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50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6.49 KB
- 文档页数:2
改良经鼻内镜鼻腔—鼻泪管造口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分析目的探讨改良经鼻内镜开放性鼻泪管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搜集鼻泪管阻塞的慢性泪囊炎住院接受改良经鼻内镜鼻腔-鼻泪管造口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共32例(32眼)纳入研究。
结果术后随访32例(眼)手术患者6~12个月,平均(6.1±2.7)个月,治愈26例(81.25%,26/32眼);好转4例(12.5%,4/32眼);无效2例(6.25%,2/32眼),总有效率为93.75%(30/32眼),术中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改良经鼻内镜鼻腔-鼻泪管造口术治疗鼻泪管阻塞型慢性泪囊炎,可保留泪囊的泪液回收、虹吸作用,对改善功能性溢泪有积极的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dified intra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treatment of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32 cases (32 eyes)of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caused by chronic dacryocystitis and treated by endoscopic nasal nasolacrimal duct stoma surgery were s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and they were followed-up. Results 32 cases were followed up (eyes)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6-12 months average (6.1±2.7)months.26 cases were cured (81.25% eyes,26/32).4 cases were improved (12.5%,4/32 eyes).2 cases (6.25% eyes,2/32)were involid.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75% (30/32 eyes),no complications occurred during operation. Conclusion Endoscopic intranasal nasolacrimal duct ostomy can preverve the tear recovery function and lacrimal sac siphon effect,and it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improvement of functional epiphora.[Key words] Chronic dacryocystitis;Dacryocystorhinostomy;Intranasal nasolacrimal duct ostomy慢性泪囊炎的发病机制与鼻泪管阻塞或狭窄的关系密切,两者之间有互为因果、相互加重的关系[1]。
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术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处理摘要】目的探讨鼻腔泪囊造口术后复发再次手术中常见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方法对177例(单眼)共199(双眼)例长期溢泪、溢脓,经泪道冲洗治疗无效的患者应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并进行术后3个月~2年的随访。
结果 163例术后患者在随访期间,157例患者无溢泪、溢脓症状,泪道冲洗通畅,鼻内镜下可见泪囊造口形成良好,6例患者仍有溢泪、溢脓症状,泪道冲洗不同,泪囊造口处狭小或闭锁。
结论采用经鼻内镜下达美德激光鼻腔泪囊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简单的方法。
专业的设备、熟练的手术操作,熟悉泪囊的解剖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术中常见的各种问题,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关键词】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慢性泪囊炎达美德激光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眼科医生在鼻外手术,术后面部易形成疤痕影响美容,不易为患者接受,尤其是女性患者。
近年来,鼻内镜技术广泛应用于鼻眼相关疾病的外科治疗中,我们回顾性的收集了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77例泪囊炎病例,行常规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对术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77例患者中男22例,女155例,单眼155例,双眼22例,其中6例是于我院外行泪囊插管术后复发;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3个月~60年;临床表现为:长期溢泪、溢脓,压迫泪囊区有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曾于我院外反复行泪道冲洗治疗,均无效。
经术前泪囊造影显示泪囊下端阻塞。
1.2方法行全麻或局麻,丁卡因/麻黄碱棉片反复表麻鼻腔内粘膜,认清鼻腔内中鼻甲附着处及钩突结构。
利多卡因局麻药在鼻丘、中鼻甲附着处下方至钩突之间作局部浸润麻醉,以中鼻甲前端附着处为上界,以钩突为后界,达美德激光(Diomed,英国)向前向下做一1.3×1.2cm大小圆形粘膜切口,分离粘膜至骨面,显露上颌骨额突与泪骨的结合骨缝,用微型电动钻磨去骨质显露淡蓝色泪囊内壁,经泪小点导入泪囊探针确认泪囊位置后,在探针引导下,达美德激光做“T”形切口切开泪囊前壁,清除周围骨屑及粘膜后,硫酸小诺霉素60 mg+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冲洗泪道,分别将硬膜外麻醉导管一端从上、下泪小点导入进入泪小管到达鼻腔泪囊造口处,调整上下距离后,银夹固定鼻腔内硬膜外管,剪除多余硬膜外管后造口周围放置明胶海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术眼点抗生素滴眼液,术后3-6月拔除硬膜外导管。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远期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3-07-05T15:10:58.013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梁小泉,李青[导读] 手术中泪囊定位为手术难点,因为泪囊窝周边骨壁变异大,泪囊的大小、形态及位置个体差异较大。
梁小泉,李青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佛山528200[摘要]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远期疗效,总结手术经验与技巧。
方法:本科4 年前33 例诊断慢性泪囊炎病例(包括8例双侧眼,10 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造口闭锁病例,6 例泪囊造影提示管状泪囊病例),术前泪囊造影,评估泪囊大小,实施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手术后随访4 年以上。
结果:随访33 例(41 侧眼),31 例术后泪道通畅,溢泪和泪点流脓症状消失;1 例10 岁患者,术后4 月泪囊造口肉芽阻塞,给予清除肉芽,泪道冲洗通畅,溢泪消失;1 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二次手术病例,术后2 月,造口狭窄,内镜下咬除造口后方部分瘢痕组织,辅助泪道冲洗及鼻用皮质激素使用,泪道恢复通畅,偶有溢泪;2 例管状泪囊患者出现眶筋膜局部损伤,少许眶脂肪脱出,给予转移周边鼻腔粘膜覆盖,明胶海绵压迫,术后修复良好。
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为真正微创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鼻内镜;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造口术慢性泪囊炎为眼科常见病,治疗手段以手术治疗为主。
1904 年, Toti首次报道了采用鼻外径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这一经典术式即为眼科医师沿用至今。
近年来,鼻内镜技术日益完善并向鼻眼相关方向拓展,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得到大力推广。
由于该手术具有视野好、面部无切口、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主流术式,该术式近期疗效报道多见,但远期疗效报道少见,现将本科4 年前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___________造口术的33 例病例的远期疗效报告如下。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内眦旁切口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
方法将慢性泪囊炎的患者3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两种手术方式,观察术后症状改善、瘢痕恢复情况、复发情况、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中症状改善明显,无皮肤瘢痕发生,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有较好的疗效。
标签: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造孔术;鼻内镜手术【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dacryocystomy o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acryocystitis.Methods 36 patients 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by treatment i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separately to two operation method,to observe the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symptoms improve,scar recovery,condition,complications,and so on and so forth,for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 The symptom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no skin scarring occurred,less complication,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lacrimal sac anastomosis on chronic dacryocystitis is better.【Key words】Chronic dacryocystitis;Perforation of lacrimal sac;Rhinoplasty慢性淚囊炎在眼科门诊中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多与经济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1],尤其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表现为泪溢、流脓、反复擦拭眼睑,影响生活质量。
鼻内镜下改良式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发布时间:2022-10-14T05:13:17.64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3期作者:李璠[导读] 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治疗工作中选择鼻内镜下改良式泪囊鼻腔造口术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治疗慢性泪囊炎62例患者,时间介于2019年05月-2022年04月内,以奇偶数作分组处理,参照组纳入31例使用常规入路泪囊鼻腔吻合术,观察组纳入31例使用鼻内镜下改良式泪囊鼻腔造口术,对两组评定治疗有效率、李璠黑龙江省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治疗工作中选择鼻内镜下改良式泪囊鼻腔造口术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治疗慢性泪囊炎62例患者,时间介于2019年05月-2022年04月内,以奇偶数作分组处理,参照组纳入31例使用常规入路泪囊鼻腔吻合术,观察组纳入31例使用鼻内镜下改良式泪囊鼻腔造口术,对两组评定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概率做以比较。
结果:观察组纳入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测定为96.77%,相较参照组患者80.65%较高(P<0.05);观察组纳入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3%,相较参照组患者22.58%较低(P<0.05)。
结论:鼻内镜下改良式泪囊鼻腔造口术在慢性泪囊炎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可规避相关并发症出现,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并发症慢性泪囊炎是临床较常见的慢性炎症疾病,是因为泪囊出现继发性感染导致,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湿疹、无故溢泪。
临床大多选择手术治疗,传统的泪囊鼻腔造口术手术虽有治疗效果,但对患者产生较大创伤,术后并发症较多。
鼻内镜下改良式泪囊鼻腔造口术,对患者创伤较小,预后情况较好,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1]。
基于此,选取2019年05月-2022年04月我院治疗慢性泪囊炎62例患者,来分析慢性泪囊炎治疗工作中选择鼻内镜下改良式泪囊鼻腔造口术的效果。
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附35例疗效分析)
周兵;唐炘
【期刊名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年(卷),期】1994(1)2
【摘要】鼻内窥镜监视下经鼻行泪囊鼻腔造孔术,具有损伤小,方法简便、快捷,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报告了近期内一组35例(40眼)接受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的3~8个月的临床疗效随访观察结果,有效率为95%。
本文探讨了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总结归纳了手术规范步骤。
【总页数】4页(P80-83)
【关键词】泪囊鼻腔造孔术;鼻内窥镜下;并发症;疗效分析;手术;随访观察;经鼻;应用前景
【作者】周兵;唐炘
【作者单位】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北京同仁医院眼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7;R765
【相关文献】
1.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改良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观察 [J], 代维芳
2.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分析 [J], 刘春江;周辉;纪昌林;丁均;刘旭东
3.鼻内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附14例疗效分析) [J], 鲁孟显;刘江雁;袁逸铭
4.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附27例报告) [J], 肖玉丽;张波;张惠艳
5.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观察 [J], 曹汉海;乔秀军;黄咏梅;李建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目的:总结分析应用鼻内镜经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17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应用鼻内镜经鼻腔入路行鼻腔泪囊造口术,并进行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
结果:17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鼻内镜下可见泪囊造口形成良好者15例,占88%;偶有溢泪,鼻内镜下未见泪囊造口形成,但冲洗泪道可见原造口处有液体流出,泪小管有少许反流现象者2例,占11.7%;均无不良并发症。
结论:本术式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快、无面部瘢痕,疗效显著。
标签: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慢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以往眼科医生经鼻外行手术治疗,创伤大,面部有瘢痕。
鼻内镜是新开展的一种技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效率高,手术彻底,并发症少等优点。
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为该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术途径。
我科2005年3月~2008年5月经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口术1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7例,均为单眼,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20~54岁,平均30.5岁;患慢性泪囊炎病史1~8年不等。
按压泪囊区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溢出,诊断为慢性泪囊炎,经多次泪道冲洗或探通治疗均无效,术前经泪囊造影显示泪囊下端阻塞。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麻加黏膜表面麻醉,术前行硬质鼻内镜下鼻腔详细检查,了解是否有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阻塞因素。
①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②用1%地卡因液25 ml加1‰肾上腺素3.0~4.0 ml,浸湿棉片作鼻腔黏膜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加适量1‰肾上腺素,行鼻丘黏膜下浸润麻醉以及眶下神经和滑车神经阻滞麻醉。
③应用0°和30°内镜以钩突为后界,以中鼻甲前部附着处为上界,用镰状刀向前向下做-1.5 cm×1.5 cm的圆形黏膜切口,至骨表面,分离黏膜并将其去除,暴露出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可见二者之骨缝。
43例慢性泪囊炎的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临床分析陈章雄;杨凤【摘要】目的分析开展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慢性泪囊炎(其中7例伴有泪囊瘘管)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结果 38例患者溢泪消失,泪道冲洗通畅,泪囊造口处完全上皮化,呈圆孔型开放状态;3例溢泪症状减轻,泪道冲洗通畅,造口处呈裂隙状或针尖样大小;2例无效,溢泪症状未消失,泪道冲洗不通畅,造口处闭锁.总有效率为95.34%.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操作简单、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符合现代外科手术微创和美容要求.对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良好.【期刊名称】《中医眼耳鼻喉杂志》【年(卷),期】2019(009)001【总页数】2页(P17,34)【关键词】慢性泪囊炎;泪囊瘘管;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作者】陈章雄;杨凤【作者单位】635100,四川大竹,四川省大竹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610072,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
主要是沙眼侵及泪道形成瘢痕,或外伤造成鼻泪管阻塞,细菌在泪囊内繁殖所引起。
病情严重者炎症可向皮肤面穿破形成泪囊瘘管及内眦部皮肤湿疹,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随着鼻眼相关外科学的发展,利用鼻内镜技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已取得良好效果[1-2]。
我院在鼻内镜下对43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了鼻腔泪囊造口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43例,男5例,女 38例;左眼22例,右眼21例;年龄39~81岁,平均55岁;其中,6例伴泪囊瘘管,泪道冲洗时有大量黏脓性分泌物自瘘管流出,泪道冲洗不通畅:1例伴泪总管阻塞、1例伴泪小点闭锁、1例伴泪小点狭窄;17例伴有钩突肥大、中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窦炎等鼻部疾病,1例伴有萎缩性鼻炎;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0年。
1.2 治疗方法1%丁卡因和1:1 000肾上腺素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后,于中鼻甲前端鼻丘区再用2%利多卡因进行黏一骨膜下浸润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