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方案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方案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方案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方案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对电子电路的理解,学会对电路分析计算以及设计。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综合设计型和创新性实验及训练,创造一个动脑动手﹑独立开展电路实验的机会,锻炼分析﹑解决电子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实现由课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现代通信系统的全面认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要求

要求:掌握以上各种电路与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的设计、电路调试与测量的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实验电路的分析计算,了解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示波器,频谱仪,失真度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电路的实验调试和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4.掌握简单的matlab仿真能力。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利用仿真软件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一般的通信系统是由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接收者构成。根据此次课程设计的要求,是将一模拟信号经过数字化,信源编码,信道编码,数字调制后再经过相应的解码调制后,得到原始信号。其中数字化方式为增量调制,基带码为AMI码,信道码为循环码,数字调制方式为ASK调制,信道为衰落信道。并且要求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关键词:数字调制、AMI码、循环码、ASK调制。

abstract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using simulation software or hardware experiment system platform design completed a typ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general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by the source, send equipment, channel, receiving equipment, constitute the receiver.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urse design, it is a analog signal through digital, source coding, channel coding, digital modulation after after corresponding decoding modulation, get the original signal. The digital way as the delta modulation, baseband code for AMI code, channel code for cyclic code, digital modulation mode for ASK modulation, channel for fading channel. And asked to complete the whole system and each link of the whole system simulation, and finally at the receiving end or similar or accurate reproduction of the input (source>, calculation distortion, and reasons for analysis. Keywords: digital modulation, AMI codes, cyclic codes, ASK modulation.

1课程设计任务

1.1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对电子电路的理解,学会对电路分析计算以及设计。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综合设计型和创新性实验及训练,创造一个动脑动手﹑独立开展电路实验的机会,锻炼分析﹑解决电子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实现由课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现代通信系统的全面认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1.2课程设计要求

要求:掌握以上各种电路与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的设计、电路调试与测量的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实验电路的分析计算,了解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示波器,频谱仪,失真度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电路的实验调试和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1.3课程设计任务

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

学生要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信源为模拟信源,数字化方式为增量调制,基带码为AMI码,信道码为循环码,调制方式为ASK调制,信道类型为衰落信道)。

2.实验电路原理分析

2.1实验原理框图

模数转换中有三个基本过程:抽样、量化、编码。根据编码的不同有几种调制方法,如脉冲振幅调制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有AMI码,HDB3码,PST码,曼彻斯特码,密勒码,CMI码。

信道编码的常用编码有汉明码,卷积码,循环码,BCH码。

常见的数字调制方式有振幅键控

常见的信道有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多径衰落信道。

根据题目要求,数字化方式为增量调制,基带码为AMI码,信道码为循环码,数字调制方式为ASK调制,信道为衰落信道,则有以下原理框图

2.2增量调制原理

增量调制是由PCM发展而来的模拟信号数字化的一种编码方式,它是PCM的一种特例。增量调制编码基本原理是指用一位编码,这一位码不是表示信号抽样值的大小,而是表示抽样幅度的增量特性,即采用一位二进制数码“1”或“0”来表示信号在抽样时刻的值相对于前一个抽样时刻的值是增大还是减小,增大则输出“1”码,减小则输出“0”码。输出的“1”,“0”只是表示信号相对于前一个时刻的增减,不表示信号的绝对值。

增量调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所产生的二进制代码表示模拟信号前后两个抽样值的差别(增加、还是减少>而不是代表抽样值本身的大小,因此把它称为增量调制。在增量调制系统的发端调制后的二进制代码1和0只表示信号这一个抽样时刻相对于前一个抽样时刻是增加(用1码>还是减少(用0码>。收端译码器每收到一个1码,译码器的输出相对于前一个时刻的值上升一个量化阶,而收到一个0码,译码器的输出相对于前一个时刻的值下降一个量化阶。

增量调制系统框图如图 2.3所示,其中量化器是一个零值比较器,根据输入的电平极性,输出为δ,预测器是一个单位延迟器,其输出为前一个采样时刻的解码样值,编码器也是一个零值比较

器,若其输入为负值,则编码输出为0,否则输出为1。解码器将输入1,0符号转换为 δ,然后与预测值相加后得出解码样值输出,同时也作为预测器的输入。

2.3AMI 码

AMI 码的全称是传号交替反转码。这是一种将消息代码0和1按如下规则进行编码的码:代码的0仍变换为传输码的0,而把代码中的1交替地变换为传输码的+1、-1、+1、-1……,例如:消息代码:1 0 0 1 1 0 0 0 1 1 1 … AMI 码:+1 0 0 -1+1 0 0 0-1+1-1 …

2.4循环码

2.4.1循环码介绍

循环码是线性分组码的一种,所以它具有线性分组码的一般特性,此外还具有循环性。循环码的编码和解码设备都不太复杂,且检(纠>错能力强。它不但可以检测随机的错误,还可以检错突发的错误。

)、

<

)……还是许用码组。也就是说,不论是左移还是右移,也不论移多

少位,仍然是许用的循环码组。 <1) 循环码的多项式表示

设码长为n 的循环码表示为<

),其中

为二进制数,通常把码组

中各码元当做二进制的系数,即把上式中长为n 的各个分量看做多项式:

<2—1>的各项系数,则码字与码多项式一一对应,这种多项式中,x 仅表示码元位置的标记,因此我们

并不关心x的取值,这种多项式称为码多项式。

<2)(n,k>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

(n,k>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写为g(x>,它是(n,k>循环码码集中唯一的,幂次为n-k的码多项式,

则是一个幂次为n的码多项式。按模(>运算,此时:

<2—2)

即 <2—3)

且因 g(x>也是n阶幂,故Q(x>=1。由于它是循环码,故按模(>运算后的“余式”也是循环码的一个码字,它必能被g(x>整除,即:

<2—4)

由以上两式可以得到:

<2—5)

和 <2—6)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生成多项式g(x>应该是的一个因式,即循环码多项式应该是

的一个n-k次因式。

<3)循环码的生成矩阵和一致校验矩阵

对所有的i=0,1,2,……k-1,用生成多项式g(x>除,有:

<2—7)

式中是余式,表示为:

<2—8)

因此,是g(x>的倍式,即是码多项式,由此得到系统形式的生成矩阵为:

(2—9>

它是一个k n阶的矩阵。

同样,由G=0可以得到系统形式的一致校验矩阵为:

<2—10)

如已知<7,4)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和校验多项式分别为:,

。写得其生成矩阵和校验矩阵分别为:

<2—11)

<2—12)

2.4.2 循环码编码原理

有信息码构成信息多项式,其中最高幂次为k-1;用

乘以信息

多项式m(x>,得到的

,最高幂次为n-1,该过程相当于把信息码<

,……,,

)移位到了码字德前k 个信息位,其后是r 个全为零的监督位;用g(x>

得到余式r(x>,其次数必小于g(x>的次数,即小于加于信息位后做

监督位,即将r(x>于相加,得到的多项式必为一码多项式。<7,4)循环码编码的程

序框图如图2.4所示:

2.4.3 循环码的纠错原理

纠错码的译码是该编码能否得到实际应用的关键所在。译码器往往比编码较难实现,对于纠错能力强的纠错码更复杂。根据不同的纠错或检错目的,循环码译码器可分为用于纠错目的和用于检错目的的循环码译码器。 通常,将接收到的循环码组进行除法运算,如果除尽,则说明正确传输;如果未除尽,则在寄存器中的内容就是错误图样,根据错误图样可以确定一种逻辑,来确定差错的位置,从而达到纠错的目的。用于纠错目的的循环码的译码算法比较复杂,感兴趣的话可以参考一些参考书。而用于检错目的循环码,一般使用ARQ 通信方式。检测过程也是将接受到的码组进行除法运算,如果除尽,则说明传输无误;如果未除尽,则表明传输出现差错,要求发送端重发。用于这种目的的循环码经常被成为循环冗余校验码,即CRC 校验码。CRC 校验码由于编码电路、检错电路简单且易于实现,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在通过

r(x>: <2c(x>: <2图2.4 编码程序框图

MODEM传输文件的协议如ZMODEM、XMODEM协议中均用到了CRC校验技术。在磁盘、光盘介质存储技术中也使用该方法。

当码字c通过噪声信道传送时,会受到干扰而产生错误。如果信道产生的错误图样是e,译码器收到的n重接受矢量是y,则表示为:

<2—15)

上式也可以写成多项式形式:

<2—16)

译码器的任务就是从y(x>中得到,然后求的估值码字

<2—17)

并从中得到信息组。

循环码译码可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有接收到的y(x>计算伴随式s(x>。

<2)根据伴随式s(x>找出对应的估值错误图样;

<3)计算,得到估计码字。若,则译码正确,否则,若

,则译码错误。

由于g(x> 的次数为n - k 次,g(x> 除E(x> 后得余式<即伴随式)的最高次数为n-k-1次,故S(x> 共有2n-k个可能的表达式,每一个表达式对应一个错误格式。可以知道(7,4)循环码的S(x> 共有2(7-4>= 8个可能的表达式,可根据错误图样表来纠正(7,4)循环码中的一位错误,其伴随式如表1所示。

上式指出了系统循环码的译码方法:将收到的码字R(x> 用g(x> 去除,如果除尽则无错;否则有错。如果有错,可由余式S(x> 一一找出对应图样,然后将错误图样E(x> 与R(x> 模2 和,即为所求码字C(x> ,从而实现纠错目的。

根据前面的讨论,可得<7,4)循环码译码的程序框图如图2.5所示:

R(x>确定S(x>

纠错

图2.5译码程序框图

2.5二进制幅移键控<2ASK)调制与解调原理

2ASK是利用载波的幅度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而其频率和初始相位保持不变。其信号表达式为:,S (t>为单极性数字基带信号。

幅移键控

图2.6 信号调制波形

由图可以看出2ASK信号的时间波形e2ASK

图2.7 2ASK信号非相干解调过程的时间波形

2.6衰落信道

瑞利衰落信道

假设经反射<或散射)到达接收天线的信号为N个幅值和相位均随机的且统计独立的信号之和。信号振幅为r,相位为,则其包络概率密度函数为

P(r>= (r0> <2—18)

相位概率密度函数为:

P(>=1/2 <) <2—19)

3实验方案

3.1仿真部分

方案一:采用MATLAB 下的SIMULINK 对各个模块进行建模仿真。 方案二:运用MATLAB 编程语言来实现对各个模块的仿真。

由于本次课设是对通信系统的仿真,若用SIMULINK 来实验,则会涉及到大量的模块设计和参数的设置,在调试参数的过程中会很不方便,并且可能由于版本的问题导致有些模块不存在而给仿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用MATLAB 编程语言则能比较简单方便地实现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故选择方案二。3.2ASK 调制部分

ASK 信号的产生方法通常有两种: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 方案一:模拟调制法使用乘法器实现

图3.1 模拟调制流程图

方案二:键控法使用开关电路实现

图3.2键控法流程图

根据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ASK 调制之前有各种编码,模拟调制的只需要用乘法器来实现,编程实现比较简单。而键控法则需要设计一个开关电路,因为之前没有做过,所以选择方案一模拟调制法。3.3ASK 解调部分

ASK 有两种基本解调方法:相干解调法<同步检测法)和非相干解调法<包络检波法)。相干解调需要将载频位置的已调信号频谱重新搬回原始基带位置,因此用相乘器与载波相乘来实现。为确保无失真还原信号,必须在接收端提供一个与调制载波严格同步的本地载波,这是整个解调过程能否顺利完好进行的关键。方案一:相干解调

输出

图3.3 相干解调流程图

带通

滤波器

低通 滤波器

抽样 判决器

相乘器

方案二:非相干解调

非相干解调中用到的是全波整流器,因为相乘器比较好用程序实现故选择方案一相干解调。

4.仿真结果分析

4.1仿真图形

图4.1 原始信号和抽样信号

图4.2 增量调制和AMI编码图像

图4.3三进制转换二进制和循环编码图像

图4.4ASK调制信号与ASK解调信号

图4.5循环解码和二进制转三进制

图4.6AMI解码和增量调制图像

由 4.2到 4.6对比可以看出经过增量调制,AMI编码,三进制转换二进制,循环编码,ASK调制,ASK解调,循环解码,二进制转换三进制,AMI解码,增量解调后的波形与输入波形大致相似,与输入波形稍有出入。由计算得失真度为 5.4417e-004。

因为AMI编码后为+1,-1,0组成的一个三进制序列,没办法直接进行循环码编码,所以又将三进制序列转换成了二进制,即分别用00,01,10来代替-1,0,+1.从而码的长度增加了

一倍。在后面也有相应的二进制转三进制的解码。这里的循环编码用的是<7,4)码,所以在设置参数时要注意,码的长度应该是4的倍数。刚开始调程序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导致在后面增量解调时一直报错,后来才发现是这个问题,设置好参数后就运行正常了。

5.心得与体会

经过这两周的课程设计,让我收获多多。刚开始接到课程设计任务时,还很兴奋,因为这次的课设只用软件仿真就可以了,而不用做实物,这样可以大大地节约时间。但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错误的。虽然之前有接触MATLAB这个软件,但是也只是会调用一些简单的函数来做计算,或用一些简单的画图命令来作图,一直觉得这个仿真软件的功能很强大,但没有怎么深入地去运用。这次的课设让我知道,我之前对它的了解简直只是冰山一角。而要用它来实现自己的专业目的,更是增加了难度。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它来仿真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对理论知识有全面深入透彻的理解,并且很熟悉仿真软件,但我在这两个方面都有欠缺,所以实际操作起来也没有刚开始想象的那样容易。开始着手做的时候,本来用的是simulink电路模电的仿真,但由于对它的不认识以及不熟悉,在找电路模块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最终因各种原因又转而用程序仿真。由于之前只写过简单的程序,所以在这次的编程过程中,又去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搜资料,最后才差强人意地完成了。

总之,课程设计让我收获颇丰,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在实验课上学得的,我将发挥到其它中去,也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完善;在此间发现的不足,我将努力改善,通过学习、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克服那些不应成为学习、获得知识的障碍。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有更大的收获,在不断地探索中、在无私的学习、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附录

1.%main.m

Ts=1e-4。 %采样间隔

t=0:Ts:399*Ts。 %仿真时间序列x=sin(2*pi*50*t>。 %信号

figure(1>

subplot(2,1,1>。

plot(t,x>。

title('原始信号'>。

subplot(2,1,2>。

stem(t,x>。

title('抽样信号'>。

y1=ZL_tz(x>。

figure(2>。

subplot(2,1,1>。

stairs(y1>。

axis([0 30 0 1.2]>。

title('增量调制'>。

y2=AMI_C(y1>。

subplot(2,1,2>。

stairs(y2>。

axis([0 30 -1.2 1.2]>。

title('AMI编码'>。

y3=ZH_C(y2>。

figure(3>。

subplot(2,1,1>。

stairs(y3>。

axis([0 30 0 1.2]>。

title('三进制转换二进制'>。

y4=XH_C(y3>。

subplot(2,1,2>。

stairs(y4>。

axis([0 30 0 1.2]>。

title('循环编码'>。

y5=AKS(y4>

y6=XH_D(y5>。

figure(6>

subplot(2,1,1>。

stairs(y6>。

axis([0 30 0 1.2]>。

title('循环解码'>。

y7=ZH_D(y6>。

subplot(2,1,2>。

stairs(y7>。

axis([0 30 -1.2 1.2]>。

title('二进制转三进制'>。

y8=AMI_D(y7>。

figure(7>

subplot(2,1,1>。

stairs(y8>。

axis([0 30 0 1.2]>。

title('AMI解码'>。

y9=ZL_jt(y8>

figure(7>。

subplot(2,1,2>

stairs(t,y9>。

axis([0 0.04 -1.2 1.2]>。

title('增量解调'>

%计算失真度

da=0。

for i=1:length(t>

dc=(x(i>-y9(i>>^2/length(t>。

da=da+dc。

end

da

2.%ZL_tz.m

function codeout=ZL_tz(x>

Ts=1e-4。

t=0:Ts:399*Ts。

delta=0.04。 %量化阶距

D(1+length(t>>=0。 %预测器初始状态for k=1:length(t>

e(k>=x(k>-D(k>。 %误差信号

e_q(k>=delta*(2*(e(k>>=0>-1>。 %量化器输出 D(k+1>=e_q(k>+D(k>。 %延迟器状态更新 codeout(k>=(e_q(k>>0>。 %编码输出

end

codeout=reshape(codeout',1,length(codeout>>。

3.%AMI_C.m

function AMI=AMI_code(x>

m=length(x>

%初始化AMI编码

AMI=zeros(1,m>。

%反标志初始化

f=0。

for i=1:m

%若原码为0,直接将AMI码置0

if x(i>==0

AMI(i>=0。

%否则,使得AMI码交替为+1、-1

else

f=xor(f,1>。

AMI(i>=2*f-1。

end

end

4.%ZH_C.m

function t=ZH_C(x>

m=length(x>

for i=1:m

if x(i>==-1

t(2*i-1>=0。

t(2*i>=0。

elseif x(i>==0

t(2*i-1>=0 。

t(2*i>=1。

else x(i>==1

t(2*i-1>=1。

t(2*i>=0。

end

end

5.%XH_C.m

function code=XH_C(x>

n=7。k=4。

p=cyclpoly(n,k>。% 循环码生成多项式

code = encode(x,n,k,'cyclic',p>。 %对信号进行差错编码code=reshape(code',1,length(code>>。

6.%AKS.m

function yn4 =AKS(code>

codn=length(code>。

fc=10。

fs=fc*6。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题目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2016) 湘潭大学姚志强 一、题目(起评分) 1、基带调制与信道编码仿真;(中) 设计软件:MATLAB M/Simulink 基本要求:搭建框中的系统,要求能完美恢复发送信号。 2、基带匹配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中) 基本内容:利用Matlab 的simulink产生随机数据,经过BPSK数字调制和升余弦滚降滤波器,送入高斯白噪声信道;在接收端经过匹配滤波器和BPSK数字解调,与信源数据进行误码率统计;分析滚降系数和误码率的关系。 基本要求:1)信源为二进制随机数据; 2)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中设置信噪比(- 5~10dB);; 3)滚降滤波器参数:过采样率=8;滚降系数(0.2~0.7);群延时=4; 滤波器增益归一化; 4)得到滚降系数与误码率、信噪比的多组性能曲线; 3、高斯信道下卷积编码的误码率分析(良) 基本内容:利用Matlab 的simulink产生随机数据,经过卷积编码和16QAM数字调制,送入高斯白噪声信道;在接收端使用16QAM解调数据和卷积解码后,与信源数据进行误码率统计;分析误码率与信噪比的关系。 基本要求:1)信源为二进制随机数据; 2)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中设置信噪比(- 5~10dB);; 3)卷积码网格结构为:poly2trellis(7, [171 133]);解码采用维特比硬判决译码; 4)得到误码率和信噪比的性能曲线;

4. 无线传感网自由竞争MAC协议仿真(优) 基本内容:熟悉CSMA、ALOHA或者CSMA/CA协议,采用Matlab 或者C 语言编写程序,对其中一种自由竞争接入协议在随机布点、不同节点数、不同覆盖范围和不同退避机制等条件下进行网络性能分析。 基本要求:1)节点数为10-100个以10个递增数量; 2)网络面积为10*10(单位平方),覆盖范围从1-20递增; 1.画出网络容量与各参数的变化曲线来分析网络参数对性能的影 响; 、 、] 计要求:配置并生成一个小区的基站;或者设计一个移动通信系统业务量统计模型或者其他; 设计软件:深圳讯方的移动通信仿真软件; 要求 1、每人1题,独立完成,不同的高分,相同的低分; 2、操作分30%(包括修改程序),实验报告占30%,答辩40%(每人回答三 个原理问题); 日程 第1天:布置题目开始设计,开始查阅文献; 第2天:确定题目,班长发邮件统计; 第3/4天:方案设计; 第5-8天:软硬件设计; 第9-10天:总结撰写报告和答辩验收; 全程要求在实验室完成设计(每日签到),结果检查和答辩验收只有2次机会,超过时间没有达到要求按不及格处理,下学年重修。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周全专业班级:信息sy0901 指导教师:刘新华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 初始条件:MA TLAB 软件,电脑,通信原理知识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 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 2、学生要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 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 2013 年 1 月 1 1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2013 年 1 月 11 日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1设计任务 (4) 2实验原理分析 (5) 2.1 PCM原理介绍 (5) 2.1.1 抽样(Sampling) (5) 2.1.2 量化(quantizing) (5) 3. 基带传输HDB3码 (12) 4.信道传输码汉明码 (14) 5.PSK调制解调原理 (15) 6. AWGN(加性高斯白噪声) (18) 7.仿真结果 (19) 8.心得体会 (23) 9.参考文献 (24) 附录 (25)

摘要 通信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在具体实现上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但总的过程却是具有共性的。对于一个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过程可分为数字化,信源编解码,信道编解码,调制解调,加扰等。本实验利用MATLAB实现了PCM编码,HDB3码,汉明码,psk调制,AWGN及对应的解调过程,完整实现了一个通信系统的全部过程。MATLAB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 关键字:通信系统,调制,解调,matlab

通信联络系统设计方案

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 扰度试验 ( idt IEC 61000-4-3:1995 ) 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 抗扰度试验( idt IEC 61000-4-4:1995 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技术方案 一、为满足本矿高效率协调等一级调度模式要求, 计划建设生产调度通信网的 有线通信系统,实现录音、强拆、强插、全呼、组呼、直通、一键直拨等调度 功能,该项目要求总调度室可直接通过调度台控制其系统内的所有内部用户, 使得总调能和各地点之间进行实现通话、强插、 录音等。 本次系统项目主要应 注意总调(调度中心) 与各地点通信设备的对接问题, 以及设备间互相通话及 在紧急状态下强插各生产岗位电话发布紧急命令。 、规范性引用文件 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3836.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 部分:通用要求 GB 3836.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隔爆型“ d ” GB 3836.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3部分:增安型“ e ” GB 3836.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4 部分:本质安全型“ i ” 度试验( idt IEC 61000-4-5:1995 ) MT 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MT 210-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 试验和测量技术 )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浪涌(冲击)抗扰

MT 211-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质量检测规则 MT 286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 MT 401 煤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T 722-1998 煤矿监控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MT/T 899 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 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本标准。 1 煤矿通信联络系统煤矿在生产、调度、管理等各环节能够实现直接通信联络的系统 实现全矿井 2 矿井有线调度通信系统使调度与设在生产各环节的被调度之间能实现直 接通话联系,生产调度指挥的有线通信系统。 3 矿井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实现矿井无线通信的系统。 4 矿井广播系统能够实现矿井中地面对井下语音广播的系统。 5 组呼输入组呼编号呼叫该组的所有终端设备。 6 全呼输入全呼指令呼叫系统中全部终端设备。 7 广播 对系统内所有终端设备播放语音或其他音响效果,期间终端设备处于单工 通信状态 8 插播强行切断系统内所有设备的语音通话,并强制其播放语音或其他音响效果,期间终端设备处于单工通信状态。 四、分类 1 型号产品型号应符合MT/T 286 的规定。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应用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题目: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 初始条件 1)MATLAB软件 2)通信原理各模块相关知识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其中信源为随机确定的一个模拟时间函数,数字化方式采用增量调制,基带码为Miller码,信道码采用汉明码,调制方式为FSK,信道类型为awgn信道。 要求:掌握以上各种电路与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的设计、电路调试与测量的方法。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1 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 (1)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2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 2 MATLAB概况 (2) 3 通信系统 (3) 3.1 系统简述 (3) 3.2 主要步骤 (3) 3.3 系统框图 (3) 4 系统设计原理 (4) 4.1 增量调制 (4) 4.2 基带传输Miller码 (5) 4.3 信道传输循环码 (5) 4.3.1 汉明码编码原理 (5) 4.3.2 汉明码纠错原理 (8) 4.4 FSK调制及解调原理 (9) 4.4.1 FSK调制原理 (9) 4.4.2 FSK解调原理 (10) 4.5 AWGN信道 (11) 5 系统仿真及分析 (12) 5.1 增量调制仿真 (12) 5.2 基带传输Miller码仿真 (12) 5.3 信道传输码汉明码仿真 (13) 5.4 FSK调制仿真 (14) 5.5 AWGN信道仿真 (14) 5.6 FSK解调仿真 (15) 5.7 汉明码解调仿真 (16) 5.8 Miller码解调仿真 (17) 5.9 增量解调仿真 (17) 5.10 失真度分析 (18) 6 总结 (19) 7 参考文献 (20) 附录参考程序 (21)

通信联络系统设计方案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技术方案 一、为满足本矿高效率协调等一级调度模式要求,计划建设生产调度通信网的有线通信系统,实现录音、强拆、强插、全呼、组呼、直通、一键直拨等调度功能,该项目要求总调度室可直接通过调度台控制其系统内的所有内部用户,使得总调能和各地点之间进行实现通话、强插、录音等。本次系统项目主要应注意总调(调度中心)与各地点通信设备的对接问题,以及设备间互相通话及在紧急状态下强插各生产岗位电话发布紧急命令。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3836.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3836.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 GB 3836.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 GB 3836.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 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3:1995) 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4:1995) 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5:1995) MT 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MT 210-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 MT 211-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质量检测规则 MT 286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 MT 401 煤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T 722-1998 煤矿监控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MT/T 899 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 三、术语和定义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学科基础课群综合训练》 目录 1. 原理分析与方案论证 (1) 1.1 通信系统架构 (1) 1.2 信源码——PCM码 (2) 1.3 基带码——Miller码 (3) 1.3.1密勒码简介 (3) 1.3.2密勒码原理 (3) 1.4 信道码——汉明码 (3) 1.5 噪声信道——AWGN (4) 2. 各模块的MATLAB实现 (5) 2.1 信号源的实现 (5) 2.2 信源编码——PCM编码 (5) 2.2.1 PCM编码原理 (5) 2.2.2 PCM编码的实现 (7) 2.3. 基带编码——Miller编码 (8) 2.4. 信道编码——汉明码编码 (9) 2.5. ASK调制 (11) 2.6. 信道噪声——AWGN (12) 2.7. ASK解调 (13) 2.8. 汉明码解调 (14) 2.9. Miller译码 (15) 2.10. PCM译码 (16) 2.11. 误码率的计算 (16) 3.仿真结果分析 (17) 3.1 源信号与接收信号波形对比 (17) 3.2 误码率统计 (17) 4. 心得体会 (18) 5. 参考文献 (19)

一.原理分析与方案论证 1.1 通信系统架构 通信的目的是传输信息。通信系统的作用就是将信息从信息源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对于任何一个通信系统,均可视为由发送端、信道和接收端三大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 图1-1 通信系统一般模型 1、信息源:把原始信息变换成原始电信号。 2、信源编码: ①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即完成A/D变化。 ②提高信号传输的有效性。即在保证一定传输质量的情况下,用尽可能少的数字脉冲来表示信源产生的信息。信源编码也称作频带压缩编码或数据压缩编码。 3、信道编码: ①信源编码的目的:信道编码主要解决数字通信的可靠性问题。②信道编码的原理:对传输的信息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加入一些冗余码(监督码),形成新的码字,接收端按照约定好的规律进行检错甚至纠错。③信道编码又称为差错控制编码、抗干扰编码、纠错编码。 4、数字调制 ①数字调制技术的概念: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频带信号。 ②数字调制的主要作用:提高信号在信道上传输的效率,达到信号远距离传输的目的。 ③基本的数字调制方式: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 5、信道: 信道是信号传输媒介的总称,传输信道的类型有无线信道(如电缆、光纤)和有线信道(如自由空间)两种。 6、噪声源: 1通信系统中各种设备以及信道中所固有的,为了分析方便,把噪声源视为各处噪声的集中表现而抽象加入到信道。 1.2 信源码——PCM码 通常是把从模拟信号抽样、量化,直到变换成为二进制符号的基本过程,称为脉冲编码调制PCM,简称脉码调制。在编码器中由冲激脉冲对模拟信号抽样,得到在抽样时刻上的信号抽样值。这个抽样值仍是模拟量。在量化之前,通常由保持电路将其作短暂保存,以便电路有时间对其量化。在实际电路中,常把抽样和保持电路做在一起,称为抽样保持电路。图中的量化器把模拟抽样信号变成离散的数字量,然后在编码器中进行二进制编码。这样每个二进制码组就代表一个量化后的信号抽样值。

通讯系统施工方案

通讯系统施工方案.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1号、2号烧结机易地大修技术改造工程

方案通讯系统安装调试 总包方: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梅钢烧结工程分公司 施工经理: 项目经理: 宝冶电装建设有限公司分包方: 梅钢项目经理部 编制:审核:

批准: 22009年月日6 目录 3卷 ........................................ 本项目工程概况第1 3卷 .................................. 对关键工序的施工安排第2 3........................... 前期准备与现场施工的配合第1章 4................................... 施工高峰期的工作第2章4.............................................. 施工依据第3卷 4 ........................................... 第3章施工规范 4 ................................. 第4章施工用图及参考文件 4 卷.............................................. 施工准备第45主要技术方案与措施5卷 .................................... 第5........................................... 章线路敷设第5

5........................................... 章设备布局第6 6....................................... 电缆桥架安装第7 章 ............................ ........................ 6运 1第节搬 ............................. ....................... 6储节第2存9章第8配 线 ............................................... 9........................................... 章系统调试 9第017第卷 ......................................... 质量安全措施0章1质量措施 .......................................... 10第011第章.......................................... 安全措施 1 本项目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1#、2#烧结机易地大修技术改造通讯系统安装工程

信息sy1301-潘冬冬-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潘冬冬专业班级:信息sy1301 指导教师:刘新华工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题目: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应用设计 初始条件 1)MATLAB软件 2)通信原理各模块相关知识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 上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其中信源为随机确定的一个模拟时间函数,数字 化方式采用增量编码编码,基带码为AMI码,信道码采用循环码,调制方式为ASK,信道类型为衰落信道。 要求:掌握以上各种电路与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的设计、电路 调试与测量的方法。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4) 1课程设计任务 (5) 1.1设计目的 (5) 1.2课程设计要求 (5) 1.3课程设计任务 (5) 2.实验电路原理分析 (6) 2.1实验原理框图 (6) 2.2增量调制原理 (7) 2.3AMI码 (7) 2.4循环码 (8) 2.4.1循环码介绍 (8) 2.4.2 循环码编码原理 (10) 2.4.3 循环码的纠错原理 (11) 2.5二进制幅移键控(2ASK)调制与解调原理 (13) 2.6衰落信道 (14) 3实验方案 (15) 3.1仿真部分 (15) 3.2ASK调制部分 (15) 3.3ASK解调部分 (16) 4.仿真结果分析 (17) 4.1仿真图形 (17) 4.2结果分析 (20) 5.心得与体会 (21) 附录 (22) 参考文献 (28)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利用仿真软件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一般的通信系统是由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接收者构成。根据此次课程设计的要求,是将一模拟信号经过数字化,信源编码,信道编码,数字调制后再经过相应的解码调制后,得到原始信号。其中数字化方式为增量调制,基带码为AMI码,信道码为循环码,数字调制方式为ASK调制,信道为衰落信道。并且要求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关键词:增量调制 AMI码循环码 ASK 衰落信道

通信系统规划设计

附件2 第一部分: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一、系统概述 通信网络是一切信息传送的载体,它的设计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南海区一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整体建设是否成功。因此,根据南海区智能交通系统一期建设特点,需要考虑采用当前先进的技术,建立整个系统的通信网络,以保证系统高速、稳定、安全的运行。 目前,通信网络可以选择有线和无线两种。其中,无线通信又分为很多种,主要有超短波和微波,微波的传输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如:山体、建筑物的遮拦,对微波都有影响。 考虑到信息化技术的需要,在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交通警察大队指挥中心与下面17个中队的分中心及关键节点之间建立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将对南海区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实时传送图像、实时控制信号等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整个南海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和辅助决策水平。为此,建议在大队指挥中心、中队队部及重要道口等关键节点之间采用光纤传输。 平时可以用光纤通道作为主通信通道,传送数据、图像信息(实时图像)。同时,在未来建设中,可考虑采用无线网络作为备份网络,在光纤网出现故障时,作为数据、图像信息的备用通道。 此次建设的无线系统主要是为移动警务系统服务,并有部分用作交通流信息检测系统。 二、系统设计原则 (一)网络的先进性 在本方案的设计中,在不降低整个系统性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利用现有设备和通讯线路,降低网络建设的投资成本,组建先进、可靠、具有升级潜力的业务和办公自动化综合应用网络。 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高水准、最优化的系统集成方案及一流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将南海区交通管理的通信网络建成一个性能先进的、安全的、可靠的、高效的智能化计算机网络系统。整个网络系统除具有技术先进性、安全可靠性、功能可扩展性及操作方便性之外,还需结合南海区智能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的实际情况,使整个网络系统具有合理的性能价格比。

GPRS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MSC1210的GPRS无线通信系统设计 引言 近年来,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无线通信 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GSM网络出现后,技术人员很快把GSM模块嵌入到各种仪表仪器中,如多功能电能表、故障测录仪、抄表系统和用电负荷监控等,从而使这些仪表仪器具有远程通信功能。 GPRS是在现有GSM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数据承载业务,支持TCP/IP协议,可以与分组数据网(Internet等)直接互通。GPRS无线传输系统的应用围非常广泛,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的中低业务和低速率的数据传输,尤其适合突发的小流量数据传输业务。 本文设计的GPRS无线通信模块,嵌了TCP/IP协议,采用工业级的GPRS模块,适用于单片机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没有TCP/IP协议栈,但使用串口通信的情况。 1 GPRS通信原理及应用特点 1.1 GPRS简介 GPRS是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ystem)的缩写,是介于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的一种技术,通常称为2.5G。GPRS采用与GSM相同的频段、频带宽度、突发结构、无线调制标准、跳频规则以及相同的TDMA帧结构。因此,在GSM系统的基础上构建GPRS系统时,GSM系统中的绝大部

分部件都不需要作硬件改动,只需作软件升级。有了GPRS,用户的呼叫建立时间大大缩短,几乎可以做到“永远在线”。此外, GPRS是以营运商传输的数据量而不是连接时间为基准来计费,从而令每个用户的服务成本更低。 1.2 基本工作原理 GPRS是在原有的基于电路交换(CSD)方式的GSM网络上引入两个新的网络节点: GPRS服务支持节点(SGSN)和网关支持节点(GGSN)。SGSN和MSC在同一等级水平,并跟踪单个MS的存储单元实现安全功能和接入控制,并通过帧中继连接到基站系统。GGSN支持与外部分组交换网的互通,并经由基于IP的GPRS骨干网和SGSN连通。图1给出了GPRS与Internet连接原理框图。 GPRS终端通过接口从客户系统取得数据,处理后的GPRS分组数据发送到GSM基站。分组数据经SGSN封装后,SGSN通过GPRS骨干网与网关支持接点GGSN进行通信。GGSN对分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再发送到目的网络,如Internet或X.25网络。 若分组数据是发送到另一个GPRS终端,则数据由GPRS骨干网发送到SGSN,再经BSS发送到GPRS终端。 2 嵌入式GPRS通信系统的实现 2.1 GPRS模块的硬件设计

梯控系统设计方案

电梯楼层按键管理系统方案 设 计 方 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4) 第三章系统设计目标及原则 (5) 3.1系统设计目标 (5) 3.2系统设计原则 (5) 第四章系统解决方案及技术描述 (6) 4.1系统概述 (6) 4.2系统基本功能及特点 (6) 4.3系统结构 (7) 第五章设备介绍 (8) 第六章工作原理 (10) 第七章系统设备清单及价格 (11) 第八章工程实施 (12) 第九章售后服务 (14) 第十章质量保证 (15)

第一章概述 1.概述: 物业管理公司或管理人员为了能对楼宇内各种人员的进出进行更有效、更安全的管理,有效的控制闲杂人员的进入,可以通过采用对电梯的合理控制实现这种功能需求。VD-TK800是专门用于楼宇的电梯控制和集成的电梯专用控制器。通过采用VD-TK800对电梯按键面板进行改造后,所有使用电梯的持卡人,都必须先经过系统管理员授权。使用电梯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权限分配,每个进入电梯的人经过授权可以进入指定的区域或楼层,并且可以根据时间表进行授权管理。未经授权,无法进入管理区域的楼层,并对重要楼层进行时间段控制。控制器不管是脱机运行还是联机控制,都可记录大量的交易数据,使得电梯的所有人员进出记录都有据可寻。 VD-TK800基于控制软件平台使用的一个控制模块,它与ACS2002门禁控制系统相互兼容,组成一个强大的保安系统网络,也可以独立使用来控制电梯。VD-TK800可在线运行,可以单机独立运行,即使关闭PC机,VD-TK800也可以正常使用,确保其稳定可靠的控制功能,从而提高楼宇管理层次。 VD-TK800/E智能电梯控制器

GPRS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GPRS无线通信系统 设计方案 1

MSC1210的GPRS无线通信系统设计 引言 近年来,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GSM网络出现后,技术人员很快把GSM模块嵌入到各种仪表仪器中,如多功能电能表、故障测录仪、抄表系统和用电负荷监控等,从而使这些仪表仪器具有远程通信功能。 GPRS是在现有GSM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数据承载业务,支持TCP/IP协议,能够与分组数据网(Internet等)直接互通。GPRS无线传输系统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能够涵盖所有的中低业务和低速率的数据传输,特别适合突发的小流量数据传输业务。 本文设计的GPRS无线通信模块,内嵌了TCP/IP协议,采用工业级的GPRS模块,适用于单片机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没有TCP/IP协议栈,但使用串口通信的情况。

1 GPRS通信原理及应用特点 1.1 GPRS简介 GPRS是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ystem)的缩写,是介于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的一种技术,一般称为2.5G。GPRS采用与GSM相同的频段、频带宽度、突发结构、无线调制标准、跳频规则以及相同的TDMA帧结构。因此,在GSM系统的基础上构建GPRS系统时,GSM系统中的绝大部分部件都不需要作硬件改动,只需作软件升级。有了GPRS,用户的呼叫建立时间大大缩短,几乎能够做到”永远在线”。另外, GPRS是以营运商传输的数据量而不是连接时间为基准来计费,从而令每个用户的服务成本更低。 1.2 基本工作原理 GPRS是在原有的基于电路交换(CSD)方式的GSM网络上引入两个新的网络节点: GPRS服务支持节点(SGSN)和网关支持节点(GGSN)。SGSN和MSC在同一等级水平,并跟踪单个MS的存储单元实现安全功能和接入控制,并经过帧中继连接到基站系统。GGSN支持与外部分组交换网的互通,并经由基于IP的GPRS骨干网和SGSN连通。图1给出了GPRS与Internet连接原理框图。 3

通信综合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通信0905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 初始条件:1.MATLAB软件 2.PC机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可以用软件(如Matlab),也可以在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如下图所示)的仿真。 信源:自己构造的时间函数;数字化方式:PCM;基带码:miller码;信道码:汉明码;调制方式:ASK;信道类型:AWGN信道;解调译码正好相反。 学生要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时间安排: 第18周安排任务,分组,设计仿真。 第19周,撰写报告,完成设计,提交报告,答辩。 地点:鉴主十五楼通信教研室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 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II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 (1) 1设计任务及要求 (1) 2 设计原理 (1) 2.1 通信系统组成 (1) 2.2 数字化方式:PCM基本原理 (2) 2.2.1抽样 (2) 2.2.2量化 (3) 2.2.3编码 (5) 2.3 基带码:miller码 (6) 2.4信道码:汉明码 (6) 2.3.1汉明码编码原理 (6) 2.3.2汉明码纠错原理 (8) 2.3.3汉明码matlab函数介绍 (9) 2.4 调制方式:2ASK (9) 2.4.1 2ASK调制 (9) 2.4.22ASK解调 (10) 2.5 信道类型:AGWN信道 (11) 3 仿真结果 (11) 3.1原始信号 (11) 3.2 PCM编码仿真 (12) 3.3 MIller编码仿真 (13) 3.4 Hamming编码信号 (13) 3.5 ASK调制信号 (14)

通讯系统施工方案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1号、2号烧结机易地大修技术改造工程 通讯系统安装调试方案 总包方: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梅钢烧结工程分公司 施工经理:一 项目经理:-------- 宝冶电装建设有限公司分包方:梅钢项目经理部

编制: 审核: 批准: 月22009年6日专业资料. 目录 第1卷本项目工程概况 (3) 对关键工序的施工安排 (3) 前期准备与现场施工的配合 (1) 施工高峰期的工作章 ......................................... 第2 施工依据 .................................................... :B3卷 施工规范 (3) 施工用图及参考文件 ..................................... 第4章4 施工准备 .................................................... 第.4卷4 主要技术方案与措施 (5) 线路敷设5章 ................................................. 第5

设备布局 ................................................ 章第65 电缆桥架安装第7 ........................................... 章6 搬运第1 .............................................. 节.6 储存第2 ............................................... 节.6 配线第 ..................................................... 章.89 系统调试第章9 (9) 质量安全措施卷7第 ......................................... 10 质量措施 安全措施章 第11 专业资料 专业资料 本项目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1#、2#烧结机易地大修技术改造通讯系统安装工程 工程地点:南京市中华门外新建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内 工程范围:梅钢1#2#烧结机易地大修技术改造通讯系统安装工程包括精矿、燃料及熔剂系统通讯安装,配料混合系统通讯安装,烧结冷却抽风系统通讯安装,成品筛分系统通讯安装,除尘系统通讯安装,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方案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 :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对电子电路的理解,学会对电路分析计算以及设计。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综合设计型和创新性实验及训练,创造一个动脑动手﹑独立开展电路实验的机会,锻炼分析﹑解决电子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实现由课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现代通信系统的全面认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b5E2RGbCAP 2课程设计要求要求:掌握以上各种电路与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的设计、电路调试与测量的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考 ﹑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p1EanqFDPw 2.通过对实验电路的分析计算,了解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示波器,频谱仪,失真度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电路的实验调试和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DXDiTa9E3d 4.掌握简单的matlab 仿真能力。 3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月日目录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利用仿真软件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一般的通信系统是由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接收者构成。根据此次课程设计的要求,是将一模拟信号经过数字化,信源编码,信道编码,数字调制后再经过相应的解码调制后,得到原始信号。其中数字化方式为增量调制,基带码为AMI 码,信道码为循环码,数字调制方式为ASK 调制,信道为衰落信道。并且要求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 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RTCrpUDGiT 关键词:数字调制、AMI 码、循环码、ASK 调制。

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的传输方案设计

(无线局域网场景) 一、PBL问题二: 试设计一个完整的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的传输方案,要求满足以下指标: 1. Data rate :54Mbps, Pe<=10-5 with Eb/N0 less than 25dB 2. 20 MHz bandwidth at 5 GHz frequency band 3. Channel model :设系统工作在室内环境,有4条径,无多普勒频移,各径的相对时延为:[0 2 4 6],单位为100ns ,多径系数服从瑞利衰落,其功率随时延变化呈指数衰减:[0 -8 -16 -24]。 请给出以下结果: A. 收发机结构框图,主要参数设定 B. 误比特率仿真曲线(可假定理想同步与信道估计) 二、系统选择及设计设计 1、系统要求 20MHz带宽实现5GHz频带上的无线通信系统; 速率要求: R=54Mbps; 误码率要求: Pe <=10^ (-5)。 2、方案选取 根据参数的要求,选择802.11a作为方案的基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改进,使实际的系统达到设计要求。 802.11a中对于数据速率、调制方式、编码码率及OFDM子载波数目的确定如表1 所示。

与时延扩展、保护间隔、循环前缀及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相关的参数如表2 所示。 关的参数 参考标准选择OFDM系统来实现,具体参数的选择如下述。 3、OFDM简介 OFDM的基本原理是将高速信息数据编码后分配到并行的N个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上,每个载波上的调制速率很低(1/N),调制符号的持续间隔远大于信道的时间扩散,从而能够在具有较大失真和突发性脉冲干扰环境下对传输的数字信号提供有效的保护。OFDM系统对多径时延扩散不敏感,若信号占用带宽大于信道相干带宽,则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OFDM的频域编码和交织在分散并行的数据之间建立了联系,这样,由部分衰落或干扰而遭到破坏的数据,可以通过频率分量增强的部分的接收数据得以恢复,即实现频率分集。 OFDM克服了FDMA和TDMA的大多数问题。OFDM把可用信道分成了许多个窄带信号。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 初始条件:MATLAB 软件,电脑,通信原理知识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 2、学生要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 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指导教师签名:2013 年1 月1 0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2013 年 1 月10 日

目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2实验原理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PCM原理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抽样(Sampling)...........................................................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量化(quantizing)?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基带传输HDB3码?错误!未定义书签。 4.信道传输码汉明码.................................................................................... 错误!未定义书签。 5.PSK调制解调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6.AWGN(加性高斯白噪声)?错误!未定义书签。 7.仿真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 8.心得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9.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于通信的方法和系统与设计方案

图片简介: 本申请涉及用于通信的方法和系统。介绍了衬底上置晶圆上置芯片的组件,并且该组件可以包括在包括电子晶片和衬底的集成光通信系统中。电子晶片粘结至光子插入件的第一表面,并且衬底耦合至光子插入件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光纤和光源组件在形成于衬底中的一个或多个空腔中耦合至插入件的第二表面。集成光通信系统能操作以从光源组件在光子插入件中接收连续波光信号,并将调制的光信号从所述光子插入件传送至光纤。模塑复合物可以在插入件的第一表面上并与电子晶片接触。可以使用光栅耦合器耦合所接收的连续波光信号至光子插入件中的光波导。 技术要求 1.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集成光通信系统中,从光源组件在光子插入件中接收连续波光信号;并且 将调制的光信号从所述光子插入件传送至光纤, 所述集成光通信系统包括: 电子晶片,粘结至所述光子插入件的第一表面;以及 衬底,耦合至所述光子插入件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光纤和所述光源组件在形成于所述衬底中的一个或多个空腔中耦合至所述插入件的所述第二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模塑复合物在所述光子插入件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与所述电子晶片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使用光栅耦合器将所接收的连续波光信号耦合至所述光子插入件中的光波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电介质/金属后端在所述光子插入件的所述第一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金属反射件在所述电介质/金属后端中并将光反射回到所述光栅耦合器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一个或多个防反射涂层在所述光纤与所述光栅耦合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子插入件包括将所述电子晶片电耦合至所述衬底的硅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衬底包括印刷电路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阻隔件在所述光子插入件的所述第二表面上与所述光纤和所述光源组件相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利用所述光子插入件中的调制器和所接收的连续波光信号生成所述调制的光信号。 11.一种用于通信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集成光通信系统,包括: 电子晶片,粘结至光子插入件的第一表面;以及 衬底,耦合至所述光子插入件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光纤和光源组件在形成于所述衬底中的一个或多个空腔中耦合至所述光子插入件的所述第二表面, 所述集成光通信系统能操作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