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日本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鲁迅在揭露中国文言文对社会毒害之深基础上,以日语改革对国民造成的有益影响为成功范例要求汉字改革吸收外国语言的营养,实现中国文字拉丁化;他在揭露中国国民某些劣根性的基础上,对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实笃、有岛五郎、厨川白村的作品做了全面的关照和吸收;他在普及木刻以启蒙国民思想的前提下,对日本浮世绘做了有选择的“拿来”。总之,鲁迅是在改造国民性的视角下看待日本文化的。

关键词:鲁迅;改造国民性;日本文化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exposing the deep poison of Chinese wen-yen, Lu xun leanred from the successful example of the useful effect of Japanese reform to Japanese people, and absorbed the nutri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o reform Chinese words into Latinized Chinese characters.In order to expose some bad aspects of Chinese nationality, Lu xun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Japanese writers Mushanokoji Saneatsu, Arishima Takeo,Kuriyagawa Hakuson and absorbed something from them,. With the premise of generalizing woodcarving for the purpose of enlightening national thought, Lu xun did the option of “go ing fetch” to Japanese float world draw. By and large, Lu xun did treat Japanese culture under the perspective view of reform inng Chinese nationality.

Keywords: Lu xun; reforming nationality; Japanese culture

前言

鲁迅研究是国内外研究中国近现代人物专题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尤其是日本与中国的鲁迅研究更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其研究的聚焦点主要集中在鲁迅的思想、文学成就、改造国民性等方面,但是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的研究者都鲜有关于“鲁迅对日本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的系统性的论著。“鲁迅对日本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研究属于鲁迅日本观研究的一部分,目前,学术界对于鲁迅日本观的相

关研究也不多,而且非常分散。《鲁迅与中国现代史》主要是将民国以来至抗日战争前夕中国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长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者将鲁迅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加以整合成一本书。其中鲁迅的日本观主要在九一八事变与一二八事变这几张有较多着墨。《鲁迅后期思想研究》一书中,编者主要探讨鲁迅后期的思想,其中与日本观比较相关的是鲁迅的反帝思想与国际主义,提出了对日本军国主义软刀子的看法。《鲁迅与中外文化》集结了多位学者探讨鲁迅与中外文化的看法,王吉鹏撰文强调了鲁迅《野草》以及鲁迅之所以探讨国民性是受到厨川白村的影响。《鲁迅心史》中曾探讨了鲁迅与日本文化之间的关系,简略描述了鲁迅的思想如何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鲁迅与日本人》一书描述了鲁迅与日本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他和多位日本人的友好情谊,也稍微描述了他对日本人的观感。这些书籍使我的思路更加开阔,目标更加明确。本文试图以鲁迅关于日本的著作为基础对“鲁迅对日本文化的认识和态度”进行探讨,以弥补学术研究的不足。

鲁迅曾说:“要看别人的作品,但不可专看一个人的作品,以防被他束缚住,必须博采众家,取其所长,这才后来能够独立。”这是鲁迅对别人的文学作品所一贯秉持的态度,同样可以应用于他对世界文化所持的态度,从他的藏书里我们可以看到:既有西方人文主义的东西、医学著作、中国古代经络学,也有日本的一些考古方面的书。虽然有的书他也只不过是日常浏览,并未深究,但是经过他的消化吸收,这些本没有太多联系的书籍竟成了他著作的思想和素材来源,日本文化之于鲁迅只是他所接触的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与许多留日的有志之士一样,他虽然在日本感受到了不同于中国文化的异样震撼,但没有像周作人那样终身从事于日本文化研究以至到后来痴迷的程度。

鲁迅因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和身体力行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名留千古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在对待日本文化上,虽然鲁迅也把它当成吸收西方文化思想的媒介,但主要目的还是站在改造国民性的立场上对日本文化进行取舍、为我所用。本文重点阐述鲁迅如何将日本文化作为思想启蒙和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工具。

一、日本语言之于鲁迅

语言——人类思想交流、传播的媒介,是人类最优秀的发明,也是执掌一个社会形态最基本的东西,不同的社会就会有不同的语言相伴左右,因此想要革新人们的思想世界,语言革新必不可少,于日本、于中国都是如此。在日本,本土语言首先是和语,但有语言没有文字,汉字的传入首开日本文字之先河。封建社会末期,日本逐渐开始放弃中国古典文化而倾向于西方文化,有的人甚至将日本的落后全部归结于汉字,虽有偏见,但反映了日本人要求革新本国语言的要求。于是“他们有主张减少汉字的,有主张拉丁拼音的”,总之就是向西方文字靠拢,所以他们的文字吸收了英语、荷兰语、葡萄牙语等西方语言的营养。日语吸收西方语言的营养之后,逐渐形成了言文一致的口语体,改变了过去口语与书面语分离的现象,平时所见的日语书籍,用的语法都是很简单的,普通民众完全可以掌握。所以,改革后的日语更加适合在普通民众中普及,日本普通大众交流更加频繁,接受文化教育更加便利,日本国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普遍提高,现代化的国民性更容易培养。

在中国,教育自古就是上层社会的权利,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机会极少,教育的普及无从谈起。文言文的艰涩难懂更加有助于造就一代代有“奴性”的愚民。鲁迅对此就有很深刻的分析:“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因为汉字的艰深,汉字成为了少数人的专利品,全国大多数的人民没有也不可能掌握汉字,这样就使得人民群众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开来,永远做着铁屋中熟睡的愚民,国民永远得不到觉醒。

日本引入拉丁语后的有利影响与中国程式化的文言文对中国社会的荼毒之深之间的两相比较,使鲁迅得到了启示。

日语的改革给鲁迅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所以他主张在翻译上“宁信而不顺”:“日本语和欧美很‘不同’,但他们逐渐添加了新句法,比起古文来,更宜于翻译而不失原来的精悍的语气,开初自然是须‘找寻句法的线索位置’,很给了一些人不‘愉快’的,但经找寻和习惯,现在已经同化,成为己有了。”所以说,硬译有益于中国吸收新句法,也就有益于改造汉语、普及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