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设计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设计及应用摘要:路线平面线形设计一定程度上就是对汽车行驶轨迹的模拟。如何从道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驾驶的要求、做到以人为本,在各种复杂的客观条件下,设计出既能满足规范要求,又简单、安全、易识别、行驶舒适、造价经济的立交线形,才是设计的核心。本文针对平面线形设计在互通立交设计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平面线形互通立交设计

引言

互通立交是高速公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平面设计是互通立交设计的核心。平面线形设计的合理与否,对立交的通行能力、行车安全、连接道路交通功能的发挥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1.互通立交平面线形设计

1、1基础资料收集

纸上定线工作一般是在1:2000地形图上进行,根据交通量资料、相关规划、主线与被交道路的情况,确定立交形式;并在地形图上大致确定由地形、地物等因素控制的关键线位、点位,如匝道的位置、连接线与主线相交的角度、匝道桥桥位、收费站位置、与地方道路河沟的相交位置等,示出各线位的走向。

1、2匝道的布设

匝道的布线方法会因匝道的位置、控制条件的不同而采用不同

的方法,常用单一匝道布线方法有:①从匝道两侧向中间布线;②从减速车道起点开始顺序布线:③从加速车道接线点开始逆序布线。以下主要介绍从减速车道起点开始顺序布线的方法,其主要设计步骤有:确定出口端匝道的第一段线形——布设中间线形——设计入口端最后一段线形接入主线,线形的复查与调整。

1.2.1出口端匝道的第一段线形设计

匝道平面线形设计的起点一般为减速车道的起点,即主线渐变加宽至一个车道宽度的位置。如图1所示,减速车道一般采用直接式。

当主线为直线时,匝道的第一段线形一般为直线,在确定匝道起点位置后,以一定的渐变率m渐变出一段直线即可,渐变参数m 的取值可参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以下简称《规范》),直线的长度一般取《规范》中所规定的减速车道长度。当主线为曲线时,为满足减速车道范围内渐变参数均为m的要求,匝道的第一段线形将为曲线,一般采用圆曲线,具体作法如图2。

图2减速车道第一段线形

(1)计算出匝道起点与主线平面设计线的法向距离,以此距离将主线向外法向偏移,得到平行线acl,取ac1的长度大致与减速车道的长度相等。

(2)取ac1的大致中点b1,计算出ab1、ac1的长度ll、l2,得到l1/m及l2/m的比值,并将b1、c1分别以两比值向外法向偏移,得到点b2及c2,利用三点作圆弧ab2c2,即为减速车道第一段线形。

此方法所得的线形虽无法保证匝道上每一点至起点的距离l与其横向偏移距离的比值均精确等于渐变参数m,但误差较小。当主线平曲线半径不小于700m时。误差可以控制在0.1~0.01之间,能满足设计要求;且以上方法能精确的描述匝道的第一段线形,可使用绘图程序较方便地查得其半径r及起点的切线方向,操作简便。

确定匝道得第一段线形后,将其起点的位置、切线方向、半径、长度(一般取《规范》中规定的减速车道长)等导入辅助设计程序中,即可进行匝道中间线形的布设。

1.2.2匝道中间线形的布设

匝道中间线形的布设主要受匝道的起终点接线条件及地形地物影响,布设时需根据各种约束条件合理的选用线形参数及其长度。匝道中每一段线元的长度一般不小于3s行程,且应根据不同位置车辆的可能运行速度取值。线形参数取值较大、车辆可能运行速度较高的路段线元长度较长,相邻线元的参数取值要均匀,反向曲线间的两个回旋线参数、卵形曲线间大小圆半径之比及相邻线元的长度不宜相差过大,以保证驾驶员完成每一步操作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匝道中间线形的布设一般可能存在的控制因素有:

(1)地形、地物及水文地质条件,如冲沟、陡坡、软基、鱼塘、河沟、地方道路、建筑物等。

(2)工程条件,如可能存在的高边坡、高填方,桥台、挡墙、涵洞通道的位置等。

(3)转弯交通量,用于确定匝道的设计速度、参数的取值范围、连接线与主线相交角度、内环匝道的半径等。

1.2.3入口端匝道最后一段线形的接线设计

对单车道匝道,加速车道一般采用平行式,匝道最后一段线形的接线也将平行于主线平面设计,一般的作法为:

(1)确定一个车道加宽宽度后计算匝道平面设计线与主线间的

距离,将主线平面设计线平行偏移至匝道设计线位置,此线将为加速车道的轨迹线。

(2)通过辅助设计程序试算将匝道最后一段线形与偏移线衔接。当主线平面设计线为直线或圆曲线时,此方法接线可保证加速车道范围内线形的连续;但当主线为缓和曲线时,由于其曲率不断变化,接线的约束条件也将不断变化,难以准确描述,具体解决方法如图3:

图3主线为缓和曲线时的接线设计(单位:m)

a.在偏移后的缓和曲线上取相隔1m的两点前点及后点,由ab

确定的方向近似作为点a的切线方向(为a'b'的平行偏移线)。

b.计算点a对应主线缓和曲线上点a'的曲率半径。

c.当缓和曲线与匝道最后一段线形为同向曲线且点a'的曲率半径大于l500m,或为反向曲线但点a'的曲率半径大于2000m时,可将点a位置上的缓和曲线视为直线。ab确定的方向为其切线方向,进行接线。

d.当点a'的半径不满足上述条件时,须将其视为圆曲线进行接线。接线完成后接线线元终点的位置须位于ab所确定的直线范围内。否则线元终点的约束条件已不再是ab所确定的约束条件,线元间已不再连续,此时可根据线元终点的位置沿缓和曲线前后移动两点,重复步骤a~d进行试算,直到满足条件为止。

对双车道匝道,加速车道应采用直接式,其最后一段线形的作法与匝道的第一段线形相同,作出最后一段线形后,以其作为约束条件进行倒数第二段线形的接线。

1.2.4线形复查

通过以上步骤初步完成匝道的线形设计后,须对匝道进行以下两方面的复查:

(1)根据匝道的设计速度及《规范》中的各项要求对设计线形的参数、长度、相互关系等指标进行检核,不满足要求时须重新调整设计。

(2)根据匝道两端接线位置主线的高差及匝道的有效长度(即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