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居民意识提升社工小组活动

老年居民意识提升社工小组活动

老年居民意识提升社工小组活动
老年居民意识提升社工小组活动

宁乡县惠宁社会组织服务与发展中心关爱空巢银发项目

“以心治城”小组计划书

小组名称:“以心治城”意识提升社会行动小组

小组督导:狄琼

负责社工:杨柳

一、理念

通过小组前期对新城社区进行了解得知玉潭街道新城社区其辖区包括城区

新城大市场及周边农村,2016 年因宁乡县进行城市规划改造,新城社区部分辖区划分为拆迁区,新城大市场则为主要的居民安置区;新城社区居民大部分为

新城市居民,因为拆迁的巨额补偿款搬入城里,在此种背景下老年居民的生活

环境与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原本的社交网络产生了分裂、原本

的农耕生产生活方式已不被需要、对新环境的难适应等问题都显现出来。

进入老年期,老年人的活动场所也从社会转向家庭为主要场所,与此同时

老年人的家庭角色与地位也产生变化,此种情况在新城社区的老年居民中更加

明显:有拆迁补偿的情况下,子女的经济能力与劳动力都迅速提升,成为家庭

的主要支撑取代了老年人以往的家庭地位;同时家庭居住模式也因为拆迁安置

从以前的大家庭聚居改变为老年人与子女分开独居,失去了子女感情重视进入

空巢家庭模式,子女关怀与家庭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社会角色缺失、社会

交往缺少,获得社会支持也减少的情况对这些老年人的身心发展都非常不利,

怎样合理利用老年人的人力资源,增加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实现其人生最后阶

段的价值,对于老年人通过自身“老年所为”而获得健康愉快的老年生活很重要。

另外新城社区作为2016 年玉潭街道“一社区一方案,一社区一特色”进行了提质提档改造,对社区的环境与公共设施进行了完善,但是后期的维护仍然需

要依靠社区居民爱护与自治,同时文化环境的建设也同步完善,社区针对老年

居民设立了电脑室与图书馆还有健身公园等;但是利用率不高;社区社会组织

开展老年活动也因为消息的传播力度不够导致老年居民参与度不高,另一方面

社区的工作团队也经历了换届重组,开展工作需要群众基础或者社区领袖进行

辅助。

这个小组针对以上几种情况确定为意识提升社会行动类小组,若要改善老年居民面对新的生态环境与新的家庭关系模式的看法,就先要从改变老年人被

动适应新环境,培养自信心和认识角色价值开始,通过小组介入方法引导处于

消极状态的老年群体形成小组得以建立支援网络;社会行动类小组则以发展小

组组员的潜在社会意识与能力,提高应对社会环境方面的能力为目标最终培养

出社区领袖,到最后有从微观的个人到中观的社区环境产生建设性的小组产出。二、理论架构

小组的服务对象即小组组员为新城社区内65-75 岁的空巢、残疾、低保老人,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该年龄阶段为成年晚期即老年期,老

年期面临外界社会活动和自身角色的转变,对此老年人必须做出调整,正确面

对社会、家庭及个人角色变化等挑战,外界也需正确的面对老年人的社会性需

求,让老年人获得满足感,小组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小组类型为意识提升与社会

行动类小组,在促进其适应老年的社会角色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以新角色比如参

与社区居民自治而融入社会提供平台。

在小组工作模式上,以社会目标模式与发展性模式有机结合,注重发展老

年群体的社会功能性与个人的自我发展,将老年群体所面临的生活环境变迁与

个人角色转换当成人格发展中的挑战压力与危机,发展模式强调发掘个人能力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并相信人能做到自我意识觉醒、自我评价和自我实现,同

时也能对他人做出相同解读。而社会目标模式中的社会变迁理论强调人的社会

行为、社会发展与社会关系紧密相关,“以心治城”小组将通过发展老年群体的

社会行动能力与培养正确的社会行动意识。使其有能力去带领推动社区发展。

关于社工角色,在“以心治城”小组工作中将一路与组员同行,但在同行中

也会适时的担任倡导使能者等角色,鼓励并引导组员发觉自身能力与重新定位

自己角色,同时也做为资源的连接者,为组员及小组进程的发展提供资源连接

从而推动小组真正付诸社会行动形成可观察有效的小组产出;在实践原则上,

社工秉承社会工作专业纪律与伦理,坚持接纳、个别化尊重、赋权、自决等原

则。

三、目标及目的

目标:促进服务对象适应老年阶段角色,针对现阶段老年生活重塑健康良性的

老年角色,提升老年生活幸福感与满足感。

目的:1、通过小组工作开展,促使老年群体参加社会活动,建立相互支援网络。

2、发展和提高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潜能,增强自信心与执行能力,帮助其成功适应老年社会角色。

3、通过建设组员社会行动能力使其付诸社会行动,从微观的个人至中观的社区环境形成良性影响完成自我发展。

4、通过培养有社会意识与能力的老年居民推动社区发展。

四、服务对象

1、资格:新城社区内空巢、残疾、低保困难老人

2、特点:年满65 岁以上

五、小组特征

1、性质:意识提升小组、社会行动小组

2、节数:6 节

3、日期:2017 年2 月-2017 年5 月

4、时间:下午 2 点半至4 点

5、地点:新城社区二楼会议室

6、人数:10 人

六、招募方法

1、工作员设计海报与传单,在社区内进行走访宣传。

2、针对新城社区老年协会于其周四活动进行宣传并招募对象参加。

3、通过电话访问邀请前期走访筛选过得社区老年居民参加

七、每节活动计划

小组预期方案第一节

主题:初次见面,多多了解

目的:1、工作人员与小组组员相互认识

2、澄清小组任务与目的,确定小组目标

3、初步构建小组,制定规范与契约

所需时间目标内容所需物资5 分钟组员与小组社工1、社工进行自我介绍白色卡片1 张

的初步认识2、对工作、机构进行简单介绍红色卡片 1 张

组员与组员之间

15 分钟小游戏——认人接龙

进行认识了解

澄清组员对小组

10 分钟的疑问,对小组工社工介绍小组的目的及内容

作有所了解

每位组员发放一张白纸与笔,引写字笔11 支与小组组员订立

导组员对于契约写出来大白纸 1 张15 分钟小组契约,初步形

社工收集所有组员所写内容,进马克笔 1 支成秩序规定

行公开讨论并民主决定A4 白纸11 张收集组员意见感邀请组员简单的说出对此次集会

10 分钟受,使社工从中改的感受:包括好的看法与社工需

善要改进的不足

小组结束,约定下决定下节小组的时间与地点

5 分钟

节小组事宜通知下节带好照片

小组预期方案第二节

主题:参与活动认识了解活动要素

目的:1、进一步加强小组融合。

2、引导组员参与活动,初步认识了解活动组成的要素。

3、为下一次活动做铺垫。

所需时间目标内容所需物资

1、对上次的集会进行简单的回

10 分钟回顾,加强小组精

2、朗读小组契约,加深印象

说明此次活动的

25 分钟社工进行讲述,安抚组员情绪

主题目的

参与惠宁国际社工日活动了解,

参与活动了解活

20 分钟引导组员观察思考活动中的亮点

与不足

邀请组员分享参组员集体讨论或个人发表个人意

15 分钟

与心得感受见想法,引导组员全面认知活动

1、社工与组员一起重温此次小

活动结束,后续小

10 分钟2、邀请组员简单说出此次集会

组活动布置

感受

3、一起讨论下节小组事宜

小组预期方案第三节

主题:再次认识学习掌握活动技能

目的:1、对上节小组进行回顾加强记忆。

2、初步引导组员产生“我们能负责组织活动”的想法,培养志愿服务意识

3、社工教授组员活动技能,并进行巩固

所需时间目标内容所需物资

10 分钟

呈上启下,回顾上

节小组内容,介绍社工展示上节小组的影像资料,

进行回顾电脑 1 台

本节小组主题介绍此次小组的主题与环节

社工放映新城社区积极面貌影像认识新城社区积

10 分钟

极方面

资料

引导组员开展讨论

播放新城社区需要改进的影像资

10 分钟认识新城社区建

设中存在的问题

引导组员开展讨论

发展提高社区主讨论上两个环节现象的对策写字笔11 支

15 分钟人翁意识,提出并在纸上写出“我们能做些什么”白纸11 张

“志愿服务”社工收集答案进行讨论大白纸 1 张

1、社工给出限定活动主题,由组

进行情景假设,让员进行讨论如何开展白板 1 个,写字10 分钟组员讨论如何进2、组员进行讨论产出回馈笔2 支,白板擦1

行活动操作3、社工教授组员活动开展要素个

及技巧

10 分钟社工总结布置下一节小组活动内容

小组预期方案第四节

主题:策划活动准备准备小组产出

目的:1、加强组员对小组的归属感

2、由组员实际讨论策划活动并进行前期筹备

3、发展小组组员的社会能力与社会意识,使他们实际参与社会性活动。

所需时间目标内容所需物资

呈上启下,回顾上节社工展示上节小组的影像资

10 分钟

小组内容,介绍本节料,进行回顾电脑1 台

小组主题介绍此次小组的主题与环节

20 分钟大纸 1 张,彩笔 1

热身游戏团体游戏——你画我说

盒眼罩 2 个

1、社工讲述活动目的——

马克笔 3 支

20 分钟引导组员进行讨论组员策划下周社区讲座活动

白纸12 张

2、引导组员集体讨论

1、确定活动流程、分工、注

大白纸 1 张

意事项、社工需提供的支持。

20 分钟讨论结果确定白板1 个,写字笔2

2、邀请组员发表对队伍未来

支,白板擦 1 个

发展的想法。

1、社工动员,鼓励组员

10 分钟社工总结

2、布置下周活动事宜

小组预期方案第五节

主题:完成社会行动组员角色重塑

目的:1、产出小组成效——组员负责组织社区活动

2、引导组员重新塑造出晚年社会角色,晚年生活并提高自尊心与满足感。

所需时间目标内容所需物资

社工确定活动开展前期的准备

10 分钟活动筹备会议,白纸1 张,写字笔1

是否到位

确定活动事项支

动员组员,鼓励信心

1、按照活动策划及分工进行:

50 分钟组员负责活动实组织进场签到-维持秩序-专家讲

见活动策划际进行座进行- 记录-发放物资-活动整

引导组员对此次实际活动进行

马克笔 3 支

20 分钟对活动进行讨论反思反馈:个人满足感、不足、

大白纸 2 张

亮点

1、社工与组员一起重温此次小

让组员表达此次组

集会的感受,令2、邀请组员简单说出此次集会

10 分钟

社工明白他们对感受

工作的看法3、并通知下节小组为最后一节,

准备相互馈赠的小礼物。

小组预期方案第六节

主题:最后的离别

目的:1、巩固小组工作的成果

2、帮助小组组员独立有成就感的离开小组

3、处理组员面对离别产生的消极负面情绪,收集好小组评估资料。

所需时间目标内容所需物资

宣布此节活动主

社工引导组员回顾上节小组,介

10 分钟题,引导组员接

绍此节小组主题

受分离。

播放小组工作开展来的音像资

20 分钟重温小组内容料,重温小组历程营造温馨氛围,

电脑 1 台消除负面消极情绪。

社工进行自我感受分享与总结

让社工了解组员

10 分钟邀请组员分享参与小组的感受

感受

社工赠送组员纪念物品,组织组电脑 1 台,礼20 分钟巩固小组成果员观看志愿服务资料,巩固小组品10 份,照片

成果洗印10 份

10 分钟评估小组成效发放评估问卷问卷10 份

八、小组行动计划

时间任务

2017 年1 月-2017 年2 月设计策划初步的小组方案

2017 年2 月宣传与招募小组成员并进行小组开始前与成员的个

别面谈

2017 年2 月-2017 年3 月初定立最终的小组方案和小组成员

2017 年3 月-2017 年4 月小组工作正式开始,在每节小组结束后社工进行记录

与评估

2017 年5 月20 号前小组工作正式结束,社工收集组员评估资料进行小组

工作总结与资料汇整。

九、预计困难与应对措施

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变措施

组员招募方面1 、可能出现无人或只

有少数人报名。

2 、团体成员各方面情

况差异很大。

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注意宣传措辞保持态度诚

挚。

社工在招募小组组员时应严格按小组的目标和

种类及需求来进行,不能为了凑数而草草了事。

小组的同质性要强。

3 、在开始活动时对小

组成员不甚了解。

小组员可能对小组工作第

组一次接触不了解,对于

活小组往往有既想接近又

动想脱离的矛盾心理,在

前过程中不愿发言,活动小期参与很不积极,产生抗

拒心理

组`1、成员之间开始试图

通过角逐在小组中权利活来认识和确立自己在小

组中的角色和地位。动

开 2 、个别成员会感受不

小到安全感和满足而选择展组退出。

活 3 、小组成员之间开始过动

出现冲突,影响小组的中正常发展。在小组正式开展前工作者对所有成员都需进行个别会谈,了解组员的基本信息与需求。并对组员进行个人评估发觉有资质的小组领导者。

社工在前期需向组员说明小组工作的目的与任务,澄清组员对小组的疑问;针对成员社工需要多进行引导,帮助其摆脱消极心理,通过设计一些能够带动组内气氛或是能够帮助组员之间快速建立关系的内容比如游戏、音乐等来营造和谐的小组氛围促进小组组员之间的关系建立与融合,并且要时时鼓励成员。

工作者要注意一部分特别激进成员的过激行为,以免他们在生理上或心理上伤害他人或被他人伤害。此时工作者应扮演好调停人的角色,协调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形成和谐、稳定、亲密的氛围。

社工应该及时察觉成员的情绪波动,在活动中要给予成员正面积极的评价,帮助他们确立自信心而不再受到打击。在每次活动后还可以进行单独的会谈以缓解其情绪。

工作者应该帮助成员表达负向情绪,鼓励成员认识自己的焦虑、矛盾和挣扎,协助成员将防卫性行为转化为建设性行为。

程期

4、随着小组逐渐成熟,鉴于本次活动目标之一是为了帮助成员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工作者应该欣喜次团体的出现。

中小组中成员关系的改但是必须注意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而不是让它善,小组开始出现次团妨碍小组的发展。可以将次团体的成员划分在

体。不同组进行游戏类的竞赛活动等等。

讨论过程中工作者自己首先应该态度冷静、思

维清晰、避免出现情绪化的言辞或举动;要注

5 、小组讨论过程中有意让每位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在出现组内意

可能有人发不上言,或出现争论,或者冷场等见不合时社工不应该以自我价值去判断,而应该引导组员进行民主讨论,同时要注意组员的

情况。感受,以免打击组员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自尊

心和自信心,同时应建立信任、融洽的会场气

氛,可用音乐、游戏来缓和;出现冷场时,社

工可以借助工具或者与同行者一起改善气氛,结此时小组目标即将实工作者应该注意小组成员的反应,在成员可接束现,成员面临分离易出受的时候宣布小组结束时间,以让成员有足够期现失落感、情绪反复、的时间做准备,避免突然分离。

逃避现实等,而不愿意

结束小组。

环可能出现活动所需电子每节小组活动开展前社工都必须做好设备的准境方仪器设备或小组内容设备与调试;活动所设计的游戏、互动环节都需面计不适合组员进行预演尝试确保符合组员的身体条件与小组

主题。

资有可能出现资金不到位社工在策划小组活动前应制定详细的财务资金金方的状况支出预算,并交与机构主任及财务人员进行审面核,在机构允许的情况下开展活动,确保资金

到位。

十、评估方法

1、在小组活动开展前与社工与成员个别会谈时,邀请组员完成调查问卷,作为基线测量的前期依据,在小组活动的最后一节邀请组员完成同一份问卷的填写

(后测),通过问卷的比较评估组员在参加小组活动前后的改变与成效。

2、根据社工与其他辅助人员在小组工作进行时的观察与分析

3、从小组出席率、投入度参与度作评估

4、结合社工对每一节小组的记录与总结进行小组的综合评估

5、根据第三方(机构其他社工、社区负责人、其他社会组织)的观察意见进行

评估

十一、参考书目

1、小组工作刘梦主编;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主编.2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

2、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总序》

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龚晓洁,张剑主编.-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111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4、

小组工作过程记录

小组工作过程记录(第二次) 一、背景资料:引导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和养成健康的人格,以“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 成长”为主题,大力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开展青少年“朋辈”互助的小组。 小组名称:帝国大厦 聚会日期:2013/11/26 上午第3、4节课(共60分钟) 次数:第二次 地点:C609 出席人数:6人 二、本次小组目标:建立良好的小组关系,增强小组的了解与沟通。 三、小组前的准备工作 物资:彩笔,白纸,剪刀,气球,手机 场地:教室C609 人员安排:主带郭薇,记录员熊颖 四、小组过程 1.热身运动(3分钟) 过程:首先大家围成一个圈,由工作员示范及引导热身运动动作,组员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会互相之间纠正动作,组员的兴致都很高。即达到了使组员全身放松放下戒备,又做到的他们之间的交流。 工作员介入技巧分析/工作员感受:工作员最开始比较不熟悉动作,之后有组员的带动气氛就好多了,期间有的组员会不知道动作,工作员会主动教学,总体小组的气氛不错。 2.制作卡片(7分钟) 过程:最开始由工作员讲解关于制作卡片的内容,然后分组由两人一组,发放彩笔白纸剪刀。最开始各组组员的兴致不高,懒于动手,经过工作员的引导和参与,慢慢的各个组的组员都慢慢动手制作卡片。特别是谭灵与邹密那一组交流通畅,并且能够与其他组的组员交流分享制作的卡片,但是期间也有人耍手机。 工作员介入技巧分析/工作员感受:在最开始工作员见大家的兴趣不高,就介入其中鼓励大家,让大家提高兴趣。工作员尽量在让整个组的气氛不太冷,会介入每组中去与组员交谈。 3.分享卡片内容(10分钟) 过程:首先,由陈鸿宇和陈霖这一组进行介绍他们制作的卡片的内容和寓意,并给大家分享他们对于成长和梦想的看法;然后是邹密和谭灵这一组介绍,他们这一组制作了一个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书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策划书 项目名称:第二人生 申请团队:蜗牛小组 组员姓名:谭姝 班级:社工121

2014年 12 月 30 日

要求清晰界定本项目可以服务到的人群,并提供其数量、基本特征、具体需求或问题状况等信息。请着重分析受益群体需求。 退休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它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主要表现为,性情变化明显,要么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不言不语,要么急躁易怒、坐立不安、唠唠叨叨;行为反复、或无所适从;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经常出错;对现实不满,容易怀旧,并产生偏见。据统计,1/4的离退休人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休综合征。 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离退休首先意味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人茫然不知所措。 从主体角色转变为配角,老年人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子女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依赖于父母,这使老年人在社会上有被认可、被尊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在家庭中则有一家之主的权威感。退休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消失,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下降,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转变为社会财富的享受者,同时经济收入的骤减,使老年人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也随之丧失,失落感、自卑感也由此产生。

老年社工小组计划书word参考模板

小组计划书 小组名称:“夕阳红”社区康复小组 “夕阳红”象征着老年人像夕阳一样,虽然逐渐隐去,但仍然散发着自己的光辉,在社会生活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体现着自己的价值,也表达了对老年人的希望,希望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活动,能够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以积极的心态思考生命的意义、体验晚年的全新生活。 问题界定及需要评估 我们通过在社区中观察以及与社区老人接触发现,目前居住在城市社区中的老人虽然大多有了自己的退休金,或通过政府救助和儿女的支持,基本都解决了温饱问题,许多老人的物质生活很宽裕,但他们同时又受到其他许多问题的困扰。首先一个比较突出的是生理健康问题。人到老年,或多或少有些病痛,许多老人更受到慢性疾病的长期困扰,加上平时缺少锻炼或无力照顾自己,如何加强自我保健、多获取一些有关保健方面的信息成为许多老人急需了解的问题。其次是心理健康或情绪健康方面的问题,儿女由于生活或工作方面的压力,大多很难做到天天到老人面前探望、嘘寒问暖或听老人说话,加上很多老人丧偶独居,或是交往多年的老友一个个故去,他们由此缺乏与人分享交流的机会以及亲友的心理支持,许多老人“留守”在家里面对“空巢”,倍感生活空虚、情绪低落和孤独寂寞。再次是精神健康问题,这主要是指许多老人对晚年生活不习惯或不适应,觉得失去生活目标和希望或感到自卑,开始怀疑自身存在的价值。这些问题和需要都要求我们小组工作能有所作为,能为这些老人提供帮助。 理论基础 香港大学陈丽云教授在多年社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身心灵互动健康模式”理论。此理论强调帮助服务对象建立正面的人生观、生命观,重建对生活的信念和信心,配合身体和心理的调节,以达至全人健康。 介入方法与策略 小组是一个很好的分享和支持的场所,同时比个案工作更经济,其方法和成果也可在社区中较快地得到推广。针对社区老人的需要,我们主要对社区老人康复小组采用如下介入方法: 在身体健康方面,采用松弛练习、自我按摩、打太极拳以及练气功等方式进行身体锻炼,活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可开展保健知识讲座,讲授一些饮食、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 在心理健康方面,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探索,通过小组互动获得心理支持,互相分享人生经验,帮助他们加强和改善社会交往,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在灵性生活方面,引导他们树立新的生活目标或培养新的兴趣,学会欣赏自己,并积极思考生命的意义,让生活充满希望。 目标及目的 目标:促进社区老人的身体、心理和灵性三方面的全面健康

社工个人成长计划

社工成长计划 告别世界末日的201X,迎接崭新的201X,在过去的一年里,自己成长很多,收获很多,尤其是行政文书、与领导打交道、与同工协调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明显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在新的一年里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去学习,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能够更好的胜任当前工作。针对自身实际,现制定了201X年成长计划,便于更多的督促与学习。 一、成长目标 1、增强自身公文写作能力,提升文笔水平。 2、处理好用人单位、机构、社工之间关系。 3、参加各类专业培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及能力。 4、加强与各部门及同工之间的合作,统筹协调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二、工作方向 1、利用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积极学习公文写作技巧,学习并理解公文写作的内涵和意义,争取利用中心资源进入政研室跟班学习。 2、多渠道、多方式了解党和国家关于社会建设、社会工作、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方针,领悟其中的精髓,积极将其用于日常工作及文书中,提升文书工作内涵,增强工作业务能力。

3、积极做好用人单位及机构之间的协调工作,及时将用人单位将团队要求、合同续约等情况告知机构,并及时反馈机构的信息与用他人单位,做好机构与用人单位双方沟通保障的桥梁。 4、深入社区走访调研,了解社区居民对社会工作服务的看法,同社区领导座谈,探讨社会工作驻点社区服务范围及方向,并制定出工作计划。 5、完善中心服务制度,健全服务评估和内部管理制度,理顺运作机制,以流程化形式推进社工工作。 6、提升自身 三、预期困难 1、专业成长需要与中心文书工作冲突。尽量协调好专业发展,做好机构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工作,优化自身工作时间和内容的安排。 2、粤语交流和服务开展的冲突。尽可能利用好时间学习粤语,通过练习日常对话等形式不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四、成长小结 在201X年内,要通过自身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运用用人单位及机构的资源,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文书写作能力,将社会工作和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积极配合及协助同工开展专业服务,贯彻落实用人单位领导意图,在顶层设计层面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社会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成长小组计划书

小组策划书 “青少年成长”小组 一、背景资料 小组主题:“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成长” 小组对象:13—16岁的青少年学生(六年级——高一学生) 二、设计理念: 1、问题界定: 儿童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面影响,在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健全、人格缺失、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吸毒等等。“少年强则中国强”,一个国家的未来的前途肩负在年轻一代人的肩上,所以合理的引导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让他们能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培养和塑造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极其必要的。另外13—16岁的青少年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特点是叛逆且极易受到朋辈的影响。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如今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建立健康的朋辈互助小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需求评估: 青春期是一个敏感期,青少年的身体和思想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时期的个体更多的接受着来自学校和同辈群体的影响。对于13—16岁的青少年来说,进入埃里克森所定义的统一的角色与混乱阶段,他们在尝试回答这样的问题,即我是谁、我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自我意识便逐渐清晰。个体自主选择的价值观和目标决定了其持久的同一性,青少年期消极的价值观对其一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如果能有人给予正确的引导,提供适当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稳定的角色。 另外他们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的升学时期。由于村中的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都比较低,基本是初中以下,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多为责骂型,更容易导致孩子的叛逆。同辈群体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新的活动天地和适合他们心理

社工专业小组活动策划书

“心连心”小组 策 划 书 2013年5月7日

大学生成长与发展小组活动策划 一、活动背景: 当前,大学生进入大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大学生们对于大学生活已经有了自己的体会,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大家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以大一学生为主,大学生活与自己的想象存在差距,很多大学生因此找不到方向和前进的动力了。例如在目标与发展、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都会有些困惑和迷茫。大学生在自己的大学生活中到底如何使自己健康的成长,不断发展自己成为普遍的问题,大学生团体辅导辅导活动将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利用形式各样的小游戏,让广大的大学生在其中体味,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改变,有所进步。小组互动的效果将得以一展现,对于大学生正确把握自己,了解周围环境,更好的立足于大学的平台,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发展是大有好处的,这也是小组成立的原因、价值和意义所在。 二、活动目标: 通过形式各样的小组游戏,是大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小组活动的氛围,利用小组活动的效果帮助大学生了解他人以及周围的环境,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需求与优缺点等,更好的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以及未来发展的目标等方面有所认知。通过小组活动促使他们有所收获和改变、进步。 三、理论框架: 我们小组一大学大一学生为对象,主要是这一群体都有一些共性,他们在自身目标与发展,人际交往以及未来发展上都有迷惑。我们小组根据大一学生的这些共性从三个不同的主题进行团体辅导,以下是我们的参考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我们小组将通过小组活动,使小组成员在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上有所收获。 小组动力学理论: 小组动力学包括小组的形成、维持、发展,小组内部的人际关系,小组于个体的关系,小组的内在动力,小组间的冲突,领导方式对小组的影响等。我们将借助小组形成的场域观察小组成员与心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整个小组的开展基本上以民主性为主要领导形态注重小组民主气氛,存进小组动力的产生,增进小组凝聚力。 镜中我理论: 在人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哦们的的反应和评价,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我们对他人眼中的自己形象的想象,对他人关于这一想象的评价的想象以及某种自我感觉,构成了我们的自我认识。我们为组员提供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建立自我意识、评价。 四、活动主题: 我的青春我做主 五、活动时间:

养老服务项目策划书

养老服务项目策划书 篇一: 营销策划(课程设计)报告 项目: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完成日期: 一、养老服务项目概念及说明 居家养老是老人通过一个电话或络的一个指令就可以 在家享受到便捷的上门服务,实际上可以说是一个虚拟养老院。老人不必住在养老院中被动接受服务,在家就可以挑选、享受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为主,分为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应急求等六大类涵盖日常生活照料的服务项目。服务完毕,按约定向老人收取用。响应政府号召,弘扬孝文化,壮大养老事业,促进社会和谐,普及养老新概念;促进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探索、总结社区助老、养老经验和新模式;为政府分忧,替儿女行孝;使老人拥有一个美好、快乐、幸福的晚年与生活环境。 二、市场调查和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 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XX年的亿,占总人口的比例由%上升为%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

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预 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与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下降,以及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提高密切相关。目前中国的生育率已经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预期寿命和死亡率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随着20世纪中期出生高峰的人 口陆续进入老年,可以预见,21世纪前期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 三、市场细分与定位和发展战略 (一)、养老服务市场细分与定位 1、围绕老年人健康护理方面的服务市场 (1)老年公寓:目标群体是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和孤 寡老人,为身边无子女、或子女工作特别忙的老年人,提 供日常照料服务。 (2)医疗保健服务:目标群体是所有老年人,内容包 括定期体检、家庭病床、紧急救护和康复医疗等。 2、老年人日常生活困难方面的家政服务市场 (1)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目标群体是所有困难的老年人, 包括家庭饭桌,做家务,代购物品,帮助出行,协助联 系老年人的亲属等 (2)有偿家务劳动服务:由老年人或老年人的家庭成员为

一线社工的9种能力

【社工知识】一线社工的九种能力 社会工作是以一套助人理念和技术体系组成的实务方法引导的实践活动,在强调助人自助专业理念的同时更强调实务性。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尽管在学科建设上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通过对北京地区十多家社工事务所机构的了解,社工专业的学生在进入社工专业机构后表现出了突出的实务能力弱,资源整合意识弱,助人过程控制能力弱、问题评估能力弱、意外事件有效处理能力弱等五大方面。这与社工在专业教育中理论较多,实践机会少有很大关系,与社工对实务工作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认识不清有关系,与社工实务实践经验少也有关系。本文结合近两年的社工机构运行实践,提出合格的一线社工应该具备9大能力的主张。 (一)发展规划能力在社会工作中,发展规划是社工在专业方法指导下,根据案主的优势资源、发展意愿和社工机构的优势资源所进行的长期成长计划的行为,是对案主问题如何自我解决、解决后如何自我成长整套行动方案,具有长期性、阶段性和综合性,实质是问题克服与避免、目标确定与实现的行动方案。但在真正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往往为案主规划的方案与其实际不符,出现脱节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强调社会工作者的对象发展规划能力。制定发展规划不是社会工作者或者机构单方的行为,而是和案主一道,充分发挥案主的能动性,社会工作者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协助案主制定发展规划:第一,社工重述案主的问题;第二,协助案主列出与问题相关的因素;第三,协助案主发掘周边资源,明了自身优势;第四,深度访谈了解案主的发展意向;第五,协助案主确定解决问题的优先次序,帮助案主确定如何使用自己的优势资源;第六,协助理清思路,和案主达成共识,最终形成发展规划。制定出一个好的发展规划需注意四个方面:第一,规划与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匹配;第二,应该建立在环境资源许可的范围内;第三,规划与社工机构的功能相对一致;第四,案主和社工共同协商共识的结果。 (二)问题评估能力社会工作中,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察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评估有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两大类。但是在实务中,社工更应该强调过程评估中的问题评估能力,即通过和案主的多次接触,对案主问题的根本原因有所判断,对是否有相关资源帮助案主解决问题有所判断,对是否超出机构服务范围有所判断。这种能力一般在社工接案初期尤为重要。但是在实务中,工作者容易将问题简单的归因,对需要利用的资源想得过于容易获得或者难于获得,把社工机构的职能扩大化,这样的问题评估,就相当于站到了错误的起跑点上,结果必然是沿着错误的方向前进。所以,问题评估应遵循的四个原则是个别化,双方参与,警惕价值观偏见和避免将问题简单归因。如果要提升这种能力,社工应具备较强的问题发现意识,敏锐的信息捕捉意识和较强的知识积累。 (三)资源整合能力社会工作中的资源整合,是指社工或机构在专业理念指导下,根据案主需求,对案主身边、社区周边的资源,通过有效的争取和合并,以为案主增能所用。“资源整合能力”在社工实务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它不仅需要社工的理论基础还要求实践能力,比如工作者需要了解资源,和确定这个资源是否可以提供帮助,如果可以,工作者需要很好的沟通技巧和专业水准联系资源,并为案主很好的服务。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大多数社工在整合资源的同时会忽略或者浪费某些资源。为更好更快的达到预期目标,资源整合能力是必须有所提高的。比如在接案时,我们需要充分地收集材料,比如案主的兴趣、人格特征、自我防卫机制以及智力水平,以及案主身边的资源如家庭环境、朋辈环境、社区环境和工作环境。经过充分了解周围环境,给案主提供一些支持和平台,这些便成为解决案主问题的重要资源。当然,在整合资源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出注意如下几个方面:资源的可获得性,即资源拥有人能否将资源共享;资源的有效性,即资源在多大程度上能为增能提供服务;资源的交换性,即有的资源是需要用钱购买的,有的是需要用其他资源来交换的;案主的能动性,即案主能在多大程度上合理地使用资源。 (四)专业角色扮演能力社会工作中的角色扮演,是指社工在助人过程中或执行计划中去充当某个角色或某些角色,以使让案主得到更好的服务和效果。由于案主的问题不同,所需要的帮助不同,因此社工在其介入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工作阶段以及不同问题,扮演的角色也会不同。所以社会工作者需要提高自己专业角色扮演能力尤其是在多样的角色转换之中。在助人实践中,社工主要有五种角色。第一是使能者,即社工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巧使得案主发挥自己的能力,使案主自身发生改变。第二是联系者,对案主实施有效的帮助,在很多的情况下要动用一些资源。第三是教育者,有些时候需要工作员作为榜样做一个人际关系的示范者,做一些角色扮演和角色示范。第四是倡导者,当案主不能得到合适的服务时,工作员需要利用自己的权利和身份,积极倡议机构实行一些改革或动员一些人去正确合理的资源和权益。第五是治疗者,工作员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巧帮助案主的郁闷情绪得到宣泄并且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五)过程控制与引导能力社会工作中的过程控制,是在方案实行当中过程有缓有急,有先有后,并根据特定的情况特定的时间,来安排与引导,最终是为了让案主得到最好的增能效果。过程控制既指助人方案每个环节的实施进度控制,又指每个环节实施时的细节控制,一旦助人过程出现偏差,能够及时引导案主和资源占有者按照既定方案

漳港街道社会工作服务试点项目计划书--老年人

项目书框架 一、概况 二、项目背景 (一)漳港街道及九个村居简介 漳港街道是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下辖街道,其前身为漳港镇,1958年置乡,1992年设镇,2006年6月由镇改街道。位于长乐东部,东面临海,西、南、北三面分别与鹤上、文武砂、湖南、金峰四镇接壤,下辖16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居委会,其中沿海村10个,辖区总面积42.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3万人。漳港街道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所在地,机场高速公路、峡漳线、两港线、胪峰大道、漳湖线、漳古线贯穿全境,所辖各村(居)均已实现道路水泥化,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漳港社区位于漳港街道东部沿海,为漳港街道所在地,东连漳光社区,西与路顶村交界,南邻门楼村,北与龙峰村交界,2006年撤村改居。居域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0亩,养殖面积50亩。全居总人口4893人,1492户,其中外出经商办企业980人,旅居国外华侨636人,辖20个居民小组。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党员63人,其中流动党员12人。全居有渔船65艘,渔民195人。2013年度,村财收入245万元,人均收入9000元。 漳光社区位于长乐市东部沿海,原为漳港乡政府所在地,省一级公路峡漳线贯穿全境,交通便利。东临仙岐村,西与漳港居接壤,南部面海,北与路顶村交界,距长乐市区15千米。漳光于2006年撤村

改居,居域面积约3平方千米,现全村总人口3236人,1196户,辖程朱、李朱、王朱、施朱、周朱、陈朱、林朱、肖朱8个自然村,17个居民小组。2005年被福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福州市卫生村”;2006年被长乐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平安村”。 关湖边社区位于漳港街道中部,毗邻漳古线、漳湖线,机场货运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东北与龙峰村接壤,距福州空港工业集中区2公里,西与演屿村交界,距长乐市区14公里,南邻漳港社区,距街道所在地仅数百米。关湖边社区原为漳港仙岐村沿海地带的一个自然村庄,1993年因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建设需要,全村集团搬迁至镇区附件的新建村庄,于2006年撤村改居,居域面积1平方公里,新村占地173亩,现居人口达到1350人,368户,18个居民小组。总劳动力约为897人,外出就业约为735人,待转移劳动力约162人。 渡桥村位于漳港街道西北部,座落于龙桥山、沟东鸿山‘卧牛山之间。省一级公路峡漳线、胪峰大道’漳古线贯穿全境,为长乐南北乡之连接点,漳港、金峰、鹤上三镇交界,北与金峰镇交界。渡桥村落面积2.8平方公里,现全村总人口2417人,719户,辖渡桥、沟东。王宅。林郑4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 王朱村位于漳港街道西部,福州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和省一级公路峡漳线贯穿全境,距镇区2公里,距赌咒长乐国际机场6公里,距长乐市区13公里,交通便利。东与演屿村接壤,西与鹤上镇白眉村交界,南邻小屿浚港与新宅村交界,北连佛厝头山与山边村交界。王朱

老年社会工作-自我独立性小组活动计划书

老年社会工作实验课程 自我独立性主题 小 组 工 作 计 划 书 小组成员:20154421 段广煜 20154428 崔梦娜 20154422 解晓峰 20154429 范耀 20154424 马慧圆 20154447 王静 20154426 程悦 20132426 刘钊 20154427 次巴拉姆 20132428 谢亚强一、小组成立的原因

随着老年人寿命延长,人口数量增长,他们希望在自己的晚年尽可能独立地生活,不依赖子女生活,减少与子女的冲突,但是,大部分老年人不知如何获得社会资源,而且对于老年人来说,独立的生活方式存在风险,因而我们成立老年社工小组,主要运用教育的方法来教授老人如何加强自我照顾的技巧,提供干预,来帮助老年人保持机体能力,生活独立性和更好的健康状况。其次,老年人自立对家庭和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节省社会财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提高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能力。对于老年人自身来说,自立程度的提高,不仅意味着不需要别人来照料, 还意味着能够为家庭和社会做许多事情, 参与社会生活,这就提高了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尊严和在家庭及社会中的地位。 二、小组理念 首先小组活动遵循尊重,真诚,宽容和接纳的理念,逐一开展活动。小组有社交性,教育性,支援性和治疗性等功能,针对老年人的自我独立性能力欠缺,同时老年人希望尽可能独立地生活的问题,在小组活动中我们主要利用的是小组活动中的教育性功能,注重教授老人如何实现生活独立,加强自我照顾,促进身体健康,并且会普及一些获得社区资源和帮助的途径。通过开展老年社工小组活动,小组可以提供机会给老年人去经历生命的挑战,分享生活的经验,从而互相鼓励和支持,提升老年人自我的价值感,给予老年人自主独立的感觉,增加自信心。教育则可以注重保健和营养知识的分享,老人可以互相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在小组活动中,为老年人提供社交生活内容,鼓励老年人积极地生活,建立友谊和学习新事物。这样促进老年人之间发展人际关系,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互相支持。 三、理论架构 (1)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人们是在他们的社会环境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他们的自我概念的,譬如,如果老年人每天听到的广播、看到的电视、外出购物所目睹到的一切,都把老人描绘成昏庸、老朽、无用,那么这些信息的积累,自然会对老人的自我观念产生否定性的认识,让他们感到自己不再有能力,对家人和社会都是负担,从而使他们与社会产生隔离感。依据符号互动理论,我们应该多支持,多鼓励老人自立,让老人有一个肯定自我的观念,这也需要社会多方的努力和支持,特别是社会与老年人的互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照和积极影响。 社会重建理论则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理论的基本模式是: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面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

老年居民意识提升社工小组活动

宁乡县惠宁社会组织服务与发展中心关爱空巢银发项目 “以心治城”小组计划书 小组名称:“以心治城”意识提升\社会行动小组 小组督导:狄琼 负责社工:杨柳 一、理念 通过小组前期对新城社区进行了解得知玉潭街道新城社区其辖区包括城区新城大市场及周边农村,2016年因宁乡县进行城市规划改造,新城社区部分辖区划分为拆迁区,新城大市场则为主要的居民安置区;新城社区居民大部分为新城市居民,因为拆迁的巨额补偿款搬入城里,在此种背景下老年居民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原本的社交网络产生了分裂、原本的农耕生产生活方式已不被需要、对新环境的难适应等问题都显现出来。 进入老年期,老年人的活动场所也从社会转向家庭为主要场所,与此同时老年人的家庭角色与地位也产生变化,此种情况在新城社区的老年居民中更加明显:有拆迁补偿的情况下,子女的经济能力与劳动力都迅速提升,成为家庭的主要支撑取代了老年人以往的家庭地位;同时家庭居住模式也因为拆迁安置从以前的大家庭聚居改变为老年人与子女分开独居,失去了子女感情重视进入空巢家庭模式,子女关怀与家庭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社会角色缺失、社会交往缺少,获得社会支持也减少的情况对这些老年人的身心发展都非常不利,怎样合理利用老年人的人力资源,增加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实现其人生最后阶段的价值,对于老年人通过自身“老年所为”而获得健康愉快的老年生活很重要。 另外新城社区作为2016年玉潭街道“一社区一方案,一社区一特色”进行了提质提档改造,对社区的环境与公共设施进行了完善,但是后期的维护仍然需要依靠社区居民爱护与自治,同时文化环境的建设也同步完善,社区针对老年居民设立了电脑室与图书馆还有健身公园等;但是利用率不高;社区社会组织开展老年活动也因为消息的传播力度不够导致老年居民参与度不高,另一方

社交达人养成计划社工小组计划书

小组计划书 小组名称:社交达人养成计划 理念: 为什么会做这个小组?为什么会有这个小组的诞生?原因有三,一是发现很 多大学生有一些社交上的问题,他们在人际交往上自己的困惑和烦恼。或许是和班上同学的交往上,或许是和寝室同学的相处上,或许是和社团朋友的矛盾上,也或许是在和喜欢的异性的追求上,也或许是在和亲密的关系里。或多或少或许都有一点人际关系的难题,有些人注意到了,有些人或许没有在意,或者是不愿意承认。因为进入大学以来就是一个人更加独立的生活了,和中学的生活是很大 的不同的,其中各种人际关系也是进入需要考虑的范畴内的。这是本小组产生的 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一套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不仅在你遇到困 难和风险的时候可以帮助到你,并且就在平时也是可以帮助到个人的情感支持系统,可以带来更好的积极情绪和社交陪伴等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可以有各种好处的,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社交是每个人本来的需要,人为什么要社交?也是因为人际关系可以满足人的某些需要。社交的本质是 因为需要,大家互相帮助,互通有无,这需要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所以增强社交能力,建立更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社交训练的小组的第三个原因便是很多关于社交的训练,关于建设人际关系的指导建议并不是真正那么有效和可行,而且真正的社交 能力也是在实践中总结和锻炼出来的。首先,什么是社交能力?是判断朋友的多少还是质量的大小?这样的话像马云、范冰冰这样的,他们的朋友肯定比我们这种人多多了,我们这里定义的社交能力是指排除金钱、地位、占用资源等其他因素的社交能力,也可以说是更狭义的社交能力,指的是在差不多同等金钱、地位、占用资源等条件下两个人人际关系的差别,这样的情况下的社交能力。那么为什么在外在条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会有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上的这样的差别呢?难道那些在人际关系上更封闭、更不擅长的人在人际关系上就没什么需要吗?或许是这样,可是本小组的建立是基于这样的假设情况下的:并不是那些在人际关系上更差的人没有需要,而是在人际关系中不能很好的满足自己的需要,原因可 能是总是忽视自己的需要,满足别人的需要,或者也根本看不到自己的需要,因为我们大众的人际关系的观点中处理好人际关系更多的就是要更注重别人的需要。可是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需要和感受都不能很好的体察,还有感受到自己的 情绪,他怎么能更好的推己及人感受到别人的需要和感受,这是个问题。然后为 什么不去社交,还有的原因也可能是在社交中容易吃亏,被欺负,自己的利益受损,

老年人小组工作计划书

你 来 我 往, 共 享 快 乐 之老年人社交小组工作计划书策划人:杨文娟

一、小组基本信息 1、小组名称:你来我往,共享快乐! 2、理念及理论构架 背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现代建筑的设计格局,城市社区居民的活动范围大都只限在自己的家里,与邻里也不怎么往来,传统的邻里互帮互助的精神几乎已经消失,老人更是如此,他们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每天在家休息几乎不怎么与外界来往,也因此使得他们社会交往的机会减少,生活变得更加单调枯燥,更易产生孤单寂寞无助感。同时还有一些住在老人院福利院的老人,他们更加不幸,子女要么在外地工作很久才来看一次,要么就是没有子女,孤苦伶仃的。 理念 由于种种的原因,现在有很多老人都不愿意和别人接触交往,也不参与社会活动。而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利用团体成员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可以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在小组中,尊重、接纳、宽容的氛围和组员之间的分享、分担、支持等,能使长者感受共同的经验和团体的温暖,获得归属感,使长者更愿意与其他人交往,提升长者的人际交往能力,让长者认识更多的同辈群体,并与其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互帮互助,互相支持。 理论架构 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将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时

期,认为每个时期都有一个独特的发展任务。如果外在环境有利于个体顺利实现这一发展任务,则人格就会健康发展。反之,如果外在环境妨碍了个体实现这一发展任务,则个体就会出现发展“危机”,形成不良人格,并妨碍后来各时期人格的健康发展。老年期(60岁以后)的发展任务是力求对一生的回顾有满意之感。这取决于终身的努力奋斗。反之,会悲观绝望,认为人生走错了路。因此老年期虽然处于最后一个时期,但仍然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时期。这一时期老年人的心态很不稳定,大多数都有消极的思想,面对生活也失去信心。而增加社会交往则可以使他们获得支持,通过参加小组,利用小组的影响,可以使组员获得同辈群体的支持,从而改变消极的心态。 2、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如果个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了。那么就会出现感情、友谊和归宿的需要,如渴望父母、朋友、同学等对其表现爱护和关怀、温暖、信任、友谊等。他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属,被人认同和承认,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老人也不例外,他们同样也需要这些。我们开展小组就是希望老年人能够通过小组的形式使他们获得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的满足,并通过组员间的信任支援和相互学习,使他们获得发掘潜能的契机,提升社交能力。 3、活跃理论认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的需求,不会因为生理,心理及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变而改变,一个人到年老时仍然期望积极参

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社区工作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社区工作者处在基层工作第一线,工作特点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其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是在政治素质方面,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是在思想素质方面,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工作价值观,以爱岗敬业、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社区工作; 三、是在工作作风方面要坚持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认真倾听和反映群众的呼声,为民排忧解难。同时,要养成良好的民主作风,善于团结和依靠群众做好社区工作; 四、是在业务素质方面,要刻苦学习各项基本知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和积累社区工作经验,具有开创社区工作新局面的思维能力; 五、是在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方面,要热情服务,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秉公办事,不谋私利,不循私情,坚决抵制不正之风,维护广大居民的合法权益。 基本能力 一、调整心态,积极作为,成为社区建设的主要力量。首先,调整社区工作繁琐、枯燥的观念。社区工作繁多、琐碎,但都是有章

可循的。只要有积极的心态,注意工作技巧,大学生社工有能力清晰处理社区工作,有能力梳理琐碎之事,让它们不在繁琐。其次,注重自我心态调整。因此不管是什么原因,我们既然来到社区,就要恪守一份责任,做出些许贡献,服务于民,无愧于心。 二、整体把握社区事务,精通社区事务流程。作为一些社会政策执行终端的社区工作者,要透彻解读各项政策,从整体上把握社区事务,弄清楚各项分工,最重要的是熟练自己岗位的业务流程,结合各项政策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面对服务对象,在得知他们需求之后,就能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给予正确的解释,提供符合他们的服务。熟练办事流程,灵活处理各项事务,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便捷服务。 三、讲究工作方法方式,注重完善服务对象基础信息。建立跟自己岗位相关的服务对象全面信息库,是简化岗位工作的关键。社区所有岗位信息库共享,将彻底消除重复作业,大大提升社区工作效率。 四、从工作中获取快乐,在工作中不断进步。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学会主动从工作中获取快乐,缓解工作中遇到的挫折,避开不利因素不断充实自己才是明智之举。

社工小组工作计划书

社工小组工作计划书 一、理念----厘定需要(小组成立的目的) 1. 规范需要(专家需要):网络日益发达,很多大二学生因为退出了学校社联社团组织,空 闲时间增加,因而在网络上寻求精神的支持。然而,网络却给他们带来了一系列危害:①身心健康受损;②无心上学,学习成绩下 降;③道德意识弱化,严重者会走向犯罪道路;④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受影响;⑤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2. 比较需要:很多大二学生沉迷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感到孤独寂寞,同时可能受到恋爱 问题的困扰,因此选择网络来逃避现实。 3. 表达需要:①很多大二学生有感情问题,会感到孤独寂寞,选择通过网络来寻求精神支 持;②来自家人和老师的压力让大二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从而沉迷网络发泄和麻痹自己;感觉需要:大二学生对自己未来没有较好的目标和定位,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无助;此外,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同辈群体之间的相处交流有时会有相互误导的作用。 二、理论基础 1.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这个小组的对象是华农大二沉迷于网络的学生。由于这些大二学生正处在佛罗伊德所说的从青少年发展成为成人的一个重要转折的青春期(19-21岁),在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冲突时,要经历各种选择的混乱状态,往往会感到困扰和混乱,这是青少年期个体都不可避免

的一个转折点,这个时期,要帮助青少年重新审视及发现自身价值,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及处理各种混乱状态的能力。 2.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的同一感,避免角色混乱。埃里克森把同一性危机理论用于解释青少年对社会的不满等社会问题上,即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确认失败的话,容易出现逃避、消极厌世等情况。即而一旦自我认同难以达成,长时期的角色混乱就会使青少年较难应付社会的挑战。相反如果获得自我的同一性,就比较容易取得社会和职业的自我认同; 当他们有问题时倾向与同伴商议,而不是向家长请教。于是我们通过设立这一小组,加强同一问题或类似情况的青少年间的沟通交往,通过他人的反映和评价,重新树立自我认知。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在小组的沟通技巧训练中,会较多运用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小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是一个资源库,小组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行为总汇。组内成员可以结合自己的风格,从如此丰富的表现和互动中寻找榜样,进行观察、模仿和学习,增加个人适应性行为,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学习到与人交际技巧。 4.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与斯金纳的增强理论 正面增强--即特定行为后,满足此人的需求。例如:做了一件事情后,即给获学校颁发嘉许状。 在小组内,工作员会较多使用正面增强和角色扮演的方法。正面增强方面,如组员能适当使用所教授的沟通技巧的话,工作员将当众

老年服务项目计划书

老年服务项目计划书 篇一:老年服务项目计划书 老年项目计划书 ——日间照顾 面向独居老人的服务 一、项目背景 我国目前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这意味着我国需要养老的人口在激增。我国目前老年人照顾的现实是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在弱化、社会养老机构严重不足。在这一背景下,一些既不愿意到社区养老机构,也不愿拖累子女的半失能老人就必须独自照顾自己,生活的极其不方便让他们只能待在家里,与社区服务隔绝。为了更好地为这些老人服务,作为人们日常居住于生活的“社区”,不可避免的成为辅助社会、支援家庭的中间环节,“邻里帮扶和社区日间照顾”也日渐成为可发展的新型养老模式。而我

们这个组织旨在帮助这些半失能老人提供一些基本的日间照顾服务,通过邻里协助网络和志愿者联系网络为他们建立一个社会支援网络。 二、理念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从低到高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失能老人是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一定照料的老人,他们需要我们的照料,以确保其基本的安全的需要,日间照顾主要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满足老人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 2、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大多数人到老年时都能保持原来的状态,但埃里克森认为,人还有一种危机要克服。过去的岁月和经历,走向死亡的必然性,使老年人要么达到一种自我整合,要么产生失望感。以满足的心情回忆往事的

人,将以一种完善感走完最后的发展阶段。埃里克森写到:“人对唯一的一次生命,是将它作为不得不是这 个样子而接受的,是将它作为必然的、不允许有其他替代物而接受的,是以人的生活是人自己的责任这样一个事实而接受的。”不能形成这种良好整合的人会落入失望的境地。他们认识到现在时间是太少了,年轻人拥有的选择和机会,他们都没有了,一生已经过去,他们希望用完全不同的方式重新生活一遍,这样的人常常通过对他人的厌恶和轻蔑来表达他们的失望。通过日间照料让老人们可享受“白天入托接受照顾,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 3、社区照顾是通过运用社区的各种正式与非正式资源,尽量做到使需要照顾的老人能够继续留在社区或他们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下维持独立的生活,而同时又能获得必要的照顾,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住院或隔离。

精神疾病患者小组社工活动计划书之欧阳光明创编

“笑口常开,康复自然来”小组活动 计划书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总体计划 1、活动主题:笑口常开,康复自然来。 2、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社交康乐活动,培养并锻炼组员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2)通过组员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培养大家迅速决策和融入小组的意识和能力,在小组中找到归属感。 (3)鼓励组员将在小组活动中学到的积极乐观的态度与方法运用到治疗与康复中。 3、招募对象:我院各病房住院患者及荣军疗养区休养员。 4、招募方式:主管医生推荐、社工人员通过会谈、量表筛选。 5、小组特征: (1)小组性质:开放式 (2)持续时间:六周 (3)小组人数:10-12人 (4)活动时间:每周二上午9:30-10:30 (5)活动地点:康宁医院康复科一层 6、评估方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测量法。

二、理论基础 2.1团体动力学 团体动力学是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理论基石。它认为团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有着互相联系的个体间的一组关系,每个组员的状况与其他组员的状况密切相关;团体具有改变个体行为的力量;团体决策的动力作用,增加团体行为的促进和减少团体行为的对抗力都可以促使团体的价值和行为发生改变。由此可见,团体具有吸引各个组员的内聚力,他将个体的动机需求与目标结构连结在一起,使得团体行为影响个体行为,这就为调动同伴群体资源,开展小组社会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2.2认知行为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普遍认为,个体内在的认知活动和认知过程影响并制约个体的行为。个体的认知活动、认知过程是能够加以了解、调整和控制的,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可以改变个体的行为。根据此理论,小组社会工作者通过一系列游戏活动与分享可以尝试改变成员消极或错误的认知,进而促使其在态度与行为方面做出改变。 2.3社会学习理论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是角色扮演用于塑造个体行为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同时受环境和个人的认知与需要的影响,它强调人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人不是消极地接受外界刺激,而是积极地对这种刺激做出选择、组织和转换,并且调节自己的行为。小组社工活动的实施需要每个组员的积极参与,组员不仅可以通过小组组长讲授中的榜样示范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直接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