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4
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比较分析发布时间:2021-03-25T01:56:36.255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3期作者:陈珠[导读] 均是于2019年1—11月在我院中接受先兆流产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深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盐城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江苏盐城 224001)【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11月在我院中接受先兆流产治疗的3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与乙组,甲组180例患者采用地屈孕酮治疗,乙组180例采用黄体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腹痛缓解时间和腰痛缓解时间、孕酮水平、止血时间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于乙组(甲组总有效率为94.44%,乙组总有总效率为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甲组腹痛缓解时间和腰痛缓解时间与乙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甲组腹痛缓解时间和腰痛缓解时间短于乙组,甲组腹痛缓解时间和腰痛缓解时间分别为(3.56±15.67)d、(3.24±1.17)d,乙组腹痛缓解时间和腰痛缓解时间分别为(8.12±15.23)d、(4.63±1.32)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甲组孕酮水平与乙组差异不显著(P>0.05)。
治疗后,甲组止血时间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乙组[甲组止血时间为(3.34±1.43)d,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4.23±1.53)d,乙组止血时间为(5.45±1.34)d,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7.34±2.45)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乙组(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文章编号:WHR2020064098地屈孕酮与黄体酮在先兆流产治疗中的疗效分析蒋艳山东省滕州市妇幼保健院,山东滕州 277599【摘 要】目的:探讨地屈孕酮与黄体酮在先兆流产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接受保胎治疗的260例先兆流产患者,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130例,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接受黄体酮与地屈孕酮治疗,比较两组症状缓解与消失时间、保胎成功率、治疗前后孕酮水平变化以及用药安全性。
结果:研究组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保胎成功率较对照组更高(犘<0.05),治疗4周、8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孕酮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犘<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犘>0.05)。
结论:与黄体酮相比,地屈孕酮更有利于改善先兆流产症状,提高保胎成功率,且安全性高,在先兆流产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地屈孕酮;黄体酮;先兆流产;孕酮;保胎成功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承担着更多的压力。
因此,女性怀孕期间发生先兆流产的几率逐年上升,发生率达到了10%~15%。
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妊娠前期患者的流产现象。
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多发生于妊娠28周前,患者的阴道会出现流血和伴随腹痛,最终造成胎死腹中。
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的发生原因十分复杂,临床尚无确切的定论,但值得肯定的是,其和染色体异常、父母因素、环境因素、免疫系统功能具有密切的关联[1]。
由于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大多伴随着其他类型的综合病变,大多数产妇会选择终止妊娠,会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损害。
作为当今世界儿童妇女保健的重点工作,提高新生儿素质,降低不良妊娠的发生率显得尤为重要[2]。
因此,做好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的治疗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体酮属于外源性孕酮补充剂,能够显著改变患者的黄体功能不足的现状,改善临床孕激素缺乏的症状,但黄体酮的应用副作用较大,黄体酮单一用药的临床治疗效果不够理想,联合用药成为临床治疗的新方向逐渐受到患者的欢迎。
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胶丸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比较分析目的:对比探讨地屈孕酮与黄体酮对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先兆流产患者,用抽签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患者采用地屈孕酮给药治疗,对照组60例产妇予以黄体酮治疗,统计和对比分析两种药物对先兆流产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但无明显差异。
结论: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优于黄体酮,其见效快,治愈时间短,总体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标签:地屈孕酮;黄体酮;先兆流产;治疗效果作为常见的一种妇产科疾病,先兆流产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表现为28孕周前产妇出现少量阴道出血、阵发性腰痛及下腹痛等症状,若不及时给予治疗,极有可能引起不完全流产、难免流产等恶性妊娠结局[1]。
本研究重点探析地屈孕酮和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差异,为临床保胎药物的正确合理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遴选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妇产科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120例,经诊断,所有患者均为常规正常受孕,子宫状态良好,并排除了感染和难免流产等病例。
将所有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
实验组患者年龄为21~40岁,平均(30.6±3.6)岁,初次怀孕者21例,2~4胎者34例,4胎以上的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0~38岁,平均(30.9±2.8)岁,初次怀孕者25例,2~4胎者31例,4胎以上的4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胎次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为保障对比的可行性,排除其他干扰,医院保证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膳食合理,营养摄入均衡,并给予充分休息,禁止性行为,使之基本状况处于正常。
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患者在出现阴道少量流血的症状后开始有阵发性的下腹痛或者是腰痛等,这些症状很有可能对胚胎的正常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如果病情没有得到及时地控制,患者很有可能会流产,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
作为一种妊娠早期并发症,近年发病率较高的,本研究对比单一与联合用药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兆流产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为:①孕妇妊娠时长短于12周;②孕妇有先兆流产的相关症状,进一步检查后存在宫内孕囊、胚芽及心管搏动[2];③患者未在妊娠阶段服用过特殊药物;④患者的黄体功能不全;⑤患者及家属对于知情同意。
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5.6±1.8)岁;初产妇20例,经产妇20例;孕周6 ~10周,平均孕周(8.14±1.39)周。
对照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5.3±3.1)岁;初产妇18例,经产妇22例;孕周为7~10周,平均孕周(8.36±1.45)周。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单纯使用地屈孕酮片进行治疗。
用法用量为:第一次用量为40mg,在8h后将药量减少到10mg,每天2次,用药到患者妊娠12周时[3]。
研究组的治疗方案为:地屈孕酮的使用和对照组一样,同时为其配合使用黄体酮注射液,具体为:开始治疗时每天为患者注射1次,1次剂量为40mg[4],在其症状得到缓解之后,改为一次20mg的剂量,同样为其治疗到妊娠12周。
1.3观察指标:患者病情好转和消失用时、治疗前后的孕酮和人绒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成功保胎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分
析
李敏
【期刊名称】《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年(卷),期】2021(8)34
【摘要】目的探讨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80例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采用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和对照组(40例,给予黄体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腹痛、腰痛消失时间及出血停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血清雌二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水平均升高,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患者应用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可有效缩短症状恢复时间,减少不良反应,调节雌激素水平,提升临床疗效和保胎成功率。
【总页数】3页(P7-9)
【作者】李敏
【作者单位】宜宾市江安县中医医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
【相关文献】
1.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患者使用黄体酮单药或联用地屈孕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
2.口服地屈孕酮联合肌肉注射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
3.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4.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
5.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银鹏等: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胶囊治疗先兆流产的对照分析179 *临床药物应用*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胶囊治疗先兆流产的对照分析黄银鹏,李瑞英北京市丰台区妇幼保健院综合药房,北京100069摘要目的对先兆流产治疗中黄体酮胶囊与地屈孕酮治疗效果进行对比0方法选取2017年6月一2019年6月期间120例先兆流产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二60,地屈孕酮)与观察组(!二60,黄体酮胶囊),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0结果观察组腰痛、腰酸及阴道出血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雌二醇、睾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且观察组均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在保胎成功率方面#观察组(95.00+)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7,%<0.05);用药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1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二0.436,^0.05)。
结先兆流产患者治疗中,与地屈孕酮治疗效果相比,黄体酮胶囊治疗中患者症状缓解速度较快,对患者激素水平改善更明显,保胎成功率更高,且较少!先兆流产;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症状;激素;保胎;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志码A doil0.11966/j.issn.2095-994X.2021.07.02.59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ydrogesterone and Progesterone Capsules in the Treatment of Threatened AbortionHUANG Yin-peng,LI Rui-yingComprehensive Pharmacy,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Fengtai District,Beijing,100069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progesterone capsules and dydrogesterone in the treatment of threatened abortion.Methods A total of120patients with threatened abortion from June2017to June2019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60,dydrogesterone)and observation group(!=60,progesterone capsule)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to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ime to relieve symptoms such as low back pain,backache,and vaginal bleed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0.05);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estradiol,testosterone and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in the two groups increased compared to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0.05),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0.05);in terms of the success rate of pregnancy loss,the observation group(95.00%)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83.33%),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x2=4.227,%<0.05);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 comparison was6.67%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10.00%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x2=0.436, %>0.05).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reatened abortion patients,compared with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dydrogesterone,the symptoms of progesterone capsules are relieved faster,the hormone levels of the patients are improved more obviously,the success rate of pregnancy loss is higher,and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Less,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 Threatened abortion;Progesterone capsules;Dydrogesterone;Symptoms;Hormones;Fetal protection;Adverse reactions临床中将妊娠12周前出现妊娠终结的现象称为先兆流产,性期症状出,于期发并发症之一d1e。
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胶丸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先兆流产治疗中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胶丸的临床效果比较情况。
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因先兆流产于我院就诊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
对照组40例采用黄体酮胶丸,观察组40例则采用地屈孕酮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孕酮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止血时间、腰酸缓解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对于先兆流产患者而言采用地屈孕酮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保胎成功概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先兆流产;地屈孕酮;黄体酮胶丸;保胎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393-01先兆流产发病率高,是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发病初期可仅表现为少量阴道流血,无妊娠物排出,如病情得不到及时控制可发展为难免流产。
对于先兆流产患者患者而言早发现并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应鼓励患者禁忌性生活、卧床休息,并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以缓解其焦虑情绪。
激素替代干预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黄体酮胶丸、地屈孕酮均安全性较高,是目前本病的常用药物,但选择哪种药物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将对两种药物疗效进行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对本研究所有因先兆流产于我院就诊的患者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在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就诊,共80例。
对照组年龄(22~34)岁,平均(28.82±4.46)岁。
孕周(5~7)岁,平均(6.32±0.46)岁;观察组年龄(23~35)岁,平均(28.29±4.81)岁。
孕周(5~8)岁,平均(6.47±0.41)岁。
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
黄体酮联合地屈孕酮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张丽【摘要】目的:探讨黄体酮结合地屈孕酮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患者9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黄体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屈孕酮,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性激素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5%)高于对照组(74.5%)(P<0.05);两组治疗前阴道出血量、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均有改善,观察组阴道出血量及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4.9%)与对照组(10.6%)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黄体酮与地屈孕酮结合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期刊名称】《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年(卷),期】2019(027)001【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先兆流产;黄体功能不足;地屈孕酮;黄体酮;性激素【作者】张丽【作者单位】四川省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 621701【正文语种】中文先兆流产影响因素较多,其中黄体功能不足是主要致病原因[1],主要治疗方法为直接补充孕激素,使患者获得黄体支持[2]。
黄体酮与地屈孕酮是临床常用孕激素,均可用于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治疗,但其药理机制存在一定差异,两者联合运用的报道目前较少。
本研究对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结合地屈孕酮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
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8-03-13T14:37:20.55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上第23期作者:何叶[导读] 本次研究证明了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在治疗先兆流产的方面的临床价值,其疗效更好并且安全性更高,因此建议推广至临床应用。
浙江省德清县中医院妇产科 313200【摘要】目的:研究先兆流产治疗中采用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联合治疗的结果。
方法:选取我院86例先兆流产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别采用单一黄体酮用药及黄体酮与地屈孕酮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法。
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而仅有对照组出现1例新生儿畸形案例,除此之外其它所有指标两组患者均相差不大(P>0.05)。
结论: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联合治疗先兆流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临床效果,因此建议推广运用。
【关键词】地屈孕酮;黄体酮;先兆流产先兆流产是孕妇在妊娠28周之前少量出现阴道出血,并且多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症状。
一般在进行妇科检查后发现孕妇宫颈口未开,并且胎膜基本完整,没有排出妊娠物,有可能继续妊娠并生产[1]。
先兆流产是常见的妊娠早期并发症,但在近几年中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已经达到10%左右。
据研究,造成先兆流产的因素较多,胚胎因素是其中一个方面,而母体因素和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也是诱发先兆流产症状的原因。
为研究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在治疗先兆流产方面的疗效,本次研究选取我院86例病例进行对比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我院86例因黄体功能不全出现先兆流产症状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
所选研究对象年龄27-36岁,平均年龄(29.74±1.48)岁;妊娠时间11-19周,平均妊娠时间(14.57±2.04)周。
将所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患者血清孕酮水平及保胎效果的价值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患者血清孕酮水平及保胎效果的价值。
方法:择取在本院就诊的85例先兆流产患者,接收时间段介于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间。
通过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将采用地屈孕酮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则纳入施以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治疗的患者。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的孕酮水平与保胎成功率、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延迟妊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先兆流产患者实施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孕酮水平,具有较高的保胎效果。
【关键词】:先兆流产;地屈孕酮;黄体酮;孕酮;保胎早期先兆流产(孕周≤12周)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且此阶段患者的宫口未开,胎儿在宫腔中存活[1]。
先兆流产的发生同多种因素相关,如环境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与工作压力大等,其发生率呈现持续增高的情况。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的先兆流产在患者总数中所占比例在60%左右[2],故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通过补充激素来对该病进行治疗。
地屈孕酮是属于口服孕激素,在因黄体酮不足所致的疾病治疗中可发挥较好的效果。
黄体酮属于类固醇激素,可抑制子宫收缩。
本文就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所起到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于本院就诊的先兆流产患者中选择85例,均在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这一时间段内收治。
纳入标准:(1)与《妇产科学》中有关诊断标准相符合且孕周在12周及以内者;(2)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为宫内妊娠、单胎;(3)孕前甲状腺功能正常者;(4)无习惯性流产情况者;(5)检查结果显示黄体功能不全。
排除标准:(1)因宫颈疾病所引起的阴道流血者;(2)存在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或生殖道感染、严重生殖器官畸形者;(3)存在脏器与其他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4)夫妻双方均显示染色体异常;(5)对相关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6)存在精神异常、心理障碍性疾病者。
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分析目的研究分析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84例先兆流产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黄体酮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地屈孕酮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保胎成功率为90.5%,流产率为9.5%,对照组保胎成功率为83.3%,流产率为16.7%,治疗组的保胎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流产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黄体酮注射液治疗效果。
标签:地屈孕酮;先兆流产;黄体酮胶丸在妇科妊娠早期,极易出现先兆流产,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阴道流血、伴或合并下腹痛,宫口未开,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完全流产或不完全流产。
为减少先兆流产的出现,临床主要采用黄体支持治疗。
笔者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84例先兆流产患者,对比黄体酮注射液以及地屈孕酮治疗效果,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84例先兆流产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黄体酮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地屈孕酮治疗。
所选取的84例患者中,男48例,女36例,年龄为22~32岁,平均年龄为(27±1.6)岁,孕周为4~8w。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
给予患者肌注注射20mg/d黄体酮,直至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治疗组患者首剂口服40mg地屈孕酮(10mg/片),之后每12h给予患者口服1片地屈孕酮,直至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两组患者均同时接受维生素E口服、叶酸,并尽量保证患者卧床休息。
在患者实施治疗后阴道流血情况消失,采用B超对患者实施复查,可见患者原始心管搏动,则表明保胎治疗成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65期119激活受体γ(PPAR—γ)动剂,通过直接与PPAR—γ受体结合并使之激活发挥胰岛素增敏剂的作用[2]。
吡格列酮能减轻IR,通过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提高血糖的利用,而非刺激胰岛素的合成,保持长期血糖控制[3]。
吡格列酮与其他降糖药物同时使用时很少产生副反应。
本文显示,连续服用吡格列酮6个月后,其FPG及2hPG与试验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性明显增高,对胰岛细胞功能亦有保护作用。
吡格列酮有较强的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明显的降糖作用且未产生明显不良影响,而且通过本实验还发现,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用,使Homa-IR、FPG、2hPG和HbAlc降低更明显,二者联用,通过不同机制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高血糖,对2型糖尿病有明显疗效,是理想的用药选择。
综上所述,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1] 杨建新.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48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5):77.[2] 华文进,韩勤芬,陈慧,等.马来酸罗格列酮联合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10—11.[3] 姜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153-155.·药物与临床·先兆流产应用地屈孕酮治疗的效果及应用优势分析韩亚冬(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妇幼保健院,黑龙江 绥芬河 157399)摘要:目的研究先兆流产应用地屈孕酮治疗的效果及应用优势。
方法试验对象: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先兆流产患者。
患者分组方法:密封信封不透光法。
60例患者分为黄体酮组和地屈孕酮组两个组别。
黄体酮组肌注黄体酮治疗;地屈孕酮组口服地屈孕酮治疗。
观察指标:(1)保胎成功率;(2)副作用发生率;(3)患者治疗时间、治疗后孕酮水平、新生儿体重的差异。
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孕酮水平和保胎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刘倩(九江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江西九江332000)摘要:目的探讨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孕酮水平、保胎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门诊治疗的先兆流产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
对照组给予黄体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地屈孕酮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孕酮指标水平、保胎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孕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为96.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4%(P<0.05)。
结论黄体酮胶囊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门诊先兆流产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机体孕酮水平,缓解患者临床表现,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黄体酮;地屈孕酮;先兆流产;孕酮水平;不良反应先兆流产是指女性妊娠早期阴道存在少量流血、下腹阵发性疼痛、腰痛等症状,检查可视宫口未开,胎膜无破损,子宫大小也与孕周相符,并无妊娠物排出[1]。
一旦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将引起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危及母婴安全,对患者心理、生理造成双重打击。
先兆流产大多发生于妊娠早期,及早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尤为重要[2]。
黄体酮和地屈孕酮是治疗先兆流产的常用孕激素药物,但二者药理机制存在一定差异,关于联合用药的相关报道较少。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门诊治疗的先兆流产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孕酮水平、保胎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门诊治疗的先兆流产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
对照组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29.56±6.41)岁;孕周6~18周,平均孕周(8.16±1.12)周;初产妇37例,经产妇20例。
黄体酮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 黄多美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21(14)23 【摘 要】目的观察黄体酮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76例,根据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应用黄体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症状(腰腹痛、阴道出血)消失时间,治疗前后孕激素诱导阻断因子(PIBF)、血清孕酮水平,孕酮水平提升时间,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胆汁淤积、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胎盘前置、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发生情况、保胎成功率、新生儿平均体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腰腹痛、阴道出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14 d后,2组PIBF、血清孕酮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孕酮水平提升时间为(3.23±1.37)d,短于对照组的(5.04±1.44)d(t=5.614,P=0.000);2组患者妊娠期合并症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8.95%(x^(2)=6.846,P=0.009);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31.58%(x^(2)=8.756,P=0.003)。结论治疗先兆流产应用黄体酮联合地屈孕酮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总页数】3页(P136-138) 【作 者】黄多美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71 【相关文献】 1.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2.先兆流产患者给予黄体酮胶囊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3.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分析4.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5.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黄体酮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分析目的探讨黄体酮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
2012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随机抽取74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37例采用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3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体酮肌内注射治疗。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孕酮水平、保胎成功率、症状缓解及完全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孕酮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保胎成功率为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及完全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0%(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2%(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黄体酮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缓解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黄体酮;地屈孕酮;先兆流产
在早期妊娠中,先兆流产作为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多为阴道少量出血等,有相关报道指出[1],此类疾病在妊娠期的发病率为10%~16%,发病时,通常伴有间歇性子宫轻微收缩。
此类疾病的发病原因多是由环境因素、免疫力因素、存在遗传基因缺陷及性激素水平下降或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有调查发现[2],大多数此类患者出现此病症的时间约在孕4~8周,这与孕8周以前子宫脱膜联系不牢固及前胎盘绒毛发育不成熟存在较大的关系。
目前临床治疗先兆流产多以保胎为主,通常采用黄体酮口服或地屈孕酮肌内注射治疗,但效果较不明显,为达到更好的保胎作用及减少不良反应为目的,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先兆流产患者采用黄体酮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效果显著,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随机抽取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37例,年龄20~33岁,平均(24.3±3.6)岁,孕周6~9周,平均(6.3±1.1)周;观察组37例,年龄21~32岁,平均(24.9±4.2)岁,孕周6~9周,平均(6.3±1.1)周。
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3]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对其进行相关超声检查及常规妇科检查,宫内孕囊可见,宫口未开,胎儿大小与孕龄相符。
具体标准为:①妊娠周期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孕酮水平的比较(nmol/L,x±s)
2.2 两组患者保胎成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保胎成功率为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保胎成功率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及完全消失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及完全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及完全消失时间的比较(h,x±s)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0%(2/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2%(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87,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先兆流产在早期妊娠中较为常见,其发病多是由染色体数日异常、内分泌系统异常、生殖器疾病等原因造成。
同时有报道指出[4],发病原因也与TORCH感染或男方的菌精症有较大的关系。
在发病期间,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妊娠激素水平不足等。
孕酮主要是由黄体产生,在妊娠早期,孕激素主要由胎盘合体滋养细胞所产生,在妊娠>10周后,胎盘分泌代谢逐渐取代黄体,黄体开始萎缩,直至妊娠结束。
有调查发现[5],在妊娠早期,黄体功能不全是造成先兆流产的关键所在。
目前临床治疗先兆流产通常采用补充孕激素,以起到舒张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有报道指出[6],补充孕激素对子宫痉挛作用较强,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的此类疾病效果较好。
地屈孕酮做为一种口服的天然孕激素,其结构与内源性孕激素较为相同,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子宫内膜,对子宫痉挛有着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还能起到调节细胞免疫的作用。
有报道指出[7],使用此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胎盘循环,使子宫平滑肌更为松弛,以起到治疗先兆流产和维持妊娠的作用。
同样黄体酮也可做为补充孕激素的早期妊娠药物,有临床研究表明[8-9],此药物与维生素E结合,更利于患者对孕激素的吸收,对先兆流产的治疗起到较好的效果,肌内注射此药物,能有效刺激患者雌激素的分泌,从而为胚胎的营养提供有利条件。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保胎成功率为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7%(P<0.05),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2%(P<0.05),说明两药联合使用对患者的孕激素水平维持较好,从而大大降低了其流产率。
综上所述,黄体酮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较好,且降低了不
良反应发生率,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盛,胡倩倩.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9):114-115.
[2] 董金芳,王燕.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77-78.
[3] Omar MH,Mashita MK,Lim PS,et al.Dydrogesterone in threatemed abortion:pregnancy outcome[J].J Steroid Biochem Mol Binl,2005,97(9):421-425.
[4] 孙定苗,董梁.联合应用间苯三酚与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2,21(12):1381-1383.
[5] Szekeres-Bartho J,Barakonyi A,Par G,et al.Progesterone as an immunomodulatory molecule[J].Int Immunopharmacol,2001,1(6):1037-1048.
[6] 黄雪梅,曾爱华.两种不同处理方法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效果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26(3):435-437.
[7] 曾琼连,姚美玉,吴效科.先兆流产的防治[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4):121-123.
[8] 成云云.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对比分析[J].北方药学,2012,9(3):32.
[9] 李近瑶,吴江平.黄体酮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妊娠早期先兆流产疗效比较[J].实用医药,2013,30(12):1064-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