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食品安全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食品安全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食品安全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食品安全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食品安全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由于废弃物中重金属在土壤中过量沉积而引起的土壤污染。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镉、铅、铬和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铜、镍等元素。主要来自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如汞主要来自含汞废水,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废气沉降,砷则被大量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过量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镉、汞等元素在作物籽实中富集系数较高,即使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也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此外汞、砷能减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活动,影响氮素供应。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为微生物降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潜在危害极大,应特别注意防土壤的污染

重金属是沿食物链进入人体的重要污染物, 它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 而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知之甚少。综述了土壤重金属对食品的污染及对人体的危害, 介绍了土壤中重金属进入食品的途径, 并提出降低重金属对食品安全影响的具体措施。

二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食为民天, 民为邦本”的古训, 道出了食品与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密切关系。食品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必须保证两点: 一是要有一定的营养, 人们通过对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 保证人体需要的各类营养; 二是要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 防止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品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可以说, 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和健康的基本保证。作为食品, 首先是要保证其安全, 要保证食品在适宜的环境下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 减少其在生产和加工各个阶段所受到的污染, 以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食品和粮食作物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食品的安全性已成为第一卖点。近年来不断发生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污染事件, 造成了人们对食品污染的恐惧和对食品安全的担心。我国出口的一些农副产品由于农药、兽药残留, 重金属含量等卫生指标超过外方的限量标准,被拒收、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现象屡有发生, 部分传统大宗出口创汇商品被迫退出国际市

场, 我国农产品正面临严峻挑战。

近十几年来, 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 “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党中央第一次把“食品安全”写进了中央全会文件, 对指导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但是,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食品安全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还存在着食品的合格率不高、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患仍得不到基本控制,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工艺落后, 设备简陋, 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不够, 监督执法队伍力量与所担负的工作量相比还很不足, 执法水平还需提高等现象。本文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作一归纳和总结, 介绍土壤中重金属进入食品的途径,并提出降低重金属对食品安全影响的具体措施, 以期引起大家对食品安全的进一步重视, 加大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技术力度和政策力度。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由于环境污染而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其中与人类健康直接相关的是环境对食品的污染。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贮存、流通和消费过程中, 都有可能受到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 进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重金属由于不能够被土壤微生物所分解,易在土壤中累积, 甚至在土壤中可能转化为毒性更大的形式, 通过食物链在动物、人体内累积, 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重金属是土壤污染中最重要的污染物之一, 并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在工业高度发达的日本, 许多城市郊区的蔬菜良田被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所污染, 耕作层内的镉、铜等重金属大量富集、积累, 致使蔬菜产品内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 消费者重金属慢性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引起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曾拨给大量的专项资金, 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对“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攻关( 梁称福等,000) 。澳洲耕地土壤中镉含量为0111~6137mg/kg , 调查中发现大约10 %的蔬菜超过澳洲食品标准( ≤0105mg/ kg 鲜重) ; 瑞士农田污灌造成土壤镉、铜、锌的累积, 甜菜、莴苣、马铃薯和花生受到重金属污染; 我国目前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 万hm2 , 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 5。其中镉污染耕地1133 万hm2 , 涉及11 个省25 个地区; 被汞污染的耕地312 万hm2 , 涉及15 个省21 个地区。

沈阳张士灌区是污染面积最大、污染最严重的镉污染区, 面积约2500 多hm2 。1974 年林业土壤研究所(现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监测的结果, 灌区糙米含镉量最高达216mg/ kg (日本规定米中镉含量卫生标准为014mg/ kg , 我国规定的标准为012mg/kg) , 1975 年测定糙米中平均含镉量是1106mg/ kg。重庆酸沉降危害区, 土壤、地下水和植物含汞量明显增长, 蔬

菜样品中汞超标率达28 % (李波等,2000) 。云南省农业环境监测站对全省抽调稻米、蔬菜及少量家畜(禽) 的污染现状。稻米调查了昆明市的安宁县、西山区、官渡区, 楚雄州的禄丰县, 怒江州的兰坪县, 以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县作为对照点。调查稻米中汞、铅、镉, 其中汞的含量范围010010~011839mg/ kg , 最高含量超过标准812倍; 铅的含量范围为0112~1176mg/ kg , 最高含量超过标准215 倍; 镉的含量范围是01001 ~01510mg/ kg , 最高含量超过标准116 倍。而对照区铅的含量范围为0137~0160mg/ kg , 最高含量超过标准012 倍, 说明景洪县农田污染也不轻。蔬菜调查了通海县、呈贡县、建水县、官渡区、元谋县、东川区等地, 调查蔬菜品种有花菜、白菜、黄瓜、芹菜、茄子、番茄、青辣椒、洋葱、莲花白等。分析结果是亚硝酸盐、DDT、汞、氟等均超标。其中汞的含量范围为010010~010490mg/ kg , 最高含量超标319 倍; 镉的含量范围为010005~011260mg/kg , 最高含量超标115 倍。猪肉中铅的含量范围为0115~1123mg/ kg , 最高含量超标211 倍; 鸡肉中铅的含量范围为0114~0154mg/ kg , 最高含量超标014 倍; 砷的含量范围01035~0186mg/ kg , 最高含量超标014 倍。其它鸡蛋等都有类似的超标现象。重金属沿着食物链累积, 在粮食作物中残留并最终导致人体中毒的严重事故时有发生, 如日本的骨痛病和水俣病。

自从20 世纪50 年代以来, 特别是近30 年来, 重金属一直受到各国环境生态学家的广泛重视。重金属对人类最直接的影响之一就是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关于重金属在作物可食部分的残留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经有大量文献报道(Car Malone , 1974 ; Ci - lchiroOchiai , 1995 ; 孙铁珩, 2001 ; 王焕校, 2000 ; 常学秀, 2000) 。但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观念仅仅限制在农药残留和食品变质上, 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知之甚少。而且重金属污染具有潜在性, 无明显可见的标识, 普通消费者无法从外观上判断农产品或食品是否受重金属污染并避开它。当前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特征是: 污染面积大; 危害严重; 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直接威胁到人体健康。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及对环境污染的控制, 重金属污染问题虽然得到逐步改善,但由于环境中的本底等原因, 在短时间内要使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达到国际通常标准可能还有相当的难度。

四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 由环境重金属污染引起的疾病相当普遍。50 年代中期在日本曾经因为食用受重金属汞(Hg) 污染的鱼而出现了震惊世界的水俣病, 从1956~1960 年间, 日本水俣湾地区妇女生下的婴儿多数患先天性麻痹痴呆症。现在我国东北松花江流域地区也因鱼体重金属汞(Hg)含量高, 导致当地居民体内含汞量高, 出现了幼儿痴呆症。50 年代中期在日

本因食用遭受重金属镉(Cd) 污染的大米, 受害者首先是肾脏受损脱钙,继而出现骨软化、骨萎缩, 甚至弯曲变型、骨折,重病者的纯体比健康时缩短10~30cm , 病人全身骨头疼痛难忍。这些受害者几乎全部是妇女, 又以47~54 岁绝经前后和妊娠期妇女为多。在瑞典曾发现在排放镉、铅、砷的冶炼厂工作的女工, 其自然流产率和胎儿畸形比率均明显增高。在我国, 预计2000 年随污水排放的重金属镉约达770 多t , 从而引起农田污染, 大米中含镉量(高达1132 ~5143mg/ kg) 大大地超过卫生标准, 有的污染区居民每日摄入重金属镉的量比非污染区高30 多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威胁。据报道, 广东韶关大宝山矿区排放出的污水, 使连新凉桥、新江上坝等地河段上部赤红, 底部漆黑, 河内鱼虾绝踪。最严重的受害区上坝村, 近年死亡的250 人中, 因癌症死亡的就有210 人。

据中通社报道, 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是一家20 世纪70 年代初期建成的省属大型冶金矿山企业, 位于曲江、翁源两县交界处, 由于矿山技术力量不够, 大宝山矿及其它21个周边矿在采矿时多是采富(矿) 弃贫(矿) 且矿种分离不全, 选矿、洗矿产生的含有硫、镉、锰、铅等数种严重超标重金属的污水自排污口沿河南流, 延伸30 多公里至英德桥头镇境内, 沿河村民多受其害。据统计, 污染最严重的时候, 周边韶关境内有83 个自然村、近600hm2 农田受影响, 土壤含铅225mg/ kg , 超国家标准44 倍。翁源新江镇上坝村, 全村3000 多人, 160hm2 农田中, 有1600 多村民、100 多hm2 良田直接受废水污染。河段鱼虾已然绝迹, 鸭、鹅等动物下水几个小时就会出现惊痉状扑腾而死。受污水影响, 皮肤病、肝病和癌症成为该区的高发病症。

重金属污染已困扰周边20多年, 当地村民虽多方申诉, 但污染状况至今无多大改善(中国新闻社, 2000 年12 月6 日) 。重金属引起的环境公害事件震惊了世界, 许多国家都开始对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问题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重金属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研究因其特殊性而成为研究的特点。研究表明, 重金属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其毒理作用表现: 造成生殖障碍, 影响胎儿正常发育, 威胁儿童和成人身体健康, 降低人口身体素质。

1 造成生殖障碍。

微量重金属元素与男性生殖功能间的关系已经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注意, 精液中的微量重金属元素在男性生殖内分泌功能中的作用, 已成为男性生殖生理研究的重要课题。试验证明铜具有抗生育作用(张天宝, 1989) ; 钒及其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 尤其是男性因性腺毒性而影响生殖能力; 铅对亲代生殖生理和生殖器官的功能也具有极大的危害。可见, 铜、钒及其它重金属是造成人类生殖障碍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

2 影响胚胎正常发育。

在母体受孕期间, 如果过量接触重金属会引起流产、死胎、畸胎等异常妊娠。进入母体的重金属元素一旦经过胎盘转移, 直接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接触, 就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根据杨宵霖等(1998) 的调查, 环境铅污染对妇女生育功能的危害很大, 长期生活在铅污染区的孕妇, 体内血铅、红细胞锌原卟啉(Zpp) 和红细胞精氨酸酶(Arg)的值明显高于生活在无铅污染区的孕妇, 而前者的胎儿成活率、成活胎儿出生体重及其妊娠周数等,则明显低于后者。另外, 孕妇铅暴露对胎儿期及出生后小儿的智能发育的影响也较为严重(俞苏蒙,1996) 。除铅外, 汞也能够引起流产、死胎、畸胎等异常妊娠。

3 威胁人体健康。

长期的环境铅暴露能够导致在人体组织中的沉积, 特别是在骨骼、牙齿、肾脏和大脑中的积累。20 世纪五十年代以前, 重度铅中毒曾经是儿童死亡的原因之一。近年来, 虽然儿童重度铅中毒已经不常见了, 但低水平的铅暴露对儿童的危害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在, 人们的研究焦点集中在环境铅污染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上, 已经报道的关于环境铅污染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证据, 已成为公共卫生讨论环境铅污染标准的中心问题。许多研究揭示, 亚临床的铅暴露与儿童行为和智力有关, 儿童长期接触低浓度的铅,可导致行为功能改变, 常见有模拟学习困难、空间综合能力下降、运动失调、多动、易冲动、注意力下降、侵袭性增加、智商下降。过量重金属不仅威胁儿童的健康成长, 而且会威胁成人健康, 导致这样或那样的疾病(如镉中毒引起的骨痛病) 。环境中铅、锰、铜、汞、镉等重金属污染对成人健康的损害巨大, 低剂量的这些污染物就能够使机体代谢发生紊乱, 诱发疾病, 甚至死亡。镉对人体的毒性极大, 它能够长期富集在肾脏中(其生物半衰期为30 年) , 使人体肾功能降低。不过, 成人和儿童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 其生理特性、代谢特点等均有所差别, 因此对重金属污染的敏感性和反应特性有所不同。

五重金属进入食品的主要途径

重金属沿食物链迁移并在食品中残留和富集,使食品变得不安全。食品中的重金属来源于空气和土壤两个方面, 其中土壤是一个重要的源头。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途径: 1土壤中的重金属溶解于地表以及地下水中, 污染水源。

虽然土壤对重金属具有强烈的吸持作用, 但土壤中的重金属仍然有部分通过渗滤和淋溶作用进入地表水及地下水中, 给生活用水带来污染。通过直接饮用受污染的水或食用由受污染水源制成的食物, 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2 粮食和蔬菜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并在可食部分积累。

生活在受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的植物, 虽然能够通过根分泌作用等机制不同程度地排斥重金属进入体内, 但这种保护作用并不是牢不可破的, 特别是有些对重金属具有富集作用的作物或品种, 其体内积累了大量的重金属, 并在农作物的可食部分富集, 直接进入食品, 使食品中的重金属浓度超标。

3 富集在植物体内的重金属进入食草动物。

有些植物并不是人类的食物来源, 但却是牛羊、猪等家畜的饲料来源, 通过生物放大作用, 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饲料在动物体内富集, 并进入动物食物中, 使食品受重金属污染。

六减少重金属对食品影响的主要措施

1采用各种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技术手段修复受污染土壤

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最早采用客土、淋洗等物理化学技术。近年来, 利用生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生物修复技术包括生物提取(如利用重金属超量累积植物提取土壤中的重金属) 、生物挥发(如利用微生物将土壤中的重金属转化并挥发到空气中去) 、生物固定(例如植物根系、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等均能够使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降低) 等几个方面(Brown S. L ,1995 ;) 。这些技术和手段或者能够使土壤中重金属总量降低, 或者能够使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降低, 从而减少重金属进入农作物的机会。

2采用合理的农业耕作措施抑制或避免重金属进入农产品。

受污染土壤中重金属不断受到环境因素和农业措施的影响, 使其在土壤中的有效性受到抑制或促进, 因此能够通过相关的农业措施抑制或避免重金属通过土壤进入食物链。这一措施不仅经济, 而且实用性很强, 容易操作和普及。以我国目前这样的农业生产力水平, 又面临严峻的重金属污染形势,通过选择最能够降低重金属活性的肥料品种, 因地制宜控制其污染, 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途径。通过选择适当种类和形式的化肥、增施有机肥等农业措施, 合理利用肥料中的阴阳离子、有机质与重金属的交互作用, 抑制和免除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李波等, 2000) 。实践表明, 增施有机肥, 可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增加土壤环境容量, 提高土壤还原能力, 从而可以使铜、镉、铅等重金属在土壤中呈固定状态, 农作物对这些重金属的吸收量相应地减少(梁称福等, 2000) 。

3选育对重金属抗性强吸收少的农作物品种

在污染区种植。在重金属胁迫条件下, 植物可通过根系形态和生理生化的适应性变化机制来调节自身活化和吸收元素的强度。不同作物种类甚至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在活化和吸收元素

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植物不同个体的基因潜力。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使得通过选育既对污染物有较高的抗性、又能保证生物可食性产品具有较高安全性的品质来使食品安全成为可能。为此, 需要了解抗金属作物的抗性机制, 选找抗性强、吸收少的作物品系, 在金属污染区推广种植; 同时研究低吸收的遗传机制及基因定位, 并通过基因工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遗传育种, 培育出抗性强、吸收少、产量高、品质好的作物品种, 以保证日益严重的金属污染条件下的农业生产(常学秀, 2000) 。

4调整污染区种植结构。

重金属严重污染区不要种蔬菜和粮食作物, 特别是根菜或叶菜类, 而改为林地或种植对重金属吸收少的经济作物。很多研究表明, 根是植物吸收重金属的主要器官, 大量的重金属分布在根部。但重金属还可以通过导管向上迁移到叶片, 特别是镉等移动性较强的重金属。而籽粒中重金属的浓度相对较低。因此, 通过调整污染区种植结构能够有效减少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

参考文献:1《中国食物与营养》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其防治作者张远樊莉

2 中国环境生态网重金属污染与食品安全作者刘小利陈建敏

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选择了食品安全与健康这门选修课,本着学习的态度而且也很想知道我过食品安全的现状,转眼这学期的课程就要结束,但我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远没有结束,我突然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为它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要天天吃饭,所以食品的安全问题我们必须关注,我们要做到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学好这门课程尤其重要。

老师讲解了很多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专题,比如乳类及乳制品的鉴别,畜禽肉及肉制品鉴别,水产品及其制品鉴别,糕点类及油炸品鉴别等等。

对于乳而言,应注意其色泽是否正常、质地是否均匀细腻、滋味是否纯正以及乳香味如何。同时应留意杂质、沉淀、异味等情况,以便作出综合性的评价。色泽鉴别。良质鲜乳为乳白色或稍带微黄色,次质鲜乳色泽较良质鲜乳为差,白色中稍带青色,劣质鲜乳呈浅粉色或显著的黄绿色,或是色泽灰暗。滋味鉴别。良质炼乳淡炼乳具有明显的牛乳滋味,甜炼乳具有纯正的甜味,均无任何异物,次质炼乳滋味平淡或稍差,有轻度异味,劣质炼乳有不纯正的滋味和较重的异味。

在鉴别和挑选畜禽肉食品时,一般是以外观、色泽、组织状态、气味和滋味等感官指标为依据的。应当留意肉类制品的色泽是否鲜明,有无加入人工合成色素:肉质的坚实程度和弹性如何,有无异臭、异物、霉斑等;是否具有该类制品所特有的正常气味和滋味。其中注意观察肉制品的颜色、光泽是否有变化,品尝其滋味是否鲜美,有无异味在感官鉴别过程中尤为重要。

感官鉴别水产品及其制品的质量优劣时,主要是通过体表形态、鲜活程度、色泽、气味、肉质的弹性和洁净程度等感官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的。对于水产品来讲,首先是观察其鲜活程度如何,是否具备一定的生命活力;其次是看外观形体的完整性,注意有无伤痕、鳞爪脱落,

骨肉分离等现象;再次是观察其体表卫生洁净程度,即有无污秽物和杂质等。然后才是看其色泽,嗅其气味,有必要的话还要品尝其滋味。综上所述再进行感官评价。对于水产制品而育,感官鉴别也主要是外观,色泽,气味和滋味几项内容。其中是否具有该类制品的特有的正常气味与风味。

在对糕点质量的优劣进行感官鉴别时,应该首先观察其外表形态与色泽,然后切开检查其内部的组织结构状况,留意糕点的内质与表皮有无霉变现象,感官品评糕点的气味与滋味时,尤其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无油脂酸败带有采的哈喇味,二是口感是否松软利口,三是咀嚼时有无矿物性杂质带来的砂声。

这些并不是我学习的全部,只是其中几种食品的鉴别,我们要学习东西好很多,我国的食品安全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我国应该加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系统,开展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强调企业的自身管理,建立有效保证食品安全的卫生监督体制和技术支撑体系[,重视宣传教育,让更多的知道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而不是把他们蒙在鼓里,等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人们才知道自己的处境。只有我们每个公民共同努力,国家对食品安全科技投入加大,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食品安全法律不断制定,我们才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让我们甚至世界的人民都吃到健康的中国食品。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方法

论文课题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方法 小组组长12549025 李思远 小组成员12549026 李康 12549028 王鑫 12549030 吴义超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方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针对此,涌现了许多修复技术,而生物修复前景广阔,正日益受到重视。 现代工农业等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其治理方法很多,而生物修复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正受到关注,应用前景广阔。但生物修复仍存在许多问题待解决,如超积累植物吸收重金属的机理还未研究清楚。所有这些,都阻碍了生物修复的大规模应用。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过量累积引起的污染。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包括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如Cd、Pb、Hg、Cr、As,以及有一定毒性的元素如Cu、Zn、Ni。这类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隐蔽、无法被生物降解,将导致土壤退化,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并通过径流、淋失作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过量重金属将对植物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使其营养失调。汞、砷能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活动,阻碍氮素供应。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并生成毒性更强的甲基化合物,毒害食物链生物,最终在人体内积累,危害人类健康。 1现状 1.1国内

国家环境保护部抽样监测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发现有3.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 据国土资源部消息,目前全国耕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积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 据我国农业部调查数据,在全国约140万公顷的污灌区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46.7%,中度污染9.7%,严重污染8.4%。 华南部分城市50%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污染;长三角地区有些城市大片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 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 2005年,长三角等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情况,曾见诸报端,并引发舆论普遍关注和争议。土壤污染立法迫在眉睫。 对浙北、浙东和浙中的236.5万公顷农用地调查发现,不适合种农作物的农用地面积为47.2万公顷,占20%;浙北、浙中、浙东沿海三个区域中,属轻度、中度与重度重金属污染的面积分别占38.12%、9.04%、1.61%,城郊传统的蔬菜基地、部分基本农田都受到了较严重的影响。 第九届亚太烟草和健康大会中一项名为《中国销售的香烟:设计、烟度排放与重金属》的研究报告称:13个中国品牌国产香烟中铅、砷、镉等重金属成分含量严重超标,其含量最高超过拿大产香烟3倍以上! 2009年8月,陕西凤翔县发现大量儿童血铅含量严重超标,后确认是附近的陕西东岭冶炼公司的铅排放所导致。 1.2国外 英国早期开采煤炭、铁矿、铜矿遗留下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经过300年依然存在。1996到1999年间,英格兰和威尔士尝试挖出污染土壤并移至别处,但并未根本解决问题。从20世纪中叶开始,英国陆续制定相关的污染控制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并进行土壤改良剂和场地污染修复研究。 日本的土地重金属污染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非常严重。其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全国各地出现许多严重环境污染事件,被称为四大公害的痛痛病、水俣病、第二水俣病、四日市病,就有三起和重金属污染有关。 荷兰在工业化初期土地污染问题严重。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加强土壤的环境管理,完善了土壤环境管理的法律及相关标准。国土面积4.15万平方

数学建模A题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基础教资)

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 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 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 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 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 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重庆交通大学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陈训教 2. 范雷 3. 陈芮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胡小虎 日期:2011 年9 月 12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评 阅 人 评 分 备 注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摘要 本文针对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对于本题中所提出的问题一,我们利用MATLAB软件对所给的数值进行空间作图,然后分别作出了八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然后,我们利用综合指数(内梅罗指数)评价的方法,对五个区域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结果令人满意。对于问题二,我们根据第一问和题目所给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交通区含铅为主的大量排放,和工业区污水的大量排放等等。对于问题三,我们通过对问题一中的八张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的图可以看出,发现大多数金属都呈中心发散性传播,同时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如果考虑大气传播和固态传播,很难得出结论,在交通区,由于是汽车尾气造成的传播,发现重金属的传播无规律可循等,所以,我们考虑液态形式的传播,以针对地表水污染物的物理运动过程,以偏微分方程为建模基础,通过和假设和模型参数的估计,得出了可能污染源位置,最后,我们对模型进行了稳定性检验即灵敏性分析和拟合检验,发现在参数变化在10%左右,模型的稳定性良好。最后我们全面分析了模型的优缺点,,最后可以用MATLAB软件得出相应的结果。为更好地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测定污染源范围还应收集该地区的每年生活、工业等重要污染源的垃圾排放量,地下水流动方向以及每年的生物降解量,降雨量对重金属元素扩散的影响。一但有污染证据,我们可以在该污染源附近沿地下水流动方向设定更多采样点,由此,我们可以构造一个三维公式来计算污染物质浓度的浮动就可以模拟三维空间内的重金属分布影响。 关键字: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 MATLAB 内梅罗指数偏微分方程稳定性检验灵敏性分析地质演变生物降解量

食品中重金属铅的污染现状与分析讲解

食品中重金属铅的污染现状与分析 摘要:铅是对人体危害最强的重金属之一,本文主要从食品方面论述铅的污染现状,重点分析食品中铅污染的主要来源、铅的毒性、食品中铅的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以及对人体的危害这几个方面,最后提出相关防治措施,以便增加人们对铅污染的认识,加强铅污染的防治,保障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 关键词:铅污染;食品;污染来源;危害;防治。 The Analysis of Pb Pollution in Food Abstract:Heavy metal lead is one of the strongest factor harmful to human bod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 the aspects of food lead pollution situation. The points are as following: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source of lead pollution in food, the toxicity of lead, the standard of set limit of lead in food and detection method, the several aspects of the harm of human body. In the end, it put forward relevant prevention measures to increase their awareness of lead pollution and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ead pollution to ensure food safety and health . Keywords:Pb pollution, food, the original of pollution, detecting techniques, harm,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前言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事件不断发生, 其中铅污染事件也颇为严重。环境污染是造成食品中铅污染的主要来源,进入环境中的重金属铅是对人体毒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自然界中的铅经食物链或者其他途径进入人体,食物链是人体铅的直接来源。铅对人体许多器官会带来不良影响,尤其是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肺、肾脏等。这些影响主要表现为智力下降(尤其是对儿童学习方面引起明显问题)、肾损伤、不育、流产以及高血压,还可引起铅脑病、腹绞痛、多发性神经炎、溶血性贫血等[1]。儿童是铅污染的最易感人群。幼儿和儿童体内铅含量过高,直接影响其体格和智力的发育。这种影响是全身性的,具有不可逆性。目前我国儿童血铅水平整体有所下降,部分地区儿童血铅水平仍然较高,这与其居住环境和食物铅超标等因素密切相关[2]。 重金属铅引起的食品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介绍了目前食品中铅污染研究的现状、铅污染的主要来源、铅的毒性、食品中铅的限量标准及检测技术以及对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治理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治理进展 摘要:土壤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资源,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至关重 要的位置。然而,现阶段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 泛关注。毋庸置疑,土壤重金属污染一方面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产量,另一方 面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怎样合理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 题成为当前重点研究的对象。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保护我国土壤资源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污染现状;治理方法 1、何为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重金属指比重大于 5 的 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 4.5 克每立方厘米的金属),约有 45 种,如铜、铅、锌、铁、钴、镍、钒、铌、钽、钛、锰、镉、汞、钨、钼、金、银等。尽管锰、铜、 锌等重金属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并 非生命活动所必须,而且所有重金属超过一定浓度都对人体有毒,汞,镉,铅,砷,铬称为“五毒”元素,含有汞、镉、铬、铅及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元素 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较大。 2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2.1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重金属产生毒性的浓度范围较低;一般情况下,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降解, 只能发生形态的转化;毒性与存在的形态和价态有关;重金属污染多为复合污染,来源较为复杂,常以无机和有机混合物的形式进入环境,同时含有多种金属,共 同产生一定的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对生物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重金属通过食 物链进行生物放大,进入人体,对人体产生慢性中毒。 2.2 重金属污染在土壤中的特点 在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特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土壤环境中重金属自身 的特点,二是区别与水体和大气等介质中的特点。重金属在土壤中形态变换较为 复杂,多为过渡元素,有着较多的价态变化,且随环境 Eh,pH 配位体[2]的不同 呈现不同的价态、化合态和结合态,毒性与价态和化合物的种类有关,有机态比 无机态的毒性大;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不易被察觉,不会降解和消除,迁移转化形 式多样化,分布呈区域性;在生物体内积累和富集,在人体内呈慢性毒性过程。 3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约有近 20% 的土地已经受到了严重的重 金属污染,其总计面积约为 0.11 亿 km2,其将引起的后果不堪设想。不仅如此, 我国农业粮食产量正在以每年一千万吨产量的速度持续锐减,遭受重金属污染的 粮食产量达到了上千万吨,直接导致经济损失达到 200 亿余元。土壤重金属污染 详细的表现如下: 3.1土壤重金属污染呈现区域性分布 根据可靠数据调查表明,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总体呈现区域性分布的现象。 其中,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由于区域不同,污染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以 中部地区污染较为严重,东部与西部地区的污染相对较弱。究其原因在于,中部 地区的煤炭矿区与金属矿区较多,其开采过程中导致土壤受到重金属的污染。

金属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通用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金属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通用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金属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通用版) 摘要:矿山开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文章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日益发达的金属矿业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了重金属元素的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释放机理、污染特征及其生物危害。指出了金属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土壤;金属矿山 CurrentSituationofHeavyMetalPollutioninSoils andCountermeasures Abstract:Miningforeconomicdevelopmenttoprovidetheresources,butalsob

ringsaseriesofecologicalenvironmentproblems.Thispaperintro ducestheareaofourcountrypartincreasinglydevelopedmetalmini ngcausedthesoilheavymetalpollutionstatus,analysisofheavyme talelementsintheenvironmentofexistenceform,releasemechanis m,thepollutioncharacteristicsandbiologicalhazards.Metalmin esoilheavymetalpollutionispointedoutexistingproblemsandput sforwardspecificmeasurestocontrolsoilheavymetalpollution. 金属矿山既是资源集中地,又是天然的土水生态环境污染源。在开采过程中流失的重金属Pb、Hg、As、Cd、Cr等是土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毒害元素。。随着矿山开采年份的增加,矿山周边土壤环境中重金属不断积累,污染现象日趋严重。重金属进入土壤环境后,扩散迁移比较缓慢,且不被微生物降解,通过溶解、沉淀、凝聚、络合、吸附等过程后,容易形成不同的化学形态。当其在土壤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有可能通过土壤—植物(作物)系统,经食物链为动物或人体所摄入,潜在危害性极大。因此,金属矿山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治。

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

第四章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 环境:在特定时刻有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原生环境:天然形成并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次生环境: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 第一节环境污染物 一、环境污染与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当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致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人体健康,造成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特征是: (1)浓度低,持续时间长,而且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人和其他生物。 (2)在环境中是通过生物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进行转化、增毒、降解或富集,从而改变原有的性状和浓度,产生不同的危害作用。 (3)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链等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长期影响,而且受影响的对象广泛(整个人群,包括胎儿)。 环境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有害气体、颗粒物。 水体污染物 无机有毒物、有机有毒物、病原体 土壤污染物: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与大气和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很多是相同的 环境污染物来源 生产性污染 生活性污染 其他污染 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向海洋 水体富营养化: 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物质的废水流入水体,可使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的感官和化学形状迅速恶化,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花:淡水水体中的富营养化;赤潮:咸水水体中的富营养化 二、环境污染与人类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三、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贮存和分配的过程中,均可能存在污染食品的因素。由环境污染物造成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主要针对动植物(即食品的原料)的生产过程。 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呼吸、吸收(或摄食)、饮水而使环境污染物进入或积累在动植物体内,从而影响食品的安全。 生物浓集作用: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后,在生物体之间可沿着食物链浓度逐级增高,并超过原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叫做生物浓集作用。 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浓集作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环境化学物易为各种生物体吸收。 2、进入生物体内的环境化学物较难分解和排泄。 3、在生物浓集过程中多通过食物链进行。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集和逐渐积累时,尚不会对该生物体造成致命性伤害。 环境污染物的吸收、体内分布、代谢和排泄 浓集、吸收、结合、分布、代谢、排泄。

金属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金属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罗珊环境1001 1013020124 摘要:矿山开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文章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日益发达的金属矿业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 分析了重金属元素的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释放机理、污染特征及其生物危害。指出了金属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土壤;金属矿山 Current Situ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Mining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rovide the resources, but also brings a seri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rea of our country part increasingly developed metal mining caused the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status, analysis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in the environment of existence form, release mechanism, the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biological hazards. Metal mine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is pointed out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to control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金属矿山既是资源集中地 ,又是天然的土水生态环境污染源。在开采过程中流失的重金属Pb、Hg、As、Cd、Cr等是土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毒害元素。。随着矿山开采年份的增加,矿山周边土壤环境中重金属不断积累,污染现象日趋严重。重金属进入土壤环境后,扩散迁移比较缓慢,且不被微生物降解,通过溶解、沉淀、凝聚、络合、吸附等过程后,容易形成不同的化学形态。当其在土壤中

当前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_论文

食品科学系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当前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对食品 安全的威胁 毕业生姓名陈炜强 毕业生学号109550105007 毕业生班别09食品安监(5)班 专业名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所属系食品科学系 指导老师李银花老师 论文提交日期2012年4月29日

当前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 【摘要】近年来,环境中重金属(类金属)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增多。重金属中毒对机体的危害是多系统、多器官、多指征和不可逆的。重金属具有富集性,很难在环境中分解,可以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重金属的生物系半衰期较长,如人肾皮质镉为10-30年。重金属通过食物链的层层积累富集,必然会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构成极大地威胁。在当前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食品安全必然要面对严峻的考验。 【目的】通过对重金属的认识、重金属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当前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状况、有毒重金属对食品的污染途径以及应对重金属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措施等方面的数据和资料收集,从中了解重金属在“重金属——环境——食物——人”中的迁移,以便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加强环境保护,维护人体健康。 【方法】数据收集、综合文献 【结果】当前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工业革命以来,人类 过度地掠夺矿产资源,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逐步积累的污染恶果正进入突 发性、连锁性、区域性爆发的阶段。重金属污染是一场正在发生的灾难,而作为 人类生存的基础——食品,更是首当其冲。 【结论】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所造成的重金 属污染加以控制,对已被污染的环境和生态系统加以修复,加强食品的质量管理, 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重金属环境污染食品污染人体健康危害 0. 前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12年2月1日的广西龙江的镉污染事件,是中国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又一案例。近年来,仅发生的镉污染事件,就有2005年的广东北江韶关段镉严重超标事件,2006年的湘江湖南株洲段镉污染事故,2009年的湖南省浏阳市镉污染事件。至于其它重金属污染事件,仅“血铅超标”事件,就已涉及陕西、安徽、河南、湖南、福建、广东、四川、湖南、江苏、山东等省。2011年4月,“雀巢”、“喜宝(Hipp)”、“活乐(Holle)”、“欧格妮(O rganix)”等9种知名品牌婴儿辅食被曝含有毒重金属。2011年10月苏泊尔质量门事件。近年来,一系列重金属污染和重金属食品安全事件向人们敲响了警钟,重金属已经日益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健康。重金属的中毒途径有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重金属主要通过空气(呼吸)、水、食物和直接接触体表等各种媒介来进入人体,如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如果环境没有被严重污染,重金属一般是通过食物和消费品的消费进入人体的。民以食为天,可是现在的“天”破了。重金属从土壤到植物再到动物的转移以及从水到藻类到浮游动物再到鱼类的转移,是人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方法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针对此,涌现了许多修复技术,而生物修复前景广阔,正日益受到重视。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超积累植物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the soil is growing worse and worse. Facing this situation, there have been many repairing technologies. The Bioremediation has a broad prospect and is at a premium. Keywords: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the soil;Bioremediation;hyper accumulator 现代工农业等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其治理方法很多,而生物修复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正受到关注,应用前景广阔。但生物修复仍存在许多问题待解决,如超积累植物吸收重金属的机理还未研究清楚。所有这些,都阻碍了生物修复的大规模应用。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过量累积引起的污染。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包括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如Cd、Pb、Hg、Cr、As,以及有一定毒性的元素如Cu、Zn、Ni。这类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隐蔽、无法被生物降解,将导致土壤退化,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并通过径流、淋失作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过量重金属将对植物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使其营养失调。汞、砷能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活动,阻碍氮素供应。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并生成毒性更强的甲基化合物,毒害食物链生物,最终在人体内积累,危害人类健康。 1现状 1.1国内 国家环境保护部抽样监测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发现有3.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 据国土资源部消息,目前全国耕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积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 据我国农业部调查数据,在全国约140万公顷的污灌区中,受重金属污染的

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总结

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总结篇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方法 论文课题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方法 小组组长李思远 小组成员李康 王鑫 吴义超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方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针对此,涌现了许多修复技术,而生物修复前景广阔,正日益受到重视。现代工农业等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其治理方法很多,而生物修复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正受到关注,应用前景广阔。但生物修复仍存在许多问题待解决,如超积累植物吸收重金属的机理还未研究清楚。所有这些,都阻碍了生物修复的大规模应用。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过量累积引起的污染。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包括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如Cd、Pb、Hg、Cr、As,以及有一定毒性的元素如Cu、Zn、Ni。这类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隐蔽、无法被生物降解,将导致土壤退化,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并通过径流、淋失作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过量重金属将对植物生理功能产生

不良影响,使其营养失调。汞、砷能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活动,阻碍氮素供应。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并生成毒性更强的甲基化合物,毒害食物链生物,最终在人体内积累,危害人类健康。 1现状 国内 国家环境保护部抽样监测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发现有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 据国土资源部消息,目前全国耕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约有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积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 据我国农业部调查数据,在全国约140万公顷的污灌区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灌区面积的%,其中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严重污染%。 华南部分城市50%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污染;长三角地区有些城市大片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 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 XX年,长三角等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情况,曾见诸报端,并引发舆论普遍关注和争议。土壤污染立法迫在眉睫。

土壤重金属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1.对植物的危害 土壤中的重金属会对植物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引起株高、主根长度、叶面积等一系列生理特征的改变,高浓度的重金属会引起植物体营养不足,酶的有效性降低。 2.对人体的危害 土壤尤其是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极易进入人体,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会引起呼吸系统紊乱,免疫力降低,各器官一系列病变等。摄入过量的Cd,可引发以骨矿密度降低和骨折发生机率增加为特征的骨效应。Pb能导致人的生殖功能下降、机体免疫力降低出现头晕、头疼、记忆力减退和腹疼等一系列症状。Cr能导致不同程度的皮肤和呼吸道系统病变,并且出现溃疡和炎症。长期吸入Ni可以引起鼻癌、肺癌,并且可以引起接触性皮炎、肺炎等病症。当金属Hg进入人体后,可与体内酶或蛋白质中许多带负电的基团如巯基等结合,使能量生成、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细胞正常的功能和生长。人在 Pb 中毒会出现高级神经机能障碍。严重中毒时,引起血管管壁抗力减低,发生动脉内膜炎、血管痉挛和小动脉硬化。 3.对土壤动物的危害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和多样性构成危害,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与数量随着污染的加重而减少,优势类群与常见类群的类明显减少;重金属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密度类群指数都有减少的趋势。 4.对土壤环境的危害 大多数重金属在土壤中相对稳定,一旦进入土壤,很难在生物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分解,难以从土壤中迁出。从而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生物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明显不良影响,影响土壤生态结构和功能的稳定。重金属复合污染影响了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的细菌丰富度,改变了土壤环境的优势菌群,从而使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化发生变化。

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摘要:本文阐述了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污染物进入食品的途径,并指出了各种污染物对食品安全性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的问题,是现阶段中国正面临的的最严重的考验之一。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由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问题比假冒伪劣食品的所带来的危害还要大。历史上环境污染导致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有1968年,日本“痛痛病”事件。1968年,日本九州发生米糠油事件。波及日本20多个府县,受害者达14000多人,124人死亡。1979年,台湾的彰化油病也是多氯联苯泄漏造成米糠油污染,引起2000多人中毒。1971年,日本“水俣病”事件。1987年12月,我国上海甲型肝炎暴发性流行事件。1992年,英国疯牛病事件。1997年,香港发生“禽流感”事件。1999年5月比利时“二噁英”污染事件等等,这些事件都给人类带来重大的伤害,所以急切了解环境污染对食物安全性影响是个迫在眉婕的事情。【1】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的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资和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由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环境污染对食品质量的影响更是重中之重。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等,而有一些污染更是直接或间接地对食品方面产生不可忽视的危害,从而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在我国,这个问题明显突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国家,由于追求经济的发展,难免会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有所忽视,所以我国的环境污染是比较严重的,这些污染也深深地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带来一些问题。【2】大气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和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的现象。其种类很多,理化性质非常复杂,毒性也各不相同,主要来源于矿物燃料(如煤和石油等)燃烧和工业生产。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如:SO2、NO2、Cl2、氯化剂、氟化物、汽车尾气、粉尘等。长期暴露在污染空气中的动植物由于其体内外污染物增多而造成了生长发育不良或受阻,甚至发病或死亡,从而影响了食品资源的安全性。受氟污染的农作物除会使污染区域的粮菜的食用安全性受到影响外,氟化物还通过食用牧草进入食物链,对食品造成污染。 我国有些高寒地区,终年室内煤火不息,当然烧含高氟高硫的劣质煤时,室内空气氟含量可高达0.04一0.05mg/m‘,室内存放的粮食蔬菜会受到严重的污染,如玉米含氟量可达26.3一84.2m妙9,辣椒含氟量可达310.5一565.0mg /kg,人食入后可引起氟中毒。工业排放的氟化物污染大气,再沉降而污染水和土壤,使农作物含氟量增高。又可通过食物链,使动物性食品遭受氟污染。人如果长期食入高氟食品,就可能发生氟中毒,得氟斑牙或氟骨症。【3】

2011年数学建模获奖论文 A题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摘要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日显突出。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污水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等均能引起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而重金属污染对城市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对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问题1,先用MATLAB软件对所给数据进行处理,插值拟合得出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图;再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建立模型进行求解。首先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各区的8种重金属的平均浓度;然后结合MATLAB软件求出各 各种元素之间及其与海拔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和相关度;然后结合第一问给出的空间分布图和区域散点图,参照主要重金属含量土壤单项污染的指数,分析得出各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来自工业区、主干道路区和生活区。 对于问题3,由上述问题的分析可以认为重金属的分布是连续的,物质的扩散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在模型一数据处理基础上建立遍历搜索模型,结合MATLAB软件求出重金属空间分布中的极值点即可能的污染源,得出极值点后再结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通过MATLAB软件对极值点进行筛选,得出8种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污染源。 对于问题4,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分析,找出了各个模型的优缺点。然后分析影响城市地质演化模型的因素,为更好地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从动态和多元的角度出发,还应搜集采样点的长期动态数据和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因素的相关信息,分别建立动态动态传播模型和城市地质环境的综合评价预测模型。 关键词: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污染等级相关矩阵遍历搜索模型污染源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食品安全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食品安全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由于废弃物中重金属在土壤中过量沉积而引起的土壤污染。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镉、铅、铬和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铜、镍等元素。主要来自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如汞主要来自含汞废水,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废气沉降,砷则被大量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过量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镉、汞等元素在作物籽实中富集系数较高,即使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也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此外汞、砷能减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活动,影响氮素供应。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为微生物降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潜在危害极大,应特别注意防土壤的污染 重金属是沿食物链进入人体的重要污染物, 它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 而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知之甚少。综述了土壤重金属对食品的污染及对人体的危害, 介绍了土壤中重金属进入食品的途径, 并提出降低重金属对食品安全影响的具体措施。 二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食为民天, 民为邦本”的古训, 道出了食品与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密切关系。食品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必须保证两点: 一是要有一定的营养, 人们通过对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 保证人体需要的各类营养; 二是要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 防止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品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可以说, 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和健康的基本保证。作为食品, 首先是要保证其安全, 要保证食品在适宜的环境下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 减少其在生产和加工各个阶段所受到的污染, 以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食品和粮食作物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食品的安全性已成为第一卖点。近年来不断发生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污染事件, 造成了人们对食品污染的恐惧和对食品安全的担心。我国出口的一些农副产品由于农药、兽药残留, 重金属含量等卫生指标超过外方的限量标准,被拒收、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现象屡有发生, 部分传统大宗出口创汇商品被迫退出国际市

土壤重金属污染原因汇总

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重金属污染主要表现在水污染中,还有一部分是在大气和固体废物中。 重金属污染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污染不同。不少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净化,使有害性降低或解除。而重金属具有富集性,很难在环境中降解。目前我国由于在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过程中,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钴等进入大气、水、土壤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如随废重金属水银水排出的重金属,即使浓度小,也可在藻类和底泥中积累,被鱼和贝类体表吸附,产生食物链浓缩,从而造成公害。水体中金属有利或有害不仅取决于金属的种类、理化性质,而且还取决于金属的浓度及存在的价态和形态,即使有益的金属元素浓度超过某一数值也会有剧烈的毒性,使动植物中毒,甚至死亡。金属有机化合物(如有机汞、有机铅、有机砷、有机锡等)比相应的金属无机化合物毒性要强得多;可溶态的金属又比颗粒态金属的毒性要大;六价铬比三价铬毒性要大等等。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各种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富集,如果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重金属在大气、水体、土壤、生物体中广泛分布,而底泥往往是重金属的储存库和最后的归宿。 重金属的污染主要来源工业污染,其次是交通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

工业污染大多通过废渣、废水、废气排入环境, 交通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的排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 生活污染主要是一些生活垃圾的污染,废旧电池、破碎的照明灯、没有用完的化妆品、上彩釉的碗碟等,对于重金属的污染只要我们从其来源加以控制,就多多少少可以减少重金属污染。专家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塑料生产企业的工艺、设备、技术研发较落后,是造成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而管理不善、地方保护及人们环保意识淡薄,加剧了污染,强化治理迫在眉睫。生产企业应放眼未来,倡导环保,使用环保型助剂才能使PVC行业健康长远发展。 铅污染 是可在人体和动物组织中积蓄的有毒金属。主要来源于各种油漆、涂料、蓄电池、冶炼、五金、机械、电镀、化妆品、染发剂、釉彩碗碟、餐具、燃煤、膨化食品、自来水管等。它是通过南丹矿区污染严重 镉污染 镉不是人体的必要元素。镉主要来源有电镀、采矿、冶炼、燃料、电池和化学工业等排放的废水;废旧电池中镉含量较高、也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尤其是蘑菇,在奶制品和谷物中也有少量存在,镉能够取代骨中钙,使骨骼严重软化,骨头寸断,会引起胃脏功能失调,干扰人体和生物体内锌的酶系统,导致高血压症上升。易受害的人群是

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有什么关系

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当人类的活动及自然因素使物理、化学、生物因子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环境,而且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致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直接或间接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这就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通过很多途径影响食品安全。 大气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人类活动特别是煤炭等m料的嫩烧、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向大气排放大盘化学污染物,种类萦多,如SO:,氧化剂、氟化物、3,4苯并花、二恶英、氮氧化物等等。 我国有些高寒地区,终年室内煤火不息,当然烧含高氟高硫的劣质煤时,室内空气氟含量可高达0.04一0.05mg/m‘,室内存放的粮食蔬菜会受到严重的污染,如玉米含氟量可达26.3一84.2m妙9,辣椒含氟量可达310.5一565.0mg/kg,人食入后可引起氟中毒。工业排放的氟化物污染大气,再沉降而污染水和土壤,使农作物含氟量增高。又可通过食物链,使动物性食品遭受氟污染。人如果长期食入高氟食品,就可能发生氟中毒,得氟斑牙或氟骨症。 又如大气污染物SO:,氮氧化物溶于空气中水分就形成酸雨,酸雨可使淡水湖泊河流酸化,影响鱼类养殖:而且酸雨地区的鱼含汞量增高,人食入含汞高的鱼类食品,健康会受到损害。 再如二恶英这是一种毒性很强可以致癌的化学物质。城市大量固体垃圾燃烧可产生二恶英,随着大气流动和飘尘沉降,二恶英可污染水体、土壤以及粮食、蔬菜和饲料,再通过食物链使动物性食品遭受污染。人食入二恶英90%以上是通过膳食,而其中主要是动物性食品。长期摄入二恶英可使癌症发病危险增加。 水体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污染水体的物质包括4大类:①无机有毒物,如各种重金属(汞、锡、铅、铬等)、氛化物、氟化物等;②有机有毒物,如苯酚、多环芳烃、有机农药等:③放射性物质污染;④生物性污染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水体污染物在动、植物体内蓄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危害。例如,用污染的水灌溉农田,所产稻米的钻度下降,蔬菜不耐储存易腐烂,土豆生长畸形,黑心。有的地区水体酚污染,导致鱼大量死亡,用此水灌溉农田所产稻米其米饭有酚味。重金属污染水体,通过食物链可引起人体慢性中毒(参见第115问痛痛病、第116问000水俱病)。11年5月,上海发生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流行,310746人发病,死亡31例:其原因就是养殖毛蛆的水体受到粪便的污染,粪便中的甲肝病毒在毛蛇体内浓积,再加上当地居民食用毛峪时未彻底加热煮熟,才酿成这场特大食品安全事件。 必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土坡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本身含丰富的矿物质。又因土坡表面积大,其颗粒物有很强的吸附力,加上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所以环境污染物特别是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后,其毒性被降解,这就是土坡的净化。但是当土坡长期遭受污染,土壤的结构和生态严重破坏,这时不仅农作物减产,而且农作物体内毒物残留量也增高,影响食用安全。重金属如锡、铅、汞、砷、铬等污染土壤,不像有机物那样容易分解、降解,而容易在土壤内残留,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例如,日本某生产砒霜(即三氧化二砷)的工厂周围地区遭

土壤重金属污染常见治理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常见治理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使其由活化态转为稳定态;二是从土壤中除去重金属。 常采用的物理及物理化学的方法是热解吸法、电化学法和提取法。对于挥发性重金属可用加热方法从土壤中解吸出来。若重金属渗透性不高且传导性差则用电化学法除去。提取法可利用试剂和土壤中的重金属作用,形成溶解性的重金属离子或金属试剂络合物,回收再利用。(二)工程物理化学法 工程物理化学法是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在重金属污染的初期,由于污染较集中,这种方法较为普遍采用,主要方法有:客土法、冲洗络合法、电动化学法、热处理法、物理固化法等。对于污染重、面积小的土壤运用物理化学法具有治理效果明显、迅速的优点,但对于污染面积较大的土壤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而且容易导致土壤结构的破坏和土壤肥力的下降,因此对于大面积重金属污染地不宜采用这种方法。 热处理法是将污染土壤加热,使土壤中的挥发性污染物挥发并收集起来进行回收或处理;电解法是使土壤中重金属在电解、电迁移、电渗和电泳等的作用下在阳极或阴极被移走。(三)生物修复法 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或使其形态发生改变,从而使污染的土壤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修复措施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动物修复等。因其具有效果好、投资省、费用低、易于管理与操作、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及工程运用的热点。 1、植物修复措施 植物修复措施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理论为基础,一些重金属污染区存在着对重金属具耐性的植物,这些植物通过排斥或在局部使重金属富集,使重金属在植株根部细胞壁沉淀而“束缚”其跨膜吸收,或与某些蛋白质、有机酸结合生成不具生物活性的解毒形式,从而提高了对重金属伤害的忍耐度。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是一门新兴起的环境应用技术。植物治理措施的关键是寻找合适的超积累或耐重金属植物,超积累植物可吸收积累大量的重金属,但植物修复措施也有局限性,如超积累植物通常生物量低,生长缓慢,效果不显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