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过敏性紫癜40例临床分析与治疗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全身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多数于3—14岁之间发病,以学龄期发病最高,临床典型症状为:皮肤紫癜,伴关节肿痛、胃肠道症状和肾脏损坏等。
现将本院治疗40例过敏性紫癜案例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患者年龄4—14之间,其中男性30例,占75%;女性10例,占25%。
2. 临床表现单纯性紫癜3例,其余37例为复合型紫癜,并伴有心、肾、消化道、关节等一个或一个以上器官的损坏,其中心电图异常者8例,腹痛、消化道出血30例,肾损害20例,关节肿痛4例,淋巴结肿大3例,体温在37-38℃20例。
2.1 消化道出血30例,占75%;用肉眼黑便或血便,检查33例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经治疗后痊愈;2.2 紫癜肾20例,占50%。
肾炎性肾损害10例,尿蛋白+—++,红细胞5—60个/视野,伴高血压2例,迁延为慢性肾炎3例。
2.3 22例心电图检查10例异常,一过性心前区不舒5例,心悸胸闷2例,心动过缓2例,心肌酶谱异常1例,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诊断标准根据典型的皮疹和以上医学实验室检查结果,如果皮疹不典型和皮疹出现之前,先有剧烈腹痛、多发性关节疼痛和水肿、高血压、血尿等症状,且与特发性血小板紫癜、外科急腹症、风湿性关节炎以及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相鉴别。
讨论1. 过敏性紫癜除皮肤外还可有消化道、肾、心、关节等多脏器损坏,尤其腹型紫癜,常伴有腹痛呕吐,有时肉眼可见血便、大便阳性,偶见肠套叠、肠梗阻等并发症。
当腹痛绞痛等症状先于皮疹出现时,易误诊为急腹症,因此当各种检查均不能解释出血原因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2. 通过40例病案分析说明,过敏性紫癜如果未累及肾脏临床多呈良性经过,均可在近期治愈,而一旦累及肾脏,则治疗困难,病程常预后差,重者呈现少尿、水肿、高血压、甚至并发氮质血症和高血压脑病,虽然多数患儿尿改变会数日后数值正常,但少数患儿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压可持续2—3年之久。
过敏性紫癜35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及治疗的有关问题以提高诊治水平。
方法:2006年1月~2011年3月收治过敏性紫癜患者35例,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过敏性紫癜患病男性略多于女性、青少年好发、多数发病于春秋季、部分病例有较明确的上呼吸道感染诱因。
结论:本组35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既往的研究基本一致。
多数病例经治疗后预后转归良好。
但成人病例特别是合并肾损害,应注意出院后随访观察。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诊断治疗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较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病变主要累毛细血管及小动脉的管壁,使其通透性和脆性增加。
临床特点除紫癜外,常伴有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炎、腹痛及肾炎等症状。
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成人也不少见。
对35例过敏性紫癜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收治过敏性紫癜患者35例,符合内、儿科教科书及文献诊疗标准。
统计项目:统计全部病例的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引发疾病的可能原因、主要临床表现、紫癜出现的时间及主要的分布情况,瘀斑出现的时间及分布情况,胃肠道受累情况,肾脏受累的情况,关节受累情况,临床首发症状,临床类型,主要化验,治疗情况及并发症,预后转归等。
结果本组患者35例,男21例,女14例(3:2),年龄4~5岁4例(11.42%),6~10岁11例(31.42%),11~20岁15例(42.85%),21~40岁4例(11.42%),41~60岁1例(2.28%)。
发病季节及诱因:春季和秋季多发,共24例(68.75℅)。
7例发病1周前有明确的上呼吸道感染史,1例有进食鱼类史,其余发病原因不明,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4]。
主要临床表现:①皮肤损害,35例均有典型的皮肤紫癜,分布于双下肢,臀部,呈对称性分布。
同时累及躯干和双上肢14例,颜面亦同时受累(即全身性)3例。
有的紫癜>5mm,融合成片,形成瘀斑,双下肢瘀斑14例,双上肢4例,躯干2例,颜面部1例。
儿童过敏性紫癜33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
方法:对2001年8月~2007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33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肾损害相关因素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2001~2007年每年的住院构成比依次为0.91%、1.12%、1.25%、1.28%、1.35%、1.48%及1.71%。
(2)农村患儿213例,占63.39%。
(3)诱因:感染因素216例(64.29%),进食特殊食物引起64例(19.04%),药物引起56例(16.67%)。
(4)冬季发病148例(44.04%),春季发病130例(38.69%)。
(5)出现肾脏症状64例(19.04%),出现关节症状74例(22.02%),出现消化道症状70例(20.82%)。
(6)血清IgA升高58例(17.26%),IgE升高102例(30.35%)。
(7)预后:治愈276例(82.14%),好转32例(9.52%)。
结论:(1)HSP患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农村患儿发病较多;冬春季好发。
(2)发病诱因仍以感染为第一位。
(3)要重视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多系统损害,如皮肤、关节、消化道、肾脏等。
(4)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和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关键词】儿童紫癜过敏性临床特点Clinical Analysis of 336 Children with Henoch Schonlein PurpuraZHOU Bin, LI Li da(Xuzhou Central Hos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 Jiangsu Xuzhou 221009,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Henoch Schonlein purpura (HSP). Methods: 336 cases with HSP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01 to October, 2007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on their patterns of onset,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correlated factors of renal damage and outcomes. Results: (1) 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hospitalization of HSP was 0.91%, 1.12%, 1.25%, 1.28%, 1.35%, 1.48% and 1.71% from 2001 to 2007, respectively. (2) Among the 336 cases, 213 (63.39%) were from rural area. (3) Inducing factors: infections (216 cases, 64.29%), special food (64 cases, 19.04%) and drugs (56 cases, 16.67%). (4) Winter 148 cases (44.04%), Spring 130 cases (38.69%). (5) Totally 64 cases (19.04%) presented symptoms of renal damage, 74 cases (22.02%) presented symptoms of joint symptoms, 70 cases (20.82%) presented symptoms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symptoms. (6) Increased IgA in serum in58 cases (17.26%), increased IgE in 102 cases (30.35%). (7) Pprognosis: 276 (82.14%) cases were cured, 32 cases (9.52%) were greatly improved. Conclusions: (1) Morbidity of HSP increases year by year. Morbidity is high in the children from rural area and also high high when in winter and spring. (2) The most important inducing factor is infection. (3)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multisystem damage in HSP, including skin, joint,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renal. (4) HSP has relation with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functional disorder of immune system.[Key words] Child; Purpura, Henoch Schonlein; Morbidity; Clinical features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过敏性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的血管炎,其特征为皮肤紫癜,可伴有关节痛、腹痛和肾脏的改变[1]。
小儿过敏性紫癜42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及预后。
方法对42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各型的发病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男23例,女19例,男女比为1.21∶1。
单纯型13例占30.9%、腹型10例占23.8%、关节型9例占21.4%、肾型6例占14.3%、混合型4例占9.5%。
经治疗41例有效,占97.6%,仅1例反复发作,转上级医院治疗。
随访有6例再次复发占14.3%,经治疗后好转。
结论发病与感染、药物及食物过敏、冷刺激、植物花粉、疫苗接种等因素有关。
HSP常累及的部位为皮肤、消化道、关节和肾脏,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时诊断困难,易误诊。
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注意以去除病因、抗过敏及解痉、止痛等对症处理。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诊断和治疗;临床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最常见的血管炎综合征[1],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累及皮肤、消化道、关节及肾脏,偶可累及心、脑、肺及胸膜等。
个别病例易被误诊,现对本院42例过敏性紫癜儿童患者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病例为本院儿科于近期收治的初发病例,均符合儿童HSP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23例,女19例,男女比为1.21∶1。
发病年龄 1.8~12岁,本组病例中有前驱感染史26例占61.9%;在出现紫癜时伴有感染4例占9.5%;有食物过敏(海鲜、奶等)史3例占7.1%;未发现明显诱因9例占21.4%。
1.2 方法对本组42例患儿从年龄、性别、诱因、首发症状、主要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临床分析。
1.3 临床表现及分型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如:腹痛、呕吐、腹泻、便血)等为主、关节症状(如关节肿痛)、呼吸道症状、肾脏损害等症。
可分为单纯型、腹型、关节型、肾型、混合型等。
1.4 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沉、肾功能、心肌酶、胸部及腹部X线、腹部B超、心电图等多种辅助检查。
第 1 页/ 共 2 页 【儿科专家门诊案例】 过敏性紫癜 治疗案例(1) 谷某,男,9岁。住院号:60241 职业:学生 家庭住址:天津市丁字沽3号路化宿 患儿主因间断双下肢皮疹一月余,于97年11月18日收入院。 患儿入院前1个半月有食蟹史,无明显异常。入院前1个月双下肢内侧出现对称性红色皮疹,不痒,无关节痛,无呕吐及腹痛,无肉眼血尿。于外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予强的松治疗(自行停用),皮疹反复出现。一周前在外院住院治疗,经予青霉素、甲氢咪呱及氟美松、强的松治疗,双下肢皮疹明显加重,波及双腿外侧及臀部,未见关节痛、腹痛及肉眼血尿。入院时双下肢红色点片状皮疹,呈对称性,压之不褪色,无关节痛,无呕吐腹痛,无肉眼血尿等症,纳佳,便调。 既往史:无 个人史:第一胎,足月顺产。 过敏史:对螃蟹过敏。 家族史:无 查体:咽充血,心肺未闻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侧臀部及双下肢可见较多点片状红色皮疹,呈对称性,压之不褪色,膝踝关节无红肿。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入院查血小板及尿常规均正常。 诊断:中医:紫癜(血热妄行) 西医:过敏性紫癜 治法:清热凉血,化瘀消斑。 处方:生地25g 丹皮10g 鲜芦茅根25g 白鲜皮10g 赤白芍各10g 大小蓟各10g 连翘10g 苡仁12g 泽泻10g 旱莲草10g 女贞子10g 蝉衣9g 红茜草10g 5付,日一剂。 11月22日:皮疹渐消,未见新皮疹,牙龈红肿渐消。舌红苔白脉滑。前方第 2 页/ 共 2 页
减二至丸,加地肤子10g以加强清热散风之力。 12月2日:皮疹未再出,无发热,无牙龈红肿。舌红苔白,脉滑。中药拟健脾和胃,化瘀消斑法为主。 处方:藿香10g 厚朴10g 当归15g 扁豆6g 生地25g 元参10g 丹皮10g 连翘10g 赤白芍各10g 大小蓟各10g 红茜草10g 蝉衣9g 白鲜皮10g 地肤子10g 谨守此方,并配合静点复方丹参液以活血化瘀。患儿皮疹消退,无腹痛、关节痛及尿常规异常。于12月18日痊愈出院。 按:此案属阳症发斑。该患儿平素体健,属阳盛体质,感受外邪,每易从阳化热,正如《幼科要略》云“六气之邪,皆从火化”,热盛迫血,血溢脉外,发为紫癜。故予清热凉血之法。但业师教导,当病情发展,病程较长时,当注意健脾益气,攻补兼施,以防攻伐过度。
4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病例分析黄丽艳;杨阿敏【期刊名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7(022)003【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 HS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HSP 男女发病率之比为 1.5:1,平均年龄8.6岁;发病诱因中感染占40%,接触过敏原占35%;100%的患儿有皮肤紫癜,15%有关节症状,35%有消化道症状,45%有肾脏损害;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血尿和蛋白尿,在病程后期出现;采用限制活动、清淡饮食、避免再接触过敏原、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抗过敏等常规治疗方法,有效率为100%,治愈率80%,近期复发率20%.结论:HSP是小儿的常见病.男孩发病略多于女孩.感染、过敏为其主要发病诱因.HSP的主要受累器官为皮肤、关节、胃肠道、肾脏.双下肢的紫癜、腹痛、关节疼痛和血尿等是主要的临床表现,可单独或同时存在.经上述治疗大多数病人治愈,但仍有部分病人复发.【总页数】3页(P347-349)【作者】黄丽艳;杨阿敏【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4+.6【相关文献】1.22例小儿过敏性紫癜(HSP)临床病例分析报告 [J], 谭华润2.3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病例分析 [J], 刘健3.402例住院患儿死亡病例分析 [J], 王建怡4.4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护理 [J], 师永红;刘凯琴5.Clinical Analy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A Report of 2340 Cases(2340例胰腺癌临床病例分析) [J], CommitteeofPancreaticCancer;ChineseAnti-cancerAssociation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过敏性紫癜80例分析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认识,以减少临床误诊。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HSP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80例HSP患儿除皮肤紫癜外,关节肿痛24例,消化道症状27例,其中3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患儿误诊为急腹症;肾脏受损16例。
结论:HSP在发生皮肤紫癜前可有腹痛等表现,易导致误诊,且肾脏受损病程延长,影响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标签:过敏性紫癜;儿童;临床表现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过敏性毛细血管和血管炎,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便血及肾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其出现皮疹前的症状及伴有内脏器官损害的特殊性,故值得临床重视。
现将我院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住院治疗的80例HSP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患儿其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男女比例为1.22:1。
发病年龄3~14岁,其中3~7岁26例,7~14岁54例,平均年龄8.4岁。
四季均有发病,冬春季多见,占全年的70%。
有明显诱因的50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32例,药物过敏8例,食物过敏10例,无明显诱因30例。
1.2临床表现80例患儿均有典型皮肤紫癜,紫癜形状、大小不一,以出血性皮疹为主,累及下肢最为常见,其次为臂前、上肢,紫癜反复成批出现,反复持续时间一般少于2周,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出现60例(75%);出现胃肠道症状,再出现紫癜13例;先出现关节症状,再出现紫癜7例;24例(30%),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
其中膝关节12例,踝关节18例,肘关节3例,腕关节3例。
27例(33.8%)出现腹痛、腹泻、呕吐、便血等症状。
其中腹痛16例,腹泻4例,呕吐9例,便血6例。
其中3例误诊为急腹症收外科治疗,入院后出现双下肢紫癜转入儿科治疗。
16例(20%)存在不同程度的肾损害,以血尿、蛋白尿为常见,伴血压增高及水肿。
本组关节型24例(30%),单纯型8例(10%),腹型27例(33.8%),肾型号16例(20%),混合型14例(18%)。
儿童过敏性紫癜7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临床特征。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0例过敏性紫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70例中,男44例,女26例,年龄2-14岁,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春冬季节为发病高峰季节,本组70例患儿,春冬季节发病例数为59例,占全年发病的84.3%。
发病前有呼吸道感染者35例,食物过敏者4例,服药后发病11例,疫苗接种1例,蛔虫症1例,发病前房屋装修者2例,原因不明者16例。
患儿均先后出现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关节肿痛、有的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12例。
经抗炎、抗过敏、解痉、止痛、激素及积极对症治疗,治愈60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95.7%。
结论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学龄儿童,男孩发病多于女孩,冬春季节发病多,感染为主要诱因,只要早期诊断,早期综合规范治疗可得到满意疗效,极少数可导致严重的肾损害。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儿童临床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以全身小血管变态反应所导致的血管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皮肤、消化道、关节及肾脏损害为主。
本病起病急,症状多变,是儿童多发病之一。
现将2005-2009年我科诊治的7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等相关因素的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源于我科2005-2009年的住院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1]关于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4例,女性26例,2-3岁4例,3-5岁8例,5-7岁12例,7-12岁36例,12-14岁10例,高峰以学龄儿童多见。
发病季节:春季27例,夏季6例,秋季11例,冬季32例,高峰以冬春季节多见。
发病诱因: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者35例,食物过敏者(鱼、虾等海鲜及蛋奶制品)4例,服药后(解热镇痛、抗痨药)发病11例,疫苗接种1例,蛔虫症1例,发病前房屋装修者2例,原因不明者16例。
1.2 临床表现1.2.1 皮肤紫癜 70例患儿均先后出现皮肤的紫癜,分布部位主要为双下肢,膝关节以下皮肤,其次为臀部以及双上肢肘关节以下皮肤,少数发生于颜面部皮肤,21例患儿在出现皮肤紫癜同时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主要发生于头面部。
过敏性紫癜案例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反应性皮肤病,它主要表现为紫色瘀点或斑块,伴有皮肤瘙痒、水肿等症状。
下面是一个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案例。
患者王先生,男性,45岁,平时身体健康,无过敏史。
上周开始,他突然发现两腿上出现了一些紫色的瘀点,并且感到瘙痒不适。
最初,王先生并没有在意,以为是一种皮肤问题,只是在瘙痒的时候抓抓会好转。
然而,几天后,王先生发现不仅两腿上的瘀点更加严重,而且开始出现水肿的症状,特别是脚踝处。
由于症状的加重,王先生决定去医院就诊。
在去医院的途中,他感到非常紧张和焦虑,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严重的疾病。
在医院里,医生先对王先生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
通过询问王先生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和饮食情况,医生了解到他最近并没有接触过新的药物,也没有食物过敏史。
然后医生检查了王先生的腿部和脚踝,发现了一些明显的紫色的瘀点以及水肿的征象。
基于此,医生初步判断王先生可能患上了过敏性紫癜。
为了进一步确认诊断,医生向王先生嘱咐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
结果显示血小板、红细胞计数以及肝肾功能均正常。
接着,医生给王先生进行了皮肤敏感试验,大部分结果为阴性,排除了过敏原引起的紫癜。
最后,医生根据王先生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确诊他患上了过敏性紫癜。
医生给王先生开了一些抗过敏药物,并嘱咐他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建议他在日常饮食中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经过几天的治疗和休息,王先生的症状逐渐好转。
他的紫色瘀点和水肿逐渐减轻,并且瘙痒感也明显减轻。
在治疗结束后的随访期间,王先生未出现复发或其他不适症状。
这个案例展示了过敏性紫癜的基本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
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同时也需要患者自身注意日常生活习惯,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保证充足的休息和饮食调节。
1例过敏性紫癜复发的病例分析发表时间:2016-03-30T15:54:42.2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作者:葛莉[导读]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儿科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儿科 113000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病因有感染、药物过敏、食物过敏、花粉、昆虫咬伤等所致的过敏等,但过敏原因往往难以确定。
临床特点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
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男性较女性多见,起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1 临床资料患儿,男,7岁,35kg,因“间断发热5天伴双下肢紫癜1天”入院,患儿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38.4℃左右,无流涕,无咳嗽,于当地静滴3天“氨曲南”后热退,停药当晚再次发热,体温38.5℃,入院前1天双下肢出现紫癜,逐渐增多,无关节痛,无腹痛,无呕吐,无鼻衄及齿龈出血,无便血,无酱油色尿等,病来饮食一般,尿便正常。
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1年前曾有肺炎支原体感染。
否认过敏史。
门诊查血常规:WBC 13.54×109L-1,N 72.6%,PLT 322×109L-1,尿常规阴性。
入院查体:体温:36℃,心率:98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90/65mmHg,一般状态好,呼吸平稳,面色正常,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红肿,表面无脓苔,心肺听诊无异常,双下肢及臀部散在紫癜,鲜红色,突出表面,压之不退色,局部融合,无破溃,腹部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四肢活动自如,无关节肿痛。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胸片:未见异常。
肝肾功能正常,肺炎支原体1:160阳性,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O”)929 IU/mL明显增高,咽刷培养见β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
儿童过敏性紫癜85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方法对2008年3月一2011年4月本院儿科住院的85例HSP住院患儿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冬春季节此病多发,85患儿均有皮肤紫癜出现,出现肾损害症状的患儿38例,占44.7%,关节症状者25例,占29.4%,消化道症状者22例,占25.8%。
85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81例治愈好转,占95.2%。
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多发在冬春季节,发病诱因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肾损害发病率较高,应提高认识,密切观察病情与相关疾病鉴,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摘要】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分析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症(HSP),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可累及多个系统,以皮肤特征性对称性出血性皮疹最常见,且下肢伸侧和臀部居多。
HSP是儿科常见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个别病例易被误诊。
现将我院2008年3月-2011年4月共收治的85例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85例中,男54例,女31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17岁,平均10岁;婴幼儿少见,以学龄儿童发病者多;85例中首次发病者75例,复发10例,8例在3个月内复发,2例间隔2年复发。
所有患儿均符合HSP的诊断标准[1]。
1.2发病诱因:65例患儿于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多数为病毒感染。
3例食物过敏,牛奶2例,虾1例;2例吸入或接触过敏,吸入花粉、接触狗各一例;15例未找到发病诱因。
1.3临床表现:①皮肤紫癜:下肢大关节附近及臀部分批出现对称分布大小不等的斑丘疹样紫癜,大小不一,压之不褪色;均有皮肤紫癜出现,9例同时伴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见于眼睑浮肿)。
②肾脏表现: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等;其中38例出现肾损害,9例为复发病例,29例为首发者;蛋白尿31例,镜下血尿6例,管型尿1例。
过敏性紫癜27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特点。
方法对住院患儿进行观察治疗。
结果出院后多数患儿治愈,少数患儿发生转变。
结论过敏性紫癜是以侵犯皮肤、关节、消化道和肾脏为主的血管炎,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其原因尚需进一步探讨。
及时准确地治疗,患儿预后好。
【关键词】紫癜过敏毛细血管炎过敏性紫癜是以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以广泛的无菌性血管炎为主的出血性疾病。
临床上可累及多个脏器,且起病较急,症状多变,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发病率高[1]。
现将我院近5年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过敏性紫癜患儿27例。
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7岁7例,7~12岁20例;发病前诱因不明17例,呼吸道感染史6例,进食海产品4例。
所有病例符合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1]:(1)四肢分批出现对称分布的紫癜,尤以下肢为主;(2)紫癜出现前后可伴有腹痛、便血、关节痛、尿血等;(3)血小板计数、常规凝血象及骨髓检查等均正常。
1.2 临床分型 27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男多于女,皮肤型16例,约占56%;腹型6例,约占21%;关节型4例,约占13%;肾型1例,约占8%。
1.3 临床治疗(1)病因治疗,控制感染,中断与过敏原的接触;(2)肾上腺皮质激素;(3)抗过敏治疗;(4)改变血管脆性;(5)对症治疗。
1.4 结果 24例患儿出院时紫癜消失,尿、粪常规正常。
3例患儿出院时紫癜基本消失,但有不同程度的尿常规异常。
根据出院时尿常规变化情况给予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转归标准[2]评价,结果分3组,A组24例正常,B组2例轻微尿异常,C组1例活动性肾脏病。
2 讨论过敏性紫癜是以侵犯皮肤、关节、消化道和肾脏为主的血管炎,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多克隆细胞活化,体液免疫处于高反应状态[2]。
部分患儿有呼吸道感染、药物及食物过敏、虫咬等病史,但其原因尚未完全阐明,究其最根本原因是患儿存在过敏体质,在此基础上外部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发机体的过敏反应,导致该病发生[3]。
过敏性紫癜案例分析
一﹑ 一般资料:
曾美红,女,24岁,因主诉“皮肤瘀点瘀斑10天”以“过敏性紫癜”收住
入院。既往体健。
二、 询问患者(生活及自理能力、心理与社会)
您好,我是血液科护士,我叫xx,今天我是您的管床护士,今天感觉怎么样?
食欲:正常;睡眠:可;二便:正常;自理能力:全部;健康意识:差(原因?);
住院顾虑?(经济?角色?)
三、 护理查体
现在我来给您做个护理查体,希望您配合一下,谢谢!测:T36℃,P:90次
/分,Bp:120/80mmhg,R:20次/分。神志清楚,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良
好。无贫血貌,,全身皮肤见少量散在陈旧性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耳
鼻无异常,口唇不绀,咽部充血,右侧扁桃体Ⅲ肿大,左侧扁桃体Ⅱ肿大,伸
舌居中。各种导管情况—无,伤口情况—无,心理状态—焦虑,恐惧。
采取的治疗:遵医嘱予二级护理,软食,给予激素抗过敏、普鲁卡因收缩血
管、头孢尼西抗炎、胸腺五肽免疫调节等治疗。
辅助检查:WBC:13·6*10ˆ9/L,N61·2%,Hb114g/L,PLT438*10ˆ9/L;尿
常规示:微量蛋白阳性,余正常。骨穿提示巨细胞增多,但产板功能欠佳。确
诊为:过敏性紫癜(混合型)
四、 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
1·组织完整性受损:皮肤粘膜出血 与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有关
2·疼痛腹痛 与局部过敏性血管炎症病变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使用激素有关
4·知识缺乏 与对本病的不了解有关
5·潜在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与肠道粘膜受损有关;
紫癜性肾炎:与肾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有关。
五、护理措施
1、避免诱因:避免感染,特别是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避免进食机体有过敏反应的食物,如鱼、虾、蟹、蛋及乳类;
避免寒冷刺激、花粉、尘埃、昆虫咬伤、疫苗接种。
2、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创伤;卧床休息,避免过早或过多的行走性
活动。
3、饮食指导:应给予高维生索、清淡、易消化流质饮食或软食,少食多餐,
禁食坚硬、多刺的食物,防止口腔黏膜或牙龈出血,禁食动
物蛋白,如鱼、虾蟹、鸡蛋、牛奶等。肾型紫癜应给予低盐
饮食,腹型如出现剧烈腹痛吐血或便血时应禁食。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皮肤瘀点瘀斑的变化,了解病情有无缓解,有
无新发出血、肾损害、关节活动障碍等表现。
5、腹痛的护理:腹痛时应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腹痛者宜屈膝半卧位,
观察有无腹绞痛、呕吐、血便。注意大便次数及性状。禁止
腹部热敷,以防肠出血,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解痉药或消炎
止痛药。
6、心理护理:过敏性紫癜可反复发作或并发肾损害,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不
安和痛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出院指导,使患者学
会继续观察病情、合理调配饮食。
7、保持大便通畅。
8、治疗的配合予护理:遵医嘱正确、规律给药。
六、相关护理操作
静脉采血、浅静脉留置针、口腔护理
七、专科护理常规
过敏性紫癜的护理常规、出血护理
八、应知应会
❖ 1·定义: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炎综合征。由于机体对致敏物质
发生变态反应,引起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的增加,血液外渗,导致皮
肤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可伴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过敏表现。多
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 2·病因:感 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食物过敏:鱼虾蟹、蛋类、乳类、豆类等
药 物:水杨酸类、抗生素、磺胺等
其 他:虫咬、疫苗接种等
❖ 3·诊断:(1)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增加,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一般无贫血,血小板计数正常甚至升高
(2)出凝血检查出血和凝血时间正常,血块退缩试验正常,部分
患儿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3)尿常规可有红细胞、蛋白、管型
(4)粪隐血试验:可呈阳性反应
(5)血沉:正常或增快;血清IgA可升高
4·治疗 (1)清除病因 寻找并清除过敏原很重要
1) 治疗扁桃体炎及其他感染病灶,驱虫,避免可疑的药物、食物,注
意保暖
2) 室内卫生,避免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并多饮水,促进毒性物质的排
出。
3) 可以通过检查过敏原寻找过敏物质
(2)抗过敏对症治疗 1) 抗组胺药物和钙剂:荨麻疹或血管神经
性水肿解痉剂:2)腹痛西咪替丁:(20~40)mg/(kg.d)3)维生素C:改善血
管脆性
(3)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迅速缓解腹痛和关节痛症状,但不能预防肾
脏损害的发生,亦不能影响预后剂型: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强的松,甲
强龙方法:根据病情选用
九、评价
通过我们的护理,目前患者:
1·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患者焦虑的心情有所缓解
2·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避免诱发本病的诱因
3·疼痛症状有所好转
4·病人的出血是否得到及时发现,并通过及时采取措施而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