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面与纵断面线形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5.01 MB
- 文档页数:88
道路设计标准规范要求一、道路设计基本要求1. 安全性:道路设计应以确保行车安全为首要原则,充分考虑行人与车辆的视线、行车速度、交通流量等因素,合理设置道路线形、交叉口、交通标志及信号灯等。
2. 连续性:道路设计应保证线路的连续性,避免不必要的弯曲和急弯,确保车辆行驶平稳,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4. 环保性:道路设计应遵循环保原则,合理规划绿化带、隔音屏等设施,降低交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 经济性:在满足安全、舒适、环保等要求的前提下,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投资和运营维护成本,力求经济合理。
二、道路线形设计要求1. 平面线形:道路平面线形应简洁、流畅,尽量避免采用小半径曲线。
直线段长度不宜过短,曲线段应保证足够的过渡段长度。
2. 纵断面线形:道路纵断面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合理设置坡度、坡长,确保车辆行驶稳定。
坡度变化应平缓,避免突变。
3. 横断面线形:道路横断面设计应满足行车、行人、绿化、排水等需求,合理分配各功能区的宽度。
车道宽度、人行道宽度、绿化带宽度等应符合相关规定。
三、交叉口设计要求1. 交叉口形式:根据交通流量、周边环境等因素,合理选择交叉口形式,如平面交叉口、立交桥等。
2. 交叉口视距:交叉口视距应满足行车安全要求,确保驾驶员在进入交叉口前能及时发现对向车辆和行人。
3. 交叉口信号灯:交叉口信号灯设置应合理,确保交通流有序、高效。
四、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要求1. 交通标志:交通标志设置应醒目、规范,便于驾驶员识别。
2. 路面标线:路面标线应清晰、完整,引导车辆有序行驶。
3. 路灯及照明:路灯及照明设施应满足道路照明需求,确保夜间行车安全。
4. 排水设施:道路排水设施应完善,确保路面无积水,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五、道路绿化与景观设计要求1. 绿化配置:道路绿化应根据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实现生态多样化和景观美化。
绿化带应合理布局,形成连续的生态廊道。
2. 景观设计:道路景观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注重道路两侧的建筑风貌、历史文化等因素,创造富有特色的道路景观。
道路工程平面线型设计在平面线型设计中,汽车形式轨迹的特性,道路平面线型的要素以及直线的特点与运用等等都是我们需要掌握的特点,如何设计出一条合理且优秀的线型,相信看完今天的内容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一、道路平面线型概述一、路线道路: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设施构成的三维实体。
路线:是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平面图: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纵断面图:沿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图,再行展开。
横断面图:道路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
路线设计: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几何尺寸。
分解成三步:路线平面设计:研究道路的基本走向及线形的过程。
路线纵断面设计:研究道路纵坡及坡长的过程。
路线横断面设计:研究路基断面形状与组成的过程。
二、汽车行驶轨迹与道路平面线形(一)汽车行驶轨迹行驶中汽车的轨迹的几何特征:(1)轨迹连续:连续和圆滑的,不出现错头和折转;(2)曲率连续: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的值。
(3)曲率变化连续: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率的值。
(二)平面线形要素行驶中汽车的导向轮与车身纵轴的关系:现代道路平面线形正是由上述三种基本线形构成的,称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二、直线一、直线的特点1.优点:①距离短,直捷,通视条件好。
②汽车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
③便于测设。
2.缺点①线形难于与地形相协调②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人感到单调、疲倦,难以目测车间距离。
③易超速二. 最大直线长度问题:《标准》规定:直线的最大与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
德国:20V(m)。
美国:3mile(4.38km)我国:暂无强制规定景观有变化≧20V;<3KM景观单调≦ 20V公路线形设计不是在平面线形上尽量多采用直线,或者是必须由连续的曲线所构成,而是必须采用与自然地形相协调的线形。
采用长的直线应注意的问题:公路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与景观相协调,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的缺陷,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第一部分:路线设计1.道路等级的确定公路根据交通量及其使用功能、性质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 辆以上,专供汽车分向、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
一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15000~30000 辆以上,专供汽车分向、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
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3000~7500 辆以上,专供汽车行驶的公路。
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1000~4000 辆以上的公路。
四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双车道 1500 辆以下,单车道 200 辆以下。
根据交通量计算确定公路等级。
1.1 已知资料路段初始年交通量(辆/日,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6.8%)查《标准》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一级公路以小客车为折算标准。
各汽车代表车型与换算系数如下表所示:1.2交通量计算 初始年交通量:N 0=(189+283+498)×1.5+(464+456+158+157+60)×2+280×3+3221×1=8106(辆/日) 1.3确定公路等级公路远景设计年限为 20 年,则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N:)/(28292%)8.61(8106)1(12010日辆=+⨯=+⨯=--n k N N由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 N =28292(辆/日),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拟定该公路为 四车道一级公路,设计车速为 60km/h 。
1.3.1查相关资料确定主要技术标准 1.3.2 服务水平20年后设计小时交通:)/(2377%0.14%6028292h veh K D AADT DDHV =⨯⨯=⨯⨯=式中:DDHV ——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veh/h ); AADT ——预测年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veh/h );D ——方向不均匀系数(%); K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 每车道设计小时交通量:)/(5944/23774/h veh DDHV == 公路路段的实际通行能力:fj p N HV d r f f f f f C C ⨯⨯⨯⨯⨯=r C —— 一级公路路段的实际通行能力ln)]*/([h veh ;d C ——与实际行驶速度相对应的一级公路路段设计通行能力ln)]*/([h veh ; HV f ——交通组成修正系数;N f ——车道数修正系数;p f ——驾驶者总体特征修正系数;j f ——平面交叉修正系数; ff ——路侧干扰修正系数285.0056.005.09)01.003.003.008.008.0(6)09.005.003.0(411)1(11=⨯+⨯+++++⨯+++⨯+=-+=∑i i HVE P fln)/(2951198.096.0285.01100*=⨯⨯⨯⨯⨯=⨯⨯⨯⨯⨯=h pcu f f f f f C C fj p N HV d r查《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设计为一级公路:一级服务水平。
第一章平、纵、横设计1.1 平面选线1.1.1 平原地区公路路线特点: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坡度平缓,除草原、戈壁外,一般人烟稠密,农业发达。
村镇、农田、河流、湖泊、水塘、沼泽、盐渍土等为平原地区较常遇到的自然障碍。
因此平原地区选线一方面由于地势较平坦,路线纵坡及曲线半径等几何要素比较容易达到较高的技术标准;另一方面往往由于受当地自然条件和地物的障碍以及支援农村建设需要的限制选线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1.1.2 平原四级公路设计要求及特点平原地区四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应为农村专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较低,要求设计行车速度达到20km/h;平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150m,一般最小半径30m,极限最小半径15m;竖曲线最大纵坡不大于9%,坡段最小长度不小于60m,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00m,一般最小半径200m,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00,一般最小半径200m;设计时不但需要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当地经济、土地资源,筑路材料来源、施工条件、劳动力状况诸多因素的限制,这要求我们在路线设计时要做到规范与实际相结合,在学习规范的同时,灵活应用规范,努力做到实用与经济相结合。
1.1.3 平原四级公路选线原则及依据选线是在符合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下,结合自然条件选定合理路线,使筑路费用与使用质量得到正确的统一,达到行车迅速安全,经济舒适及构造物稳定耐久,易于养护的目的,选线人员必须认真观贯彻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深入实际,综合考虑路线、路基、路面、桥涵等,最后选出合适的路线。
1.1.4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应符合以下原则(1) 根据道路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考虑路线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与远景规划,正确处理好近期与远景的关系,在总体规划的知道下,合理选择方案。
(2) 认真领会任务书的精神,深入现场,多跑、多看、多问、多比较,深入调查当地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情况,以利于选择有价值的方案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