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滑翔弹道的发展史及基于该弹道的制导武器方案设想
- 格式:pdf
- 大小:446.02 KB
- 文档页数:4
卫星制导炸弹滑翔增程弹道分析
张会勇;薛震;刘泽乾
【期刊名称】《现代防御技术》
【年(卷),期】2016(044)006
【摘要】针对卫星制导炸弹无动力的飞行特点,为实现滑翔增程目的,建立了滑翔增程弹道模型,采用使弹道上每点升阻比最大的思想进行弹道设计,该方法通过控制俯仰舵偏角来调节攻角的大小,使弹体产生向上的升力从而实现增程.对方案弹道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最大升阻比法的滑翔弹道下降趋势缓慢,增程效果显著.
【总页数】5页(P50-53,60)
【作者】张会勇;薛震;刘泽乾
【作者单位】空军航空大学,吉林长春130022;空军航空大学,吉林长春130022;空军航空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414;TJ765.3
【相关文献】
1.航空时敏制导炸弹增程弹道组合优化设计 [J], 白宏阳;李伟明;孙瑞胜;熊舒望
2.滑翔增程弹滑翔弹道优化设计分析 [J], 肖亮;王中原;周卫平;易文俊
3.滑翔增程弹滑翔段弹道设计 [J], 纪京新;严平;叶利民
4.滑翔增程弹弹道特性分析 [J], 史金光;王中原;易文俊;王枫
5.滑翔增程弹滑翔弹道设计 [J], 史金光;王中原;曹小兵;刘巍;杨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变形体导弹增程弹道设计及滑翔性能研究摘要:为解决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射程不足问题,通过配装增程组件,开展基于最大升阻比滑翔策略设计,构建与马赫数、飞行高度等相关的攻角函数,通过分析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评估变形体导弹滑翔性能以及滑翔切入点对导弹滑翔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配装增程组件,可实现导弹射程大幅提升,同时认为弹道顶点作为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滑翔切入点更有利于导弹滑翔飞行控制。
关键词: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变形体导弹;滑翔增程;升阻比;弹道特性1引言未来战争中,单兵等地面部队面临越来越多的无人机/集群对抗,无人机/集群具备抵近侦察、全天候袭扰、精准打击等多样式作战能力,同时具备投放距离远、滞空时间长、成本低廉等优势。
当前,单兵携带的传统防空导弹拦截无人机依然面临拦截距离较近的问题,导致单兵无法有效应对来袭无人机威胁,因此,对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增程提出了迫切需求。
考虑到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空间体积和重量限制,认为采用滑翔增程技术是实现导弹增程的有效途径[1]。
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形成的基型导弹采用正常式布局,通过配装增程组件构建新式变形体导弹(如图1所示),实现导弹滑翔增程。
本文基于建立的滑翔飞行弹道模型,分析了变形体导弹滑翔增程弹道特性,同时研究了滑翔切入点对导弹增程的影响。
图1.导弹构型2滑翔飞行弹道模型变形体导弹飞行弹道可分为无控段和滑翔段,在无控段时,导弹在固体火箭发动机作用下加速飞行,通过空气舵面偏转实现导弹稳定控制;在滑翔段时,导弹弹翼展开,导弹无动力滑翔飞行[2]。
因此,导弹在初始无控段以及滑翔段飞行过程中尽管存在外形差异、所受到力和力矩不同等区别,但经无量纲化处理[3]均可表征为气动力系数大小的区别。
本文采用在纵向平面内的二维质点弹道模型进行计算,二维质点弹道模型[4]如下所示:式中:为导弹质量,为导弹速度,为导弹发动机推力,为弹道倾角;为射程,为导弹飞行高度;为导弹阻力,为导弹升力,与动压、参考面积以及无量纲参数阻力系数、升力系数有关。
弹箭外弹道学摘要:1.弹箭外弹道学的定义与意义2.弹箭外弹道学的研究内容3.弹箭外弹道学的发展历程4.弹箭外弹道学的应用领域5.我国在弹箭外弹道学领域的发展与成就正文:弹箭外弹道学,顾名思义,是研究弹箭在发射、飞行和命中目标过程中,其外在轨迹和运动规律的学科。
它是弹道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弹箭外弹道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弹箭的初始速度、发射角度、弹道系数等初始条件的确定;弹箭在飞行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包括重力、空气阻力等;弹箭的飞行轨迹计算,以及命中精度的评估。
此外,弹箭外弹道学还研究弹箭的飞行稳定性和控制,以及如何提高弹箭的精度和射程等问题。
弹箭外弹道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为了提高弓箭和火炮的射击精度,开始研究弹道的相关原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火炮技术的发展,弹箭外弹道学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20 世纪中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弹箭外弹道学的研究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传统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转向了数值模拟和计算机仿真。
弹箭外弹道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军事、民用和科研等方面。
在军事领域,弹箭外弹道学为导弹、火箭、火炮等武器系统的研制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民用领域,弹箭外弹道学的原理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气象等领域。
在科研领域,弹箭外弹道学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我国在弹箭外弹道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与成就。
从20 世纪50 年代起,我国就开始研制自己的导弹和火箭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拥有了一系列先进的导弹和火箭武器系统,其背后的弹箭外弹道学研究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基于旋转稳定的机动弹药制导技术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化战争的发展,机动战斗愈加频繁,弹药的制导技术亦得
到了迅速发展。
现有的弹药制导技术,如激光制导、GPS/INS制导等,
在射击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干扰,制导精度难以保证。
因此,需要一种
具有高稳定性和准确性的弹药制导技术,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
基于旋转稳定的弹药制导技术,利用弹丸自身旋转的稳定性对导引
系统进行操纵,实现精确命中目标。
与传统制导技术相比,基于旋转稳
定的技术不受干扰,可以大幅提高弹药的打击精度,因此备受关注。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1.基于旋转稳定的弹药运动学建模
弹药的运动学方程是基于弹药的受力分析而建立的。
本研究将提出
一种受力方向与旋转角速度相耦合的弹药运动学模型,以更好地反映弹
药在旋转稳定条件下的运动轨迹。
2.基于旋转稳定的弹药制导算法研究
本研究将提出一种基于旋转稳定的弹药制导算法,以实现对弹药的
精确制导。
该算法将考虑弹药的旋转稳定特性,以达到最优制导效果。
3.基于实验的弹药制导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将设计出一种基于旋转稳定的弹药制导系统,并进行实验验证。
系统将包含旋转式弹道传感器、基于旋转稳定的控制
算法、制导电路等组成元素,以实现对弹药的精确制导。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破解传统弹药制导技术受干扰的问题,从而大幅提升弹药的打击精度和作战效果,为现代化战争打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简述弹道导弹的制导技术简述弹道导弹的制导技术摘要:简述弹道导弹的发展以及我国对弹道导弹的发展方向,对制导技术进行简述关键字:弹道导弹制导技术发展弹道导弹是指在火箭[1]发动机推力作用下按预定程序飞行,关机后按自由抛物体轨迹飞行的导弹。
这种导弹的整个弹道分为主动段和被动段。
主动段弹道是导弹在火箭发动机推力和制导系统作用下,从发射点起到火箭发动机关机时的飞行轨迹;被动段弹道是导弹从火箭发动机关机点到弹头爆炸点,按照在主动段终点获得的给定速度和弹道倾角作惯性飞行的轨迹。
弹道导弹自二战出现以来,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到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到现在已经出现了无线电指令制导、惯性制导、星光-惯性制导等多种制导系统。
无线电指令制导是早期弹道导弹采用的制导方式,它易受无线电干扰,地面设备复杂,不能满足现代作战使用要求。
因此,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研制的弹道导弹绝大多数采用惯性制导。
1、惯性制导属于自主式制导。
它采用惯性测量元件,不受外界干扰。
按照惯性测量装置在导弹上的安装方式,惯性制导可分为平台式惯性制导和捷联式惯性制导。
2、平台式惯性制导的惯性测量装置具有测量精度高、计算机运算较简单、利用平台本身还可进行元件误差分离、发射时调平和瞄准也较简单等优点。
因此,被广泛采用。
与平台式惯性制导相比,捷联式惯性制导的惯性测量装置受弹体振动的影响较大,测量精度受到一定限制,对计算机的要求较高,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正日益受到重视。
3、惯性制导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弹道导弹的命中精度有很大提高。
例如60年代初期,美国研制的"民兵"ⅠA 洲际弹道导弹,射程8000千米,命中精度(圆概率偏差)为1.8千米;70年代研制的"民兵"Ⅲ洲际弹道导弹,射程13000千米,命中精度已提高到0.185千米。
星光-惯性制导是在惯性制导的基础上,增加了星光测量装置,利用宇宙空间的恒星方位来判定初始定位误差和陀螺漂移,对惯性制导误差进行修正,进一步提高了导弹命中精度。
远程制导迫弹滑翔增程弹道方案研究
陈胜政;宋宇航;张意;康博弈;杜青山
【期刊名称】《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年(卷),期】2022(43)1
【摘要】以满足迫击炮的远程化打击为研究背景,本文提出了以火箭助推+滑翔增程的远程制导迫弹弹道方案,建立了弹道方程组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滑翔增程弹道进行研究。
理论分析及数字仿真表明,滑翔增程能力主要取决于弹体的升阻比以及最大弹道高。
通过提高弹体升阻比和优化最大弹道高设计,远程制导迫弹能够实现较强的弹道增程,满足远程化打击作战需求。
【总页数】6页(P130-134)
【作者】陈胜政;宋宇航;张意;康博弈;杜青山
【作者单位】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412.1
【相关文献】
1.滑翔增程弹滑翔段弹道设计
2.滑翔增程制导炮弹方案弹道设计
3.某型滑翔增程靶弹方案弹道设计
4.滑翔增程弹方案弹道特性的研究
5.超远程制导炮弹滑翔增程弹道仿真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制导炮弹滑翔弹道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史金光;王中原;孙洪辉;竹建东【期刊名称】《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5)005【摘要】为了获得滑翔增程制导炮弹的最优滑翔方案弹道,利用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建立了制导炮弹在纵向平面内的最优滑翔飞行运动方程.研究了最优滑翔弹道的解法,并对制导炮弹滑翔飞行的最优控制参数进行了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升力控制系数能够保证该弹的飞行水平距离最远,且最优升力控制系数在1附近变化,并最终趋近1.%In order to obtain the optimal glide trajectory for the glide range-extended guided projectile (GREGP),the optimization glide flight kinematic equations in the vertical plane are established using Pontryagin minimum principle. The solution of the optimization glide trajectory is studied. The optimal control coefficients for glide flight of the GREGP are desig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lift coefficient can ensure the maximum range for the GREGP. The optimal lift coefficient changes near 1 and tends to be 1 finally.【总页数】5页(P610-613,620)【作者】史金光;王中原;孙洪辉;竹建东【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4;辽沈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军品开发订购部,辽宁沈阳110045;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J012.3【相关文献】1.滑翔增程弹滑翔弹道优化设计分析 [J], 肖亮;王中原;周卫平;易文俊2.高超声速飞行器多约束再入滑翔机动弹道优化设计 [J], 刘晓慧;聂万胜;杨新垒3.滑翔增程弹弹道优化设计研究 [J], 曹红锦;葛致磊4.远程制导炮弹有控段弹道优化设计 [J], 郑友胜;杨剑影;汤蒂莲;周海迎5.面向突防的多约束滑翔弹道优化设计 [J], 许强强;葛健全;杨涛;陶烨;黄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