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污染与食品安全

土壤污染与食品安全

土壤污染与食品安全
土壤污染与食品安全

土壤污染与食品安全

作者:马婷婷学号2014212744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摘要:土壤是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环境。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目前,土壤生态环境安全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危害、及土壤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影响,分析了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的防治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土壤污染的建议,及相关的食品安全措施。

关键词:土壤环境;农作物;危害

引言

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所谓污染就是当人类的生产活动及自然因素使某些有害物理、化学、生物因子以某种方式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环境中,且其数量、浓度和持续的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致劈坏了生态平衡,直接或间接地对之健康造成了危害。环境污染直接影响的食品安全,而土壤做为植物的生存的之地,也对食品存在着很大的影响。

正文

现如今,我国农业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食品安全问题也与日俱增,进几年来人们追求绿色食品,而土壤污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会在植物体内富集,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进入土壤,当其含量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并使土壤的成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力的现象。其污染物是指各种对人体和生物有害的物质。包括化学农药、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和病原菌、寄身虫等。

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水污染具有明显的不同点,在于某些污染物侵染土壤后对农作物的影响并不会很快反映出来,而是要在土壤介质中,经过一段迁移、富集过程,即通过土壤对其物理化学吸附、过滤阻留、化学沉淀、生物吸收等过程,不断在土壤中积累。当其数量超过土壤自净能力的限度,便会使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作物生长,并使有害物质在农作物内残留积累。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不断增加,致使土壤结构严重破坏,土壤微生物和小动物就会减少或死亡,这会使农作物的产量明显降低,收获的作物体内毒物残留量很高,影响食用安全。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来源主要分为两类,即:自然源和人类活动源。地壳的岩石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岩石经自然风化,使重金属汞、铜、锌、铅、砷、铬、镉、镍等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农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可以导致环境的污染,现已成为重要的“公害”之一。目前,我国使用量最大的农药为有机磷农药,广泛用于农作物的杀虫、杀菌、除草。人大量摄人或接触后可导致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无力、胸闷、视力模糊等,中度中毒时有神经衰弱、皮炎、失眠、出汗、肌肉震颤、运动障碍等,重者则会肌肉抽搐、痉挛、昏迷、视物模糊、呼吸困难,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氟化物主要来自于生活燃煤污染及化工厂、铝厂、钢铁厂和磷肥厂排放的氟气、氟化氢、四氟化硅和含氟粉尘。当受害严重时,使整个叶片枯焦脱落。由于农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氟,而且氟具有在生物体内富集的特点,因此在受氟污染的环境中生产出来的茶、蔬菜和粮食的含氟量一般都会远远高于空气中氟的含量[7]。氟化物会通过禽畜食用牧草后进入食物链,对食品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煤烟粉尘是由炭黑颗粒、煤粒和飞尘组成的,产生于冶炼厂、钢铁厂、焦化厂和供热锅炉等烟囱附近,以污染源为中心周围几十公顷的耕地

或下风向区域的农作物都会受到影响。随着工业的发展,在某些工厂附近的大气中,还含有许多金属微粒,如镉、铍、锑、铅、镍、铬、锰、汞、砷等。这些有毒污染物可以降落在农作物上、水体和土壤内,然后被农作物吸收并富集于蔬菜、瓜果和粮食中,通过食物和饮水在人体内蓄积,造成慢性中毒。大气中SO2和氮氧化合物是酸雨物质的主要来源。由于矿物燃烧,含硫矿石冶炼和其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硫和氮氧化合物,经过大气化学反应转化成硫酸和硝酸,再以酸性降雨的形式返回地球表面。目前大气中的硫和氮的化合物大部分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当酸雨进入土壤或水体后,抑制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会使土壤和水体酸化。多氯联苯是目前联合国环境署致力消除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存在于水体、空气和土壤中,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对环境和人体构成危害。有关资料表明,人类接触多氯联苯可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使免疫功能受损。孕妇如果多氯联苯中毒,胎儿将受到影响,发育极慢。此外,多氯联苯还会导致引发癌症和免疫力低下。

无公害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它不但强调传统的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更重视现代农业的“低耗和无污染”.目前全球许多发达国家都投入了高额的研究费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我国农业部与2002年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此举对解决化学物质污染无疑具有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在这一“绿色行动”计应划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增加研究经费投入,引导、鼓励企业和有关研究单位高度重视农药、化肥无公害施用技术的开发与研究,以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既优质高产又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农药、化肥施用技术体系。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源,食以安为先。土壤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之源,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土壤污染的问题仍然在继续发展,应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和有关部门的注意和重视。土壤污染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累积性,土壤一旦受到严重污染,则需要较长的治理周期和较高的投资成本,其危害也比其他污染更难消除。因此,对污染土壤的改良和治理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孙明,刘晓庚.化学物质的应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食品科学》

陈同斌.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问题亟待重视《科技日报》

论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论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张驰名 (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101,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环境对食品的影响可分为原生环境以及次生环境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其中次生环境中能够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的污染物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主要来源于工业、采矿、能源、交通、城市排污及农业生产,并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及食物链危及人类饮食安全。本篇文章主要从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以及次生环境中的诸多方面来探讨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及相应措施,以及对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发展趋势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字]: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趋势 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人类在对食品永不满足需求的同时,也不断地促进和发展了食品的生产,今天食品工业已是许多国家在各个产业中名列前茅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食品而言安全性本来是食品最基本的要求,食品应具有安全、营养和食欲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安全则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但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事件,比利时“二噁英”事件,日本的“O-157”事件以及国内发生的苏丹红色素、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等事件,使得全球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给人类生命与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两大热点问题[1]。 一、原生环境与食品安全 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并且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其中存在着对人体健康有利的许多因素,例如,清洁和具有正常化学组成的水、空气、土壤、适宜的的太阳辐射,都对健康起促进作用。 但在有些地区,原生环境对人群健康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例如,由于地理地质原因,有的地区的水或土壤出现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的现象,从而影响当地居民摄入这些元素的数量,引起各种类型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病)。如由缺碘导致的地方性甲状腺肿,由缺硒导致的克山病,以及地方性氟病、慢性砷中毒、慢性硒中毒等元素慢性中毒。 二、次生环境与食品安全 次生环境是指由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改变了原生的自然环境,从而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一些列不利的因素,甚至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发生的环境问题,称为此生环境问题,又称二次环境问题。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随着人类对环境与资源不适当或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使得地球资源、自然环境和种群所面临的危机逐步升级,更使得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有毒有害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当各种污染物进入大气、水体的土壤,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至于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健康,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可以使环境中的物质组成发成改变,而且环境污染物可以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链等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影响,从而产生由环境污染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1. 大气污染与食品安全 大气污染(air pollution)是指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或有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的现象。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其理化性质非常复杂,毒性也各不相同,主要来源为矿物燃料(如煤和石油等)燃烧和工业生产。大气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危害种类也很多,如二氧化硫、酸雨、氧化剂、氟化物、汽车尾气、粉尘等。长期暴露在污染空气中的动植物,由于其体内外污染物质增多,可造成其生长发育不良或受阻,甚至发病或死亡。人类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动植物,大气污染也会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1.1 大气污染物来源及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作为一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来说,二氧化硫比任何其他污染物的历

我国土壤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探讨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29卷第5期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和农业的关键所在,然而,从频发的“铬米”、“砷米”到“血铅超标”、“尿铬超标”等环境事件,拷问我国究竟有多少农地遭到污染,而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问题尤引人深思。 一、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超过土壤自净能力,致使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发生改变,影响到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镇周边大量优质农田被占用,很多面临或已经遭受污染,同时,污染最严重的耕地主要集中在生产性状好、人口密集的城市周边地带和对土壤质量要求更严格的蔬菜、水果种植基地。①耕地质量的持续下降对食品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主要表现在: (一)农产品重金属超标。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工业废弃物污染由空气、水体向土壤转移,突出表现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据调查,目前中国有约10%的耕地受重金属污染,其中镉、砷污染的比例最大,分别占受污染耕地的 40%。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广、隐蔽性强且留存时间长,重金 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而易于积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的甲基化合物,被植物吸收,甚至有的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蓄积,对食品安全和人类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国家环保部数据显示,2009年重金属污染事件致使 4035人血铅超标、182人镉超标。中国工程院士罗锡文表 示,因土壤、水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全国3亿亩耕地正在受到重金属的威胁,占全国农田总数的1/6,而广东省未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仅有11%左右。②有资料报道,华南地区有的城市50%的农地遭受镉、砷、铜、锌等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也曾发生 千亩稻田受铜污染及水稻中毒事件。③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迪云教授的研究小组2008年在福建沿海地区10条主要流域布点采集水稻185件,结果有16.8%的样品铅超标,11.4%的样品镉超标,而镉和铅含量高的样品主要集中分布在漳州、福州、福清等工业发达的城市周边地区。④当前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已进入一个“集中多发期”,并不同程度地引发食品安全危机,这一问题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二)农药、化肥等有机物的残留及污染。随着农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短期行为”,由农业面源污染导致的土壤污染情况日趋严重,产生了一系列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这在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大城市周边地区更显严重。目前,我国化肥年使用量已达4637万t ,占世界化肥施用总量的35%,而我国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仅 35%左右,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5~10个百分点。⑤我国农药 的总施用量达131.2万t ,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农药施用后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为50%-60%。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特别是偏施氮肥,使土壤酸化板结,造成耕地退化和农产品硝酸盐、亚硝酸盐污染。一些磷肥钾肥和复合肥中镉含量超标,能够使土壤和作物吸收到不易被移除的镉,即便是有机肥料也难逃重金属污染。没有被吸收的农药,则大部分以大气沉降和被雨水冲刷的形式进入土壤和农产品中,造成农药残留污染。残留的农膜造成了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影响农业产量和品质。此外,生活垃圾污染、城市垃圾下乡、畜牧养殖场废弃物处理不当等,也加速了农村耕地的“毒化”。 土壤环境是食品生产和加工的基础,是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品安全体系的首要环节,防治土壤污染,对于长久的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土壤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探讨 梁海燕,张谦元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作者简介:梁海燕(1982-),女,山西大宁县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科研人员。 摘要:土壤环境是食品安全的基础。维护食品安全,必须着眼于防治土壤污染,构建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而制 度性缺陷是土壤污染防治的瓶颈,对此,应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制度建构,完善土壤污染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管理体制,建立重金属污染预警机制以及土壤污染预防和修复制度,切实保护土壤环境。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食品安全;制度建构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40(2012)-05-0042-03 42··

食品安全与卫生与环境污染(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食品安全与卫生与环境污染(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食品安全与卫生与环境污染(新版)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环境污染类型 环境污染是环境中进入了超出环境自净能力的某种物质即污染物,使这一环境降低甚至丧失其使用价值的现象。这种环境污染可能是某种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量超出了环境所能缓冲、接受的容量造成的,也可能是一时期内,这种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速率大于环境对它的分解转化速率造成的。 1、物理污染 物理污染是指由物理性污染物引起的环境污染现象。包括光污染、冷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波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2、化学性污染 随着石油化学、有机合成等工业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新化学物质的合成和使用已进入人们的生活。大量的化学物在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被排放到环境中。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可通过被污染的空气和饮用水进入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环境污染物还可以通过二次污染产生。污染的来源有工业生产废弃物,化工产品及次级品,”三废”,燃烧物,其中以二噁英(dioxin)为最甚. 3、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是指污染物来源于生物及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其主要包括:病原性微生物污染物、寄生虫污染物、过度生长的动、植物种群、人类以及各类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人类及其他生物有害的代谢产物。外来生物入侵. 农业污染与食品安全 农业环境是指农业作物赖以生存繁殖、为人类提供农产品的客观条件,包括土地、水体、大气、光和热以及这些自然因素的综合体。农业污染是指农业环境受到来自外界环境或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物对农产品的污染。一般把前者称为农业环境的外源污染,后者成为农业内源污染。

生物性污染与食品安全

生物污染:指有害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寄生虫、昆虫等生物对食品造成的污染,是加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安全性威胁。 生物危害:指生物本身及其代谢过程、代谢产物、寄生虫及其虫卵和昆虫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和产品污染,这种污染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损害。 生物富集: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残留在各类生物体内的农药逐渐被积累起来,这就是生物富集现象。 细菌污染指标:(1)细菌总数的检验(2)大肠菌值(3)肠道致病菌的检验 内源性污染: 外源性污染:

1、食品污染途径有哪些? ①原辅材料污染:种植业中化肥、农药、植物激素;养植业中抗生素、动物激素、饲料添加剂不合理使用;水产品中污染、赤潮等均可造成食品污染,且程度较严重。 ②生产加工过程污染:容器、用具、管道未清洗干净或使用不当;生产工艺不合理;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不良均可造成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③包装、储运、销售中污染:食品包装材料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由于交通运输工具不洁可造成污染;食品贮存条件不卫生或散装食品及销售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 ④人为污染:食品中人为掺伪,或加入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用工业原料作为食品用原料来生产食品;用工业拔染剂“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加入食品中“漂白”;在猪饲料中加“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等故意造成食品污染。 ⑤意外污染:由于火灾、地震、水灾、核泄露等,也可对食品造成污染。 2、食品污染有哪几个特点? 第一,食品被污染日趋严重及普遍,其中化学性物质的污染占主要地位。 第二,污染物从一种生物转移到另一种生物时,浓度可以不断积聚增高,即所谓生物富集作用,以致轻微的污染过程经生物富集作用后,可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第三,现今食品污染导致的危害,除了急性毒性作用外,以慢性毒性为多见。由于长期少量摄入。且生物半衰期又较长,以致食品污染在体内对DNA等发生了作用,可出现致畸、致癌、致突变现象。 3、环境污染如何影响食品安全的? 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主要针对原料动植物的生产过程。在这些动物、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呼吸、吸收(或摄食)、饮水而使环境污染物质进入或积累在动、植物中,从而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4、食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哪几方面? 影响食品的感官 急性食物中毒 对机体的慢性中毒 致畸作用 致突变5、食品杂物污染的主要途径有那些? ①食品在生产时的污染; ②品储存过程中的污染; ③品运输过程的污染; ④意外污染; ⑤食品的掺杂掺假。

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

第四章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 环境:在特定时刻有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原生环境:天然形成并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次生环境: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 第一节环境污染物 一、环境污染与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当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致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人体健康,造成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特征是: (1)浓度低,持续时间长,而且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人和其他生物。 (2)在环境中是通过生物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进行转化、增毒、降解或富集,从而改变原有的性状和浓度,产生不同的危害作用。 (3)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链等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长期影响,而且受影响的对象广泛(整个人群,包括胎儿)。 环境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有害气体、颗粒物。 水体污染物 无机有毒物、有机有毒物、病原体 土壤污染物: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与大气和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很多是相同的 环境污染物来源 生产性污染 生活性污染 其他污染 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向海洋 水体富营养化: 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物质的废水流入水体,可使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的感官和化学形状迅速恶化,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花:淡水水体中的富营养化;赤潮:咸水水体中的富营养化 二、环境污染与人类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三、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贮存和分配的过程中,均可能存在污染食品的因素。由环境污染物造成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主要针对动植物(即食品的原料)的生产过程。 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呼吸、吸收(或摄食)、饮水而使环境污染物进入或积累在动植物体内,从而影响食品的安全。 生物浓集作用: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后,在生物体之间可沿着食物链浓度逐级增高,并超过原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叫做生物浓集作用。 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浓集作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环境化学物易为各种生物体吸收。 2、进入生物体内的环境化学物较难分解和排泄。 3、在生物浓集过程中多通过食物链进行。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集和逐渐积累时,尚不会对该生物体造成致命性伤害。 环境污染物的吸收、体内分布、代谢和排泄 浓集、吸收、结合、分布、代谢、排泄。

2020版环境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探讨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版环境污染导致的食品安 全问题的探讨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2020版环境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探 讨 摘要环境的污染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包括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从长远看,最终需依赖于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本文讨论了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之间相关联的问题,例举了历史上由环境问题导致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并根据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原理,提倡创建无公害食品安全生产基地及农业现代化,逐渐实现农业生态保护和环境重建,从环境角度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关键词环境污染食品安全 环境科学与食品安全科学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学科,它们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 环境科学是一个范围较广、涉及学科较多的科学,其中的环境

问题主要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前者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后者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因此,通常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是指次生环境问题[1]。而环境问题分为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及环境干扰三个部分[2]。我们要关注的是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的污染主要分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及其他污染如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电磁、生物等[3]。 食品安全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食品安全科学同样也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方面的问题。在食品安全危险性分析中,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来自食品添加剂、化学污染、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因素五大方面安全隐患[4]。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环境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及生物污染上,相应地,这三种环境污染在食品安全问题体系里,主要是化学污染物和农药残留及生物因素所导致的。如图1。当然,这种相应并不是绝对的,大气污染及其他污染也会有与食品安全相关联,如大气中的重金属颗粒的沉积等。 本文对食品安全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讨论,以揭示环境污

浅谈土壤污染与人体健康

浅谈土壤污染与人体健康 摘要:土壤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在我国土壤污染问题非常严重,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土壤污染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并危害人体健康。本文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来源、土壤污染特点、土壤污染现状以及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且给出了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土壤污染;来源;现状;特点;人体健康;防治措施 一、简析土壤污染 1、土壤污染的定义 土壤污染是指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使得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以至于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并直接或间接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1]。 2、土壤污染来源 土壤污染物来源主要有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农药施用、大气沉降、生活垃圾堆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以及矿产资源开放和炼制等。 2.1 重金属污染物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6%cm3、原子序数大于20的金属元素[2]。它们天然存在于自然界的岩石和土壤当中,随着污染的发生,其浓度不断上升。常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有砷、铬、镉、铜、汞、铅和锌等。这些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金属采矿、金属冶炼、金属工业、金属腐蚀、垃圾废物的处置、农业污染源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2.2 石油烃污染物 石油烃污染物主要是一系列直链和支链饱和烷烃,包括甲烷、乙烷、丙烷等以及芳香烃物质苯及苯的化合物,构成了土壤有机污染物的重要来源。而这些污染物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燃料储藏、运输过程以及交通事故造成的泄漏,导致土壤污染;使用过剩的润滑油的土地处置;煤的不适当储藏导致土壤污染;工业场所有机溶剂的排放和泄漏; 2.3 有机污染物

浅谈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浅谈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摘要】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的意识均在不断递增强。然而,社会的发展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加安全,更加放心的食品,随之而来的却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食品安全问题与环境污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本文就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进行了初步的剖析。【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食品安全 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均已成为当今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全球性和社会性热点问题。一方面,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使得今天的人们过着比过去任何时代都富有的生活,但是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隐患和危机。环境污染以及一系列诸如生态退化、资源枯竭、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另一方面,“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十五个字精辟地总结了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并道出了食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一、原生环境与食品安全 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并且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其中存在着对人体健康有利的许多因素,例如,清洁和具有正常化学组成的水、空气、土壤、适宜的的太阳辐射,都对健康起促进作用。 但在有些地区,原生环境对人群健康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例如,由于地理地质原因,有的地区的水或土壤出现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的现象,从而影响当地居民摄入这些元素的数量,引起各种类型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病)。如由缺碘导致的地方性甲状腺肿,由缺硒导致的克山病,以及地方性氟病、慢性砷中毒、

慢性硒中毒等元素慢性中毒。 二、次生环境与食品安全 次生环境是指由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改变了原生的自然环境,从而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一些列不利的因素,甚至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发生的环境问题,称为此生环境问题,又称二次环境问题。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随着人类对环境与资源不适当或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使得地球资源、自然环境和种群所面临的危机逐步升级,更使得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有毒有害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当各种污染物进入大气、水体的土壤,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至于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健康,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可以使环境中的物质组成发成改变,而且环境污染物可以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链等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影响,从而产生由环境污染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三、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现状 近几年,虽然我国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条依然危机四伏。卫生部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更趋严重,频频见诸媒体和走进公众。视野的如广东“毒大米”案件、“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一号事件”等。此外,涉及到因食品添加违禁物质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在种植、养殖等生产环节污染问题严重。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农户为单位,由于农村技术水平整体较低,在单纯追求高产量、低成本的观念趋使下,违规使用农药和违禁药物现象较常见。二是加工领域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多、规模偏小,在目前100多万家食品企业中约70%是10 人以下的家庭作坊式企业,大多缺乏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5]。而相对较具规模的食品企业,由于体制等多种原因,在质量管理、产品开发、市场经营等方面观念

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摘要:本文阐述了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污染物进入食品的途径,并指出了各种污染物对食品安全性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的问题,是现阶段中国正面临的的最严重的考验之一。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由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问题比假冒伪劣食品的所带来的危害还要大。历史上环境污染导致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有1968年,日本“痛痛病”事件。1968年,日本九州发生米糠油事件。波及日本20多个府县,受害者达14000多人,124人死亡。1979年,台湾的彰化油病也是多氯联苯泄漏造成米糠油污染,引起2000多人中毒。1971年,日本“水俣病”事件。1987年12月,我国上海甲型肝炎暴发性流行事件。1992年,英国疯牛病事件。1997年,香港发生“禽流感”事件。1999年5月比利时“二噁英”污染事件等等,这些事件都给人类带来重大的伤害,所以急切了解环境污染对食物安全性影响是个迫在眉婕的事情。【1】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的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资和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由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环境污染对食品质量的影响更是重中之重。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等,而有一些污染更是直接或间接地对食品方面产生不可忽视的危害,从而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在我国,这个问题明显突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国家,由于追求经济的发展,难免会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有所忽视,所以我国的环境污染是比较严重的,这些污染也深深地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带来一些问题。【2】大气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和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的现象。其种类很多,理化性质非常复杂,毒性也各不相同,主要来源于矿物燃料(如煤和石油等)燃烧和工业生产。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如:SO2、NO2、Cl2、氯化剂、氟化物、汽车尾气、粉尘等。长期暴露在污染空气中的动植物由于其体内外污染物增多而造成了生长发育不良或受阻,甚至发病或死亡,从而影响了食品资源的安全性。受氟污染的农作物除会使污染区域的粮菜的食用安全性受到影响外,氟化物还通过食用牧草进入食物链,对食品造成污染。 我国有些高寒地区,终年室内煤火不息,当然烧含高氟高硫的劣质煤时,室内空气氟含量可高达0.04一0.05mg/m‘,室内存放的粮食蔬菜会受到严重的污染,如玉米含氟量可达26.3一84.2m妙9,辣椒含氟量可达310.5一565.0mg /kg,人食入后可引起氟中毒。工业排放的氟化物污染大气,再沉降而污染水和土壤,使农作物含氟量增高。又可通过食物链,使动物性食品遭受氟污染。人如果长期食入高氟食品,就可能发生氟中毒,得氟斑牙或氟骨症。【3】

环境污染与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关键词:环境保护; 温室效应;臭氧层;固体废物污染;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环境污染与保护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 上个世纪,人类社会的文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科技飞速进步。人类用环境的代价换来了社会的进步。今天我们享受物质文明的时候,被污染的环境也同时在向我们索要代价。环境遭到的破环。已经达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当今世界环境污染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最显著的有以下几个 1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增加1倍,全球的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5~4.5℃。科学家预测,随着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大量增加,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2~5℃。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增强,将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有的科学家认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雪会部分融化,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使沿海的一些国家和城市被海水淹没。另外,随着气温升高,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也会发生变化,气候变化还会引起一些疾病蔓延,危害人体健康等。因此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2臭氧层遭破坏 臭氧层遭破坏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是人类活动使大气严重污染的结果。臭氧层遭破坏,使照射到地面上的太阳紫外线增多,严重损害地面上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并危害到海洋生物的生存。此外,还会使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异,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使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增多。据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就会增加2%。80年代,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的臭氧在每年的9~10月急剧减少。1985年公布的测量结果表明,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浓度大大减少,臭氧层“空洞”已扩大。1987年,科学家们又发现北极上空也出现了臭氧层“空洞”。 3酸雨。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工厂、汽车、飞机等燃烧和石油、天然气,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硫和氮的百分比物造成的。酸雨的危害很大。酸雨降落河湖,会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和繁殖乃至大量死亡;酸雨降落土壤,会使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或森林生长并进而危害人体健康;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桥梁、铁轨等。就连保存了多少个世纪的文物古迹、碑刻石雕等也会被酸雨腐蚀得斑驳脱落、满目疮痍。酸雨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巨大危害,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 4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的堆放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主要有:①占用土地,损伤地表。越来越多的城市垃圾、矿业尾矿、煤矸石、工业废渣等侵占了大量土地,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妨碍了城市环境卫生,并且埋掉了绿色植物,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②污染土壤、水体、大气。堆放

农药化肥污染与食品安全

农药化肥污染与食品安全 摘要: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农副产品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农户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找出了农民在农药和化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提出了让农民生产安全食品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农药;化肥;食品安全 农药和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广泛应用,虽然对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满足人口快速增长对农产品数量的要求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农副产品有害物质超标、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含有残存农药、化肥的农副产品给消费者带来危害。2006 年,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15 个乡镇进行了农药、化肥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农学两方面的专家联合设计,调查实施人员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事先对调查人员进行了培训,调查方式为入户访谈式调查,对1 000 个农户入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788 份。通过调查,发现了农民在农药、化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1 农药使用与食品安全 经对河南省15 个乡镇、50 个行政村、1 000 个农户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0%以上的农户在选购农药时首先考虑的是病虫害的防治效果;70%以上的农户不知道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会危害人体健康;90%农户使用农药时不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80%的农户随意丢弃用过的农药包装物和剩余农药。尽管国家严格禁止在蔬菜等农产品上使用高毒剧毒农药,然而市场上出售的一些高毒农药,价格便宜、杀虫效果又好,自然就成为农民的首选药品。个体农户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依靠农药而又不可能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造成菜田生态系统失衡、病虫的抗药性增强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严重后果。笔者曾经在小麦抽穗时下乡调研,当时麦蚜虫猖獗,有位农民给小麦喷了6 遍农药。他说,不喷药就欠收了,如果停止使用农药,蔬菜的产量将减少40%~65%,有的蔬菜甚至会绝收。调查结果还显示,在415 户种植小麦的农户中,有393 户农户对小麦使用过农药,其中14 户农户在小麦收获前15 天使用过农药,占3.4%;在507 户种植玉米的农户中,有324 户农户对玉米使用过农药,其中只有 2 户农户在玉米收获前15 天使用过农药,占0.4%;200 户种植大豆的农户中,155 户农户对大豆使用过农药,其中只有1 户农户在大豆收获前15 天使用过农药,占0.5%;调查农户中有220 户种植蔬菜,所有调查农户都对蔬菜使用过农药,其中有192 户农户在收获前15 天使用过农药,占87.3%;45 户种植果树的农户全部对果树使用过农药,而且有41 户在水果收获前15 天使用过农药,占91.1%。不论是粮食还是蔬菜、果树,在收获前15 天是禁止使用农药的,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农户对农药使用规定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违规农户占很大比例。农户使用违禁农药情况的调查结果:338 户农户使用过甲胺磷,占调查农户的42.9%;151 户农户使用过除草醚,占调查农户的19.2%;101 户农户使用过氰戊菊酯,占调查农户的12.8%;有92 户农户使用过杀虫眯,占调查农户的11.7%;81 户使用过三氯杀螨醇,占调查农户的10.3%;59 户农户使用过甲拌磷,占调查农户的7.5%;46 户农户使用过久效磷,占调查农户的5.8%;30 户农户使用过克百威,占调查农户的 3.8%;28 户农户使用过涕灭威,占调查农户的3.6%; 23 户农户使用过甲基对硫磷,占调查农户的2.9%;20 户农户使用过对硫磷,占调查农户

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有什么关系

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当人类的活动及自然因素使物理、化学、生物因子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环境,而且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致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直接或间接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这就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通过很多途径影响食品安全。 大气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人类活动特别是煤炭等m料的嫩烧、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向大气排放大盘化学污染物,种类萦多,如SO:,氧化剂、氟化物、3,4苯并花、二恶英、氮氧化物等等。 我国有些高寒地区,终年室内煤火不息,当然烧含高氟高硫的劣质煤时,室内空气氟含量可高达0.04一0.05mg/m‘,室内存放的粮食蔬菜会受到严重的污染,如玉米含氟量可达26.3一84.2m妙9,辣椒含氟量可达310.5一565.0mg/kg,人食入后可引起氟中毒。工业排放的氟化物污染大气,再沉降而污染水和土壤,使农作物含氟量增高。又可通过食物链,使动物性食品遭受氟污染。人如果长期食入高氟食品,就可能发生氟中毒,得氟斑牙或氟骨症。 又如大气污染物SO:,氮氧化物溶于空气中水分就形成酸雨,酸雨可使淡水湖泊河流酸化,影响鱼类养殖:而且酸雨地区的鱼含汞量增高,人食入含汞高的鱼类食品,健康会受到损害。 再如二恶英这是一种毒性很强可以致癌的化学物质。城市大量固体垃圾燃烧可产生二恶英,随着大气流动和飘尘沉降,二恶英可污染水体、土壤以及粮食、蔬菜和饲料,再通过食物链使动物性食品遭受污染。人食入二恶英90%以上是通过膳食,而其中主要是动物性食品。长期摄入二恶英可使癌症发病危险增加。 水体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污染水体的物质包括4大类:①无机有毒物,如各种重金属(汞、锡、铅、铬等)、氛化物、氟化物等;②有机有毒物,如苯酚、多环芳烃、有机农药等:③放射性物质污染;④生物性污染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水体污染物在动、植物体内蓄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危害。例如,用污染的水灌溉农田,所产稻米的钻度下降,蔬菜不耐储存易腐烂,土豆生长畸形,黑心。有的地区水体酚污染,导致鱼大量死亡,用此水灌溉农田所产稻米其米饭有酚味。重金属污染水体,通过食物链可引起人体慢性中毒(参见第115问痛痛病、第116问000水俱病)。11年5月,上海发生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流行,310746人发病,死亡31例:其原因就是养殖毛蛆的水体受到粪便的污染,粪便中的甲肝病毒在毛蛇体内浓积,再加上当地居民食用毛峪时未彻底加热煮熟,才酿成这场特大食品安全事件。 必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土坡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本身含丰富的矿物质。又因土坡表面积大,其颗粒物有很强的吸附力,加上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所以环境污染物特别是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后,其毒性被降解,这就是土坡的净化。但是当土坡长期遭受污染,土壤的结构和生态严重破坏,这时不仅农作物减产,而且农作物体内毒物残留量也增高,影响食用安全。重金属如锡、铅、汞、砷、铬等污染土壤,不像有机物那样容易分解、降解,而容易在土壤内残留,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例如,日本某生产砒霜(即三氧化二砷)的工厂周围地区遭

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化学性污染 污染杂质为化学物品而造成的水体污染。化学性污染根据具体污染杂质可分为6类: (1)无机污染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污染物质有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酸碱污染使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妨碍水体自净作用,还会腐蚀船舶和水下建筑物,影响渔业。 (2)无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是重金属等有潜在长期影响的物质,主要有汞、镉、铅、砷等元素。 (3)有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有机有毒物质主要是各种有机农药、多环芳烃、芳香烃等。它们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被生物所分解。(4)需氧污染物质: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酚、醇等有机物质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在分解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故称之为需氧污染物质。 (5)植物营养物质:主要是生活与工业污水中的含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以及农田排水中残余的氮和磷。 (6)油类污染物质:主要指石油对水体的污染,尤其海洋采油和油轮事故污染最甚。 生物性污染 生活污水,特别是医院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污染水体后,往往可以带入一些病原微生物。例如某些原来存在于人畜肠道中的病原细菌,如伤寒、副伤寒、霍乱细菌等都可以通过人畜粪便的污染而进入水体,随水流动而传播。一些病毒,如肝炎病毒、腺病毒等也常在污染水中发现。某些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也可通过水进行传播。防止病原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也是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的一大课题。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因农药、废水、污水各种食品添加剂及病虫害和家畜疫病所引起的污染,以及霉菌毒素引起的食品霉变,运输、包装材料中有毒物质和多氯联苯、苯并芘所造成的污染的总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化学物质的不断产生和应用,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来源也进一步繁杂,食品污染大致可分为: (1)食品中存在的天然有害物; (2)环境污染物; (3)滥用食品添加剂; (4)食品加工、贮存、运输及烹调过程中产生物质或工具、用具中的污染物。 食品污染的种类 食品污染分为分为生物性、化学性及物理性污染三类。 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污染食品。属于微生物食品污染

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

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

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 水污染防治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用水量日益增加,而水资源由于受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水质日益恶化。我国水资源70%被污染,3亿人在饮用不清洁水,1.9亿人饮用水含有害物质。因此,正确认识中国水资源的特点,合理开发利用,防止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水污染的来源 造成水体污染的因素很多,具体有几个方面。 1、工业污染源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新鲜水,排出废水,其中夹带许多原料、中间产品或成品,例如重金属、有毒化学品、酸碱、有机物、油类、悬浮物、放射性物质等。不同工业、不同产品、不同工艺过程及不同原材料等排出的废水水质、水量差异很大。因此,工业废水具有面广、量大、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的特点。工业污染物如不加妥善处理就大量排入水体,必然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对人体造成危害。 2、生活污染源人们在生活过程中排出大量的污水,如厨房污水、粪便污水、洗涤污水等。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占70%)、病原菌、

寄生虫卵等,排入水体或渗入地下将造成严重污染,生活污水的水质成分呈较规律的变化,用水量则呈较规律的季节变化,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其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质成分有所变化。 3、其他污染源雨、雪水淋洗大气中的有毒污染物、冲刷地面污染物后进入水体;农田施用的农药、化肥以及牲畜粪便等农村污水流失到水体中均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此类污水具有面广、分散、难于收集和难于治理的特点。 二、水污染防治对策 (一)、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宏观性控制对策 首先在宏观性控制对策方面,应把水污染防治和保护水环境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合理进行工业布局。 工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应按照“物耗少、能源少、占地少、污染少、运量少、技术密集程度高及附加值高”的原则,限制发展那些能耗大、用水多、污染大的工业,以降低单位工业产品或产值的排水量及污染物排放负荷。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第一、第二与第三产业之间的结构比例,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食品安全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食品安全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由于废弃物中重金属在土壤中过量沉积而引起的土壤污染。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镉、铅、铬和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铜、镍等元素。主要来自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如汞主要来自含汞废水,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废气沉降,砷则被大量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过量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镉、汞等元素在作物籽实中富集系数较高,即使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也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此外汞、砷能减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活动,影响氮素供应。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为微生物降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潜在危害极大,应特别注意防土壤的污染 重金属是沿食物链进入人体的重要污染物, 它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 而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知之甚少。综述了土壤重金属对食品的污染及对人体的危害, 介绍了土壤中重金属进入食品的途径, 并提出降低重金属对食品安全影响的具体措施。 二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食为民天, 民为邦本”的古训, 道出了食品与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密切关系。食品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必须保证两点: 一是要有一定的营养, 人们通过对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 保证人体需要的各类营养; 二是要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 防止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品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可以说, 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和健康的基本保证。作为食品, 首先是要保证其安全, 要保证食品在适宜的环境下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 减少其在生产和加工各个阶段所受到的污染, 以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食品和粮食作物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食品的安全性已成为第一卖点。近年来不断发生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污染事件, 造成了人们对食品污染的恐惧和对食品安全的担心。我国出口的一些农副产品由于农药、兽药残留, 重金属含量等卫生指标超过外方的限量标准,被拒收、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现象屡有发生, 部分传统大宗出口创汇商品被迫退出国际市

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简述土壤污染及其 防治措施

结课论文 题目: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姓名:程旭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农学系 年级专业:级园艺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王玉芬 12月31日 摘要 本文在综述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和修复方法。指出了当前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严峻,危及粮食生产、食物质量、生态安全、人体健康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认为以预防为主,预防、控制和修复相结合是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土壤环境保护策略。 关键词:土壤污染,预防,控制,修复

引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也是人类食物与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土壤资源承受的因人口增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消失、土壤退化、气候变化和污染种种等的压力逐渐增大。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它要素的关键环节,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但由于现代工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有的地方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向土壤倾倒和堆放,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大气沉降物也会进入土壤,使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土壤污染是全球三大污染问题之一。不断恶化了的土壤污染态势,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防治土壤污染刻不容缓。 1土壤污染的含义和特点 1.1 土壤污染的含义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