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_血细胞比容测定、平均值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366.00 KB
- 文档页数:22
第四部分专业课程标准《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参考学时:160学时职业岗位:医院检验科、中心血站、检疫检测中心、生物制剂公司、生物技术开发工程师等。
职业资格证书:全国卫生资格证(初、中、高级)适用对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三年制高职高专学生)一、课程定位(一)课程地位《临床检验基础》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也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它是以临床上常规的检验项目为中心,对人体血液、体液、分泌物与排泄物和脱落细胞等进行一般性状、理化性质、形态学的检验。
阐述检验方法学的同时,也探讨检验医学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为临床诊断、病情分析、疗效观察、疾病预防等提供资料和依据。
(二)课程任务《临床检验基础》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课件、实验课教学、医院见习、顶岗实习的途径让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具体项目的基本检测方法。
本课程分上、下两个学期完成,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书写质量、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核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综合考核与评价,旨在让学生在毕业时成为具有独立完成常用临床检验项目,对实验结果具有初步分析和解释能力,并具有一定的临床检验见习、实习工作经验,为以后考取全国卫生资格证和成为一名优秀的检验技术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前后续课程前续课程是基础课程,它引领学生走进医学的殿堂,了解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平行课程为专业课程,它们与《临床检验基础》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交叉。
后续课程为前绪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延伸。
表1 课程组成和作用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设计理念★本着课程设计理念的人性化与人文化的依据,本课程按照医学检验部(科)临检室对岗位工作能力的要求,以临检室检验项目为导向,将检验科工作流程融入到理论教学的讲授中。
★遵照我院“附属医院+乡镇医院”人才培养模式,除实验课教学外,还安排学生去附属医院见习、实习,带教老师指导学生操作,体验真实工作环境,实现“教中做,做中学”,真正做到“教学中有病房,病房中有课堂”。
血细胞比容测定的临床意义以血细胞比容测定的临床意义为标题,本文将介绍血细胞比容的概念、测定方法、临床意义及其应用。
一、血细胞比容的概念和测定方法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所占的比例,也称红细胞压积。
它是一个重要的血液指标,可以反映红细胞数量和体积的变化。
血细胞比容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离心法和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法。
其中,离心法是常用的手工测定方法,通过将血液旋转离心,使红细胞和血浆分离,并测定两者的体积比例来计算血细胞比容。
二、血细胞比容的临床意义1. 诊断贫血血细胞比容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范围时,意味着红细胞数量或体积的减少,可能由于失血、破坏、生成障碍等原因引起。
因此,血细胞比容可以作为诊断贫血的重要依据。
2. 监测治疗效果血细胞比容也可以用于监测贫血治疗效果。
例如,治疗贫血后,血细胞比容会随着红细胞数量和体积的恢复而增加,因此可以通过连续测定血细胞比容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3. 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某些疾病,如肾脏疾病、心力衰竭等,可以影响血细胞比容。
例如,肾脏疾病患者可能因为失去了分泌红细胞生成素的能力而导致贫血,血细胞比容也会随之下降。
因此,测定血细胞比容可以帮助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
4. 判断输血指征在输血前,测定血细胞比容可以帮助判断输血的指征。
例如,对于贫血患者,如果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范围,可能需要进行输血以提高红细胞数量和体积。
三、血细胞比容的应用1. 临床诊断在临床上,血细胞比容可以作为诊断贫血、肾脏疾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指标之一,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 治疗监测血细胞比容可以用于评估贫血治疗的效果,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并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
3. 输血指征血细胞比容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输血的指征,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4. 预防措施血细胞比容还可以用于预防措施的制定。
例如,对于肾脏疾病患者,如果发现血细胞比容下降,可以采取措施促进红细胞生成,以预防贫血发生。
第一章血液一般检验的基本技术㈠单项选择题(A型题)1。
成人静脉采血时,通常采血的部位是(A1型题)"实践技能”A 手背静脉B 肘部静脉C 颈外静脉D 内踝静脉E 股静脉2. 静脉采血时,错误的操作是(A1型题)“实践技能”A 从内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皮肤B 进针时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C 见回血后松开压脉带D 未拔针头而直接将血液打入容器E 如需抗凝应轻轻混匀3. EDTA盐抗凝剂不宜用于(A1型题)“实践技能"A 红细胞计数B 白细胞计数C 血小板计数D 白细胞分类计数E 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功能试验4. 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A1型题)”基础知识”A 阻止凝血酶的形成B 阻止血小板聚集C 除去球蛋白D 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E 除去纤维蛋白原5。
关于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A1型题)”专业知识”A EDTA—Na2溶解度大于EDTA—K2B EDTA盐与血浆中钙离子生成螯合物C 肝素作为抗凝血酶Ⅲ的辅因子而抗凝D 枸橼酸钠可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 枸橼酸钠可用于输血保养液6。
对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A1型题)”基础知识”A 草酸铵可使血细胞膨胀B 双草酸盐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C 对Ⅴ因子保护差D 过去用于凝血象的检查E 可干扰血浆中钾,钠和氯的测定7。
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时首选抗凝剂是(A1型题)"基础知识”A EDTA—K2B EDTAC EDTA-Na2D 肝素E 枸橼酸钠8. 肝素抗凝主要是加强哪种抗凝血酶的作用(A1型题)"基础知识”A 抗凝血酶ⅠB 抗凝血酶ⅡC 抗凝血酶ⅢD 抗凝血酶ⅣE 抗凝血酶Ⅴ9。
关于双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说法是(A1型题)"专业知识"A 草酸钾可使红细胞缩小B 草酸铵可使红细胞胀大C 不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D 过去用于凝血象的测定E 目前应用较少10。
凝血象检查时,抗凝剂最好用(A1型题)”专业知识”A EDTA-K2B 38g/dl枸橼酸钠C 109mmol/L枸橼酸钠D 肝素E 草酸钠11. 关于细胞成分的特性,正确的说法是(A1型题)”基础知识"A 嗜酸性颗粒为酸性物质B 中性颗粒为酸性物质C 细胞核蛋白为碱性物质D Hb为碱性物质E 淋巴细胞浆为嗜酸性物质12. 关于瑞氏染色,错误的说法是(A1型题)”实践技能"A 室温越高,染色时间越短B 染液浓度越高,染色时间越短C 细胞数量越多,染色时间越长D 先倒去染液再用流水冲洗E 用缓慢的流水冲去染液13.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the ICSH, the best anticoagulant for the blood routine tests isA trisodium citrateB sodium oxalateC EDTA—Na2D EDTA-K2E heparin14。
血常规检查——(判断贫血指标—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中文名称: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英文名称:MCHC名词解释:指每升红细胞中平均所含血红蛋浓度,以g/L表示。
推算公式:MCHC=MCH/MCV=Hb/Hct (g/l, 习惯用%化表示), 理解为离心仅剩下红细胞(白细胞等忽略)后,血红蛋白的比例, 化验介绍: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种平均值,是根据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比积结果计算出来的,对贫血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
临床意义: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大细胞性贫血 94~160fl 32~50pg 32~36%正细胞性贫血 80~90fl 27~31pg 32~36%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72~80fl 21~24pg 32~36%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50~80fl 21~29pg 24~30%正常参考值:血球计数仪法、人工法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90fl平均红细胞蛋白量(MCH):27~31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36%[临床意义]分为生理性或病理性增高。
1.生理性增高: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往往高于平原地区的居民。
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排除水分过多可导致暂时性的血液浓缩,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轻度升高。
新生儿则为生理性增高。
2.病理性升高:(1)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病人,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酸中毒等,由于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会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的明显增加。
(2)慢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子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因为组织缺氧,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而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呈代偿性增加。
(3)某些肿瘤,如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癌,肾胚胎癌等也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呈非代偿性增加,导致上述的结果。
血细胞比容的名词解释
血细胞比容是血液学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衡量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
红细胞是人体血液中最主要的细胞成分,它们携带着氧气和二氧化碳,保持着人体的正常代谢活动。
因此,血细胞比容的测定对于评估人体健康状态至关重要。
血细胞比容的计算方法是将红细胞体积与全血体积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正常成年人的血细胞比容范围为37%~52%。
如果血细胞比容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人体缺氧或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如果低于正常范围,则可能表明贫血或出血等情况。
血细胞比容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包括自动化血细胞计数仪、离心法和手工计算等。
自动化血细胞计数仪是目前最常用的测定方法,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血细胞比容和其他血液指标。
离心法则是将血液放入离心管中,在高速离心的作用下,红细胞会沉淀在管底,而血浆则会上浮到管顶,通过测量上下液面的比例计算血细胞比容。
手工计算则是将血液放入量筒中,分别测量红细胞层和全血层的高度,再计算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比容的变化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
例如,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导致血细胞比容下降。
贫血的原因可能是营养不良、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
另外,红细胞增多症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多,导致血细胞比容升高。
红细胞增多症的原因可能是高原反应、肾脏疾病等。
总之,血细胞比容是血液学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评估人体健
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同的测定方法和临床症状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血型物质:以可溶性抗原的形式存在于某些分泌性基因个体的体液或分泌液中的ABH抗原血细胞比容(HCT)是指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红细胞所占体积的相对比例。
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离体抗凝全血中的红细胞自然下沉的速率网织红细胞(RET)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
略大于成熟红细胞其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rna经碱性染料活体染色后,形成蓝色和或紫色的点粒状和丝网状沉淀物毒性变化:在严重的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急性中毒,大面积烧伤等病理情况下。
中性粒细胞可发生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形成杜勒小体退行性变等形态改变。
大小不均:中性粒细胞大小差异较大,异质性增加,常见于病程较长的集中感染。
它与内毒素等因素引起的早期骨髓中中性粒细胞的不规则分裂和增殖受阻有关。
闪光细胞:低渗尿液中,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运动,在油镜下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运动似星状闪光,多见于急性肾盂肾炎随机尿:是指患者无需任何准备,不受时间限制,随时排出的尿液标本肉眼血尿:每升尿内含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
脓尿:外观呈黄白色或白色,是由于尿液中含有大量白细胞所致,将其放置后可有白色云絮状沉淀尿比重(SG):指尿液在4℃时与同体积纯水重量之比,是尿液中所含溶质浓度的指标,可粗略反映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
管型:蛋白质细胞及其崩解产物在肾小管、肾小球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质凝集体。
血红蛋白尿:若血红蛋白量超过结合珠蛋白结合能力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可经肾小球滤出,当超过1.00-1.35g/L时,Hb 可随尿排出,即为血红蛋白尿乳糜尿:若乳糜液未引流入血而逆流至泌尿系统的淋巴管中,引起该处淋巴管内压力增高,曲张破裂,则使乳糜液进入尿液,则形成乳糜尿微量白蛋白尿:在无尿路感染和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尿液白蛋白超过正常但低于常规试带法可检出的范围,称为微量白蛋白尿浓细胞:是在炎症过程中被破坏,变形或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其外形多变,不规则,胞质内充满颗粒,胞核模糊不清,常凝集成团,边界边界。
临床检验基础(理论)血液一般检验名词解释瑞氏染色:利用不同种类的细胞或同一细胞的不同成分对瑞氏染色液中酸性及碱性染料的结合能力不同的特点,用瑞氏染色液将不同种类的细胞或同一细胞的不同成分染成不同的颜色,以便进行显微镜检查的染色法。
红细胞计数(RBC):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血细胞比容(HCT):旧称红细胞压积(PCV),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百分比。
血红蛋白(HGB/Hb):是在人体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内合成的一种含色素辅基的结合蛋白质,是红细胞内的运输蛋白。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除SHb外各种血红蛋白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Hi与氰化钾的氰根(CN-)生成稳定的物质,即~;HiCN在540nm有吸收峰,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可测得吸光度并计算血红蛋白浓度。
贫血(anaemia):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积低于参考值下限,称为贫血。
红细胞平均指数1、红细胞平均容积(MCV):指每个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大小,以飞升(fl)为单位。
2、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指每个红细胞内平均所含血红蛋白的量,以皮克(pg)为单位。
3、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单位为(g/L) 【计算】1、手工法:MCV=HCT/RBC;MCH=Hb/RBC;MCHC=Hb/HCT;2、血液分析仪法:MCV由仪器直接测定导出,MCH=Hb/RBC;MCHC=Hb/(RBC×MCV)。
红细胞体积平均分布宽度(RDW):是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均的客观指标。
其增大提示存在红细胞大小不均的混合细胞群。
网织红细胞(RET):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之间的过渡型(未成熟)红细胞,略大于成熟红细胞,其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RNA经碱性染料活体染色后,形成蓝色或紫色的点粒状或丝网状沉淀物。
第一章血液一般检验的基本技术㈠单项选择题(A型题)1. 成人静脉采血时,通常采血的部位是(A1型题)"实践技能"A 手背静脉B 肘部静脉C 颈外静脉D 内踝静脉E 股静脉2. 静脉采血时,错误的操作是(A1型题)“实践技能"A 从内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皮肤B 进针时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C 见回血后松开压脉带D 未拔针头而直接将血液打入容器E 如需抗凝应轻轻混匀3. EDTA盐抗凝剂不宜用于(A1型题)“实践技能"A 红细胞计数B 白细胞计数C 血小板计数D 白细胞分类计数E 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功能试验4. 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A1型题)"基础知识"A 阻止凝血酶的形成B 阻止血小板聚集C 除去球蛋白D 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E 除去纤维蛋白原5. 关于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A1型题)"专业知识"A EDTA-Na2溶解度大于EDTA-K2B EDTA盐与血浆中钙离子生成螯合物C 肝素作为抗凝血酶Ⅲ的辅因子而抗凝D 枸橼酸钠可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 枸橼酸钠可用于输血保养液6. 对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叙述是(A1型题)"基础知识"A 草酸铵可使血细胞膨胀B 双草酸盐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C 对Ⅴ因子保护差D 过去用于凝血象的检查E 可干扰血浆中钾,钠和氯的测定7. 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时首选抗凝剂是(A1型题)"基础知识"A EDTA-K2B EDTAC EDTA-Na2D 肝素E 枸橼酸钠8. 肝素抗凝主要是加强哪种抗凝血酶的作用(A1型题)"基础知识"A 抗凝血酶ⅠB 抗凝血酶ⅡC 抗凝血酶ⅢD 抗凝血酶ⅣE 抗凝血酶Ⅴ9. 关于双草酸盐抗凝剂,错误的说法是(A1型题)"专业知识"A 草酸钾可使红细胞缩小B 草酸铵可使红细胞胀大C 不可用于血细胞比容测定D 过去用于凝血象的测定E 目前应用较少10. 凝血象检查时,抗凝剂最好用(A1型题)"专业知识"A EDTA-K2B 38g/dl枸橼酸钠C 109mmol/L枸橼酸钠D 肝素E 草酸钠11. 关于细胞成分的特性,正确的说法是(A1型题)"基础知识"A 嗜酸性颗粒为酸性物质B 中性颗粒为酸性物质C 细胞核蛋白为碱性物质D Hb为碱性物质E 淋巴细胞浆为嗜酸性物质12. 关于瑞氏染色,错误的说法是(A1型题)"实践技能"A 室温越高,染色时间越短B 染液浓度越高,染色时间越短C 细胞数量越多,染色时间越长D 先倒去染液再用流水冲洗E 用缓慢的流水冲去染液13.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the ICSH, the best anticoagulant for the blood routine tests isA trisodium citrateB sodium oxalateC EDTA-Na2D EDTA-K2E heparin14. As an anticoagulant, EDTA-K2 can not be used in(A1型题)"实践技能"A RBCB WBC C PLTD DCE coagulation tests(二) 多项选择题(X型题)1. 真空采血的优点是"相关专业知识"A 特别适用于病房和野外流动采血B 可避免对医护人员的感染C 可避免标本间的交叉污染D 可减少溶血现象E 不能有效保护血液有形成分2. 静脉采血时,导致溶血的原因包括"实践技能"A 注射器和容器不干净B 未取下针头直接用力将血液注入容器C 抽血速度缓慢D 抗凝血混合时用力过猛E 分离血细胞时操作不慎3. 关于毛细血管采血,正确的说法是"相关专业知识"A 用于需血量少的试验B 切忌用力挤压,否则标本中可混入组织液C 手指血比耳垂血结果恒定D 采血部位皮肤应完整E 进行多项手工法检查时,无需考虑采血顺序4. 毛细血管采血法的注意事项包括"实践技能"A 采血部位不能有水肿等异常B 采血针刺入深度以4~5mm为宜C 消毒后,一定要待乙醇挥发干后穿刺D 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E 进行多项手工法检查时,应考虑采血顺序5. 关于EDTA盐的应用,正确的叙述是"专业知识"A 适合作血小板功能试验B 对红、白细胞形态的影响很小C 对血小板计数影响较小D 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用EDTA-Na2作抗凝剂E 适合作凝血象检查6. 不宜用肝素作抗凝剂的检查项目是"实践技能"A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B 血细胞比容测定C 临床生化分析D 白细胞分类计数E 血小板凝集功能检查7. 枸橼酸钠作为抗凝剂主要用于"专业知识"A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B 血细胞比容测定C 血液保养液D 血栓与出血检查E 肝功能检查8. 关于肝素,正确的说法有"专业知识"A 可加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B 有对抗凝血酶的作用C 有阻止血小板聚集的作用D 是红细胞脆性试验理想的抗凝剂E 适合于血液学一般检查9. 一张良好的血涂片的标准是"实践技能"A 厚薄适宜B 头体尾明显C 细胞分布要均匀D 血膜边缘要整齐E 血膜长度占载玻片长度的3/4左右10. 可影响手工法计数血细胞的结果是"实践技能"A 吸血快速B 用力挤压C 吸管内有残余酒精D 充液过多E 产生气泡11. 关于改良Neubauer氏计数板的结构,正确的叙述是"专业知识"A 整个计数池被划成9个大方格B 中央大方格用单线划成25个中方格C 每个中方格用双线划成16个小方格D 每个大方格加上盖玻片后容积为0.1mm3E 每个小方格面积均为1/400mm212. 造成计数室内血细胞分布不均的原因包括"专业知识"A 充液前细胞悬液混匀不充分B 稀释倍数不准C 充液过多D 产生气泡E 充液后盖片被移动13. 影响血涂片质量的原因是"实践技能"A Hct高于正常B 推片用力不匀C 用未处理的新玻片D 冬天适当延长染色时间E 将刚制成的血膜在空气中挥动,使之迅速干燥14. 不宜用于血细胞形态观察的标本是"实践技能"A EDTA-K2抗凝血B 未经抗凝的新鲜静脉血C 枸橼酸钠抗凝血D 肝素抗凝血E 草酸盐抗凝血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第一节红细胞检查一、重点红细胞目视法计数、Hb测定、红细胞形态检查、血细胞比容测定、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网织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报告方式、方法学评价和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