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1脱硫剂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CO变换操作知识问答1. 简述变换反应的原理和目的。
答:所谓变换,是指合成气中CO和蒸汽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及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化学反应生成H2 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CO+H2O=CO2+H2 + Q目的:一是尽可能将CO转化成氢气,二是将水煤气中难以去除的有机硫化物转化为易于脱除的无机硫化物H2S。
2. 变换器入口分液罐的作用。
答:(1)脱除一部分冷凝水。
(2)脱除一部分粉尘粉尘、炭黑等固体杂质,吸附As、Cl-等。
(3)带走一部分铵盐。
3.预变反应器的主要作用答:(1)反应器内装填有保护剂,保护剂主要是废催化剂或者低温催化剂,主要用于阻挡和过滤煤粉尘、炭黑等固体杂质,吸附As、Cl-等对催化剂有毒害作用的组分,以保护耐硫变换催化剂的活性,避免中毒和延长催化剂的寿命。
(2)有一定的变换能力,变换一部分二氧化碳,减低后部反应符合。
(3)为中变提供一部分的反应热量。
4.为什么要设置两段中温变换和一段低温变换。
答:主要是解决速率和速度的问题,在较高的温度下以很快的速度将大部分CO变换成CO2,在较低的温度下尽可能将CO转化成氢气。
如果只用中变,中变的催化剂装填量很大,消耗的水蒸气也多,采用低变,催化剂总装填量下降,消耗水蒸汽量下降,热回收效率高,有效能损失少,热交换设备换热面积可减少1/2左右,可以节省投资,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5.为什么变换要选择耐硫催化剂。
答:因为汽化炉出来合成气H2S含量有0.15%。
如果变换之前采用氧化锌脱硫,所需要的氧化锌装填量太大,运行成本高,经济效益差。
选择耐硫催化剂有利于流程的设置,克服冷热病,有利于热量的平衡,提高热效率。
6. 变换入口气体为什么要有一定量的硫化氢。
答:变换催化剂在硫化态才具有比较高的活性,硫化反应是可逆的反应。
如果气体中的硫化氢浓度较低,催化剂会出现反硫化,使催化剂被还原,催化剂的活性大幅度下降。
所以要求工艺气硫含量大于0.01%。
7. 耐硫催化剂的种类和特点。
JT201-1型加氢转化催化剂性质和用途简介一、用途JT201-1型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组份由CoO-NiO-MoO3组成,并在载体Al2O3中添加入了特殊的助剂,在生产工艺中采用了共浸工艺。
该催化剂活性高,强度好,具有较好的低温活性和较高的有机硫转化能力。
它适用于大型合成氨厂、甲醇厂、碳一化学厂、炼厂等的原料如天然气、油田气、焦化干气、轻油中有机硫的加氢转化。
该催化剂对上述原料中的烯烃和氧亦具有较高的加氢转化活性,经它处理的原料有机硫化物可降至0.1PPM以下。
它常与氧化锌脱硫剂串联使用,达到精脱硫的目的。
加氢转化主要反应如下:RSH+H2→RH+H2SR1SSR2+3H2→R1H+R2H+2H2SC4H4S+4H2→C4H10+H2SCOS+H2→CO+H2SC n H2n+H2→C n H2n+20.5O2+H2→H2O(此处R代表烷基)二、化学组分和物理性能⑴.化学组成(重量%)⑵.物理性质三、正常操作条件若加氢反应温度在350℃~420℃之间,一般使用初期温度可控制在350~380℃。
如原料油中硫的浓度长期低于某一限度(0.2PPm),由于硫的平衡,将产生放硫现象。
所以在两次原料油加氢脱硫系统中,一次脱硫系统的操作温度,是以保证出口石脑油中硫的浓度在2~10PPm为宜。
以保证二次脱硫系统的催化剂处于硫化状态,从而保证催化剂较高的脱硫活性。
四、催化剂的装填和卸装装填方法:1.催化剂装填之前应先将催化剂过筛,弃去粉尘。
2.催化剂上下应该用耐火球填充,耐火球和催化剂之间用小孔不锈钢丝网隔开3.在塔内炉蓖板装上二层不锈钢丝网,网眼可小于5毫米;4.在不锈钢丝网上再垫一层高为100毫米直径为20-30毫米的耐火球;5.将脱硫剂过筛后,用S型布筒或其它专用工具将催化剂轻放入塔,要求平整、均匀,并做好装填记录;催化剂下落时高度应尽量低一些,以减少催化剂的粉碎。
6.操作人员入塔内工作时,必须在催化剂上铺上木板,踩在木板进行。
脱硫剂研究进展谢璐,奕亚芬,胡新颜,郑文,马剑华(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摘要:当前脱硫剂使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了,针对当前各脱硫剂研究进展以及实验数据显示,本文重要简介各脱硫剂脱硫原理,最佳配方,性能,影响因素以及当前各脱硫剂在工业和生活上应用。
核心词:脱硫剂原理配方性能工业应用引言:日前,脱硫问题已导致了诸多困扰,不但是反映过程中催化剂不良影响,还导致了很大环境问题。
对于脱硫剂研究越来越受到注重了。
脱硫剂是用于脱除燃料、原料或者气体物料种游离硫或者硫化合物;当前大量使用在工业和生活上煤气脱硫。
由于大某些脱硫剂有再生反映可重复运用,使得脱硫剂研究更具备一定价值。
脱硫剂按温度普通可分为高温、中温、常温型。
氧化铁常温脱硫剂是当前最惯用脱硫剂之一。
1钙氧化物高温脱硫剂1.1 钙氧化物高温脱硫剂原理高温钙氧化物以脱去煤中硫为主,故其重要是运用钙氧化物与H2S进行反映。
化学反映式为:CaO+H2S=CaS+H2O通过将一定量钙氧化物和煤通过干燥解决后,加入气化炉中进行反映生成CaS,煤灰和硫化物从炉底排出。
在此过程中CaO既有脱硫作用又具备了一定催化效果1。
1.2 钙氧化物脱硫剂最佳配方与制备将配备好金属盐在恒温50℃水浴中进行中和沉淀后,过滤洗涤,120℃干燥24h,最后在700℃左右进行8h焙烧即可获得,此法是运用共沉淀法合成2。
1.3 钙氧化物脱硫剂性能1.3.1机械强度机械强度是高温脱硫剂重要指标。
低机械强度会使脱硫剂效率明显减少。
钙氧化物硫化后侧压强度有很大提高,再生后强度虽会下降但较最初仍有所提高。
再生过程钙氧化物有良好机械强度,进一步证明其工业价值。
1.3.2再生性能钙氧化物再生性能较好,通过三次持续脱硫-再生循环稳定运营,且硫容逐渐增大,脱硫效果较高,机械强度较高,有较好应用价值。
1.4 影响钙氧化物脱硫剂效果因素1.4.1钙氧化物脱硫剂构成高温脱硫剂是采用氧化铁和氧化钙以一定比例混合脱硫。
化肥催化剂的种类
加氢转化脱硫催化剂(系列产品)
氧化锌脱硫剂(系列产品)
CT305型氧化锌脱硫剂
NCT型常温氧化铁脱硫剂
氧化铁脱硫剂(系列产品)
WH型脱硫催化剂
NC2302型脱氯剂
天然气一段蒸汽转化催化剂(系列产品)天然气二段蒸汽转化催化剂(系列产品)CN-14型轻油制富甲烷气(预转化)催化剂轻油蒸汽转化催化剂(系列产品)
Z301型炼厂气蒸汽转化催化剂
一氧化碳中温变换催化剂(系列产品)
BM-1型一氧化碳中温变换催化剂
CB-3型一氧化碳中温变换催化剂
耐硫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系列产品)
CB-5型一氧化碳低温变换催化剂
CB-2型一氧化碳宽温变换催化剂
CB-5型一氧化碳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
甲烷化催化剂(系列产品)
氨合成催化剂(系列产品)
AC型氨合成催化剂
A110-1H型氨合成催化剂
74-1型、74-1H型氨合成催化剂
二氧化硫氧化催化剂(系列产品)
FV-1型、FV-7型二氧化硫氧化催化剂
S201型硝酸生产用铂网催化剂
S202型氨氧化催化剂
石脑油蒸汽裂解制民用煤气催化剂(系列产品)一氧化碳低温变换催化剂(系列产品)
S101-2H、S107-1H型二氧化硫氧化催化剂。
助燃脱硫剂资料:适用范围适用于一切燃煤领域,并可用于废弃沥青油毡及橡塑废弃物制品焚烧处理中的除烟固硫。
主要技术内容:采取在B型矿石固硫剂中添加硅酸盐物F型矿石的方法,促使燃煤的高温产物生成不易分解的含硫复盐,以达到高温固硫的目的。
在固硫剂中添加F型矿石粉末,构成了一种新的固硫剂,F型矿石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硅酸盐矿物,价格低廉,具有一般矿物所没有的独特的晶体结构,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和大量的孔隙,具有热稳定性等优点。
它可以吸附燃煤释放的SO2,使其不进入排放的烟气中,一般钙基固硫剂在低温阶段分解速度慢,没有足够的CaO与SO2化合,使SO2气体随烟气排放,起不到固硫作用。
此外,以F型矿石为添加剂的钙基固硫剂,在高温阶段生成复合硅酸盐,可包裹早期生成的CaSO4,使其不再发生分解,达到固硫效果。
另一方面,B型矿石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为MgO和CaO,与煤中的碳反应,生成碳化镁。
碳化镁活性较高,与水反应生成碳氢化合物,能使煤充分燃烧。
经过不同燃烧温度对燃煤助燃脱硫剂燃烧应用测试,其脱(固)硫率可达33%~72%,同时可以提高热效率15%以上。
典型规模:该项目实施进度分三个阶段:1999年1月~2002年1月完成年产8万吨生产规模;2003年12月完成年产30万吨的规模;2004年待不断改进完善后,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计划形成年产300万吨的生产规模。
主要技术指标及条件要求一、技术指标二、条件要求:按3%~10%的比例添加在煤炭及废弃沥青油毡及其制品中燃烧。
主要设备及运行管理一、主要设备:4R雷蒙机、混合搅拌机、打包输送机等。
二、运行管理:为保证正常运行,生产车间配备2名专职机械维护人员,随时处理设备运行中发生的故障。
投资效益一、投资情况:总投资1150万元,其中设备投资450万元,主体设备寿命20年,运行费用2100万元/年。
二、经济效益:该产品销售价360元/吨,吨成本294元。
如达到年产8万吨的生产能力,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2880万元,利润526万元,税金216万元。
JX-1脱硫剂
JX-1脱硫剂是公司研发并生产的,以复合金属化合物为主要活性组分的新型高效脱硫剂;主要用于炼油厂污水汽提氨精制系统,在低温条件下精细脱除气氨中的硫化氢,一次性可将硫化氢脱至0.6 mg.m-3以下;同时还可以脱除氯化氢、有机硫等有毒有害杂质。
该剂具有高硫容、高强度、耐水等特点,可替代活性炭和氧化锌。
JX-1脱硫剂于1998年5月通过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鉴定,性能居国际领先水平。
曾荣获科技进步奖及国内、国外发明专利,自开发以来,已在国内40多家石化企业广泛应用。
一、产品物理性能
外观褐色条形
粒度/mm Φ(4.0±0.3)×(5~20)
堆积密度/kg·L-1 1.0~1.1
径向抗压碎力均值/N·cm-1≥110
二、使用条件及技术指标
温度/℃-10~50
压力/MPa 常压~3.0
气态空速/h-1≤3000
高径比≥3
入口H
S含量/mg·m-3≤1000
2
S含量/ mg·m-3≤0.6
出口H
2
穿透硫容/% ≥30
三、注意事项
1、产品采用25Kg箱板桶包装。
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应轻装轻放,不得损坏包装,注
意避免雨淋。
2、脱硫罐内应设1~2层孔径小于脱硫剂直径的不锈钢丝网,网上面铺设厚度为(200~
300)mm、粒度为Φ(5~20 )mm的瓷球,以利于物料均匀通过脱硫剂床层。
3、装料要均匀、平整,在装填过程中,操作人员勿直接在脱硫剂上践踏。
4、投料前用水冲洗,以去除细粉。
5、使用过程中定期排出冷凝液,防止冷凝液长期浸泡脱硫剂。
6、卸剂前,应用氮气吹扫,然后向反应器内喷入适量的水或硫化亚铁钝化剂,以免在
卸剂过程中硫化物遇空气引起温度上升。
7、废脱硫剂无特殊环保问题,可作为制造硫酸的原料或作为工业垃圾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