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识规范》编制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6
汽车零部件永久性标识规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汽车零部件上标示永久性标识的分类,塑料件、橡胶件及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部件和金属、电器件永久性标识的范围、要求、位置及出口车型海外认证零部件标识的特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新开发的汽车零部件,在产车型和已开发车型零部件按照原规定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QC/T 797-2008 汽车塑料件、橡胶件和热塑性弹性体件的材料标识和标记3 术语和定义3.1 黑匣子件:由川汽负责布置及外形的周边条件设计,并提出产品的功能要求和技术状态描述。
由供应商承担内部结构设计,并对产品设计结果负责,3D数模、2D图纸、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试验要求、功能要求等技术资料需得到川汽的书面确认。
供应商负责产品生产所需的工装模具、检具以及其它生产和物流器具的开发,并提供最终的符合要求的产品。
3.2 灰匣子件:由川汽负责布置及外形的周边条件设计,并提出产品功能要求和技术状态描述。
由川汽与供应商共同承担内部结构设计,并对产品设计结果负责,供应商的3D数模、2D图纸、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试验要求、功能要求等技术资料需得到川汽的书面确认。
供应商负责产品生产所需的工装模具、检具以及其它生产和物流器具的开发,并提供最终的符合要求的产品。
设计确认后,川汽可根据装配要求与供应商修改零部件的外形装配结构。
3.3 白匣子件:由川汽负责进行设计,并对产品设计结果负责。
川汽负责向供应商提供设计结果,包括所有3D数模、2D图纸、产品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试验要求、功能要求等技术资料,供应商进行产品生产所需的工装模具、检具以及其它生产和物流器具的开发,并提供最终的符合要求的产品。
3.4 可回收利用标识:用于标识汽车部件可以回收利用的标识,其包含构成部件材料的相关信息。
4 永久性标识分类永久性标识的标记分以下两类:a)塑料件、橡胶件及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部件;b)金属、电器件。
5 塑料件、橡胶件及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部件永久性标识5.1 一般性塑料件5.1.1 标识的构成重量≥100g的塑料件应有标志标识。
零部件再制造标准介绍零部件再制造标准介绍一、再制造定义再制造是指将已磨损或损坏的零部件或产品,通过拆卸、清洗、检测、加工、修复等过程,恢复其原有性能或赋予其新的性能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了对旧件的修复、改造和升级,同时也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二、再制造工程要求再制造工程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产品质量:再制造产品应能达到与新品同样的性能和质量标准。
2.环境保护:再制造过程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经济性:再制造产品应具有经济性,即成本应低于新品,同时也要考虑再制造过程的成本效益。
4.可靠性:再制造产品应具有与新品相同的可靠性,包括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5.标准化:再制造过程应遵循标准化原则,包括产品分类、拆卸、清洗、检测、加工、修复等环节的标准化。
三、再制造工艺流程再制造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产品拆卸:将废旧零部件从整机中拆卸下来。
2.清洗:清除零部件表面的油污、锈蚀和其他杂质。
3.检查和检测:对零部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检测,包括尺寸、形状、材料等方面的检测。
4.修复:对需要修复的零部件进行修复,包括机械加工、焊接、喷涂等工艺。
5.装配:将修复好的零部件装配到整机中,完成再制造过程。
四、再制造产品质量标准再制造产品质量标准应达到以下要求:1.性能指标:再制造产品应达到原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如精度、强度、刚度等。
2.外观质量:再制造产品的外观质量应达到原产品的标准,无明显缺陷或痕迹。
3.可靠性:再制造产品的可靠性应与原产品相当,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4.材料质量:再制造产品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原产品的材料标准,确保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五、再制造产品检验标准再制造产品检验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观检验:检查产品的外观质量,如是否有划痕、变形、裂纹等缺陷。
2.尺寸检验:检查产品的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长度、宽度、高度、角度等。
3.性能检验:按照产品说明书或相关标准进行性能测试,如通电试验、压力试验、液位试验等。
再生利用品和再制造品通用要求及标识再生利用品和再制造品通用要求及标识随着社会意识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再生利用品和再制造品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再生利用品是指通过对废弃物进行加工处理,使其重新成为可再利用的物品。
再制造品则是指通过对废旧产品进行修复、整修和改造,使其重新恢复到可以使用的状态。
这两种产品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再生利用品和再制造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我们有必要制定通用的要求及标识。
首先,再生利用品和再制造品的通用要求需要包括质量要求和安全要求两个方面。
从质量上看,再生利用品和再制造品应该具备与原产品相当的性能和功能,并且其寿命应该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
特别是对于再制造品,修复和改造过程中应严格把关,确保其结构和性能的稳定性。
在安全方面,再生利用品和再制造品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不应对用户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任何潜在威胁。
此外,再生利用品和再制造品的制造过程中需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规定,减少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其次,在再生利用品和再制造品上应采用统一的标识,以便消费者能够识别和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标识应包括产品的种类、生产厂商、再生再制造的标志,以及相关的质量和安全认证等信息。
通过标识,消费者可以了解到产品的背景和性能,并作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同时,标识也能提高消费者对再生利用品和再制造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促进其在市场上的推广和应用。
再生利用品和再制造品可以按照物品的类别进行标识。
例如,对于再生利用的纸张和纸制品,可以在产品的包装上标注“再生纸”或“再利用纸制品”,同时标示出相关的认证信息。
对于再制造的电子产品,可以在产品上附带一个“再制造”标志,以便消费者辨识出其特殊性。
此外,针对不同类别的再生利用品和再制造品,还可以制定相应的通用要求,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最后,再生利用品和再制造品的可追溯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可以追踪产品的来源和加工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推荐性国家标准《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汽车零部件编码标准1989年首次发布实施,该标准定义了汽车零部件的编码形式、组号和分组号划分原则及编码,为汽车零部件实现计算机管理提供了保障;2004年,结合汽车领域出现的新机构及企业需求,该标准进行第一次修订,极大的满足了企业管理零部件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新技术日异月新,出现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机构,现有标准的组号、分组号已经不能满足新型汽车零部件编号的需要;另外,该标准编制时,主要参照了商用车结构和定义,随着乘用车产品的不断发展,该标准急需修订,以满足乘用车企业的需要。
本标准已列入“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体系编号为:QC-102-204-303-401-506-002。
2019年第一批行业标准项目计划表(汽车行业)发布了QC/T《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标准制定计划,计划编号为2019-0498T-QC,主要起草单位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1.2.主要工作过程受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分技术委员会于2017年底启动推荐性国家标准《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标准研究工作。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东风公司技术中心”)作为牵头起草单位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共同成立标准起草组,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要求完成相关研究任务。
2016年10月,标准起草组开展了走访调研和预研交流工作,深入了解了汽车行业零部件编号情况,提出了零部件编号优化方案。
2017年3月东风公司技术中心代表起草在基础分标委年会上对标准的修订原因、修订思路及方案进行了介绍,听取了分标委委员和企业专家对标准制定的意见和建议,会议一致委员同意修订QC/T 265-2004标准。
2017年底,标准起草组完成了标准框架及正文内容编制,并对零部件组号、分组号梳理及完善工作进行了分工,从商用车、乘用车两个角度进行优化,确保标准覆盖范围的完整性。
汽车零部件永久性标识规定————————————————————————————————作者: ————————————————————————————————日期:ﻩ汽车零部件永久性标识规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汽车零部件上标示永久性标识的分类,塑料件、橡胶件及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部件和金属、电器件永久性标识的范围、要求、位置及出口车型海外认证零部件标识的特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新开发的汽车零部件,在产车型和已开发车型零部件按照原规定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QC/T797-2008 汽车塑料件、橡胶件和热塑性弹性体件的材料标识和标记3 术语和定义3.1黑匣子件:由川汽负责布置及外形的周边条件设计,并提出产品的功能要求和技术状态描述。
由供应商承担内部结构设计,并对产品设计结果负责,3D数模、2D图纸、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试验要求、功能要求等技术资料需得到川汽的书面确认。
供应商负责产品生产所需的工装模具、检具以及其它生产和物流器具的开发,并提供最终的符合要求的产品。
3.2灰匣子件:由川汽负责布置及外形的周边条件设计,并提出产品功能要求和技术状态描述。
由川汽与供应商共同承担内部结构设计,并对产品设计结果负责,供应商的3D数模、2D图纸、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试验要求、功能要求等技术资料需得到川汽的书面确认。
供应商负责产品生产所需的工装模具、检具以及其它生产和物流器具的开发,并提供最终的符合要求的产品。
设计确认后,川汽可根据装配要求与供应商修改零部件的外形装配结构。
3.3 白匣子件:由川汽负责进行设计,并对产品设计结果负责。
川汽负责向供应商提供设计结果,包括所有3D数模、2D图纸、产品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试验要求、功能要求等技术资料,供应商进行产品生产所需的工装模具、检具以及其它生产和物流器具的开发,并提供最终的符合要求的产品。
3.4可回收利用标识:用于标识汽车部件可以回收利用的标识,其包含构成部件材料的相关信息。
汽车零部件永久性标识规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汽车零部件上标示永久性标识的分类,塑料件、橡胶件及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部件和金属、电器件永久性标识的范围、要求、位置及出口车型海外认证零部件标识的特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新开发的汽车零部件,在产车型和已开发车型零部件按照原规定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QC/T 797-2008 汽车塑料件、橡胶件和热塑性弹性体件的材料标识和标记3 术语和定义3.1 黑匣子件:由川汽负责布置及外形的周边条件设计,并提出产品的功能要求和技术状态描述。
由供应商承担内部结构设计,并对产品设计结果负责,3D数模、2D图纸、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试验要求、功能要求等技术资料需得到川汽的书面确认。
供应商负责产品生产所需的工装模具、检具以及其它生产和物流器具的开发,并提供最终的符合要求的产品。
3.2 灰匣子件:由川汽负责布置及外形的周边条件设计,并提出产品功能要求和技术状态描述。
由川汽与供应商共同承担内部结构设计,并对产品设计结果负责,供应商的3D数模、2D图纸、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试验要求、功能要求等技术资料需得到川汽的书面确认。
供应商负责产品生产所需的工装模具、检具以及其它生产和物流器具的开发,并提供最终的符合要求的产品。
设计确认后,川汽可根据装配要求与供应商修改零部件的外形装配结构。
3.3 白匣子件:由川汽负责进行设计,并对产品设计结果负责。
川汽负责向供应商提供设计结果,包括所有3D数模、2D图纸、产品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试验要求、功能要求等技术资料,供应商进行产品生产所需的工装模具、检具以及其它生产和物流器具的开发,并提供最终的符合要求的产品。
3.4 可回收利用标识:用于标识汽车部件可以回收利用的标识,其包含构成部件材料的相关信息。
4 永久性标识分类永久性标识的标记分以下两类:a)塑料件、橡胶件及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部件;b)金属、电器件。
5 塑料件、橡胶件及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部件永久性标识5.1 一般性塑料件5.1.1 标识的构成重量≥100g的塑料件应有标志标识。
ICS.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备案号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技术要求机械式变速器The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s for Remanufacture of MechanicalTransmission(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前 言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广州市花都全球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浙江万里扬变速器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其他参加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技术要求机械式变速器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及其主要零部件的再制造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再制造机械式汽车变速器及其零部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识GB/T 汽车再制造零部件拆解技术规范GB/T 汽车再制造零部件分类技术规范GB/T 汽车再制造零部件清洗技术规范GB/T 汽车再制造零部件装配技术规范GB/T 汽车再制造零部件验收技术规范GB/T 汽车回收利用 术语GB/T 汽车零部件可回收利用性标识GB/T 20861 废弃产品回收利用术语QC/T 29063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技术条件QC/T 465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分类的术语及定义QC/T 568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 台架试验方法3 拆解和清洗3.1 变速器应按照《GB/T 汽车再制造零部件拆解技术规范》完全解体,并按照《GB/T 汽车再制造零部件清洗技术规范》对拆解后的变速器零部件进行彻底清洗。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识规范》
编制说明
1 任务来源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产销量和社会保有量持续提高,每年汽车报
废量也不断增加。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落
实科学发展观,发改委、科技部和环保总局等三部委于2006年联合发布了《汽车产
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以指导汽车生产和销售及相关企业开展并推动汽车产品报
废回收工作。
为了加强车辆回收利用方面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更好地完成车辆回收利用方
面标准的起草任务,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复全国汽标委于2008年4月筹备成立
了“道路车辆回收利用工作组”,工作组下设“车辆回收与再利用研究”、“禁限用物质
控制”和“零部件再制造”三个标准及技术研究小组。
2008年11月,国标委、发改委、工信部等16个部委联合印发了《2008-2010年
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围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完善了8个重点领
域的标准体系框架,提出了2008年至2010年标准制修订重点项目921项,包括国家
标准649项,行业标准272项。2008年12月,国标委通过快速立项通道对《规划》
中所列2008年启动的国家标准项目下达了正式计划,并印发了《关于下达2008年
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安全生产等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其中,《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识规范》属于“废旧产品及废弃物综合利用领
域”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项目,项目编号20083100-Q-339,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
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负责起草。
2.主要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上海市出入境
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3 标准主要编制过程
3.1 标准任务分工
2009年6月,全国汽标委回收利用工作组在贵阳召开2009年年会,就汽车零部
件再制造十项国家标准计划做了初步分工。2009年9月,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准启
动会在西安召开,确立了十项再制造国家标准的牵头承担单位和参与承担单位,正式
展开了标准的起草工作。会上确立了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上海市出入
境检验检疫局共同牵头承担《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识规范》的起草工作。
3.2 调研、收集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
标准起草小组根据标准制订的需要,收集了国内外有关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识
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资料,如美国SAE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准,FTC联邦贸易委
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Guides For the Rebuilt, Reconditioned and Other
Used Automobile Parts Industry》等,同时对国内、外主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现
有标志标识和标牌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撰写了调研报告。
在经过大量的企业调研、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标准提纲,确定了该标
准的框架内容和技术要求。标准起草小组成员单位内部进行讨论、论证,形成标准
初步文本。
3.3 《标识》标准起草小组讨论会
2009年12月4日,中汽中心与中汽协会、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北京召开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识规范》标准讨论会。对标识中标志的内容进行讨论时,
认为再制造标志对于再制造产品的管理至关重要,可以便于政府管理和消费者识别
再制造产品。再制造标志应当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代表性和艺术性,同时方便在再
制造零部件产品结构、标牌和外部包装上印刷、打刻和粘贴。因此,标志的选择应
当简洁、易于打刻、缩小后可以辨识,标志模具制作成本不应太高。对于发改委前
期发布的该项再制造标志,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艺术性,但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形状
稍显复杂、缩小后不易辨识、模具成本高等。
3.4再制造标准起草小组第二次工作会议
2009年12月10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准起草小组第二次讨论会在广州花都
召开,对初步形成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识规范》在十几家再制造企业范围
内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通过讨论,企业代表普遍反应该标志如果作为产品外包装
上印刷使用的标志,可以表现出其丰富的内容、色彩、对比度,具有较好的辨识性;但
对于产品标牌、零部件本身上打刻此标志则有一定的困难。标志内容丰富、线条细
腻、锯齿形状多,对于企业制作标志模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对于小尺寸件来
说,该标志缩小到一定程度后无法识别其中的内容,打刻到零部件上后辨识性降低。
会议讨论后认为:在产品总成外包装上的再制造标志,建议采用该标志,而对于零部件
本身和标牌上的再制造标志,
考虑提出一种新的,结构简单、易于辨识的标志,具体何处采取何种标志在下次
会议上进行讨论确定。
3.5再制造标准起草小组第三次工作会议
2010年03月22~25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工作组在成都召开了“汽车零部件
再制造”工作组标准起草第三次工作会议,来自标准起草单位、工作组成员单位及其
他单位的50多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鉴于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发布了发改环资[2010]294号文《关于启用并
加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志管理与保护的通知》,决定采纳该标志作为《汽车
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识规范》中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志的唯一方案;标识的标
注位置改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应在产品外观明显标注标识,对由于尺寸等原因
无法标注标识的产品,可只标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志,无法标注标志的,应在产
品包装和产品说明书中进行标注;标准的适用范围改为:适用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
品;标识内容增加“至少”两字,即改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识中应至少包含以下
内容;标准中的“再制造厂”统一改为“再制造企业”;5.2.1中顿号改为“或”,即对于产品
外部包装、使用说明书、广告宣传材料上的标识,应采用印刷或喷涂等方式进行标
示;5.3.1删除“在任何情况下”;5.3.3中字体高度应不小于2mm,深度应不小于0.1mm;
建议补充再制造产品标志的颜色、尺寸以及标准实施日期建议等相关规定。
4 标准的制订原则与标准的主要内容
3.1 标准的制订原则
(1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
和规定编写;
(2贯彻回收利用、再制造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
策》、《关于启用并加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志管理与保护的通知》等;
(3 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
3.2 标准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识的内容、标示位置、标示方式与标示
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
标准定义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志和汽车零部件
再制
造产品标识的定义;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识中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志;
产品中文名称;
再制造企业名称;
再制造产品序列号;
再制造产品生产日期;
再制造产品规格或型号
再制造产品标志标识的标示位置: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应在产品外观明显标
注标识,对由于尺寸等原因无法标注标识的产品,可只标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
志,无法标注标志的,应在产品包装和产品说明书中进行标注。
再制造产品标志标识的标示方式:对于产品外部包装、使用说明书和广告宣传
材料上的标识,应采用印刷或喷涂等方式进行标示;对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上的
标识,制造厂应选择以下几种标示方式之一进行标示:
直接打刻在不易拆除或更换的零部件结构件上;
打印在标牌上,但此标牌应同样是永久固定在a所述的车辆结构件上;
使用柔性标签粘贴在产品上,标签及粘贴要求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再制造产品标志标识的标示要求: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识应清楚易见、坚
固耐久和不易替换;标识中的标志应使用附录A中图A.1所示标志;汽车零部件再制
造产品标识的字码高度,若直接打刻在结构件上,则字高应不小于2mm,深度应不小
于0.1mm。
再制造企业的标示责任: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应负责按本标准规定的标示位
置、标示方式和标示要求对再制造产品标识进行标示,并应在产品说明书中对全部
标识的标示位置、标示方式加以说明。
4 标准水平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识规范》是新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对于规范国
内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该标准的制定,填补了国内空白,为配
合《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的实施将起到重要作用,为汽车产品的回收利用
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