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本人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和对一些学生伤害事故案件的代理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学生伤害事故侵权行为,是指未成年学生在学校受到伤害或者伤害他人,学校未尽教育、管理和保护义务,具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侵权行为。对学生伤害事故我们应该树立“一份应对,九分预防”的管理理念。对此《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教育部、公安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学生安全都作了相应的规定,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和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先后出台了有关涉及学生人身伤害赔偿的有关司法解释和实施办法。 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 1、规范正常教学时间。我们南谯区的一些中小学校在校门口都未设置学校的正常教学时间标志或没有告知学生的法定监护人学校的正常教学时间。学生伤害事故既是一个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时间概念;它既可能发生在校园内,也可能发生在校园外;既可能发生在上学及上课期间,也可能发生在下课及放学期间;也可能发生在假期里等等。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有其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采用“门至门”的原则,就是学生从进校门到出校门期间参加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例外的情况是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学校仍有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并非因与某旅行社或风景区管理部门有合作协议而转变。《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十九条规定:“‘正常的教学时间’是指按照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学计划,属于教学、课间休息、学生自习的时间;按寄宿制学校的规定,学生应在校时间均应认定为‘正常的教学时间’。学生上学进入校园以前及放学离开校园以后的时间不应认定为‘正常的教学时间’”。因此,

大学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选择题定稿版

大学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选择题精编W O R D 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安全知识练习题(II) 1、把玻璃管或温度计插入橡皮塞或软木塞时,常常会折断而使人受伤。下列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标准答案: C ) A. 可在玻璃管上沾些水或涂上甘油等作润滑剂,一手拿着塞子,一手拿着玻璃管一端(两只 手尽量靠近),边旋转边慢慢地把玻璃管插入塞子中 B. 橡皮塞等钻孔时,打出的孔比管径略小,可用圆锉把孔锉一下,适当扩大孔径 C. 无需润滑,且操作时与双手距离无关 2、不慎发生意外,下列哪个操作是正确的?(标准答案: D ) A. 如果不慎将化学品弄洒或污染,立即自行回收或者清理现场,以免对他人产生危险 B. 任何时候见到他人洒落的液体应及时用抹布抹去,以免发生危险 C. pH值中性即意味着液体是水,自行清理即可 D. 不慎将化学试剂弄到衣物和身体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0-15分钟 3、以下物质中,哪些应该在通风橱内操作?(标准答案: D ) A. 氢气 B. 氮气 C. 氦气 D. 氯化氢 4、超级恒温水浴使用时错误的操作是:(标准答案: C ) A. 超级恒温水浴内应使用去离子水(或纯净水),

B. 恒温水浴内去离子水未加到“正常水位”严禁通电,防止干烧 C. 可以使用自来水 原因:恒温器加热最好选用去离子水,切勿使用井水,河水,泉水等硬水,防止筒壁积聚水垢而影响恒温灵敏度) 5、大量试剂应放在什么地方?(标准答案: D ) A. 试剂架上 B. 实验室内试剂柜中 C. 实验台下柜中 D. 试剂库内 6、高温实验装置使用注意事项错误的是:(标准答案: D ) A. 注意防护高温对人体的辐射 B. 熟悉高温装置的使用方法,并细心地进行操作 C. 如不得已非将高温炉之类高温装置置于耐热性差的实验台上进行实验时,装置与台面之 间要保留一厘米以上的间隙,并加垫隔热层,以防台面着火 D. 使用高温装置的实验,要求在防火建筑内或配备有防火设施的室内进行,并要求密闭,减少热量损失 (密闭容易引发爆炸) 7、过氧化酸、硝酸铵、硝酸钾、高氯酸及其盐、重铬酸及其盐、高锰酸及其盐、过氧化 苯甲酸、五氧化二磷等是强氧化剂,使用时应注意:(标准答案: D ) A. 环境温度不要高于30℃

化学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1.1火灾 如果不慎在实验室发生火灾,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防止火势扩展:移走可燃物,切断电源,停止通风;扑灭火源:酒等有机溶剂泼洒在桌面上着火燃烧,用湿布、石棉或沙子盖灭,火势大可以用灭火器扑灭。小范围的有机物、钾、钠、白磷等化学物质着火可用沙盖灭。如有用电器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可用沙子或干粉灭火器扑灭。在未切断电源前,切忌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扑救化学火灾注意事项: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药品不能用水扑救,如钾、钠、钙粉、镁粉、铝粉、电石、过氧化钠、过氧化钡、磷化钙等,它们与水反应放出氢气、氧气等将引起更大火灾;比水密度小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等烃类、醇、醚、酮、酯类等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否则会扩大燃烧面积;比水密度大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二硫化碳等着火,可用水扑灭,也可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反应器内的燃烧,如是敞口器皿可用石棉布盖灭。蒸馏加热时,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气在冷凝器顶端燃着,绝对不可用塞子或其他物件堵塞冷凝管口,应先停止加热,再行扑救,以防爆炸。 1.2中毒 如发现有头昏、呕吐等中毒症状,应先将中毒者转至室外或其它空气流畅的房间,再根据情况及时救治。对吸入氯气及溴气者,可用NaHCO3溶液漱口;对于刺激性或腐蚀性物质的体内中毒者,可先服牛奶或鸡蛋白缓解,多饮水,根据中毒物质的酸碱性可分别饮用Al(OH)3或MgSO4稀溶液,也可用干净手指或竹筷刺激喉部催吐,必要时送医院治疗。

1.3创伤急救 如发生因玻璃仪器破裂引起的割伤、刺伤,可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 1.4烫伤和烧伤的急救 可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的KMnO4溶液轻擦伤处到皮肤变棕色,再涂烫伤药膏。 1.5眼睛的化学灼伤 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如为碱灼伤,再用2%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 1.6浓酸和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 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如果是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1.7氢氟酸灼伤 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再用10%NaHCO3溶液冲洗,然后涂搽甘油氧化镁软膏。 1.8铬酸灼伤 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再用2%NaHCO3溶液冲洗,然后用5%Na2S2O3溶液冲洗、涂搽。 1.9磷灼伤 先用2%的CuSO4溶液搽洗,清除残存磷屑,再用稀KMnO4溶液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