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1集合单元教材分析

必修1集合单元教材分析

必修1集合单元教材分析
必修1集合单元教材分析

必修一第一章《集合》单元教学分析

直溪高中储吉育 2009-9-22

(一)教材分析

1、课时分配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4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约1课时

1.2子集全集补集约1课时

1.3交集并集约1课时

小结与复习约1课时

2、本章在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高考中有关集合内容共有5个考点:①集合;②子集;③补集;④交集;⑤并集.考试要求:①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②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③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④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3、本章的教学目标、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对象,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属于关系,并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理解集合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补集;

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渗透数形结合、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

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类比得到集合、集合间的关系等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运用集合语言表述数学对象时的简洁和准确,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4、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和特点

1.集合的三个特征:

(1)确定性,关于集合的确定性,只是用其来判断是不是一个集合,高考并不会从中选题.

(2)互异性: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不能相同.关于这个性质,只要抓住这个,就行.

(3)无序性:只要集合里面的元素完全相同,他们的顺序不同,我们也把他们看作是同一个集合.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关于这两个性质,一定要注意子集的概念.如果集合A是集

合B的子集.也就是说,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集合A与集合B 可以相等.

真子集: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则集合A不等于集合B.

3.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全集与补集的概念.

难点:

1.应用集合的性质(互异性,无序性)来解决相关的题目.

2.空集的重要性:

5、本章的知识结构和框架体系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是生源来自县乡较多,情况各异,其中数学成绩普遍低下,优秀学生很少,差生情况分析:

据开学一周以来各种情况的观察与分析我认为影响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特别是来自基层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不到位、不得法。比如在书写演算方面很不规范,缺乏严格的训练。

(2)学习态度不明确。通过对作业及听课等方面的观察,有六分之一的学生仍有抄袭他人作业的情况;反映出这些学生在学习上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表现了学习上是在被动的学习、被动的在接受知识,课前不预习、课堂不积极、课后不反思的现象普遍存在。

(3)方法不得当、学不得法。这主要表现在:一、听课不得法,既没有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不知知识的内涵;也没有专心听课,对要点或重点没听或听不全,有的是在忙于记笔记。

二、课后自律性较差。对课堂所学知识点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只是一知半解,死记硬背或机械模仿,结果只能是事半功倍。

(三)教学手段、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通过一学年的学习做到:一、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问题,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思想准备工作。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促使学生有一个较高的学习品位。三、能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方面较之以前有一个大的提高。

(1)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掌握简单的推理能力的方法。

(2)通过认图、画图和论证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从“特殊-------一般------特殊”的思想方法。

(四)典型例题剖析:

1

例用符号∈或填空

1______N , 0________N , -3________N ,

0.5N N ,;2 1________Z , 0________Z , -3________Z ,

0.5Z Z ,;2 1________Q , 0_______Q , -3________Q , 0.5

Q Q ,;2 1________R , 0________R , -3________R , 0.5R R ,;2 分析元素在集合内用符号∈,而元素不在集合内时用符号. ?

解∈,∈,-,

,;

1N 0N 3N 0.5N N ???2 1Z 0Z 3Z 0.5Z Z 1Q 0Q 3Q ∈,

∈,-∈,,;∈,∈,-∈,

??2 0.5Q Q 1R 0R 3R 0.5R R ∈,;

∈,∈,-∈,∈,;

22??

说明:要注意符号的规范书写.

例2 (1)用列举法表示不超过10的非负偶数的集合,并用另一种方法表示出来;

(2)设集合A ={(x ,y)|x +y =6,x ∈N ,y ∈N},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分析 :(1)中集合含的元素为0、2、4、6、8、10;

(2)中集合所含的元素是点(0,6),(1,5),(2,4),(3,3),(4,2),(5,1),(6,0).

解 (1){0,2,4,6,8,10};用描述法表示为{不超过10的非负偶数},或|x|x =2n ,n ∈N ,n <6}.

(2)A ={(0,6),(1,5),(2,4),(3,3),(4,2),(5,1),(6,0)}.

说明:注意(2)中集合A 的元素是点的坐标.

点击思维

例由实数,-,,及-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有3 x x |x|x x 233__________个元素

分析 当x 等于零时只有一个元素,当x 不等于零时有两个元素.

答案: 2

说明:问题转化为对具有相同结果的不同表达式的识别.

例4 试用适当的方式表示:被3整除余1的自然数集合.

分析:被3整除余1的自然数可以表示为3n +1(n 为自然数).

解 集合可以表示为{x|x =3n +1,n ∈N}.

说明:虽然这一集合是无限集,但也可以用列举法来表示:{1,4,7,…,3n +1,…}.

学科渗透

例5 下列四个集合中,表示空集的是

①.{0}

②.{(x ,y)|y 2=-x 2,x ∈R ,y ∈R}

③.{x|2x 2+3x -2=0,x ∈N}

分析 {0}是含有元素0蹬集合.{(x ,y)|y 2=-x 2,x ∈R ,y

∈含有元素,.=,∈,含有元素-.虽然方R}(00){x||x|5x Z x N}5? 程2x 2+3x -2=0的解是0.5和-2,但都不是自然数.

答案: 选③.

说明:注意集合元素的限制条件.

例试用适当的符号把-++和+,∈连结6 {|a b 6a b R|}2323

起来.

分析这是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问题,它们之间有从属或不从属的关系.注意到: (2323)(2)(2)2(2362

-++=-+++-+=,

3323)()

根据所给集合的元素特征,该元素属于集合.

解-++∈+,∈. 23{|a b 6a b R|}23

说明:元素是否在集合内,有时需要仔细变形、验证.

高考巡礼

例7 (2007 福建)已知集合A={X|X

分析:本题在课本的基础上弱化集合的构成条件,强化了集合运算,主要考察不等式的算法与逻辑思维能力,另外解答本题时应注意等号的取舍。

答案:a ≥2

单元练习

1.已知集合}1,1{-=A ,}1|{==mx x B ,且A B A =?,则m 的值为__________

2.设{}022=+-=q px x x A ,{}

05)2(62=++++=q x p x x B ,若??????=21B A ,则=B A __________ 3.设集合{}21<≤-=x x M ,{}0≤-=k x x N ,若M N M =,则k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

4.如图,U 是全集,M 、P 、S 是U 的3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__________

5. 设{}{}I a A a a =-=-+241222,,,,,若{}1I C A =-,则a=__________。

6.已知集合A ={1,2},B ={x x A ?},则集合B= .

7.已知集合{}{}A x y y x B x y y x ==-==()|()|,,,322那么集合A B =

8.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的正确得有40人,化学实验做的正确的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的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

9.已知集合{}{}

A a a d a d

B a aq aq =++=,,,,,22,其中a ,d ,q R ∈,若A=B ,求q 的值。

10.已知全集U={}22,3,23a a +-,若A={},2b ,{}5U C A =,求实数的a ,b 值

11.若集合S={}23,a ,{}|03,T x x a x Z =<+<∈且S ∩T={}1,P=S ∪T,求集

合P 的所有子集

12.已知集合A={}37x x ≤≤,B={x|2

(1) 求A ∪B ,(C R A)∩B ;(2) 如果A ∩C ≠φ,求a 的取值范围。

13.已知方程02=++q px x 的两个不相等实根为βα,。集合},{βα=A , =B {2,4,5,6},=C {1,2,3,4},A ∩C =A ,A ∩B =φ,求q p ,的值?

14.已知集合A 的元素全为实数,且满足:若a A ∈,则11a A a +∈-。 (1)若3a =-,求出A 中其它所有元素;

(2)0是不是集合A 中的元素?请你设计一个实数a A ∈,再求出A 中的所有元素?

(3)根据(1)(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I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I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供高一年级上学期前半段使用,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语文必修模块。本册教材由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组成,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全册教材,并谈一谈教学设想。一、阅读鉴赏 阅读鉴赏的四个单元是现代新诗、古代记叙散文、写人记事散文、新闻(新闻和报告文学)。按照教材总的编排构想这四个单元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各有侧重。其中现代新诗侧重于品味和赏析,两个散文单元侧重于思考和领悟,新闻单元侧重于沟通和运用。 第一单元的新诗选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同志年轻时代的佳作。诗中意象丰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意蕴深沉。所谓词如其人,词如其心,此词堪称毛泽东同志的壮志篇、抱负篇、情怀篇,亦可谓号召篇、期望篇。此词虽然运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格律形式,但内容和情感上却完全不受形式所困,是一首将深刻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自然结合的上乘之作。教学时,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理解此词,但不应变成政治的诠释,而应把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放在对丰富的意象的感知上。 《诗两首》包括戴望舒先生的《雨巷》和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两首诗。这两首诗都是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意蕴悠长的唯美之作,称得上中国新诗的唯美的典范。《雨巷》也使戴望舒有了“雨巷诗人”的称号,《再别康桥》是闻一多在努力实现诗歌“三美”主张的有一代表性作品。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代表作。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怀深情地追忆自己的保姆——一位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惨的中国旧时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此诗唯其真而得其美。诗中所描绘的那个时代的生活与我们学生现在的生活存在着比较大的距离,要注意通过情景的创设来缩小这种距离感,才能更好体验诗人的真性情。 需要说明的是,严格讲这三首诗不能统一划分为新诗,如果从创作时间上讲都出现在1919年之后,但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依旧词牌的个律所创作的一首内容全新的诗歌。其次对于新诗歌的教学我们必须关注这一类文本独特的语文价值以及选文所呈现的每一片的核心价值,总体而言新诗歌的阅读与鉴赏我们要注意新诗歌以下的特点: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高一物理必修一教学计划(20200225110552)

高一物理必修一教学计划 这学期本人担任高一三个班的物理,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 果,我的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 法方面相对于初中学生来讲都有明显提高,因而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 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 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 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通过一周的了解,我们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甚至有的学生上课属于0基础,所以面对的挑战比较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增强个学生基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同等条件下,能达到一个最好的效果。 二、教材教辅分析 高一上学期总共五章,包含了运动学,力及力与运动的关系,

今年是第四年新课改,其突出了四个特点:注重基础性、体现现 代性、反应选择性、强调可操作性。教材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 进而进行知识构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在高考中,必修一 是一个重中之重。 三、教学进度安排: 1-5周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6-9周第二章力 10-11周第四章物体的平衡+期中考试及复习 12-18周牛顿运动定律 19-20周期末考试复习 四、本学期应达到的目标 本学期的任务是带领学生在高一上学期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习物理兴趣,为高二和高考做好铺垫。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好基础知识以及把握好重点, 在这个基础上,有意思继续深化知识与问题的深度,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与解题能力,与此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规范、答 题规范及学习习惯。为此通过平常习题,周测,月测,半期测, 期末测反应出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稳步提高整体学生水平。

人教版必修一 教材分析_语文_教材分析_人教版

人教版必修I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供高一年级上学期前半段使用,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语文必修模块。本册教材由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组成,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全册教材,并谈一谈教学设想。 一、阅读鉴赏 阅读鉴赏的四个单元是现代新诗、古代记叙散文、写人记事散文、新闻(新闻和报告文学)。按照教材总的编排构想这四个单元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各有侧重。其中现代新诗侧重于品味和赏析,两个散文单元侧重于思考和领悟,新闻单元侧重于沟通和运用。 第一单元的新诗选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同志年轻时代的佳作。诗中意象丰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意蕴深沉。所谓词如其人,词如其心,此词堪称毛泽东同志的壮志篇、抱负篇、情怀篇,亦可谓号召篇、期望篇。此词虽然运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格律形式,但内容和情感上却完全不受形式所困,是一首将深刻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自然结合的上乘之作。教学时,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理解此词,但不应变成政治的诠释,而应把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放在对丰富的意象的感知上。 《诗两首》包括戴望舒先生的《雨巷》和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两首诗。这两首诗都是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意蕴悠长的唯美之作,称得上中国新诗的唯美的典范。《雨巷》也使戴望舒有了“雨巷诗人”的称号,《再别康桥》是闻一多在努力实现诗歌“三美”主张的有一代表性作品。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代表作。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怀深情地追忆自己的保姆——一位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惨的中国旧时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此诗唯其真而得其美。诗中所描绘的那个时代的生活与我们学生现在的生活存在着比较大的距离,要注意通过情景的创设来缩小这种距离感,才能更好体验诗人的真性情。 需要说明的是,严格讲这三首诗不能统一划分为新诗,如果从创作时间上讲都出现在1919年之后,但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依旧词牌的个律所创作的一首内容全新的诗歌。其次对于新诗歌的教学我们必须关注这一类文本独特的语文价值以及选文所呈现的每一片的核心价值,总体而言新诗歌的阅读与鉴赏我们要注意新诗歌以下的特点: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分析1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分析 作为新课程高中数学的起始模块—必修一,它是由“第一章集合和函数概念、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三部分内容组成.下边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分章对于教材作一一分析. 1 集合 集合是近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又是近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它不仅与高中数学的许多内容有着联系,而且已经渗透到自然科学的众多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中学数学所研究的各种对象都可以看作集合或集合中的元素,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明地表述数学概念,准确、简捷地进行数学推理. 本章内容以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为逻辑链条统领全章,这种安排与以往的教材的处理有很大的区别.例如,集合的基本关系,是将集合的包含和相等关系放在一起,并给出子集的概念;集合的基本运算,是将集合的交、并、补放在这一节,并给出全集的概念,这样安排给学生展现出知识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 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的一些内容(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因此高中数学课程中只是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 ⑴了解集合的含义,明确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描写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 ⑵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用集合语言对事物进行准确,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⑶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⑷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⑸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⑹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⑺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广州市第五中学黄昆 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 1.从必修1教材内容结构分析,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而第二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学科。作为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2.本章内容分三个部分──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都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是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重要的理论工具,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物质性质和化学变化的入门性知识,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此,本章内容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3.从化学基本观念体系分析,本章内容作为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知识,涉及对学生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和分类观的进一步形成和完善。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 从本章内容结构框架图可以看出,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的是统领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纯净物的分类—→混合物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物质和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要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 第一节内容主要是对物质进行分类,从已有经验体会“物质分类”的目的和意义,—→从物质分类的实践中领悟“分类”方法的实质是分类标准的确定—→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拓展“化学物质分类”的应用,体会“同一种元素的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加强物理综合知识的分析和讨论。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用。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学计划篇一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知水平。定性问题较多,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学生以为物理就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但实际上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存在很大的梯度性,因此上好初、高中衔接教材是很有必要的。 2.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

物理必修1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江苏省射阳中学高三物理备课组 一、教学要求 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 (一)运动的描述 [内容标准]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 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 1.质点 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 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 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 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 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初步体会极限的思维方法。 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理解匀速运动的概念。 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和v—t图像,并用他们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6.速度的测量 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原理。 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会处理实验数据。 对于具体问题,使用v—t图像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7.加速度 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一教案 课题:§1.1 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 面,很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 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 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使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准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实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相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 人们能意识到这 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 叫集合(set),也简 称集。 3.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 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 个体(对象),所以,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 记作aA(或a A) 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江苏省射阳中学高三物理备课组 一、教学要求 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一)运动的描述 [内容标准]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 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 1。质点 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 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 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 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 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初步体会极限的思维方法。 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理解匀速运动的概念。 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和v—t图像,并用他们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6.速度的测量 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原理。 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会处理实验数据。

人教版高中必修1教材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高中必修1教材分析 集合与函数概念一、教材分析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的一些内容.本章中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学生将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去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函数的学习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思维从静止走向了运动、从运算转向了关系.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一个基本主线,有了这条主线就可以把数学知识编织在一起,这样可以使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一些.函数与不等式、数列、导数、立体、解析、算法、概率、选修中的很多专题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用函数的思想去理解这些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出发点.反过来,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函数思想的认识.函数的思想方法贯穿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高中数学课程中,函数有许多下位知识,如必修 1 第二章的幂、指、对函数数,在必修四将学习三角函数.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二、重难点分析重点: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洞悉问题的考察点,能选择合适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难点: 含参问题的讨论,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三、典型问题分析例 1: 设集合(1)若,求实数的值;(2)若,求的值;(3) 1 / 21

若,求的值.教师点评,同时板书. (1)答案: 或; (2)答案: 或; (3)答案: .由学生分析问题的考察点,包括知识与数学思想.(预设有以下几个方面)从知识点来分析,这是集合问题.考察点主要为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中元素的特性、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的运算等.学生在解第 1 个问时,可能漏掉特殊情况.第2、 3 问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障碍,可以给学生时间进行充分的思考.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到分析考察点的好处,养成解题之前分析考察点的习惯.能顺利的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为后续的解答扫清障碍.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多题归一,让学生主动的形成发散思维,主动应用转化与化归的思想.例 2: 已知函数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当时,,求函数的解析式.变式: 函数是偶函数法一: 本题即求,函数的解析式,可先利用函数的奇偶性绘制函数的图象,把本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解析式的问题.法二:本法更具有一般性,已知时,函数的解析式,要分析时的函数对应关系,即当一个数小于零时,函数值应当怎样计算.由于函数具有奇偶性,即一个数与它的相反数的函数值之间有关系,,所以可以研究的函数值.设计意图: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要求 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本模块划分 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 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一)运动的描述 [内容标准]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 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 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 1.质点 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 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 和“非惯性系”) 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 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 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 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初步体会极限的思维方法。 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理解匀速运动的概念。 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和v—t图像,并用他们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6.速度的测量 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原理。 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会处理实验数据。

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 (一)运动的描述 1.质点 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 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 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 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 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初步体会极限的思维方法。 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理解匀速运动的概念。 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和v—t图像,并用他们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6.速度的测量 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原理。 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会处理实验数据。 对于具体问题,使用v—t图像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分析授课时数分配建议

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 内容简介 本章分为两节:“身边的生物科学”和“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回顾了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本章内容从前瞻性的角度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以及如何进行生物科学的学习等问题。本章主要的活动有:“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和“生命会自然发生吗”两个“积极思维”活动;“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的诊断方法----基因诊断”的“放眼社会”活动;“观察池塘水中的生命世界”的“边做边学”活动。 内容地位 “生物科学和我们”是本教科书第一章的内容。教科书首先通过对癌症发病率和病因分析以及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些传染病的介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生物科学,帮助学生深刻体会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密切关系,着眼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本章第二节通过介绍科学家不断挑战“自然发生说”的生物学史实,强调了生物科学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强调了探究是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科学的重要方法。 教学特点 人类生存与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发展迅猛,因此要求学生能够列举生物科学发展中的某一方面,对其应用前景作出预测,并以辩证的思维对其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作出恰当的评价。教学的难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提高学生获取、甄别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本章第二节安排了生物科学发展的精彩片段回放、点评,可以让学生思考、领悟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和生物科学的学习方法,体验科学家是如何不断地深入探究问题的过程,学习他们坚持不懈探索奥秘的科学精神。 本章内容的本质为“绪论”,因而两节均无“关键词”,即无知识目标要求,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关注生物科学和人类的关系,关注生物科学的进展,关注生物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 本节地位

最新我的高中必修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分析 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郝霞 一、总体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这套高中语文教科书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必修部分依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五个模块编为五册,每个模块编为一册,包含“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前三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阅读鉴赏是必修教科书的主体,阅读的课文,以名家名篇为主,也有反映时代特色的作品。表达交流分写作和口语交际两部分,主要训练学生的写作及语言表达能力。梳理探究,侧重于对以前所学的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名著导读每册安排两本名著,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通过对本册教材的学习,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分别是: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 积累与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感受与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思考与领悟: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 应用与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发现与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二、本册教材内容编排特点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立体式整合的模式。 内在逻辑关系: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这些单元的课文大致分为抒情和叙事两大类型。另外,课文除了新闻报告文学,都是诗歌散文,属于纯文学作品,其实报告文学也可以归到文学作品的范畴,可以说本册课本的文学色彩较强,意在着重培养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纵向关系:本册教材阅读鉴赏的四个单元分别是:现代诗歌、古代叙事散文、记叙散文、新闻报告文学。这在必修二也有所体现,对应的分别是楚辞汉魏六朝文学。 三、内容结构: (一)阅读鉴赏 阅读鉴赏共有四个单元,12篇课文。 第一单元:情感与意象。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现代新诗,阅读和鉴赏现代诗歌名篇,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品味诗作表达的感情。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品味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美感的诗歌语言,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写新诗的兴趣。共安排了四首新诗,分别是《沁园春·长沙》(毛泽东),《雨巷》(戴望舒),《再别康桥》(徐志摩),《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其中《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是略读课文,其余三首是精读课文。 第二单元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这些文章或记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幻,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学习本单元,应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崇敬、学习优良的品德,体会作品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还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学习时要反复诵读,悉心体会,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共安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荆轲刺秦王(《战国策》),鸿门宴(司马迁)。三篇文章分别选自《左传》《战国策》《史记》三部史传文学作

高一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的教材分析与建

高一数学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的教材分析与建议 一、课程标准 1.通过具体实例(如细胞的分裂,放射性元素的衰减,药物在人体内残留量的变化等),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4.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5.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6.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性. 7.知道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a>0,a≠1). 8.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 况. 二、新旧教材比较 与以往教材比较,本章在内容、要求以及处理方式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以往教材要求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不要求学生了解无理指数幂,不要求用有理指数幂逼近无理指数幂;本章要求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并体会“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的思想。 (2)以往教材在对数换底公式上没有要求;这里要求学生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 (3)以往教材要求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这里要求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4)以往教材要求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这里对反函数的处理,只要求以具体函数为例进行解释和直观理解,只通过比较同底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说明指数函数y=a x和对数函数y=log a x互为反函数(a > 0,a≠1),不要求一般地讨论形式化的反函数定义,也不要求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 (5)以往教材不要求学习幂函数;这里要求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y=x, y=x2, y=x3, y=1/x, y=x1/2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6)以往教材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应用没有给出明确的要求;这里要求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体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及其在刻画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三、研读诠释 1.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对数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实际问题中抽取出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模型,并分别研究它们的图象及性质,另外还要学习幂函数的图象及 性质.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是高中数学函数部分的主体内容,是函数理论的主要载体.特别是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更是历届高考的重点、热点.从简单函数性质到复合函数知识,从容易题到压轴难题,都可能以它们作背景编拟. 2.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本章内容的重点是三种初等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及幂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搞清楚是本章的难点. 3.学习本章的方法与建议 本章是在上一章研究了函数的性质后研究了三种基本函数,学好本章知识既是对前一章的复习与提高,又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条件.学习本章的关键是从具体实例出发,正确认识与运用指数、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简单的实际应

语文必修一教材分析报告

第一单元 单元规划 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的新诗和外国诗歌。培根说过,读诗使人聪慧。丰富的意象,优美的语言,灵动的感情,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心灵的净化。诗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雕琢人的气质,可以塑造人的灵魂。本单元的主题词是“品味与鉴赏”。 诗歌重在品味,诗歌的学习重在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诗歌的鉴赏可以从意象、意境、语言、情感四个方面着手。优美的诗篇都是以丰富的意象营造出新颖的意境,借助凝练语言的表达展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因此在本单元的诗歌学习过程中,我们把品味的重点,鉴赏的目标都聚焦于意象、意境、语言和情感四个方面上。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同志年轻时代的佳作。诗中意象丰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意蕴深沉。所谓词如其人,词如其心,此词堪称毛泽东同志的壮志篇、抱负篇、情怀篇,亦可谓号召篇、期望篇。此词虽然运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格律形式,但内容和情感上却完全不受形式所困,是一首将深刻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自然结合的上乘之作。教学时,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理解此词,但不应变成政治的诠释,而应把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放在对丰富的意象的感知上。 《诗两首》包括戴望舒先生的《雨巷》和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两首诗。这两首诗都是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意蕴悠长的唯美之作,称得上中国新诗的唯美的典范。教学时,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品味诗歌的“美”上,纯美的意境、绝美的语言、唯美的情思,通过反复诵读、潜心品读等手段,创设美的氛围,感受美的熏陶。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代表作。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怀深情地追忆自己的保姆——一位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惨的中国旧时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此诗唯其真而得其美。教学时,应侧重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以真情去感染学生。诗中所描绘的那个时代的生活与我们学生现在的生活存在着比较大的距离,要注意通过情景的创设来缩小这种距离感,才能更好体验诗人的真性情。 《中外短诗五首》包括了中外诗人的五篇短章。这五首诗都短小精悍,语言非常凝练,但意蕴深长,或富于哲理性,如卞之琳的《断章》、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或朦胧而优美,如郑愁予的《错误》。在教学这五首诗时,建议采用更开放的形式,不必拘泥于逐首诗的讲析,而侧重于学生的品悟与联想。 根据课文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的基本特点。 2.学习从意象、意境、语言、情感等方面品味诗歌,鉴赏诗歌,尝试感受诗歌的美。 3.在反复朗读以至成诵的基础上品味、鉴赏诗歌,感受诗中人类最丰富的情感,体会人世间最美好的真情。 4.鼓励进行新诗的创作,尝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欣赏美的基础上学习创造美。 本单元学习的是新诗,但毛泽东同志的这首《沁园春·长沙》却是以中国古典格律诗的形式写成,然而,此词虽然运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的格律形式,但内容和情感上却完全不为形式所困,抒发的是诗人革命的豪情。这正是中国新诗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的一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 全套

『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课题:§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 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 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 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 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 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 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 P-P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 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 也简称集。 ——————————————第 1 页(共70页)——————————————

3. 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 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 A 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 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或a A)(举例) 6.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 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 Z 有理数集,记作 Q 实数集,记作 R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 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2,3x+2,5y3-x,x2+y2},…; 例1.(课本例1) 思考2,引入描述法 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 的顺序。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 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 ——————————————第 2 页(共70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教材分析(课文分析+知识点)[1]

高中语文必修必修一第四单元教材分析(课文分析+知识点)高一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 必修一第四单元 教学时刻: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单元梳理 茸鞴培社会已进入信息期间,各种传媒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其中新闻以其壮大的承载能力天天大规模地传播着公共信息,可以说关注新闻已成为我们每小我天天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如何有效地解读新闻,本单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本单元四篇文章《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哪样新闻》是消息,《包身工》是报告文学,《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通信。这些作品强调真实性,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社会信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传达出期间的精神。 《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故国这一庞大历史事件,它选取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在历史的背景中,使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奥斯维辛没有哪样新闻》则打破客观报道的传统,直接讲述记者本人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所感。 报告文学《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划期间的作品,笔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楚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权势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员工的罪过。 通信《飞向太空的航程》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国人的舒畅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学习这一单元的文章,要了解新闻报道和报告文学的平常特性和结构体式格局,学习新闻作品,要注意新闻结构的多样性,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在

此基础上,去粗取精,捉住有用信息,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学习报告文学,要联系作品的期间背景,掌握笔者的情感倾向,学习叙事写人的技巧,培养关注社会的意识。 二、复习《短新闻两篇》 (一)复习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平常特性和结构体式格局,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掌握新闻中的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笔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 3、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首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4、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培养关注社会、关心时事的意识。 (二)课文团体感知 1、说明表明文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问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脱离香港,消散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闭幕,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奥斯维辛没有哪样新闻》: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否定句,类似的句子文章中又出现了两次:一次是介绍完背景材料之后,笔者说“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无可供报道的新闻”。这句话承上启下,一方面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许多东西,的确没有哪样新闻可以报道了;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新闻,笔者照旧要写一写,由于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任务感”。第二次是结尾“在奥斯维辛,没有希奇东西可供报道”。除了呼应前文之外,还突出了文章主题。意思是说,奥斯维辛没有哪样希奇东西了,每一个参观者都看到同样的东西,也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震动,甚至窒息。看到这些遗留的东西,就有这样的感觉,假如看到那些真实的场景,又会有如何的感觉呢?这样,虽然话语貌似太平,却施展阐发出对纳粹罪行的深刻揭露。 2、明了背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