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送东阳马生序 说课稿

送东阳马生序 说课稿

送东阳马生序  说课稿
送东阳马生序  说课稿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叫甄淑霞,来自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第二实验中学,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定位、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详细说明。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有四篇文言文,分别选取了“书”“传”“说”“序”四种不同的文体,它们或表现亲朋情意,或书写人生志趣,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和独特感悟。《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马君则的一篇赠言,叙述了自己少年、青年时期勤苦求学的经历,旨在勉励马生专心求学,刻苦攻读。首先,本文的文体知识需要和其他三篇一起系统地了解。其次,细节描写是本文的亮点,生动传神,极富感染力,这是学生在写作中值得借鉴的,也是学生作文中普遍缺乏的。对比手法的运用在本文中也较为突出。此外,用宋濂勤苦求学的故事,激励学生发奋读书,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编者的意图所在。因此,本文在整个单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而本文叙事性强,通俗易懂。除了少数词句之外,大部分内容学生都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但是八年级学生多为零零后,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经历,缺乏坚强的意志,部分学生心理脆弱、喜欢攀比,很有必要利用教材积极的教

育意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苦乐观和价值观。

三、目标定位

课标要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根据这些要求,结合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我拟用两课时完成教学。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设定为:

1、通过对描写句的赏析,体会文章细节描写的妙处和对比手法的作用。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2、探究宋濂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1、教法:点拨法、四边对话法。

2、学法:朗读法、圈点批注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美学家朱光潜曾经说过,学习文言文,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朗读。要反复玩味其中的声音节奏与神理气韵,使它沉到心灵里去。本节课在第一课时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仍需反复朗读,用心揣摩。学生用圈点批注法自主探究后再合作交流,经过老师的点拨和同学的切磋,以期学有所得,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半分钟)

首先,我用荀子的话引出对上节课的巩固积累:

同学们,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只有积累大量的文言词汇,我们才能领略到古文的无穷魅力。请看大屏幕,让我们巩固积累上节课的重点字词。导入环节时间大约半分钟。

【设计意图】

1、用荀子的话导入,本身就是对文言名句的积累,同时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让学生明白积累文言词汇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学生巩固字词的积极性。

【导入之后,第二个教学环节是巩固积累重点字词】

(二)巩固积累(5分钟)

老师用大屏幕展示,每个学生先自己说一遍,然后再举手回答。时间大约5分钟。

1、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①余幼时即嗜.学⑥负箧曳

...屣.

②弗之怠

..持汤.沃灌

...⑦媵人

③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⑧腰.白玉之环

④俟.其欣悦⑨烨然

..若神人

⑤援.疑质.理⑩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②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③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设计意图】

1、积累文言词汇,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2、体现了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脑,全体参与的课标精神。

3、增强了学生的自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老师检测为自我检测。

巩固了字词,犹如拿到了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下面就可以登堂入室,细细品味了。。

(三)品味细节(15分钟)这也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用圈点批注法在文中画出细节描写的句子,并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其妙处。之后小组交流,再全班展示。时间大约15分钟。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圈点批注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圈点批注、合作交流等活动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感悟到细节描写的妙处和对比手法的作用,从而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提高写作能力。

3、老师给予方法指导,激活学生思维,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如果说细节描写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话,那么探究宋濂成功的原因就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四)探究原因(17分钟)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这个环节我抓住文中的一句话“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引出对宋濂

的介绍。接着引用冰心的小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然后引导学生深情地朗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寻找宋濂成功的因素,并选取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认识。这个环节大约17分钟。

【设计意图】

1、作者简介在这个教学环节出现,承上启下,适时恰当。

2、通过自主探究、四边对话,感悟交流,引爆学生的兴趣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体现了课标所要求的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这个环节的探究过程中,老师顺势完成板书。为下面的课堂小结作铺垫。】

(五)课堂小结(2分钟)

让学生看着板书,回顾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课堂情形,从多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收获。时间大约2分钟。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意识,让学生养成即时反馈的良好习惯。

(六)布置作业(半分钟)

时间大约半分钟

必做题1、熟练背诵课文。

选做题2、作者家贫嗜学,乐而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想一想,并将它写下来。

【设计意图】

第一题意在积累。第二题意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两道题难易不同,角度有别。体现了作业的层次性。

以上是教学过程的六个环节,下面我接着阐述说课流程的第六个方面:

六、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这样的设计既简洁、美观,又突出了本文的重点、难点。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节课学生既体会了细节描写的妙处,又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一

《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2、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同学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翻译并背诵全文。 2、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 【课前准备】 1、扫除字词障碍。 2、熟读课文。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翻译课文,朗读并背诵课文。 〖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 人到读书年龄,当入学从师,古来如此。如今更提倡终身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有异。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高人一等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前功尽弃,不得善终者……究其原因,除却客观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今天我们学习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教师板书课题) 二、正音正字 叩(kòu)问叱(chì)咄(duō)俟(sì)负箧(qiè)曳(yè)屣(xǐ)皲(jūn)裂媵(yìng)人以衾(qīn)拥覆皆被(pī)绮绣容臭(xiù)烨(yè)然缊(yùn)袍敝(bì)衣 强调同学读一读,最好当堂写一写,真正收到实效。 三、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解词析句 教师指导同学重点掌握难懂的实词(特别是古今意义发生变化的)和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在理解上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援疑质理俟其欣悦四支僵劲不能动主人日再食同舍生皆被绮绣,腰白玉之环 2、解释下列文言语句: 手自笔录……弗之怠……余因得遍观群书。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援疑质理。 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定稿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2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2、 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3、 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①学习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 ②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 难点: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 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讲一则古人悬梁刺股刻苦勤奋学习的故事导入。其实古代还有许多这样勤奋读书的人和事,你还知道哪些 呢?弓I 导学生从记忆中搜索相关故事 (王羲之刻苦勤奋的故事;囊萤映雪;成门立雪;凿壁偷光…)古代的宋濂也是这样一个勤奋好读书的 人,而 且还是个善于劝学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 文题背景 (一) 宋濂 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浦江 (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 人。明初文学家。年宋濂与刘基、 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着有《宋学士文集》。 (二) 关于“序” 古代“序”有两种: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本文属于赠序。作为文章的体裁, 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 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 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给同乡(东阳)一位姓马的晚辈(马生)的临别赠言(序)。这是一篇赠序,有 别于介 绍评价的序。 三、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一)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1 ?易错字 嗜(sh 1 )学 砚(y a n ) 逾(y d )约 叱(ch i )咄(du o ) 负箧(qi 0)曳(y 0)屣(x i ) 皲(j n n )裂 媵(y i ng )人 1?重点字词 烨(y 0)然 持汤沃(w o )灌 俟 (s i )缊(y u n )袍敝衣 2 ?多音字 容臭(xi u ) 既加冠(gu ai ) 3 ?通假字 四支僵劲 支…肢“肢体” (一)学生自读,梳理文意 以衾(q n )拥覆 绮(q i )绣 僵劲(j i ng ) 皆被绮绣 被…披“穿”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及课后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翻译: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录。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

-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教案

24.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对比手法。 ·正确看待苦和乐。 教学重点: ·学习对比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历史上艰难求学的故事有很多,大家能列举一二吗?<1、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2、悬梁刺股(战国孙敬、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 3、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 4、王冕苦读……>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个在在困境中求学不辍的明初著明散文家,他就是―――宋濂 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就会成为促进我们取得成功的动力.。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复习: 1、简介作者: 请学生以“_____的宋濂”的句式来介绍宋濂的文学常识。 <明确:可以用诸如:勤奋的宋濂、编修《元史》的宋濂、受到朱元璋器重的宋濂、明初三大家的宋濂、为翰林院编修的宋濂等句式来表达。>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本文的文体是序,它是古代的 一种文体,来介绍一下: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

论性散文。 三、感知研讨 1、通过上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翻译疏通之后,谁知道这篇赠序的缘起和意图。从文中哪一部分可以找到答案? 第三段点明,同乡的年轻后生马君则来拜访我,因其善学,作者作了这篇临别赠言,目的在于勉励他进一步刻苦向学,实际上也是向更多的年轻人提出告诫。 、、作为明代的“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何以屈尊降驾,为一个区区后生写赠序?----因为他感受到马生的求学精神,并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才发出知音之调,肺腑之言,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作者--------幼时即嗜学 2、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第1段,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四人组讨论: <作者遇到“家贫”“无书”“无师”“天寒”等等困难> <或: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求教难,常遭“叱咄”;奔走苦,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 师; 生活艰,“日再食,”穿“緼袍敝衣” (1)、分别概括两个阶段的艰苦条件 ①幼时求学的艰难: 致书之难借书抄录;(假借于藏书人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其艰难可见。作者也因此而得以“遍观群书”。) ②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种艰难又包括三种情况: ① 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要“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而“遇其叱咄”时,只能“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渴望和诚心) ② 旅途之艰,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冒“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以致于“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 生活之苦,吃的“无鲜肥滋味之享”,穿的则是“袍敝衣”。 <从文中可以看出,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勤且艰”的读书正是宋濂学有所成功成名、的根本原因。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定稿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 定稿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2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①学习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②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难点: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讲一则古人悬梁刺股刻苦勤奋学习的故事导入。其实古代还有许多这样勤奋读书的人和事,你还知道哪些呢引导学生从记忆中搜索相关故事 (王羲之刻苦勤奋的故事;囊萤映雪;成门立雪;凿壁偷光…)古代的宋濂也是这样一个勤奋好读书的人,而且还是个善于劝学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题背景 (一)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明初文学家。年宋濂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着有《宋学士文集》。 (二)关于“序” 古代“序”有两种: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本文属于赠序。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给同乡(东阳)一位姓马的晚辈(马生)的临别赠言(序)。这是一篇赠序,有别于介绍评价的序。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一)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1.易错字 嗜(shì)学砚(yàn)逾(yú)约叱(chì)咄(duō) 负箧(qiè)曳(yè)屣(xǐ)皲(jūn)裂媵(yìng)人 烨(yè)然持汤沃(wò)灌以衾(qīn)拥覆绮(qǐ)绣 俟(sì) 缊(yùn)袍敝衣 2.多音字 容臭(xiù)既加冠(guān) 僵劲(jìng) 3.通假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