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甲级战犯通缉令之朝香宫鸠彦王

日本甲级战犯通缉令之朝香宫鸠彦王

日本甲级战犯通缉令之朝香宫鸠彦王
日本甲级战犯通缉令之朝香宫鸠彦王

战犯姓名:朝香宫鸠彦王

战犯简介:朝香宫鸠彦王(日语:あさかのみややすひこおう),1887—1981),日本昭和天皇的叔父,久迩宫朝彦亲王第八子,被明治天皇赐与朝香宫的宫号。日本皇族,陆军大将,南京大屠杀主要元凶之一。

朝香宫鸠彦王1910年与明治天皇的皇女富美宫允子内亲王结婚,曾就读于日本陆军军官学校、日本陆军大学,于1922年去法国留学。回日本后,历任第一步兵旅团旅团长、近卫师团长、军事参议官等职务。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曾接替松井石根担任上海派遣军司令(1937年12月到任),在南京战役期间颁布了“杀掉全部俘获人员”的命令,酿成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后晋升为陆军大将。因是日本皇族,战后逃脱了审判。并脱离皇籍改名朝香鸠彦,1981年4月12日病死,终年94岁。

战争罪行: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朝香宫鸠彦于1937年12月2日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军衔中将。12月7日朝香宫鸠彦赶到南京前线,接替因肺病而正在疗养的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总司令松井石根,出任日本攻占南京的临时总指挥官。从一介闲职的军事参议官出任前线司令官,对军人来说无疑是幸运之至,然则南京发生的事却是想都想不到的。

十二月十日,日军对南京展开攻击,激战到十三日,南京陷落。十七日,以松井大将、鸠彦王为首的众司令官举行了入城式。当时的《东京朝日新闻》以“朝香宫殿下御重任、南京战三军御统率”、“可畏兮朝香宫殿下、炮烟中御视察、南京战线将士感泣”、“南京城门名马无嘶、父宫如今御入城、朝香宫湛子女王御喜悦”为题大加报道,还刊出了飞机送来的入城式的大幅写真。然而,其中完全没有提到的则是落城后日军在南京对俘虏和市民从事不法行为长达数日的事,据揭露,在听取攻城部队汇报后,不日即签署了一道“机密,阅后销毁”的密令:“杀掉全部俘虏!”日本陆军少将田中隆吉(曾是长勇的同事,颇有私交。田中也是个坏事做绝的日本大特务,在战后的军事法庭上靠着出卖和反咬昔日的同僚,而逃脱了法律的审判,有“日本的犹大”之称)在战后所写的《被割断的历史(战败秘话)》中声称是时任情报主任参谋的陆军中佐长勇(1945年在冲绳战役后期作为牛岛满的参谋长一起自杀,牛岛也是参与大屠杀的旅团长)在朝香宫鸠彦王的授意下发布的这个命令。然而,即便是长勇私自发布这个命令,指挥官朝香宫鸠彦王并没有制止这历时两个月的大屠杀。此

后,朝香宫鸠彦又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的杀人命令,最简单而直接的只有四个字“全部杀掉”,他的命令被层层传达并被彻底实施,直接导致了日军进城后令人发指的兽行。

这一命令在南京城破后迅即得到贯彻,并使大屠杀越演越烈。第16师团师长中岛今朝吾(占领南京后任南京警备司令官,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30余万中国人中,死于他所指挥的第16师团之手的超过16万,是谷寿夫所指挥的第6师团屠杀人数的3倍!而臭名昭著的野田毅和向井敏明也是所属此人部队的下级军官!)于南京陷落的当天,曾在日记中记下了该部执行这一命令的情况:“由于方针是大体不要俘虏,故决定将其赶至一隅全部解决之。”在松井石根的默许下,朝香宫鸠彦又指使负责日军在南京地区的宿营安排的华中方面军副参谋长武藤章以“城外的宿营地不足”和“由于缺水而不敷使用”为由,修改了日军官兵在南京城外宿营的原命令,宣布城外的日军部队可随意在南京城内选择宿营地。这一声令下,犹如打开了野兽的牢笼,日军部队犹如一群群饥肠辘辘、上紧发条的恶狼,在南京城内的大街小巷上横冲直撞,至此大屠杀及各种暴行进一步扩大。

次年2月18日,由于大屠杀使日本军队臭名昭著,日本大本营撤销上海派遣军建制,朝香宫鸠彦王和松井石根都被召回到日本。归国后,松井石根退役,朝香宫鸠彦王却留在最高指挥部,任军事参议官,1939年又晋升大将,任职于日军最高指挥部。后又任贵族院议员,并兼任伤病军人会总裁。1942年获一级金鵄勋章。1944年,朝香宫鸠彦又暗中联合其他皇族及日本前首相近卫文麿向昭和天皇上疏,并最终将东条英机赶下了台。但他强烈主张本土决战,主张还海陆军一体化。等到快要战败的1945年四月左右,陆军提出把日本本土防卫军分为东西两部,由鸠彦王和稔彦王分别担任总司令官,谁知当时任本土防卫总司令的稔彦王觉得这是要分他的权,面露难色,此事竟无疾而终,以致时任陆军次官的柴山兼四郎对外相重光葵抱怨说“王爷任性,万事休提”(《重光葵手记》)。

日本甲级战犯通缉令之本庄繁

战犯姓名:本庄繁 战犯简介:本庄繁(ほんじょうしげる1876.5.10—1945.11.20),日本兵库县人,陆军大将(1933.4),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侵占东三省的关东军司令。二·二六事件时因替叛军说情而被昭和天皇解除职务。日本战败时作为甲级战犯嫌疑而自杀。 战争罪行: 1、制造大沽口事件 1926年3月,冯玉祥组成国民联军,与张作霖的军队在平津一带不断作战。奉系军队属下的渤海舰队企图掩护陆军在天津登陆,被国民联军击退,此时本庄正在任在日本驻华武官期间。张作霖想到了本庄繁,两人一拍即合。当晚,本庄繁急电日本参谋本部,请求日本军舰掩护奉系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狡猾的日本人感到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很快给予回复,表示全力支持。他请求日军派遣军舰,联合张作霖的军舰驶抵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阵地。被击溃后,日本政府以国民军击伤日本军舰为借口,纠合美、英等八国列强,向中国北洋军阀执政政府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等无理要求,于是就有大沽口事件的爆发。本庄繁一手制造了" 大沽口事件" 。他由此受到军部首脑的赏识,很快就昭和2年(1927年)3月,晋级为陆军中将,此时他还不到51岁,1928年2月被任命为第十师团长。 2、九一八事变 本庄繁1931年8月1日任第9任关东军司令官,接替菱刈隆。当天,本庄繁与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大佐、石原莞尔中佐等人拜谒了天皇。8月15日,本庄繁在东京与前任关东军司令官菱刈隆进行交接后,便前往设在旅顺的关东军司令部。9月2日至5日,关东军还加紧进行了针对偷袭沈阳城的一系列军事演习。9月18日,满洲事件爆发,这个事变,做计划的其实是关东军参谋坂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作为司令官的本庄虽然也叫嚣占领,可是没有证据说明他知道这个计划,之前一直蒙在鼓里。直到事变发生,关东军开始进攻北大

日本甲级战犯通缉令之近卫文麿

战犯姓名:近卫文麿 战犯简介:近卫文麿(近卫文麿/このえふみまろKonoe Fumimaro,1891年10月12日-1945年12月16日),日本第34、38、39任首相,日本侵华祸首之一,法西斯主义的首要推行者。幕末公卿近卫忠熙曾孙,明治时期贵族院议长近卫笃麿长子。 近卫文麿出生在门庭仅次于天皇家的日本豪族家庭。1917年毕业于京都大学。1937年至1939年,1940年至1941年,1941年三次出任日本首相。任内发起建立直接辅助天皇的政治组织大政翼赞会,实行严密的法西斯主义统治。对外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在4年里积极扩大侵华战争,曾向蒋介石提出向日本投降的苛刻条件,发表臭名昭著的“近卫声明”,同时与德、意签订《三国轴心协定》,并扩大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亚洲各国的侵略。 近卫辞职后,仍作为政府重臣参与制定重大国策。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麦克阿瑟传讯逼迫下,畏罪服毒自杀。时年五十四岁。 战争罪行: 1、卢沟桥事变 仅仅一个多月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就发生了。近卫在手记中觉得“我方有点可疑”。由于陆军参谋本部第一部长石原莞尔和陆军省柴山兼四郎为代表的慎重派的活动,近卫内阁也在9日内阁会议上确定了不扩大事态的处理方针。但是在陆相杉山元已经参谋本部军事课长田中新一和第三课长武藤章的要求下,内阁于11日再次召开会议,决定向华北增派关东军两个师团,驻朝鲜陆军一个师团,从日本再派两个师团。当时对此执慎重论的只有米内光政海相一个人。 当天晚上近卫在首相官邸召集政界、财界、评论界人士吹风,将这次事件定名这“北支事件”,表明了处理此事件的强硬姿态,要求在座各位予以合作。第二天大藏相贺屋兴宣和内相马场瑛一纷纷在报纸上发表谈话,鼓吹对华强硬。有讽刺意义的是,当时在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正与第二十九军副军长秦德纯签订停战协定。这种增兵的强硬态度必然引

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我想都应应该看看 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菲律宾各1名法官组成,共11名;11国又各派检察官1人。澳大利亚法官W·F·韦布任庭长,美国律师J.基南任检察长。 事件回溯 历史 指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1946年1月19日,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根据1945年12月16—26的莫斯科会议规定,发表了特别通告,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同时颁布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其内容与英、美、苏、法4国在伦敦签署的《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基本相同。中国委派法学家梅汝璈为法官。由11国检察官组成的委员会于1946年4月29日向法庭提出起诉书。被告28人,除松冈洋右等3人已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外,实际受审25人。起诉书控告被告自1928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间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审讯自1946年5月3日开始。1948年11月12日法庭宣布判处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绞刑,木户幸一等16人判处无期徒刑,东乡茂德判处20年徒刑,重光葵判处7年徒刑。7人绞刑于1948年12月23日在东京巢鸭监狱执行。绞刑于1948年12月22日执行。自1950年起美国不顾世界舆论的反对,将判刑的首要战犯陆续释放出狱。这次审判并不能代表所有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意志。但确认侵略战争为国际法上的犯罪,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者列为甲级战犯,是对国际法战犯概念的重大发展。 此次审判有以下论定

北陵电影院 日本战犯曾在这里受到正义的审判

北陵电影院日本战犯曾在这里受到正义的审判 邱宏 众所周知,皇姑区黑龙江街有座“北陵电影院”。然而,人们未必知道,59年前,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战犯们,曾在这里接受了正义的审判。这是中国人民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在中国的土地上,不受任何外来干扰审判外国侵略者。请看—— 北陵电影院辟为“中国(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 “特别军事法庭”沈阳法庭庭审复原

1956年,“特别军事法庭”全体工作人员 8名日本战犯在沈阳法庭受审北陵影院“特别军事法庭”主审法庭 “北陵电影院”始建于1954年,起初为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俱乐部;1955年,更名为“利群电影院分院”;由于该影院邻近昭陵(北陵),1957年,更名为“北陵电影院”。如今,北陵电影院已辟为“中国(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 史料记载,1953年11月,中央便开始拟订处理在押日本战犯方案。截至1956年审判之前,在押日本战犯共计1062名。 当年,周恩来总理指示:“这些战犯的罪行比起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甲级战犯,要轻一些。对这1000多名战犯,我们不需一一审判,但要把他们所犯的所有罪行都搞清楚。

侦讯结束后,将罪行重大的予以起诉审判,多数战犯还是要释放的。对起诉审判的战犯,也只判有期徒刑,不判死刑。” 遵照周恩来总理指示,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处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国战争中犯罪分子的决定》,195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成立,于当年6月9日至7月20日,分别在太原、沈阳开庭,审判了45名日本战犯。其中,设在北陵电影院的沈阳法庭为主审地,审判了侵华日军中将师团长铃木启久、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长官”武部六藏等36名日本战犯。 开庭审判八名日本战犯法庭受审 1956年6月9日,设在北陵电影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威严肃穆。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沈阳各界群众代表,中外记者等到庭旁听。旁听区域座无虚席。 8时30分,随着一声“全体起立!”,审判长袁光将军,一身戎装,神色凛然地步入审判大厅,登上审判台落座。在审判台上落座的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朱耀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审判庭审判员王许生、牛步东、张剑;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徐有声、郝绍安、殷建中、张向前、杨显之等。 审判长袁光将军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现在开庭!” 侵华日军中将师团长藤田茂、铃木启久、佐佐真之助;侵华日军少将旅团长上坂胜、长岛勤、船木健次郎;侵华日军中佐情报主任鹈野晋太郎;少佐支队长榊原秀夫等8名被告,被带上法庭。 审判长袁光将军通知被告:“在庭审过程中,你们有权向证人和鉴定人发问。除辩护人为你们辩护外,你们还可以自己辩护。你们还有最后陈述的权利。”“是!”8名被告齐声而胆怯无力地回答。 审判长袁光将军通知证人:“本特别军事法庭通知你们来作证,你们要知道什么说什么。如果说假话,要负刑事责任。你们听明白了没有?”全体证人在“具结书”上签名。审判长袁光将军又告知全体翻译人员:“你们在庭审过程中,必须如实翻译。如果故意做错误翻译,要负刑事责任。”全体翻译人员一一签字具结。 起诉指控日本战犯罪行罄竹难书 之后,审判长袁光将军提请国家公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首席检察员、军法少校王之平,宣读《起诉书》;并要求翻译同时播送《起诉书》日语译文。 《起诉书》指控8名被告罄竹难书的法西斯暴行:有的命令所属部队残杀和平居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惨案;有的命令部属大量掠夺和平居民的粮食、财物,烧毁居民房屋;有的命令所属部队杀害我被俘人员、伤员;有的命令部下把我无辜人民作为训练新兵刺杀的“活靶”,或作为战场上的“扫雷工具”;有的对我和平居民施放毒气,纵容部下强奸或集体轮奸妇女;有的用我国人民试验细菌武器效能,从事细菌战准备活动。 《起诉书》中,有920人的血泪控诉;266人检举;836人的证词。宣读《起诉书》过程中,旁听区域不时传出此起彼伏的啜泣声。 群情激奋日本战犯下跪求饶谢罪 1956年6月9日下午,“特别军事法庭”开始进行“法庭调查”。第一个被传讯的,是这次审判的“一号要犯”、侵华日军一一七师团中将师团长铃木启久。 法庭列举了铃木启久的“八大罪行”:一、在河北省遵化县鲁家峪乡杀人、放火、强奸; 二、在河北省滦县潘家戴庄杀害居民、掠夺粮食和财产;三、在长城附近广阔地方建立“无人区”;四、在河北省遵化县刘备寨村杀害居民、掠夺牛马;五、在河北省遵化县东新庄杀人、放火、掠夺;六、在河北省遵化县马家峪村杀人、放火、掠夺;七、在河北省长垣县小渠村集体屠杀村民;八、战败后,在吉林省白城子炸毁火车站、医院、桥梁、仓库等。

2019年司法考试国际法冲刺复习:战争犯罪

2019年司法考试国际法冲刺复习:战争犯罪 一、战争犯罪的概念 (一)概念 传统国际法中的战争犯罪,仅指交战国军队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 的行为,包括使用有毒或其他被禁止的武器,杀害或虐待战俘,攻击、掠劫和屠杀平民等行为。因为在传统国际法,国家有战争权,所以发 动或从事战争的行为本身并不构成对国际法的违背或国际罪行。1928 年《巴黎非战公约》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手段,特别是 《联合国宪章》规定不得以与宪章不符的方式非法使用武力,从而任 何非法从事战争或使用武力的行为都是违背国际法的,并可能涉嫌构 成战争犯罪。这种发展扩大了战争犯罪的范畴。基于此,也有人将传 统国际法中的战争犯罪的概念称为狭义用法,而扩大了范畴的战争犯 罪的概念称为广义的用法。 (二)对于战争犯罪的审判和惩罚的实现在国际法中对于战争犯罪 的审判和惩罚的实现,开始于“二战”结束后的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 在此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对于战争期间德国野蛮暴行,受害国人民以前强烈要求审判和惩处作为罪魁祸首的德皇威廉二世。 协约国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组织了特别军事法庭。但审判因 为荷兰拒绝引渡德皇而未果。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的实行,开创了 追究个人战争刑事责任实践,确立和证实了一系列相关战争责任、战 争犯罪和惩罚的国际法原则。其中1945年《伦敦协定》及《欧洲国际 军事法庭宪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等文件,对于国际法特 别是战争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纽伦堡原则

纽伦堡原则是指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相关的一系列文件和审判 实践所确立和形成的关于追究战争责任、惩治战争犯罪的原则。它构 成了现代国际法中相关战争犯罪和惩罚规则框架的基础。该原则包括:(1)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应承担个人责任,并受惩罚; (2)不违反所在国的国内法不能作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3)被 告的官职地位,不能作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4)政府或上级命令,不能作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5)被控有违反国际法罪行的人,有 权得到公平审判;(6)违反国际法的罪行包括危害和平罪、战争罪和违 反人道罪;(7)参与上述罪行的共谋是违反国际法的罪行。 在纽伦堡原则的基础上,国际法对于战争犯罪实行追究的规则和 原则又有一些新的发展,如确立了战争罪行和危害人类罪不适用法定 时效,战争罪犯不得予以庇护,各国应在引渡战争罪犯和危害人类罪 犯的问题上实行合作等原则。 (四)战争犯罪的罪名 根据《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规定,战争犯罪包括以下三类: 1.危害和平罪。该罪是指计划、准备、发动或实施侵略战争或违 反国际条约、协定或保证之战争,或参与为实现任何上述行为的共同 计划或同谋。 2.战争罪。该罪是指违反战争法规与习惯的行为,此种违犯应包 括但并不限于对在所占领土内的平民之谋杀、虐待,为使其从事奴隶 劳役或任何其他目的的放逐,对战俘或海上人员之谋杀或虐待,杀害 人质,劫掠公私财产,任意破坏城市、集镇或乡村,或从事非根据军 事需要之破坏。 3.违犯人道罪。该罪是指在战争发生前或战争实行中,对任何居 民之谋杀、灭绝、奴化、放逐及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任何政治、种 族或信仰的原因所实行的迫害。

43名国民党战犯名单

43名国民党战犯名单,中共权威人士(原话如此)于1948年12月25日对新华社记者提到了关于头等战犯的问题,并且提供了一份包括43人的初步名单。这43名头等战犯是:蒋介石、李宗仁、陈诚、白崇禧、何应钦、顾祝同、陈果夫、陈立夫、孔祥熙、宋子文、张群、翁文灏、孙科、吴铁城、王云五、戴传贤、吴鼎昌、熊式辉、张厉生、朱家骅、王世杰,顾维钧、宋美龄、吴国桢、刘峙、程潜、李岳、卫立煌、余汉谋、胡宗南、傅作义、阎锡山、周至柔、王叔铭、桂永清、杜聿明、汤恩伯、孙立人、马鸿达、马步芳、陶希圣、曾琦、张君劢。这个权威人士说“(这43名头等战犯)是罪大恶极,国人皆曰可杀者”。这篇报道登载在两天后的人民日报上。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被俘虏,他也是这43名头等战犯中被俘获的第一人。 国民党战犯的称谓在官方文告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947年7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的“七七”纪念日对时局口号中,该文告提到“……惩办一切破坏停战协定发动反革命内战及在战争中残杀人民的战争罪犯,缉拿这些罪犯交人民法厅审判……”,10月10日,当时中共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双十节宣言),宣布了解放军的政策,其中提到“逮捕、审判与惩办以蒋介石为首的内战罪犯……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及陈立夫兄弟等四大家族及其他首要战犯的财产,没收官僚资本……”,这个宣言已经初步的确定了头等战犯的名单,之后1948年11月1日再次发布文告,提出了战犯的构成条件。 国民党战犯这个称呼在中共的正式文告中出现之后的大约两年的时间内,各种报道均可见在人名前冠以战犯的用法,例如1949年1月12日,人民日报有一篇报道,标题为“战犯傅作义作恶益甚在平津杀人又放火决心大破坏”。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期还有一种在姓和名之间加“匪”字来称呼国民党军政要员,例如前面的提到的那篇报道正文中便用“傅匪作义”的称呼。

2019智慧树在历史的坐标上解析日本第八章答案

1 【单选题】 (2分)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发表时,日本首相是___。 A 币原喜重郎 B 铃木贯太郎 C 东久迩念彦 D 吉田茂 正确 本题总得分:2分 发表于_____的回忆录《“人间宣言”的内外》,披露了日本欲保留天皇神性的细节。 A 《周刊现代》 B 《周刊文春》 C 《朝日周刊》 D 《文艺春秋》 正确 本题总得分:2分 “鼓励建立工会”是麦克阿瑟指令币原首相进行的“________”之一。 A 四大改革

B 五大改革 C 三大改革 D 六大改革 正确 本题总得分:2分 在“东京审判”中被判有期徒刑的两名甲级战犯,一名是重光葵,另一名是_______。 A 小矶国昭 B 梅津美治郎 C 永野修身 D 东乡茂德 正确 本题总得分:2分 “倾斜生产方式”是_________在《挽救日本经济败局之路》中提出的。 A 中山伊志郎 B 有泽广巳 C 都留重人

D J.阿贝格伦 正确 本题总得分:2分 “日本船只的9/10都已沉没或不能行动……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日本的崩溃实在是早已成为定局。”这番话是谁说的? A 罗斯福 B 格罗夫斯 C 艾森豪威尔 D 丘吉尔 正确 本题总得分:2分 “使天皇免受审判是盟国的政治决定。”这句话是谁说的? A 季南 B 罗斯福 C 丘吉尔 D 卫勃 正确 本题总得分:2分

根据苏联要求,东京审判将重光葵和___________也列为被告。 A 南次郎 B 木村兵太郎 C 板垣征四郎 D 梅津美治郎 正确 本题总得分:2分 由15个国家签署的__________明确规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放弃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手段”。(多选) A 《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普遍公约》 B 《巴黎非战公约》 C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条例》 D 《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条例》 正确 本题总得分:2分 根据视频内容,上世纪90年代初,指出理解“日本式经营”,是理解日本经济何以高速增长的关键的,是_________。

日本甲级战犯被处绞刑照曝光!

日本甲級戰犯被處絞刑照曝光! 圖為:被判處絞刑的日本戰犯土肥原賢二。 土肥原賢二被稱為“中國通”,擅長于特務工作。曾參與策劃、製造皇姑屯炸死張作霖事件和九一八事變。最有名的“傑作”是劫持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前往東北,組織偽滿洲國。參與策劃所謂的華北自治運動。1935年6月迫使國民黨當局簽訂《秦土協定》並在同年底策劃製造冀東事變,組織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可以說,日本每一次侵華行動,都有他的策劃和參與。1944年春出任駐新加坡日軍第7方面軍司令官。日本戰敗投降後,被指控犯有對中、美、英發動侵略戰爭等10項罪行,被送上了絞刑架。

圖為:被判處絞刑的日本戰犯木村兵太郎。 木村兵太郎被冠以“緬甸屠夫”的惡名。1939年以前,木村兵太郎是日本的炮兵專家,以提高日本的大炮殺傷為己任。1939年3月,他被任命為第32師團長,晉升為中將。隨後被派到中國山東對敵後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命令士兵屠殺手無寸鐵的民眾,犯下了累累罪行。1940年10月,被調任關東軍參謀長,專事討伐東北地區的抗日武裝。1944年8月30日,被調任駐緬甸方面軍司令官。在與中國遠征軍作戰中,他所率的日軍損失大半。他將失敗遷怒於當地民眾,一手製造了仰光大屠殺血案,並因此得到“緬甸屠夫”的惡名。日本戰敗後,他在仰光舉行的盟軍受降儀式上放下了屠刀,立即作為甲級戰犯押送回日本。後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是七名甲級戰犯中最後一個被絞死的“屠夫”。

圖為:被判處絞刑的日本戰犯廣田弘毅。 廣田弘毅1933年任外務大臣,10月發表了企圖吞併中國,將中國置於日本控制下的“廣田三原則”。1936年出任內閣總理,1937年初參與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的決策,是發動對華全面侵略戰爭的主謀之一。由於其罪行嚴重,是被判處絞刑的7名甲級戰犯中唯一的文官。

日本甲级战犯通缉令之德富苏峰

战犯姓名:德富苏峰 战犯简介:德富苏峰(とくとみそほう、文久3年1月25日(1863年3月14日)昭和32年(1957年)11月2日,本名德富猪一郎,是日本著名的作家、记者、历史学家和评论家,是继福泽谕吉之后日本近代第二大思想家,在其去世后接过其手中接力棒,鼓吹极具侵略性的皇室中心主义,他经历幕末、明治、大正、昭和时期,活了近一世纪,于1887 年前后登上论坛直到1957 年病逝笔耕70 余载,且始终处于舆论界的核心地位,其地位几乎与皇室、首相、军部等同。他是日本右翼思想家典型,其思想是近代日本思想史的折射,当今日本右翼思潮和政界的思维与其思想一脉相承。 战后,德富苏峰由国际军事法庭判为甲级战犯,1945年12月2日逮捕。 战争罪行:梁启超提倡“文界革命”时相当称道德富苏峰,借鉴了德富把欧文引进日文的作法,称自己为“中国的德富苏峰”,但是德富苏峰本人认为梁启超更有才华,应该是他被称为“日本的梁启超”更为妥当。他的思想大致以甲午战争为界。在这之前,曾创立“民友社”这一政治及社会团体,创办《国民之友》杂志,提倡平民主义,反对藩阀政治,有一定积极意义;在这之后,急速地转变立场,成为狂热地鼓吹对外侵略扩张的帝国主义者。狂热的天皇主义者和大日本膨胀论者,从“征清”到后来的侵华,信仰日本应该“海外雄飞”的他,作为当时日本相当知名的评论人、杂志编辑和记者,一直是战争的舆论制造人。 他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的1893年,发表了《大日本》一文,强调日本要有自己“自主的外交”,日本要寻找“扩张日本的途径”,稍后又在《海国人民的思想》一文中提出了“国民扩张”的设想;他在1892年出版的《吉田松阴》一书中,为幕末时期日本的对外侵略理论的先行者吉田松阴树碑立传,认为吉田松阴“实是膨胀的帝国主义的先驱者”。德富苏峰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出版了二百余种书,其中,《大日本膨胀论》是德富苏峰对外扩张及侵华理论的代表作。这本小册子中的五篇内容相关的文章,均于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在《国民之友》杂志发表,到1894年12月结集出版,书中的五篇文章分别是《日本国民的膨胀性》、《好机会》、《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战争和国民》、《战胜余言》。在这本小书中,德富苏峰系统地提出并论述了他的“大日本膨胀论”。除了大量地著书以外,德富苏峰还在几十年中,

日本甲级战犯通缉令之冈村宁次

战犯姓名:冈村宁次 战犯简介:冈村宁次(1884----1966)日本东京人。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1932年任日本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参与制造“一.二八事变”,1944年,先后任侵华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和日本侵华派遣军总司令。他是“三光政策”的制定者和忠实执行者,是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大魔头。1945年8月,被中国共产党列为一号战犯,1949年被国民党无罪释放,1966年死于东京。 战争罪行:1932年,为了转移九一八事变后国际社会对东北的关注,他派遣田中隆吉和川岛芳子挑起了一·二八事变,出兵中国上海。熟悉上海情况的冈村宁次于2月26日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3月6日晨,姗姗来迟的冈村宁次抵达上海,但淞沪战事已基本结束了。4月1日,他转任为临时军事调查委员长,同时晋升为陆军少将,时年48岁,他任军事调查委员长的主要职责就是粉饰日军侵略上海的行动。5月5日,中日双方经过谈判达成停战协定。尽管日军取得了在上海的种种特权,但冈村宁次还是对协定的内容并不完全满意,认为对中国“让步”太多。 1932年8月19日,冈村宁次有了新的“用武之地”,他奉命转赴东北,出任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来关东军就任后,面临所谓“匪患猖獗”的困难局面。他口里的“土匪”,其实是指我东北各地的抗日军民。因而冈村宁次将“治安”问题列为首要任务。为此,冈村宁次先给军部打报告,要求增派援军,然后通过“满洲国”政权加强所谓“法制”建设和地方武装建设,收买土匪、招募伪军,建立所谓“谋略部队”为日军作炮灰。 1932年9月,日伪统治者发布了由冈村宁次等人参与炮制的《治安警察法》,随后又颁行《暂行惩治叛徒法》和《暂行惩治盗匪法》,把义勇军污蔑为“叛徒”、“盗匪”,可以格杀勿论。随着增援部队的到来,在实权人物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关东军50000人马以“步步为营,重点突破”的作战方针,分地域逐次展开,向义勇军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大“扫荡”。1933年春,在以武藤、小矶和冈村为首的关东军的疯狂围剿下,东三省的各部义勇军,除少数坚持斗争外,绝大部分先后被剿垮,无数义勇军战士为反抗侵略而献出了宝贵生命。 1933年5月30日,冈村宁次作为日本关东军代表与何应钦派去的代表熊斌在塘沽举行正

枪决日本战犯

枪决日本战犯【20P】 转载网络 『1 』 枪决日本战犯 日本投降后,中国在一些主要城市设立军事法庭,对2357名日本乙、丙级战犯进行审判。审判的结果是149名战犯被处以死刑,145名战犯执行死刑。图为1947年6月11日,南京雨花台刑场,日军战犯松本洁伏刑时,行刑士兵向其头部开枪的场景。

『2 』 1946年2月15日,中国政府正式成立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任命石美瑜为庭长。图为1946年12月31日,南京雨花台刑场,日军战犯鹤丸光吉被枪决的瞬间。鹤丸光吉为 较早遭到枪决的日军战犯,罪名为虐杀无辜的平民百姓。

『3 』 上海军事法庭1946年4月开庭审判,共审判日本战犯116人,其中判处死刑14人。图为1947年6月17日,在上海军事法庭被判死刑的侵华日军江阴宪兵队军曹下田次郎和常 熟宪兵队队长米村春喜,在游街示众后被押赴刑场。

『4 』 南京军事法庭1946年6月开庭审判,判处南京大屠杀战犯谷寿夫、酒井隆、田中军吉、向井敏明、野田岩等战犯死刑,他们都是在南京雨花台刑场被执行死刑。图为1947年3月10日,南京军事法庭在南京黄浦路口的励志社大礼堂第三次对原日军第六团长谷寿夫开 庭。

『5 』 1947年4月26日上午,谷寿夫最后一次受审。检察官交给他3封家书,给予纸笔,让其复信。谷寿夫回完信后,写下了给妻子的最后遗言:“身葬异域,魂返清乡。”图为1947年 4月26日,谷寿夫在临刑前写家书。

『6 』 行刑前,谷寿夫剪下自己十个指头的指甲和三束头发,装在用白手帕做成的小袋子里,并写下绝命诗:“樱花开时我丧命,痛留妻室哭夫君。愿献此身化淤泥,中国不再恨日本。”之后,谷寿夫被押往南京雨花台刑场,很多人前来围观。谷寿夫一枪毙命。图为谷寿夫被押往刑场 途中。

东京审判《判决书》每页都是现实警世钟

东京审判《判决书》每页都是现实警世钟 今年是东京审判宣判65周年。1948年11月4日至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韦勃宣读了法庭判决。《判决书》不仅对28名日本甲级战犯作出罪状认定和量刑,而且用很大篇幅阐述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起、发展、膨胀的过程,今天重读仍深受震动! 根据《判决书》,可把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作为”梳理如下: 一曰“造神”。 1920年前后以甲级战犯大川周明为代表的“理论家”,大肆鼓吹“八纮一宇”和“皇道”的原则,为扩张领土寻找依据。 “八纮一宇”出自中国古书,“皇道”就是“天皇之道”,他们解释为“把世界置于天皇一人统治之下”。 大川曾出版一书,狂妄声称日本是大地最初成立的国家,统治万国国民是日本的天命,并预言1925年前后东西方将发生战争。 另一名狂热鼓吹者是甲级战犯桥本欣五郎。他还是个阴谋实干家,他建立的“樱会”,就是一个中佐以下现役军官的激进组织。《判决书》判定“他是建立阴谋的首谋者”,最终被判处无期徒刑。

正是这种带有邪教色彩的“造神”蛊惑,煽动了狂热的狭隘民族情绪,产生了自杀“神风队”这类怪胎。 二曰“滋事”。 1930年前后,激进分子还是以中下军官为主。他们阴谋制造事端,造成既成事实,从而逼军部高层和政府就范。 东京审判中日本战犯的罪行自1928年始,原因就是谋杀张作霖的“皇姑屯事件”。 《判决书》指出:“一个日军大尉在地雷周围埋伏兵士,1928年6月4日,当张作霖的列车到达那里时地雷爆炸,日军向张作霖卫队开火。”当时田中义一首相并不知情,向天皇报告后准备将责任者交付军法会审,但在陆军部干预下,不了了之。此次滋事成功助长了军国主义者的气焰。1929年7月1日田中内阁被迫辞职。 不久,军国主义者再度滋事,包括1931年7月1日的“万宝山事件”,1931年7月17日的“中村事件”,特别是1931年9月18日的“沈阳事变”。被判绞刑的甲级战犯板垣征四郎当时仅是一名陆军大佐,《判决书》第五章详细叙述了他和石原莞尔以及大川周明、桥本欣五郎等人阴谋策划的始末,认定:“大量可靠证据表明,‘沈阳事变’是由参谋本部将校、关东军将校、樱会

日本甲级战犯通缉令之大西泷治郎

战犯姓名:大西泷治郎 战犯简介:大西泷治郎( 战争罪行: 对中国的轰炸 101作战计划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大西任海军军令部航空本部教育部部长,军衔为海军大佐。当得知从日本九州岛和朝鲜济州岛野战机场起飞轰炸南京的日本轰炸机相继被中国空军击落的消息时,他以视察部队的名义,乘中型轰炸机随同渡海轰炸中国本土,从而亲身体验空战和轰炸。以后,他作了《关于我海军航空部队在中国事变中的活动》的讲演(1937年11月15日),竭力主张使用海军航空兵部队对中国主要城市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轰炸,以摧垮中国军民的士气。日军统帅部据此在1940年4月10日,发给各舰队司令官、各镇守府长官、各要港司令官《海军要务令续编(航空战部分)草案》,提出对中国实施“要地攻击”,即攻击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中枢,以终止其机能,并破坏中国的重要资源和交通线,以达到其战略目的。根据这个草案的内容,日军统帅部将国民政府所在地重庆定为“要地攻击”的首选目标,并制订了“101作战计划”。 日军统帅部还任命大西泷治郎为驻汉口的第二联合空袭部队少将司令官(后调任第1联合空袭部队司令官),具体指挥并实施此计划。 曾亲自带队攻击重庆,他的名言:“大佐以上的军官阵亡了几个,没有牺牲,哪有士气。” 中国人民的累累血债

从1940年5月26日到8月23日,日军共出动海军飞机1737架、陆军飞机286架,在90天内,对重庆攻击达32天,共计投弹1405·06吨,使重庆整个市街成为一片瓦砾和灰烬,人民死伤惨重,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据《重庆抗战纪事》一书记载,这期间,重庆市民被炸死4149人,炸伤5411人,损坏房屋达6952栋。其时重庆街头血肉横飞,人民生灵涂炭,这座曾经十分繁荣的西南都市竟成了人间地狱,大西泷治郎为此欠下了中国人民的累累血债。 神风攻击之父 偷袭珍珠港事件 重庆大轰炸后,大西奉调回国,升任驻鹿屋航空基地的日本海军第11航空舰队参谋长。1941年2月,山本把袭击珍珠港的想法告诉了大西泷治郎海军少将,指示他对该设想秘密进行研究并制订出一个初步的作战计划草案。虽然由此大西成为了突袭珍珠港计划的主要策划者之一,但是大西就个人而言从根本上反对这一计划,他始终认为突袭珍珠港是投机冒险的表现,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直到偷袭珍珠港成功后,大西仍然没有改变过这一看法。 大西把任务交给了舰队参谋源田实海军少佐。接受任务后,源田实认真分析敌情,查阅资料,研究海情,地形,计算兵力,认为袭击作战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调用全部6艘大型航空母舰;精选最能干的指挥官和训练水平最高的飞行员;绝对保守机密,以确保攻其不备。 战果辉煌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大西率领他的第11航空队转战菲律宾,打垮了麦克阿瑟的航空队,战果辉煌。然而很快1942年3月他就被调任海军航空部总务部长,1943年11月升任航空兵器总局总务长。直到1944年10月,大西才再次回到前线,被任命为第1航空舰队司令。 自杀式突击 原来是马里亚纳海战结束后,大西写了份意见书在大本营海军部,也就是军令部内散发,说战争如果是这样进行下去肯定失败,海军上层人物应该集体辞职。这份意见书在军令部引起了一场地震,弄得气氛很不和谐,因此此人不能再在中央机关工作,准备把他弄到前线去,1944年10月20日大西中将接过了驻马尼拉的联合舰队第一航空队的指挥权,这支航空队是一只曾经拥有过3艘航母及包括驻陆基机场在内进近1600架战机的精锐部队。然而1944年大西接手这支部队时,全航空队没有一艘航母,所剩的130架战机中可出动战机只有不到40架。然而他要面对的却是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将军的八艘巨型攻击航空母舰、八艘轻航空母舰上的上千架舰载机。

日本甲级战犯通缉令之永野修身

战犯姓名: xx修身 战犯简介: 永野修身(ながのおさみ1880.6.15~1947.1.5)日本元帅海军大将,日本元帅海军大将。日本海军舰队派的主要人物,对美开战的急先锋,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日本海军第一号首脑,唯一一个历任海军三长官人物。出生在日本今天的高知县一名藩士的家庭,1900年毕业于海军兵学校,日俄战争中任海军重炮队中队长。长于协调和用人,战前就为海军扩大军备不惜余力,以有限的预算建造了大和号和武藏号战列舰,力主先发制人占领南方,以序战的辉煌战果成为战时海军唯一一个活着成为元帅的人,1943年被授予元帅称号,1944年因战局不利转任天皇首席顾问。日本投降后被捕,在战后审判时病死。 战争罪行: 1、扩军部长1933年11月15日任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长官,1934年不到54岁就升为大将(这是日本当时皇族才有的优待),任军事参议官,1930年和1935年期间两次出席伦敦海军会议。 35年12月会议进入最后期限,作为日方全权代表,永野修身大将在会上提出了一份英美不能接受的庞大的日本海军吨位计划。最后,永野代表日本政府宣布退出伦敦裁军条约。从此,日本开始无制约地发展军备。 1936年二·二六事件爆发,一批少壮派军官发动政变,刺杀政府要员,鼓动推翻政党政治,实行军人政治。事件被镇压后,永野修身才回到国内,受广田弘毅之邀请出任海军大臣,他断然进行人事变动,罢免参加“国体明政”运动人员,如真琦滕次少将等,升高桥三吉、藤田尚德为大将,罢免山本英辅等人,任命海军航空部部长山本五十六为海军次官。高木惣吉为军务局长,使得海军阵容为之一新,日人以其出身土佐且富有魄力,称之为今之坂本龙马。 在永野修身和陆军大臣寺内的极力斡旋下,广田内阁修订了“国防方针”,出台了装备50个师团和建造海上主力舰、航空母舰各12艘的扩军计划,其中包括建造“大和号”和“武藏号”大型战列舰的补充计划,军费开支达14亿日元,

侵华日军甲级战犯大结局

侵华日军甲级战犯大结局 ——资料来源社会报刊、杂志 △头号战犯东条英机 东条英机1884年12月30日生于日本东京青山地区一个军官家庭,1899年就读陆军幼年学校,士官学校直到陆军大学毕业。授衔少尉分配到中国东北。1935年9月任关东军司令官,组编宪兵队,在通化捕杀我爱国师生80余人,柳河160余人,在东北华北共杀戮200万以上的中国人。1945年日本天皇宣告无条件投降被逮捕。1946年5月3日押进国际军事法庭受审,在28名战犯55项罪行中东条英机占其中54项。1948年12月22日晚零时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一同押上绞刑架,零晨10分30秒绝命,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 冈村宁次1884年5月15日生于日本东京四名坂盯街一个武士家庭,就读陆军幼小学校,士官学校直到陆军大学毕业,此期间参加过库页岛战役,在本国当过教官,教过中国学生阎锡山、孙传芳等156人。1915年2月踏入中国领土。策划“皇姑事件”炸死张作霖、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对全中国实行“抢光、杀光、烧光”三光政策,在短短的三个月内残害我抗日军民6700万人,烧毁房屋55000间,抢走牲畜19000头,烧毁粮食3000万斤。1945年8月15日冈村宁次接到天皇密电,明白战败已成定局。感到绝望,这时他却收到蒋介石密电,要冈村宁次暂保武器装备,持现有态势听候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之命令。1945年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公

布战犯名单时冈村宁次为一号战犯。1946年1月远东国际法庭公布战犯名单时东条英机、冈村宁次、松井石根都列在其中,此时的冈村宁次自忖,死刑难免,但蒋介石想方设法庇护他、重用他,不以战犯论处,1946年6月蒋介石秘密将冈村宁次聘为国防部高级军事顾问,发挥他的所谓“军事天才”。远东国际军事法曾几次照会国民政府令冈村宁次到庭受审,国民党当局制造多种理由搪塞过去了,本应判极刑的冈村宁次由蒋介石、李宗仁、汤恩柏极力庇护,审判官石美瑜在判决书上签字竞以无罪释放。汤恩伯于1949年1月30日上午安排冈村宁次乘“维克斯”号轮船离上海黄埔港回日本。 请看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曹士微、石美瑜何许人也,抗日的态度怎样?让历史评说吧! △九一八事变元凶之一坂垣征四郎: 坂垣征四郎1885年1月23日生于日本岩手县一个士族家庭,先后就读陆军士官学校直到陆军大学毕业。1904年参加日俄战役进入中国。1931年7月在沈阳策划九〃一八事变,伙同土肥原贤二挟击溥仪炮制“满洲国”推举溥仪为建国元首,定都长春,改称新京,将东北变成日本殖民地。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1945年12月坂垣征四郎以战争犯在新加坡逮捕。1946年5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起诉28名战犯,起诉书上称坂垣征四郎犯有破坏和平罪、杀人罪、分裂中国罪等10项罪行,溥仪出庭作证。1948年12月22日被押上绞刑架,于23日凌晨零时32分30秒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九一八事变元凶之二土肥原贤二:

日本甲级战犯通缉令之多田骏

战犯姓名:多田骏 战犯简介:多田骏(ただはやお、1882.2.24—1948.12.16),宫城县人,仙台藩士多田继长子。日本陆军大学25期生。旧日本帝国的陆军大将。中日战争开始不久后任参谋部次长,后历任陆大校长、第3集团军司令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1945年日本战败后作为甲级战犯[1]被捕,在判定其“无罪”释放前夕病死监狱中。 战争罪行:1935年9月接替梅津美治郎成为支那驻屯军司令官,立即暗示了可以动用武力来镇压妨碍华北独立工作的行动之可能性。月底和正在中国视察的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冈村宁次、关东军副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在大连举行的会议上,一致认为“不可使支那统一”。同年9 月24 日发表题为《日本对华之基础观念》的小册子!”(我军对华北态度有三点:一、把反满抗日分子彻底驱逐出华北;二、华北经济圈独立;三、通过华北五省的军事合作,防止赤化)即所谓“多田声明”。旨在分离中国华北,遭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1936年,接替田代皖一郎成为第十一师团长,七七事变爆发后的8月14日他接替重病的今井清担任参谋次长兼陆大校长,辅佐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不支持战争扩大化,希望用谈判的方式使蒋介石国民政府屈服。1938年底任第3军司令官,1939年初,北支那方面军司令官,接替杉山元。1940年4月18日授予勋一等旭日大绶章,1941年7月7日晋升陆军大将。军事参议官。1941年9月2日转入预备役(以后务农生活)。1945年

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定为甲级战犯(未予立案,后被释)。1948年12月16日去世。曾获二级金鵄勋章。 多田骏是个中国通出身的军人。曾经三次到北京的陆军大学任教官。第一次是在1917年还是个大尉的他第一次到北京陆大任教,那时候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争闹得正厉害。1926年已晋升为中佐的他再次来到北京陆大,此时北京政府的权利掌握在张作霖的手里。第三次是在九一八事变前夕,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已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北京也已改名为北平。他和中国可谓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日本陆军大学校任教时,一次学员有末精三中尉(后来当到中将、参谋本部第二部长)问他如果俘虏了一万名中国士兵将如何处理。他回答说把他们的武器收了之后全部释放令其各谋生路。真可谓“仁慈”的军人。他是皇姑屯事件元凶河本大作的妹夫,与石原莞尔、坂垣征四郎等亦是盟友。七七事变后基本没有在陆军中央任职经验的他在石原莞尔的推举下担任参谋次长,和陆军军务科长的柴山兼四郎一起支持石原的不扩大方针,认为对华战争只能消弱对苏战备,打下南京后,还一贯坚持跟蒋介石议和,1938年1月15日作为参谋本部次长出席大本营连络会议,力主继续进行陶德曼调停,强调绝对不能不等中国方面最后明确答复,在日本举国一致的决心尚未形成的情况下,即转入前途暗淡的长期战。针对其意见,陆军大臣杉山发言说:“期限已到却不回电,足以证明没有和平的诚意”,广田弘毅外相也逼问多田:“根据我多年外交官生活的经验,支那方面的回应态度显然是没有和平解决的诚意。参谋次长难道不相信我外务大臣吗?”海军大臣米内光政也出面牵制说:“统帅部门不相信外务大臣就是不信任政府。政府只有辞职。”多田含泪抵抗道:“在国家存亡的重大时期,怎么能说政府辞职这种话呢?”杉山元指着多田骏的鼻子大骂,声称陆军大臣可以行使人事权,断然更换陆军统帅部首脑。陆军省军务局长町尻量基等人也向多田骏施加压力说:“今日的问题,多田次长若不谅解,致使内阁总辞职,则对国内外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在陆海军大臣等的压力下,多田骏回到参谋本部,与总务部

二战日本战犯的结局

二战日本战犯的结局:除死刑犯外很多人东山再起 东京审判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务大臣重光葵代表天皇,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大将代表大本营陆海军部,在美军战列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1946年1月19日,经盟国授权,驻日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颁布了《特别通告》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宣布在东京正式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准备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1946年4月29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东条英机等28名甲级战犯正式起诉。5月3日,法庭召开第一次公开会议,开始审理东条英机等战犯的罪行。3日至4日,首席检察官基南宣读42页的起诉书,历数了自1928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间,被告所犯的反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等。 东京审判从1946年5月3日开始,到1948年11月12日结束,前后持续两年多,共开庭818次,有419名证人出庭作证,受理证据4336份,英文审判记录48412页。整个审判耗资750万美元。从1948年11月4日起宣读长达1231页的判决书,到12日才读完。判决书肯定日本的内外政策在受审查的时期(1928—1945年)内都是旨在准备和发动侵略战争。 结局一:死 病死:东京审判被告最初是28人,但前外交大臣松冈洋右和前海军大将永野修身病死。 绞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7人处以绞刑(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松井石根、武藤章),1948年12月23日凌晨,东条英机等7名战犯被绞死在东京巢鸭监狱的死刑架上。 枪决:从1945年12月中旬起,中国也在一些地方设立了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从1945年底至1947年底,各军事法庭共受理战犯案件2435件,已判决的318件,不起诉的661件,经国防部核定判处死刑的110件(其中包括对南京大屠杀的主犯之一日军第6师师长谷寿夫判处死刑、绑赴中华门执行枪决)。 自杀:一类是战败时自杀的,像陆军大臣阿南惟几、东部军管区司令官田中静一等。另一类自杀就是像杉山元等人,在被宣布为甲级战犯嫌疑人以后自杀,这种就纯粹是“畏罪”的逃避行为。 结局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16人处以无期徒刑(荒木贞夫、桥本欣五郎、(田加火旁)俊六、平沼骐一郎、星野直树、贺屋兴宣、木户幸一、小矶国昭、南次郎、冈敬纯、大岛浩、佐藤贤了、(鸟加山旁)田繁太郎、白鸟敏夫、梅津美治郎、铃木贞一);对2人处以有期徒刑(东乡茂德20年,重光葵7年)。 除东京审判外,盟国还在马尼拉、新加坡、仰光、西贡、伯力等地,对乙、丙级战犯进行了审判。据统计,被盟国起诉的日本各类战犯总数为5423人,被判刑者4226人,其中被判处死刑者941人。 结局三:“无罪”、被赦免 由于蒋介石、何应钦等人出于利用日军力量进行反共内战的考虑,对侵华日军战争罪犯的审判竭力施加影响,中国军事法庭对很多战犯从轻从宽处理,甚至免于追究罪责。 制造“济南惨案”的主犯并在中国推行“三光政策”的日本方面军司令官和日本在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于1949年1月被南京法庭宣判“无罪”而释放回国。 由于美国的对外政策转向反苏、反共、反对中国革命,急欲把日本变成反共的东方前哨阵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