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

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

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
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

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或描绘事物的修辞格。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喻体、喻词。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

(1)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规程比喻。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如“我们的祖国象花园”祖国和花园的相似点是美丽。相似点是比喻的灵魂。

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暗喻和借喻。反过来说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句。下面分别举例说明这三种比喻形式: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好像、如、宛如、仿佛、好比”等,有时后面还用“一样、一般、似的”等词语呼应。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朱自清《荷塘月色》)

2、隐喻(暗喻)是从表面看来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暗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与明喻的区别在于它的喻词由“是、成了、变为、当作、变成、构成”等词充当。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本体)都成了水墨山水(喻体)。(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本体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

如“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天上张著灰色的幔(喻体)。 (「灰色的幔」是喻体。本体是「黑云」,但不写出来。)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而借代则是用人和事物的特征来代替人和事,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区别于比喻的另一种修辞手法。即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

三、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四、工具代本体。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五、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比拟: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的修辞格。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如:风儿清唱著歌,

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

乙物写。

如: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比喻与比拟有某些相似点,比拟、比喻都是两事物相比。不同点是比喻重点在“喻”,即以乙事物“喻”甲事物,甲乙两事物一主一从;比拟的重点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也就是用写甲事物的词来写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比喻与拟人,比拟的区别,并举几个例句,

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

写,就是比拟。

写作时善用比拟,能启发读者想象,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比拟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比拟是根据本体事物和拟作事物之间的可拟性,借助联想和想象而形成的辞格,

因此联想是通向比拟的桥梁,想象是比拟的翅膀.

比拟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作者用自己自然流露的强烈感情去感染读者的一

种辞格.

可以简单的将比拟看作是比喻和拟人的结合。

拟人

把事物当成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活动。

人具有会说话,会思想,会劳动,会创造和富有感情的本质特点,人类对自己的

这些本质特点最为熟悉,最为理解,最易接受,最易产生共鸣.为了表达的需要,将

人的本质特点转移于其他事物,让它们具有人的某些特点,可以将事物描写得具

体,生动,形象,使人感到亲切,容易受到感染.

以动物拟人:

(1)……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看不见

的云雀在天鹅绒般的绿油油的田野和盖满了冰的,收割后的田地上颤巍巍地歌唱

着;田凫在那积满了塘水的洼地和沼泽上面哀鸣;鹤和鸿雁高高地飞过天空,发出

春的叫喊.脱落了的毛还没有全长起来的家畜在牧场上吼叫起来了;弯腿的小羊

在它们那掉了毛的咩咩地叫着的母亲身边跳跃;……真正的春天已经到来了.②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简析] 列文处在失恋的苦闷中.可是,春风给他带来了安慰,希望和信心.上述文字具体地,有层次地描写了春天给动物带来的变化.作者将动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品格.蜜蜂在"探险",云雀在"歌唱",田凫在"哀鸣",鹤和鸿雁发出"叫喊",小羊在"母亲"身边跳跃.作者将这些动物写得栩栩如生,画面洋溢着春天到来的蓬勃生机.

以植物拟人:

(2)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

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简析] 诗人满怀激情,以拟人的方式描绘了团泊洼色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动人秋景:高粱在"悄悄""观察",向日葵"微笑"着,"望"着,"年高"的垂柳"抚摸"着庄稼,芦苇"细心地护卫"着"偷偷开放的野花".如此拟人,使画面上的这些自然景物静谧美好,多情和谐,栩栩如生,使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满腔情怀形象化了.

以无生物拟人:

(3)枪口对准星星,

星星大吃一惊!

看它呀,躲躲闪闪,

看它呀,跳跳蹦蹦.

星星,不要害怕,

战士的眼睛最清!

我们揍的是空中强盗,

瞄你,只是练功.

星星笑了,

笑着跳上了准星.

眼睛——星星,一条线,

牵来了多少黎明! (石祥《瞄星星》)

[简析] 星星,怎么会"大吃一惊" 怎么能"躲躲闪闪","跳跳蹦蹦" 又怎么会"笑" 怎么会"跳上准星" 因为战士在用枪口瞄准他,然后作者又解释这是练功.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展开想象之翼,根据星星的形象特征,让其人格化,赋予它以人的动作和情态.

以事理拟人:

(4)这里叫洋八股废止,有些同志却实际上还在提倡.这里叫空洞抽象的调头少唱,有些同志却硬要多唱.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简析]"教条主义"是个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可是时行起来,害人不浅.许多反对教条主义的同志要它罢休,有的同志却偏要推之以出.作者将教条主义人格化,形象地说明:它躺着休息,便安然无事;若是活动起来,害人至深.

拟物

各类事物无不具有自己的"个性".如鸟会飞,虫会鸣,树会开花,水会奔流,太阳会发出光和热,真理会被传播……拟物常常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拟物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把人当作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来描写,赋予人以动物,植物或无生物的某些特征.

人拟为动物:

(5)金色的太阳照耀着金色的麦浪,

丰收的歌儿在田野里荡漾;

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

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阿不都热西提《女拖拉机手》)

[简析] 翅膀是属于鸟类的.作者却赋予维吾尔族姑娘以翅膀,并热情地讴歌:维吾尔族女拖拉机手驾驶铁牛,在肥沃的田野上自由地飞驰.

人拟为植物:

(6)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了人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便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孙犁《荷花淀》)

[简析] 几个妇女去前方看望丈夫.在荷花淀,看见荷叶下面的人"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人拟为荷,将隐蔽在荷叶下面的战士物化了,显得那么清新,美丽,可爱.

二是将物拟为物.包括以生物拟为无生物,以无生物拟为生物,以物拟为抽象事理,以抽象事理拟为物.

拟无生物为动物:

(7)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简析]"衔"与"吞"都是动词,可以表示人或动物的动作.根据文意,作者是将"洞庭一湖"拟为动物.巍巍群山,能"衔"住,滚滚长江,能吞吐,可见八百进里洞庭之阔大,气垫之宏伟.

拟抽象事理为物:

(8)三百年过去了,台伯河还像当年一样淙淙地流着,亚平宁半岛上的阳光也像当年一样和煦.罗马经历过战争,流血,唯物主义者——战士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郑文光《火刑》)

[简析]"翱翔"是鸟特有的本领."思想"不是鸟,是个抽象的概念,可以在人民中迅速传播.作者抓住这一点,运用比拟手法,赋予布鲁诺的思想以雄健的翅膀,把"思想"写活了,形象地说明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力量.

构成比拟的主要方法

比拟是以人的联想为基础,通过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不同属性转嫁的关系而构成的修辞方式.构成比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感情性格的转嫁,把人的感情性格转用于物上.比如:

(9)井冈山上的毛竹,同井冈山人一样坚贞不屈.(袁鹰《井冈翠竹》)

第二,动作,行为的转嫁.有两种情况:

A 由人到物的转嫁:

(10)"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敬爱的周总理永垂不朽》解说词)

(11)她在呢喃低语中朦胧睡去,窗口的两支红烛滴落着一滴一滴红色的泪.

(刘绍棠《两草一心》)

B 由物到人的转嫁:

(12)"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社会主义好》歌词)

第三,呼唤的转嫁,把适应于人的呼唤转用于物上.比如:

(13)英雄的纪念碑啊,你可曾看见,此刻,在北京,在全国,在全世界,为失去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在哭泣,在沉思,在焦灼不宁.(韩瀚《写在祖国的江河和土地上》)

第四,称谓的转嫁,把适用于人的称谓转用于物上.比如:

(14)看,榕树老人捋着长髯,木瓜弟兄睁着大眼,候着出海的渔民哪,披风戴露满载鱼虾回家园.(郭小川《厦门风姿》)

第五,人称的转嫁,用指代人的代词指物.比如:

(15)是的,外面有和风,丽日,可小白杨,你是否知道什么叫严霜,冬雪,风雨霜雪中,你会结结实实地生长起来.(韩作荣《小白杨》)

第六,抽象转嫁于具体,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比如:

(16)他们……挥动竹枝扫把,在默默地扫着,默默地扫着.好像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都是在他们的竹枝扫帚下,一个接一个地被扫走了,又被扫来了.(古华《芙蓉镇》)

(17)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构成比拟的手段绝不止以上几种,人们在运用中总是不断创新,使比拟方式不断发展变化.比如:

(18)民政干部回到区政府,从头到脚都是笑眯眯的.(古华《芙蓉镇》)

拟人一般是使人之外的事物具有人的属性,可是上面的例子却反把拟人方式用在人身上,让人从头到脚都具有笑眯眯的人的情态,这就使拟人方式出新,别致,语言也显得格外生气勃勃了.

[编辑本段]比拟的效果

第一,比拟的主要效果是使表达形象生动.比拟可以让静的变成动的,让死硬呆板的变成活泼和有生气的,让无性格的变成有性格的,让抽象的变成具体形象,活灵活现的.客观事物经过人们合理的属性转移和合乎规律的创造性想象,而变得富有艺术魅力.

比如:

(19)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豌豆笑得鼓鼓圆. 《红旗歌谣》

将植物"沙果""西瓜""花儿""豌豆"等都人格化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丰收的景象.

第二,通过比拟,还可以表现人们的想象力,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并创造某种意境,

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20)秦淮河失去了往日的欢笑,莫愁湖发出了撕胆的哭声.(张天明《按照人民的命令》)

用拟人方法描写了中国人民失去总理的悲哀,连江河湖泊也发出了悲哀的哭声,表达出

了人民对周恩来同志无比热爱的真挚感情.

(21)速胜论者则不知道战争是力量的竞赛,在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没有一定的变化以前,就要举行战略的决战,就想提前达到解放之路,也是没有根据的.其意见实行起来,一定不免于碰壁.或者只是空谈快意,并不准备真正去做.最后则是事实先生跑将出来,给这些空谈家一瓢冷水,证明他们不过是一些贪便宜,想少费力多得收成的空谈主义者.

(毛泽东《论持久战》)

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一个道理:事实胜于雄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手段.

[编辑本段]比拟的运用

运用比拟,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本体事物和拟作事物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具有可拟性,符合事物的特点,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如歌声可以传向四面八方,这与鸟会飞的特点近似.因此可以说"歌声在飞翔",倘若说"歌声在飞奔"就不恰当了.再如:如"五洲向我们歌唱,四海向我们招手"."五洲"和"歌唱","四海"和"招手"没有什么可以联系的地方,这样的比拟不符合事物的特点

第二,要注意言语环境.比拟修辞在文艺性作品中用得较多,如寓言,童话,民间故事中便较多地运用,其他文体中则少见;书面语中用得多,口语中则少见.

第三,要注意感情色彩.比拟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抒发思想感情,因此比拟的感情色彩必须鲜明.说"侵略者夹着尾巴逃跑了",感情是基于对侵略者的憎恨;说"人民用乳汁哺育了我",感情是基于对人民的敬爱.

比拟确实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用得不当,还不如不用.比如,我们在叶圣陶的《前途》一文中看到原句运用了拟人格,当再版时,作者将拟人手法舍弃了: 原句:(22)嫁时的几件衣裳……略为体面一点,藏在一只不充实的箱子里头,逢到天气好太阳老的时候,便取出来晒着,算是温温旧日的情谊,等一会,重又请它们回入箱子里.

《叶圣陶集》

改句:(22′)嫁时的几件衣裳……略为体面一点,藏在一只不充实的箱子里头,逢到天气好太阳老的时候,便取出来晒着,算是温温旧日的情谊,等一会,重又塞进箱子里.

《叶圣陶文集》

改句去掉拟人手法,可以更好地表达出"她"那种沉重的心情;用了拟人格反而使沉重的心情显得轻松和悠闲了.

[编辑本段]比拟同比喻的区别

郑业健《修辞学》"盖必在观念上有联络处,想象上有变通处,始可以互相比拟.故比拟亦可谓为比喻之一种.但比喻为就其相似处着笔,比拟乃就其可变处着笔."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比拟,向来是一个独立的辞格.但是,如果从本质上看,比拟其实就是比喻,比喻中的一种.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把人当作物,把物当作人.为什么要把,为什么可以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混淆起来,把甲当作乙呢因为这两种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之处,这种相似之处或者是客观存在的,或者是说写者主观心理上的一种情绪."

两位专家都认为,从本质上讲,比拟确实可以看成是比喻的一种.因此,比拟和比喻的界限有时确实不好划分.这是因为把甲事物拟作乙事物时,甲乙两物往往存在某种相似之处.如"青山起舞河欢笑",不能改为"青山欢笑河起舞".因为这里暗含着比喻.

但比喻还是不同于比拟,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比拟是直接把拟体当成本体来写,本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拟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也就是说,可以把人当作物也可以把物当作人写,本体和拟体的关系是重合,相融关系,彼此是混同的.因此,当物被拟作人或此物被拟作彼物时,我们很难确切地说出"人"是什么样的人,"彼物"是什么样的东西.比如"青山起舞河欢笑"中的"山""河",我们只能笼统地说被拟作了人,至于是天真的小姑娘,还是活泼的小伙子,无法回答."阳光洒在海面上"中的"阳光",我们也只能笼统地说被拟作了可以洒的东西,至于是闪光的金子还是发亮的珍珠,也无法回答.比喻是借喻体表现或说明本体,本体同喻体的关系是类似关系,彼此不能混同.不管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引喻,喻体都是比较确定的.

第二,两者的性质和表达效果不同.比喻通过事物的相似点使本体也喻体联系起来,重在"喻",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具体形象地感知事物.而比拟则是借助事物的不同特征,重在"拟",用模拟的方法刻画人或事物的情状,使一个事物具有它本来不具有的另一种事物的特征.即拿甲物特征描写乙物,从而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第三,句法结构有明显的不同.无论哪一种比喻,都可以成为"主-谓-宾"式,这种主宾都全的句子,主宾之间是靠"象,是"等词连接的,一般说来,不用表示动作形为的动词作谓语.而在比拟的句子中,一般都是"主-谓"式.这种主谓句,主语若是由表示动植物的名词充当,谓语则由表示人的行动,感情的动词充当;主语若是由表示人的名词充当,谓语则由表示动植物行为(情状)的动词(形容词)充当.

第四,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省去本体,但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以拟体的某些特性赋予本体,拟体一般不出现,而本体必然出现.

第五,在比喻中,本体和喻体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比拟所描摹的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现象.比如本文中的例(6)中所描写的人的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变成了荷花,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这样的现象的.

四年级下学期句子练习

一、按要求改写句子 1、街上的人真多。(改为反问句) 2、说起地道战,谁也不能不承认是个奇迹。(改为肯定句) 3、谁也不能否认地球不是绕太阳运行的。(改为肯定句) 4、他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改为反问句) 5、我只有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改为双重否定句) 6、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喜欢王老师。(改为双重否定句) 7、这个问题不能不讲清楚。(改为肯定句) 二、把下列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不改变句子意思。 1、这部电影使我感动得流泪。 2、黑熊躲进大树洞里。 3、下个星期天,妈妈要带我去xx划船。 三、把下列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1xx飞过xx,肯定非常辛苦、艰难。 2爹妈都不在家,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3在共产党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四、修改病句 1.老工人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 2.秋天的田野里,到处能看到果实成熟的景象和芳香。 3.今年,我们的王老师又光荣地被评为"市先进班主任"的称号。 4.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5.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6.看了这本书,很受教育。 7.通过老师的帮助,使我改正了缺点。 8.我们通过并讨论了中队计划。1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12.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率。 13.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 14.《繁星》的作者是xx写的。 五、转换句式 1、这是真理。(改为反问句) 2、多得些知识决不是一件坏事。(改为反问句) 3、这件事我一定要做。(调换顺序,意思不变) 4、在这树上有许多鸟巢。(改变词序,句子意思不变) 5、写得不怎么样,但还是有希望的。(改为双重否定句) 6、问题还没有弄清,但已经有了一点儿头绪。(改为双重否定句) 7、天气太热了,简直叫人受不住。(改成夸张句) 8、未来的社会不可能不是“多元”的社会。(改为肯定句) 9、我的心啊,留在祖国的蓝天上。(改成陈述句) 10、泰山日出的景色真美丽。(改成感叹句) 11、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改为反问句) 12、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成拟人句)

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教案

比喻与拟人的区别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比喻和拟人及其运用的正确与错误 2.指出比喻和拟人的表达效果 3.运用比喻和拟人造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运用比喻和拟人这两个修辞手法,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难点: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三、教学准备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判断下列哪个句子是比喻句,哪个句子是拟人句 (1)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拟人)(2)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比喻) (3)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拟人) (4)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比喻) 2.说说比喻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2)把枫叶比作邮票 (4)把小兴安岭比作大花园,巨大的宝库。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作比方的事物 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3.请学生讲一下自己知道的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 (二)比喻与拟人的区别 1.判断下列哪个是比喻句,哪个是拟人句 (1)天上的星星像小朋友的眼睛一眨一眨,真漂亮! (2)风儿轻轻吹,牡丹花在风中笑弯了腰。 2.讲解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 (1)教师讲解: ①判断比喻句的唯一标准就是有没有将一种事物或情境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境,也就是本体和喻体。有时也可用比喻词来区别,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宛如、仿佛、成了、变为等。 但是:他长得像他爸爸,这句话不是比喻句,不能只看比喻词。 比如: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里的比喻词是“像”,本体是“他”,喻体是“蚂蚁”,而且人和蚂蚁,一个人,一个是动物,有本质区别,所以这句是比喻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②判断拟人句的唯一标准是有没有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即在句子中能不能找到事物身上有人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的词语。 比如:春天来了,春姑娘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人间。这里把春天拟作人,而且还有了人一样的动作,迈着步子就走来了。所以是拟人句。 这里有一种情况:如果是把一个事物比喻成人,那么我们只能说它是比喻句,而不能说成是拟人句。 如:春天就像健壮的青年,充满朝气。这里虽然表面上是看,以为把春天拟作了人, 1 / 2

按要求写句子练习及答案

1.她的脸红了。 改成比喻句: 2.星星布满了天空。 改成拟人句: 3.这是一次幸福的航行,一次终身难忘的航行,我不会忘记。 改成反问句: 4.秋天,香山的黄栌红了。(改写成比喻句) 5.月季花开了。(改写成拟人句) 6.这位教授以非常独特的方式给我们这些初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们讲述着人生的哲理。(缩写句子)7、雨下得真大。 改成比喻句 8、天空中有一颗星星一闪一闪的。 改成比喻句: 9、天上云的形态各异,什么样子都有. 改成拟人句和比喻句。 10、它屏息凝视,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改成肯定句。 11、小草钻出泥土。改成拟人句:__。改成比喻句:______。 12、老师勤奋的工作(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荷花立在绿色的荷叶间。(改为拟人句) 14、小海豚在微微起浪的海面上跳来跳去,可快活了。 改成比喻句: 改成拟人句: 15、"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刮着。 改成比喻句: 改成拟人句: 16、把句子改成不用引号的句子。 王老师对我说:“你明天到我办公室去一趟,我有事找你。” 17、给句子换一种说法:去掉问号,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事情这么重要.他怎么能不来呢? 18、用关联词把下面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1)风雨再大。(2)我们按时到达日的地。 合并成: 19、加关联词合并句子 (1)我爱我的父亲。

(2)我不知道他对我为什么这么严厉。 合并成: 20、草原是我的家。(扩句) 21、小鸟在树梢上叫着。(改为拟人句) 22.天空中的小星星。(写成拟人句) 23.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陈述句) 24.这活泼的小孩是我的好朋友。(反问句) 25.特务很狡猾。(改为比喻句) 26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 27.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28.没有风的时候,湖面非常平静。(改为比喻句) 29.小树在风中一摇一晃的。(改为拟人句) 30.不努力学习,难道学习成绩能提高吗?(改为陈述句) 31.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特别周到的关怀令我终生难忘。(改病句) 32、那一个个黄澄澄的桔子挂在枝头上。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鸟的天堂”不会没有鸟。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秋风阵阵,金黄色的落叶打着旋从树上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或拟人句)36.阳光照在草地上。(改写成比喻句) 37.李华同志助人为乐的品质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改写成被字句)38.春天来了,大地上一切都是新的了。(改写成拟人句)

把物比做人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很容易搞错

小学语文知识 把物比做人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很容易搞错,我特意把相似的两句放在一起,让孩子看,再跟他们一起分析两者的相同与不同,这样就不大会搞错了 大草坪的假山旁,美人蕉像举着火把的运动员(比喻),多精神!而那些头上扎着红头巾,身上穿着绿裙子的一串红围着金鱼池,跳起了欢乐的集体舞(拟人)。 村前村后的稻子,低头弯腰,在秋风中默默地等待着人们去收割。(拟人) 一只只不知从哪里来的不速之客——蛐蛐儿,像一位位绅士舞动长须在树下、草丛、花间歌唱(比喻)…… 我家的电脑已经替我们工作了八年了,最近经常生病。(拟人) 今天天气很冷,小树也在寒风中乱抖。(拟人) 北风呼呼地刮着,小树被刮弯了,像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病人。(比喻)

电线杆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好象是欢乐的歌唱家在进行着歌咏比赛。(比喻) 电线杆上的小鸟放开了歌喉,唧唧喳喳地唱起了一首奇妙的歌。(拟人) 秋天来了,田野里是另一番景象。玉米可高兴了,它特意换了一束金缨,咧开嘴笑了,露出满口金灿灿的牙;大豆也许太兴奋了,有的竟笑破了肚皮;稻子却特别有礼貌,弯着腰,迎接那久别的“故乡”——秋;高粱向来是怕见生人的,这不,秋来了,还不好意思低着头呢!(拟人) 一进莲花山公园,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块绿地,绿地映着阳光,绿得鲜亮。在这大片的绿地上有十来棵棕榈树,像卫士一样(比喻)守卫着他们的领地。远处有一座山,山上有许多树木,树木把山装饰成一个巨大的绿气球。 (1)几只小鹿在溪边散步,欣赏它们映在水里的影子。 (2)太阳公公还没有起床,天空一片昏暗。 (3)不知名的小虫“丝丝”地叫着,好像在说:“热啊,热啊!”(4)水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在微风的吹拂下点头微笑。

比喻句的三种形式

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暗喻和借喻。反过来说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句。下面分别举例说明这三种比喻形式: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 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而借代则是区别于比喻的另一种修辞手法。即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 三、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四、工具代本体。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五、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判断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

判断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 1、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2、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们正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呢! 3、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们正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呢! 4、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5、收音机天天说个不停,令邻居十分讨厌! 6、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家;家就像红布条,永远系着游子的心,家就像大衣一件,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替代的温暖。 7、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8、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9、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10、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11、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在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12、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13、小弟弟的脸胖乎乎、红扑扑的,看上去真像一个可爱的大苹果,我真想去咬上一口。 14、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15、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16、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17、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18、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地走开。 19、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20、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21、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22、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23、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24、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如何辨别比喻句和拟人句

如何辨别比喻句和拟人句 一、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 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 例句 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2.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3.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 4.圆圆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镜子。 5. 弟弟的脸蛋像苹果一样又圆又红。 6.天上的朵朵白云像羊群一样东游西荡。 7.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天空。 8.大象的耳朵就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 9.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10.字典就好像一个不开口的老师一样。 11.夜空中的星星就像无数只眼睛似的一眨一眨的。

12.柳树的枝条就好像无数根绿色的丝带一样。 13.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14.刺猬的身体如同一个长满了钢针的小圆球。 二、拟人,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拟人句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例“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中“菊花”怎么能“频频点头”呢?这里显然把菊花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中既没有出现比喻词,又没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这完全具有拟人句三个特点的,因此这句就是拟人句。 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判断一个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还是比较困难的。如“春天来了,柳条随风摆动,像少女的秀发。”很多同学可能不假思索地说,这是拟人句,把柳条当作少女来写了,这不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了吗?她们说得好像有道理,其实答案都错了。其实,辨别一个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关键要看这个句子有没有人物的动作或神情。有人物的动作、神情的一定是拟人句。 例句:

五年级上句子练习(改拟人句、比喻句、合二为一、缩句、扩句)

一、把下面的句子改为拟人句。 1、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2、小草儿发芽了。 3、春天来了。 4、百灵鸟在树枝叫。 5、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 6、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 7、果园里,麻雀叽叽叫。 8、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开始叫起来。 二、把下面的句子改为比喻句。 1、瀑布飞流直下。 2、鸟儿啼转起来。 3、金秋十月,桂花开了。 4、洞庭湖的水非常绿。 5、奔腾的湖水从大坝的进水口直冲下来。 6、他飞快地跑过来。 7、秋天,枫树的叶子红了。 8、排着队的游客走进展览厅。 9、那荷花随风飘动,十分好看。 10、入夜,远远望去,小山村灯火点点。 11、下课了,操场上热闹起来了。 12、雨下得真大,大雨犹如珠帘般倾泻而。 13、天空中有一颗星星一闪一闪的。 三、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下面每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A、我们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B、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 2、A、星期天,李艳去外婆家。?B、星期天,李艳去奶奶家。 3、A、你答应和陈刚一起去看球赛。?B、你应该及时去找他。 4、A、明天不下雨。B、我们去参观菊展。 5、A、我这次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B、我决不灰心。 6、A、我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B、我不能骄傲。 7、A、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B、我把这本书一连看了三遍。

8、A、董存瑞牺牲自己。?B、董存瑞要炸暗堡。 9、A、做个好猎手要枪法准。?B、做个好猎手要机智、勇敢。 10、A、你每天坚持早锻炼。?B、你的身体素质会提高。 11、A这次春游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B这次春游使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 12、A我们珍惜时间。B时间宝贵。 13、王晶同学学习成绩很好。王晶同学一点儿也不骄傲。虽 14、小红读书。小红思考。 15、你答应带他去买书。你应该准时去找他。 四、缩句。 1、可爱的小红在认真地看着有趣的新书。 2、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3、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4、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5、在农民们的辛勤劳动下,今年小麦的长势十分喜人。 6、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的银杉树。 7、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8、残暴的敌人秘密地杀害了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李大钊。 9、我常常怀念故乡的许多熟悉的朋友。 10、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11、透过大衣的缝隙,我模模糊糊地看到了一个高大的背影。 12、喊我的是和蔼可亲、头发花白的房东大娘。 13、新开发的“绿色食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14、高大挺拔、叶子油绿闪亮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 15、9月的一个傍晚,我带着猎狗在镇外的葡萄园散步。 1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我国几代科学家长期艰辛努力的结果。 17、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18、五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群众和连队的转移任务。 19、他们把敌人引上了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 20、这是英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五、扩句。 1、天空布满乌云。 2、我们要遵守纪律。 3、比赛在进行。 4、雨下起来。 5、列车通过大桥。 6、心情激动。 7、学校开展活动。 8、老师批改作。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

拟人句有三个特点:(1)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2)不能出现比喻词;(3)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 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 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 比喻和拟人容易混淆,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两事(人)物相比。比喻和拟人除了有相似点外还有不同点,因此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特点。 一、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 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 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 那么如何判断句式是否是比喻句呢? 我们可以用“三看一比法”,一看有没有“本体”,二看有没有“比喻词”, 三看有没有“喻体”。“一比”就是把本体和喻体相比,看本质是否相同。本质不 同,那就是比喻句。 二、拟人,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 修辞方法。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 拟人句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 现表示人物的词语。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 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 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例“春姑娘翩翩起舞来到了人间”中“春天”怎么能“翩翩起舞”呢?这里显 然把春天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中既没有出现比喻词,又没 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这完全具有拟人句三个特点的,因此这句就是拟人句。 总之,只要弄清了以上区别,就不难区分比喻和拟人了,也不至于一见到有“人”的句子就断定为拟人比喻和拟人容易混淆,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两事(人)物相比。比喻和拟人除了有相似点外还有不同点,因此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特点。

比喻的三种基本类型

比喻基本类型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 1、明喻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 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朱自清《荷塘月色》) 2、暗喻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为”、“变为”等词代替“像”一类的比喻词。 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本体)都成了水墨山水(喻体)。(李健吾《雨中登泰山》)3、借喻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天上张著灰色的幔(喻体)。(“灰色的幔”是喻体。本体是“黑云”,但不写出来。)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箭头……(老舍《骆驼祥子》) 写作手法之铺垫 铺垫的作用是对主要内容起烘托作用,比如推动情节,为下文做铺垫,突出人物等等。举例: 1、梁衡的散文《壶口瀑布》(课本第63页) 问:作者为什么要先略写第一次看瀑布呢? 答:写第一次观看壶口瀑布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在人们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2、《明湖居听书》 这篇课文主要写白妞高超的歌唱艺术。为了突出这一中心,在写演出之前,先写场内热闹场面,再写琴师和黑妞,再写场中的议论,这些都是为突出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作烘托和铺垫的。然后,作者集中笔力,正面写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最后,写听众的反应,高度评价白妞说书的效果。(注意:衬托和铺垫在课文中是同时存在的,并不矛盾。区别在于起衬托作用的只有琴师和黑妞,其它场面啦议论啊算铺垫不算衬托。)

四年级句子练习比喻句

四年级句子练习——比喻句练习题 1、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把孩子们比作花朵。 2、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该句把来来往往的行人比作来回穿梭的梭子。 3、百灵鸟在枝头欢乐地歌唱。 4、水底的鹅卵石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把鹅卵石比作宝石。 5、小姑娘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把纯净的心灵比喻成金子,像金子般珍贵。 6、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把热烈的掌声比作轰轰雷鸣 7、长城像一条长龙。把雄伟蜿延的长城比作长龙。 8、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9、湖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把湖水比喻成镜子。 10、小兴安岭真是一个绿色的宝库啊! 11、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这句话把()比作() 12、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这句话把()比作(),把()比作() 13、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这句话把()比作() 14、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

这句话把()比作() 15、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这句话把()比作() 16、银粒儿一般的种子撒下去以后,天天有人俯下身子瞅它,盼它这句话把()比作() 17、新出的芽儿,细得像针,红得像血。这句话把()比作()和() 18、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这句话把()比作()和() 19、乡村大道啊,好像一座座无始无终的长桥!这句话把()比作() 20、哦,乡村大道,又好像一根根金光四射的丝绦!这句话把()比作() 21、乡村大道啊,也好像一条条险峻的黄河!这句话把()比作() 22、乡村大道啊,又好像一道道干涸的沟壑!这句话把()比作() 23、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人角落,手指肥圆。这句话把()比作() 24、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这句话把()比作() 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是的打对号。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比喻句的三种形式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 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而借代则是区别于比喻的另一种修辞手法。即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 三、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烽烟”,原是古代边

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四、工具代本体。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五、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小学生如何正确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小学生如何正确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对于小学生来说,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是一个普遍的难题,两种句型很容易混淆。那么如何区别呢? 小学生如何正确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首先我们弄明白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如: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这句话中把雨来比作小泥鳅。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是“像”,本体是“雨来”,喻体是“小泥鳅”。常用的表示比喻的词有:好像、仿佛、似的、好似、宛如、如、像、一般等。 那么什么是拟人句?拟人,是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拟人句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名称的词语。 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写人的动作、神态、心情的词语。如:不光是我一朵,满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句中的“舞蹈”本来是写人的动作,这里用在写荷花这种物上了,把荷花当做人来写,赋予人的动作。 不难看出,比喻句和拟人句有相似之处,当把一种物比作人的时候,就容易将比喻句误认为拟人句了。如:河边的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柳树多像梳着长发的少女啊!这里是把“柳树”比喻成了“梳着长发的少女”,而有的同学一看到有“少女”,就误认为拟人句了。其实拟人句应不出现人物名称。上面的句子如改成“河边的一棵棵

婀娜多姿的柳树正在梳着自己美丽的长发呢!”句中没有了“少女” 一词,但从“梳着自己美丽的长发”可以看出,这是把柳树当作人 来写了,赋予柳树以人的动作,是拟人句。 比喻句 1、太阳西沉,天空出现粉红的绸丝缎,那是晚霞。天上的云彩,有的像山峰,有的像奔马,有的像狮子……鲜红、粉红、橘红…… 形态万千,颜色各异,好看极了! 2、水街的另一边是一排翠绿的柳树,一阵风吹来,柳树那翠绿 的衣裙像仙女一般翩翩起舞。 3、那一朵朵雪花就像一个个身穿白衣的天使。把房子染白了, 把草地染白了,把高山染白了……仿佛是一个白色的童话世界。 4、那溪水是那么清,溪水映着蓝天、白云,仿佛又是一片天空。小溪里的水草,被水推着摇着,悠闲地扭动着纤细的腰肢。偶尔有 几朵野花飘落在水面上,一荡一漾,整条小溪都散发着花的馨香。 5、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喷泉喷出的水珠,有的像仙女散花一 样美丽,有的像火树银花般灿烂,有的像一把把美丽的小扇子,还 有的像一把把花雨伞……真是千姿百态,五彩缤纷! 拟人句 1.太阳出来月亮就回家了。 2.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3.夜空中的小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 4.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5.太阳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6.今天,太阳好害羞,躲在厚厚的云层后面,迟迟不肯露面。 7.蜡炬成灰泪始干。 8.蜡烛默默地哭泣着。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如何运用比喻的修辞

修辞手法之比喻 一、比喻的概念 比喻俗称打比方,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例如: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露似真珠月似弓。 二、比喻的结构 一般情况下,比喻包括三部分:被比喻的事物即本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即比喻词;作比方的事物即喻体。这三部分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同时出现。 三、比喻的分类 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 1、明喻典型形式:甲像乙 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犹如、宛如、好比、好似等 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太阳好比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球。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心灵之门。 2、暗喻典型形式:甲是乙 比喻词: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 例: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典型形式:甲代乙 比喻词:无(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 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 四、构成比喻必须的条件(哪些句子不是比喻句?并举例说明) 1、同类相比 例:他长得像他爸爸。这句话中的他和爸爸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得出二者长得像的结论。 2、表示猜测 例: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3、表示想象 例: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关战士。 句子中好像连接的是自己站在城楼上的想象。 4、表示举例 例:东北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 句子中用像开头,举例说明都有哪些特产。 终极秘诀 怎样识别像字句是不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 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

复习比喻句和拟人句

教学内容:复习比喻句和拟人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认识,从而增强区分二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尝试让学生自己找到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尊重他人,用掌声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发言。 教学过程: 一、引入比喻句的复习 1、出示句子。 特务很狡猾。 特务像狐狸一样的狡猾。 2、师:自由读一读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生:喜欢第二句,因为(预设学生会回答:它是比喻句,使文章更生动。它把特务比作狐狸来写,使文章更生动。) 3、师小结:对像同学们说的这样,比喻句用了比喻的手法能让句子变得更生动具体, 所以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有许多的比喻句,你还记得哪些呢?(提前布置学生 在课本中找出响应的比喻句,并指导把话说完整:《桂林山水》一课里有这样的 一个比喻句……)师:同学们可真能干,积累了这么多的句子。 4、师:那我们怎么来判断这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 生:汇报。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在这个句子中,把()比作()。请你来说。 5、生:把特务比作狐狸。(师板书) 6、师:我们反过来还可以说用()来比喻()。生:用狐狸来比喻特务。 7、在这里特务是本体,狐狸是喻体,它们之间用比喻词“像……一样”连接着,我 们说比喻句里有两种说法:就是把本体比作喻体。用喻体来比喻本体。 8、是的,比喻句这两种说法我们要记牢。全班同学一起来(齐读)。现在老师要考考 同学们,看你们把这两种说法都记到记忆库里了吗?请完成练习1。 练习一:写出比喻句中的两种说法: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把()比作() 用()来比喻()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把()比作() 用()来比喻() 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把()比作() 用()来比喻()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依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把()比作() 用()来比喻() 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把()比作() 用()来比喻() 9、师:等会同学们可要认真听,当你发现这位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时候请你响起你 的掌声,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见就请你举起手来。听明白了吗?请完成的同学举 手!这么多的孩子都想汇报啊,真是太棒了!请这列火车排下去。(你们的掌声 在哪里?) 10、师:这样都没能难倒同学们,说明大家已经掌握好了比喻句,老师相信现在你 一定能写出更好的比喻句来。动笔在练习纸上写一写。 11、谁想来说说?请这一横排的同学!(多么响亮的声音啊,掌声去哪了?)[错的: 有不同的意见,你说说为什么它不是比喻句?]

比喻句和拟人句练习

比喻句和拟人句区别 一、拟人句 1、不可和童话弄混。(例:叶子妹妹说:“太阳公公……”这并非拟人句) 2、什么是拟人句? 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3、拟人句的运用形式:①把动物拟人化。②把植物拟人化③把一般的事物拟人化。 4、例句: 1.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2. 翠绿欲滴的椰子从叶间探出了头。 3. 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4. 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5.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6.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7. 女人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8、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9. 春天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我们身边。 10 .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11.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12.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13.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14.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15..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欣赏着自己的容貌。 16.一个个红石榴绽放出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17.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18.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19.好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20.绿油油的草被风吹弯了腰。22.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在弹琴。 23.初春,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24.微风柔和地吹, 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 25.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儿。 26.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27.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 28.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29.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30.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31.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32. 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33.天空中的星星眼睛一眨一眨的。 34.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35.风是调皮的,一会把那朵悠闲的云赶得满天跑,还不断变化她的面具,一会儿卷起地上的落叶,让她们打着旋舞蹈。 36.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 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比喻和借代

比喻句的三种形式 明喻、暗喻和借喻。反过来说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句。下面分别举例说明这三种比喻形式: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 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而借代则是区别于比喻的另一种修辞手法。即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四种类型举例 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特征代本体指的是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1)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有“老鹰”,有“鹦鹉”,有“仙鹤”,有“蜈蚣”……(2)“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鲁迅《药》) 二、专名代本体是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3)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4)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三、具体代抽象指的是用具体事物代替相关的抽象事物。例如:(5)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6)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 (赵树理《老杨同志》)四、局部代整体就是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本体事物。例如:(7)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鲁迅《一件小事》)(8)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条。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分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 【学情分析】 比喻和拟人是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中最常见的两种修辞手法,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比喻和拟人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给文章增加文采,但是学生容易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混淆。 【学习目标】 1、了解比喻句和拟人句的特点,会写比喻句和拟人句。 2、了解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能够判断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 3、理解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句意,能够对比喻句和拟人句做一个分析评价。 【学习重难点】 1、了解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能够判断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 2、理解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句意,能够对比喻句和拟人句做一个分析评价。 【学习流程】 一、质疑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比喻和拟人是同学们在阅读和习作中最常见的两种修辞手法。那么怎样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呢? 二、比喻句 1、概念: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2、比喻句在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体是比作的事物或情境,比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常见的比喻词有像、好像、是、好似、如、如同、宛如、仿佛等。 3、判断标准:判断比喻句的标准就是有没有将一种事物或情境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境,也就是本体和喻体。 相似点 4、例句分析 ①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宛如一颗颗美丽的珍珠。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比喻词是宛如,本体是露珠,喻体是珍珠。把露珠比作珍珠,抓住了两者的相似之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露珠晶莹剔透的特点 ②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比喻词是像,好似本体是菊花喻体是绣球,丝绸把菊花比作绣球和丝绸,形象生动的表现了菊花从远处看的形状和摸起来细腻丝滑的感觉。 ③小明长得像他爸爸。这句话不是比喻句,不能只看比喻词,虽然小明和爸爸长相有相似之处,但二者都是人,本质相同。 三、拟人句 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这是锤炼语言、把语言写生动的又一重要方法。 1、判断标准:判断拟人句的唯一标准是有没有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即在句子中能不能找到事物身上有人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的词语。 2、举例分析 例句一,天上的星星在夜空中眨着眼睛。这里把星星当做人来写,让星星有人一样的动作,眨眼睛,所以这句话是拟人句。 例句二,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把海棠果当做人来写,说他冲你

把下面句子改成比喻句

把下面句子改成比喻句。 1.月亮一会钻进云里,一会儿又从云里钻出来。 2.微风吹过阳光照耀的湖面,又反射出点点金光。 3.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小力的心情非常紧张。 4.幽静的山谷里,一条小溪在静静的流淌。 5.宽阔的马路上,各式各样的汽车在穿梭来往。 月亮像个顽皮的孩子,一会钻进云里,一会儿又从云里钻出来。2.微风吹过阳光照耀的湖面,又反射出点点金光,宛若满天星辰熠熠闪耀。 3.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小力的心像上了弦的弓,非常紧张。 4.幽静的山谷里,小溪仿佛是个沉思的圣人,静静的流淌。 5.宽阔的马路上,各式各样的汽车如海中的鱼儿穿梭来往。 将陈述句改成比喻句 关键是找准切入点,使句子更形象生动.具体为: ⑴确定要表达的主体,即本体.注意要突出句子主体的特点. ⑵喻体的选取.确定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⑶喻词选择.好像、仿佛、像等. ⑷注意改写后的句子要通顺. 拟人句应该怎样改写呢? 第一,增加人的称呼,如“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公公婆婆”等。如上句就可以改为“柳枝姐姐”

第二,改变名词的说法。如上文的“柳枝”,就可改为“柳树的头发”。第三,用人做的事来代替句中的动词。如上句就可以这些改法了:柳枝在微风中舞蹈。(一种)柳枝姐姐在微风中迎风起舞。(两种)柳枝姑娘的头发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三种) 第四,不改变原来句中的用词,增加描写人的形容词。 原来的主语(施动者)得到强调;改为被字句时,原来的宾语变为主语(受动者),被放到了强调的地位(放在最前边)。 汉语陈述句变感叹句 通常是在形容词、副词有时也可能是名词前面加上“多么”这个词,句尾用感叹号。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