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作者:高柏枝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19期【摘要】中国在加速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时刻牢记本国的具体国情,还要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从政治思想地萌芽、国体、政体及具体制度设计上的差别,分析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推进我国政治制度的完善,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良好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关键词】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国体;政体一、东西方政治思想的萌芽政治思想是伴随着政治权力的形成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在东方,黄帝是公认的先祖,开创了初始的政权制度,建立了国家治理的雏形。
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主要是围绕君主如何治理国家,如何让自己的统治更加长久而未涉及国家的起源、政体的分类等问题。
相比较之下,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它形成于公元前8-6世纪的古代希腊。
城邦是政治社会,伴随着城邦的形成希腊人的理智也开始觉醒,在哲学、科学以及文学等艺术学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从地理环境上来讲,希腊地区以海洋为中心,其生活都依存于海洋,所以希腊文明是与内陆不同的海洋文明,它具有开放、活跃和多样性的特征。
在这样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中,不容易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以及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因而古希腊形成众多城邦林立的及其多元化的政治局面。
二、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一)国体即国家的主体指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与作用。
西方中有关“国家”的称谓是随着经济社会关系以及政治组织形式的演变,经历了及其复杂的演变过程。
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资产阶级认为,国家政权代表全民,尤其是近现代全民选举产生的国家政权是全民国家。
我们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居统治地位的国家但有全民选举的形式。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西方搞全民选举,但占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的代表总难以选上,由此可见全民民主具有欺骗性。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但不采用全民选举形式。
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视角看待国家起源问题,视国家是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所以广大劳动人民只有将国家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的保护自己的权利。
美国学者莱斯利·里普森认为:“政党制度可能是现代人对政治艺术的最大贡献。
”[1]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存在政党,实行政党政治,并通过政党制度规范政党与社会、国家政权及其他政党之间的关系。
离开了政党制度,现代国家民主政治制度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运转。
苏东剧变后,由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五个,包括亚洲的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和拉丁美洲的古巴。
这五国的政党制度在性质上都属于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但就具体类型来说,中国和朝鲜实行共产党(朝鲜称劳动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越南、老挝和古巴则实行共产党(老挝称人民革命党)一党制。
本文拟对越、老、朝、古四国政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现况作一梳理,并将其与中国政党制度作一比较分析。
国外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现况越南1930年2月,胡志明将越南北、中、南部出现的印度支那共产党、印度支那共产联团和安南共产党统一起来,创建了越南共产党,同年10月改名为印度支那共产党。
该党于1945年通过“八月革命”夺取政权,成为执政党,1951年2月改名为越南劳动党,1976年12月再度改名为越南共产党。
1986年12月越共开始实行“革新开放”并取得较大成就。
越共现有党员300多万。
1988年10月之前,越南除执政的共产党外,还存在两个民主党派:一个是民主党,成立于1944年,代表爱国和进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及民族资产阶级;一个是社会党,成立于1946年,代表爱国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其绝大部分成员分布在高等院校、大医院和科研机构。
这两个民主党派在越南争取国家独立和统一的斗争中,做出过贡献;在越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参政议政的作用。
可见,越共执政后,曾在较长时间内实行过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但在1988年10月,越南的这两个民主党派却宣布停止活动,越共摘要:政党制度是民主政治得以运转的重要形式。
国外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包括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四国的政党制度,它们都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
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比西方的多党制优越,具有很大的优势,这已被无数历史和现实的事实所证实。
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什么能具有这么多的优势呢?1)首先,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政党,邓小平同志说过一段十分精彩的话: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特的纪律。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2)其次,中国共产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相比在组织建设上更加健全和完善。
这可以追溯到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三湾改编”,从那时起,在共产党领导的军人,工人和农民中都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形成了政党上的领导核心。
有了健全的党组织,就能够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形成合理,战胜困难,这次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就起到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
3)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之一的是密切联系群众。
毛泽东同志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深入农村搞调查哦,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即使在井冈山那种紧张的战争年代,也亲自搞调查研究。
倾听群众的声音,写出了《宁冈调查》和《永新调查》。
为政策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正因为以同志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他们做出的决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比资产阶级政党优越的主要因素之一。
4)中国共产党有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在形成决议之前,充分发扬民主,一旦形成决议,居于少数的人可意见,但在组织上必须服从坚决执行。
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后牵扯。
这样各方面相互配合,避免了内讧,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凝聚力,为战胜困难提供了大的可能。
5)中国共产党的模范带头作用,从战争年代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在战斗最危险的地方,都是共产党的身影。
“共产党跟我上”已经形成饿了传统,这个传统在最近的汶川、玉树大地震的救援过程中,还有年底的蔬菜价格的控制等,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西方关于长期执政的认识差异及原因探析所谓“长期执政”,是指现代政党政治体制下,某一政党长期处于执政地位这一政治现象。
而所谓长期,既可指一个连续的时间段,也具有常常、经常或反反复复的意思。
因此,究竟执政多长时间才可以被称为“长期执政”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那些自政权建立以来或自某个重要转折点以来,一直处于执政地位的政党理所当然地可以被称为长期执政的政党,如中国共产党。
而一般来说,那些经常能够成为执政党的政党,如在两党制国家中相互竞争的两个政党,尽管连续执政时间可能不会太长,但是累计执政时间很长,也属于长期执政的政党之列。
还有一些政党,尤其是在多党制国家的政党,在连续执政若干届之后政权旁落,随后又会重新获得执政权,如瑞典社会民主党、日本自民党,也理应属于长期执政的政党。
因此,长期执政是在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中都可能出现的现象,但是,不同政治体制下对长期执政现象的重视程度差异明显。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有比较成熟的政党制度,无论是实行两党制还是多党制,各政党通过合法、平等的竞争而获得执政权是西方主流政党执政模式的共性。
在这种竞争性政党体制之下,由某一个政党长期执政似乎不太可能,或者说任何一个执政党都没有充分的信心长期保持其执政地位,因为执政党无法阻止选民对其它政党的支持。
因此西方学者并不热衷于研究长期执政问题,至少从可检索的文献中看是如此。
但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从理论渊源上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及其历史使命要求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政党,并且通过这个政党组织力量夺取国家政权,建立起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而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又是通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来实现。
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只能是无产阶级政党。
从政治实践上说,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布)成为苏维埃国家的执政党,列宁认为俄共(布)是处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必须坚持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只有工人阶级的政党,即共产党,才能团结、教育和组织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群众的先锋队,而只有这个先锋队才能抵制这些群众中不可避免的小资产阶级动摇性,抵制无产阶级中不可避免的种种行业狭隘性或行业偏见的传统和恶习的复发,并领导全体无产阶级的一切联合行动,也就是说在政治上领导无产阶级,并且通过无产阶级领导全体劳动群众。
●名词解释政治制度是关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及其运作以及有关国家政治过程的一系列规则和安排,它包括国家的政体形式、国家结构,包括依据国家宪法和法律建立的国家权力机构及其运作规程,包括与国家政权相联系的组织以及社会一切政治参与行为规则,如政党制度、选举制度、政治决策过程等。
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和体现。
中外政党制度在性质、功能、作用、特征和运作规律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异同,并在政党与政权、政党与军队、政党与社团和政党与政党的关系等方面显现出来。
科学地比较研究中外政党制度,对于扩大我们的政治视野,吸收人类政治文明成果,借鉴、参考国外政党制度的成功经验,以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完善与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将获得有益的启迪和帮助。
选举制度是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方法、组织、程序的总和。
其内容主要包括选举原则、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组织、选举程序、选民与代表的关系、选举经费的开支以及处理选举诉讼等等。
选举制度是各种选举法律规则的总称。
宪法、选举法、组织法、选举习惯与惯例行政制度(即政府制度)是以一定的行政思想和观念作指导的、由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产生、职能、权限、组织结构、领导体制、活动规程等方面的准则体系以及政府体制内务权力主体的关系形态。
代议制度作为一个特定的术语,是指代议在国家的政治生活领域中具体运用后形成的一种国家政治制度,又称“代议制”。
●简答一、西方国家代议制度的基本特征代议制度在发展中形成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它的具体运作形态——代议机关上:第一,行使国家权力。
在议行合一体制下,代议机关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第二,由有选举权的人民选举产生。
(选举权资格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有不同规定)第三,有一定的任期。
各国代议机关任期不同,但都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时限,到时必须重新选举,组成新的代议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二者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从形式上看,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是属于是一种间接民主,即代议民主制。
二者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
西方议会制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
议员由竞选产生,竞选则以金钱为后盾。
议员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议会制度下,其组成人员被称之为议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其组成人员称为人民代表。
从人员的资格来看,议员的基本资格是国籍条件、年龄条件、居住条件和排除条件。
有资格成为候选人的人是非常普遍的,但是,能实际成为候选人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要最后当选更是难上加难。
中国人民代表资格则没有如此多的限制,凡年满18 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而更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从构成来看,西方国家议员的人数较少,是职业的、专门的职务。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人数较多,除人大常委会成员是专职以外,其余代表多是兼职。
从产生来看,议会制下,上议院议员的产生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二是由间接选举产生;三是由任命产生;四是由世袭产生。
下议院议员一般都按普遍、平等、直接原则,在议会选区竞选产生。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由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产生,其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
任期也不同。
第二,经济基础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议会制则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的工具。
第三,组织和活动原则不同。
议会作为立法机构有多种组成形式。
一般而言,议会由议长、议会委员会和议会党团等构成,名称不尽相同。
从目前情况来看,内阁制国家下议院的地位和权力高于上议院,在总统制国家是同等的。
试比较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国家议会的异同2009级党政管理专业赵久毅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国家议会虽同属于代议制范畴,都是代议制机构的一种具体形式,但由于它们的内容和本质不同,在形式上各有其特点。
下面,结合本学期学习的《中外政治制度比较》课程有关知识,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国家议会形式的异同作分析和比较。
一、两者的共同点(一)机构组成人员均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
选举与任期密切相连,是代议制机构最基本的属性和要求,不取决于其社会性质。
当然,在西方国家确有些议员是非经选举产生的,有些还是终身的,但这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议员是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而我国人大代表都是经过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已经废除。
(二)会议均为主要的工作活动方式。
以会议的方式行使国家权力,也是代议制机构的基本属性和要求。
无论是西方国家议会或是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规定有必要的会议制度,而且在会议的形式上也都大同小异。
会议均制定有议事规则,使其程序化、制度化,以保证会议的规范与程序,提高议事的民主与效率。
会议均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制,同时也尊重少数,并作了相应的具体规定。
(三)均以立法和监督作为主要职责。
制定和修改法律并督促、检查其实施,是代议制机构的基本职权和传统职能,所以代议机构素有“立法机关”之称。
在现代国家,民主与法制是否健全,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因而代议机构的立法与监督职能不断强化,占有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
这在不同性质国家的代议机构都是相同的。
(四)都有议员或代表活动的制度。
一般都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代议机构组成人员的权利、义务、职责、待遇、保障、惩戒等等,以保证代议机构工作的正常运转,并形成了相应的议员制度或代表制度,其中有许多规定都是相同的或相似的。
(五)机构均设有委员会之类的内部机构。
基本都按专业化分工原则或与政府部门对口原则设立的各专门委员会,以适应社会分工的广泛发展和国家事务管理日益复杂化的需要,这些内部机构对发挥代议机构的职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南方网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度都属于代议制度范畴,但是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相比较,是更先进的民主制度,后者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维护资本主义;前者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
具体表现在:(1)性质不同。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的。
这一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
而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度则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其声称是“主权在民”的民主国家,不论采取民主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实质都是资产阶级掌权,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维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它与西方国家的阶级关系、政党制度、私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实质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
(2)代议制机关组成人员的阶级基础不同。
西方国家议会虽然打着“全民的”、“普遍的”、“平等的”、“超阶级的”选举制度招牌,其实选出的议员多数是有产者,或者是有产阶级的代理人和辩护士。
从表面上看,议员都是由选民选举的,似乎是民主的,但实际上是有钱人的民主,是一种金钱和权力的交易。
选举中,受到资产阶级政党的控制和操作,受到资产、教育和文化的限制,受到民族歧视的影响,哗众取宠,贿选横行,特别是高额的竞选费用,一般选民很难当选,是少数人的民主和天堂,劳动人民是被排斥在外的。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人民代表机关的组成人员则都是根据人民意志选举出来的各方面的代表人物,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来行使国家权力。
(3)职权不同。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当今世界最民主的制度。
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西方民主制度与中国的民主制度之间的比较美国大选刚刚结束,Trump战胜Hillary成为第45任总统。
美国选举在中国引起一股热潮,甚至有些人说中国的关注程度可以和美国相媲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别的国家选举我们这么关注的现象?我觉得除了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国,他的政策会影响全球外,还有个原因是我们国家民主并不如欧美国家直接和广泛。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
其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我们都知道,最早的民主来自于希腊,当时他们的民主是直接民主,民主制度发展到现在已经逐渐完善,独裁专政的国家已经很少了。
但是西方和中国的民主制度却有一些异同,两种制度各有各的优缺点,也说不上谁好谁坏。
西方民主制度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制度是现代西方各国民主制度带共性的东西,直接体现了制度的民主性;第二个层面是指政府制度。
第一层次的制度有:选举制度、代议制度、政党制度、分权制度与司法独立、军队制度。
第二层次的制度有以下几种类型: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
制度只是一些构件,整个制度不过像一部机器。
要使制度运作起来,就需要人们不断地为这种制度注入活力。
在现代西方民主制度运作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运行机制: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纠错机制、法律机制,所有这些构成了西方民主的框架。
从这些制度看上去也许很完美,权力并不是掌握在个人手上不管是法律还是制度的更改都要经过多人的讨论。
但是这个“多人”却很令人思考,虽然公民享有选举权,但常常被金钱、媒体、黑势力、财团等所影响和操纵,从而成了“富人的游戏”、“钱袋的民主”和资本玩弄民意的过程。
在我看来这种较为直接的民主方式的优缺点很明显,优点是每个人都可以较为直接的参政,而这也是为什么国外选总统首相时,候选人都会上台做演讲,演讲关于他的政治主张以及对自己在任职期间所需要做的事的承诺。
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的区别作者:袁雄锋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08期摘要:在政党制度上,社会主义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党制、两党制及多党制。
两者相比,显然前者更具先进性。
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的政党制度,揭示两者的差异性,明确我国的政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有特色的政党制度。
我国政党制度的选择具有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优越性,能够确保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方向,通过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和作用,不断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关键词: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比较;区别一、中西方政党制度的区别第一,从历史层面讲,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不同政党制度是在一定的经济、政治基础上,由一定时期的阶级关系、阶级力量对比和阶级斗争形势等因素综合作用而逐渐形成的,它是一个国家国情的客观实际的产物。
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形成的,是西方国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政党在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代表其他阶级和阶层利益的政党只是资产阶级政党的陪衬和利用对象。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些西方国家形成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其他政党为辅的多党制。
究竟选择多党制还是两党制是由西方国家自身的社会条件而定的。
多党制和两党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体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充分保障了资产阶级尤其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这种产生于资本主义土壤中的政党制度与产生于中国社会主义土壤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有着根本的不同。
正如周恩来总理指出的:“我国的各民主党派,不论名称叫什么,仍然是政党,但不能用英美政党的标准来衡量,它们是从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
因此,它具有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特点。
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中国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客观产物,是中国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教学大纲课程代码:开课学期:学时:40学时学分:教学方式:专题讲授、集中讨论开课单位:经济与政法学院一、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是政治学及其相关专业必修课。
它以政治制度比较研究为内容,着重分析当代中西方国家代议制度、行政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各类政治制度的共性和个性。
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比较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对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具体特点和运行机制有进一步的、更为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对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从而对我国具体政治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内容、基本环节形成理性和科学的认识。
本课程采取课堂讲授与集中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
考核方式:专题讨论+学术论文。
二、课程教学内容:由于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的内容众多,教学时数有限(40学时),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将依据政治学专业的特点和现代民主政治的支柱性内容择其重点组织教学内容。
第一讲绪论本讲从总体上介绍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学科发展、意义作用和研究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重点: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的作用和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政治制度的概念主要内容:一、什么是政治制度(1学时)1、中外学界对政治制度的理解2、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关系二、为什么要对中外政治制度进行比较(1学时)1、制度比较擦亮政治的眼睛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它山之石,为我所用三、怎样进行中外政治制度的比较(2学时)2、研究方法第二讲代议制度比较本讲主要介绍了代议制度的一般理论,中西方代议制度在组织结构、功能效应方面的异同点,代议制度比较对完善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启迪作用。
教学时数:10学时。
讲授8学时,讨论2学时。
教学重点:中西代议制度组织结构比较,中西代议制度功能效应比较。
教学难点:中西代议制度功能效应比较,中西代议制度比较的启迪作用。
主要内容:一、代议制度基本理论概述(2学时)1、代议制度及其相关范畴2、代议制度的基本特征3、代议制度的基本功能4、代议制度的基本原则二、中西代议制度组织结构比较(2学时)(一)、共同点1、在议员或代表产生方式上,都有各自认可的条件、按一定法律程序经选举产生,并按一定选民比例加基本数分配议员或代表的名额,而且都是届期制。
政党制度是一国重要的政治制度,它规范着一国政党的组织原则、活动方式与运作情况,它对国内政治,甚至对国际政治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各国政党制度都遵循某种共同的模式,有其共同点,同时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具体政治生态环境等存在差异,其政党制度也有较大区别。
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西方国家大多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中西方政党制度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西方国家大多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西方,不是纯粹地理上的概念,而是一个经济和政治概念,这里的西方国家指的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中西方政党制度都是人类的政治文明成果,它们遵循着某种特定的模式,遵循着政党制度的一般规律,它们之间具有某些共同点。
第一,每个政党在组织上都是互相独立的、平等的,都自主管理本党内部事务,自主开展活动。
作为社会政治组织的政党,它们在组织上是互相独立的,各自自主处理本政党的内部事务,这在各国法律中一般都有所规定。
在中国,各民主党派都享有宪法赋予的权利与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中国八个民主党派虽然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在组织上却是独立的,中国共产党不包办代替它们作为政党应有的功能。
这是中国共产党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一条准则。
在西方,各政党之间无论党员多少、政治影响力大小、实力强弱;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它们在组织上是互相独立的,各政党都无权干涉其他政党的内部事务。
第三,政党之间都存在监督,使执政党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政党是适应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人们结成政党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为了更好的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经济生活中存在竞争,政治生活中同样也存在竞争。
有竞争就有胜负,那些在竞争中获胜的政党成了执政党,而那些失败的政党则成了在野党。
但一时的成功不代表永远,尽管在野党暂时处于权力的弱势地位,但不代表在以后的政治发展道路上仍旧如此,他们可以通过不断调整政治纲领和政治主张,不断追求进步来获取公众支持,从而夺取执政地位。
从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中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摘要】高校党建工作正面临全球化、社会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新的形势,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寻求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创新点。
本文将从中西方政党制度的比较中吸收借鉴,探索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中西方;政党制度;高校党建【中图分类号】g64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01引言:政党是当今世界各种类型国家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政治现象。
从中西方政党制度的比较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政党制度的建立有其历史根源,也是结合本国国情的产物。
由于反映政党意志和利益的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尤其是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高等教育资助项目计划等方面的政策,具有战略性、宏观性特征,它们对高等学校发展的影响是长期性的、导向性的。
从中西方政党制度的比较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不同国家的政党制度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高等学校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是党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
吸收借鉴西方政党建设的经验、方法,我们应更加立足国情,转变观念,善于借鉴,勇于创新,努力探索出高校党建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1 对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的认识就西方政党制度反映的政党关系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一党制、两党制或多党制。
西方国家政党制度是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无论是一党制、两党制还是多党制,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共同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政党制度是历史和国情的必然选择,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选择,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合理性,改革开放以来,其优越性得到充分显现。
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都是与其国情紧密相连的。
国情不同,政党制度也是不同的。
西方国家内部存在着不同的政治集团或政治派别,存在着分歧明显的观点、利益上的差别,往往使政党之间的力量相互制衡。
中西方政党制度的比较讲课提纲
政党政治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政党制度也成为了现
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形成
了相互差异,各具特色的政党制度。(弄清楚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含义。)
共同点:争取和影响群众;集中阶级意志;行使国家权力
不同点(本课题的着重点)
一、关于政党的产生和政党制度的形成的不同
在我们现代学者看来,近代政党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那么实际上了,
近代政党的出现也和社会化大生产、公民的政治权利意识加强分不开,同时也
是社会对于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模式和新的政治参与机制的需求。但是中西政
党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过程是不一样的。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新兴的资
产阶级取得革命成功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和议会民主后。新兴的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化了的旧贵族、封建保守势力等集团为了分享和垄断国家权力,维护
集团利益而逐步创设的规范各个集团关系以及各个集团与国家政权体系之间的
制度。资本主义政党和政党制度产生的前提是资本主义国家。其模式是先有国
家和宪法,后有政党和政党制度。(举例)
中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则是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中,无产阶级在马
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政党,并领导中国人民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
过程中形成的雏形,革命胜利建立政权时候确定下来。(举例)
二、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来源不同
西方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来自于宪法和竞争选举。中国政党执政合法性的来
源是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论证、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追求)
三、经济基础、政党性质以及党际关系的不同
西方政党制度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其是在维护
资产阶级的利益的前提下为谋取本集团的利益而展开的竞争,以及轮流执政、
联合执政甚至是独揽政权的状态。(相互攻击,竞争)中国的政党制度的经济基
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致的,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我国形成了共产党为执政党、各民主党派为参政党的领
导与合作的模式。(十六字方针)
四、政党与代议制机构(政府)的关系
(一)政党与代议制机构
西方的政党和议会的关系十分紧密,政党总是试图通过议会来影响国家政
治决策,进而影响政治生活。不论是议会制国家还是总统制国家,议会都具有
独立地位,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弹劾权等。
我国实行采取“议行合一”的组织活动原则下的人民大表大会制。人大是
在法理上是国家权力机关,居于权力结构的顶端,但是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不
以党派组织开展活动,不是各个党派竞争的场所。
(二)政党与政府的关系
在西方国家,执政党是组阁的政党,其执政地位取决于选举结果。在议会
制国家,通过议会大选获得多数议席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是执政党或执政党联盟。
在总统制国家,在总统大选中当选的总统所在的政党为执政党,总统组阁。
在我国,中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核心,当前党对政府的领导主
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直接领导;二是通过中介机构间接干预;三是通过执政
党领导干部在政府起作用,行政机关的最高领导职务一般都由党的领精英担任,
执政党通过这一途径实现领导。
五、政党的使命不同
西方政党制度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政党制度的使命是在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消灭资本主义
制度、消除阶级差别、消除国家和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