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老年人心房纤颤疗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3.77 KB
- 文档页数:2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3月 第8卷第6期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 l。。一÷__j 一|--
中心对照研究.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2,1l(2):69—72.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4:38.
[4]李莲王,昊永日.19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药物不良反
应杂志,2004,4(6):56.
[5]刘淼.抗茵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与治疗规范用药实务全
胺碘酮 治疗 书.宁夏:宁夏大地音像出版社.2004:264. [6]史美甫,郭涛,李明,等.精编临床用药必备.北京:中国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3:37. 。
【收稿日期】2009—11—27
老年人心房纤颤疗效分析
谢树学
南溪县人民医院(四川 南溪644100)
【摘要】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30例心房纤颤老年患者,均采用口服胺碘酮0.2克/次,每日
3次,应用1周后改为0.2克/次,每日2次,再口服维持量治疗,随访1年。结果 在治疗2周内复律22例,成功率达73.3%,随访1
年,显效者20例,占66.7%,有效3例,总有效率76.7%。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未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结论胺碘酮治疗心房纤
颤疗效明显,毒副作用少。
【关键词】胺碘酮;老年;心房纤颤 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患有器质性心脏病老
年人,70%的房颤患者年龄在65~85岁之间。胺碘酮作为目前
治疗心律失常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在治疗心房纤颤中起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笔者所在医院内科从2003年1月~2009年10
月以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30例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心房纤颤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
龄65—80岁,平均年龄71.5岁。均j钉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
诊断,其中持续性心房纤颤24例,阵发性心房纤颤6例,病因为
冠心病者l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者6例,慢性肺心病4例,风心
病4例,原因不明者3例,所有病例均排除电解质紊乱原因所致,
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按NYHA心功能分级,I
级心功能4例,Ⅱ级心功能20例,Ⅲ~Ⅳ级心功能6例。
1.2治疗方法针对病因治疗时,不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均采用口服胺碘酮0.2克/次,每日3次,应用1周后改为口服
0.2克/次,每日2次,再I;l服维持量治疗。用药期间每日1次监
测心电图,测QT间期,若QTC>0.5 S需慎重,在某种情况下酌情
减量,必要时停用。
1.3疗效判定均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治疗效果。显效:
经过治疗后,使持续性房颤转为并维持窦性心律或变为偶有发作
的阵发性房颤;有效:经治疗后使其持续性房颤转为阵发性房颤;
无效:经治疗后达不到上述标准者。
2结果
2周内复律成功达22例,成功率达73.3%,未转为窦性心律
8例,随访1年,显效者20例,占66.7%,有效3例,总有效率
76.7%,无效率23.3%。心电图显示QT问期有不同程度延长,
但经减量或停药后逐渐恢复。长期服药有5例 现消化道不良
反应,有2例 现症状性心动过缓,但不影响治疗效果。 3讨论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而复杂的心律失常之一,有很高 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J。根据发作情况分为:初发性、阵发性、持
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四种,房颤增加患者病死率和病残率,房颤症
状的轻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心室率超过150次/分钟时,患者
可发生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率慢时患者甚至不觉察存
在,房颤时心房有效收缩消失,心排 量减少达25%或以上,并
且房颤有较高的发生体循环栓塞的危险,m栓脱落引起的并发症
比无房颤者高5~15倍,而体循环的栓塞以脑栓塞为主,造成较
高的致残率,因而房颤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随着近年来
对房颤的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心房重构在房颤发生发展中的作
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临床资料表明,所有引起心房扩张,心房肌增
生与纤维化、炎性浸润等改变的疾病包括心脏瓣膜病、高 压病、
冠心病等均可促发房颤,其中心房纤维化与扩张导致房内及房问
传导的延迟,心房传导各相异性增加,均有利丁折返的形成是导
致房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所以日前认为心房结构重构是房
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房颤的发牛机制复杂,因而治疗手
段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其中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房颤治疗的
重要一环。作为Ⅲ类药物的胺碘酮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定
为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目前仍是临床中应用最广的
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_j』。
胺碘酮为多通道阻滞剂,可轻度阻滞钠通过,同时抑制钾外
向电流从而延长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抑制窦房结
及房室结的功能,延长房室结区传导,有效抑制心房纤颤;胺碘酮
还能调节缺m心肌细胞内能量代谢,减少缺mL心肌磷脂的破坏,
保护细胞膜和细胞器结构和功能完整,清除自由基,对抗脂质过
氧化,有很好的抗心肌缺m作用 J。胺碘酮无论是对房颤的转律
还是预防房颤的复发都是最有效的药物。存一项比较索他洛尔
和胺碘酮预防房颤复发的临床试验中,66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
机分为胺碘酮组、索他洛尔组和安慰剂组,随访时间1~4.5年,
其中1年的房颤复发率,胺碘酮组为48%,索他洛尔组68%,安
慰剂组87% 。胺碘酮对房颤的转复,防止复发,维持安律的总
77
—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3月 第8卷第6期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药物与临床| | 一 |。 . ÷ |I --| .
体疗效较其他药物好,且负性肌力作用和促心律失常作用少,故
适用于多种临床情况,尤其对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治疗优势
较大,实际上胺碘酮已成为重症情况合并房颤时的首选药物,目
前,胺碘酮是用于房颤转复后维持窦律的最常用的药物,国内有
研究显示,胺碘酮维持窦律的1年有效率为67.5%一71.8%E6]。
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口服胺碘酮治疗3O例心房纤颤老年患者
治疗效果明显,(有效率76.7%),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但胺
碘酮主要缺点是起效慢,引起PR间期延长及QT问期延长,对心
脏心外的脏器毒性作用以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最常见,以肺间质
纤维化最为严重,所以要定期复查心电图、胸片、肺功能、肝肾功
能以及甲状腺功能,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严重房室传导阻滞QT
间期明显延长及对碘过敏者忌用,对甲状腺功能紊乱,肝、肾功能
不全,严重心衰应慎用。
综上所述,胺碘酮在房颤的治疗中,无论在转复窦律的维持
还是控制心室率上都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对于一些合并严重器质
性心脏病患者,更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存严格掌握剂量、禁忌
证、适应证以及用药期间监测下,仔细衡量患者的临床特点,判断
患者应用风险与收益比较,进而做出合理的选择。总之,胺碘酮
在治疗老年人房颤中,效果明确,耐受性好,短期内毒副作用少,
值得在临床上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GOAS,Hylek EM,Phillips KA,et a1.Prevalence of diagnosed at—
rial fibrillation in adults.National implications for rhythm manage・
ment and stroke prevention:the Anticoagulation and risk factom in
atrial fibrillation(ATRIA)study.Jama,200l,285:2370—2375. [2]周自强,胡大一,陈捷,等.中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
究.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491—494.
[3]Vassallo P,Trohman RG.Prescribing amiodarone an evidence
based review of clinical indications.JAMA,2007,298(5):1312
—1322. [4]黄进宇.胺碘酮与心肌缺血的相关研究.国外医学:心血管分
册,1992,26(5):283. [5]Singh BN,Singh SN,Reda DJ,et a1.Amiodamne versus sotalol
for atrial fibrillation.N Engl J Med,2005,352(8):1861—1872.
[6]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
会,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工作组.胺碘酮抗心律
失常治疗应用指南(2008).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
(12):769—777.
【收稿日期】2010—01一o4
B超监控下用曲安奈德注射液 治疗
乳腺囊肿的临床观察
周岚
武汉天关乳腺病专科医院(湖北武汉443000) 单纯性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单纯性单发或多发囊肿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在B超监控下用醋酸曲安奈德
注射液对乳腺囊腔内抽吸灌注治疗乳腺囊肿患者52例,术后观察囊肿体积消融情况,3个月后复查。结果 复查痊愈的3l例占
60%,有效的18例占34%,无效的3倒占6%。结论在B超监控下行乳房囊肿抽吸灌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定位精准,乳房腺
体组织损伤小,操作简便易行,治疗效果理想,有效率达94%,特别是对多发囊肿或位置较深,临床手检触摸不到的囊肿是一种非常积
极的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关键词】 乳腺囊肿; 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抽吸灌注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非炎症性、非肿瘤性良
性病变,而单纯性乳腺囊肿是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主要病变类型,
乳腺囊肿发生的原因日前尚不清楚,但与内分泌紊乱密切相关。
当黄体酮分泌减少或缺乏,雌激素水平相对增高刺激乳腺导管上
皮增生,致使导管延伸、折叠、迂曲,大量上皮细胞脱落及伴有部
分导管壁细胞坏死造成管腔堵塞,其分泌物大量在管腔内积聚而
末梢导管高度扩张形成乳腺囊肿。如仅有囊性扩张而无上皮增
生者称为单纯性囊肿。乳腺囊肿多位于乳房中央、乳头周嗣,特
别好发于乳头上方处。多见于中年妇女。直径0.2~5.0 cm不
等。多与乳房其它疾病并存。极少数患者于绝经后期可自行
消失。
乳腺囊肿的临床治疗多采朋手术治疗、中药内服、细针抽吸
注入硬化剂等方法治疗,手术治疗损伤大瘢痕丑,又难以根治;巾
一78一 药治疗疗程长、囊肿缩小疗效不显著、患者难以坚持;细针抽吸能
够立杆见影的解决问题,但很容易再次长大或反复复发。
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细针抽吸,高渗溶液灌洗,再用醋酸曲安
奈德注射液注入囊腔治疗,临床观察52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0月~2009年8月在医院门诊就诊检
查患者30例,全部为女性,年龄30~55岁。根据症状及体征、体
格检查、乳腺B超、乳腺钼靶摄片,诊断为乳腺增生症伴单发或多
发囊肿形成。囊肿大小在0.5~8.0 cm范围内。其中单发囊肿
17例,多发囊肿13例。肿瘤最大直径8.0 cm,最小直径0.5 cm。
1.2操作方法存B超监控下定位,消毒皮肤,局部利多卡因麻
醉,用穿刺针从麻醉皮丘处进入,通过B超检测刺人囊肿中心,抽
吸囊液,保留针头,
取下注射器,另换注射器抽吸和囊液等量高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