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模式新探

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模式新探

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模式新探
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模式新探

检察人员在侦查活动中滥用职权、刑讯逼供、变相体罚、非法扣押

当事人财物等问题进行监督。

4、完善监督渠道,扩大人民监督员知情权范围

在实践中, 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信息完全由检察机关自己掌握。人民监督员了解案情和法律适用的情况主要是听取检察机关及承办人员的介绍, 信息知情权范围受限。因此, 要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扩大人民监督员的知情权范围十分必要,如,规定人民监督员可查阅相关案件卷宗材料(同时自觉履行保密义务)、必要时可以旁听审讯和询问, 或听取具体案件的律师意见等等。

注释:

1姜双林. 关于人民监督员选任机制的思考[J ]. 行政与法, 2006, (9).

参考文献:

[1]《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2]《关于适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

[3]《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扩大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方案》.

[4]《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的实施规则(试行)》.

[5]马洪亮, 于岭.人民监督员制度探讨[J ].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5, (4).

[6]王志胜, 方黄军.论检察权运作中的社会参与———以“ 人民监督员制度” 为视角[EB/OL].[2005- 10- 16].

[7]姜双林.关于人民监督员选任机制的思考[J ] .行政与法, 2006, (9).

[8]夏黎阳, 唐宇驰.试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J].人民检察, 2006,( 1).

[9]李军.人民调解制度的价值[J] .司法行政,2006,(3).

作者:

肖文琦,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检察院。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而我国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在具体实施中遇到了较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信息化监管的作用,本文在科学认识信息化监管现状及背景的基础上,透过社区矫正程序主体的看法,结合国外先进监管技术,提出“提高监管技术”、“完善监管设备”、“培养专业人才”、“调整工作方法”、“健全社区矫正法”的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新思路。

【关键词】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信息技术;监管制度

2003年我国开始了司法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大工程——社区矫正试点实践,经过6年的探索与实践,在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于2009年年底进入了社区矫正的全面试行阶段。截止到 2013 年1月底,全国各地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 133.3 万人,累计解除矫正 76 万人,现有社区矫正人员 57.3 万人。其中,1 月同比净增长 17.2 万人,每月平均增长 1.32 万人。社区矫正工作逐步实现全覆盖,社区矫正人员的重新犯罪率为 0.2%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社区矫正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能力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随着社区矫正人员数量的增多,如何有效地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行踪、如何监控其违规违法行为成为目前社区矫正监督管理的难题。而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社区矫正监管工作中,建立完善的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制度,促进社区矫正工作向合理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势必成为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迈上新台阶的首选。

一、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现状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社区矫正信息化的目的就是把矫正监管工作全面纳入到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的轨道上,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效益,节约行刑成本。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信息化监管就是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基础进行管理工作的模式,在监管工作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流转、处理和分析,并把信息作为监管的依据,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目前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可以实现对社区矫正人员的以下监管:一是实时监控、跟踪管理、掌握其行动轨迹;二是结合短信、语音、视频等技术优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与被矫正人员的信息交互;三是对社区矫正人员出现的越界、矫正届满等问题进行警示告知;四是建立电子档案,形成一个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反映社区矫正工作及社区矫正人员的基本信息,实现动态的信息流转,具有快速、准确的信息检索功能,以及便捷的录入、删除、

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模式新探

◎文/ 张咏 尹茂南

15

16

法治论坛

FA ZHI LUN TAN

修改、查询、汇总、统计分析、打印、业务报表生成等功能;五是考核管理信息化;六是与监狱、法院、公安、检察院工作的对接等。

从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开始,一些地方就进行了使用电子监控技术的尝试:早在 2006 年,江苏省首批社区矫正试点示范区的苏州市沧浪区司法局联合通讯公司,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建立了一套“社区矫正移动信息管理系统”,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区域监管”,利用主平台、司法局的电脑、社区矫正人员随身携带的手机来实现对其定位查询及随机查询功能;2007年宜兴市司法局引进发达国家运用高科技监控社区矫正人员的新技术,启用了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 通过给社区矫正重管人员配发具有 GPS 定位功能手机, 从而准确掌握他们的行踪和活动轨迹,并通过实时发送相关法律、法规和温馨警示语等方式,积极、主动地预防和制止矫正人员的重新犯罪;石家庄鹿泉司法局运用科技手段,实现了精确化管理。一是为社区矫正人员实施定位管理。 2011年5月,正式启用“鹿泉市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对刑期在6个月以上,监管等级为普管以上的社区矫正人员全部配发了定位手机。 截止到 2014 年初,配发手机卡约 400 余张,对在管人员配备率达到了 81%,实现了对社区矫正人员全时段、无缝隙监管。 二是配备执法记录仪。 为社区矫正科和每个司法所配备了集拍照、摄像、录音等功能于一身的便携式警务执法仪,对社区矫正的重要环节进行全程录像。 三是建立“全球眼”监控系统。于2013年12月建成了石家庄首个社区矫正“全球眼”监控系统,可以实现每个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各项执法活动同步录音录像、电脑录入备案,市司法局可以通过监控平台,对每个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进行适时监控,对每个社区矫正人员活动轨迹进行全程记录,同时实现了市司法局与社区矫正人员的视频谈话,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石家庄栾城司法局建成了 GPS 社区矫正管理平台。为机关处室和司法所配备一体机电脑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台,为各司法所铺设光纤、为全部社区矫正人员配发中国电信 3G 手机,建成了社区矫正定位监控管理平台。同时安装了全球眼和录音电话,全程监控社区矫正人员报到及谈心谈话过程,记录汇报和请假录音,做到“奖励有依据,处罚有原因”;上海市社区矫正办公室建立了第二代“社区矫正电子实施监管系统”,正在用“佩戴于脚踝不能自行脱卸的电子实时监管设备”逐步代替主流的实时监控手机,拓展并深化了电子化综合监控。

二、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遇到的问题

目前,我国运用手机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管的省市已达17 个。 这项技术给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管理提供了便捷、迅速的工具。

一是实现了对社区矫正人员区域监管,实时掌握行动去向,防止出现脱管、漏管。二是能够及时向社区矫正人员发送就业信息及有关学习、劳动的通知等,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实现了社区矫正人员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方便查阅。但同时应当准确认识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局限性。全国甚至各省各地市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基础网络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司法系统专网,各个基层司法所的网络接入形态各异,这就造成了全省甚至全国统一部署和实施的困难性。另外全国的数据格式标准没有出台,各地司法局所依托的开发公司不同,导致各地的系统和数据格式不兼容,数据信息孤岛化严重。具体来说:

第一,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仍存在很多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社区矫正人员地位目前主要依赖运营商,各地主要试点采用声纹认证和手机定位跟踪的双重电子监控方法,但实际运用效果尚有不足。一方面声纹认证本是为了解决人机分离问题,但在环境嘈杂的情况下识别成功率显著下降,此外,对于一般声纹识别可通过高保真录音进行模拟,以逃脱监管;另一方面,电子信号有可能会受到某些大型建筑物或者金属物的遮挡,导致警报失控,此外,对于恶意毁坏手机、欠费等情况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而且,一般系统对定位位置的获取具有间隔性,矫正人员自己有可能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逃脱监控管制。

第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仅仅局限于控制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范围,而对其活动内容、思想动态是无法把握的,没有办法真正预防他们进行危害行为,这项技术只能做到让社区矫正人员不脱管,不能消除其可能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三,电子监控的使用会干扰与社区矫正人员共同生活的人的正常活动。此外,由于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仍存在很多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造成矫正工作人员对系统不信任,久而久之易产生逆反心理。

第四,我国社区矫正还没有相关立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也没有对其作相关规定,这就容易引起对社区矫正人员采取这种监管措施是否正当合法的争议1。

第五,信息化方法的使用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这有悖于社区矫正节约资源、降低行刑成本的目的,而且对于我国偏远落后的地区来讲是一个负担。

第六,大多数地区信息化的尝试仅仅局限于实时监控手机,没有扩展和深化电子化综合监控。

三、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建设思路

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建设遇到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监管技术落后,二是监管设备不完备2,三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四是社区矫正工作方法需调整,五是社区矫正法制不健全。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从这五个方面入手:提高监管技术,完善监管设备,培养专业人才,调整工作方法,健全社区矫正法。

1、提高监管技术

国外社区矫正中运用的信息化监管方式主要采用以下技术:连续信号技术、程序接触技术、混合技术、便携式电话技术、连续信号发射器技术、全球定位系统。针对不同危险等级的罪犯,会使用不同类型的监控系统,从而加强对犯罪人的监管,有利于帮助犯罪人重新回归和融入其社区, 大大减少了监狱中罪犯的人数,并且降低了行刑成本,提高了社会效益。鉴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当前的技术,想在短期内实现监管技术的高科技化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鼓励试点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率先将国外先进技术应用于经济发达

地区的社区矫正,这样不仅起到了试验的目的,进行顺利的话,更

能高效率地带动其他地区监管技术的提高。

2、完善监管设备

“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运行于计算机系统上,但目前司法行政部门特别是基层司法所信息化装备严重滞后,相当部分电脑配置不能达到系统运行的最低要求,难以满足信息化管理的需要,这就要求必须花大力气来解决基层司法所的信息化装备状况。同时,针对我国西部部分偏远的地区,没有网络覆盖或者网络搭建,社区矫正系统的设计应能支持其实现单机也就是脱网运行,系统应提供标准格式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供这类司法所定期导出数据并导入到上级地市系统数据库中。在此基础上,还应当扩展和深化电子化综合监控。3

3、培养专业人才

有了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设备,没有专业人才的管理也无法达到信息化监管的目的。培养专业人才,一方面,可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解决了信任危机4。具

体而言,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顺利有序地推进,要求工作人员熟练地操作和应用,如果操作应用不能到位,再好的系统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所以培训必须先行到位。而且这个系统不只是司法行政部门的系统,它是政府对社会服刑人员进行管理的举措,所以更应该做到力量的综合使用,特别是在目前司法行政机关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对关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才能保证管理系统应用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

4、调整工作方法

首先,社区矫正不单纯是刑罚执行工作,其不仅仅涉及司法局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社区矫正从入矫到解矫阶段的工作流程,涉及监狱、法院、公安局、检察院等各部门的工作对接,就应当积极探索建立社区矫正信息系统与上述部门联动办公机制。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联网、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等新概念、新技术对司法行政信息化的影响愈加显著,也必将影响建设规划和部署。 建议由各省司法厅牵头,统一开发并部署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统一数据格式和接口标准,从而实现整个社区矫正工作流程的一体化管理,消除信息孤岛现象,从而实现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的转变和创新,大幅度提升司法工作的法律效益和社会效益,降低行刑成本。 最后,“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社区矫正的本质之一”。一方面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社区公众的配合5,另一方面社区矫正工作的高效开展也离不开社区公众的支持。如果能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力量,将社区中的专业技术人才用于信息化监管工作,同时得到公众资金支持完善监管设备,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的工作开展得将会更加顺利。而这就需要相关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重视社区公众的价值,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主动地去争取社区资源。

5、健全社区矫正法

“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来规范社区矫正活动,使当前的许多社区矫正实践活动和项目既缺乏法律依据,也缺乏可行性,现行法律法规冲突的现象频生更导致实践举步维艰。”虽然两高和两部联名出台了一个《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司法行政机关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但从立法层面上讲,我国现行法律在保证司法行政机关要真正承担起社区矫正管理上面有较大差距,必须尽快出台《社区矫正法》,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样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矫正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才能名正言顺进而行之有效。尤其是我们在将来为社区矫正立法时,应当考虑给这种新型的、创新的监管手段以正确的定位。

四、结语

总之,由于我国财政体制和法律制度上存在的问题,信息管理系统的推进必然困难重重,但是也应看到,信息化管理是大执所趋,它能改变原来落后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有利于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效果和质量,有利于弥补管理者与矫正人员之间交流不畅、沟通不够,是解决现实问题,提高矫正质量的迫切需要。

注释:

1 英国在《1991 年刑事司法执法法案》和《2000 年刑事法庭的权力(判刑)法令》中,对电子监控的适用对象、范围、期间、年龄等均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规定,这就为其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2 特别是对于贫困落后的边远地区。

3如上文提到的上海第二代“社区矫正电子实施监管系统 ”。

4前文提到由于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仍存在很多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增加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维修负担,由此而引发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与监控系统之间的信任危机。

5前文提到由于电子监控的使用会干扰与社区矫正人员共同生活的人的正常活动,引起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与社区公众不必要的矛盾,影响社区矫正工作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孙培梁.社区矫正信息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4.

[2]李蓉.社区矫正程序实证研究[M].湖南:湘潭大学出版社,2010:23.

[3]李蓉.社区矫正程序实证研究[M].湖南:湘潭大学出版社,2010:73.

作者:

张咏、尹茂南,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17

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模式新探

作者:张咏, 尹茂南

作者单位: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刊名:

楚天法治

英文刊名:Chutian Fazhi

年,卷(期):2015(2)

引用本文格式:张咏.尹茂南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模式新探[期刊论文]-楚天法治 2015(2)

社会工作青少年社区矫正某案例

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蔡某,男,1989年4月7日生,汉族,高中文化程度,现在厦门市交通职业中专就读。2004年10月22日下午,蔡某与王某、施某、谢某四人在本市秀德大厦附近,殴打在校生陈某并抢走一部诺基亚6820型手机(价值人民币2377元)及在校生黄某的人民币10元。2004年10月31日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思明区人民法院审判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百元。同时,共同退赔被害人黄某人民币十元,退赔被害人陈某人民币二千三百七十七元。 二、特点分析 1. 突发性。由于青少年各项生理基能正在发育之中,身体增长的速度快,但是心里发育却相对滞后,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在某种偶然的诱导和刺激下,容易遇事起意,突然实施犯罪,脑子一热,说做就做,不计后果。本案中蔡某及其同犯就是出于对金钱的渴望,在好奇和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事实上蔡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和同伴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后果会如此严重。( 2. 团伙化。由于青少年年纪尚轻,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势单力薄的心理使得他们容易结伙作案,通过结伙成群,互相壮胆,互相煽动,互相利用,互相依存,增强安全感。因此,多是三五成群、七八成伙的共同作案。本案中蔡某以及其他五名被告均是纠集成伙共同犯罪。( 3. 低龄化。近年来,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18岁左右,其中14-16岁少年犯罪的比例日渐增大,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本案中,共有6名被告,均未满18周岁,其中蔡某及其同案犯王某还未满16周岁。( 4. 反复性。青少年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且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收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如不注意隔离他们与不良习气接触,不注意对他们不良行为的及时纠正和和控制,他们也容易受到坏人坏事的熏染而重新犯罪,具有很强的反复性。本案中,蔡某的其中两名同案犯就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实施了抢劫。( 三、原因分析( 在对于本案蔡某的犯罪原因的分析中,除了自身因素以外,有三个环境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而蔡某恰恰缺乏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主要表现在: 一是家庭的贫困。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激烈竞争和贫富差距。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好奇和攀比的心理容易产生对物质生活的极端追求和滩涂享受。蔡某家庭贫困,父母双双下岗,母亲还是残疾人,家里每月的收入仅来自三百多元的低保金,所以蔡某对物质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加之父母平时缺少对其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的正确引导,导致其最终在好奇和寻求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并将近一半的赃款与同案犯挥霍消费。

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方案

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方案 司法局强力推进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社区矫正工作有机整合,促进社区矫正工作向规范化、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全面强化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动态监管,切实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质效。 一是强基础,在信息化建设软硬件上下功夫。为适应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需建立高效信息化社区矫正监控指挥中心,建立“一个平台、两套系统”:即社区矫正监管平台、远程监控指挥系统和社区矫正定位监管系统;实现了“七大功能”,即通过互联网数据的自动生成、存储和传输,集合动态监管、视频指挥、应急处置、远程教育、指纹考勤等七大功能,发挥指挥中心信息中枢作用,满足当前社区矫正工作新需求。同时购置高清摄像头、指纹报到仪、执法记录仪、便携式打印机,电子屏幕和电子腕表,设备配套至县社区矫正监控指挥中心和各司法所,实现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终端全覆盖。通过业务培训、岗位练兵等形式,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使他们更新观念,提高意识,强化使用,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县社区矫正监控指挥中心配备专职信息人员1名,各司法所各配备专职信息人员1名,专门负责通过信息监管平台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日常管理。 二是重实用,在提升信息化建设效能上做文章。通过对社区矫正工作操作规程的制定、细化和规范,最大化利用各项信息化设备功能,加大“人防”和“技防”的有效结合,实现社矫正管理智能化。开展集中训诫、教育学习同步视频活动,将社区服刑人员指纹报到、思想汇报、个别谈话、集中教育等情况通过视频方式实时传输到县社区矫正监控指挥中心,实现同步监控。各

个司法所要开展集中报到同步视频活动,加强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震慑力。给每名社区服刑人员佩戴电子腕表,防止人机分离,24小时实现实时追踪监控。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每月报到、思想汇报、社区服务、集中教育、请销假等日常管理工作使用指纹考勤管理,避免了假冒替代现象的发生。推行信息化核查日记制,由专职工作人员每日通过社区矫正管理平台,对停留超时、越界警告、关停机警告、轨迹异常、人机分离等社区服刑人员违反日常管理的情形进行信息化核查,并根据实时定位、轨迹研判等信息化核查手段判断、确认相关事实,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并强化落实。从此通过信息监管平台掌握的事实证据,及时发现社区服刑人员有违纪行为,做出相对应处理。 三是严考核,在坚持信息化建设长效上求突破。注重考核监督,将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纳入县局每月考核监督重点,每半年县司法局联合县检察院组成检查组对各镇乡社区矫正监管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通过以考促管、以考促改、以考促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信息化运用的意识和能力。拓展考核监督方式,大力推行同步视频、指纹报到、定位抽查等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杜绝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因碍于情面管理疏忽等原因产生的不规范管理现象。强化考核监督力度,每日例行核查、每月日常考核、每半年专项检查,对不符合规范执法标准的行为及时发现并严肃处理。提升考核监督实效,依据考核监督结果,对各司法所信息管理履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症下药,提高信息管理考核监督的有效性。县司法局对各司法所社区矫正信息监管要开展日常考核、集中检查、突击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确保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到位。

加强监外执行监督和社区矫正 参与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加强监外执行监督和社区矫正参与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郑州市人民检察院 2010-12-17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是党中央从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出发,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积极参与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这对检察机关来说是履行职能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一个全新课题,对各项检察业务工作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拟就郑州市检察院监所部门怎样以监外执行检察和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为平台,严格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实践与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做一简单回顾。 一、加强监外执行检察和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参与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情况 (一)统一在两级院设立监外执行检察室和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两室”),填补了司法管理实务中的机构空白,为监外执行检察和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和协作平台,奠定了工作基础。 根据我市监外执行和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原来登封、巩义已有监外执行检察室,取得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市院于今年5月份下发文件,除在市院监所处成立监外执行检察室和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办公室外,要求各县(市)、区院在6月30日前都要成立“两室”,抽调专人负责,其中监外执行检察室设立在公安机关,社区矫正法律

监督工作办公室设立在司法行政机关。截止目前,全市已建立两室27个,在监所内部抽调人员40余人。“两室”的任务是在监所检察业务部门的领导下,专门对于监外罪犯的执行和社区矫正工作实施全面的监督工作,此项举措不但填补了司法管理实务中的这一机构空白,为监外执行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和协作平台,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基层院监所检察部门在驻所(狱)检察和监外执行检察、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顾此失彼的问题,将有效避免目前检察机关由于机构不健全,人员力量薄弱等原因造成的监外执行和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漏洞与不足,通过整合监督力量,形成了工作合力,提高了监督效率,同时也标志着我市对监外执行罪犯的的监督管理和社区矫正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方向迈进,必将构建了一张更加严密的法律监督网络,对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提高监外执行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监外执行检察监督工作,建立了“一个派出所一表、一人一档”的监督机制,加大了对监外执行的检察监督力度,实现了监外执行罪犯的“无缝对接”,做到了“五清”,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做好衔接和铺垫。 监外执行活动与社区矫正工作紧密相连,密切相关,可以说社区矫正工作是监外执行监管活动的深层次发展。为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监外执行工作是基础。为此,郑州市院监所处根据辖区监外执行人员数量多,人员复杂,过去脱管、漏管及再犯罪问题突出,

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审批表范文

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审批表范文

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审批表 委托机关云南省大理监狱 调查机关凤庆县司法局营盘司法所委托时间2014年3月28日

(此表一式两份,一份由社区矫正机构存档,一份随《调查评估意见书》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社区矫正调查评估调查笔录 时间:2014 年3月26 日9 时45 分至11 时10 分 地点:凤庆县司法局营盘镇司法所 被调查人:李国强 调查人:李德新记录人:江东英 我们是凤庆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出示工作证),受云南省大理监狱的委托,依法对被告人(罪犯)李忠进行社区矫正调查评估,请予以配合。 问:请问你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文化程度、工作单位、职务、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以及与被告人的关系? 答:姓名:李国强,性别: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59年11月22日,身份证号码:533522************ ,文化程度:小学工作单位:务农,职务:务农,家庭住址凤庆县营盘镇营盘村北门外组,和被告人(罪犯)的关系:父子。 问:受云南省大理监狱的委托对你儿子李忠进行社区矫正调查评估,你是否同意李忠假释回家? 答:同意。 问:李忠假释回家你是否会在生活,思想上帮助他? 答:会的。帮助他回到正常人的生活。 问:你家是否有固定住所? 答:有,有正房一间,耳房两间。 问: 主要经济来源主要是哪些?

答:甘蔗和粮食,一年有三万左右。 问:你家的其他人是否同意李忠假释回到家? 答:愿意的,虽然我们家不是很富裕,但是温饱还是可以保证的。问:你说的是否属实? 答:属实。 调查人:(阅读并签名) 年月日

XX县开展社区矫正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

XX县开展社区矫正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 动方案 根据(X 社区矫正办通[2016]X号)文件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县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工作,县司法局决定在全县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以解决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通过专项活动,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提高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质量,实现不发生社区服刑人员恶性案件、不发生群体性事件、不发生重大负面舆情。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开展排查。对辖区内全部社区服刑人员逐人走访排查,排查面要达到100%,全面掌控社区服刑人员情况。重点排查以下三类人员:一是未衔接的社区服刑人员。对于已经收到法律文书,但未衔接到人员的,要及时通报原判决或决定机关,及时组织查找,确保将其纳入社区矫正范围。二是因就医、探亲、就学等社区服刑人员。要核实其请假手续,对手续齐全、期限未满的人员,要加强联系管控;对未履行请假程序或逾期未归的人员,要督促其及时回司法所接受矫正,并按照相关规定依法处理。三是被列为严管范围的重点监管对象。要排查其是否在管在教,了解其是否有情绪反常现象,在监管教育过程中是否有对立情绪,家庭关系是否融洽,社会关系是否良好等情况,并综合进行社会风险分析评估。四是被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或暂予监

外执行条件消失尚未收监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对此类人员要查明未收监的原因,协调公安、监狱等部门及时予以收监。排查工作要做到细致深入,既要见到本人,又要向矫正小组和相关单位、基层组织了解情况;既要利用排查普遍开展一次谈话谈心教育,又要通过排查深入了解掌握社区服刑人员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对排查评估发现的具有重新犯罪可能等危险倾向的人员,要落实专门责任人严格管控,切实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防范、早处臵。排查情况要逐人登记造册,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汇总梳理,逐个整改解决。结合人员排查,要对社区服刑人员档案进行一次检查清理,对法律文书不齐备的,要及时协调相关部门补充,对社区服刑人员照片等基本信息不齐全、不准确的,要在排查期间及时收集补充。 (二)严格监督管理。专项活动期间,要切实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确保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掌控,防止脱管漏管。一是实施分级管理。综合考虑社区服刑人员犯罪性质、主观恶性、危害后果、社会关系、现实表现等多种因素,开展社会风险分析评估,确定严管、普管和宽管等不同的管理等级,制定不同的矫正方案,实行分级管理。对重点监管对象要实施手机定位监管,发挥适时定位、轨迹查询、报警处理、数据存储等功能,强化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动态管理。对故意破坏定位设备的社区服刑人员,要依法处理,确保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威慑力。二是落实管控措施。要认真做好衔接登记、矫正宣告、定期报告、走访谈话、风险评估、检查考核等日常监管工作,准确掌握社区服刑人员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防止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和

《社区矫正》重点整理

社区矫正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5分) 1、小军因吸毒被强制戒毒结束后,矫正社会工作者小张跟进了小军的个案。接案时小张了解到小军为非婚生子女,母亲改嫁后一直无人管他,小张对小军的需要进行了评估。此时,小军最需要满足的是( B )要求。 A. 生理脱毒 B. 基本生活保障 C. 就业 D. 法制教育 2、阿丽新婚不久,因挪用公款被判缓刑,失去了奋斗多年获得的财务主管职位,成为矫正对象,她痛苦万分,情绪低落,沉默寡言,闭门不出。社会工作者在对阿丽的辅导中,不仅帮助他重新认识自己,还为他收集了很多就业信息。阿丽调整了心态,终于又找到了一份工作,开始了新生活。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主要满足了矫正对象(D)的需要。 A. 基本生存 B. 教育保护 C. 家庭生活 D. 再社会化 3、矫正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涵盖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疾病医治、心理辅导、就学就业指导、家庭关系调适等。这主要体现了矫正社会工作的(C)。 A. 监管功能 B. 矫正功能 C. 服务功能 D. 指导功能 4、矫正社会工作从本质上讲是司法体系中的(B)。

A. 社会行政 B. 社会福利服务 C. 社区矫正 D. 监督管理 5、矫正社会工作具有社会工作的基本性质,它同其他领域社会工作的区别体现在(D)。 A. 组织动员社会工作 B. 改善困难社会成员社会状况 C. 服务方式不同 D. 服务对象较为特殊 6、下列哪项不能说明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矫正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C)。 A.矫正社会工作者所从事的福利服务尤其法律上的依据 B.矫正社会工作贯穿于罪犯进行司法矫正的各个方面以及整个过程 C.矫正社会工作位于司法矫正之后,是司法矫正的有力补充 D.矫正社会工作的目的与司法工作的目的都是预防犯罪、维护社会安全 7、社会工作者为罪犯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以及满足矫正对象(D)的需求。 A.维持身体健康 B.基本身存条件 C.教育、就业权益保障 D.再社会化 8、现代矫正社会工作起源于(D)。 A.中国 B. 英国 C. 德国 D. 美国 9、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会同公安机关搞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组织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帮助工作是(C)在社区矫正中的职责。

社区矫正-矫正方案例子

社区矫正个案矫正方案 一、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 赵某某,男,1961年7月16日出生,已婚,原系张家港市某镇某村党总支部委员会书记,目前经商。 2001年至2004年间,赵某某利用职务便利,擅自将其担任党总支部委员会书记职务所在村的土地征用补偿款人民币500万的存单进行质押贷款并将所贷款项用于其与他人合股的企业进行赢利活动,被人民法院以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 二、矫正对象的背景资料 (一)家庭背景 赵某某的家庭是典型的三口之家,妻子和女儿赵某,家庭关系和谐。 (二)生活经历 赵某某于1978年中学毕业;1978年7月到1980年5月务农;1980年5月到1982年5月,在张家港市某镇某村通风管道设备厂工作;1982年5月到1998年8月先后在张家港市某毛纺厂、某彩印厂和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工作;1996年上半年到2004年9月任某村党支部副书记、书记;2004年至今,经商,为张家港市一较大规模厂家的大股东。纵观赵某某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其社会地位、经济状况随着经历和年龄的增长也逐步上升。这些经历使得赵某某在个性上十分的自信、好强、对自己的面子很看中,经济独立和成功意识强。 (三)主要社会关系情况 赵某某与其周遍的人关系处理的不错,善于交朋友,和其亲兄弟一起经商创

业,通过他们的努力,拥有多处实体企业,业务发展到了海外,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和繁荣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一直忙于工作和生意,赵某某本人对法律的规定并不是很了解和熟悉。 三、存在问题 (一)社会适应情况 赵某某在入矫后,能迅速适应社会,积极再创业,成功经营某制铁公司,该企业发展迅速,规模越来越大,为张家港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二)求职或求学意识 该对象求职意识强,通过自主创业获得事业的成功,其经营企业的发展良好。 (三)思想观念问题 但是如前所述,赵某个性上十分的自信、好强、对其自己的面子很看中,经济独立和成功意识强;而且,因为成为了生意人,其社交圈子很广。所以,在法院判决后,其能认罪服法,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接受法院的判决。可是赵某某一直对自己矫正对象的身份抱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认为成为矫正对象就很没面子,对社区矫正的帮助性、教育性认识不是很高。 四、风险评估 从再犯罪的客观条件来说,现在赵某某事业比较成功、经济条件良好、家庭关系和睦,促使再犯罪的客观因素较少;主观条件上来说,赵某某以前犯错是因为法律意识不高,犯错后能认识到过去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时自首,入矫后能认罪服法,悔罪行为和意识明显,所以从主观上看,赵某某再犯罪主观因素也较弱。而且根据以上的主客观情况,入矫后,能够通过社区矫正机构的帮助和教育,提升其法律知识水平和守法意识,能够有效的控制其再犯罪的可能性。综上所述,

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黄冈市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设方案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黄冈分公司 2012年6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5) 二、社区矫正的需求分析 (5) 2.1社区矫正的组织机构: (5) 2.2社区矫正的对象: (6) 2.3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 (6) 2.4社区矫正信息化发展历程及趋势 (6) 2.5社区矫正系统建设: (6) 三、市司法局概况 (7) 四、系统总体设计 (7) 4.1系统简介 (7) 4.2建设目标 (8) 4.3指导思想 (8) 4.4设计原则 (9) 4.5总体结构设计 (10) 4.5.1 总体逻辑结构 (10) 4.5.2 网络逻辑结构 (11) 4.6系统结构体系 (11) 4.7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 (15) 4.8标准规范化设计 (15) 4.9系统与各运营商定位平台接口设计 (16) 4.10系统开放性设计 (17) 4.11系统可扩展性设计 (18) 4.12系统的界面设计 (19) 4.13系统的设计特点 (20) 4.14系统优势 (20) 五、经济及社会效益 (21) 六、系统主要功能介绍 (22)

4.1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建设 (22) 4.2总体功能描述 (23) 4.3人员定位管理 (24) 4.4档案工作管理 (24) 4.5网上办公管理 (24) 4.6帮教安置管理 (24) 4.6系统管理 (24) 七、项目实施 (25) 7.1 时间进度安排 (25) 7.2 项目的组织结构 (25) 7.2.1 用户方组织结构 (25) 7.2.2 开发方组织结构 (26) 7.2.3 项目的人员组织 (29) 7.2.4 项目实施阶段 (29) 7.3 系统部署方案 (32) 7.3.1 安装 (32) 7.3.2 定制 (33) 7.3.3 调试 (33) 7.3.4 培训 (33) 7.3.5 问题反馈 (33) 7.3.6 系统维护 (33) 7.4 培训方案 (33) 7.4.1 培训宗旨 (33) 7.4.2 培训目的 (34) 7.4.3 培训方式 (34) 7.4.4 培训考评 (36) 八、售后服务 (36) 8.1 服务承诺 (36) 8.2 技术支持和维护说明 (36)

浅析对完善社区矫正执行检察监督的思考

浅析对完善社区矫正执行检察监督的思考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型的刑罚执行方式,是与传统的监禁矫正相对的刑罚模式。我国自2002年8月开始在上海和北京两市试点社区矫正以来,取得了很多实践成果,但与此同时,对于社区矫正功能实现最为关键的社区矫正执行,还存在着规定过于笼统、不被重视、流于形式等问题,导致部分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失控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社区矫正执行的深入开展以及社区矫正功能的实现。因此,对社区矫正执行的检察监督必不可少。 一、社区矫正执行检察监督的理论依据 社区矫正执行检察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按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对公安、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执行过程中的执法、司法活动进行监督,以保障社区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社区矫正依法公正执行的活动。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执行检察监督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权力制约理论、人权保障理论、恢复性司法理论以及刑事司法机关的协作理论。首先,权力制约理论。其最早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分权思想,是西方政治学的重要理论。其核心观念在于通过权力的制约来实现权力的制衡,从而防止权力的恶意扩张和肆意侵略。对于社区矫正执行也不例外,检察监督就是通过对社区矫正执行权力的制约来实现权力的平衡,保障社区矫正的公正执行。其次,人权保障理论。保障

基本人权一直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共识,比如《世界人权宣言》第三条规定:“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我国更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社区服刑人员虽然是“犯罪人”,但基本人权是必须得到尊重和保障的,检察监督的开展正是为了保障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人权,维护其合法权益,实现“依法治国”、“司法文明”。再次,恢复性司法理论。恢复性司法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艾葛拉西提出的,美国恢复性司法学家丹尼尔·凡奈思与凯伦·斯创认为,所谓恢复性司法,是指强调修复因犯罪行为所导致或揭露之伤害的司法理论。简而言之,恢复性司法就是希望实现犯罪人与受害人乃至所有受到犯罪影响的社区成员的对话,并通过制度设计实现彼此之间直接沟通和协商的犯罪反应方式。我国的社区矫正执行正是对这一理论的实践,而检察监督则是制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因为它是保障这种沟通和协商有效进行的关键所在。最后,刑事司法机关的协作理论。协作,是为更好的达成共同目标;刑事司法机关的协作,目标就在于更好的打击犯罪,实施法律,维护社会的稳定。在社区矫正执行中,检察监督正是刑事司法机关协作的具体表现,共同的目标是更好的开展社区矫正,促进社区服刑人员尽快回归社会,实现社会和谐。 二、社区矫正执行检察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矫正执行检察监督的法律依据不足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4篇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4篇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性的刑罚执行活动,是我国刑罚制度改革的新生事物,也是世界刑罚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对于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体系,推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推进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发挥政协的参政议政职能作用,县政协社法委组织委员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走访了司法局、镇乡、社区等部门,召开了专题座谈会,赴兄弟县区进行考察学习,通过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考察学习,形成以下意见建议: 一、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情况 XX年4月,遵照省市工作部署及要求,我县非监禁性的刑罚执行活动由公安转由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启动了社区矫正工作,在先期完成丹西街道试点的基础上,于同年5月份在全县铺开,至今已3年有余。三年来,在县委、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通过司法等职能部门、各镇乡、社区的共同努力,社区矫正工作取得较大的成绩。截止XX年6月底,共累计接受社区矫正对象716人,解除社区矫正482人,建立教育基地18个,公益劳动基地20个,先后组织集中教育4056人次,个别谈话教育2150人次,开展心理咨询214人次,公益劳动3926人次,帮助3名矫正对象落实低保、581名矫

正对象落实责任田,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204人次,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率控制在%以下。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显着成效主要表现在: 1、社区矫正工作网络体系更加健全。县里成立了象山县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并在县司法局设立了社区矫正工作管理部门,配备了2名专职工作人员,作为县矫正委的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全县18个镇乡街道建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农村、社区也都建立了社区矫正工作站,形成了县、镇乡、村三级工作框架。县司法局积极协调人事部门加强司法所建设,确保每个司法所有1名工作人员专职从事社区矫正执法工作,并按矫正对象与社区志愿者1:1的要求组建了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形成了县、镇乡两级监管帮教网络。 2、社区矫正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及《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奖惩考核办法》等文件要求,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衔接、执行、监管、考核、解除等五个环节,制定了报到管理、定期排查和动态分析报告、分对象走访、异地委托管理、跟踪管理、应急管理、特殊时期重点对象监管安全和矫正对象报告、计分考核、矫正执法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严格规范,认真落实,使社区矫正工作有章可循,

社区矫正安全整治专项活动方案

社区矫正安全整治专项活动方案 在2018年中秋节、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为做好迎接部社区矫正管理局社区矫正工作督查,根据省市《并于开展“三个到基层”活动的通知》的部署要求。县局决定,自2018年9月18日至10月31日,在全县开展社区矫正安全整治专项活动。 一、工作目标 以解决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通过排查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执法管理水平,实现社区矫正安全稳定目标。 二、任务及方法步骤 组织安全隐患整治排查,对排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做到“四个不放过”,即问题隐患原因不查明不放过、整改责任不落实不放过、整改不彻底不放过、管控措施不到位不放过。 (一)动员部署阶段(9月18日至9月21日)。 制定排查整治活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召开动员会,对社区矫正安全整治专项活动进行动员部署,确保安全排查整治活动落到实处。 (二)隐患排查阶段(9月22日至10月10日)。 认真对照社区矫正安全管理相关规定,从重点社区服刑人员、监管制度执行、“双八”落实情况等方面排查问题隐患。 (三)问题整改阶段(10月11日至10月31日)。

要及时列清问题清单,制定落实整改措施。要切实落实问题整治责任,明确整治时间、方法、目标、责任人。整改结束后,有书面专项活动台账。 三、活动内容 (一)加强社区矫正安全监管督查。建立全县社区矫正安全隐患督查巡查制度。县社区矫正中心在“双节”之前通过对在册社区服刑人员现场点验、查阅档案台账、调查问话等方式对全县25个乡镇的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工作进行的督查,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要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做到抓问题、抓落实,补短板、补漏洞,促规范、促稳定,大力夯实社区矫正安全稳定的基础。 (二)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摸排。 1、对重点人员,包括寻衅滋事、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罪犯;“四涉人员”(涉恶、涉黑、涉枪、涉暴);“三无”人员;不认罪、不服判、对抗管教人员;涉访涉诉、重新犯罪风险、脱管脱逃危险、心理疾病(精神病、艾滋病、酒精依赖、药物依赖)、受到警告以上处罚人员以及存在定位越界、关机停机、人机分离等情况人员进行排查。 2、对其他社区服刑人员要重点摸排家庭邻里、债权债务矛盾纠纷、婚姻家庭矛盾、工作生活情况。在摸排中,要注意发现社区服刑人员行为反常、情绪异常、生活困难、极端言行、社会交往异常等情况。 对上述人员要加强教育,做好调解化解工作,防止引发极端事件和再犯罪案件,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明确责任人,列出清单及时

社区矫正案例分析

社区矫正案例分析 一关系的建立阶段 (一)基本资料 姓名:周某 性别:男出生年月:1959年2月文化程度:文盲婚姻状况:已婚 家庭成员情况:妻子刘某,小学教师 家庭地址:XX乡XX村XX组, 犯罪及处罚情况:2001年周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因周某在监狱表现良好,2007年8月8日假释回家,假释日到2011年8年21日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妻子儿女共5人,周某现与妻子一起居住生活,父子、女关系都比较融洽。 2.生活经历: 周某家住农村,以务农为主2002年周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因周某在XX监狱表现良好,分别于05年和07年分别记功一次,于2008年8月8日假释回家 二矫正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 (一)对象的性格: 周某的性格内向,从小孤僻,不善交友,平时闷声不响,但易急躁,鲁莽,行事草率。不在外面玩耍,沉默寡言.他平时的所思所想不外

露,别人看不出,也掌握不了。因此,周某案发时人们感到很突然。(二)对象的心理: 周某犯罪已受到法律制裁,长期的狱中生活使本就内向的周某越发趋于沉闷。假释回来后,自认低人一等的周某所想所思羞于向亲朋故友交流。甚至也不向自家兄弟吐露半句。自卑感与日俱增,心态已不正常。 (三)家庭和社会关系: 周某有子女3个。两女儿已出嫁。 (四)经济基础与事业发展: 周某假释回来后,很快报上了户口,又拿到了劳动手册,并被推荐到大卖场超市配售中心收货处工作,就目前而言,基本上解决了本人的生活,据分析,周某经济上还有一些问题要帮助解决:一是存在快速致富的思想和动机,与同出来的狱友盲目攀比,认为自己经济与其比差距很大。二是周某无专业技能,且文化知识又低,缺乏竞争能力。三社区矫正计划 (一)认知与领悟: 一个长期陷入失意,困苦的人,或者重复陷于困扰处境的人,需要进一步强化其认知与领悟,才能使其摆脱无法消遣的症结,自己看不到的矛盾,才能摸索到得以改善的方向。让周某正确地认识到自己过去,反思自己犯罪的思想根源,解决错误的思想意思问题,面对现实,勇敢地接受人生的挫折和不幸,与过去错误的思想,行为彻底决裂。(二)由针对性地对周某提供个别化的服务:

工作心得: 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中实地走访的作用

工作心得: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中实地走访的作用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规定,司法所负责对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适应性帮扶,其中实地检查、通信联络和信息化核查均是司法所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而在实地检查又分为要求社区服刑人员到司法所报到的“请进来”,以及司法所干警对社区服刑人员本人及周围环境实地考察的“走出去”。这种“走出去”的方式即是文中的实地走访。实地走访作为一种监督措施,具有耗费时间长、参与人员多、准备事项杂等缺陷,但其在矫正工作中的作用不如忽视。 一、实地走访不仅是一项监督措施 (一)实地走访有助于去伪存真 司法所在开展日常工作时,特别是在核查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信息和现实表现的过程中,如果仅是局限于书面文书核查而没有深入实地调研,那么得到的结果就是形式的;如果单独听取社区服刑人员的汇报而没有进行实地复查,那么得到的结果就是主观的;如果只是一味的将相关人员“请进来”了解情况,没有实际“走出去”亲身考察,那么得到的结果就是片面的。由此可见,通过实地走访,用司法所干警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获取来的相关信息会更加确切、真实、可靠。实地走访去伪存真的作用不容小觑。 (二)实地走访自带威慑功效

社区矫正是一项刑罚执行工作,社区服刑人员是因触犯《刑法》而受到刑事处罚的罪犯。但司法所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发现,一些服刑人员,特别是新入矫的社区服刑人员对于自身身份并没有正确认识,服刑的态度也有待端正,对于思想态度不端正,认为只要按照要求去做,到期一解除,自己就解放了。从他们的日常表现和言语中感受到,社区服刑人员并没有将反思自身罪行,努力改造自己摆在重要的位置,对于社区服刑人员存在闯关思想,这将不利于他们长远的改造和发展。本人认为,司法所干警应加强实地走访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着装整齐,严格程序、严肃态度,切中肯綮的谈话对社区服刑人员及家属起到很好的引导、震撼和威慑作用。这使社区服刑人员明确了自身身份,端正了服刑态度,理解了矫正工作的终极目的和真实要义,对他们今后改正自身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实地走访是一种人文关怀, 司法所干警通过主动上门与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沟通谈话,与要求他们来所里报到不同。在社区服刑人员家中,更容易使其放松精神,降低他的戒备心理,引入他感兴趣的话题,以唠家常的方式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也能极易在谈话中知晓掌握社区服刑人员近期的真实思想状况和心理活动。以主动代替被动,以轻松取代严肃,通过与社区服务人面对面,心连心的交谈,使服刑人员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温暖,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 二、选对时间,实地走访可以事半功倍 实地走访尽管对于矫正工作的开展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其本身具有耗费时间长投入人力多、涉及范围广、准备工作繁琐等缺点,现实工作中,

社区矫正监管风险与对策

当前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与对策 我省社区矫正工作自试点以来至今已整整十年,虽然在这十年中我国《刑法(八)》和《新刑诉法》相继确立了社区矫正的法律地位,“两院两部”制定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浙江省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性制度,各地的组织机构、监管体系和保障机制也逐步在健全和完善过程中。然而,就我们宁波现在的社区矫正机构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基础保障和其他绝大多数地区一般仍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社区矫正的各种问题和风险正在逐年累积,如再长期得不到化解将会对基层社区矫正工作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一、工作风险 现行的社区矫正各项工作制度,把执法、教育、监管工作任务和责任都推向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但却缺乏具体的“人、财、物”各项保障机制,工作人员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及不对称。现在对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而言是“规定多、任务重、责任大”,但对应的却是“机构弱、人员少、保障缺”。工作一有疏忽出了问题,社区矫正基层一线工作人员更是要承担严重的工作责任,甚至法律责任,使社区矫正工作成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雷区”。社区矫正科室人员和各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和精神状态,却没有相应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待遇,天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不能安心工作。 二、监管风险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了社区矫正人员的居住地管理原则,使大量的外来人员纳入到当地的社区矫正范围,造成当地本已不足的

社区矫正监管资源更加贫乏,加上外来人口流动性大、社会背景复杂,往往会形成社区矫正监管空洞,并漫延至整个区域,使社区矫正监管处于应付状态。另对社区矫正对象缺乏完整的、科学的风险评估系统,使相应的监管措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司法部、省司法厅社区矫正部门和各级领导更是“重程序、轻实效;重任务、轻保障;重成绩、轻问题”,使社区矫正的监管风险得不到及时化解。 针对基层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严重的工作和责任风险,建议上级各相关部门: 一、尽快制定社区矫正法。只有把法律制定出来了,司法行政机关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才有法律依据,才能理直气壮,各级领导才会予以重视,才会从人、财、物方面给予强制的保障。政府应把社区矫正与监禁矫正同等对待,包括经费划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都应与监禁矫正一视同仁,应尽早建立一支专业的、稳定的社区矫正警察队伍,并配备相应的社区矫正执法车辆、警具等装备。 二、规范社区矫正执法活动,强化司法行政人员防范风险。社区矫正工作是司法行政工作中风险最大的一项工作,为了防范风险,就必须从适用前调查评估、接收、管理、宣告等每个程序都要严格规范执法,社区矫正适用前调查评估制度,是一把双刃剑,要客观公正、严肃认真开展评估调查,从人员资格、程序、笔录都要规范,该回避的还要回避。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规范管理,做到每周一次电话,每月一次谈话记录、思想汇报、学习教育、社区服务都要有记载,对表现好的矫正对象、该奖励的就奖励,对表现不好的矫正人员,该警告的就警告,该治安拘留就治安拘留,该收监的就收监,有脱管、漏管的要及时向公安和检察机关通报,切实履职尽责,防范自身风险。

北京社区矫正模式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28050335.html, 北京社区矫正模式发展研究 作者:王希 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5年第04期 摘要: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已经进行十多年有余,其中在法制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矫正模式”,但各地还急需相关理论和经验指导。由于我国与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氛围及背景,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不仅需要借鉴西方较为成熟的理论和实践模式,更需要总结、分析试点省市数年来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以探索出更贴近国情和民情,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本土化社区矫正模式。文章主要分析和探索“北京模式”的最新发展,因为“北京模式”主要形成于试点经验的总结上,而2009年后全面试行后,各地的社区矫正实践也在不断的推广,引领着“北京模式”进一步向前发展,在国内乃至先关国家都产生了不小影响。 关键词:北京;社区矫正;发展 阳光中途之家是我国内地由政府主导建设的第一个中途之家。朝阳区司法局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索出了一套在当前司法制度体制下,以中途之家统领全区社区矫正的运行模式。它主要负责对朝阳区管理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进行集中教育矫正、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心理咨询、临时安置的一种矫正管理培训机构。其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中途之家主任由区司法副局长兼任,另设一名经验丰富的常务副主任,负责中途之家的日常管理。机构下设教育矫正部、心理咨询与技能培训部、宿舍管理部、办公室等四个部门。阳光中途之家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两类人员进行教育矫正、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心理咨询、过渡性安置、社区矫正帮教研究。 一、工作方式和特点 阳光中途之家当前开展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在一定时期组织两类人员进行集中教育、培训和辅导。每期培训一般为期2~5天,主要安排了心理测试、心理辅导和训练、学习社区矫正规定、社区矫正奖惩规定、观看区情介绍短片、就业技能培训等内容。在这些集中培训中,阳光中途之家的工作方式和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封闭式管理和人性化关怀相结合 每期培训均对学员实行封闭式的半军事化管理,体现社区矫正工作的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学员在培训期间,未经请假,不得擅自离开中途之家,同时在培训期间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学习和食宿等方面的纪律规定和作息制度。培训期间,还要求学员统一上课、统一娱乐、统一晨练、统一吃住,统一参加公益劳动等。在严格管理的同时,阳光中途之家还注重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人性化的关怀,要求干警和司法社工在培训期间与学员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娱

社区矫正人员案例

孤僻青年悔改创业报答父母 社区矫正人员顾某心理疏导分析 xx镇社区矫正对象顾某,男,xxxx年x月x日出生于山东省xx县,汉族,初中文化,xx县xx镇某村人,住本村。因盗窃罪于2012年1月17日被xxxx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缓刑三年,社区矫正期限为自2012年1月28日至2015年1月27日止。顾某性格孤僻固执,初中还未毕业就已流窜社会,并结交了不少不良少年。他的家庭很贫困,这让他自卑又仇视社会,缺乏与人沟通加上法律意识淡薄,使他最终伙同“朋友”实施了盗窃行为。 社区矫正人员顾某在其父亲的陪同下到xx县xx司法所报到。工作人员对他的印象很深刻,当时他眼睛里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冷漠、怀疑、敌视的目光。当询问他话时,他也默不作声,都是他的父亲代他回答。工作人员意识到需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在社区矫正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社区矫正人员往往因自身犯罪带来的工作与家庭变故、亲人的冷落、社区服刑的压力、犯罪的内疚感、对社区服刑的不适应等因素,都会引起其心理问题,对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矫正,不仅不利于对他们的矫正和转化,还会影响到其情绪和行为,有的甚至还可能引发一些不良的突发事件,从而影响矫正管理的顺利实施。

针对顾某的情况,工作人员没有将其作为一名犯罪分子对待,而是与其平等对话。通过为其提供心理咨询,提供倾听其心声的平台,全面了解他的心理特点,让他的情绪得到宣泄,释放心理压力,缓解心理矛盾。顾某从最初的只是听不说话到态度慢慢的转变也开始简单的聊几句。这种以谈家常的形式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下进行让顾某与工作人员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谈话,初步消除了他是罪犯面受训斥、歧视的顾虑,让其感受到社区矫正工作人性化管理的模式,消除其抵触情绪,心甘情愿接受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针对性的对其制定了矫正方案: 1、按照社区矫正管理规定要求其每月定期参加劳动;每月上交思想汇报;定期对其进行走访;统一组织学习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等重要的法律法规等措施了解、掌握该对象的表现和实际情况,督促其遵纪守法、遵守矫正规定。 2、成立由家人、村委委员组成的监管帮教小组。借助亲情的力量加强帮教效果。如果发现对象在生活中存在难题,矫正机构在职责范围内积极帮其解决问题,帮助对象适应社会。 3、注重心理疏导,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对其主观心态上的纠正,从主观方面尽量降低再犯的可能性。同时我们本着尊重他、接纳他、关心他的工作理念,让他消散

司法矫正手环管理平台操作说明

社区矫正管理系统平台操作说明书 版本号:1.1.4 北京华星北斗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2019.2.1

目录 ?登录 (3) ?首页 (4) 监控地图 (5) 信息中心 (8) ?管理平台 (10) 人员管理 (10) 绑定管理 (13) 文书管理 (15) 外出管理 (17) ?监管平台 (19) 轨迹回放 (19) 围栏设置 (22) 告警管理 (24) 未处理告警信息 (24) 已处理告警信息 (26) 指令设置 (26) 媒体资源 (31) ?档案中心 (33) 在矫档案 (33) 解矫档案 (34) ?数据中心 (36) ?系统管理 (37) ?登录账号管理 (37) ?行政区域管理 (39)

该平台建议使用火狐浏览器或IE9以上浏览器访问效果最佳(正在努力兼容低版本IE浏览器) 以下是其详细功能操作介绍: ?登录 操作人员用户通过登录界面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进入社区矫正监管平台。

?首页 刚进入平台如果有未处理的告警信息会弹出红色告警框,并响起报警声音,如下图 点击弹框的确认按钮关闭弹框展示首页界面,如下图:

监控地图 在首页的监控地图上可以看到该监护社区所有监护的社区矫正人员的最新定位坐标。绿色坐标点表示正常坐标,红色表示越界坐标,灰色表示托管,鼠标点击坐标点可以查看该坐标的详细信息(包括人员信息,照片,位置信息),如下图: 在监控地图的右上角有几个切换地图的功能,最右边的方框中通过点选可以切换地图是显示标准图,路网图,还是卫星图;切换谷歌按钮可以将地图切换成谷歌的;切换热力图按钮可以将坐标点切换成热力图的方式显示坐标区域;如下图:(显示的是标准图的热力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