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巨变时代的危机管理体系

巨变时代的危机管理体系

巨变时代的危机管理体系
巨变时代的危机管理体系

巨变时代的危机管理-机械制造论文

巨变时代的危机管理

文/许雁容

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一个传奇的时代,一个速朽的时代。互联互通,变化成为常态。所有企业,所有人,都要面对这个充满危险和几乎不确定的时代。我们看到,危机管理已经成为常态化的挑战摆在政府、企业甚至个人面前。

危机,老生常谈,危险中蕴含着机会。

研究中国企业的管理,发现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中国企业面对的危机很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大变化,各种危机事件更加频繁地曝光。但在危机事件的处理方面,可以用来当作正面典型、管理标杆的企业却特别的少。尤其是中小企业,严重缺乏危机意识,大量企业在危机到来时,就倒下了。近两年来,一些制造业大省接连传来了工厂倒闭的消息:东莞和苏州两地数家万人中小企业破产倒闭,温州的传统制造业每天都有企业在消亡。为什么我国一些企业甚至包括一些知名企业面对危机渡过难关的能力如此之差。该如何转危为安,甚至从危险中得到那个潜在的发展机会?

危机是可以被管理的

巨变的时代,危机是可以被管理的吗?

答案是肯定的。

企业无论内部管理如何完善,都有可能因为市场环境的突变、企业内部某一环节出现漏洞、甚至是一些看似小事件而引发了危机的到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不善、市场信息不足、同行竞争甚至遭遇恶意破坏等等,加之一些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例如地震、雪灾,更是使企业危机四伏。

看危机,不能只看导火索,要看到长期积淀下来的深层次原因。事实上,大部分危机都不是突发的,而是渐进的,往往是企业漠视了危机的信号,没有采取措施,最终传递到公共领域引起关注,演变成危机事件。

在西方,危机管理早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了企业危机管理和公共危机管理两个既独立又相互融合的学科分支。我国自古就有丰富的面对危机的意识和智慧,诸如“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亡羊补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但真正的现代危机管理理论和事件,是从2003年非典事件之后才被广泛接受和重视,到现在也不过十几年的历史。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环境和形态日益复杂,传统媒体不再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参与其中,公众不仅是单纯的受众,还是互相的信息源、传播者和渠道。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遭遇危机更成为了一种常态。在这种常态下,企业一旦出现负面消息,传播和异变速度之快、波及面之广,是很难想象的。如缺乏系统有效的应对机制,危机有可能如滚雪球一般深度发酵,直接危及到企业的生存。

中小企业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无论你愿意不愿意,危机就在那里,真真切切。

每个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经历企业内部或者外部的危机,例如安全事故、质量问题、谣言中伤等。但是如果企业缺乏有效的危机管理手段,一旦出现危机事件,就难以转危为安,甚至持续发酵恶化,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在我国,危机管理也在逐渐被企业所重视,但是和西方的一些大企业相比,我们的中小企业仍然逊色得多。“得过且过”非但是一些体制不健全的国有企业无危机意识的写照,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中小企业经常也缺乏危机感。之所以会这样,

一部分原因是现有的体制导致经营者普遍没有“危机恐惧”心理,没有危机观念。而中小企业往往缺乏专业的危机管理体系,只一再强调居安思危,反而让有些人喊了口号后就放心安逸了。在这种情况下,外界的危机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企业对这种危机的麻木不仁。这样,我们会在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还陶醉于以往的成绩,当危机临头时已丧失了对抗风险的能力。中小企业的危机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缺乏足够的危机意识

常言道,没有危机意识本身就是最大的危机。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对市场变化敏锐的觉察能力且对新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而是安于成功的现状,那么当你感觉到环境的变化已经使自己不得不有所行动时,你也许会发现,行动的最佳时机早已错过了,所有的行动只是徒劳。

甚至一些企业在危机来临时认为与己无关或是认为“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所以他们在面对危机时要么任由事态的发展;要么一味地躲避,不面对事实,不主动披露,不配合媒体的采访。这时企业便处在极为被动的状况下,企业单方面的逃避并不能避免公众和媒体对危机了解的渴望,在信息反馈不足的情况下,公众会愤怒地对企业这种行为进行谴责甚至抵抗。

缺乏诚信沟通的态度

危机管理经常也称为危机沟通管理,和媒体的沟通与公众的沟通是一门专业艺术。

当危机发生时,在认为媒体及公众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会抱着推卸责任的态度,认为反正这样也无人知晓。全面侦探的新媒体时代,不真诚沟通问题,欲盖弥彰,等到被曝光之时,而企业不仅失信于消费者,还容易引起公愤。甚至

有些企业在面对质疑时通常把责任推给媒体,这就把媒体推到了企业的对立面,错失了和谐解决问题最佳的渠道。

在企业面临危机时,媒体的跟进通常令企业十分头痛,“无可奉告”往往引起更多的负面猜测。在这种情况下最严重就是引发企业的诚信危机。

危机处理专业化程度不够

与一些实力雄厚的公司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很难吸引到有关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处理问题上往往极不专业。还有一些经营者认为危机管理就是公关,公关就是请客吃饭,凭借各种关系想暗中摆平。这不但失去了危险中发现转机的机会,更有可能因为操作过程的曝光将会给企业形象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中小企业通常不会在管理机构内部设置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这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是一个沉重的管理成本,同时也没有必要去建设完整的危机管理系统,因为中小企业面临危机的概率和危机的严重程度由于其市场的相对狭小而相对较小。中小企业可以把危机管理“外包”给专门的危机管理公司,平时与这些专门的危机管理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不仅解决了一部分管理成本的问题,而且解决了中小企业难以吸收危机管理专门人才的问题。

富士康事件危机管理分析

长期以来,我们做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只能讲强生、肯德基、可口可乐等知名企业,国内的案例如三株等多是反面案例。其中美国强生公司因成功处理泰诺药片中毒事件赢得了公众和舆论的广泛同情,在危机管理案例历史中被传为佳话。因为披露的信息比较充分、后续措施也都得到了落实,这里选择了富士康跳楼事件来做危机管理分析的案例。相较强生危机管理的全面成功,2010年富士康的跳楼事件就是一件“亡羊补牢”的不完全成功的危机管理案例了。

2010年,富士康陆续有员工跳楼自杀,面对汹涌而来的危机,富士康一开始采取了回避与沉默姿态。但随着自杀人数的不断攀升,董事长郭台铭终于坐不住了。5月26日富士康发生第11起跳楼事件之后,郭台铭抵达深圳龙华开始进行危机公关,在记者会上向员工、家属和社会鞠躬致歉,并带领200多人的媒体团队参观龙华厂区,对记者的提问有问必答,这一系列的举动在富士康和郭台铭来说都是首次。除次之外,郭台铭还下令组织修建爱心防护网、建立相亲相爱小组、设置举报奖励制度等等,来尽可能地阻止跳楼事件的发生。虽然之后富士康又发生两起跳楼事件,但是实际上郭台铭这次危机公关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我们分析一下这次沟通的过程。首先,郭台铭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诚意,是此次公关成功的根本。无论是三鞠躬致歉还是坦承对于未来没有把握,这些举动都与郭台铭以往的强硬形象有所不同,这种坦率和真诚让愤怒的媒体和大众开始冷静思考,甚至体恤郭台铭的处境,挽回部分人心。其次,郭台铭采取一系列实质行动,并将之主动呈现给媒体,也是此次公关成功的关键。其实跳楼事件最初发生时,富士康就采取了一些行动,但是由于与媒体的互动不够,被指责为“轻人命”、“不作为”。郭台铭抵达深圳后开放厂区请媒体参观,并一改往日态度与媒体进行充分沟通,使得交流通畅、情况透明,公众对富士康“血汗工厂”的疑虑自然消失,企业形象得以维护。

之后富士康改变危机沟通策略,主动配合政府彻查事件;宣布为所有员工加薪30%以上;成立庞大的心理咨询团队进驻富士康,定期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邀请外部专家成立企业监察团,监察富士康用工情况,同时为富士康企业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在全工厂加装防自杀防护措施等。在事件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有政府部门在参与,这体现了政府负责任的态度,也为企业增添了更强的说服力和可信

力。

富士康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危机的反应迟钝,处理不及时

在危机沟通中,素有“黄金24小时”理论,危机爆发的12-24小时之内,企业应当立即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危机的继续蔓延升级。在这个信息传播高速发达的时代,负面消息很容易被公众接收。但一直到“第十跳”时,富士康高层都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对跳楼者也没有表态,而是消极拖延,正常渠道不能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各种意见就会以非正常状态出现,并且演绎与放大公众的恐惧心理,进而推动谣言的传播。网络谣言以交互方式,通过文字、视频、图像等多样的文本形式,将个体的危机意识扩大为群体的非理性共鸣,扭曲事实,导致了各方对危机事件不断的谣言和猜疑,事态变得严重且不可控制。

企业内部管理不善

跳楼事件只是结果,深层次的管理问题随着跳楼事件才得以呈现。有台湾学者曾指出:富士康的军事化管理模式,是典型的台湾企业管理风格,即不注重伙伴。在富士康,劳动和睡觉几乎成了许多工人生活的全部,工作程序把他们变成了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一个智能机器人,企业内部缺乏人文关怀。在富士康,曾出现过几次保安随便打人事件,而且工人寝室的钥匙必须交给门卫保管。而在这种工作强度下,富士康领导层把工人的“基本工资”按照深圳市2008年公布的最低线上给予发放,其实质就是软暴力强加班。这种过分功利化的管理割断了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联系,日复一日的“冷漠升级”更让企业的文化建设水平愈来愈低,没有良好的员工之间的内部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就不可能顺利实现,同时企业高层与员工之间关系就不和谐。富士康中台湾地区的干部地位福利都远远高

于其他干部,这引发了企业内部两岸员工之间的矛盾,使企业无形中潜藏了许多不平等因素。这些内部矛盾不仅激发了危机的进一步产生,并且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

内外部沟通障碍众多

危机管理有时候也称为危机沟通管理,沟通在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对外,富士康与媒体关系不好,沟通不畅。郭台铭一直认为媒体和企业是天然的对立关系,因为媒体挖掘新闻会触及商业机密给企业造成利益损失,同时也会招来对手的嫉妒和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郭台铭对媒体从来都是敬而远之。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6年6月,《第一财经日报》刊发了《富士康员工:机器罚你站125时》的报道,被数十家网站转载,富士康被扣上”血汗工厂”的帽子,郭台铭非常不服,以侵害名誉权为由将两名记者告上法庭并索赔300万元,8月30日又将诉讼标的改为1元,并添加报社作为被诉对象,引来舆论哗然,然而9月3日事件更加戏剧性,富士康竟然撤诉并与《第一财经日报》握手言和。在这场争斗中,看似是富士康以强者之姿震慑了媒体,但实际上,关于富士康是“血汗工厂”的报道已经植入公众意识,富士康最终获得的是一个完全负面的形象。对媒体的一贯疏离和这场官司带来的负面效应,使得郭台铭在之后的跳楼事件中吃尽苦头。

对内,缺乏预警系统,不善倾听内部声音。富士康作为一家庞大的代工企业,不直接面对消费者,历来对危机沟通不够重视,缺乏危机意识,致使当危机出现时不知所措,缺乏应变能力。而在富士康“军事化管理”的管理模式下,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关系冷漠。当问题出现时,不能第一时间察觉出来,错过危机解决的最佳时间。

建立科学的危机处理体系

应该如何科学地建立危机处理体系?

在这个市场竞争多变、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几乎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是伴随着危机成长的,对于诸多中小企业而言,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新课题。企业不仅要未雨绸缪,建立一整套科学而有效的危机应急机制,提前做好应对危机事件的准备,在遇到危机时要处变不惊、不能回避,更不能企图遮掩,而应及时、系统地应对以求化解危机。还应注意企业的内部环境,做好内部公关,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危机的发生。

一个科学的危机处理系统首先应该建立迅速、快捷的信息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预警机制。预警机制对于外界的变化有着极高的敏感度,并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辨真伪,将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向企业反馈,同时对企业现有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对危害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进行事先预测和分析,以达到防止和控制危机爆发的目的。其次,当危机真正来临时,系统中的决策机制要对危机立即作出判断,选择适当的危机处理策略,并且由决策者,一般是公司高层人员制定详细的计划和人员分工,开始危机处理系统的运作。当危机解决时,系统内人员整理相关资料,分析总结危机发生的前后,进一步改善系统的不足,并且组织企业内部的员工培训,吸取危机带来的教训和分享宝贵的实践经验。

所以专业、高效的危机管理系统在企业处理危机时显现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或是快速反应机制,从系统的建立到运作以及最后的反馈,都要有相关的人来具体执行,需要企业的人力资源来源及储备的支持。

企业危机是可以管理的。只要处置得宜,非但可以转危为安,甚至可以使企业更上一个台阶。巨变的时代,商机稍纵即逝,抢先一步就是胜利,落后半步就是

失败。有了良好的企业危机管理机制,企业上下就会像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消防队一样,虽然它无法预测下一场火灾将在何时何地发生,但它拥有一支时刻保持着高度戒备、有效率、有战斗力的团队,能及时处理不可预期的危机事件。每一次危机既包含着导致失败的根源,又孕育着成功的种子。新时代,互联互通、跨界融合,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这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

巨变时代下企业的统御之道学习心得

《巨变时代下企业的统御之道》学习心得 2019年11月8日下午,在xxx大酒店参加了由JD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主办的《巨变时代下企业的统御之道——第四次管理革命 赋能企业 价值共生》高峰论坛。论坛中四位专家老师,结合自身的研究和实践,分别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XXX做了《第四次管理革命——转型的挑战与战略》的报告;JD软件(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XXX做了题为《管理升级——平台赋能新智造》的论述;JD中国云PLM首席架构师XXX做了题为《智能制造下的研发升级——降本增效》的演讲,中国APSS高级计划与排程研究协会XX会长从精益生产的角度出发,做了名为《精益视角下的智能制造》的演讲。后三位专家的演讲结合JD的相关管理软件,运用软件后的种种好处进行展开,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财务、人员及生产等)有选择地进行。感觉曹仰锋院长和蔡颖会长的论述较为精彩,但XX还是要胜出一筹(应该和他的职业有关吧,教师出身,善于表达。) X院长从管理、转型、机制三个方面论述了管理的定义,管理的核心(他认为管理的核心是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分配财富与创造财富同等重要),企业转型的目(转型的目的是塑造竞争优势,获得持续性有机增长),企业转型的路径,倡导美国管理

学家彼得 德鲁克所说的那样:进入自我管理的新时代,让每一 个员工成为自己的CEO”。 在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之后,一些企业家就注重挖掘人的潜力,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把人放在重要位置,以人为本,不再把人当做“物”来看待和管理,这时候管理学这门学科也应运而生,管理便成了一门科学。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大家都认识到管理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值得去深究与探讨。对管理认识的深浅和运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员工的积极性不仅仅是靠管出来的,更是靠有组织的培养与挖掘出来的,只有让员工自我觉醒了,感觉到管理的重要性,让管理发自内心的,具有了主动意识与自觉意识,主动工作、热爱工作,才算是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越早学会自我管理,越早成就非凡自我;越能学会自我管理,越能成为单位栋梁”,让员工掌握自我管理的主要方法,并从调整心态、改善方法、养成习惯3个方面,让员工从不会自我管理到成为自我管理高手,需要组织不断的加以引导和推动,一般的人很难做到自知、自觉,不然,成功的不止是那么极少人的专利了。 自我管理的道理虽然非常简单,却需要个人无论是在思想还是在行动上都要成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变为自觉自愿的行动和意愿,不断打破自我的设限与自我束缚。美国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说,不管是作为员工还是组织本身来说,都有一种不断追求自我成长,不断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

承包商投标风险管理-开题报告

承包商投标风险管理研究 学生: 指导教师: 教学单位: 1课题来源 目前在我国一些承包商在投标阶段的风险意识还比较薄弱,风险管理水平相对比较低下。尽管一些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投标风险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是大多数施工企业,特别是那些中小型施工企业,他们在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运用方面还基本上处于空白。施工企业对于项目投标的风险管理意识还很淡薄,管理水平也很低下,这些都对对其日后的经营与发展埋下了隐患,甚至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当前条件下,我国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投标时,可用于参考的比较简单实用的风险分析评估方法还比较欠缺,因此大部分承包商在投标阶段根据自身积累的经验进行工程项目投标的风险评估。根据我国企业在投标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都在提醒我们投标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和紧迫性,这也是本文的研究背景所在。 本文尝试在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投标风险识别进行全面阐述、分析述评的基础上,在根据工程项目投标的各个不同阶段提出相对应的投标风险识别方法和措施。同时结合相关风险管理案例来进行更直观的分析,最后提出承包商进行投标风险管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2研究目的和意义 由于历史等一系列的特殊原因,我国的工程项目投标阶段风险管理起步比较晚,因此在发展还不成熟的情况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我国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整体发展比较迟,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各类工程项目的数量每年都在飞速地增长着,因此我国项目管理实践在近几年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引起了学术界以及企业界的关注,同时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的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特别是招投标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是近几年才逐步发展起来的,总体而言目前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因此,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工程项目的整体风险管理理论研究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位置。 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阶段来看,投标阶段的风险管理是其进行风险管理的第一个环

关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后危机时代沿海地区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殷卫利 金融危机催生科技革命,进而推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升级与创新。这是后危机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正是受新一轮产业升级与创新浪潮冲击,2010年初,发生在中国经济最发达沿海地区的“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且相悖的困局,曾一度使人猝不及防又困惑不解,并引起了地方政府及社会的高度关注。虽然“用工荒”反映的是沿海地区经济强劲复苏形成的用工紧缺,“就业难”折射的是新兴产业兴起形成的专业人才难觅。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这一特殊的就业形势,更是深刻揭示了全球产业升级与创新对沿海地区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巨大影响力。因此,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趋势,培养大批适应新兴产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既是产业升级与创新对职高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高职院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为区域培养并输送了大批高素技能型专门人才,有力地支持了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地发展。毋庸讳言,长期以来,由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滞后及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困扰,严重制约了沿海地区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进程。

一,质量评价扭曲了培养目标。一是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一直把学习水平的考试作为质量评价的最主要方式,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二是在人才培养体制中,由于学校和社会联系和结合方面的缺失,致使多数学生考试能力很强,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三是多数高职院校在重视学生得到均衡的培养的同时,疏忽略了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及个性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淡化了办学方向。一是高职院校的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时至今日仍然是照搬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沿用的是本科院校的教材,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适应性;大多实训教材则是技校的修订本和套用本,不仅版本老、内容旧,根本不能反映当今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而且大多不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二是至今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形成课程改革的机制,管理与评价体系也极不规范,教材开发资源严重短缺。三是由于课程主要由专家学者开发,与地区实际、教学实际相距甚远,与教学脱节。四是高职教材的内容与劳动及业管理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不能紧密衔接,学生的学习考核成绩难以得到专业认证。 三、盲目扩张加剧就业矛盾。长期以来,不少高职院校受品牌及利益的双重驱动,不顾自身实际,盲目设置热门专业,一方面致使高职院校之间、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之间专业设置严重趋同,造成相关专业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有些新开专业还未等到学生毕业就已经“退热”了,既浪费了原本有限的办学资源,又加剧了学生就业难的矛盾。三是热衷于铺摊子、上项目、添设施、扩招生,这种粗放办学模式,造成教学设施、内部管理等办学资源严重短缺,特别是师生比例严重失衡,教学质量下降。 四、行政化管理导致体制僵化。高职院校仍然政府的附属机构的现状依然固我,表现为,学校经费投入、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甚至教育教学活动等重大决策,都得听命于主管部门。由于缺乏办学自主权及独立的发展空间,其发展只能在各级政府制度框架内运行,从而导致办学体制的僵化,致使改革难以深化,发展瓶颈难以突破。

(完整word版)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章概述 一、危机定义有三个要点: 1、受到危机影响的既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或者组织,例如家庭、企业、单位、行业,甚至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 2、危机严重威胁到正常的身存与发展,而不是造成一般的负面影响 3、危机通常是与突发事件向联系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 一)、危机产生的诱因 1、外生型危机:指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给组织带来的危机。 2、内生型危机:由于组织内部管理不善引发的危机。 3、内外双生型危机:不少情况下,危机是由于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管理不善交互作用的结果。 二)、危机的层次: 全球危机、国际危机、国家危机、地区危机、组织危机、个人危机。 三)、危机发生的领域: 政治性危机、社会性危机、宏观经济性危机、生产性危机、自然性危机 政治性危机有:战争、革命、政变、政治骚乱、武装冲突等。 社会性危机有:社会动荡、恐怖活动、示威游行、罢工、社会骚乱等。 宏观经济性危机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失业率高、经济危机、股市大幅震荡等。 生产技术性危机有:生产安全事故、产品安全事故等 自然性危机有:地震、水灾、传染病、台风等。 四)、按危机造成的不同后果: 1、有形损失危机:直接造成人员财产损失,该损失明显能够评估,损失难以挽回、只能采取补救措施 2、无形损失危机:严重影响组织形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形象会越来越差 三、公共危机的特性 1、突发性:危机发生前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会发生危机,例如9.11恐怖袭击。 2、威胁性 3、不确定性 4、紧迫性:在危机过程中,决策者、危机管理者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决策,会给他们心里造成很大压力。 5、破坏性 6、无序性 7、潜伏的隐蔽性: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的化解风险,就易于将危机消除在萌芽之中。 8、传播的公开性:现代社会,大众传媒业的发展和其对危机舆论的关注程度,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速度的高速化、范围的全球化,使危机迅速公开化,并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9、扩散性 四、公共危机产生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一致与冲突,都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动力,稳定与变迁是社会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社会系统往往为人们提供排泄敌对情绪和进攻情绪的制度,即安全阀制度。安全阀

2018智慧零售白皮书:零售不死,巨变时代的零售转型工具箱

2018智慧零售白皮书:零售不死,巨变时代的零售转型工具箱 摘要:日前,腾讯研究院与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联合发布《构建智慧零售完整图景——2018智慧零售白皮书》。 日前,腾讯研究院与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联合发布《构建智慧零售完整图景——2018智慧零售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智慧零售的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零售活动的生态化,与零售相关的生产设计、 物流仓储、集中采购、场景售卖、服务活动、经营管理、资金流转等所有环节都逐渐融入数据化和智能化 的平台,最终达到零售商效益优化,消费者体验优化,实现万物互联智能决策的自主商业。 以下是《白皮书》的主要内容: 零售是人类最古老的业态之一,伴随人类文明产生。从最早的挑担货郎走村串户贩卖商品,到形成固 定的前店后厂模式,分散的小型零售商崛起。工业革命以后,零售完成百货革命、店铺迅速大型化,紧接 着又出现连锁即总部加分店的模式,超级市场和购物中心相继崛起。这些传统零售业态信奉抢占优势区位、快速开店扩张的经营原则,创造了每年门店数翻倍的黄金10年。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买买买”的习惯从线下搬到了线上,线下实体零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全行业商品零售额增速连年下滑、人力租金成本大幅上升、关店潮频现。有人认为“零售将死”,这并 不正确,因为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有人做生意就必然有零售。 零售现阶段的困局,从更本质的问题上来说明,源于工业革命以来,传统零售企业的粗放模式已无法 匹配新的消费需求。零售需要的是一场变革,一场主动的、自发的、利用科学技术的变革。 而智慧零售并非是互联网公司去“颠覆”零售商,而是零售商出于自身的需求利用好新型工具实现必要 的自我转型与升级。

德鲁克:管理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种实践

德鲁克:管理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种实践德鲁克关节虽已僵硬,但头脑依旧灵活。他步入95岁高龄,但谈起实际的管理工作,还是比任何人都更有见地。 “管理者在商学院中学过,关系不是上升就是下降,但当今最重要的关系却是侧面的,”他说道,带着随年龄增长而越来越重的澳大利亚口音。“如果有件事是我所认识的大多数管理人士都必须要学的,那就是在没有权威也没有命令的场合下该如何处理关系。现在,你还剩下什么?” 我提前一小时来到德鲁克教授的住所,那是位于南加州近郊的一座平房,离以他名字命名的那所管理学研究生院不远。 屋子整洁且朴素。我按响门铃,他的看护打开了门。一个有点虚弱但非常急切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是《金融时报》来的先生吗?没错?承蒙光临,伦敦先生,请进,请进。” 因为年龄的关系,德鲁克教授的听觉越来越差。今年早些时候,他摔了一跤,导致髋骨骨折。在其它方面,他还是会如过去60年那样,被人描述成公众知识分子:结合了旧世界的谦恭有礼和新世界的直言不讳。他在谈话中会先引经据典,涵盖历史、经济学、科技和社会,然后再切中要害。 老话说,对管理学作者而言,挑战就是找到彼得〃德鲁克说得还不够好的地方。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夸张,从1946出版的《公司概念》(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到1999

年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第一次读他的书就会发现这一点。 “德鲁克最主要的贡献并不单是一种思想,而是一个有着巨大优势的完整作品集:其中的一切几乎都是基本正确的,”另一位大名鼎鼎的思想家吉姆〃科林斯(Jim Collins)在《平日里的德鲁克》(The Daily Drucker)一书的前言中写道。这是一本集这位伟人见解之大成的新著作。 但即使这样的赞誉也不能充分说明此人的影响,他使管理学成了一门值得认真研究的学科。当然,在德鲁克教授涉足之前,其他人也写过管理学的一些方面。例如,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关于效率的著作,或玛丽?帕克?福莱特(Mary Parker Follet)关于激励的著作。但彼得?德鲁克第一个把那些零散的思路整理成系统的理论。 《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首次出版是在1954年。在该书1985年版的序言中,他把这本书称为第一部“将管理学作为一个整体,第一部尝试将管理学描述为一种独特功能、将管理描述为一项特殊工作、将担任管理者描述为一种独特责任”的书。几乎没有人会对这样的评价提出异议。这本管理学始创文本现在还是惊人地贴近时代。 比如,他警告说,只允许“有特殊学位的人”担任管理

巨变时代的管理语录

《巨变时代的管理》语录(1) 新的主流管理方法像今天这样百花齐放的历史并不是很长,源头可能要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或50年代初。这些管理方法包括精简、外包、全面质量管理、经济价值分析、标杆管理、流程的重新设计等。每一个方法都是强有力的工具。但是除了外包和流程的重新设计外,其他工具的主要目的是按照不同的方法做同样的事情。它们是关于“如何做”的工具。 然而,“做什么”日益成为管理人员面临的主要挑战,特别是长盛不衰的大公司的管理人员。举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例子:一个昨天还宛若超级明星一样风光无限的公司突然发现自己裹足不前、四处碰壁、麻烦接踵而来、危机四伏。 在这些危机中,几乎每一个危机的根本原因都不是工作做得不好,甚至也不是做错了事情。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做得都很对,只是毫无效果。这种明显自相矛盾的情况是怎样产生的呢?有关组织的创立和管理的假设不再符合事实。这些假设决定了任何组织的行为,规定了组织就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所达成的决策,确定了组织认为什么结果才是有意义的结果。这些假设涉及市场、确定客户和竞争对手、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它们涉及技术和技术动态、涉及公司的优势与劣势。这些假设涉及公司获得什么样的回报。它们就是我所谓的公司的经营之道。 经营之道由三部分构成。首先需要有关于组织生存环境的假设:即社会及其结构、市场、客户和技术。 其次需要有关于组织的具体使命的假设。 最后,需要有关于完成组织的使命所需的核心能力的假设。 关于环境的假设规定了组织付出后的回报。关于使命的假设规定了什么是组织认为有意义的结果;换句话说,这些假设表明组织如何认为自己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中做到与众不同。最后,关于核心能力的假设规定了组织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必须在哪些方面脱颖而出。 当然,所有这些听起来都很简单,但做起来非常之难。

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学生姓名:谢毅 用户名:junihio 所属教学服务中心:上海教学服务中心 指导教师:于文善老师 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提纲】: 一、公共危机和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 ⒈危机和公共危机 ⒉突发事件 (二)公共危机管理 ⒈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 ⒉公共危机管理的特性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我国危机管理的现状评价 ⒈近年来我国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层出不穷 ⒉当前我国的应急体制并不健全 (二)我国现有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⒈公共危机意识淡薄 ⒉对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够 ⒊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滞后 ⒋缺乏法治规范 三、通过“上海11·15特大火灾”看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一)案例分析:“上海11·15特大火灾”中的问题和成因 ⒈事故经过 ⒉抢救和善后工作 ⒊事故原因调查 ⒋事故处理 (二)从“上海11·15特大火灾”看我国现行危机管理体系的现状和得失 ⒈对“上海11·15特大火灾”的反思 ⒉从“上海11·15特大火灾”反思危机管理的误区 四、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一)建立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意义 (二)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增强对公共危机的可预见性 ⒈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⒉危机预警机制建立的意义 ⒊危机处理系统 (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危机发生后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 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的意义 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的方法 (四)建立处置危机的权威机构和相关体制,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性 ⒈建立危机管理体制的意义 ⒉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危机管理体制 (五)动员全社会参与危机救治,增强社会认同 ⒈保证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化

动荡时代的怀旧营销

https://www.doczj.com/doc/d0939259.html, 52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消费关注 Consume Attention 利普·科特勒和约翰·卡斯林在《混沌时代的管理和 营销》一书中提到: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深化,企业、产业和整个市场摇摇欲坠。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下,人人自危。人们的不安和恐惧心理逐渐显露出来,消费者开始选择一种安全的心理慰藉,用来逃避残酷现实,以得到暂时的心理安宁。于是,怀旧日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动荡时代引发怀旧热潮 怀旧是寻找一种安慰,尤其是在危机之下或社会动荡的时代,怀旧能给人以舒适、亲切等情感,成为人们内心的庇护所。怀旧的消费者群体是一种拥有共同的情感记忆和记忆符号,而且会通过怀旧唤起共同兴趣社团成员间的亲密感并获得群体性认同的集合。在这种群体的集合中,共同的记忆可以带来大量的认同,从而形成集体回忆。集体回忆是在一个群体中,大家对曾经一起共享、构建以及传承的事物的共同回忆。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后,在特定环境与行为的指引下,这段记忆被唤醒,当事人则会产生强烈的共鸣、认同与超乎想象的热情。 ■ 刘惠亭 周志民 如果把这种热情应用在市场中,则是一股强大的销售推动力。细心的观众也许已经发现日化巨头宝洁在中国已经开始了他们的怀旧营销之路,从广告“宝洁中国20年”开始,描述宝洁的产品陪伴着中国消费者一起成长的经历,给消费者强烈的情感冲击,给人一种温馨美好 的回忆。健力宝也做了一次很好的怀旧营销,“健力宝1984”诞生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随着中国代表团的出征而一鸣惊人,现在借 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再次盛大复出,成功地唤起了消费者对健力宝美好的记忆,引起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健力宝利用奥运契机,通过 “盛事有我,国饮健力宝”传播主轴 及健力宝大事记等相关联概念传播,引起消费者的经典回味及品牌联想。 佐丹奴服装品牌最近推出了一款全球限量发行2000件的印有Li Lei & Han Meimei 图片的T 恤。T 恤上的人物就是80后们非常熟悉的中学英语教材中的人物:Li Lei 和Han Meimei(李磊、韩美美),这款T 恤的销售对象是数量过亿的曾经从1990年~2000年使 用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材的学生,这些学生今天已经成为了具有很强消费能力,时尚、感性 的中青年消费者。当这款T 恤推出后,2000件全部销售一空。 随着怀旧热潮的兴起,国货一些老字号也悄然声起。在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中,蜂花、百雀羚、大宝、美加净、佳雪等国货化妆品拥有很高的人气。国货化妆品以其物美价廉、天然可靠受到广泛喜好,特别是在当今化妆品频频暴出含有害身体元素的新闻导致人人自危的时期,国货化妆品反而得到了大家空前的信赖,用国货化妆品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新潮。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国货老品牌化妆品的激活主要是唤醒了消费者的怀旧情结。品牌激活可以充分利用消费者的怀旧心理,通过相似的口号或者包装唤起消费者对以前的回忆; 同时还要注意品牌应该与现代标准和消费者需求相结合,把过去的核心怀旧要素与现代功能技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不管是品牌激活还是品牌悖论战略,强调的都是掌握好品牌的核心价值,并在宣传品牌原有的品牌精髓的同时,加入新的时尚元素。 怀旧营销的因素和机理 怀旧营销,也就是在营销活动 菲 怀旧复古风潮的袭来,使怀旧不仅成为一种时尚,更成为一种浪漫的符号。面对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与历史文化资源,本土企业如何借助怀旧营销,焕发企业的品牌生命力?

本文“巨变时代下组织学习的变革与创新”论坛演讲稿

本文摘编自“巨变时代下组织学习的变革与创新”论坛演讲稿 华润集团:用行动学习推动集团的变革

华润集团在组织学习领域探索地稍微早一点,大概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做了快10年了,一路走来有不少坎坷,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华润,华润是一家央企,是新国企。包括有20多家公司,其中在香港上市的有6家公司。业务非常繁杂,有食品,饮料,地产、发电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华润集团尝试用组织学习的方法来推动组织的进步和发展。 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华润地产的案例,怎么通过行动学习来改变经理人、组织和文化。公司的开发行动学习的背景是2001年7月,华润集团收购了北京的华远,即地产界名人任志强的公司,收购后更名为华润置地北京公司,12月任志强离开。2002年3月,华润集团派了一个年仅的32岁的总经理,到2002年年底原来的总经理郭钧离开了。组织在这个高层变动的过程中面临巨大的挑战。第一,新任总经理陈鹰很年轻,这个年轻的团队成立以后,首先面对的就是业绩的压力。2003年在香港上市后,业绩全面大幅下降,香港的市场评价非常糟糕。第二,运作效率低下:当时在北京的市场上,我们和同行相比的话,慢非常多,从拿地到交房要慢一年左右。第三,团队的复杂性:陈鹰是做建筑的,根本没有地产经营的经验。团队里财务总监来自香港,设计总监从哈佛回来的,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还有任志强和郭钧原来团队的人。大家思路完全不一样。第四,文化冲突:任志强和郭钧走的原因其实和文化也有关系。华润从来不提倡团队式的文化,这和之前的文化冲突非常强烈。在这种情况下,该 华润集团:用行动学习推动集团的变革 怎么办呢? 华润集团从2000年开始引入行动学习,用行动学习推动集团的变革,从一个老的外贸型的企业,转变为实业化的大型集团。行动学习在整个变革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华润集团希望用行动学习的方式来应对华润置地北京公司遇到的挑战。《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的文章也曾指出,行动学习法是非常好的管理模式。 在确定了行动学习的方法来解决组织问题后,从什么地方入手?当时我们选了一个关键性负面事件,组织了30多位关键的技术人员成立行动学习小组。在切入问题的时就遇到了分歧,因为公司的管理团队都是做业务出身,他们期望能够导入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尽快解决效率低的问题。但是我们的专家意见是,现在不仅仅是项目管理弱的问题。团队问题、文化问题等是项目管理解决不了的。专家建议从问题解决方法入手,加上质疑反思的方法工具——质疑反思是行动学习里比较核心的工具。最终这个小组使用的方法工具有两套;一套是基本的解决问题方法,针对效率的问题,另一个是质疑、反思、研讨等学习的方法和理论。这个项目最后问题顺利解决,小组成员也都成长了和进步了。 确定了方法后,我们先对选择的题目进行质疑和反思:我们选择这个题目,对不对?选择准不准?选择这样的题目对我们有什么样的价值、挑战?对于这样的题目我们怎么去研究?我们用华润集团自己开发的问题解决框架,从现象到关键的问题再到原因,最后大家聚焦到四个影响项目的核心问题。随后大家开始行动,分别解决这

互联网时代下的危机管理

互联网时代下的危机管理 如今的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思想等各个方面都在进行着由线下发生到线上分享的过程。人们从前只能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获得的信息,如今只需动动手指,就能立刻对其进行关注和了解,还能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然而,互联网技术是把双刃剑,它所带来的时效性以及舆论传播性,加速了企业危机的发酵程度,使危机管理和控制变得更加迫切、重要而复杂。 美国作家菲克普曾在《危机管理》一书中表明:在对《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世界500强企业的董事长以及ceo调查中显示,大多数领导者都承认企业危机的普遍性,更有14%的人表示曾亲身面对过严重的企业危机。可见,危机管理对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企业不仅需要建立严格的危机监测系统,还需要在企业危机到来之前,把一些可以避免的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在危机到来时,迅速、有针对性地制定正确的危机决策,并进行恰当的危机处理,才能避免危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以创知科技的危机管理策略为例。创知科技通过大量软件系统来实现数据的抓取,并拥有多名分析师来对企业数据进行专业化分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危机管理服务: 1.建立监控机制 设定敏感词实时监控,7*24小时全天候监测,秒级信息抓取频率,10分钟响应速度,全面掌握网络舆情动态。 2.危机应对公关 当企业危机到来时,使用SEO及网上内容管理策略,将与企业品牌有关的不利信息压制,并及时处理优势媒体的不利信息。

3.建立正面信息矩阵 建立多元化媒体矩阵,利用社会化媒体及搜索引擎等多个阵地进行品牌的信息传播。建立正面信息池,确保对负面信息的持续压制,降低负面风险。 4.舆情引导控制 从用户视角出发,解决用户疑问、将与企业品牌、产品相关的正面信息传递给用户,使企业的正面信息得以全面曝光,建立良好的口碑,提升企业形象。

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转型与创新的调查与建议

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转型与创新的调查与建议 (2010年12月) 民建中央专题调研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逐年提高,已成为国家财税收入的重要支柱和创造社会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在繁荣经济、促进增长、扩大出口、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第一,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欧美消费-中国制造-中东和俄罗斯提供资源”的全球经济增长模式正逐步改变,世界金融体系、国际产业链结构也将面临新的调整,同时全球经济由于世界经济再平衡、贸易保护、各国财政紧缩、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在中长期会进入低速增长阶段。第二,由于劳动力、资金、原材料、土地和资源环境成本不断攀升,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动,我国已经进入了高成本时代。第三,我国即将进入低碳时代。历史经验表明,每次危机都会孕育新的产业,而每次新的产业革命也会带领人类进入新的发展时代。当前,以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已经初露端倪,我国即将进入低碳时代。第四,我国将进入均衡共享的包容性增长时代。未来我国不仅要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还需要推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主席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指出,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未来,我国中小企业需要接受“均衡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让普通劳动者分享企业发展成果,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积极实施转型升级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迎接机遇、应对挑战、顺应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2009年《中国百位企业CEO调查报告》显示,93%的CEO认为企业必须转型升级,49%的CEO已经开始着手带领企业转型,这表明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重大趋势。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出席政协民建工商联联组讨论会时表示,希望企业加快自主创新。会后民建中央把“中小企业转型与创新”作为重点调研专题。3月份以来,由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带领的专题调研组就此重点专题先后赴福建、浙江、广东、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河北、江西、安徽、山西、云南、湖北等13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20多场专题座谈会,与两百多名企业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同时还组织会内一批企业家到海外考察交流,同国外企业界人士进行了探讨。专题调研组还与几十名学者和政府官员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探讨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如何进行转型与创新。在这些调研、讨论的基础上,专题调研组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3.48%,达到22.25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68.84%。31个省市中小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速超过两位数,其中,山西、宁夏、安徽、江西、甘肃五省区超过40%。同期,中小企业产销率达97.24%,较去年同期提高0.54个百分点。但是我们也应看到, 当前复杂的时代特征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招工融资难、准入门槛高、税费负担重、企业利润薄、转型压力大和发展环境差等六大困境:

《公共危机管理》作业3参考答案

《公共危机管理》单元作业题(3)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广义)P125 2.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狭义)P125 3.危机信息(广义)P153 4.志愿精神P193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 )。 A.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结构包括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 B.在结构合理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中,其整体功能大于各个单元功能的简单总和。 C.公共危机管理组织体系应以减少层次、提高效率和节约资源为目标。 D.横向的组织设置将同一性质职能的权限范围进行不同层次的分解,每个层次管辖的业务性质基本相同,但管理权限范围随着层次降低而缩小。 2.在危机决策过程中,由于要在压力大和时间紧的形势下做出关系重大的决定,部分决策者为避免承担个人责任而不愿意或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见,往往采取随大流的做法,这种现象被称为( B)现象。 A.雁阵效应 B.集体动力 C.鲶鱼效应 D.蝴蝶效应 3.(C)认为决策是国家政府成员间讨价还价的产物。 A.理性行为决策模式 B.组织过程决策模式 C.政府政治决策模式 D.精英团队决策模式 4.下列关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等级协调机制的表述正确的有(ABC )。 A.等级协调机制主要是指有隶属关系的政府或部门在危机管理和应对时的协同运作机

制。 B.等级协调机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实现下情上达,保证上级政策得以贯彻执行。 C.等级协调机制主要以明确的上下级间责任关系和行政命令为主要形式。 D.与非政府组织、营利组织、社会公众以及媒体的沟通协调机制都是属于等级协调机制。 5.下列关于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的表述正确的有( ABD )。 A.是由美国政府于1979年建立的。 B.是直接向总统报告的专门负责灾害应急的独立机构。 C.下设“三部一院”,即评估部、行动部、政策部和紧急事务规划学院。 D.是常设性的危机管理综合协调部门。 6.在公共危机信息搜集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包括( ABCD )。 A.及时性原则 B.可靠性原则 C.针对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7.英国危机公关专家罗杰斯特提出的关于危机沟通的“三T”原则是指( ABC)。 A.主动沟通 B.全面充分沟通 C.尽快沟通 D.媒体沟通 8.危机沟通的核心是( ABC )。 A. 媒体联动 B. 信息的共享 C. 对危机沟通的过程进行总结 D. 不确定的消除 9.在危机爆发期,沟通要注意把握的问题有(ACD )。 A. 引导公众情绪,统一舆论基调 B. 有效利用媒体发动全社会对危机事件进行理性思考 C. 要设置舆论焦点,塑造政府形象 D. 要稳定民心 10.安全文化诞生于( B )。 A.20世纪80年代初

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变革新思路

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变革新思路 2013年12月18日14:23 来源:中国新时代作者:孙会峰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919 当前,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改变我们的传统观念。对于企业来说,互联网不仅仅是销售产品、提升形象、传播文化和处理公共关系的工具性平台;随着互联网应用日新月异的发展,加速由“人机交互”向“人人交互”的转变,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深度融合,这一转变将深刻地改变企业的经营思路和管理模式,互联网正在成为关乎企业自身未来、关乎能否在国内外竞争中赢得主动和优势、保持快速和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面对互联网浪潮,企业管理者只有突破标准化、大规模、一体化、零和竞争等传统经营理念,树立起开放、协同、融合、共赢的新理念,把分离的企业内外部系统通过网络整合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圈环式价值创造网,才能使企业与员工、产业链上下游、合作者甚至竞争者等相关方成为利益有机体,实现商业生态系统的有效协同和共赢发展。这就迫切需要企业管理者积极推动先进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应用融合,重塑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形成互联网时代的管理模式。根据多年来对互联网技术、互联网企业,以及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跟踪研究,笔者认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要适应互联网变革,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树立“互联网战略新思维”。互联网战略思维,是指企业管理层必须意识到随着经济互联网化步伐的加快及技术的日新月异,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面对动态、混沌和复杂的企业环境,管理者必须对企业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等要素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进行重新整合,从而提升、改造传统企业,改变原有企业的发展节奏,提升运营管理效率,重新建立一套互联网和企业融合的运营机制,在管理模式、营销策略、创新方式、竞争策略等方面大胆创新,探索企业营销互联网化、产品互联网化、服务互联网化、运营互联网化,以适应当前需求个性化、消费移动化、传播社交化的市场发展新趋势。 适应“平台竞争新方式”。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时代开始,就出现了市场,但由于空间、交易手段的限制,传统市场的参与人数和辐射半径都非常有限。这一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发生了巨变,互联网模式下,地域垄断被打破,信息变得不再封闭,商业信息流动的速度、深度和广度都前所未有地得到提升。某些杀手级应用的互联网平台迅速集聚了包括供应商与消费者的海量用户,使得类似平台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达到前所未有的厚度。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竞争形态也在发生着跃进,平台竞争成为新的制高点。从商业史上看,企业的竞争经历了一个从产品竞争到产业链竞争,再到平台竞争的阶段。在产品竞争阶段,企业之间比拼的是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在产业链竞争阶段,企业之间比拼的是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议价能力;而在平台竞争阶段,企业之间比拼的是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孵育能力。传统企业如何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借助互联网手段,构建“平台竞争”新优势,将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转向供应链协作、网络组织、虚拟企业、国际战略联盟等形式。“不能成为平台,只能屈从于平台”。能否适应“平台竞争”新方式将成为未来企业竞争关键。 实施“跨界创新新战略”。最近有个笑话,“运营商搞了这么多年,才发现竞争对手原来是腾讯”。微信对于运营商,支付宝对于银行,都是典型的跨界创新案例。电商开放平台,正在完成从跨品类、跨平台到跨界的飞越,从而创造新的电商商业模式,通过一系列跨界创新,淘宝网“打破边界”逐步“下沉”,覆盖范围从此前的C2C拓展到了整个电子商务生态链。跨界竞争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竞争的关键词。跨界的,从来不是专业的!以前所未有的迅猛,从一个领域进入另一个领域,产业边界正在打开,产业间加速地融合,企业异质化竞争加剧。传统创新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实施“跨界创新”新战略,正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公关危机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公关危机 031115110 曾同溪 摘要:任何一家企业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都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公共关系危机(以下简称公关 危机),而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媒体泛滥的时代里,企业公关危机的蔓延速度是非常快的,在你犹豫不 定或处理不利的时候事件的负面效应已经被成倍速的放大。处理不当将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甚至破产。如何认识和面对危机,进行科学有效地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企业公共关系,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议题。关键词:互联网企业公关危机 Public relations crisis in the Internet Era Abstract: any enterprise will encounter some small public relations crisis in the complex market environment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public relations crisis), and in the highly developed Internet media, flood era, corporate public relations crisis spread speed is very fast, in your hesitation negative effect of uncertainty or treatment not at the time of the incident has been a double amplification. Improper handling will bring disaster to the enterprise, even bankruptcy. How to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the crisis, establish and maintain a good corporate public relations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issue. Key words: Internet enterprise publiccrisis 0.引言 危机无处不在,危机无时不有。作为“紧急的或困难的关头”的危机,是一种生命常态,企业必须学会与危机共存,危机公关是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和必然选择。危机有突发性的,也有周期性的。在企业中,人力和精力有限,经费也有限,我们只能去关照具有公共关系意义的那种危机——突发的、有着明显的紧迫性和严重性的那类危机。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一双刃剑效应同样在企业危机中凸现。在互联网时代下,危机公关是否及时得当,回应公众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态势。 总的来说,考虑到危机公关对于塑造和维护企业形象的重要意义,危机公关的意识在近年来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企业危机公关也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传统的危机公关策略在互联网发展迅速,不断渗入和深入普及的时代所暴露出来的诸多弊端和企业危机公关策略在网络时代应当做出的调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论文拟采用文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相关领域的著作和文献,分析企业危机公关对我国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意义,阐述互联网时代企业危机公关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对多个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时代企业危机公关应当采取的策略提出建议。 1. 企业危机公关研究概述 1.1企业危机公关的必要性 当企业出现负面消息,这时候就需要做危机公关了,负面消息所带来的的危害:1、直接损害品牌形象一个企业品牌的树立,往往要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这其中包含了诸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它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起来的一笔财富,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网络的负面消息会直接损害企业的品牌形象,造成不可挽回的信任危机。2、负面信息的不可控传播很多网络负面信息的真实与否,对大多数网民来说,很难去查证。很多负面消息也是是建立在毫无事实根据上的虚假信息传播,并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其社会危害是非常大的。大多数网民也不会在乎信息的真假,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是接受而不是怀疑。此外传播信息可以满足其自身的心理需求。现在的时代也不再只是一传十,十传百的年代了,更多的情况是一传万,甚至一传十万的情况,这些负面信息的传播具有迅速性和不可控性。3、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当企业的品牌受损,网络上铺天盖地充满了负面,这时候不可避免的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消费者不敢再购买企业的产品,由于人们的从众心理和一种盲目的心理,往往有一点关于企业产品的负面消息出来时,大家都不会凭自己的理性

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以及应对策略

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以及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11-7-18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胡军【摘要】2007年由美国房地产和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使很多中小企业陷入了经营的困境。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全球的经济衰退得以部分恢复,然而金融危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仍使国内的很多中小企业举步维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如何使之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实现经济复苏和快速发展呢?本文作者对此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困难对策 企业的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资金、政策、投资环境、产品质量等。2007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使很多中小企业陷入了经营的困境。虽然如今全球的经济衰退得以部分恢复,然而金融危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并且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那么,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发展还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如何摆脱危机的阴影,实现“危”中求“机”,抢抓机遇,谋求快速发展呢? 一、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环境影响下的所面临的困难 1.亟需大量资金注入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加之由于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大量企业面临倒闭或发展困难,尤其是沿海中小出口型出口企业。而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前,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瓶颈”,而且突出表现为企业规模越小,融资越难,新创办的企业融资更难。在调查中,企业反映最强烈、最普遍的就是融资难。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性、长期性的老问题。融资难主要表现为贷款难。今年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收紧信贷闸门,金融部门把有限的信贷资源重点转向了大企业、大项目,从而使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更加突出。 2.中小企业倒闭趋势不断加剧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部门去年8月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全国2008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18.3%,同比扩大2个百分点,电力、纺织、有色行业亏损情况严重。倒闭的中小企业大都是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实际上,从2007年开始就有大量中小企业停产,仅珠三角地区就有一两万家中小企业停产或者迁往内地。目前状况更加严峻。中小企业倒闭风潮似乎还有蔓延之势。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超过2000万工人解聘。 3.资金紧缺,融资更难,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 最近据浙江省企业联合会等部门深入台州、温州、杭州等地,走访10多个主要行业和数十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缺口严重,现金流紧张,缺少抵押物的中小企业贷款首当其冲被压缩掉,许多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同时,中小企业大多互相担保,资金链断裂的连锁效应将使更多企业受影响;此外,小企业处境艰难,使以往依附大企业、配套协作的产业链正在断裂。 二、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环境影响下的应对措施 1.加大力度,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