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现状与干预策略(全文)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5
妊娠合并心脏病正式版CONTENTS •妊娠合并心脏病概述•妊娠期心脏生理变化及影响•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内科治疗•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产科处理•妊娠合并心脏病并发症防治•康复期管理与指导建议妊娠合并心脏病概述01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妊娠合并心脏病是指在妊娠期出现的心脏病变,包括孕前已有的心脏病和妊娠后才发生的心脏病。
发病机制主要与妊娠期生理变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易诱发心脏病。
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率妊娠合并心脏病在孕妇中的发病率较高,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年龄分布高龄孕妇、多胎妊娠、有心脏病家族史等人群发病率较高。
地域差异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状况的孕妇发病率存在差异。
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表现常见症状包括心悸、气短、乏力、咳嗽、咯血等。
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休克等。
分型根据心脏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可分为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进行诊断。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需与妊娠期生理变化引起的类似症状进行鉴别,如妊娠期心悸、气短等。
同时,还需与其他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的疾病进行鉴别,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等。
妊娠期心脏生理变化及影响02020401自妊娠第6周开始增加,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一般增加30%~45%。
妊娠晚期休息时心率每分钟增加10~15次。
部分孕妇可闻及心尖区Ⅰ~Ⅱ级柔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03妊娠末期,因膈肌升高而使心脏向左上前方移位。
血容量增加心脏位置改变心尖搏动左移心率加快妊娠期心血管系统生理变化心脏病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对母体的影响心脏病患者妊娠期间,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对胎儿的影响母体的心脏病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生长受限、流产、死胎等不良影响。
了解孕妇有无心脏病史、家族遗传史等。
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进一步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
课件妊娠合并心脏病PPT课件•妊娠合并心脏病概述•妊娠期心脏生理变化•妊娠合并心脏病对胎儿影响•妊娠合并心脏病治疗原则和方法目录•并发症预防与护理策略•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01妊娠合并心脏病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妊娠合并心脏病是指在妊娠期间,女性同时患有心脏疾病的状态。
分类根据心脏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妊娠合并心脏病可分为多种类型,如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有关。
危险因素高龄孕妇、多胎妊娠、既往心脏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都是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气短、乏力、咳嗽、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
诊断依据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预防措施及重要性预防措施加强孕前咨询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脏疾病;孕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妊娠合并心脏病。
重要性预防妊娠合并心脏病对于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02妊娠期心脏生理变化血容量增加心率加快血压变化心脏位置与形态改变心血管系统适应性改变妊娠期血容量逐渐增加,至孕晚期达到高峰,增加心脏负担。
妊娠早期血压偏低,孕中期后血压逐渐升高,但应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孕妇心率较非孕期加快,以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妊娠期膈肌上升,心脏向左上方移位,更贴近胸壁。
心脏功能评估指标及方法评估心脏电活动,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异常。
观察心脏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包括心肌酶谱、BNP等,评估心脏功能状态。
观察孕妇有无心悸、气短、水肿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评估心脏功能。
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与体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妊娠期常见心脏问题识别与处理01020304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等,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时干预。
林芝地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摘要】目的:研究西藏林芝地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情况以及相关危险因。
方法:选取538例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进行分娩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538例孕妇的分娩情况以及资料进行分析。
利用产前超声检查观察所有孕妇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情况,同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538例孕妇在胎儿出生3天内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为1.86%(10例),经过对孕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得出,10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先兆流产3例,空气化学物质吸入3例、孕早期X线接触史2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合并糖尿病1例。
结论:本次对538例孕妇经过产前超声检查,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10例,发病率为 1.86%。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可能与孕妇先兆流产、接触空气中化学物质、孕早期X线接触史以及孕妇上呼吸道感染或合并糖尿病有关。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超声检查【中图分类号】R5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0-0219-02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先天性畸形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主要是因为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心脏以及大血管发育障碍或者发育异常,而导致胎儿在出生后出现异常的情况。
在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均有不同,在活产新生儿中占据4%~14%,并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1]。
本次研究探讨了西藏林芝地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情况以及相关危险因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538例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进行分娩的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在538例孕妇中,孕妇的年龄为24~58岁,平均(39.21±6.05)岁,平均孕周为(22.36±2.16)周。
1.2 方法538例孕妇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主要采用美国ALT公司生产的超声检测仪。
在对所有孕妇新生儿出生3天时进行超声检查时,观察胎儿的心脏情况,观察胎儿心脏四腔的发育情况,以及胎儿血流情况,对胎儿心脏组织结果情况进行分析。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现状与干预策略(全文)
引言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发生率7‰~8‰,
是导致新生儿和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46%的先天畸形婴儿死亡由
CHD导致,而18%~25%的CHD患儿于1岁以内死亡。胎儿CHD是
所有胎儿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生率约为8‰,居胎儿各类先天性畸形
发生率首位,其中严重CHD发病率约为4‰。严重CHD在死胎死产中
占20%,在新生儿死亡中占30%,儿童死亡病例中CHD超过50%。已
成为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和家庭造
成严重的经济和精神等方面的负担,是我国优生优育工作中的重大社会问
题。许多先进国家,胎儿CHD筛查诊断率达90%,早期干预治疗率高达
80%。本文就胎儿CHD诊断与干预现状做一介绍。
1.胎儿CHD的筛查方法
1.1 超声心动图检查
目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切面
包括四腔心、五腔心、左/右室长轴、动脉短轴切面系列(头向倾斜和三血
管切面)、腔静脉长轴、动脉导管弓、主动脉弓等切面,结合多普勒检查,
使检出率与诊断准确率高达80%以上,成为产前诊断胎儿CHD主要手段。
1.2 三维超声心动图
三维超声心动图(three 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m,3DE)又
称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
STIC), 由于胎儿心脏体积小、搏动快及其内部结构复杂,导致二维超声
检测受到一定限制,而3DE能够立体、动态获取胎儿心脏复杂结构信息,
并通过计算机将获取信息进行三维重建,从而能够实现三维可视化,有助
于直观、准确地判断胎儿CHD。此外,切面检查顺序对结果影响较大,
最佳切面检查顺序依次为:胎儿腹部、四腔心、左心室道、右心室道、主动
脉弓、主动脉长轴、三血管切面,能够最大限度提高3DE检测准确性与完
整性。
1.3 四维超声心动图
四维超声在三维超声基础上再融合时间要素,从而能够对立体结构产
生动态连续显示。通过运用时空关联成像技术,将时相信息的获取和三维
数据的采集同时进行并相互结合,继而计算心脏容积数据和确定心房及心
室壁收缩峰值,该峰值与胎儿的心动周期,密切相关并以此确定,最后进
行容积重建成像,从而实现对胎儿心脏成像显示。该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具
有一定优势,集中表现在具有特殊的立体成像功能。同时,在三切面模式
以及多普勒的能量模式下,可以有效弥补二维超声的不足,能够收集到大
量和胎儿心脏有关的容积数据,可降低胎儿体位对检查产生的干扰。
1.4 胎儿颈项透明层测量
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是指在孕11~14周利用
超声观察到的位于胎儿颈后的皮下积水。NT增厚除与染色体异常有非常
密切关系外,还与CHD和其他生理结构畸形有一定关系,且NT厚度越大,
胎儿发生生理与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概率也就越大。染色体正常的CHD胎
儿出现NT增厚的主要机制可能与心脏功能严重失调有一定关系,心脏功能
失调,静脉回流障碍,颈静脉压明显升高,淋巴管内淋巴液回流到颈静脉受
到阻碍,淋巴液在颈部出现过多积聚,形成NT 增厚。不同孕龄胎儿NT厚
度不同,孕11~12+6周时的胎儿NT厚度在2.5mm以下,孕13~13+6
周时NT值则低于3.0mm。一旦胎儿NT厚度超过对应正常范围,则可判
断宫内胎儿生长出现一定程度的异常。因此NT厚度和静脉导管血流频谱
检测对心脏畸形具有一定预测作用,可作为CHD的早期筛选指标。
1.5 胎儿心脏MRI
随着MRI技术进步,胎儿心脏MRI在产前CHD诊断的价值越来越
重要。胎儿心脏MRI视野并不会受孕期、孕妇情况以及胎儿情况的影响。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理想时间为孕20~26周。妊娠后期,羊水量减少以
及肋骨骨密度增加等原因会降低胎儿心脏超声的图像质量。其他一些孕妇
及胎儿的情况,如孕妇肥胖、羊水过少、羊水过多、子宫肌瘤等情况也会
影响图像质量,从而导致错误诊断或漏诊。在这些情况下如果不能得到理
想图像,可考虑使用胎儿心脏MRI作为辅助诊断方法。
但目前胎儿MRI临床应用较少,检查者多缺乏检查及读片经验,易
受胎儿心脏超声结果影响;另一方面,其技术上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
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如果这些主要技术问题得以解决,那么其可能成为
胎儿CHD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受到限制时提供可
靠的信息,从而提高胎儿CHD的诊断准确率。
我国目前,对胎儿CHD的产前筛查主要依赖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
查,部份大的、专业医疗中心同时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而近年来,
国外已采用包括四维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胎儿心电描记法和胎儿心
磁图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产前CHD诊断率。
2.胎儿先心病干预策略
所有产前诊断为胎儿CHD的孕妇与家属均应至心儿科或先心病专科
医师处进行咨询,由专科医师向孕妇与家属详细说明该CHD及预后情况,
包括是否有治疗价值、是否需要手术、手术时机及预后情况等,以及所需
费用等,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做出相应的处理情况。对于复杂CHD胎儿分
娩(分娩方式由产科定)时,新生儿科医师到场协助进行Apgar评分、体格
检查、必要时行气管插管等抢救处理,新生儿在初步处置后直接转入
NICU,由新生儿科医师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诊治,包括心脏超声心
动图、胸片,甚至螺旋CT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适时请小儿心脏
外科医师会诊,决定是否需要手术及手术时机、方式。对简单型先心病新
生儿,无临床症状者无需转NICU,在产科完成心脏彩超检查,无需特殊
处理,嘱其3~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必要时到心儿科就诊,其中个别患
儿需择期手术。
综上所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手段不断多样化,筛查成功率随着
筛查技术的革新,医护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正在不断提高。普及筛查手段,
选择合适的筛查技术,明确规范筛查方法即可使筛查成功率达到较高水
平。产前及时干预降低了严重心脏畸形胎儿的出生率,相对提高了围生儿
的生存质量,对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