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实验-伽尔顿板实验的模拟与验证

数学实验-伽尔顿板实验的模拟与验证

数学实验-伽尔顿板实验的模拟与验证
数学实验-伽尔顿板实验的模拟与验证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G 教学设计 一、1、复习引入课堂, 2、实验导入新课二、 1、介绍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主要器材并让学生思考: (1) 、灵敏电流计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用灵敏电流计而不用安培表? 答:灵敏电流计——(把灵敏电流计与干电池试触,演示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流入方 向间的关系)电流从那侧接线柱流入,指针就向那侧偏转,因为灵敏电流计的量程较小,灵敏度较高,能测出螺线管中产生的微弱感应电流。 (2) 、为什么本实验研究的是螺线管中的感应电流,而不是单匝线圈或其它导体中的 感应电流? 答:因为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所以是螺线管中的感应电流,而螺线管中的 电流也就是单匝线圈中的电流。 2、实验内容: 灵 研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按照图 敏 螺 所示连接电路,并将磁铁向线圈插入或从 电 线 线圈拔出等,分析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 流 管因素有关。 计 3、学生探究: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1) 、探究目标:找这两个磁场的方向关系的规律。 (2) 、探究方向:从磁铁和线圈有磁力作用入手。 (3) 、探究手段:分组实验(器材:螺线管,灵敏电流计,条形磁铁,导线) (4) 、探究过程 操 作 填写 内 方 法 容 N S 磁铁在管上静止不动时 磁铁在管中静止 不动时 插入 拔出 插入 拔出 N 在下 S 在下 N 在下 S 在下 原来磁场的方向 向下 向下 向上 向上 向下 向上 向下 向上 原来磁场的磁通量变化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感应磁场的方向 向上 向下 向下 向上 无 无 无 无 原磁场与感应磁 相反 相同 相反 相同 —— —— —— ——

(5)、学生带着问题分组讨论: 问题1、请你根据上表中所填写的内容分析一下,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是否总是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 问题2、请你仔细分析上表,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究竟如何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并说出你的概括中的关键词语。 问题3、你能从导体和磁体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吗?如果能,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并试着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角度去解释你的结论? 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分析、讨论,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组的结论。师巡视各组的情况,然后指定某些组公布本组的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师生共同讨论,形成结论。 教学中,学生概括多种多样,有的也非常准确到位,甚至于出乎意料,如:概括1: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概括2:感应电流在回路中产生的磁通量总是反抗(或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 概括3: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或阻碍)引起它的那个原因 (加点部分为学生提出的关键词) 教师应充分肯定他们的结论,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纠正, 总结规律:原磁通变大,则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相反,有阻碍变大作用 原磁通变小,则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相同,有阻碍变小作用 结论:增反减同 展示多媒体课件再次看看多媒体模拟的电磁感应中感应电流的产生过程。 投影展示楞次定律内容及其理解: 4、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 (1)、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师指出上述结论是物理学家楞次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提出的,并对楞次的物理 学贡献简单介绍) (2)、理解: ①、阻碍既不是阻止也不等于反向,增反减同 “阻碍”又称作“反抗”,注意不是阻碍原磁场而阻碍原磁场的变化 ②、注意两个磁场:原磁场和感应电流磁场 ③、学生在图中标出每个螺线管的感应电流产生的等效N 极和S 极。 根据标出的磁极方向总结规律: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磁体阻碍相对运动。“你来我不让你来,你走我不让你走” 强调:楞次定律可以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来理解: a、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看:感应电流总要阻碍磁通量的变化。

中考数学模拟题分类汇编实验及操作.doc

2019-2020 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实验与操作 一、选择题 1. ( 2010 年河南省南阳市中考模拟数学试题)将如图①的矩形ABCD纸片沿 EF 折叠得到图②,折叠后 DE 与 BF 相交于点 P,如果∠ BPE=130°,则∠ PEF的度数为 ( ) A. 60°B.65°C . 70°D . 75° E D A E A B C B P D F F ①② C 答: B 2.( 2010 年河南中考模拟题 4)分别剪一些边长相同的①正三角形,②正方形,③正五边形,如果用其 中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的有( ) A. 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都可以 答案: A 3.(2010 年西湖区月考)有一张矩形纸片 ABCD,其中 AD=4cm,上面有一个以 AD为直径的半园,正好与对 边 BC相切,如图 ( 甲). 将它沿 DE折叠,是 A 点落在 BC上,如图 ( 乙 ). 这时,半圆还露在外面的部分 ( 阴影部分 ) 的面积是() A. (π -2 3 )cm2 B. (1 3 2 π +) cm 2 C. (4 3 2 π -) cm 3 D. (2 π+ 3 )cm2 3 答案: C 4. ( 2010 河南模拟)某校计划修建一座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花坛,从学生中征集到的设计方案有正三角形、正五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四种图案,你认为符合条件的是() A正三角形B正五边形C等腰梯形D菱形 答案: D 5. ( 2010 年广西桂林适应训练)、在1, 2,3, 4,, 999, 1000,这 1000 个自然数中,数字“0”出现的次数一共是()次. A.182 B.189 C.192 D.194 答案: C ①②

数学实验模拟试题

191 《数学实验》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符号计算与一般数值计算有很大区别,它得到准确的符号表达式。在MA TLAB 命令窗口中键入命令syms x ,y1=sqrt(x);y2=x^2;int(y1-y2,x,0,1),屏幕显示的结果是 (A )y1 =x^(1/2) (B )ans= 2/3; (C )y2 =x^2; (D )ans= 1/3 2.在MA TLAB 命令窗口中键入命令A=[1 4 2;3 1 2;6 1 5];det(A(1:2,2:3).*A(1:2,2:3))。结果是 (A )ans= -143 (B )ans= 60 (C )ans= -16 (D )ans= -19 3.设n 阶方阵A 的特征值为:i λ (i=1,2,…,n ),称||max )(i i A λρ=为矩阵A 的谱半径, 则下列MA TLAB 求谱半径命令是 (A )max(abs(eig(A))); (B )abs(max(eig(A))); (C )max(norm(eig(A))); (D )norm(max(eig(A))) 4.MA TLAB 系统运行时,内存中有包括X 和Y 在内的多个变量(数据),要删除所有变量(数据),应该使用的命令是 (A )clear ; (B )clc ; (C )home ; (D )clear X Y 5.用赋值语句给定x 数据,计算3ln +)2+3sin(72e x 对应的MA TLAB 表达式是 (A )sqrt(7*sin(3+2*x)+exp(2)*log(3)) (B )sqrt(7sin(3+2x)+exp(2)log(3)) (C )sqr(7*sin(3+2*x)+e^2*log(3)) (D )sqr(7sin(3+2x)+ e^2 log(3)) 6.在MA TLAB 命令窗口中输入命令data=[4 1 2 3 1 3 1 3 2 4];y=hist (data,4),结果是 (A ) y= 4 1 2 3; (B )y=3 2 3 2; (C )y= 1 3 2 4 ; (D )y= 4 2 1 1 7.在MA TLAB 命令窗口中键入A=magic(6); B=A(2:5,1:2:5) 将得到矩阵B ,B 是 (A )2行5列矩阵;(B )4行两列矩阵;(C )4行3列矩阵;(D )4行5列矩阵 8.MA TLAB 绘三维曲面需要构建网格数据,语句[x,y]=meshgrid(-2:2)返回数据中 (A )x 是行向量,y 是列向量; (B )x 是列向量,y 是行向量; (C )x 是行元素相同的矩阵; (D )x 是列元素相同矩阵 9.下面有关MA TLAB 函数的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A )函数文件的第一行必须由function 开始,并有返回参数,函数名和输入参数; (B )MA TLAB 的函数可以有多个返回参数和多个输入参数; (C )如果函数文件内有多个函数,则只有第一个函数可以供外部调用; (D )在函数中可以用nargin 检测用户调用函数时的输出参数个数 10.将带小数的实数处理为整数称为取整,常用四种取整法则是:向正无穷大方向取 整、向负无穷大方向取整、向零方向取整和四舍五入取整。MA TLAB 提供了如下四个取整函数,若a = -1.4,对a 取整的结果是 -1,则不应该选用下面哪个函数。 (A )floor ; (B )round ; (C )ceil ; (D )fix ; 二、程序阅读理解 1.如果存在一条曲线L 与曲线簇中每一条曲线相切,则称L 为曲线簇的包络。 简单直线簇的实验程序如下 N=input('input N:='); x=[0:N]/N;y=1-x;

物理演示实验

大连海事大学 《物理演示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Syllabus for INTRODUCTION OF PHYSICAL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课程编号新 000000000 原13012200 学时/学分18/1 开课单位物理系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执笔者牟恕德 编写日期 2008年3月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有物理定律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对客观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物理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记忆,激发兴趣,诱导思考,纠正错误观念,能使学生真实感地看到支配物理现象的规律如何起作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习物理实验知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1、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的科学实验能力,其中包括: 自学能力:通过自行阅读实验教材和其它资料,能正确概括出实验内容、方法和要求,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动手能力:借助教材《物理演示实验》和仪器说明书,正确调整和使用仪器;安排实验操作顺序,把握主要实验技能,排除实验故障;掌握常规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掌握科学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科学实验报告的形成,为进一步学习和从事科学实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析能力: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表达能力: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曲线,正确表达实验结果,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2、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要求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遵守纪律、遵守操作规程、爱护公共材物、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 物理演示实验是面向全校各年级学生的开放式实验选修课,共18学时;学生可自主安排在计划课表内任何时段来上课。 二、课程简介 《物理演示实验》将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不易观察到的或习以为常而未引起注意的物理现象突出地显示出来,把实际较为复杂的现象,在课堂演示的条件下分解出有意义的部分,从兴趣和提高关注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建立物理思想,培养学生根据物理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演示实验片广开学生眼界,介绍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的新技术、新发明、新材料、新探索、新成果,分享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喜悦。 INTRODUCTION OF PHYSICAL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displays the physical phenomenon which is unobservable in daily life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or is accustomed and thus not given attention. It draws out the significative parts from real complex phenomenon through the demonstration in class. In view of the students' interest,physical demonstration experiement may cultivate students' exploring spirit and inducts them to observe and think so that they can found physical idea and possess the abilities to analyse and solve questions according the physical theories. Physical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introduces new technique, new invention, new exploration and new production in modern technology and so widen students' eyereach and make students enjoy the flying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实验教案 第三节:楞次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能初步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 (3)、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是相符的。 (4)、理解楞次定律中“防碍”二字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探索和总结出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 (2)、通过实验教学,感受楞次定律的实验推导过程,培养学生观察 实验,分析、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学会由个别事物的个性来理解一般事物的共性的理解事 物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水平。 (3)、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水平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应用楞次定律(判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学难点】理解楞次定律(“防碍”的含义)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

灵敏电流计,线圈(外面有明显的绕线标志),导线若干,条形磁铁, 线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要产生感应电流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答: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会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2、磁通量的变化包括哪情况? 答:根据公式Φ=BS sinθ(θ是B与S之间的夹角)可知,磁通量Φ 的变化包括B的变化,S的变化,B与S之间的夹角的变化。这些变化 都能够引起感应电流的产生。 二、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如图,在磁场中放入一线圈,若磁场B变大或变小,问 ①有没有感应电流?(有,因磁通量有变化); ②感应电流方向如何? 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感应电流与磁通量的关系。 三、实行新课 1、介绍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主要器材并让学生思考: (1)、灵敏电流计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用灵敏电流计而不用安培表? 答:灵敏电流计——(把灵敏电流计与干电池试触,演示指针偏转方 向与电流流入方向间的关系)电流从那侧接线柱流入,指针就向那侧 偏转,因为灵敏电流计的量程较小,灵敏度较高,能测出螺线管中产 生的微弱感应电流。

九年级数学模拟实验检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模拟实验检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模拟实验检测试卷 1. 在“抛掷一枚正六面体骰子”的实验中,如果没有骰子,你能用?来替代.( 写一种情况即可) 2. 如图所示的三张纸片放在盒子里搅匀,任取两张,看能否拼成菱形或是房子. 通过模拟实验,你估计拼成菱形的机会是,能拼成房子的机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在不透明的袋中有2个红球,2 个黑球和1个黄球,? 估计下列事件出现的机会. 如果用实验进行估计,但没有小球,你能用其他物体模拟实验吗?写出替代物. (1) 一次摸出2 个球,其中1 个红球,1 个黄球. (2) 一次摸出3个球,其中1个红球,2个黄球. 4. 利用计算器在1?300的范围内产生随机数,完成空 格. (1) 按MODE(SETUP) 2 设置Line. (2) 按SHIFT (SETUP) 6 0 设置FixO. (3) 按SHIFT • (Ran#) + 0 • 5 = 产生1 ?300 的一个随机数. (4) 接下来每按一次键,计算器就产生1 ?300 之间的一个随机整数.

(5) 记录得到的数. 5. 在不透明的袋子中有4个大小相同的小球,其中3个是白 色, 1 个是红色,每次从袋中摸出一个球,然后放回搅匀再摸. 研究恰好摸出红色小球的概率. 若用计算器模拟实验,则要在 __________ 到 _________ 范 围中产生随机数. 若产生的随机数是_______ , 则代表摸出红 球,否则就是白球. 6. 杨华和李红用5 张同样规格的硬纸片做拼图游戏,正面如图(1) ,背面完全一样,将它们背面朝上搅匀后,同时抽出两张,规则如下: 图(1) 当两张硬纸片上的图形可拼成电灯或小人时,杨华得1 分; 当两张硬纸片上的图形可拼成房子或小山时,李红得1 分.( 如图(2)) 图(2) 问题:游戏规则对双方公平吗?说明理由; 若你认为不公平,如何修改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对双方公平? ?典例分析 分析下表中的替代实验是否合理 (1) 需要研究的问题用替代物模拟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复习教案讲课教案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复习教案 17.1 能量量子化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热辐射及热辐射的特性,了解黑体与黑体辐射。 (2)了解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了解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 (3)了解能量子的概念。 教学重点:能量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教学过程: 1、黑体与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 固体或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在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这种由于物体中的分子、原子受到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所辐射电磁波的特征与温度有关。 (2)黑体 概念:能全部吸收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2、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提出1:怎样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呢? 在新的理论诞生之前,人们很自然地要依据热力学和电磁学规律来解释。德国物理学家维恩和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分别提出了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理论公式。结果导致理论与实验规律不符,甚至得出了非常荒谬的结论,当时被称为“紫外灾难”。(瑞利--金斯线,) 3、能量子: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说:辐射黑体分子、原子的振动可看作谐振子,这些谐振子可以发射和吸收辐射能。但是这些谐振子只能处于某些分立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中,谐振子的能量并不象经典物理学所允许的可具有任意值。相应的能量是某一最小能量ε(称为能量子)的整数倍,即:ε, 1ε,2ε,3ε,... n ε,n 为正整数,称为量子数。对于频率为ν的谐振子最小能量为: 0 1 2 3 4 6 (μ e 实验结果

17.4《概 率 波》教学案

新课程人教版物理选修模块3-5(2007年3月第2版) 17.4 概率波 泰安第三中学李克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经典粒子与经典波的基本特性。 2.知道经典的粒子与经典的波的区别与联系。 3.知道光是一种概率波,物质波也是一种概率波。 4.理解什么是概率波。 ★过程与方法 理解什么是概率波,并能用概率波的概念解释干涉,衍射等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理论的建立过程,体会科学发展的无限性。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及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类对光波物质波的认识发展过程。 难点:理解什么是概率波。 【教具准备】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前置复习】:什么是物质波? 【新课导入】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光具有波动性,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那么光波和物质波到底是什么样的波?(设置悬念,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多媒体板书:17.4 概率波) 【讲解过程】 教师:分析物理现象、建立科学理论时,经常要建立模型,研究光波和物质波怎样建立模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看一下经典物理学怎样建立模型解释问题的。(板书:一经典的粒子和经典的波)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第40页1-4自然段,然后思考回答幻灯片上的几个问题。(多媒体打出如下问题:1:经典物理学建立了几种模型?2:回顾学过的运动,那些运动以粒子模型方式处理?那些运动以波动模型方式处理?3:经典的粒子模型基本特征是什么?有何缺陷?4:经典的波动模型基本特征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后马上思考提出的问题,并同学之间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 (学生开始积极回答问题) 学生:经典物理学建立了2种模型,粒子模型和波动模型。 学生:以粒子模型处理的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以波动模型处理的有:绳波,水波,声波等机械波,电磁波…………学生:经典的粒子模型基本特征是:有一定的的空间大小,有一定的质量,有的有电荷。只要知道物体的初始条件(初始位置、初速度)以及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就能确定它们以后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进而确定它们在空间中的运动轨迹。缺陷:有些问题想着简单处理起来很麻烦。 学生:经典的波动模型基本特征是:其特征是具有波长和频率,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周期性。例如声波,电磁波,水波可用波长和频率周期性变化的物理量来描述,具有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

楞次定律实验设计

“楞次定律”实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楞次定律。 2、理解楞次定律,并会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及表述的能力 实验的中心问题:闭合回路中Φ变化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判别。 实验器材:(1) 判别电流表指针偏转与电流流向间的关系:干电池一节、灵敏电流计、导线。 (2) 判别感应电流的方向: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表、螺线管、导线两根。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演示实验]: 如下图所示,当磁铁向上或向下运动时, 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提出问题] 1、电流表指针偏转有规律吗? 2、怎样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 (二)解决实验中心问题、形成新知识。 (1)解决中心问题的方法 [教师指导]:回想以前学过的方法,有实验探究、理论分析等 [提出方案]:实验探究法。 (2)选择易行方案解决中心问题: [教师点拔引导]:电流方向通过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来显示,故应先判别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 针偏转方向之间的关系, 如何判别? [提出方案]:连接电路(灵敏电流计、干电池、导线)判别指针偏转与电流方向间关系。 1、弄清电流方向、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表红、黑接线柱的关系:{ 将电流表的左右接 线柱分别与干电池的正负极相连(试触法),观察电流流向与指针偏向的关系} 结论:当电流由流入时,表针向偏转。 2、根据灵敏电流计的偏转方向结合线圈导线绕向把电流流向。用标签贴出来,由此判断感应 电流的方向

[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师示范演示]:教师按上图第一种情况演示实验, 1·磁铁的运动方向,磁铁产生的磁场方向; 2·引导学生实验中须注意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 用标签在螺线管上标出感应电流的方向, 3·用右手判断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4·螺线管内的磁通量的变化, 5·关注螺线管内磁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的关系。 [设计表格]:表格中的内容由学生填写。

数学教案-[模拟实验]说课稿

数学教案-[模拟实验]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讲的课题是: 模拟实验 一、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在本课教学中提出了“引导探索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且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即“回顾---情景导入---引导探索---解决问题---总结提高------交流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 二、设计思路 (一)关于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用替代物模拟实验”本课例基于学生的原有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摇奖出发:激趣引探,明确规则,举行摇奖,缺少工具?探究替代,导入新课。通过学生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实践操作,进一步营造和激发学习过程积极的心理氛围。例题选取,基于教材,而又超越教材,着以生活色彩,附以社会背景。德育渗透,丝丝缕缕,潜移默化,不失时机。整个教学活动: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小组合作,活动开放,成果共享。旨在让学生放飞思维,寻找替代物的乐趣,感受数学之美,切身体会,了解替代物的意义,体验数学价值。教学中,应以合作探索为主,利用集体的力量,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想象力,对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从而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二)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可以用替代物模拟实验的意义与方法。 2、会选用适当的替代物进行模拟实验。 3|、培养实验习惯,掌握实验方法,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理解合作共享和支援帮助等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养成观察,探究事物的习惯。 (三)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过程。 为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自主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即“回顾-------情景引入---引导探索---解决问题---总结提高---交流评价”。 1、回顾:对前几节知识的复习与辨析。

楞次定律难点解析

“楞次定律”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 高中物理教学中楞次定律是高考的热点、重点、难点之一,其内容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该定律适用于一般情况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而右手定则只适用于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情况。要让学生学好这个定律,突破这一定律难点,除做好演示实验外,教学中还应注意让学生从以下几点着手学习。 一、分四步理解楞次定律 1.明白谁阻碍谁──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产生产感应电流的磁通量。 2.弄清阻碍什么──阻碍的是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磁通量本身。 3.熟悉如何阻碍──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即“增反减同”。 4.知道阻碍的结果──阻碍并不是阻止,结果是增加的还增加,减少的还减少。 二、学会楞次定律的另一种表述 有人把它称为对楞次定律的深层次理解。 1.表述内容:感应电流总是反抗产生它的那个原因。 2.表现形式有三种: a.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 b.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有的人把它称为“来拒去留”; c.阻碍原电流的变化(自感)。 注意:分析磁通量变化时关键在于对有关磁场、磁感线的空间分布要有足够清楚的了解,有些问题应交替利用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分析。 三、能正确区分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的关系 导体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是磁通量发生变化引起感应电流的特例,所以判定电流方向的右手定则也是楞次定律的特例。用右手定则能判定的,一定也能用楞次定律判定,只是不少情况下,不如用右手定则判定来得方便简单。反过来,用楞次定律能判定的,并不是用右手定则都能判断出来。如闭合圆形导线中的磁场逐渐增强,用右手定则就难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反,用楞次定律就很容易判定出来。 四、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 楞次定律在本质上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在闭合电路中流动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无中生有,这部分能量只能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例如,当条形磁铁从闭合线圈中插进与拔出的过程中,按照楞次定律,把磁铁插入线圈或从线圈中拔出,都必须克服磁

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初三数学模拟试题

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初三数学模拟试题 2010.3 注意事项:1.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一、精心选一选(本大题共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 325 2a a a += B. 32 6 (2)4a a -= C. a 2·a 3=a 6 D. 623a a a ÷= 2. 不等式组213 3 x x +??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3.下列调查适合作普查的是( ) A .了解在校大学生的主要娱乐方式 B .了解无锡市居民对废电池的处理情况 C .日光灯管厂要检测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 D .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同一车厢的乘客进行医学检查 4.用四个全等的矩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大正 方形,已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44,小正方形的面积是4, 若用x ,y 表示矩形的长和宽(x >y ),则下列关系式中不正 确的是 A .x +y =12 . B .x -y =2. C .xy =35. D .x 2 +y 2 =144. 5.图2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几何体,它的俯视图是( ) 6. 已知33-=-y x ,则y x 35+-的值是( ) A .0 B .2 C .5 D .8 7.如图3,直线3 33 y x =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A B , 两点,圆心P 的坐标为(1 0),,圆P 与y 轴相切于点O .若将圆P 沿x 轴向左移动,当圆P 与该直线相交时,横坐标为整数的点P 的个数是 ( ) A. 2 B. 3 C. 4 D. 5 二、细心填一填(本大题共有12小题,15空, 每空2分,共30分.) -3 1 0 A . -3 1 0 B . -3 1 0 C . -3 1 0 D . 图2 A . B . C . D . O y B A 图3 P 图1 y x

第四章 气体动理论 总结

第四章 气体动理论 单个分子的运动具有无序性 布朗运动 大量分子的运动具有规律性 伽尔顿板 热平衡定律(热力学第零定律) 实验表明:若 A 与C 热平衡 B 与C 热平衡 则 A 与B 热平衡 意义:互为热平衡的物体必然存在一个相同的 特征--- 它们的温度相同 定义温度:处于同一热平衡态下的热力学系统所具有的共同的宏观性质,称为温度。 一切处于同一热平衡态的系统有相同的温度。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形式1: mol M PV =RT =νRT M 形式2: 2 2 2111T V p T V p =形式3: nkT P = n ----分子数密度(单位体积中的分子数) k = R/NA = 1.38*10 –23 J/K----玻耳兹曼常数 在通常的压强与温度下,各种实际气体都服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4-2 气体动理论的压强公式 V N V N n ==d d 1)分子按位置的分布是均匀的 2)分子各方向运动概率均等、速度各种平均值相等 k j i iz iy ix i v v v v ++=分子运动速度 单个分子碰撞器壁的作用力是不连续的、偶然的、不均匀的。从总的效果上来看,一个持续的平均作用力。 2213 212()323 p nmv p n mv n ω === v----摩尔数 R--普适气体恒量 描述气体状态三个物理量: P,V T 压 强 公 式

12 2 ω=mv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揭示了宏观量与微观量统计平均值之间的关系,说明压强具 有统计意义; 压强公式指出:有两个途径可以增加压强 1)增加分子数密度n 即增加碰壁的个数 2)增加分子运动的平均平动能 即增加每次碰壁的强度 思考题:对于一定量的气体来说,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随体积的减小而增大(玻意耳定律);当体积不变时,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查理定律)。从宏观来看,这两种变化同样使压强增大,从微观(分子运动)来看,它们有什么区 别? 对一定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体积减小使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多,则单位时间内与器壁碰撞的分子数增多,器壁所受的平均冲力增大,因而压强增大。而当体积不变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也不变,由于温度升高,使分子热运动加剧,热运动速度增大,一方面单位时间内,每个分子与器壁的平均碰撞次数增多; 另一方面,每一次碰撞时,施于器壁的冲力加大,结果压强增大。 §4-3 理想气体的温度公式 nkT p =23 p =n ω 1322 2 ω=mv =kT 1. 反映了宏观量 T 与微观量w 之间 的关系 ① T ∝ w 与气体性质无关;② 温度具有统计意义,是大量分子集 体行为 ,少数分子的温度无意义。2. 温度的实质: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宏观表现。3. 温度平衡过程就是能量平衡过程。 二.气体分子运动的方均根速率 kT v m 2 32 1 2 = ?2 m ol 3kT 3R T v = =m M 在相同温度下,由两种不同分子组成的混合气体,它们的方均根速率与其质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当温度T=0时,气体的平均平动动能为零,这时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将停止。然而事实上是绝对零度是不可到达的(热力学第三定律),因而分子的运动是永不停息 的。 μRT m kT v v x = ==22 31 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温度的微观本质:理想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摩尔质量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实验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实验教学案例 这一节研究的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是其涉及的因素多(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线圈绕向、电流方向等),关系复杂;二是规律比较隐蔽,其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如果不明确指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势必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影响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因此,学生理解楞次定律有较大的难度。为此笔者不按教材的思路进行实验,而是另辟蹊径,进了一些创新实验,具体设计如下: 一、复习知识引出课题 教师: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能生磁,1831年法拉第发现磁也能生电,我们把利用磁场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那么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实验1(教师演示)(如图1) 磁铁N极靠近与电流计连接的闭合线圈,磁通量增加,回路有感应电流;磁铁N 极远离与电流计连接的闭合线圈,磁通量减少,回路有感应电流。 教师:前后两次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不同,意味着感应电流方向不同。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如果没有电流计我们将如何判断感应电流方向?实验设计目的: 1.复习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引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 图1 二、实验探究,总结规律 实验2. 磁铁吸铝环(教师演示) 教师: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金属,能否吸引金属铝? 学生:不能 教师:将铝环与强磁铁接触释放,铝环掉落。 教师:演示实验2(如图2) 将闭合铝环平放,强磁铁N极靠近铝环,然后 迅速往上移动,结果铝环被吸引起来。 学生:惊讶 图2

教师:为什么磁铁能够把铝环吸引起来呢? 学生:磁铁离开铝环,通过铝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与磁铁的磁场发生了作用。 教师:很好,那么环形电流的磁场类似于何种磁体的磁场分布情况呢? 学生:条形磁铁。 教师:那么刚才用强磁铁吸引铝环可不可以看做磁铁吸引磁铁呢? 学生:可以。 教师:我刚才的强磁铁的下端为N 极,那么能否判断出铝环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分布情况呢?(如图3) 学生:可以,铝环上端是S 极,下端是N 极。 教师:那么我们能否根据所判断的极性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呢?依据是什么? 学生:可以,用安培定则。 教师:为此,我们若要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可以先判断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 那么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如何来判断呢?有没有相应的规律呢?我们通过实验进一步来探究。 实验设计目的:让学生能够将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通过安培定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为进一步探究规律明确了方向。 实验3 探究楞次定律(学生分组) 教师:若将铝环竖直放置,再将磁铁远离,铝环又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展示实验装置,如图4)铝环与磁铁之间一定是引力么?与磁铁的极性有没有关系呢?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四种实验情形,N 极靠近、N 极远离、S 极靠近、S 极远离.(如图5)。 N S v N S v N S v N S v N S v 图3 图5 图4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2模拟实验课后拓展训练

26.2模拟实验 1.在“抛掷一枚正六面体骰子”的实验中,如果没有骰子,你能用_______?来替代.(写一种情况即可) 2.如图所示的三张纸片放在盒子里搅匀,任取两张,看能否拼成菱形或是房子.通过模拟实验,你估计拼成菱形的机会是_______,能拼成房子的机会是________. 3.在不透明的袋中有2个红球,2个黑球和1个黄球,?估计下列事件出现的机会.如果用实验进行估计,但没有小球,你能用其他物体模拟实验吗?写出替代物. (1)一次摸出2个球,其中1个红球,1个黄球. (2)一次摸出3个球,其中1个红球,2个黄球. 4.利用计算器在1~300的范围内产生随机数,完成空格. (1)按 MODE(SETUP) 2 设置Line. (2)按SHIFT (SETUP) 6 0 设置FixO. (3)按 SHIFT ·(Ran#) + 0 · 5 = 产生1~300的一个随机数. (4)接下来每按一次键,计算器就产生1~300之间的一个随机整数. (5)记录得到的数. 5.在不透明的袋子中有4个大小相同的小球,其中3个是白色,1个是红色,每次从袋中摸 出一个球,然后放回搅匀再摸.研究恰好摸出红色小球的概率. 若用计算器模拟实验,则要在________到_________范围中产生随机数.若产生的随机数是______,则代表摸出红球,否则就是白球. 6.杨华和李红用5张同样规格的硬纸片做拼图游戏,正面如图(1),背面完全一样,将它 们背面朝上搅匀后,同时抽出两张,规则如下: 图(1) 当两张硬纸片上的图形可拼成电灯或小人时,杨华得1分; 当两张硬纸片上的图形可拼成房子或小山时,李红得1分.(如图(2))

1 伽尔顿板演示实验是展现统计规律的典型实验之一

1 伽尔顿板演示实验是展现统计规律的实验。 A 小球和金属杆的碰撞运动是确定,遵从牛顿运动定律。 B 每个小球的初速度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大量小球的随机性。 C 条件:大量小球同时下落;大量单个小球依次下落。 2 葛正权实验是1934年葛正权验证分子按速率分布的实验。实验前,铋蒸汽源和旋转筒需要放置于真空度高的箱里,设蒸汽源开口和旋转滚筒缝隙之间距离为l, 给出真空容器腔P的计算方案 l λ=> 于是P< (2) 2 3/22 ()()4exp() 22 dN m m f Nd kT kT υ υπυ υπ ==- 在x方向麦克斯韦分布为 2 1/2 ()()exp() 22 x x x dN m m f Nd kT kT υ υ υπ ==- 3引入熵2 i pdV RdT dQ dS T T γ+ ==后,可以计算热力学过程中的熵。 A 计算理想气体从(p0,V0,T0)状态变到(p,V,T)状态,熵的改变 2 i pdV RdT dQ dS T T γ+ == 2 V T T V dV i dT S R R V T γγ ?=+ ?? 00 ln ln 2 V i T R R V T γγ =+ B用T-S表示卡诺循环,并求热机效率η 对两个绝热过程而言,0 dQ dS T ==,熵不变,平行T轴的直线。

两个等温过程(T 1和T 2),熵变为 ln 0b a b a V S S R S V γ-==?> 同理T 2,得到 ln d c d c V S S R V γ-= 因为 11a a d d T V T V γγ--= 11b b c c TV TV γγ--= 又1a b T T T ==,2d c T T T ==, a c b d V V V V = ln 0b c d a V S S R S V γ-=-=-?< (2)求效率 222111 111Q T S T Q T S T η?=-=-=-? 4连续性问题: 流出微元体积的电荷等于微元内电荷的减少 s V V j d S dV dV t t ρρ???=-=-?????????? (2)稳恒电流条件,0t ρ?=?,于是 0s j d S ?=?? 在节点处,得到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0i i I =∑ T T

数学实验模拟试题 2

数学实验模拟试题 一、Matlab软件题目,不定项选择(共34题,每题2分,共68分,多选不得分) 1、MATLAB常用窗口有(a b c d) A. 命令窗口 B. M文件窗口 C. 工作空间窗口 D. 图形窗口 2、命令窗口可用于(a c) A. 数值计算 B. 函数作图 C. 符号计算 D. 编写循环结构语句 3、关于命令窗口进行编程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 b d) A.如果某个语句运行发现错误,可直接对其进行编辑修改 B.语句运行后如出现红色字体提示,说明语句有语法错误 C.向下方向键可重调前一行进行重新编辑 D.表达式后面跟分号,运行不会进行计算 4、M文件窗口可用于(a b c d) A.变量赋值 B.自定义函数 C.函数作图 D.编写条件结构语句 5、关于M文件描述正确的有(bcd) A.第一行必须为function开头 B.以%开头的命令行不参与运算 C.M文件的文件名规则必须与变量命名规则相同 D.函数M文件调用时要调用文件名 6、通过帮助学习得到命令legend的功能为(c) A.计算矩阵的行列数 B.二维作图函数 C.图形标注函数 D. 生成特殊矩阵 7、下面变量命名错误的有(a) A.123a B.a123 C.pi D.xa_b_6 8、命令format rat功能为(d) A.5位定点表示数据格式 B. 15位定点表示数据格式 C.变量之间有空行 D.以有理数显示 9、结果为[1 3 5 7 9 ]的是(a b c) A. 1:2:9 B. linspace(1,9,5) C.[1,3,5,7,9] D.logspace(1,2,9) 10、命令行A=[1 2 3;4 5 6;7 8 9];C=A(2:-1:1,[3 1])的结果是(c d) A.[1 3;4 6] B.[2 1;3 1] C.[6 4;3 1] D.[6,4;3,1] 11、结果为: 1 0 0 1 0 1 0 1 0 0 1 1 1 2 3 1 的是(ab) A. a=eye(3);b=[1 2 3];c=ones(4,1);[[a;b],c] B. a=eye(3);b=[1 2 3 1];c=ones(3,1);[a,c;b] C. a=eye(3);b=[1 2 3];c=ones(4,1);[[a;b,c] D. a=eye(3);b=[1 2 3 1];c=ones(3,1);[b;a,c] 12、g=[l 2 3;2 4 6;7 8 9];h=[1 1 l;2 2 2;3 3 3];g*h结果为(a) A . 14 14 14 28 28 28 50 50 50 B. 1 2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