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安全员培训法律法规知识

网络安全员培训法律法规知识

网络安全员培训法律法规知识
网络安全员培训法律法规知识

第三章法律法规知识

第一节概述

一、法律基本概念

1. 定义法律指立法机关或国家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2. 特征通过认识法律的特征,有助于理解法律的性质、作用,有助于认识法律的自身规律。

(1) 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2) 法律出自于国家,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3)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具有权利义务统一性;

(4)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

3. 渊源

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主要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规章、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等。如表3-1 所示:

二、主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1.电信法

2.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指经过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不正当竞争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993 年9 月2 日我国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其立法宗旨是: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除具务民法的一些特点外,还包含了现代经济法的内容。

4.劳动法劳动法做为维护人权、体现人本关怀的一项基本法律。

第二节电信法规

一、电信法的渊源

电信法的渊源,指电信法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电信法

2.狭义的电信法

狭义的电信法指将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1.电信业务经营的许可制度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指电信行政管理机关根据相对人依法提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电信业务经营活动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2.电信网间互联管理制度电信网间互联是指所有提供电信业务的经营者的网络连接起来,使不同电信企业的用户以相互通信、共享各种电信业务。

3.电信资费管理制度根据电信业务的不同情况,电信资费实行企业定价、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3 种定价方式。

4.电信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无线电频率、卫星轨道位置、电信网码等用于实现电信功能、数量有限的资源,须由国家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合理分配,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5.电信服务质量监督制度

电信服务质量监督制度规定了电信业务经营者有责任为电信用户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和价格合理的电信服务。

电信建设保障管理制度

6.

电信建设保障管理是指为了实现国家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合理利用,防止不必要的重复建

设,公用电信网、专用电信网、广播电视传播网的建设应当接受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统筹规划和行业管理。

7.电信设备进网制度

电信设备进网制度规定了对电信设备、无线电电信设备和涉及网间互联的设备,国家实行进网许可制度。

电信安全保障制度

8.

电信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电信网络的安全,二是信息安全。

三、电信服务规范

附:概念链接

1.市场准入市场准入指经营电信业务必须依照电信条例的规定取得国务院信息产业管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颁发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否则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从事电信业务经营活动。

2.电信开放

按照规则,我国电信开放的特点是:业务分层次、地哉分东西、时间分先后、外资有限制。

3.网间互联网间互联是指为了建立电信网络之间的有效通信连接以使某一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用户与另一电信经营者的用户进行通信或使用另一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的业务,而将所有提供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网络连接起来。

4.网间结算网间结算是指业务经营者之间存在的网间通话费的结算和互连费用的分摊问题。

5.电信资源电信资源的指无线电频率、卫星轨道位置、电信网码号等用于实现电信功且有限的资源。国家对电信资源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合理分配,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6.监督、管理电信服务的相关机构电信用户申诉中心:受工业和信息化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委托,处理电信用户申诉的机构。

消费者协会: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

电信用户委员会:由社会各界电信用户代表、相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单位等部门代表组成的团体。

社会舆论监督:主要包括社会公众、新闻媒介和相关社团组织对电信服务的监督。7.用户满意度指数

用户满意度指数用户向企业购买产品或服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期望与实际感受的差距所形成的态度。用户满意度指数是衡量服务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

8.电信设备电信设备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或光,发送、接收或传送语音、文字、数据、图像或他任何性质信息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总称。

9.电信终端设备电信终端设备的指连接在公用电信网的末端、为用户提供发送和接收信息功能的电信设备。如电话机、移动电话机、传真机、调制解调器等。

10.电信设备入网许可电信设备入网许可是指接入公用电信网的电信终端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涉及网间互联的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取得入网许可证。

11.电信网络安全电信网络安全指电信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和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遭受偶然或者恶意的破坏、更改和泄漏、系统连接、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12.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指网络中存储及流通的一切文字、符号、声音、图像等内容的组合不被非法篡改、增删、复制、解密、泄漏和使用。保障信息安全是保障网络安全的根本目的。

13.互联网应急响应互联网应急响应指安全技术人员在互联网遇到突发事件后及时采取的措施和行动。我国互联网应急响应的方针为: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确保恢复。

第三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渊源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生活消费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广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广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与消费者权益相关的一系列配套规定构成。一些主要的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如表3-3 所示:

1.狭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狭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1993 年10 月31 日我国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消费者的权利

消费者享有9 项权利: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获得赔偿权、结社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监督权。

2.经营者的义务经营者有遵守法律、接受监督、保障安全、提供信息、标明名称和标志、出具凭证、保证质量、承担责任、实现公平、合理交易、尊重人格、保障人身自由的义务。

3.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包括:

(1)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2)消费者组织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3 )广大消费者进行社会和舆论监督。

4.消费者组织消费者组织指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消费者组织是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

5. 争议解决

消费争议解决的途径有:

(1)协商和解;

(2)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按仲裁协议提起仲裁;

(5)向法院起诉.

6.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具体阐述了损害者权益的经营者应负的法律责任。

附:概念链接

1.消费者消费者是指为满足生活需要而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人。

2. 格式条款格式条款是指一方当事人将对所有相对人采用的交易预先拟定,由相对人决定承诺与否的合同条款。

3.“三包”

“三包”是指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承担的部分商品的修理、更换、退货的责任和义务,即“包修、包换、包退”的简称。

4.维权渠道消费者和经营者发和消费权益争议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质量监督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申诉时限

工商管理部门受理申诉有一定的时效:“消费者知道或者应该知道自己权益受到侵害超过一年的,申诉不予受理或者终止受理”。

6.虚假广告虚假广告指广告内容是虚假的或者是容易引人误解的。一种是商品宣传的内容与商品的客观事实不符,另一种是指可能使宣传对象或受宣传影响的人对商品的真实情况产生错误的联想,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商品宣传。其内容往往夸大失实、语意模糊、令人误解。

7.不正当价格行为

不正当价格行为指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

第四节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渊源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渊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认定了以下几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1.采用欺骗性标志从事交易行为采用欺骗性标志从事交易行为是指经营者采用仿冒的标志或采用其他虚假的标志从事交易,引起公众的误解,诱使消费者误购,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2.强制性交易行为强制性交易行为是指公共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排斥其他经营者的行为。

3.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行动,或者限制经营者跨地区、跨部门的交易,干扰、阻碍正常的交易活动。

4.商业贿赂行为商业贿赂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回扣。《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2 条规定:经营者进行商业贿赂,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5.虚假宣传行为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的方法,对商品的质量、性能、用途、特点、

使用方法等作引经误解的虚假表示,诱发消费者产生误购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24 条规定: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个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

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

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6.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商业秘密是指不不公从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

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同时具有商业性和秘密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 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的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

使

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7.压价排挤竞争对手行为压价排挤竞争对手行为是指经营者一定的市场上和一定的时期内,采用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手段,达到排挤竞争对手的目的的行为。

8.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行为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行为是指经经营者利用其经济优势,违背交易相对人的意愿,在交易中搭配销售其他商品或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的行为。被侵害的经营者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9.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有奖销售是经营者的一种促销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并未对有奖销售一并禁止,而是作了严格的规定,对可能产生不正当竞争后果的有奖销售行为予以禁止。该法第13 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有奖销售:(一)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二)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三)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千元”。

10.诋毁商誉行为

诋毁商誉行为是指经营者通过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等不正当手段,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削弱结手竞争能力的行为。对于这种行为,被侵权人员中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救济。

11.串通勾结投标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5 条规定:“投标者不得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价标价。投标

者和招标者不得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

第五节合同法

、合同法的渊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 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六、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这是我国以合同立法的形式所确定的合同的基本概念。

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之间因设六、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而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广义的合同法合同法是调整社会商品交换关系的最主要的法律手段,为保证社会经济秩序与交易的安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发布有关的法律,用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商品交换关系,规范社会交易行为。

通常,可以把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法规统称为“合同法”。包括1999 年12 月1 日最

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90 次会议通过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等。

2.狭义的合同法

狭义的合同法是指1999 年3 月15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这部法律由总则、分则与附则构成,共23 章428 条,于1999 年10 月1 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全法之中的指导思想,是合同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基本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体现了平等、公平自愿、诚实信用、合法、法律保护5 大原则。从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违

约责任等方面进行规定,并定义了15种有名合同。

1. 合同的订立

合同的订立是指当事人在相互之间形成合同关系所从事的一系列行为的过程,当事人

为的最终结果是在相互之间成立了一项合同。

2. 合同书的结构

任何一项合同书在内容上大体由3部分组成。

(1)首部,用来确认当事人的自然状况,主要包括当事人的名称、姓名、住所、国

籍、

性质以及交易的位置等。

(2)主体,也就是合同的正文部分,应当详细地确认当事人交易的具体条件、方式、

状态、责任等,其核心是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范围的确定。

(3)尾部,主要包括合同当事人签字、盖章,以及签字时间、地点等。

3. 合同的效力

合同的效力是指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所具有的法律约束力。合同之所以具有法律

束力,是因为法律赋予的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

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

合同”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4. 合同的履行

合同的履行是指当事人依法签订后,债务人全面地、适当地完成合同义务,使债权人

的债权得以实现的行为。合同履行遵循全面履行、诚实信用、情事变更的原则。

5. 合同的保全

合同的保全是指法律为防止因债务人财产不当减少而给债权人的债权带来危害,允许

债权人对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的行为行使撤销权或代位权以保护债权的法律制度。

6. 合同的变更、转让与解除

合同的变更是指在合同生效后尚未履行完毕之前,双方当事人依据约定或法定的原因

对原有合同条款作岀的修改、增删。

合同的转让是指合同权利、义务的转让,是当事人依法将合同中的权利或者义务让给

三人的行为

合同的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期间,因具备解除的条件,依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愿表达

使得合同关系消灭的行为。

7.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又称合同的消灭,简称合同终止,是指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由于法宝或约定的事由而归于消灭的行为。

合同终止的原因包括:清偿、解除、抵消、提存、免除、混同,以及法律规定或者当事

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8.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违反合同法义务时,依法或者依约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1)违约行为违约行为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主要有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两种类型。

(2)违约责任的形式违约行为发生时,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或者法律规定承担具体的违约责任形式。我国合同法规定了实际履行、损害赔偿、违约金、定金4 种违约责任形式。

9.合同争议的解决合同争议发生时的解决途径一般有仲裁、诉讼、以及当事人自行协商或者第三人主持的调解解决。

10. 有名合同

合同法规定的15 项有名合同分别是: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

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

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

第六节劳动法

一、劳动法的渊源

劳动法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而制定、颁布的法律。同样的,劳动法的渊源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劳动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 劳动法律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或个人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2. 劳动用工制度

我国现行的劳动用工制度包括:

(1)劳动就业制度;

(2)劳动合同制度;

(3)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工资制度。

3. 职业培训制度职业培训是指对具有劳动能力的、未正式参加工作的青年和在职的职工进行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教育和训练。

国家根据职业分类规定不同职业的技能标准,经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发放职业资格证书,做为签订合同的重要依据。

4. 劳动保护制度劳动保护制度是指国家为了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而制定的有关法律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2)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

(3)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

4)国家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制度。

5. 劳动争议的处理

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第七节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商业秘密是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这种无形资产带有一定的垄断性,往往可以使企业在一定时间、一定领域内获得丰厚的回报。正是因为如此,商业秘密对其他企业来说有着极大的诱惑力,保护商业秘密,就是保护企业利益。

一、商业秘密的含义

1.商业秘密的定义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 条规定,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根据这一

法律规定,商业秘密首先必须是企业的技术或经营信息,通常包括企业承的技术图纸、技术资料、研发信息、报价单、客户名录等。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995 年11 月23 日公布了《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

在通信行业内,各种统计数据、客户资料、业务资料均属于商业秘密,有关组织机构、人员编制、通信设备、营业收入、客户资料等信息也被列入商业秘密的范畴。工作中积累的客户关系和因工作需要而搜集的技术资料都是公司的无形资产,不能视为个人所有。

在实际工作中,还必须分清公司对外宣传资料和公司内部技术或业务资料之间的界

限。

二、保护商业秘密的措施

1.法律途径

目前我国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侵权行为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主要是《民法通则》、《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二是合同法、劳动法对商业

秘密的保护,主要是《技术合同法》和《劳动法》。

(1 )侵权行为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2 )合同法、劳动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合同法》主要针对商业秘密中的技术秘密在流转过程中给予保护。无论是权利人或与权利人为交易对象的相对人,都必须严格履行规定的保密义务,否则承担违约责任。

2.行政手段

(1)完善企业保密制度

(2)与职工签订保密合同

(3)加强保密宣传教育

3.经济方式

除了法律手段,一些企业也往往同时采用分配、劳动契约长期化、产权安排等经济手段来保护公司商业秘密。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 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和实验安排,要求学生在掌握网络信息安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设计出相应的软件,并且熟练地运用各种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手段,发现并解决各类安全问题,维护网络及操作系统的安全。 二、主要内容实验一加密认证通信系统实现设计实现一个通信系统,双方可以通过消息和文件通信,用户可选择一种加密算法和认证算法,对消息和文件进行加密通信和完整性验证。(要实现认证和加密,工具和语言不限,可以直接调用现有模块,认证和加密不限)实验二 综合扫描及安全评估利用常见的一些扫描工具可以检测本系统及其它系统是否存在漏洞等安全隐患,给出全面而完善的评估报告,帮助管理员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弥补,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实验三 网络攻防技术矛与盾的关系告诉我们,在研究网络安全技术时,只着眼于安全防范技术是远远不够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此,很有必要同时研究攻击与防范技术,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各种威胁。实验四 Windows系统安全配置方案作为网络节点,操作系统安全成为网络信息安全首先应予考虑的事务,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OS的安

全性。其实,OS的安全不只体现在密码口令上,这仅仅是最基本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服务、端口、共享资源以及各种应用都很有可能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设置完善的本地安全策略,并使用防病毒软件、防火墙软件甚至入侵检测软件来加强系统的安全。其中实验一要求编程实现,可直接调用相关功能函数完成。实验二至实验四可在机房的网络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系统上完成。 三、进度计划序号设计(实验)内容完成时间备注1接受任务,查阅文献,开始实现密码算法和认证算法第一天2完成加密认证通信系统第二至七天3上午完成综合扫描及安全评估实验,下午进行网络攻防实验第八天4上午完成网络攻防实验,下午进行系统安全配置实验第九天5撰写实验报告并验收第天 四、实验成果要求 1、要求程序能正常运行,并实现任务书要求功能。 2、完成实验报告,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具体而翔实,应体现自身所作的工作,注重对设计思路的归纳和对问题解决过程的总结。 五、考核方式平时成绩+程序验收+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xx 年6 月13 日实验报告题目: 网络信息安全综合实验院系: 计算机系班级: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介绍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介绍 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了,我们在网上几乎可以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但是有利也有弊,网络安全问题也困扰着很多人。现在如果不了解一点网络安全知识,对于网上形形色色的陷阱是很难提防的。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网络世界里避免中毒,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答: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什么是木马? 答:木马是一种带有恶意性质的远程控制软件。木马一般分为客户端(client)和服务器端(server)。 3.什么是防火墙?它是如何确保网络安全的?

答: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惟一出入口,能根据企业的安全政策控制(允许、拒绝、监测)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 4.加密技术是指什么? 答:加密技术是最常用的安全保密手段,利用技术手段把重要的数据变为乱码(加密)传送,到达目的地后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手段还原(解密)。 5.什么叫蠕虫病毒? 答:蠕虫病毒源自第一种在网络上传播的病毒。1988年,22岁的康奈尔大学研究生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通过网络发送了一种专为攻击UNIX系统缺陷、名为“蠕虫”(Worm)的病毒。蠕虫造成了6000个系统瘫痪,估计损失为200万到 6000万美元。由于这只蠕虫的诞生,在网上还专门成立了计算机应急小组(CERT)。现在蠕虫病毒家族已经壮大到成千上万种,并且这千万种蠕虫病毒大都出自黑客之手。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 姓名:杨瑞春 班级:自动化86 学号:08045009

实验一:网络命令操作与网络协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网络基本命令的操作与功能。 2.熟练使用网络协议分析软件ethereal分析应用协议。 二.实验步骤: 1. 2.协议分析软件:ethereal的主要功能:设置流量过滤条件,分析网络数据包, 流重组功能,协议分析。 三.实验任务: 1.跟踪某一网站如google的路由路径 2.查看本机的MAC地址,ip地址 输入ipconfig /all 找见本地连接. Description . . .. . : SiS 900-Based PCI Fast Ethernet Adapte Physical Address.. . : 00-13-8F-07-3A-57 DHCP Enabled. . .. . : No IP Address. . . .. . : 192.168.1.5

Subnet Mask . . .. . : 255.255.255.0 Default Gateway .. . : 192.168.1.1 DNS Servers . . .. . : 61.128.128.67 192.168.1.1 Default Gateway .. . : 192.168.1.1 这项是网关.也就是路由器IP Physical Address.. . : 00-13-8F-07-3A-57 这项就是MAC地址了.

3.telnet到linux服务器,执行指定的命令

5.nc应用:telnet,绑定程序(cmd,shell等),扫描,连接等。

网络安全知识点

1.网络安全设计的新技术 移动网络安全、大数据、云安全、社交网络和物联网等成为新的攻击点 2.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危险 有人为因素、系统和运行环境等,其中包括网络系统问题和网络数据的威胁和隐患。 3.网络安全威胁主要表现为: 非法授权访问、窃听、黑客入侵、假冒合法用户、病毒破坏、干扰系统正常运行、篡改或破坏数据等。 4.威胁性攻击的分类,其中典型的被动攻击是什么 威胁性攻击主要分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嗅探是典型的被动攻击。 5.防火墙的局限性及风险: 防火墙能够较好地阻止外网基于IP包头的攻击和非信任地址的访问,却无法阻止基于数据内容的黑客攻击和病毒入侵,也无法控制内网之间的攻击行为。 6.数据库安全的种类 数据库安全不仅包括数据库系统本身的安全,还包括最核心和关键的数据(信息)安全7.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是指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信息受到保护,并持续正常地运行和服务。 8.信息安全的5大特征: 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可审查性 9.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技术、管理和控制等措施,保证网络系统和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可审查性受到保护。 10.网络空间安全: 网络空间安全是研究网络空间中的信息在产生、传输、存储和处理等环节中所面临的威胁和防御措施,以及网络和系统本身的威胁和防护机制。 11.网络安全包含的方面: 网络系统的安全、网络信息的安全 12.网络安全涉及的内容包括: 实体安全(物理安全)、系统安全、运行安全、应用安全、安全管理 13.网络安全技术的定义 网络安全是指为解决网络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保障数据及系统安全的技术手段。 14.网络安全主要主要包括什么 实体安全技术、网络系统安全技术、数据安全、密码及加密技术、身份认证、访问控制、防恶意代码、检测防御、管理与运行安全技术等,以及确保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的策略等。 15.主要通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身份认证、访问管理、加密、防恶意代码、加固监控、审核跟踪、备份恢复 16.常用的描述网络安全整个过程和环节的网络安全模型为 PDRR模型:防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响应(Reaction)、恢复(Recovery)17.实体安全的内容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媒体安全

《网络安全技术项目实训》实习报告

《网络安全技术项目实训》 实习报告

一、实训要求 序号实训任务 1 PGP软件的应用 2 扫描的原理以及扫描工具的使用 3 防火墙的安装和应用 4 数据的备份和恢复GHOST 5 远程控制的原理以及远程控制软件的使用(木马) 二、实训环境 硬件:CPU:Intel E7500 内存:4GB 硬盘:SATA-500GB 显示器:17寸LED 显卡:9500GT U盘:自备软件:WindowsXP、Office2003、PGP、GHOST、远程控制软件 三、实训内容 1. 数据加密软件的使用 (1)PGP软件的功能包括数字签名、消息认证、消息加密、数据压缩、邮件兼容和数据分段。安装时先安装英文版,再安装中文版,重启后使用,可以进行密钥管理、剪贴板信息加解密、当前窗口信息加解密、文件加解密和对磁盘的加密。 (2)加密文件。在桌面新建一个文本文档,右击选择“PGP”中的“加密”,该文档就生成加密后的文件,直接打开后是一些乱码。 (3)导出密钥。打开PGPKeys,在菜单栏中选择“密钥”→“导出”,设置保存位置,即可导出自己的公钥和密钥。

2.DDOS攻击 (1)Sniffer可以监视网络状态、数据流动情况以及网络上传输的信息。先安装英文版再安装中文版,重启后可使用。 (2)打开界面开始捕获数据包,它会以不同形式说明捕获到的信息。 捕获完之后,选择“解码”选项,可看到主机通过协议发送或接受到的信息。 选择“矩阵”选项,可看到主机各协议下的数据连接情况,线越粗代表数据传输越紧密。 选择“主机列表”,可看到主机各协议下发送和接受的数据包情况。

选择“protocol dist.”可查看主机不同协议的分布情况。 (3)X-Scan-v3.3-cn属于漏洞扫描工具,它首先探测存活主机,进行端口扫描,通过对探测相应数据包的分析判断是否存在漏洞。 (4)打开软件,在“设置”中设置参数,开始扫描。 扫描完成后显示检测结果,发现1个漏洞并提出一些警告和提示,并进行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防火墙技术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它们分别是(1)等,防火墙系统通常由(2)组成,防止不希望的、未经授权的通信进出被保护的内部网络,它(3)内部网络的安全措施,也(4)进人防火墙的数据带来的安全问题。它是一种(5)网络安全措施。 (1)A.IP过滤、线路过滤和入侵检测 B.包过滤、入侵检测和应用代理 C.包过滤、入侵检测和数据加密 D.线路过滤、IP过滤和应用代理 (2)A.代理服务器和入侵检测系统 B.杀病毒卡和杀毒软件 C.过滤路由器和入侵检测系统 D.过滤路由器和代理服务器 (3)A.是一种 B.不能替代 C.可以替代 D.是外部和 (4)A.能够区分 B.物理隔离 C.不能解决 D.可以解决 (5)A.被动的 B.主动的 C.能够防止内部犯罪的 D.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 答案:(1)D (2)D (3)B (4)C (5)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防火墙的分类、组成及作用。 防火墙的基本功能是对网络通信进行筛选屏蔽以防止未授权的访问进出计算机网络,简单的概括就是,对网络进行访问控制。绝大部分的防火墙都是放置在可信任网络(Internal)和不可信任网络(Internet)之间。 防火墙一般有三个特性: A.所有的通信都经过防火墙 B.防火墙只放行经过授权的网络流量 C.防火墙能经受的住对其本身的攻击 防火墙技术分为IP过滤、线路过滤和应用代理等三大类型; 防火墙系统通常由过滤路由器和代理服务器组成,能够根据过滤规则来拦截和检查所有出站和进站的数据;代理服务器。内部网络通过中间节点与外部网络相连,而不是直接相连。 防火墙的作用是防止不希望的、未经授权的通信进出被保护的内部网络,通过边界控制 强化内部网络的安全策略。它是建立在内外网络边界的过滤封锁机制,内部的网络被认为是安全的和可信赖的。而外部的网络被认为是不安全的和不可信赖的。它提供一种内部节点或者网络与Internet的安全屏障,它是一种被动的网络安全措施。 ● 随着网络的普及,防火墙技术在网络作为一种安全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通常防火墙中使用的技术有过滤和代理两种。路由器可以根据(6)进行过滤,以阻挡某些非法访问。(7)是一种代理协议,使用该协议的代理服务器是一种(8)网关。另外一种可以把内部网络中的某些私有IP地址隐藏起来的代理服务器技术使用的是(9)。安全机制是实现安全服务的技术手段,一种安全机制可以提供多种安全服务,而.一种安全服务也可采用多种安全机制。加密机制不能提供的安全服务是(10)。

网络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培训

网络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培训 主要内容 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如何防范电脑病毒 如何安装杀毒软件 如何防范邮件病毒 如何防止QQ密码被盗 如何清除浏览器中的不明网址 各单位二级站点的安全管理 如何提高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基本网络故障排查 网络信息安全知识 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一)网络安全概述 (二)网络安全协议基础 (三)网络安全编程基础 (四)网络扫描与网络监听 (五)网络入侵 (六)密码学与信息加密 (七)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八)网络安全方案设计 (九)安全审计与日志分析 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1、安装杀毒软件 2、要对安装的杀毒软件进行定期的升级和查杀 3、及时安装系统补丁 4、最好下网并关机 5、尽量少使用BT下载,同时下载项目不要太多 6、不要频繁下载安装免费的新软件 7、玩游戏时,不要使用外挂

8、不要使用黑客软件 9、一旦出现了网络故障,首先从自身查起,扫描本机 如何防范电脑病毒 (一)杜绝传染渠道 病毒的传染主要的两种方式:一是网络,二是软盘与光盘 建议: 1、不使用盗版或来历不明的软件,建议不要使用盗版的杀毒软件 2、写保护所有系统盘,绝不把用户数据写到系统盘上 3、安装真正有效的防毒软件,并经常进行升级 4、对外来程序要使用尽可能多的查毒软件进行检查(包括从硬盘、软盘、局域网、Internet、Email中获得的程序),未经检查的可执行文件不能拷入硬盘,更不能使用 5、尽量不要使用软盘启动计算机 6、一定要将硬盘引导区和主引导扇区备份下来并经常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防患于未然 7、随时注意计算机的各种异常现象 8、对于软盘、光盘传染的病毒,预防的方法就是不要随便打开程序或安装软件、可以先复制到硬盘上,接着用杀毒软件检查一遍,再执行安装或打开命令 9、在使用聊天工具(如QQ、MSN)时,对于一些来历不明的连接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文件不要轻易接收 (二)平时的积极预防,定期的查毒,杀毒 (三)发现病毒之后的解决办法 1、在解毒之前,要先备份重要的数据文件 2、启动反病毒软件,并对整个硬盘进行扫描 3、发现病毒后,我们一般应利用反病毒软件清除文件中的病毒,如果可执行文件中的病毒不能被清除,一般应将其删除,然后重新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 4、某些病毒在Windows状态下无法完全清除,此时我们应采用事先准备的干净的系统引导盘引导系统,然后在DOS下运行相关杀毒软件进行清除 备注:可以随时随地防护任何病毒反病毒软件是不存在的、随着各种新病毒的不断出现,反病毒软件必须快速升级才能达到杀除病毒的目的、具体来说,我们在对抗病毒时需要的是一种安全策略和一个完善的反病

18王宝鑫网络安全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 网络安全实习 专业班级: 网络2013-1 姓名: 王宝鑫 学号: 130330118 指导教师: 鲁晓帆、曹士明 实习时间: 2016.10.31—2016.11.25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网络安全实习》成绩评定表 一、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认识了解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等技术;认识电子邮件、网页木马

等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掌握利用网络工具对局域网安全检测及扫描分析方法,利用抓包工具,对数据包进行分析的过程;了解网络攻击方法及其防范技术。 二、实习意义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通过网络工具的使用及数据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习内容 3.1 防火墙技术 3.1.1 包过滤技术简介 基于协议特定的标准,路由器在其端口能够区分包和限制包的能力叫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其技术原理在于加入IP过滤功能的路由器逐一审查包头信息,并根据匹配和规则决定包的前行或被舍弃,以达到拒绝发送可疑的包的目的。过滤路由器具备保护整个网络、高效快速并且透明等优点,同时也有定义复杂、消耗CPU资源、不能彻底防止地址欺骗、涵盖应用协议不全、无法执行特殊的安全策略并且不提供日志等局限性。 3.1.2 NAT技术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1994年提出的。当在专用网内部的一些主机本来已经分配到了本地IP地址(即仅在本专用网内使用的专用地址),但现在又想和因特网上的主机通信(并不需要加密)时,可使用NAT方法。 3.1.3 VPN 技术 虚拟专用网络的功能是:在公用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进行加密通讯。在企业网络中有广泛应用。VPN网关通过对数据包的加密和数据包目标地址的转换实现远程访问。VPN有多种分类方式,主要是按协议进行分类。VPN可通过服务器、硬件、软件等多种方式实现。 3.1.4 实验设备及工具 PIX501防火墙一台,CISCO 2950交换机两台,控制线一根,网络连接线若干,PC机若干 3.1.5 实验及分析 外网R4: R4#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4(config)#int f0/0 R4(config-if)#ip add 192.168.1.2 255.255.255.0 R4(config-if)#no shut R4(config-if)#exit *Mar 1 00:02:56.059: %LINK-3-UPDOW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

网络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培训学习

主要内容 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如何防范电脑病毒 如何安装杀毒软件 如何防范邮件病毒 如何防止QQ密码被盗 如何清除浏览器中的不明网址 各单位二级站点的安全管理 如何提高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基本网络故障排查 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一)网络安全概述 (二)网络安全协议基础 (三)网络安全编程基础 (四)网络扫描与网络监听 (五)网络入侵 (六)密码学与信息加密 (七)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八)网络安全方案设计 (九)安全审计与日志分析 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1、安装杀毒软件 2、要对安装的杀毒软件进行定期的升级和查杀

3、及时安装系统补丁 4、最好下网并关机 5、尽量少使用BT下载,同时下载项目不要太多 6、不要频繁下载安装免费的新软件 7、玩游戏时,不要使用外挂 8、不要使用黑客软件 9、一旦出现了网络故障,首先从自身查起,扫描本机 如何防范电脑病毒 (一)杜绝传染渠道 病毒的传染主要的两种方式:一是网络,二是软盘与光盘 建议: 1、不使用盗版或来历不明的软件,建议不要使用盗版的杀毒软件 2、写保护所有系统盘,绝不把用户数据写到系统盘上 3、安装真正有效的防毒软件,并经常进行升级 4、对外来程序要使用尽可能多的查毒软件进行检查(包括从硬盘、软盘、局域网、Internet、Email中获得的程序),未经检查的可执行文件不能拷入硬盘,更不能使用 5、尽量不要使用软盘启动计算机 6、一定要将硬盘引导区和主引导扇区备份下来并经常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防患于未然 7、随时注意计算机的各种异常现象 8、对于软盘、光盘传染的病毒,预防的方法就是不要随便打开程序或安装软件、可以先复制到硬盘上,接着用杀毒软件检查一遍,再执行安装或打开命令 9、在使用聊天工具(如QQ、MSN)时,对于一些来历不明的连接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文件不要轻易接收 (二)平时的积极预防,定期的查毒,杀毒 (三)发现病毒之后的解决办法

网络安全基本知识

一旦黑客定位了你的网络,他通常会选定一个目标进行渗透。通常这个目标会是安全漏洞最多或是他拥有最多攻击工具的主机。非法入侵系统的方法有很多,你应当对这些方法引起注意。 常见攻击类型和特征 攻击特征是攻击的特定指纹。入侵监测系统和网络扫描器就是根据这些特征来识别和防范攻击的。下面简要回顾一些特定地攻击渗透网络和主机的方法。 常见的攻击方法 你也许知道许多常见的攻击方法,下面列出了一些: ·字典攻击:黑客利用一些自动执行的程序猜测用户命和密码,审计这类攻击通常需要做全面的日志记录和入侵监测系统(IDS)。 · Man-in-the-middle攻击:黑客从合法的传输过程中嗅探到密码和信息。防范这类攻击的有效方法是应用强壮的加密。 ·劫持攻击:在双方进行会话时被第三方(黑客)入侵,黑客黑掉其中一方,并冒充他继续与另一方进行会话。虽然不是个完全的解决方案,但强的验证方法将有助于防范这种攻击。 ·病毒攻击:病毒是能够自我复制和传播的小程序,消耗系统资源。在审计过程中,你应当安装最新的反病毒程序,并对用户进行防病毒教育。

·非法服务:非法服务是任何未经同意便运行在你的操作系统上的进程或服务。你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学到这种攻击。 ·拒绝服务攻击:利用各种程序(包括病毒和包发生器)使系统崩溃或消耗带宽。 容易遭受攻击的目标 最常遭受攻击的目标包括路由器、数据库、Web和FTP服务器,和与协议相关的服务,如DNS、WINS和SMB。本课将讨论这些通常遭受攻击的目标。 路由器 连接公网的路由器由于被暴露在外,通常成为被攻击的对象。许多路由器为便于管理使用SNMP协议,尤其是SNMPv1,成为潜在的问题。许多网络管理员未关闭或加密Telnet 会话,若明文传输的口令被截取,黑客就可以重新配置路由器,这种配置包括关闭接口,重新配置路由跳计数等等。物理安全同样值得考虑。必须保证路由器不能被外人物理接触到进行终端会话。 过滤Telnet 为了避免未授权的路由器访问,你应利用防火墙过滤掉路由器外网的telnet端口和SNMP[161,162]端口 技术提示:许多网络管理员习惯于在配置完路由器后将Telnet服务禁止掉,因为路由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1. 使网络服务器中充斥着大量要求回复的信息,消耗带宽,导致网络或系统停止正常服务,这属于什么攻击类型(A) A 、拒绝服务 B 、文件共享 C 、BIND漏洞 D 、远程过程调用 2. 为了防御网络监听,最常用的方法是(B) A 、采用物理传输(非网络) B 、信息加密 C 、无线网 D 、使用专线传输 3. 向有限的空间输入超长的字符串是哪一种攻击手段?(A) A 、缓冲区溢出; B 、网络监听 C 、拒绝服务

D 、IP 欺骗 4. 主要用于加密机制的协议是(D) A 、HTTP B 、FTP C 、TELNET D 、SSL 5. 用户收到了一封可疑的电子邮件, 要求用户提供银行账户及密码, 这是属于何种攻击手段?(B) A 、缓存溢出攻击; B 、钓鱼攻击 C 、暗门攻击; D 、DDOS攻击 6. Windows NT 和Windows 2000 系统能设置为在几次无效登录后锁定帐号, 这可以防止(B) A 、木马; B 、暴力攻击; C 、IP 欺骗; D 、缓存溢出攻击 7. 在以下认证方式中,最常用的认证方式是:(A) A 基于账户名/口令认证 B 基于摘要算法认证;

C 基于PKI 认证; D 基于数据库认证 8. 以下哪项不属于防止口令猜测的措施?(B) A 、严格限定从一个给定的终端进行非法认证的次数; B 、确保口令不在终端上再现; C 、防止用户使用太短的口令; D 、使用机器产生的口令 9. 下列不属于系统安全的技术是(B) A 、防火墙 B 、加密狗 C 、认证 D 、防病毒 10. 抵御电子邮箱入侵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D ) A 、不用生日做密码 B 、不要使用少于 5 位的密码 C 、不要使用纯数字 D 、自己做服务器 11. 不属于常见的危险密码是( D ) A 、跟用户名相同的密码 B 、使用生日作为密码 C 、只有 4 位数的密码 D 、10 位的综合型密码

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训报告

网络信息安全实训 吴东华编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实训”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网络专业(独立本科段)考试计划规定必考的一门实践课程。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网络安全管理的方法和常用网络安全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要在“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工程”、“互联网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之后开设。

实训一古典加密算法 (1) 实训二 PGP、GnnPG加密软件 (2) 实训三杀毒软件的使用 (3) 实训四个人防火墙配置 (4) 实训五常用网络服务与网络命令 (5) 实训六抓包软件 (6) 实训七端口扫描软件nmap (7) 实训八入侵检测软件Snort (8) 实训九网络安全检测评估系统—Internet Scanner 、Nessus (9) 实训十 Windows安全模板配置 (10) 实训十一数据恢复技术 (11) 实训十二系统测试软件Sandra和优化大师 (12) 参考文献 (13)

实训一古典加密算法 一、实训目的 古典数据加密的工作原理。 二、实训环境 一台安装有Windows 9X或Windows 2000/XP/NT的计算机。 三、实训内容 用一种高级语言编写程序实现对某一文件内容用恺撒加密(或维吉尼亚加密)法进行加密,然后用解密程序进行解密。 四、实训步骤 1、用一种高级语言编写程序实现对某一文件内容用恺撒加密(或维吉尼亚加密)法进行加密。 2、用解密程序对密文进行解密。 五、实训效果检测 上交加密程序、解密程序、原文(.txt文档)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汇总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汇总 一、引论 提到网络安全,一般人们将它看作是信息安全的一个分支,信息安全是更加广义的一个概念:防止对知识、事实、数据或能力非授权使用、误用、篡改或拒绝使用所采取的措施,说白了,信息安全就是保护敏感重要的信息不被非法访问获取,以及用来进一步做非法的事情。网络安全具体表现在多台计算机实现自主互联的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自主计算机安全、互联的安全(实现互联的设备、通信链路、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以及各种网络应用和服务的安全。这里提到了一些典型的网络安全问题,可以来梳理一下: 1.IP安全:主要的攻击方式有被动攻击的网络窃听,主动攻击的IP欺骗(报文伪造、篡改)和路由攻击(中间人攻击); 2.DNS安全:这个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修改DNS的映射表,误导用户的访问流量; 3.DoS攻击:单一攻击源发起的拒绝服务攻击,主要是占用网络资源,强迫目标崩溃,现在更为流行的其实是DDoS,多个攻击源发起的分布式拒绝攻击; 网络安全的三个基本属性:机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其实还可以加上可审性。机密性又叫保密性,主要是指控制信息的流出,

即保证信息与信息不被非授权者所获取与使用,主要防范措施是密码技术;完整性是指信息的可靠性,即信息不会被伪造、篡改,主要防范措施是校验与认证技术;可用性是保证系统可以正常使用。网络安全的措施一般按照网络的TCP/IP或者OSI的模型归类到各个层次上进行,例如数据链路层负责建立点到点通信,网络层负责路由寻径,传输层负责建立端到端的通信信道。 最早的安全问题发生在计算机平台,后来逐渐进入网络层次,计算机安全中主要由主体控制客体的访问权限,网络中则包含更加复杂的安全问题。现在网络应用发展如火如荼,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理财迅速发展,这些都为应对安全威胁提出了挑战。 密码学在网络安全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机密性和身份认证,对称密码体制如DES,非对称密码体制如RSA,一般的做法是RSA保护DES密钥,DES负责信息的实际传输,原因在于DES 实现快捷,RSA相比占用更多的计算资源。 二、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主要的任务时对需要保护的资产及其受到的潜在威胁进行鉴别。首要的一步是对资产进行确定,包括物理资源(工作站、服务器及各种设备等)、知识资源(数据库、财务信息等)以及时间和信誉资源。第二步需要分析潜在的攻击源,如内部的员工,外部的敌对者等;第三步要针对以上分析指定折中的安全策略,因为安全措施与系统性能往往成反比。风险被定义为漏洞威胁,漏

网络安全实习报告

目录 一、实习性质、目的和任务 (2) 二、实习内容与要求 (2) 1虚拟机VPC的使用 (3) (1)VPC的安装,同时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的镜像文件 (3) (2)VPC的设置,可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来选择安装汉化软件 (6) (3)在VPC下安装相应软件。安装的软件参看“常用网络安全工具软件的使用” 部分。 (7) 2、主机安全性操作 (7) (1)常用DOS命令的使用:如https://www.doczj.com/doc/d37590873.html,stat.tracert. (7) (2)证书的查看、申请与导出: (8) (3)IP安全策略的设置:包括关闭一些不常用的端口及服务,怎么禁止其他 人PING本机 (10) (4)通过修改注册表加强WIN2003的安全性 (20) 3、常用网络安全工具软件的使用 (27) (1)网络检测软件的使用:X-Scan,solarwinds2002-catv软件的使用 (27) (2)PGP软件的使用 (27) (3)Snort软件的使用 (31)

(4)利用PT软件实现AAA(验证、授权及统计服务配置) (34) 三、实习总结 (37) 四、参考文献 (38) 《网络安全与防护》实习报告 一、实习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次实习是在《网络安全与维护》教学之后的课程实习。本次实习既实现了对已学知识的综合复习,又达到了为后续课程的准备目的,也提高各项应用操作技能,掌握了建立安全的网络环境的基本过程。 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基本掌握目前企业网络网络安全管理与防护的主要技术。 二、实习内容与要求 1、虚拟机VPC的使用 1)VPC的安装,同时安装Windows2000的镜像文件。 2)VPC的设置,可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来选择安装汉化软件。 3)在VPC下安装相应软件。安装的软件参看“常用网络安全工具软件的使用”部分。 2、主机安全性操作(在虚拟机下完成) 1)常用DOS命令的使用:如https://www.doczj.com/doc/d37590873.html,stat.tracert 2)证书的查看、申请与导出:要求两人为一组,一台机器做为证书颁发机构,一台作为证书申请机构,掌握数字证书的申请、颁发及吊销流程。 3)IP安全策略的设置:包括关闭一些不常用的端口及服务,怎么禁

网络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培训

网络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培训主要内容 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如何防范电脑病毒 如何安装杀毒软件 如何防范邮件病毒 如何防止QQ密码被盗 如何清除浏览器中的不明网址 各单位二级站点的安全管理 如何提高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基本网络故障排查 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一)网络安全概述 (二)网络安全协议基础 (三)网络安全编程基础 (四)网络扫描与网络监听 (五)网络入侵 (六)密码学与信息加密 (七)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八)网络安全方案设计 (九)安全审计与日志分析 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1、安装杀毒软件 2、要对安装的杀毒软件进行定期的升级和查杀3、及时安装系统补丁

4、最好下网并关机 5、尽量少使用BT下载,同时下载项目不要太多 6、不要频繁下载安装免费的新软件 7、玩游戏时,不要使用外挂 8、不要使用黑客软件 9、一旦出现了网络故障,首先从自身查起,扫描本机 如何防范电脑病毒 (一)杜绝传染渠道 病毒的传染主要的两种方式:一是网络,二是软盘与光盘 建议: 1、不使用盗版或来历不明的软件,建议不要使用盗版的杀毒软件 2、写保护所有系统盘,绝不把用户数据写到系统盘上 3、安装真正有效的防毒软件,并经常进行升级

4、对外来程序要使用尽可能多的查毒软件进行检查(包括从硬盘、软盘、局域网、Internet、Email中获得的程序),未经检查的可执行文件不能拷入硬盘,更不能使用 5、尽量不要使用软盘启动计算机 6、一定要将硬盘引导区和主引导扇区备份下来并经常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防患于未然 7、随时注意计算机的各种异常现象 8、对于软盘、光盘传染的病毒,预防的方法就是不要随便打开程序或安装软件、可以先复制到硬盘上,接着用杀毒软件检查一遍,再执行安装或打开命令 9、在使用聊天工具(如QQ、MSN)时,对于一些来历不明的连接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文件不要轻易接收 (二)平时的积极预防,定期的查毒,杀毒 (三)发现病毒之后的解决办法 1、在解毒之前,要先备份重要的数据文件

网络安全实训报告

网络安全实训报告 ——X-Scan漏洞扫描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马玉萍 班级:计算机0954 学号: 2011年06月 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 设计的目的(意义) (2) 1.2 漏洞扫描简介 (3) 1.3 课程设计的内容 (4) 第二章设计原理 (5) 2.1 功能简介 (5) 2.2 所需文件 (5) 2.3 准备工作 (6) 第三章设计实现过程 (9) 3.1实验步骤与结果 (9) 总结 (13) 参考文献 (20)

第一章概述 随着信息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21世纪的人们将步入一个前所未有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深入地影响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网络资源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对教育、医疗,乃至军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Internet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众多有价值的信息共享,使互联网越来越被广大用户所接受,进而在全球迅速蔓延。现代社会中,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行业,在互联网中都可以找到你想要的有用资源。某种意义上讲,互联网已经深入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很多的网络活动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时,人类社会的诸多方面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正在急速向现代社会走来。 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众多的娱乐、新闻、商业网站的涌现。通过浏览网页获取有用的信息成为了人们应用Internet的主要活动。大型的网站甚至直接为广大网民提供了集娱乐、新闻,商业于一身的全方位的服务。各种网站、网页的涌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习惯。对有用信息方便、快捷的检索和获取代替了人们去翻开众多的书籍来找寻相关的资料。 然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Internet的迅速发展使网络安全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实践表明,众多的不法分子利用各种网络漏洞为了个人的利益来入侵和攻击网络,使人们的正常网络活动受到严重的阻碍,乃至很多的个人秘密信息的外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由于早期很多的协议出台时缺乏对安全方面的考虑,使现在很多的漏洞攻击成为可能,服务器自然也是此类不法活动的重点关注的目的。 目前,由于网络犯罪活动越来越频繁,以及由此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使这些非法的网络活动在全世界都倍受重视。各种保护措施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当然,不管入侵活动来自内部还是外部网络,都是通过利用系统的某些漏洞来达到其攻击目的的,“熊猫烧香”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自然,HTTP网站服务器也是一样,攻击网站多数是挖掘服务器上存在的安全漏洞。之后,通过利用某些漏洞攻击并入侵网络,破坏网站或网页。入侵者通过漏洞成功入侵网络后,可以更改登陆权限,也可以对网站、网页进行大肆的删改,

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培训

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培训 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培训网络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培训 主要内容 ? 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 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 如何防范电脑病毒 ? 如何安装杀毒软件 ? 如何防范邮件病毒 ? 如何防止QQ 密码被盗 ? 如何清除浏览器中的不明网址 ? 各单位二级站点的安全管理 ? 如何提高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 基本网络故障排查 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 ( 一) 网络安全概述 ? ( 二) 网络安全协议基础 ? ( 三) 网络安全编程基础 ? ( 四) 网络扫描与网络监听 ? ( 五) 网络入侵 ? ( 六) 密码学与信息加密 ? ( 七)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 ( 八) 网络安全方案设计 ? ( 九) 安全审计与日志分析 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 1、安装杀毒软件 ? 2、要对安装的杀毒软件进行定期的升级和查杀 ? 3、及时安装系统补丁 ? 4、最好下网并关机 ? 5、尽量少使用BT 下载,同时下载项目不要太多 ? 6、不要频繁下载安装免费的新软件 ? 7、玩游戏时,不要使用外挂 ? 8、不要使用黑客软件 ? 9、一旦出现了网络故障,首先从自身查起,扫描本机 如何防范电脑病毒 (一)杜绝传染渠道 ? 病毒的传染主要的两种方式:一是网络,二是软盘与光盘 ? 建议: ? 1 、不使用盗版或来历不明的软件,建议不要使用盗版的杀毒软件 ? 2 、写保护所有系统盘,绝不把用户数据写到系统盘上 ? 3 、安装真正有效的防毒软件,并经常进行升级 ? 4 、对外来程序要使用尽可能多的查毒软件进行检查(包括从硬盘、软盘、局域网、Internet 、Email 中获得的程序),未经检查的可执行文件不能拷入硬盘,更不能使用 ? 5 、尽量不要使用软盘启动计算机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问答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问答 问:什么是网络安全? 答: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可以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被中断。 问: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答: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问:什么是木马? 答:木马是一种带有恶意性质的远程控制软件。木马一般分为客户端(client)和服务器端(server)。客户端就是本地使用的各种命令的控制台,服务器端则是要给别人运行,只有运行过服务器端的计算机才能够完全受控。木马不会像病毒那样去感染文件。 问:什么是防火墙?它是如何确保网络安全的? 答:使用防火墙(Firewall)是一种确保网络安全的方法。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惟一出入口,能根据企业的安全政策控制(允许、拒绝、监测)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 问:什么是后门?为什么会存在后门? 答:后门(Back Door)是指一种绕过安全性控制而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权的方法。在软件的开发阶段,程序员常会在软件内创建后门以便可以修改程序中的缺陷。如果后门被其他人知道,或是在发布软件之前没有删除,那么它就成了安全隐患。 问:什么叫入侵检测? 答: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检查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 问:什么叫数据包监测?它有什么作用?

网络安全知识

网络安全知识入门 下面是对于网络安全的一些了解。 网络安全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想要系统的完成学习非简单的几天就可以完成的。所以这篇文章是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把需要用到的知识做系统的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便于理解和记忆,使初学者可以更快的入门。 1、什么是网络安全 首先我们要对网络安全有一个基本的概念。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简单来说就是,保护网络不会因为恶意攻击而中断。了解了网络安全的职责,我们就可以从网络攻击的方式,网络攻击检测手段等几个方面来处理。在实际的学习中,我发现直接上手去学习效率并不是很好,因为网络安全也有很多的专业名词是不了解的所以在系统的学习之前对本文可能涉及到的专业名词做一个解释很有必要。 2、网络安全名词解释 1. IRC服务器:RC是Internet Relay Chat 的英文缩写,中文一般称为互联网中继聊天。IRC 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您只要在自己的PC上运行客户端软件,然后通过因特网以IRC协议连接到一台IRC服务器上即可。它的特点是速度非常之快,聊天时几乎没有延迟的现象,并且只占用很小的带宽资源。 2. TCP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TCP的安全是基于三次握手四次挥手的链接释放协议(握手机制略)。 3. UDP协议: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UDP协议全称是用户数据报协议,在网络中它与TCP协议一样用于处理数据包,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其特点是无须连接,快速,不安全,常用于文件传输。 4. 报文:报文(message)是网络中交换与传输的数据单元,即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报文包含了将要发送的完整的数据信息,其长短很不一致,长度不限且可变。 5. DNS: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因特网上作为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用户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DNS协议运行在UDP协议之上,使用端口号53。DNS是网络攻击中的一个攻击密集区,需要重点留意。 6. ICMP协议:ICMP是(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它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

网络安全基础实训报告

苏州市职业大学实习(实训)报告名称网络安全基础实训 · 2012年6月20日至2012年6月22日共1周 院系计算机工程系 班级10网络安全(CIW) 姓名胡帅帅 系主任李金祥 ( 教研室主任谭方勇

指导教师肖长水方立刚 苏州市职业大学 ] 实习(实训)任务书 … 名称:网络安全基础实训 起讫时间:2012年6月20日至6月22日 院系:计算机工程系

班级:10网络安全(CIW) 指导教师:肖长水方立刚 } 系主任:李金祥 一、 二、实习(实训)目的和要求 实训说明:本次实训使用信1-510信息安全实训室的“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实验系统”;实训中所涉及主机名和IP地址应该用实训中实际使用的主机名和IP地址代替;根据实训过程,完成实训步骤中所需填写的内容;实训结束,对本次实训过程写一份实训总结。 } 实训一网页木马 【实训目的】 剖析网页木马的工作原理 理解木马的植入过程 学会编写简单的网页木马脚本 通过分析监控信息实现手动删除木马 【实训人数】 】 每组2人 【系统环境】 Windows 【网络环境】 交换网络结构

灰鸽子木马 — 监控器工具 网络协议分析器 【实训原理】 见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实验系统|实验26|练习一。 实训二明文嗅探【实训目的】 — 了解明文嗅探 能够利用嗅探工具获取邮件账号 了解Base64编码应用 【实训人数】 每组2人 【系统环境】 Windows 【网络环境】 》 交换网络结构 【实训工具】 Base64转码器 网络协议分析器 【实训原理】 见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实验系统|实验21|练习一。 实训三Web漏洞扫描器… 【实训目的】 了解漏洞扫描原理 设计一个简单Web漏洞扫描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