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编制说明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7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企业标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依据,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制定的统一的、强制性的规范性文件。
企业标准的编制对于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企业标准的编制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企业标准的编制流程。
1.确定编制计划,企业标准的编制应当有明确的计划和时间表,确定编制的目的、范围、依据和参与人员。
2.召集编制组成员,根据编制计划,召集编制组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3.调研和收集资料,对相关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进行调研,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为制定企业标准提供参考。
4.制定初稿,编制组成员根据调研和资料收集情况,制定企业标准的初稿,明确标准的内容、要求和技术指标。
5.征求意见,将初稿分发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征求意见和建议,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6.审定定稿,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企业标准的定稿,由主管领导审定并正式发布。
二、企业标准的编制注意事项。
1.科学合理,企业标准的制定应当科学合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性。
2.参与广泛,企业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确保标准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3.技术可行,企业标准的制定应当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技术水平,确保标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时效性,企业标准的制定应当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变化。
5.定期评估,企业标准的制定后应当进行定期评估和修订,确保标准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6.宣传推广,企业标准的制定后应当进行宣传推广,让全体员工了解并严格执行标准要求。
三、企业标准的编制效益。
1.规范管理,企业标准的制定能够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水平。
2.提高产品质量,企业标准的制定能够明确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指标,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3.降低成本,企业标准的制定能够规范生产流程和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增强市场竞争力,企业标准的制定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标准编制说明一、前言。
编制标准是为了规范和统一工作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档旨在指导文档创作者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文档编制,以提高文档的规范性和可读性。
二、编制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文档创作者,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文档、操作手册、用户指南等各类文档的编制。
三、编制原则。
1. 准确性,文档内容应准确反映实际情况,避免错误和误导。
2. 规范性,文档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统一格式和风格。
3. 完整性,文档内容应完整,不遗漏重要信息。
4. 可读性,文档应易于理解和使用,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的词语。
5. 更新性,文档应及时更新,保持与实际操作流程的一致性。
四、编制步骤。
1.明确编制目的和对象,在开始编制文档之前,需要明确文档的编制目的和对象群体,以便确定文档内容和风格。
2.收集相关资料,收集与文档内容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包括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产品说明等。
3.组织文档结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合理组织文档结构,包括目录、标题、正文、附录等部分。
4.撰写文档内容,根据已确定的文档结构,开始撰写文档内容,确保内容准确、清晰、简洁。
5.校对和修改,完成文档撰写后,进行严格的校对和修改,确保文档内容无误。
6.定稿和发布,经过校对修改后,文档创作者应对文档进行定稿,并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发布。
五、编制要求。
1.格式规范,文档应符合规定的格式要求,包括字体、字号、段落间距、页眉页脚等。
2.语言规范,文档应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避免使用口头语和方言,保持语言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3.图表规范,文档中的图表应清晰、准确,标注完整,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4.术语规范,文档中的专业术语应准确使用,避免混淆和误解。
5.排版规范,文档的排版应整齐美观,版面清晰,便于阅读和理解。
六、编制检查。
文档创作者在编制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自查和互查,确保文档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七、总结。
编制标准是文档创作者必须遵守的规范,通过遵循标准的要求,可以提高文档的质量和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包括《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十方面容:(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国家标准时,应增列新旧国家标准水平的对比;(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七)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八)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容);(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工业重质氧化镁化工行业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文件“发改办工业[2004]195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在2004年~2005年完成HG/T2679—1995《工业重质氧化镁》化工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
该标准由天津化工研究负责起草,松江县金星化工厂参加起草,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归口。
二产品概况1产品性质分子式:MgO分子量:40.30重质氧化镁性质:白色或米黄色粉末,不溶于水和乙醇,在空气中能逐渐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生成碳酸镁复盐。
在热水中能部分水化生成氢氧化镁。
重质氧化镁与氯化镁溶液拌和,易胶凝硬化生成镁氧水泥。
重质氧化镁随生产条件的不同,其活性有较大区别,在800℃~900℃下煅烧成的重质氧化镁有较大活性。
2产品用途重质氧化镁:在磁性材料行业用于采色电视机偏转线圈和其它铁氧体磁性材料,钢球抛光行业做抛光剂,电器行业做酚醛树脂原料,染料行业作对氨基苯酚的生产辅料,在玻璃、瓷、工业催化剂、环保行业也有应用。
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一、引言。
企业产品标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依据,是保障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编制说明旨在规范企业产品标准的编制流程,确保产品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二、编制范围。
企业产品标准编制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产品的标准制定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的技术规范、性能参数、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
三、编制原则。
1.科学性原则,产品标准应基于科学的技术依据和实践经验,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合理性原则,产品标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同时兼顾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3.实用性原则,产品标准应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能够指导生产实践,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四、编制程序。
1.确定编制任务,由企业相关部门确定需要编制的产品标准,明确编制的目的和范围。
2.收集资料,收集与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资料、市场调研数据等,为产品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3.制定草案,根据收集的资料,制定产品标准的初步草案,包括技术要求、测试方法、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
4.征求意见,将初步草案提交给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征求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5.修订完善,根据征求意见的结果,对初步草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产品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6.审定发布,由企业相关部门审定最终版本的产品标准,并进行内部公示和发布,确保全员知晓。
五、编制要求。
1.技术要求,产品标准应包括产品的技术参数、性能要求、使用范围等内容,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2.测试方法,产品标准应明确产品的测试方法和标准,确保产品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3.质量控制要求,产品标准应包括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和生产工艺要求,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4.标准修订,产品标准应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确保产品标准与时俱进,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
六、总结。
企业产品标准的编制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团体标准编写标准编制说明团体标准编写是指由一个团体或组织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标准规范,其编制过程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团体标准编写的流程和要点,以便于各团体或组织能够正确、规范地进行标准编制工作。
一、确定编制标准的需求。
在进行团体标准编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编制标准的需求。
这包括确定编制标准的目的、范围、适用对象等内容。
只有明确了标准编制的需求,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的工作。
二、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
确定了标准编制的需求之后,团体或组织需要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
工作组的成员应包括相关领域的专家、技术人员以及相关利益相关者,以确保编制出的标准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三、制定标准编制计划。
在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之后,需要制定标准编制计划。
计划中应包括编制标准的时间节点、工作任务分工、编制程序等内容,以确保标准编制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收集资料和研究分析。
在制定了标准编制计划之后,工作组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和进行研究分析。
这包括调研市场需求、分析技术趋势、了解国内外标准情况等内容,以便于制定出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标准。
五、起草标准内容。
在收集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研究分析之后,工作组需要开始起草标准的内容。
标准的内容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同时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技术标准,以确保标准的合法性和适用性。
六、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
起草标准内容之后,需要征求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并对标准内容进行修改完善。
征求意见的范围应包括专家、企业、用户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七、审定和发布标准。
在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之后,工作组需要对标准内容进行审定,并最终发布标准。
发布标准后,还需要进行宣传推广和培训工作,以确保标准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执行。
通过以上的步骤,团体或组织就能够完成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完善,以确保编制出的标准能够真正符合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要求。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格式规范一、标准的编制说明应包含的主要内容(一)工作简况(必要项)(拟制成编制说明时,此标准编号“(一)”调整为“一、”,以下类推。
此为一级标题,格式固定,不需另行更改。
)1.任务来源××××年××月××日,由××××××(起草单位)申请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年度云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批准《××××》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下同)。
2.起草单位、协作单位(没有就删除)起草单位:(名称需与印章相同)协作单位:(没有就不写)3.主要起草人(以表格形式将内容明确)(二)制定(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重要项、需充分说明)(三)主要起草过程(必要项)综合性叙述,不以时间过程记录。
如资料收集、调研、试验论证、拟稿、征求意见、整理送审等内容。
(四)制定(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必要项)(五)主要条款的说明(重要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
修订标准时,应增列新旧标准水平的对比。
主要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必要项)需说明征求多少家单位的意见,这些单位的类型为(生产、销售、使用、科研、行业主管、大专院校、检测机构等)(七)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选填项,无此项,删除。
)(八)作为推荐性或强制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必填项)(推荐性标准不写理由,只提建议。
)例: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实施。
精制粉丝企业标准
编制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以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淮山淀粉、小麦淀粉、小麦面粉、红薯淀粉、豆类淀粉、大米、饮用水、食用盐为原料,经和浆、成型、冷却、干燥等工艺加工制成的条状或丝状的非即食性精制粉丝。
为规范企业生产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要求,特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本品主要原料食用淀粉,经加工后制成的粉条、粉丝,其配方、工艺符合GB2713-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淀粉制品》的规定。
本标准中的感官指标根据产品的特征而制定,理化指标是根据工艺配方及多次实测数据而确定的。
理化指标参考GB2713-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淀粉制品》、GB/T 23587-2009《粉条》、NY/T1039-2014《绿色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的规定而制定,理化指标中的铅参考GB 2762-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淀粉制品)的规定而制定,其中铅的限量指标严于GB 2762-2017的规定【备注:GB 2762-2017中规定淀粉制品铅(以Pb计)的限量值≤0.5mg/kg,本标准规定铅(以Pb计)<0.5mg/kg】;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符合GB 2760-2014的规定,聚丙烯酸钠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
1、本标准编写的格式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进行编写。
2、本司经对原料、工艺、技术指标反复验证分析,确认标准切实可行。
3、本标准的原料、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均等同采用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
龙岩裕顺食品有限公司
2017年7月12日。
标准编制说明标准编制说明。
一、前言。
标准编制是指根据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对某一特定领域的产品、服务或管理活动进行规范和统一,以便于实施和监督。
标准编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技术进步、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档旨在介绍标准编制的基本流程和要点,以便于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进行参考和遵循。
二、标准编制的基本流程。
1. 确定编制标准的需求,首先需要明确编制标准的目的和范围,明确标准的适用对象和领域,以及编制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制定标准编制计划,在确定编制标准的需求之后,需要制定详细的标准编制计划,包括编制标准的时间节点、参与人员、编制流程等内容。
3. 收集资料和信息,在编制标准之前,需要收集和整理与标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包括国内外相关标准、行业技术资料、市场调研数据等。
4. 制定标准草案,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制定标准的初步草案,包括标准的内容、结构、技术要求等。
5. 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制定初步草案后,需要向相关的专家、企业和用户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6. 审核和批准,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后,需要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评审,最终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确定正式标准。
7. 发布和实施,标准经过批准后,需要进行正式发布,并在相关领域进行推广和实施,以确保标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三、标准编制的要点。
1. 确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对象,在编制标准之前,需要明确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对象,以便于标准的实施和执行。
2. 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内容和结构,标准的内容和结构需要科学合理,既要符合实际应用需要,又要符合技术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3. 注重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标准的制定需要注重实际应用,要符合市场需求,易于操作和执行。
4. 加强标准的宣传和推广,标准的实施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相关人员的标准意识和执行能力。
5. 建立标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标准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标准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标准编制说明标准编制是指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积累,为促进国家/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生产安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编制的文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活动。
标准编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涉及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制度性文件等多个环节,由标准编制规范要求、标准编制过程、标准实施管理及有关技术支撑等环节组成。
一、标准编制规范要求标准编制规范主要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1、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法律法规授权,由国家层面发布的标准,具有全国统一的适用性,是法律法规实施的重要手段,为推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了基础。
2、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是指地方政府授权,地方政府发布的标准,主要应用于该地区的行业和产品,用于辅助国家标准执行任务,实行有关行政监督管理活动,适用范围一般不超过其行政区域范围。
3、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指行业团体授权,由行业团体或行业社会组织发布的标准,更加具体深入,是国家标准在行业内的具体实施,它一般赋予一定的行业自律性,行业标准的编制一般需要经过行业团体或行业社会组织的批准。
二、标准编制过程标准编制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许多专业领域,必须在技术跟进、技术衔接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做有效的安排才能达成有效的标准编制工作。
1、组建标准编制小组。
标准编制小组一般由标准编制负责人(一般是研究所、制定单位或技术机构等由主管单位指定)、标准编制主要成员(如技术研究开发人员、行业技术专家、企业技术专家等)及其他必要的协助人员组成,根据标准编制工作需要,可加入相关的行业组织代表或者第三方机构的代表。
2、详细的调查研究。
在编制过程中,应详细调查研究标准编制的背景,其中包括有关国内外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国内外类似产品或者类似业务在科学认识、产品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国内外行业标准在编制原则、规范内容、技术要求等方面的研究,国内外企业实施标准的技术实践等等方面的研究。
3、标准制订过程。
江门市地方标准《标准编制说明编写规范》编制说明一、背景意义标准是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
自从有了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就有了规范化、统一化需求,标准应运而生。
从生产工具到制造工艺,从日常生活到社会经济,从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的国际标准化,都体现着标准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
标准不同于学术论文和教科书,其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而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文件。
从标准的制定目的到制定程序,从标准的制定原则到归口管理都有专门的途径,标准制定工作自成系统;其中标准编制说明是标准起草过程汇总的重要辅助文件,是标准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是充分理解标准技术内容的依据。
顾名思义,标准的编制说明是记录标准编制过程中需要分析论证和解释说明事项的文件。
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力求标准涉及诸方面的认同,达成协议性意见,为了理解标准条款的正确含义和适用条件,也为了标准修订工作的连续性,需要记录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情况和信息、阐述论证或者解释说明,这些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只能写入编制说明。
因此,每个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制定过程的每个阶段都应该同时编写相应的编制说明;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负责起草单位应按《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起草标准,同时编写“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此是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条文赋予了标准的编制说明的重要地位,也告知标准制定和管理人员编写标准编制说明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科学而规范的编制说明有助于标准审查人员、标准应用人员以及数年后的标准修订人员对标准的编制依据、问题说明等进行查阅、讨论和研究;所以有必要对“标准编制说明”文件制定统一的编写规范,规定编制说明中包括哪些必备条款、可选条款,每个条款的编写要求,指导标准编写人员编写出配套的、合格的标准辅助说明文件。
《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包括
《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十方面内容: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国家标准时,应增列新旧国家标准水平的对比;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七)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八)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工业重质氧化镁化工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文件“发改办工业[2004]195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在2004年~2005年内完成HG/T 2679—1995《工业重质氧化镁》化工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
该标准由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负责起草,上海松江县金星化工厂参加起草,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归口。
二产品概况
1 产品性质
分子式:MgO
分子量:40.30
重质氧化镁性质:白色或米黄色粉末,不溶于水和乙醇,在空气中能逐渐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生成碳酸镁复盐。
在热水中能部分水化生成氢氧化镁。
重质氧化镁与氯化镁溶液拌和,易
胶凝硬化生成镁氧水泥。
重质氧化镁随生产条件的不同,其活性有较大区别,在800℃~900℃下煅烧成的重质氧化镁有较大活性。
2 产品用途
重质氧化镁:在磁性材料行业用于采色电视机偏转线圈和其它铁氧体磁性材料,钢球抛光行业做抛光剂,电器行业做酚醛树脂原料,染料行业作对氨基苯酚的生产辅料,在玻璃、陶瓷、工业催化剂、环保行业也有应用。
可作为镁盐生产的基本原料,可制造人造化学地板,人造大理石,防火防热板,防火管,隔音板,还可作耐火材料,镁氧水泥和氧化镁陶瓷等。
3 生产工艺
3.1 菱镁矿煅烧法将精选菱镁矿(MgCO3)在煅烧炉中煅烧,可制得各种活性的重质氧化镁。
3.2 轻质氧化镁重烧法将用海水石灰法或其他化学方法制得的轻质氧化镁用卤水为原料,利用碳酸氢铵或碳化氨水生产轻质氧化镁。
卤水经净化后和碳铵进行复分解反应1~4h,生成碳酸镁沉淀。
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后,将碳酸镁进行干燥煅烧到800℃~900℃得到轻质氧化镁。
三编制标准的原则和依据
3.1 编制原则
3.1.1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3.1.2 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
3.1.3 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3.1.4 符合用户要求,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对外贸易。
3.2 编制依据
3.2.1 国内外标准指标对比表(见附表1);
3.2.2 国内外标准试验方法对比表(见附表2);
3.2.3 国内生产厂质量月报;
3.2.4 编制过程中的验证数据。
四国内外标准对比及制标设想1 关于采用国外先进国家标准
目前未收集到国外标准,只收集到邢台市鹏飞镁盐厂重质氧化镁企业标准(冀
Q/XPZM 07-1996),我国化工行业标准为HG/T 2679—1995《工业重质氧化镁》(指标对比见附表1)。
由于未收集到相应的国外标准,因此在原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企业标准进行修订。
2 指标的确定
2.1 指标项目和级别的确定
原行业标准与冀Q/XPZM 07-1996重质氧化镁指标项目设置的基本一致,本次修订保持原行业标准指标项目和级别不变。
2.2 指标参数的的确定
2.2.1 氧化镁含量
原行业标准氧化镁含量Ⅰ类二个级别为90.0%、85.0%;Ⅱ类二个等级分别规定为93.0%、90.0%;企业标准中氧化镁含量三个等级分别为95.0%、93.0%、90.0%,随着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也相应提高,根据目前生产和使用的实际情况,Ⅰ类产品的氧化镁含量二个级别调整为95.0%、93.0%;Ⅱ类产品保持原行业标准不变。
2.2.2 氧化钙含量
原行业标准氧化钙含量Ⅰ类二个级别为1.5%、2.0%;Ⅱ类未作规定。
根据目前生产和使用的实际情况,Ⅰ类产品的氧化钙含量二个级别调整为1.0%、1.5%;Ⅱ类产品保持原行业标
准不变。
2.2.3 盐酸不溶物含量
原行业标准盐酸不溶物含量Ⅰ类二个级别为2.0%、4.0%;Ⅱ类未作规定。
根据目前生产和使用的实际情况,Ⅰ类产品的二个级别调整为0.6%、1.0%;Ⅱ类产品保持原行业标准不变。
2.2.4 三氧化二铁含量
原行业标准三氧化二铁含量Ⅰ类二个级别为2.5%、3.0%;Ⅱ类未作规定。
根据目前生产和使用的实际情况,Ⅰ类产品的二个级别调整为1.5%、2.0%;Ⅱ类产品保持原行业标准不变。
2.2.5 灼烧失量
原行业标准灼烧失量含量Ⅰ类二个级别为3.0%、5.0%;Ⅱ类二个等级分别规定为3.5%、4.0%。
基本满足用户使用,因此本次修订保持原行业标准不变
2.2.6 筛余物含量
原行业标准通过125μm试验筛的筛余物含量Ⅰ类二个级别为0.5%、0.5%;Ⅱ类二个等级分别规定为0.5%、0.5%。
基本满足用户使用,因此本次修订保持原行业标准不变Ⅱ类未作规定。
2.2.7 密度
原行业标准密度指标只有Ⅱ类一等品做了规定,设置为3.30~3.43。
基本满足用户使用,因此本次修订保持原行业标准不变Ⅱ类未作规定。
2.2.8 凝固时间
原行业标准凝固时间分为两个指标,一个是初凝时间,只有Ⅱ类二个级别做了规定,设置为40min、40min;另一个为终凝时间,只有Ⅱ类二个级别做了规定,设置为4.0h、8.0h。
基本满足用户使用,因此本次修订保持原行业标准不变Ⅱ类未作规定。
2.2.9 抗折强度
原行业标准抗折强度只有Ⅱ类一级品做了规定,设置为10MPa。
基本满足用户使用,因此本次修订保持原行业标准不变Ⅱ类未作规定。
2.3 试验方法的确定
收集到的各企业标准均为指标,未收集到相关的试验方法,HG/T 2679—1995工业重质氧化镁试验方法见附表2。
2.3.1 氧化镁含量的测定
原行业标准氧化镁含量测定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以三乙醇胺做掩蔽剂,pH为10时,铬黑T为指示剂用0.02mol/LEDTA络合滴定,先测出镁钙合量,再减去钙含量。
行业标准所使用的方法为测定镁含量最为常用的试验方法,测定结果准确,本次测定仍使用该方法。
2.3.2 氧化钙含量的测定
原行业标准氧化钙含量测定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以三乙醇胺做掩蔽剂,pH大于12时,钙羧酸指示剂,用0.02mol/LEDTA络合滴定。
该方法测定钙含量结果准确,操作方便,本次测定仍使用该方法。
2.3.3 盐酸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原行业标准盐酸不溶物测定方法为:称取5g试样,加盐酸溶解后,过滤,洗涤,残渣于850℃~900℃灼烧至恒重。
该方法为测定盐酸不溶物的常用方法,因此本次修订仍保持原方法不变。
2.3.4 三氧化二铁含量的测定
我国行业标准使用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是国际标准及我国国家标准测铁含量的通用方法,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因此本次修订仍保持该方法不变。
2.3.5 灼烧失量的测定
我国行业标准规定称量1g试样,在850℃~900℃灼烧至恒重。
我国标准规定的温度区
间较窄,操作条件更容易被重复,因此本次修订仍保持原行业标准规定的方法不变。
2.3.6 筛余物含量的测定
我国行业标准为在试验筛中,使用软毛刷将一定量样品筛分,筛分至无样品漏下时,称量筛余物的质量,计算求出筛余物的含量。
本次修订仍保持该方法不变。
2.3.7 密度
我国行业标准中使用国家标准GB/T4472《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测定通则》中规定的比重瓶法。
本次修订仍保持该方法不变。
2.3.8 凝固时间的测定
我国行业标准规定使用水泥凝结测定仪进行测定,称取15g试样,加入氯化镁溶液,均匀拌和后置于水泥凝结测定仪上,规定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0.5~1.0)mm时所需时间为初凝时间,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不超过1.0mm时所需时间为终凝时间。
本次修订仍保持该方法不变。
2.3.9 抗折强度的测定
我国行业标准规定使用置于陶瓷抗折强度测定机进行测定,称取15g试样,加入氯化镁溶液,均匀拌和,于(28±3) ℃下放置24h,置于陶瓷抗折强度测定机上测定。
本次修订仍保持该方法不变。
2.4 包装的确定
各企业的包装基本上都使用两层包装方式,内衬聚乙烯塑料袋,外套塑料编织袋。
规格有10Kg,20Kg,40Kg。
个别企业使用了吨包装方式。
各企业在包装上都执行原行业标准中的规定,本次修订仍保持原行业标准中规定的包装方式。
五水平分析本标准在原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生产和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其中Ⅰ类产品氧化镁含量、氧化钙含量、盐酸不溶物含量、三氧化二
铁含量与原标准相比提高了指标要求,试验方法为经典、常用的分析方法,测定结果可靠。
综上所述本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