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君子与小人——《论语》串读

君子与小人——《论语》串读

君子与小人——《论语》串读
君子与小人——《论语》串读

君子与小人——《论语》串读

————————————————————————————————作者:————————————————————————————————日期:

君子与小人——《论语》串读-中学语文论文

君子与小人——《论语》串读

吴永福

君子与小人,常可对举及对比。“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篇》)孔子说:君子向上,达成的是仁义;小人向下,为的是财利。“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篇》)孔子说:君子中有不具备仁德的,小人却不会有仁。仁是最高的品德,义则是行事的准则。“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阳货篇》)子路问:君子崇尚勇吗?孔子说:君子以义为上,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变成强盗。“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篇》)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关心法度,小人关心私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篇》)孔子说:君子明白的是大义,小人明白的是小利。“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篇》)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随的人都病了,没有人能站起来。子路生气地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有穷困的时候,但还是坚持道义,小人穷困时就胡作非为了。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敬畏天命,敬畏身居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知天命,因而不畏惧,轻视身居高位的人,轻侮圣人的言论。“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示

备焉。”(《子路篇》)孔子说:在君子手下做事很容易,讨他的喜欢却很难。不用正当的方式讨他的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等他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在小人手下做事很难,讨他的喜欢却很容易。不用正当的方式讨他的喜欢,他也会喜欢。等到他用人的时候,则会百般挑剔,求全责备。“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阳货篇》)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相待的,亲近了就会无礼,疏远了就会怨恨。“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篇》)孔子说:君子做事要求自己,小人做事要求别人。“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卫灵公篇》)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来考验,却可担当大任;小人不能担当大任,却可做小事情。“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泰伯篇》)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和国家的命运托付给他,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动摇的,是君子吗?是君子啊!这才是君子的节操。“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述而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经常忧愁。“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篇》)孔子说:君子安详舒泰而不盛气凌人,小人盛气凌人而不安详舒泰。“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篇》)孔子说:君子讲和谐,但不盲从;小人苟且求同,却不和谐。“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篇》)孔子说:君子促成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篇》)子贡说:君子有了过错,人都看得见。改正了,人都仰望着他。小人则不是这样。“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张篇》)

子夏说:小人对于过错一定会加以掩饰。同为儒者,也有君子与小人之分。“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篇》)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一个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做一个小人式的儒者。

君子与小人只是大致的对举,高于君子的是圣人贤人,不及君子的是常人庸人,小人则为下矣。人有种种,境界不同,因而就得讲究交友之道,免得避君子而认小人。“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篇》)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我,忧虑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如何了解,需要辨别。“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先进篇》)孔子说:总是称赞言论笃实的人,但他是真正的君子呢?还是故作深沉的人呢?这就要辨别,进而有所考察。“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篇》)孔子说:大家厌恶他,一定要考察他;大爱喜欢他,也一定要加以考察。“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篇》)孔子说: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观察他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方法,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那么这个人能躲到哪里去呢?这个人能躲到哪里去呢?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张篇》)子夏的门人向子张请教怎样交朋友。子张说:子夏说了什么?回答说:子夏说可以结交的去结交他,不可以结交的就拒绝他。子张说:这不同于我所听到的:君子尊重贤人,也容纳普通人;鼓励好人,同情无能的人。我是大贤人吗?对于人有什么容不下的呢?我是不好的人吗?别人将拒绝我,我还如何去拒绝别人呢?就交友来说,不妨多一些宽容。但如何对待友人,仍要注意。“子贡问友。子曰:忠

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篇》)子贡问如何对待友人。孔子说:忠心地劝告,好好地引导他,不听从就算了,不要自取侮辱。“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里仁篇》)子游说:侍奉君主过于烦琐,就会受到羞辱;对待朋友过于烦琐,反而会被疏远。过犹不及都不可取,要适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是为五伦。朋友一伦,有益有损。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友,与诚信的人交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友,是有益的。与巧言善辩的人交友,与阿谀奉承的人交友,与谄媚逢迎的人交友,是有害的。“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季氏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节的调节为乐,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乐,以结交许多贤德的朋友为乐,是有益的。以骄傲为乐,以浪游为乐,以饮食荒淫为乐,就有害了。

(吴永福福建省长汀一中366300)

老子论语今读尔雅答案修订无错版

*********************************************************** 老子论语今谈 道经(一) 1、“宋明理学”的代表人是:() A、庄子 B、墨子 C、荀子 D、朱熹和王阳明 2、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库”:() A、先秦子学 B、两汉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3、“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能用这么少的文字来概括表达一种哲学的全貌。”这其中的“文字”指的是下列哪部作品:() A、《金刚经》 B、《论语》 C、《道德经》 D、《南华经》 4、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元化的,不仅仅是儒家文化。√ 5、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横向讲有儒道释三家,其中儒释两家双峰对峙,兼济互补。×

道经(二) 1、“紫气东来三万里,青牛西去五千言”指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2、下列哪部书被分为道教最高经典:() A、《古兰经》 B、《玉皇经》 C、《南华真经》 D、《道德经》 3、“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的意思是:() A、一种哲学思想 B、动词、说 C、道路 D、道德 4、《道德经》的前37章称为《道经》;第38章到81章称为《德经》。√ 5、在《道德经》的众多版本中,现在我们读的一般是通行本。√ 道经(三) 1、《道经》第一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中“两者”指:()

B、无名和有名 C、又常和无常 D、有和无 2、下列哪章被称为“道论之纲”:() A、《道经》一章 B、《道经》二章 C、《道经》三章 D、《道经》四章 3“道”的“不可言说性”指的是他的:() A、神秘性 B、复杂性 C、哲学性 D、科学性 4、在解读《道德经》时,文章的意思会随着断句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注意。(√) 5、“道”具有恒常性,所以它是恒久不变的。(×) 道经(四) 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中”言的意思是:() A、说话 B、言语 C、发号施令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

孔子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论语中君子有以下几种含义: 一、指的是道德高尚的人。 具体出处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中大部分“君子”指的都是道德高尚的人。 二、指的是有地位而且道德高尚的人。 具体出处: 1、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三、指的仅仅是有地位的人。 具体出处: 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2、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3、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4、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中少部分“君子”指的仅仅是有地位的人。

四、当动词用,指的是为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而努力的行动。 具体出处: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小人24次。君子小人皆有二义,其一以有无道德区分,其二则分指贵族和平民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意思是君子讲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讲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意思是君子念念不忘道德,小人念念不忘乡土;君子关心法制,小人心系恩惠。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意思是君子懂得正义,小人只讲究私利。 4,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你一定要做个有道德的儒者,千万不要做个没有道德的儒者。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意思是君子事事处处时时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常常局促不安而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颜渊》)意思是君子会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会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正好相反。 7,“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意思是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小人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在草上刮过,草必定向一边倒去。 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意思是君子讲究互相协调,而不会盲目随从;小人盲目随从,而不会讲究协调。 9,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子路》)意思事说在君子手下做事工作很容易,要讨他的喜欢却很难。不用正当的手段去讨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等到他任用人的时候,一定会按照各人的德才,使用的。

老子论语今读“2020期末考试答案

老子论语今读陈怡成绩:100.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 1“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中病是指()。1.0分A、生病B、缺点C、做不到D、弊端我的答案:C 2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与老子的下列那个观点相一致:()1.0分A、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B、绝圣弃智,民利百倍C、其政察察,其民缺缺D、欲将弱之,必固强之我的答案:C 3孔子云“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并且“以其子妻之”。此人是:()1.0分A、子贱B、子路C、公冶长D、子贡我的答案:C 4“紫气东来三万里,青牛西去五千言”指的是:()1.0分A、老子B、孔子C、庄子D、墨子我的答案:A 5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子曰()1.0分A、教之B、富之C、养之D、治之我的答案:B 6“子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句话中“意”的意思是:()1.0分A、大意B、表意C、意思D、猜测我的答案:D 7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库”:()1.0分A、先秦子学B、两汉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我的答案:A 8“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这句话指的是:()1.0分A、颜回B、颜路C、季路D、子游我的答案:A 9“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是()针对信而言。1.0分A、老子B、孟子C、孔子D、曾子我的答案:C 10下列哪项不是西周的封建制度:()1.0分A、分封制B、禅让制C、宗法制D、礼乐制我的答案:B 11在《论语》中孔子把人的一生分为()个阶段。1.0分A、4 B、5 C、6 D、7 我的答案:C 12在中国,产生过历史影响的思想范式创建者是()。1.0分A、孔子B、老子C、孟子D、庄子我的答案:A 13孔子对季康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说明孔子认为季康:()1.0分A、有前途B、没有以身作则C、能做到以身作则D、可教我的答案:B 14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这句话向君子提出三点要求不包括()。1.0分A、知命B、知理C、知言D、知仁我的答案:D 15“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这句话是指()。1.0分A、老子B、孟子C、庄子D、孔子我的答案:D 16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抑”的意思是()。1.0分A、压制B、只不过是C、郁闷D、文言文连词我的答案:B 17“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指的是《诗经》中的:()1.0分A、《氓》B、《木瓜》C、《关雎》D、《蒹葭》我的答案:C 18“举一反三”这个成语出自《论语》中的()1.0分A、《述而》篇B、《为政》篇C、《八佾》篇D、《学而》篇我的答案:A 19“不迁怒,不贰过”中“贰”的意思是:()1.0分A、2 B、两个C、第二次,再次D、第二个我的答案:C 20子曰:“子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中“为”是指()。1.0分A、行为B、无为C、作为D、为了我的答案:C 21下列哪位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1.0分A、孟子B、荀子C、朱熹D、孔

雅尔 《老子论语今读》期末考试 新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孔子认为人生的第一要务是:()
1.0 分
?
A、
从政
?
B、
育人
?
C、
教书
?
D、
学习
我的答案:D
2
下列哪位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1.0 分
?
A、
孟子
?
B、
荀子
?
C、
朱熹
?
D、
孔子
我的答案:D

3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抑”的意思是()。
1.0 分
?
A、
压制
?
B、
只不过是
?
C、
郁闷
?
D、
文言文连词
我的答案:B
4
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库”:()
1.0 分
?
A、
先秦子学
?
B、
两汉经学
?
C、
隋唐佛学
?
D、
宋明理学
我的答案:A
5

老子认为“死而不亡者寿”其中“亡”的意思是:()
1.0 分
?
A、
死亡
?
B、
灭亡
?
C、
忘记
?
D、
消亡
我的答案:C
6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这句话向君子 提出三点要求不包括()。
1.0 分
?
A、
知命
?
B、
知理
?
C、
知言
?
D、
知仁
我的答案:D
7

【课外阅读】《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课外阅读】《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小人24次。君子小人皆有二义,其一以有无道德区分,其二则分指贵族和平民。《论语》中提到君子小人,多是第一义。如小人的24次,用指平民的,仅只四次。以上系根据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的统计。 以君子和小人作对比,约十三四次,绝大多数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一类的简单句子。孔子教育学生,首重德行,所以论到君子修养的地方最多,涉及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 这里面很有趣味的一个说法,是君子不器。孔子认为君子须博学广通,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子贡在弟子中最聪明,学业一流,为孔子所喜爱。子贡也终生敬仰老师,孔子过世,弟子依礼守墓三年,惟独子贡守了六年。公冶长篇第四章,子贡问孔子,我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汝,器也。”问是何器,孔子说:“瑚琏也。”瑚琏是祭祀时盛放粮食的竹器,上头饰以美玉,相当尊贵。孔子比子贡为瑚琏,意在赞赏他的资质美好。可是瑚琏再华丽,仍然是器呀。 有了孔子所说的不器,老子的大器晚成倒显得小气了。既然不器,还管它是大是小? 孔子说:“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不能找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试探考查君子,但君子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相反,小人担不了大任,小事情上却能够玩得滴水不漏。 孔子周游列国,阅人多矣,对于领导者层面上的君子小人,认识深刻,故曰:“君子易事而难悦也:悦之不以道,不悦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悦也:悦之虽不以道,悦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此话怎讲?在君子底下做事很容易,讨好他却难。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好,讨不了好。小人正相反。为什么说在君子底下做事容易,在小人底下做事难呢? 君子用人是量才而用,小人则求全责备。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明白,小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决不会浪费太多时间在工作上,功夫要用来取悦上司。进一步来讲,小人靠这一套若能成功,在官场一帆风顺,那些被取悦的在上者,自然也都不是君子。 君子小人之辩不是学问,是常识,人皆能懂,然莫能奈何。这一点,孔子已经懒得重复。

2019年度尔雅《老子》《论语》今读

老子论语今读 道经(一) 【单选题】关于老子的记载最权威的一部书是()。A A、《史记》 B、《道德经》 C、《资治通鉴》 D、《吕氏春秋》 2 【多选题】从纵向来看,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说法正确的是()。A A、先秦子学 B、两汉儒学 C、隋唐佛学 D、清朝新学 3 【判断题】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为根,道为干。()错误 4 【判断题】《道德经》这本书可以称为似难实玄。()正确 5 【判断题】老子在函谷关写下《道德经》。()正确 道经(二) 1 【单选题】孔子到()找老子请教问题。B A、齐国 B、周朝 C、秦国 D、楚国 2 【单选题】()把老子比作一条龙,称其深不可测。D A、曾子 B、庄子 C、孟子 D、孔子

3 【单选题】《道德经》的通行本出自()。B A、汉代 B、晋代 C、唐代 D、清代 4 【多选题】以下()皇帝为《道德经》做了注。AB A、唐玄宗 B、明太祖 C、汉武帝 D、康熙 5 【判断题】《道德经》被奉为道德最高经典。()正确 6 【判断题】在湖南长沙的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是写在竹简上。()错误 道经(三) 1 【单选题】下面选项中()属于道论之纲的内容。C A、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B、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C、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D、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2 【多选题】关于“道”一系列特性中说法正确的是()。ABD A、具有至高无上性 B、不可言说性 C、道是永远不变的 D、不可命名性 3 【判断题】“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中的“此两者”指的是道和名。()错误4

【判断题】在道教思想中天是高于道的。()错误 5 【判断题】“玄之又玄”这句话体现了道的深奥性。()正确 道经(四) 1 【单选题】“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中的“盈”的意思是()。D A、空 B、满 C、亏 D、尽 2 【多选题】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圣人如何治理国家?()ABD A、让臣民不要想太多 B、让臣民不饿肚子 C、让臣民身体强壮 D、让臣民树立远大志向 3 【判断题】老子提出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的意思是圣人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要掺杂自己的私心杂念去做事情。()正确 4 【判断题】“常使民无知无欲”提倡的是一种愚民的思想。()错误 道经(五) 1 【单选题】“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中“刍狗”的意思是()。B A、小狗 B、祭祀时草扎的狗 C、黑狗 D、用于祭祀的狗 2 【单选题】“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中“谷神”不属于通行的解释的是()。C

老子论语今读版本三尔雅满分答案

道经(一) 1 下面哪一项是宋明理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处的阶段。(D) A、4 B、3 C、6 D、5 2 下面哪一本著作可以用“似难实玄”来形容?(D) A、《论语》 B、《金刚经》 C、《南华经》 D、《道德经》 3 老子在哪里写作了《道德经》?(B) A、潼关 B、函谷关 C、雁门关 D、大散关 4 儒道释三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纵向上的呈现。儒道两家双峰对峙,

兼济互补。(×) 5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道家为主流的多元的文化。(×) 道经(二) 1 在哪个国家,孔子曾向老子请教礼的问题?(C) A、长安 B、鲁国 C、洛阳 D、楚国 2 孔子向老子问礼后,用什么来比喻老子?(B) A、凤凰 B、犹龙 C、麒麟 D、神仙 3 下面哪一项是“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的词性?(A)A、动词

C、代词 D、形容词 4 我们现在阅读的《道德经》一般是唐代王弼注释过的通行本。(×)5 《道德经》的前38章称为《道经》;第39章到81章称为《德经》。(×) 道经(三) 1 “两者”在“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一句中是什么意思?(C) A、无名和有名 B、道和明 C、有和无 D、有常和无常 2 道是客观存在的,而非虚无缥缈的,这是由道的什么特性决定的?(A)A、本原性

C、不可命名性 D、哲学性 3 下面选项中不属于道论之纲的内容的是(ACD)。 A、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B、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C、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D、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 陈怡老师认为“有名、无名”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句强调的重点。(×) 5 永远存在即是道的恒常性。(√) 道经(四) 1 从“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子提倡圣人应该(D)。

尔雅老子论语今读答案

道经(一) 1 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库”:() ?A、先秦子学 ?B、两汉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我的答案:A 2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是:() ?A、庄子 ?B、墨子 ?C、荀子 ?D、朱熹和王阳明 我的答案:D 3 “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能用这么少的文字来概括表达一种哲学的全貌。”这其中的“文字” 指的是下列哪部作品:() ?A、《金刚经》

?C、《道德经》 ?D、《南华经》 我的答案:C 4 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横向讲有儒道释三家,其中儒释两家双峰对峙,兼济互补。我的答案:× 道经(二) 1 下列哪部书被分为道教商务最高经典:() ?A、《古兰经》 ?B、《玉皇经》 ?C、《南华真经》 ?D、《道德经》 我的答案:D 2 “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的意思是:()

?B、说 ?C、道路 ?D、道德 我的答案:B 3 “紫气东来三万里,青牛西去五千言”指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我的答案:A 4 在《道德经》的众多版本中,现在我们读的一般是通行本。我的答案:√ 道经(三) 1 “道”的“不可言说性”指的是他的:()

?B、复杂性 ?C、哲学性 ?D、科学性 我的答案:C 2 《道经》第一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中“两者”指:() ?A、道和明 ?B、无名和有名 ?C、又常和无常 ?D、有和无 我的答案:D 3 “道”具有恒常性,所以它是恒久不变的。() 我的答案:× 4 在解读《道德经》时,文章的意思会随着断句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注意。()我的答案:√

浅论《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

摘要:读《论语》的一大特色,就是其中关于“君子”、“小人”的比较性语句。不同时代的君子与小人,本身就有着不同的时代意义,而孔子本人更是在《论语·雍也》中对子夏说出“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上升到了不同政治路线的高度。那么在《论语》之中,君子与小人又各有哪些特质呢?君子儒、小人儒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区别?本文将归类《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对比,进而论述君子儒与小人儒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君子;小人;对比; 君子与小人,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当下我们常说的小人指人格卑下的人,心口皆是是君子,心口皆非即小人,而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然而在先秦儒家著作里,“君子”、“小人”的字却又不同的含义,并绝大多数时候“君子”、“小人”对比使用。例如《论语·宪问》中提到的“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 《论语·阳货》中“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等等。然而,孔子到底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君子与小人,他们之间又到底分别有着怎样的区别呢? 一.“君子”、“小人”的根本性区别-阶级社会分工 “君子”与“小人”的意义,最初应该来自于宗法制下,对于贵族与平民的区别性称呼。《左传襄公九年》,知武子曾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意思是“小人”负责尽力工作,而“君子”负责用心统治。由此可见,“君子”与“小人”的工作性质截然不同,“小人”为“君子”提供劳力,而“君子”则管理着“小人”。换句话说,在经济上,“君子”与“小人”是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关系;在政治上,他们则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统治者与被统治折的关系。如我们所知,春秋战国是我国过渡到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生产资料逐渐私有,“君子”与“小人”的这种定义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而孔子作为宗法血缘制的维护者,继承了这种思想也是时代的产物。从“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中即可看出,“小人”在孔子心中根本不配拥有儒家的“仁”的思想,这也是孔子不可避免拥有的时代局限性。 二.“君子”、“小人”的精神境界 但凡是一门显赫一时的学说,必然有着其独特的精神内涵,更何况是《论语》这种经久不衰的经典。墨家有“兼爱”、“非攻”、“尚贤”,道家有“任性”、“无为”,而儒家,则以“仁”、“礼”以及“义利观”等著称。如前文所述,在“仁”方面,孔子认为,即使“君子”中也有达不到“仁”的境界的人,而“小人”则是根本连一点具备的可能性都没有。至于“礼”,从《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中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将“小人”与“女子”相提并论,均是属于难以养成“礼”的德行的。虽然关于此句“女子”的理解,历年来分为“女”通假“汝”,“女子”即“汝子”,以及“女子”即“女性”这两种解释。但是无论真实释义如何,“小人难养”都是既定事实。至于“义利观”,《论语·里仁》中的名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也将“小人”判下了死刑。《论语·述而》孔子曾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而众所周知,孟子的“舍生取义”说也是对孔子义利观的直接继承。追求义的“君子”与追求利的“小人”,相比之下,“小人”毫无疑问又输了一筹。 总之,由于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阶级差异,“小人”在精神境界上根本不可能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课外阅读】《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小人24 次。君子小人皆有二义,其一以有无道德区分,其二则分指贵族和平民。《论语》中提到君子小人,多是第一义。如小人的24 次,用指平民的,仅只四次。以上系根据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的统计。 以君子和小人作对比,约十三四次,绝大多数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一类的简单句子。孔子教育学生,首重德行,所以论到君子修养的地方最多,涉及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 这里面很有趣味的一个说法,是君子不器。孔子认为君子须博学广通,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子贡在弟子中最聪明,学业一流,为孔子所喜爱。子贡也终生敬仰老师,孔子过世,弟子依礼守墓三年,惟独子贡守了六年。公冶长篇第四章,子贡问孔子,我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汝,器 也。” 问是何器,孔子说:“瑚琏也。”瑚琏是祭祀时盛放粮食的竹器,上头饰以美玉,相当尊贵。孔子比子贡为瑚琏,意在赞赏他的资质美好。可是瑚琏再华丽,仍然是器呀。 有了孔子所说的不器,老子的大器晚成倒显得小气了。既然不器,还管它是大是小?孔子说:“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不能找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试探考查君子,但君子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相反,小人担不了大任,小事情上却能够玩得滴水不漏。 孔子周游列国,阅人多矣,对于领导者层面上的君子小人,认识深刻,故曰:“君子易事而难悦也:悦之不以道,不悦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悦也:悦之虽不以道,悦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此话怎讲?在君子底下做事很容易,讨好他却难。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好,讨不了好。 小人正相反。为什么说在君子底下做事容易,在小人底下做事难呢? 1/ 2

论语中有关“仁”与“君子”名句及翻译

《论语》中有关“仁”与“君子”的名句及其翻译 一、“君子”风范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以言行不一致为耻。 1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君子坚守正当而不能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 17、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如果君子舍弃“仁义”这种品德,君子又如何成其为有名的君子?君子就算是酒足饭饱也不违背“仁义”这中品德的,当他们停留在某个(国家)落脚后,必然会为这个(国家)奔走。 18、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19、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0、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2016老子论语今读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孔子认为人生的第一要务是:()1.0 分 A、 从政 B、 育人 C、 教书 D、 学习 我的答案:D 2下列哪位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1.0 分 A、 孟子 B、 荀子 C、 朱熹 D、 孔子 我的答案:D 3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抑”的意思是()。1.0 分 A、 压制 B、 只不过是 C、 郁闷 D、 文言文连词 我的答案:B 4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库”:()1.0 分A、 先秦子学 B、 两汉经学 C、 隋唐佛学 D、 宋明理学 我的答案:A 5老子认为“死而不亡者寿”其中“亡”的意思是:()1.0 分 A、

B、 灭亡 C、 忘记 D、 消亡 我的答案:C 6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这句话向君子提出三点要求不包括()。1.0 分 A、 知命 B、 知理 C、 知言 D、 知仁 我的答案:D 7孔子在《论语》里有云:“吾道一以贯之。”这句话中“一”指的是:()1.0 分 A、 信 B、 忠 C、 仁 D、 礼 我的答案:C 8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子曰()1.0 分 A、 教之 B、 富之 C、 养之 D、 治之 我的答案:B 9“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这句话出自:()1.0 分 A、 《道德经》 B、 《论语》

《为学》 D、 《学记》 我的答案:D 10“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指的是《诗经》中的:()1.0 分 A、 《氓》 B、 《木瓜》 C、 《关雎》 D、 《蒹葭》 我的答案:C 11“紫气东来三万里,青牛西去五千言”指的是:()1.0 分 A、 老子 B、 孔子 C、 庄子 D、 墨子 我的答案:A 12“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这句话中“阙”的意思是:()1.0 分A、 保留 B、 去除 C、 提出 D、 解决 我的答案:B 1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用的修辞方法是:()1.0 分A、 拟人 B、 比喻 C、 排比 D、 借代

读《论语》—辨君子与小人

读《论语》—辨君子与小人 曾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己虽不想报国治天下,但也想把《论语》通读一遍,最起码修修身,但一看才知道,它太杂,太散了,一句一句的,自己很难系统起来。 单从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对比看看吧。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与小人,而且是对比着提出的,让我们看出孔子对于人品的评价标准。 《为政》中,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大概是说,君子讲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但是不团结。这些很好理解,想当年,毛泽东、李德、周恩来等人关于革命的理解有的相同,有的不尽相同,但他们依旧团结。但在国民党内部,军阀之间互相猜忌,也互相利用和勾结。这样理解不知是否恰当,但一直就觉得像周恩来、毛泽东那样的共产党人是真君子。 《里仁》里,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是说君子心里总是想着道德、法制和正义,小人则总是念念不忘自己的土地房产和利益。呵呵,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小人哦。 最有名的的当属《述而》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坦荡荡好理解,而“戚戚”的解释是“忧惧的样子”整句话的就是,君子心胸开阔,光明磊落,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而小人经常会心术不正的干一些坏事,其实他自己也知道,也拍遭到报应和报复,所以常常担惊害怕,心神不定,忧愁恐惧。 孔子还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说,君子和谐相处,相互协调,但不会盲目的追随,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小人可能一拍即合,说走就走,但不会相互协调和谐,想来还是只顾眼前利益之故。

在《子路》中,孔子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神态自若但从不骄傲,所以人们拥护他,而愿意接近他;而小人常常趾高气扬但是内心并不坦然,所以人们反感他厌恶他。 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对比,还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小知也”“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等等。孔子在那么多年前的古代就对于君子和小人做出这么高明的判断,真真不愧为万世师表、一位圣人! 掩卷一叹:多学经典吧,前人之述备矣!

老子论语今读的尔雅通识作业和答案

老子论语今读的尔雅通识作业和答案 1、下列哪章被称为“道论之纲”:(A) (10.00分) A(《道经》一章 B(《道经》二章 C(《道经》三章 D(《道经》四章 、下列哪部书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C) (10.00分) 2 A(《诗经》 B(《尚书》 C(《中庸》 D(《史记》 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中“谷神”指:(D) (10.00分) A(五谷杂粮 B(谷物 C(五谷之神 D(道 4、“道冲,或用之或不盈”中“盈”的意思是:(D) (10.00分) A(满 B(充盈 C(盈余 D(尽 5、“道”的“不可言说性”指的是他的:(C) (10.00分) A(神秘性 B(复杂性 C(哲学性 D(科学性

1、在解读《道德经》时,文章的意思会随着断句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注意。(对) (10.00 分) 2、《道经》第二章论述了事务的相对性、辩证性及为政的重要原则:无为、不言。(对) (10.00 分)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中“天地不仁”指的是天地不仁爱,不仁慈。(错) (10.00 分) 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告诫我们做事情要把握一个恰当的度,做到恰到好处。(是) (10.00 分) 5、道家认为“生而知之者”为圣人(错) 1、“故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在这句话中老 子认为最重要的是:(D) (10.00分) A(人的智慧 B(人的身材 C(人的思想 D(人的身体、生命 2、老子《道德经》中的“五色”指:(A) (10.00分) A(黄、青、赤、白、黑 B(黑、白、蓝、黄、青 C(赤、橙、黄、绿、青 D(黑、白、赤、蓝、绿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解释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意思是: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意思是:君子以言行不一致为耻。 1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意思就是君子坚守正当而不能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 17、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意思是:如果君子舍弃“仁义”这种品德,君子又如何成其为有名的君子?君子就算是酒足饭饱也不违背“仁义”这中品德的,当他们停留在某个(国家)落脚后,必然会为这个(国家)奔走。 18、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19、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0、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贡问,君子也有所厌恶吗。孔子回答,有厌恶。厌恶传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处于下位而毁

老子论语今读尔雅规范标准答案修订无错版

-! *********************************************************** 老子论语今谈 道经(一) 1、“宋明理学”的代表人是:() A、庄子 B、墨子 C、荀子 D、朱熹和王阳明 2、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库”:() A、先秦子学 B、两汉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3、“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能用这么少的文字来概括表达一种哲学的全貌。”这其中的“文字”指的是下列哪部作品:() A、《金刚经》 B、《论语》 C、《道德经》 D、《南华经》 4、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元化的,不仅仅是儒家文化。√ 5、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横向讲有儒道释三家,其中儒释两家双峰对峙,兼济互补。× 道经(二) 1、“紫气东来三万里,青牛西去五千言”指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2、下列哪部书被分为道教最高经典:() A、《古兰经》 B、《玉皇经》 C、《南华真经》 D、《道德经》 3、“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的意思是:() A、一种哲学思想 B、动词、说 C、道路 D、道德 4、《道德经》的前37章称为《道经》;第38章到81章称为《德经》。√

-! 5、在《道德经》的众多版本中,现在我们读的一般是通行本。√ 道经(三) 1、《道经》第一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中“两者”指:() A、道和明 B、无名和有名 C、又常和无常 D、有和无 2、下列哪章被称为“道论之纲”:() A、《道经》一章 B、《道经》二章 C、《道经》三章 D、《道经》四章 3“道”的“不可言说性”指的是他的:() A、神秘性 B、复杂性 C、哲学性 D、科学性 4、在解读《道德经》时,文章的意思会随着断句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注意。(√) 5、“道”具有恒常性,所以它是恒久不变的。(×) 道经(四) 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中”言的意思是:() A、说话 B、言语 C、发号施令 D、言传身教 2“常使民无知无欲”中“知”的意思是:() A、知识 B、知道 C、了解 D、智慧 3“道冲,或用之或不盈”中“盈”的意思是:() A、满 B、充盈 C、盈余 D、尽 4《道经》第二章论述了事务的相对性、辩证性及为政的重要原则:无为、不言。(√)5道家认为“生而知之者”为圣人。(×) 道经(五)

论语名句: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名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原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3)比而不周。” 【注释】 (1)周:合群。 (2)比:音bì,勾结。 (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解释翻译】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这一章是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品德而言,君子是有德之人,小人是无德之人。在《论语》里面,把君子和小人对比着来说,有许多的章节。这里讲『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讲周和比两个字。什么叫周,什么叫比?古注里面有不同的说法,都说得很好,我们可以合起来看,这样去体会君子之德。 首先一个,周和比当作公和私来讲,这是第一种讲法,周是公,比是私。也有的讲是义和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当义和利来讲。那么也有的说普遍与偏党,周是普遍,比是偏党。雪公老人主张依公私这种讲法,就是周是讲公,比是讲私。君子大公无私,这就是「周而不比」,那么小人是反过来。所以君子办事,存心都是为公,没有私心,没有自私自利。平常修养,也是致力于去其私心,存其公心,这就是周而不比的意思。

那么小人办事,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他不 是第一念为公。在公与私有冲突的时候,他选择私而废弃公。那么没 事的时候,小人心里所想的,所盘算的都是自私自利的这些打算,没 有为社会大众,为天下人考虑过,这叫「比而不周」。为什么小人会 这样?他心量太小了,为什么叫小人?小心量,只想到自己。顶多想到 自己一家,再大的他就想不到了,他不同意去想。君子心量大,起心 动念为天下。他不是为一身、一家、一国,他是为天下。那么圣人, 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他所想的都不止一个天下,这一天下就一个地球,还是小。那地球以外的,其它的星球,其它的世界?所以这心量还 不够大。圣人心量是涵盖整个宇宙,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周而 不比,这周到极处了。 雪公又引古注,孔安国他的说法,这是西汉的经学家,孔老夫子 的十一世后裔,说「忠信为周,阿党为比」。君子忠信,主忠信,这 讲他的内心公正、正直,言而有信,这是周的意思。这阿党的阿是曲媚,阿谀奉承,喜爱攀缘巴结,党是结党,这是小人的行为。 又引《皇疏》,皇侃的《注疏》说「周是博遍之法,故谓为忠信。比是亲狎之法,故谓为阿党」,这是解释孔安国的意思。为什么能够 有忠信?因为他心量广博周遍,心量很大。他为公,不是为私,他就有 忠信。假如心中有偏私,这心就不正了。不正了,就不能忠。你看, 心上面有一个中字,这讲到心是摆在中正的位置上,那叫做忠心。为 什么会不忠?就是因为心有私。心不忠,言就不信了。这个阿党就是讲 亲狎之法。我们看到小人喜爱跟人巴结,讨好,见到达官贵人,赶忙 就起阿谀奉承的心,跟他亲近。这个亲狎,狎也是亲近,亲近里头没 有庄重,外表不庄重,内心没有忠信,完全是为了依附这些权贵,得 到自己的利益,不外乎为名闻利养,那这种人,孔子谓为小人,不齿。 皇侃又引古注讲的,「理备故称周,无私故不比」,这都是解释 周和比的意思,我们多种批注合起来看,去体会里头的意思。理备就 是得到天理,能够得到天理,心就正。天理是什么?知道天下与我本为 一体。再广博的来说,宇宙万物与我一体,所以谈这个私没有意义,

《论语》中“君子”与“小人”对举句说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42370289.html, 《论语》中“君子”与“小人”对举句说略 作者:李弗不 来源:《第二课堂(高中版)》2014年第10期 宋代的一位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足见《论语》的作用。读《论语》,得智慧,明事理,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教学高中语文选修读本《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过程中,师生们的良好反应,又是明证。 我们缩小范围,单赏君子与小人对举句,便觉得津津有味,韵味无穷。寻遍整部《论语》,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对举句,竟达16处之多。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这句话主要理解好两个字:周、比。“周”是“团结、合群”的意思;“比”是“勾结、搞帮派”的意思。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这句话主要理解三个字:怀、土、刑。“怀”是“思念”;“土”是“乡土”;“刑”是“法制惩罚”。这句话是说,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这也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点之一。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喻”即“明白、知晓、领悟”。这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广为人知。这句话明确地提出了“义利”的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个人,如果他一味地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孔子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这种观点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了。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尔雅老子论语今读资料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中“君”的意思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是:() ?A、庄子 ?B、墨子 ?C、荀子 ?D、朱熹和王阳明 我的答案:D 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库”:() ?A、先秦子学 ?B、两汉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我的答案:A “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能用这么少的文字来概括表达一种哲学的全貌。”这其中的“文字” 指的是下列哪部作品:() ?A、《金刚经》 ?B、《论语》 ?C、《道德经》 ?D、《南华经》

我的答案:C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元化的,不仅仅是儒家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横向讲有儒道释三家,其中儒释两家双峰对峙,兼济互补。X “紫气东来三万里,青牛西去五千言”指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我的答案:A 《道经》第一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中“两者”指:() ?A、道和明 ?B、无名和有名 ?C、又常和无常 ?D、有和无 我的答案:D 下列哪章被称为“道论之纲”:() ?A、《道经》一章 ?B、《道经》二章 ?C、《道经》三章

?D、《道经》四章 我的答案:A “道”的“不可言说性”指的是他的:() ?A、神秘性 ?B、复杂性 ?C、哲学性 ?D、科学性 我的答案:D 在解读《道德经》时,文章的意思会随着断句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注意。()√“道”具有恒常性,所以它是恒久不变的。()× 下列哪部书被分为道教商务最高经典:() ?A、《古兰经》 ?B、《玉皇经》 ?C、《南华真经》 ?D、《道德经》 我的答案:D “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的意思是:() ?A、一种哲学思想 ?B、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