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系统超声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8.73 MB
- 文档页数:43
胆囊与胆道【检查方法】(一)、患者准备1、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2、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
3、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可灌肠排便后检查。
4、急诊患者不受以上条件限制,可在密切观察下及时进行检查.5、一般胆囊检查须在X线胃肠造影三天后,胆系造影二天后进行. (二)、仪器条件:实时超声诊断仪都可以用于胆道系统检查,仪器的调节与肝脏检查相似,以能清晰显示观察部位的胆系结构为原则,探头选择凸阵、线阵、扇扫探头,凸阵探头效果更好,探头频率一般选用3~5MHz,小儿可选用5~7MHz。
观察胆囊血流信号时需要随时调节聚焦区、彩色显示范围、灵敏度、滤波频率等,并设法消除伪像。
(三)、扫查方法1、利用肝脏显示充盈的胆囊及肝外胆管,在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下,用探头加压推及气体可提高胆管显示率。
2、右上腹直肌外缘纵断切面,探头稍向左倾斜,显示胆囊纵轴断面.3、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探头从肋缘下向隔肌斜面切面扫查,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移动可见胆囊颈管部及肝外胆管截面位于下腔静脉横断面的前外侧,并可见门脉左右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右肝胆管。
4、患者取右前斜位45°,探头置右上腹正中肋缘下纵切面下段稍侧向右外侧扫查显示肝外胆管。
5、胸膝卧位可能使积聚于胆道周围的肠气移开,更清晰的显示胆囊颈部和肝外胆管病变。
【检查内容】(一)、胆囊的形态、大小、胆壁的厚度及是否光滑.(二)、胆囊内有无胆泥、结石、隆起性病变或肿瘤。
(三)、疑有胆囊炎或胆囊颈部梗阻者,用脂餐试验观察胆囊收缩功能。
(四)、肝内、外胆管管径;胆管有无扩张,扩张程度、范围、部位。
(五)、胆管有无结石、肿瘤、局部管壁增厚或囊状扩张。
【正常胆囊及参考值】(一)、胆囊纵切面多呈梨形或长茄形,横断面呈椭圆形.胆囊壁光滑,胆囊内胆汁为无回声,透声性好。
(二)、胆囊纵轴指向肝门,颈部位置较深,邻近门脉右支。
体部前壁贴于肝脏的胆囊床,床部游离于肝下缘邻近腹前壁。
超声基础胆道解剖胆囊实时超声诊断法是胆道疾病的首选而敏感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其目的主要为 (1) 确诊胆道结石,并能给出结石的大小、数目及位置;(2) 确诊阻塞性黄疸,明确梗阻部位及部分梗阻原因;(3) 了解胆囊收缩功能。
胆囊位于右纵沟胆囊窝内,呈梨形,为中空器官。
长7~9cm,宽2~3cm,容量约35~50ml。
分底、体、颈三部分。
底部微露于肝脏下缘,其体表投影在右上腹腹直肌外缘和右肋弓缘的交界处或右侧第9肋软骨处。
胆囊底部一般游离。
胆囊体侧借疏松结缔组织附着于肝脏。
胆囊颈是胆囊体向下延续并变细的部分,膨出的后壁形成哈氏囊。
胆囊颈向下与胆囊管相接。
胆囊管长约3-4cm,内径约0.2-0.3cm,常以接近平行的锐角从右侧汇入胆总管。
胆囊前面与外侧是肝右叶脏面,内侧后方为十二脂肠及胰头,下方为右肾上极和横结肠。
肝外胆管目前超声诊断仪能常规显示左右肝管、肝总管及胆总管。
正常胆管纵切面图像为相应门静脉前壁的管道,壁为纤细光滑的高回声带,管道内为无回声区。
位于肝固有动脉的右侧和门静脉的右前方,背侧有右肝动脉横行通过,下行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
胆总管:长约4~8cm,直径约0.6~0.8cm,管壁厚0.2~0.3cm,富有弹力纤维。
胆总管依行程可分为四段1、十二指肠上段自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处至十二指肠上缘,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向下行走,位于门静脉右前方,肝固有动脉右侧。
2、十二指肠后段紧贴在十二指肠第一段的后面位于门静脉右前侧,下腔静脉前方。
3、十二指肠下段(胰腺段)约2/3穿过胰腺实质,1/3位于胰头的背侧沟内。
下行中继续向右弯曲,位于下腔静脉前方。
此段管腔较窄,结石容易停留。
4、十二指肠壁内段此段斜行穿入十二指肠降部内后侧壁,并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部。
医院超声检查胆囊、胆道检查常规仪器条件探头频率3.0~3.5MHz,儿童可用5MHz,寻找胆管时用较低灵敏度。
电子线阵、电子凸阵、电子相控阵等均可使用。
检查前准备及体位1.检查前准备检查前禁食8h以上,前一天晚餐不进油腻饮食。
超声检查要在胃肠、胆道X线造影之前进行,或在上述造影3d后进行。
如横结肠气体干扰严重,必要时灌肠后或素食3d后空腹检查。
2.体位①仰卧常规体位。
②左侧卧位:用以减少胃肠气体的干扰,寻找胆囊颈部结石,追踪观察肝外胆管,尤其胆总管上段、下段病变,观察胆结石的移动性。
③坐位(双足垂于床下)或立位:用于胆囊位置较高的患者,以及观察胆结石的移动及胆囊底部病变。
④头低脚高位:探头挤压胆总管下段,使结石上移而易于显示。
③右侧卧位:当以上体位检查不满意时,可取右侧卧位。
此体位也用以观察胆囊结石的移动及胆总管的显示。
检查方法1.右肋缘下纵切法探头在右肋下右腹直肌侧缘行纵切扫查,在深吸气时,胆囊的纵断面图可充分显示。
2.右肋缘下斜切法探头在右肋缘下沿肋弓水平放置,并向上倾斜,显示肝右叶、门静脉右干、右肝管及胆囊。
探头向左移动至剑突下,可显示门静脉左干、左肝管以及门静脉左外上支、左外下支、左内支及伴行的胆管。
3.右肋间斜切法从右第6~9肋间沿肋间斜切扫查,显示肝右叶、胆囊、门静脉右干、右肝管、肝总管等。
4.右肋缘上、下纵切法探头在正中旁线右肋缘上斜切扫查,然后移至肋缘下行纵切扫查,显示门静脉主干、胆总管,并尽可能追踪胆总管下段。
5.剑突下及上腹横切法探头在剑突下水平放置,斜向上,对肝左叶横切扫查,可显示肝左叶、门静脉左干、左肝管、门静脉左外上支、左外下支、左内支及伴行的胆管。
探头在上腹横切扫查,显示胰腺及总胆管。
观察内容胆囊形态、大小,胆囊壁轮廓、清晰度、规整性、壁厚,胆囊内有无回声,回声形态、数量、大小、强度,与胆囊壁的关系,有无声影,有无移动性。
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管、肝管及胆总管注意有无扩张,胆管壁轮廓是否规整,壁回声强度,胆管内有无回声,回声的形态、数量、大小,有无声影,有无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