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课时 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过程

第1课时 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过程

第1课时 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过程
第1课时 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过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第1课时 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过程 内容标准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

学业质量水平 1.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的周期性。

2.概述细胞的有丝分裂过

程。

3.运用模型解释细胞表面

积与体积的关系。 1.生命观念——通过对细胞周期的学

习,认识到生命活动的周期性。 水平一

2.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对比分析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构建染色体和DNA 数量变化模型。 水平二

3.科学探究——运用模型解释细胞表

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水平一 研读教材·梳理探究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知识梳理———————————————

1.多细胞生物生长的原因 ?

??细胞生长―→增大细胞体积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个体生长 2.决定器官大小的原因

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物质运输的效率与细胞的相对表面积有关,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3.运用模型解释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细胞模型 边长

表面积 体积 表面积体积(相对表面积) A

2 mm 24 mm 2 8 mm

3 3 B

4 mm 96 mm 2 64 mm 3 32 C 8 mm 384 mm 2 512 mm 3 3

4

假设物质扩散深度为0.5 mm ,则三个细胞模型中,物质扩散的体积占细胞体积的

比例分别为78、3764、169512。

4.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限制因素

[典例1] 填写下表相关内容,得出相关结论

细胞模型

(琼脂块)的

边长/cm

表面积/cm 2 体积/cm 3 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NaOH 扩散的深度/cm NaOH 扩散体积与整个细胞体积之比 1

6 1 6 0.5 1 2

24 8 3 0.5 7/8 3 54 27

2 0.5 19/27 NaOH 扩散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的比值,反映NaOH 进入细胞的效率

实验结论:

①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②NaOH 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细胞的体积之比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③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

[变式训练1] 下列关于动物大象体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细胞长得太大影响生物体的整体美观

B.细胞体积增大,体积与表面积之比变大,表面积的吸收能力不能满足细胞需要

C.细胞长得太大就不能进行分裂

D.细胞长得太大,相互之间就会挤压,最终细胞会被挤破

解析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取决于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表面积/体积)越大,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越大。因此,细胞不能无限长大。A、C、D三项不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联想质疑

★生物体大小与细胞大小不成正比,生物体的大小主要体现在细胞数量多少上。

★相同时间内,最小体积的琼脂块被全部染色,而较大体积的琼脂块没有被全部染色。说明细胞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细胞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细胞体积并非越小越好,细胞体积的最小限度是由完成细胞功能所必需的基本结构(如各种细胞器)和物质(如酶)所需的空间决定的。

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知识梳理———————————————1.细胞增殖

(1)概念: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的过程,叫作细胞增殖。

(2)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3)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2.细胞周期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素养提升———————————————

科学思维——细胞周期及其表示方法

根据细胞周期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中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图乙中表示间期,表示分裂期。图丙中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2)细胞周期的间期发生的变化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不是只要能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细胞中具有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胚胎干细胞②成熟红细胞③精子、卵细胞④皮肤生发层细胞

(4)据下表分析:

细胞分裂间期分裂期细胞周期

十二指肠细胞13.5 1.8 15.3

肿瘤细胞18.0 0.5 18.5

成纤维细胞19.3 0.7 20.0

若用上述三种细胞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应选择细胞。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1)A+B或C+D a b+c+d+e a+b+c+d+e

(2)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适度生长

(3)不是,只有能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①④

(4)十二指肠细胞周期中分裂期所占细胞周期的比例相对较大。

[典例2]科学家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追踪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E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B.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

C.CD阶段完成与DNA复制有关的蛋白质的合成

D.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CD+DE)等于17.3 h

具有细胞周期的条件:进行有丝分裂、能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生殖细胞、高度分化的细胞等不具有细胞周期。

解析图示AB、CD、EF为细胞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BC、DE为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是DNA含量加倍。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可表示为DE+EF(或BC

+CD),等于17.3 h。

答案 B

[变式训练2]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

B.前期开始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C.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的最佳时期

D.末期进行着丝粒的分裂

解析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的最好时期。着丝粒分裂在后期。

答案 D

【知识拓展】

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有三种去向

①持续分裂:始终处于细胞周期中。如部分造血干细胞、卵裂期细胞、癌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茎形成层细胞、芽生长点细胞。

②暂不分裂:暂时脱离细胞周期,仍具有分裂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回到细胞周期中。如肝脏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

③永不分裂:永远脱离细胞周期,处于分化状态直到死亡。如肌纤维细胞、神经细胞、浆细胞,叶肉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根尖成熟区细胞。

联想质疑

细胞周期的不同表示方法

方法名称表示方法说明

扇形图A→B→A(顺时针)为一个细胞周期

直线图a+b或c+d为一个细胞周期

判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方法

1.如果某种药物能抑制DNA的复制,则这种药物能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为什么?

提示:如果不能完成DNA的复制,则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

2.一个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根据两个时期的长短分析,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组织细胞中,处于哪个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提示:间期,因为间期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

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知识梳理———————————————根据细胞分裂图像判断细胞分裂时期,并补充细胞分裂特点:

分裂图像时期分裂特点

间期①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细胞适度生长

间期复制后,DNA数量加倍,但染色体数量不变

前期①染色体变化:染色质丝变成染色体;

②细胞变化:a.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b.核膜消失、核仁解体

中期①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

后期①染色体数目变化: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

②染色体运动: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两极

末期①染色体变化:染色体变成染色质丝

②细胞结构变化:a.核膜、核仁重新出现;b.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不是具体结构,而是与纺锤体中轴垂直的一个平面

———————————————素养提升———————————————

生命观念——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关系

(1)根据染色体形态变化过程,写出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含量:

物质或结构甲乙丙丁

染色体

染色单体

核DNA

(2)核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比值为2∶1的时期有。

(3)核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比值为1∶1的时期有。

提示(1)11120220122 2

(2)间期DNA复制之后及前期、中期

(3)间期DNA复制前及后期、末期

[典例3]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简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解析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与着丝粒相连,它牵引着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移动过程中,着丝粒在前,染色体的臂在后。

答案 C

[变式训练3]如图为某一高等生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一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物为一种植物

B.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C.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D.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解析图示细胞没有中心体,含有细胞壁,属于高等植物细胞,A正确;图示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2倍,因此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B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正确;图示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D正确。

答案 B

联想质疑

★间期DNA分子的复制使得DNA数目加倍,后期着丝粒的分裂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

★每个复制后的染色体是由一对称为姐妹染色单体的结构组成的。

【归纳概括】

细胞内核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

1.细胞板与赤道板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赤道板不同于细胞板,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具体结构,它指的是细胞中央假想的一个平面,因此在显微镜下是无法观察到的。而细胞板则是植物细胞在分裂末期形成的结构,最终形成细胞壁,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2.染色体数与着丝粒数目始终相等吗?

提示相等。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复制,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解析细胞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成熟生殖细胞产生后不再进行细胞分裂;并非机体内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只有进行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若抑制DNA复制,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

答案 D

2.在细胞分裂间期,不会发生()

A.DNA数目加倍

B.蛋白质大量增加

C.染色体数目加倍

D.细胞形态由小长大

解析在细胞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每条染色体中都出现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但是染色体的数目发生改变是在分裂后期,由着丝粒分裂而导致的。

答案 C

3.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相同而染色体数目不同的时期是()

A.间期和前期

B.前期和中期

C.前期和后期

D.间期和中期

解析前期与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相同,而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是前期的2倍。

答案 C

4.如图所示,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只有e

B.在b时期实现了细胞中的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C.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c→e→a→b→d

D.观察和计数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是e

解析图中a、e时期均含姐妹染色单体;b 时期染色体数目加倍,c时期DNA

数目加倍;细胞有丝分裂顺序应为c→a→e→b→d。

答案 D

课时作业

(时间:30分钟)

知识点1细胞周期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不是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B.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一般比分裂期时间长

C.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

D.细胞周期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解析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A正确;间期时间长于分裂期,B正确;因为在间期要进行DNA的复制,所以如果药物抑制了DNA的复制,则间期不能完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C正确;前、中、后、末指的是分裂期的四个时期,一个细胞周期除了分裂期外还包括间期,D错误。

答案 D

2.右图表示细胞周期,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按箭头所示方向由a→a或由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a→b段

C.细胞中核DNA含量的加倍发生在b→a段

D.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b→a段可以治疗癌症

解析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据图可知,a→b 段为细胞分裂期,b→a段为分裂间期,故细胞周期可以表示为b→b;染色体平均分配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后期,即a→b段;b→a 段为细胞分裂间期,该时期完成DNA的复制,细胞中核DNA含量加倍;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细胞分裂间期,即b→a段,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答案 A

3.下表所列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分裂期和细胞周期均最短的是肿瘤细胞

B.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比例最小的是十二指肠细胞

C.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D.不同种类细胞的分裂都是同步进行的

解析细胞周期包括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由表中信息可以得出: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答案 C

知识点2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4.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较短,分裂期时间较长

B.分裂完成后两个正常子细胞的核DNA数目相同

C.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D.间期发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解析细胞周期中,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5%~10%。

答案 A

5.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及消失依次发生在()

A.间期、后期、间期、后期

B.间期、后期、中期、后期

C.间期、后期、末期、后期

D.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解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发生于间期,着丝粒分裂发生于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而消失于后期。

答案 A

6.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以下各组之间的数量关系一定不相等的是

A.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粒数目

B.染色体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

C.DNA分子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

D.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

解析染色体数目是以着丝粒数目为依据进行计数的,故两者一定相等;染色体数目为1时,染色单体数目为0或2,故两者不可能相等;DNA分子数目与染色体数目、DNA分子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之间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答案 B

7.下图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③②①

解析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分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但在间期呈染色质状态,如图①所示;在前期变成染色体,如图⑤所示;在中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如图④所示;在分裂的后期着丝粒分裂,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如图③所示;在分裂的末期时只存在含有一个DNA分子的染色体,如图②所示。

答案 C

8.某同学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并绘制下图。推测高尔基体的活动明显增强的时期是()

解析A、B、C、D四个图依次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在末期,高尔基体的活动明显增强,以形成新的细胞壁。

答案 D

9.如下图所示,在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和DNA都有复制和加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复制后其数量是之前的二倍

B.细胞中b、d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C.细胞中a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c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后期

D.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DNA数量的加倍

解析染色体复制前含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含两个DNA分子,着丝粒数目并不增加,因此,通过复制染色体的数量并不增加,而DNA分子的数量加倍。DNA 的复制与加倍(b、d过程)是同一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a过程)发生在间期,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c过程)。

答案 A

10.下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做出的判断是()

A.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

B.图①中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此时共有6条染色体

C.图③中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数目也加倍

D.图④中,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细胞板上,此时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解析由图可知,此为高等植物细胞分裂期图像,高等植物细胞分裂前期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图④为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板是末期才形成的。

答案 A

11.下图中的甲、乙、丙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三个阶段,a是染色体数,b是染色单体数,c是DNA分子数,a、b、c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1∶2∶2,不存在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1∶0∶1,由此可推断,a、b、c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甲和丙。

答案 B

12.科学家在染色体中找到了一种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的关键蛋白质,并将其命名为ASURA。下列与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ASURA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②ASURA可在有丝分裂间期合成③缺少ASURA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会发生异常④ASURA可能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密切相关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由题意知,ASURA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因此其合成场所为核糖体,合成时期在分裂间期,①②正确;该蛋白质的作用是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即与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与分开有关,③④正确。

答案 D

13.右图为细胞周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一个细胞周期包括(用字母回答)两个阶段,其中

极为关键的准备阶段是(用字母回答)。B时期最明显

的变化是的变化。

(2)在细胞周期中,出现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的两套染色体的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期和分裂间期,极为关键的准备阶段是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比分裂期时间长。由图可知,A>B,A为分裂间期,B为分裂期,分裂期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2)

在二倍体生物的一个体细胞中,当细胞分裂至后期时,由于着丝粒的分裂,细胞出现两套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答案(1)A、B A细胞核中染色体(2)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和后期着丝粒的分裂14.如图是某生物的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据图回答:(“[]”内填序号,“”上按要求填数字、文字或字母)

(1)该图表示的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理由是,其分裂顺序依次是(用字母表示)。

(2)图示作为一个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期的细胞简图。

(3)图示的细胞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内含条染色体。

(4)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期图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B表示细胞分裂期。

(6)图A中染色体的数目为条,染色单体数为条;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之比为2∶1∶2的是图。

(7)图所示的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因为此时染色体具有、的特点。

解析(1)由图D可知,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了细胞板,可以判断该细胞是植物细胞。(2)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根据染色体的形态行为变化规律可判断:图B为前期,图C为中期,图A 为后期,图D为末期。(3)由图D可知,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分到两极形成两个细胞核,因此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含4条染色体。(4)由图可知,图A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着丝粒分裂而加倍。(5)图B 中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这是前期的特点。(6)图A为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被纺锤丝拉开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为8条,此时已无染色单体。由图可知,图B和图C中每条染色体均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此时DNA数目等于染色单体数,因此它们的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目之比为2∶1∶2。(7)图C为中期,此时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

期。

答案(1)植物细胞内出现细胞板B→C→A→D(2)分裂间(3)4(4)A后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5)前(6)80B、C(7)C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2021高考生物一轮习题:第四单元 重点强化练27 理解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含解析)

1.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所有分裂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②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期 ③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 ④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 A.①②④B.④C.③D.①②③ 2.(2019·保定一模)下图甲和乙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相关规律的示意图,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a+b、b+c、c+d的时间长短相同,均可表示完整的细胞周期 B.甲图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是在其细胞周期的a、c段完成DNA的复制 C.乙图中ef段细胞中的DNA易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D.乙图中的gh段着丝点分裂,导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3.(2020·甘肃金昌模拟)图甲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图乙表示某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的相对含量,图丙表示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a→b段的细胞处于图丙中的f→g段 B.具有图乙所示物质相对含量特点的细胞,仅处于图甲中的a→b段 C.图乙中c、d、e依次代表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 D.图甲中b→a段和图丙中的O~f段的主要特征基本相同 4.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完成后两个正常子细胞的DNA序列不完全相同 B.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参与 C.有丝分裂中期,发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的短 5.(2019·海安高中)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板先于细胞板形成B.染色体数先于DNA分子数加倍 C.细胞核先于细胞质分裂D.纺锤体先于染色体形成 6.(2019·太原五中)科研人员发现在小鼠新生胚胎细胞分裂过程中,微管(蛋白)桥网络从细胞中心向外生长并组装构成细胞骨架,此时相邻细胞间也连通着该微管桥。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物质运输等密切相关 B.早期胚胎相邻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能与微管桥有关 C.细胞分裂前期,中心体复制然后移向两极 D.若水解微管桥网络,细胞形状会发生变化 7.(2019·武威六中)下面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 B.甲、乙、丙三细胞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都为1∶2∶2 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倍增,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8.(2020·滨州月考)科学家在研究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周期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5N-TdR),用32P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32P-UdR),把两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时期染色体特点其他特点图像数目变化规律 间期 2 N 呈细丝状染色质 状态,每条染色体经复 制后,就含有2条姐妹 染色单体 ①合成了大量的 蛋白质②时间比分 裂期长很多③细胞 有适度的生长 前期2N 由细丝状染色质 变成染色体,排列散乱 ①出现纺锤体 ②核仁解体、核 膜消失 中期2N 每条染色体的着 丝点两侧均有纺锤丝 牵引,着丝点排列在赤 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 稳定,数目清晰 ①赤道板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实际不存在②中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 时期 后期4N 着丝点分裂,姐妹 染色单体变成子染色 体,在纺锤丝牵引下向 细胞两极运动 纺锤丝缩短,移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 相同 末期2N 染色体变成丝状 染色质 ①核仁、核膜重新出现②纺锤体消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适度的生长,参与的细胞器都是核糖体、线粒体;染色体都 在间期复制,后期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了亲子代 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细胞周期的理解 1.定义: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 成时为止。 2.产生条件: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如癌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形成层细胞、受精卵、骨髓造血干细胞等等。 3.起止点: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4.表示方法和图解

(1)图示中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是A→A,a+b或c+d,a→f,A+B+C。其中表示分裂间期的是A→B,a或c,a+b。表示分裂期的是B→ A,b或d,c→f。 (2)柱形图中,B组DNA含量在2C到4C之间,说明细胞正处于DNA分子的复制时期;C组细胞中DNA含量已经加倍,说明细胞处于G2期和分裂期。 (3)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比分裂期长,所以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中的细胞时,看到的多是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4)分裂间期:是指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它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如下图所示)。分裂间期分为三个阶段:①DNA合成前期(G1期),此期为DNA复制作准备,主要进行蛋白质和RNA的合成,细胞较快地生长,体积随着细胞内物质地增多而增大; ②DNA合成期(S期),此期主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使DNA含量增加一倍; 期),此期DNA合成终止,主要进行蛋白质和RNA的合成,③DNA合成后期(G 2 形成微管蛋白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为细胞分裂期作准备。\

高中生物(新教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及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第2课时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及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通过比较分析,明白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2.说出无丝分裂过程、特点。 3.制作装片并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1.科学思维: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2.科学探究:通过有丝分裂实验,掌握显微镜观察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知识点一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1)动物细胞有由一对由中心粒构成的□01中心体,中心粒在□02间期倍增,成为两组。 (2)进入分裂期后,□03两组中心粒移向细胞两极,并在其周围发出放射状的□04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3)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05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06缢裂成两部分。 2.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3.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 (1)将亲代细胞的□17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18两个子细胞中。 (2)由于染色体上有□19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20遗传的稳定性。 易漏边角(P115) 1.正常细胞的分裂是在机体的精确调控之下进行的,在人的一生中,体细胞一般能够分裂□2150~60次。但是,有的细胞受到□22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23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24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25癌细胞。 问题思考参与动、植物细胞细胞周期过程中的细胞器有哪些? 提示:

问题思考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什么? 提示:因在一些低等植物细胞里,也存在着中心体,分裂时也会出现星射线,因此最可靠的方法是根据有丝分裂过程中是形成细胞板,使细胞质分割为二,还是细胞膜内陷使细胞质分割为二作为鉴别依据。 2.无丝分裂 ①特点:分裂过程中不出现□26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②过程 a.□27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28细胞核。 b.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29子细胞。 ③实例:□30蛙的红细胞。 ,

第一单元 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课时)

第一单元 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课时) 编制:张统省 审核:王曼 校对:王曼 学案编号:01 【考纲要求】 1.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A )。 2.多种多样的细胞(B )。 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a) 【回顾基础】 课前准备 一、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病毒无 结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营 生活。 (2)单细胞生物依赖 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 细胞的密切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例如:以 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 ;以细胞内 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等。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 、 、 、 、 、种群和群落、 、 。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 、 和 。 [思考]为什么说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不是分子、原子? 2水稻和草履虫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吗? 3.制备甲流疫苗的病毒是怎样培养出来的?由此说明了什么问题? 基础导学 一、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用图表示生命系统(a)、生态系统(b)和无机环境(c)的关系。 2.最大的生命层次是______;最基本的生命层次是________。 3.植物没有______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细菌等无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层次。 4.病毒属于生命系统吗?是生物吗? [判一判] 1.如图是噬菌体的模式图,组成结构a 的物质最有可能是蛋白质,组成b 的物质最有可能是DNA( ) 2.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 ) 3.一个大肠杆菌既属细胞层次又属个体层次 ( ) 4.培养皿中大肠杆菌菌落属于群落层次 ( ) 5.培养基被污染后,大肠杆菌和滋生的别的细菌、真菌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 ) 6.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 (2)常见真、原核生物举例(连一连) (3)常见的两种原核细胞 ????? 名称:[①]为 ,[⑤]为核糖体 生活方式:因其细胞内含有 ,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为 自养生物 ????? 名称:[③]为鞭毛,[⑤]是 , [⑥]是 ,[④]是细胞质 生活方式:绝大多数营 生活,为异养生物 (4)相同长度丝状体中,颤藻和水绵的细胞个数哪个多?为什么? 2.细胞学说 (1)建立:19世纪30年代由________和______建立。 (2)内容?????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 发育 而来,并由细胞和 所构成 细胞是一个 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 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 中产生 (3)意义:证明了动植物界具有________。 德国,魏尔肖:提出了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

细胞有丝分裂练习题

细胞有丝分裂练习题 1. 图1表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器官中一些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图2表示相关过程中 细胞核内的DNA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1中Ⅰ、Ⅱ、Ⅲ细胞分别对应图2中的i、d、m区段 B.一个细胞经过图2曲线所示过程,最多可产生8个子细胞 C.图1和图2中,只有Ⅰ细胞和g、i对应的区段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图1中有4个染色体组的是Ⅱ和Ⅲ,图2中a、f对应的区段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2.(2010,汕头)下列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染色体的元素组成与核糖体基本是基本一样的 ②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③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都可以看到染色体 ④减数分裂过程中初级性母细胞与次级性母细胞中都存在染色体 ⑤大肠杆菌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可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染色体 ⑥人的骨髓细胞在进行增殖时,也会有染色体的出现 A.①③⑥ B ③④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3. 下图为某一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和相关图形,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图A、D、E对应图F中BC阶段,图B、C对应图F中DE阶段 B.图C所示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 C.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为图A、C、D、E D.动物睾丸中可以同时含有上述A-E所示时期的细胞 4. (2013江西)一般细胞分裂情况下,与其他过程不处同一时期的过程是() A.细胞体积增大 B.中心体的倍增 以高度螺旋化状态存在 D.DNA中A和T碱基之间氢键的断裂 5.科学家用含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并追踪蚕豆根尖细胞的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的数据如下,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蚕豆根尖细胞完成一次分裂所需时间为2h B.15N会出现在细胞中的DNA和某些蛋白质中 C.蚕豆根尖细胞的中出现赤道板的时期有0~2h、~、~ D.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在蚕豆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 6.下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 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B.处于图3中B→C段的可以是图1所示细胞;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4中d所示的情况 D.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对应图3中的A→B段 7.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辜丸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归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l所示;将辜丸中参与配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归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2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1中的B组细胞位于图3中的甲~乙段,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图l中C组的细胞不都位于图3的乙~丙段 C.图2中F组细胞变成E组细胞的过程发生在图3的丙~丁段 D.图2中D组细胞表示精细胞,E组细胞可表示精原细胞,也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主要有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其中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增值体细胞的主要方式。 二、细胞周期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每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一个分裂期和一个分裂间期。细胞的分裂过程包括:细胞核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胞质分裂)。 三、有丝分裂 1.过程(以动植物细胞为例) (1)细胞核的分裂 分裂间期:(复制合成非等闲)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G1期: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 S期:DNA的复制 G2期:有丝分裂所必须的一些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中央,纺锤体出现 A.染色质经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B.植物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核膜解题,形成分散的小泡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A.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 B.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便于观察和研究 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A.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独立的染色体 B.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目不变 C.两套相同的染色体被拉向细胞两极 末期:(两体消失膜仁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 A.染色体伸展重新形成染色质状态 B.核膜重新形成 C.核内染色体数目与分裂前相同 注意:有丝分裂中各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 (2)细胞质的分裂 时间: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11)

生物必修教学案(十一) 【知识目标】1、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A 2、 无丝分裂------------------A 3、细胞分化、细胞的全能性-----B 4、细胞衰老和凋亡-------------B 5、癌细胞的特征和防治---------A 【知识点全解】 1、 细胞增殖的意义: 1、 细胞以分裂的方式增殖。 2、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遗传的基础。 3、 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 2、 细胞周期: 1、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阶段划分:细胞分裂的准备阶段: ;和细胞分裂 的实施阶段: 。 强调:(1)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 细胞不再分裂。 (2)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3)在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间期大约占90-95%,分裂期大约占5-10%。 2、有丝分裂过程: 是真核细胞进行分裂的主要方式,也是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归纳:(1)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的数量关系 (2)与有丝分裂直接相关的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3)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是中期;显微镜观察最多的是间期; (4)染色体形成于前期,消失于末期;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消失于后期。 3、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相同点1、2、3、4、 不同点前 期 纺锤丝形成方式不同 末 期 形成两个子细胞方式不同 4、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5、无丝分裂: (1)概念: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没有纺锤体和染色体等结构的出现的分裂方式。 (2)过程:也有遗传物质的复制与分配。一般细胞核先延长,核从中部易裂成两个子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也从中部易裂成两个子细胞。(3)分布:高等动物体内,某些迅速增值的组织:蛙的红细胞、口腔上皮细胞、伤口附近的细胞、体外培养的细胞、草履虫等。 三、细胞分化 1、概念:有同一类型的细胞经后,逐渐在和上形成稳定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型的过程成为细胞分化。 2、原因: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并未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 3、过程(意义):增殖分化 受精卵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4、特点:(1)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的变化,是建立在细胞增殖基础

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DNA数量变化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DNA数量变化例析有丝分裂的结果和意义是子代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是一致的,保持了亲子代细胞遗传的稳定性。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下面我们通过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DNA数量变化来进行解释。 一、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DNA的关系图 下图中A是通常所说的一个染色体(质),B是经过复制的一个染色体,包含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是完全相同的,其含有的物质也与A完全相同,它们通过一个共同的着丝粒相连。B的着丝粒分裂后,就变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染色体(C)。也就是说,染色体复制后至着丝粒分裂之前,染色体的个数不变,但包含有染色单体,也仅在这一段时间内有染色单体。 A的一个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而B的一条染色体中含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2个染色单体上。C中每个染色体只含一个DNA分子。 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的计算:有染色单体时,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没有染色单体时,DNA分子数=染色体数。 特别提醒: (1)染色体数目的计算,以着丝粒为依据(人为规定的,有几个着丝点就是几个染色体)。 (2)一条染色体上DNA的数目在复制前后不同:当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没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0∶1。 例1、细胞周期的各阶段中,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比不可能是下列中的() 解析:本题以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为核心考点,综合考查识图、分析判断能力。在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和DNA数目比有两种情况:在染色体中无单体时,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比为1∶1;在染色体中有染色单体时,因为每一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即一个染色体上有2个DNA。 答案:A

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什么

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什么? 中心体、线粒体、细胞核、细胞膜、内质网、核糖体 细胞有丝分裂时,首先是细胞核内的与分裂有关的蛋白质的合成翻译、染色体和中心粒复制;中心体分别往细胞两极移动,伴随着细胞核膜消失,核仁消失;然后中心体形成纺锤丝,纺锤丝的一端连着中心体,一端连着染色体,纺锤丝和中心体合称纺锤体;然后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最后完成细胞膜的分裂。 与蛋白质合成和翻译有关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由于蛋白质不需要分泌到细胞外,因此不需要高尔基体)。 在这过程中需要大量能量,这些能量都是由线粒体提供的。 所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涉及到的细胞结果有:中心体、线粒体、细胞核、细胞膜、核糖体、内质网。 什么是分泌蛋白? 分泌蛋白是指酶、抗体、部分激素等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在高中阶段没有具体的说明,而现在确实是考试的一个热点,因此在不少的参考书上出现了对选修课本的简单理解和搬抄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表达,下面就简单的来介绍一下有关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及相关细胞器的有关作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大多数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各种蛋白质合成之后要分别运送到细胞中的不同部位,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的蛋白质要通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内,成为分泌蛋白;有的蛋白质则需穿过各种细胞器的膜,进入细胞器内,构成细胞器蛋白。那么这些蛋白质如何能够正确的的进行和运输和加工形成的呢? (一)蛋白质的引导: 蛋白质的运输尽管比较复杂,但是生物系统中的蛋白质的运输可以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模式来解释。每个需要运输的多肽都很有一段氨基酸序列,称为信号肽序列,引导多肽到不同的转运系统。 信号肽及其作用机制 70年代初期,许多研究发现,在编码分泌蛋白的基因中,许多基因的5'端都有一段DNA编码的15~35个氨基酸的疏水性肽片段,这一位于蛋白质N——末端的肽段在成熟的分泌蛋白中并不存在,其功能在于引导随后产生的蛋白质多肽链穿过内质网膜进入腔内。这一段疏水性短肽在蛋白质的内质网——高尔基体——质膜分泌途径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被称之为信号肽。 1975年,布洛贝尔提出了信号肽假说。根据这一假说,在细胞质中,编码分泌蛋白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与游离的核糖体大小亚基结合而形成翻译复合体。从起始密码子开始,首先翻译产生信号肽,当转译进行到大约50~70个氨基酸之后,信号肽开始从核糖体的大亚基上露出,露出的信号肽立即被细胞质中的信号肽识别体(SRP)识别并与之相结合。此时,转译暂时停止,SRP牵引这条带核糖体的mRNA到达粗面内质网的表面,并与粗面内质网表面上的信号肽识别体受体(或称停泊蛋白)作用,这时,暂时被抑制的转译过程恢复进行,同时,内质网膜上某种特定的核糖体受体蛋白聚集,使膜双脂层产生孔道,带mRNA 的核糖体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转译出的肽链便通过孔道进入内质网腔内。 信号肽在穿越膜后即被内质网腔内的信号肽酶水解切除。当核糖体与其受体蛋白结合后,SRP与停泊蛋白便解离,各自进入新的识别、结合循环。当转译进行到mRNA的终止密码子时,蛋白质的合成结束,核糖体的大小亚基解聚,大亚基与核糖体受体的相互作用消失,核糖体受体解聚,内质网膜上的蛋白孔道消失,内质网恢复成完整的脂双层结构。进入内质网腔内的多肽链在信号肽被水解切除后即进行折叠及其他一系列修饰过程,最终形成成熟的

高中生物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学案:6.1.1_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第1课时 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 学习目标 1.运用结构决定功能这一观念,举例说明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2.通过讨论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说明细胞通过分裂实现增殖。3.分析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以文字、图示或模型的形式,说明植物细胞增殖的主要特征,解释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 |基础知识| 一、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1.多细胞生物生长的原因 ? ????细胞生长―→增大细胞体积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个体生长 2.决定器官大小的原因 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3.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实验步骤 操作提示 制备琼脂块 切取边长分别为3 cm 、2 cm 、1 cm 的含酚酞的琼脂块正方体 浸泡 在质量分数为0.1%的NaOH 溶液中浸泡10 min 切割 捞取、吸干液体并将琼脂块切成两半 测量、记录、计算 测量、记录每块琼脂块上NaOH 的扩散深度,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计算 4.(1)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2)细胞核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 二、细胞周期 1.适用生物:真核生物。 2.前提条件:连续分裂的细胞。 3.起止点 (1)起点:一次分裂完成时。 (2)止点:下一次分裂完成时。

4.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根据细胞分裂图像判断细胞分裂时期,并补充细胞分裂特点:分裂图像时期分裂特点 间期①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细胞适度生长 前期①染色体(DNA)变化:染色质形成染色体; ②细胞变化:a.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核膜消失、核仁解体 中期①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 后期①染色体数目变化: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 ②染色体运动: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两极 末期①染色体变化:染色体变成染色质丝 ②细胞结构变化:a.核膜、核仁重新出现;b.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逐渐扩展为细胞壁 1.细胞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2.任何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3.连续分裂的细胞,计算细胞周期开始的时间应从细胞核开始形成时。() 4.要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好选择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5.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发生规律性变化。() 6.使用高倍镜可观察到赤道板和细胞板的时期分别是中期和末期。() 答案 1.× 2.× 3.× 4.× 5.√ 6.× |图解图说|

高中生物达标练习-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过程

第6章第1节第1课时 A 级·基础达标练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B ) A.图中的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B.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C.乙图中的b→a比丁图中的b→a所用的时间短 D.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解析:一个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结束,即从a开始经b再到a点。根据分裂期所经历的时间=细胞周期时间×分裂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比例;由题中四图可知,甲图分裂期所占比例最小,丁图分裂期所占比例最大,但由于四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知,分裂期所经历的时间可能相同。a→b为细胞分裂周期,完成DNA的复制,DNA的含量增加一倍,但是由于着丝粒没有分裂,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增加。 2.(陕西富平县高一期末)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形成和存在分别发生于下列哪个时期( C ) A.产生于间期,存在于前期和间期 B.产生于前期,存在于前期和中期 C.产生于间期,存在于前期和中期 D.产生于后期,存在于中期和后期 解析:染色单体在间期形成,后期消失,故存在的时期有前期和中期。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故选C。 3.(江苏省镇江市高一期末)一个含有20条染色体的细胞,在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之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B ) A.10条B.20条 C.40条D.80条 解析:有丝分裂的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所以一个细胞核中有20个染色体的细胞,不管连续分裂多少次,产生的子细胞中都有染色体20个,B正确,A、C、D错误。 4.(山东省菏泽市高一期末)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与DNA数目加

第1课时观察细胞

第1课时观察细胞 放大镜的使用 一只手拿放大镜,另一只手拿铅笔,放在放大镜前方,前后移动放大镜 或铅笔,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如果所要观察的物体不能移动,可以同时移动你的头部和放大镜,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 考点1 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①②③④ ⑤载物台⑥通光孔 ⑦遮光器⑧压片夹⑨⑩镜座 ???镜臂 ?镜柱 在显微镜的结构中,和是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 考点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①取镜:握镜臂, 托镜座,轻拿轻放。 ②安放:置身体前方略偏,向前,向后。 ③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对准载物台上的;再转 动,让较大光圈对准备,同时调节,使视 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对光时需要强光可选择和遮光器上 的,视野中需弱光,则选择和遮光器上的。 ④放片: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要观察的部位对准,用压片夹夹住。 ⑤对焦: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 要,以免物镜;调节得到清晰的像后,再转 动使物像更清晰。 ⑥观察:眼看目镜,眼同时睁开,便于边观察边记录。 考点3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考点4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1)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 (2)用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壁轻轻地刮几下;

(3)把牙签上刮下来的细胞在生理盐水中; (4)用镊子盖上盖玻片:让盖玻片先接触载玻片,小心产生,然后慢慢放平;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0.01 % 溶液,在相对应一侧用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考点5 制作洋葱叶表皮临时装片 (1) 把洋葱鳞片切成小块; (2)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 (3)用镊子撕取洋葱鳞茎表面的表皮,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 (4)仔细用镊子将其; (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防止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6)染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对侧用吸水纸吸引。 考点6 简单生物图的绘制 生物图的画法和要注意的事项有: (1)图的大小要适当,一般在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写图名称的地方; (2)一般用削尖的铅笔; (3)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 (4)字尽量标注在右侧,用尺引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注字; (5)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 (6)细胞的各部分的比例要;线条要一致。 小结: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比较

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

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 (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1·杭州检测)下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B.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C.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甲 2.(2011·长沙检测)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在细胞分裂间期,核糖体上合成酶 B.在细胞分裂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缍体 C.在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内A TP的含量迅速减少 D.在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多糖 3.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发生复制的变化,复制的结果是() A.DNA含量不变,染色体数目加倍 B.DNA含量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C.DNA和染色体都加倍 D.DNA和染色体数都不变 4.染色单体的形成、出现和消失分别发生在细胞周期中的() A.前期、中期、后期B.间期、前期、末期 C.间期、前期、后期D.前期、后期、末期 5.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 A.赤道板、染色体B.核仁、染色体 C.细胞壁、染色体D.核膜、染色体 6.(2011·扬州检测)关于染色体和DNA分子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①DNA分子数目加倍时,染色体数目也加倍 ②染色体数目减半时,DNA分子数目也减半 ③染色体数目加倍时,DNA分子数目也加倍

④染色体复制时,DNA分子也复制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7.如图为细胞周期中部分细胞核的变化示意图,此过程() A.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B.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C.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 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8.(2011·滨州检测)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是() A.①④⑤③②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D.⑤④③②① 9..在细胞周期的各阶段中,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比不可能是() 10.(2011·烟台检测)下图表示某种活性物质在一个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的含量变化曲线。这种物质的作用最可能是() A.促使染色体的复制 B.促使染色质螺旋化缩短成染色体 C.促使核仁的形成 D.促使染色体变成染色质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10分)生物体内的细胞代谢效率与物质扩散的速率有关。同种物质虽然在细胞中扩散的速率基本相同,但细胞大小不同,扩散发生的快慢也有差异。有人设计了一种模型,用于研究这一问题。

人教版必修1 细胞的增殖 第一课时 教案

集体备课个人备课 第一学时 一、课题导入 回忆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引出细胞增殖的过程。 二、目标引领 1.能准确描述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速率的关系 2.能说出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3.能用数学方法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三、独立自学 阅读课本110-111页的内容,思考: 1、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2、实验如何进行的? 3、有什么证据说明了NaOH进入了琼脂块? 4、实验的结论是? 四、引导探究 1、立方体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有什么关系? 2、NaOH的扩散效率怎么表示? 3、物质运输的效率跟细胞大小之间的关系? 4、细胞是不是越大越好?原因? 5、细胞是不是越小越好?

五、目标升华 1、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 2、细胞通过什么方式增殖? 3、什么叫做细胞周期? 六、当堂诊学 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是() A.分裂期的前期 B.分裂期的中期 C.分裂期的后期 D.分裂间期 2、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32条染色体,其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A.8条B.16条C.32条 D.64条 3.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目相同而染色体数目不同的时期是() A.前期和后期 B.末期和后期 C.末期和中期 D.末期和前期 4.一个细胞核中有20条染色体的细胞,在连续进行两 次有丝分裂之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有染色体 ( ) A.10条 B.20条 C.40条 D.80条 5.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为 1:1的时期是( ) A.分裂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七、强化补清 全品作业本导学案、练习册

板书 细胞增殖 一、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增大 二、细胞周期 教学反思: 通过对问题讨论的自主探索,学生深刻理解了细胞分裂的过程,同时对植物跟动物的分裂进行区别学习,本节课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细胞增殖分裂的相关内容

1.1细胞概述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1

1.1细胞概述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1 ?课标要求 1?通过学习细胞发现的过程,列出有关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成就。 2?细胞学说的内容,需要正确理解记忆。 3.识记生物的分界。 ?课标解读 1?简述细胞发现的过程。 2?说出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概述生物的分界,举例说明细胞和有机体的关系。 ?教学地位 细胞学说的建立使生物科学进入细胞水平,虽然这部分内容在高考很少涉及,但是它为以后一系列细胞内的生命活动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法指导 1?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创立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可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 生通过阅读教材、以时间为线索列出有关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成就,特别注意几个特点:①细胞是谁命名的。②细胞学说是谁建立的。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的表1 - 1 - 1,识记五界生物和它们的代表生物,另外识记病毒的特点。 ?新课导入建议 「通过PPT展示四幅学生在做作业时绘制的细胞结构图即青蛙上皮细胞、水绵细胞、 酵母菌细胞及洋葱鲜片叶表皮细胞,让学生去思考这四幅图,说明这些生物都是由什么构成 的? 2?在我们的周围有动物、植物,还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尽管它们或动或静,或大 或小,形态特征和生活方式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和人类一样具有生命,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自主探究:阅读教材 P 3?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完成“思考交流 1、2”。? 步骤1:情景导课:以【新课导入建议】引出本节课题。] ? 步骤2 :教师通过【正误判断】,以学生抢答的方式检查课前预习效果。 —| ?步骤3:结合教 材,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 1,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细胞学说的内容,利用例 1巩固提 咼。? 步骤7:通过【当堂双基达标】进行当堂检测验收,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 6: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本课时重要知识点并以网络图形式呈现,互评后参看【本 课知识小结】的网络构建,然后识记结论语句。 ?步骤5: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 3,帮 助学生认识生物探究实验的程序及“变量”理论,利用例 3巩固提高。?步骤4:结合教材, 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 2,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的五界及代表生物,利用例 2巩固提高。 詹森:发明显微镜T 观察到小昆虫的整体形态 罗伯特胡克:观察木栓结构T 发现并命名细— 列文虎克:观察到原生生物、细菌、红细胞、精子 1|思歩交流|1 1 ?罗伯特 胡克观察到的细胞是活细胞吗? 【提示】 不是,是木栓结构的细胞死亡后的细胞壁。 2. 细胞学说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立者:徳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主要内容 ① 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理数材白衽白测凶”基咄 口主学 习区I

人教版2020高中生物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第1课时 细胞的增殖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课时细胞的增殖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题号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 2.细胞周期的概念及特点7,10 3.有丝分裂的过程及规律性变化2,4,5,6,8,9,11,12,14,15 4.无丝分裂 3 5.综合考查13 1.将边长分别为1 cm、2 cm、3 cm的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浸入0.1%的NaOH溶液中10 min后(NaOH 遇酚酞呈紫红色),取出琼脂块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溶液,切开后测量紫红色层的厚度,计算出紫红色部分的体积和整个琼脂块体积的比值分别是a、b、c。下列对a、b、c的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B ) A.a=b=c B.a>b>c C.ab>c。 2.如图是哪种细胞处于何时期的分裂图( C ) ①肝细胞②茎形成层细胞③蓝藻 ④有丝分裂前期⑤有丝分裂后期⑥有丝分裂末期 A.①④ B.③⑥ C.②⑤ D.②④ 解析:该细胞有细胞壁和染色体,为真核植物细胞;图中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3.关于无丝分裂名称的由来,主要原因是( B ) A.细胞分裂过程比较简单 B.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C.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后细胞缢裂 D.分裂时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解析:由于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因此被称为无丝分裂。 4.某同学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并绘制出下图。据此推测高尔基体的活动明显增强的时期是( D ) 解析:A、B、C、D四个图依次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在末期高尔基体的活动明显增强,以形成新的细胞壁。 5.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虚线表示纺锤丝),在一个细胞周期中,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章汇编: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精析版)

2014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章汇编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1. 细胞周期、有丝分裂 (上海卷)8.在真核细胞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是启动 细胞DNA复制的必需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复 制前复合体“形成,进而启动DNA复制。参照图l所 示的细胞周期,“复制前复合体”组装完成的时间点 是 A.1 B.2 C.3 D.4 【答案】A 【解析】图中G1期为DNA复制前期,S期为DNA复制期,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是启动细胞DNA复制的必需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复制前复合体“形成,进而启动DNA 复制。据题意,就是在G1期与S期之间发挥作用,故选A。 (海南卷)1.下列植物细胞中,适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是() A.蚕豆叶肉细胞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C.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D.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 【答案】C 【解析】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C选项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其它细胞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 (天津卷)1.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 C.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答案】C

【解析】二倍体生物细胞进行着丝点分裂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前者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变;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DNA中一定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增加,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2倍,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也暂时加倍,但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 (浙江卷)5.某哺乳动物体细胞在培养中能够分裂,在培养过程中将适量的3H-TdR(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可观察和测量到 A.G1期变短,该期有大量3H-TdR进入细胞核 B.S期变长,该期有DNA复制和核糖体的增生 C.G2期变短,该期细胞核中有组蛋白 D.M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始终完整 【答案】C 【解析】大量3H-TdR进入细胞核的是S期(DNA复制期),A项错误;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将会使细胞周期缩短,S期变短,并且S期进行DNA的复制无核糖体的增生,B项错误;M 期的前期核膜解体,末期核膜重新出现,故D项错误。组蛋白是指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与DNA结合的碱性蛋白质的总称。组蛋白与DNA结合后形成染色质,有利于染色体的形成,故C 项正确。 (江苏卷)12.右图为动物细胞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 B.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 C.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 D.该时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 【答案】B 【解析】图示为动物细胞分裂的中期,甲为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倍增,前期移向细胞两极,A 错误;乙为染色体,组成成分为DNA和蛋白质,丙为纺锤丝,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二者差异很大,故B项正确;由于有同源染色体存在,并且染色体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可以判断该图像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故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等,C项错误;该时期核膜 已解体,故D项错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