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细胞性贫血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27
巨幼细胞性贫血定义:由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或某些影响核苷酸代谢药物的作用,导致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DNH)合成障碍所引起的贫血。
红细胞平均体积(>100fl)【临床表现】:疲乏无力、皮肤黏膜苍白、心悸、气短、食欲不振、口角炎、镜面舌、末梢神经炎、共济失调等;可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少数有肝、脾肿大,部分可有轻度黄疸。
【病因】1、叶酸缺乏的病因:需要量增加,如婴幼儿、妊娠、恶性肿瘤、溶血性贫血、甲亢等;吸收不良,如小肠(尤其是空肠)的炎症、肿瘤及手术切除后,长期腹泻、酗酒以及某些药物如甲氨蝶呤、乙胺嘧啶、异烟肼、苯妥英钠等;摄入量不足,主要与食物加工方法不当有关,偏食等。
2、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摄入减少,如绝对素食、偏食等;吸收障碍:为维生素B12缺乏最常见的原因。
3、其他:严重肝病,氧化亚氮等。
【健康指导】1、饮食指导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进食富含叶酸维生素B12的食品。
叶酸缺乏,多食绿叶蔬菜、水果、谷类和动物肉类等;维生素B12缺乏者要多吃动物肉类、肝、肾、禽蛋以及海产品等。
减少食物性叶酸的破坏,如烹调不宜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煮后不宜久置。
2、口腔炎或舌炎的病人,应注意口腔清洁,饭前、后用朵贝液或生理盐水漱口,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并增进食欲。
口腔溃疡面可涂溃疡膜等。
3、用药护理维生素B12偶有过敏反应,甚至休克,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大量血细胞生成,可导致低钾血症。
有效治疗后1-2天,病人食欲开始好转,2-4天后网织红细胞增加,1周达高峰并开始出现血红蛋白上升,2周内白细胞和血小板可恢复正常。
4-6周后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半年到1年后病人的神经症状得到改善。
4、预防受伤末梢神经炎者,应注意局部保暖、避免受伤。
共济失调者,行走要有人陪伴。
5、高危人群叶酸及维生素B12的预防性补充。
6、自我监测病情与并发症的预防贫血症状明显要注意卧床休息,以免心脏负担过重而诱发心衰;改善后逐步增加活动量,保证休息和充足睡眠。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是一种由于维生
素B12或叶酸缺乏导致的贫血症。
它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血液学检查和骨髓穿刺检查。
本文将详细介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
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一、临床表现。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贫血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
贫血症状包括乏力、乏力、头晕、心悸、气短等,而神经系统
症状则包括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精神异常等。
这些表现有助于医
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二、血液学检查。
血液学检查是诊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重要手段。
患者的血液
检查结果通常显示红细胞增大、形态不规则,贫血程度较重,血红
蛋白水平降低,网织红细胞增多,血小板计数降低等特点。
此外,
骨髓细胞学检查也可以发现巨幼红细胞增多,多核巨核细胞增多等
特点。
三、骨髓穿刺检查。
骨髓穿刺检查是确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关键步骤。
通过骨髓
穿刺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骨髓内巨幼红细胞增多、多核巨核细胞
增多等特点,从而确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总结。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血液学检查和骨
髓穿刺检查。
通过全面综合这三方面的检查结果,可以准确地诊断
患者是否患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当重视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血液学检查和
骨髓穿刺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以便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