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比容测定(Hct,Ht,HCT或PCV)
- 格式:docx
- 大小:22.99 KB
- 文档页数:2
1.红细胞比容(hemotocrit, Hct;packed cell volume, PCV):又称红细胞压积,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可反映红细胞的增减,但受血浆容量改变和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影响。
2.嗜多色性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RBC呈淡灰蓝或紫灰色,是一种刚脱核的RBC,体积较正常RBC较大,称噬多色RBC或多染色性RBC。
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RBC系增生旺盛,见于增生性贫血,尤以溶贫多见。
3.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中性粒细胞质中出现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色呈紫红或深紫黑色,谓之中毒颗粒。
N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
4.核左移(nuclear shift to left):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中早|幼粒细胞)的百分率(超过5%)增高时。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反应。
5.核右移(nueclear shift to right):周围血中若N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
主要见于巨幼贫、造血功能衰退。
6.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周围血中WBC大多数明显升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
粒红比(myeloid erythroid ratio, M∶E):粒细胞数与幼稚RBC总和比,正常值2—4:1.7.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 MA):由于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使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其血液学的典型特征是除出现巨幼红细胞外,粒细胞系也出现巨幼特征及分叶过多特征。
8.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骼造血干细胞减少和功能异常,导致RBC、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少的一组综合特征。
主要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
血球压积一概述血球压积一般指红细胞压积(PCV),亦称红细胞比容(Hct),是指一定量的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是一种间接反映红细胞数量大小及体积的简单方法。
结合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可计算红细胞平均值,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Hct的测定方法大体分为离心沉淀法、电阻抗法、放射性核素法、比重计法、折射仪法和黏度计法等,其中放射性核素法最为准确,但因方法繁琐,不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查。
二临床意义PCV测定的临床意义基本同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测定,常用作贫血诊断和分类的指标,还可作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输血及输液治疗疗效观察的一项指标,同时也是计算红细胞平均体积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的基础数据。
增高:见于①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大量出汗、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
②原发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80%。
③新生儿。
降低:见于各种贫血或血液稀释。
由于贫血类型不同,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积的降低不一定成比例,故可以根据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量计算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以有助于贫血的鉴别和分类。
三正常值参考范围女:37.86%~45.22%;男:44.23%~50.47%。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医学检验—临检基础(五)一、血细胞比容测定1.血红细胞比容HCT: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样本中所占的比例。
2.测定方法:温氏法、微量法、血液分析仪法Hct=MCVXRBC。
参考值:温氏法:男性0.40-0.50:女性0.37-0.48。
3.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大手术后、腹泻、失血、大面积烧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4.减低见于各种贫血。
但不同类型的贫血,Hct减少程度与RBC计数值不完全一致。
5.Hct是临床输血、输液的观察指标温氏法:EDTA-K2或肝素抗凝静脉血2ml,加入温氏管中,水平离心机以2264g,离心30min,离心后血液分成5层,自上而下分别为血浆层、血小板层、白细胞和有核红细胞层、还原红细胞层(紫黑红色)、氧合红细胞层(鲜红色)二、红细胞平均指数1.MCV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HCT÷RBCx1015;单位:飞升fl,1fl=10-15L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Hb÷RBCx1012;单位:皮克pg,1pg=10-12g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Hb÷HCT;单位g/L2.参考范围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10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6-34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3.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1.RDW,反映样本中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程度。
参考值RDW%<14.5%2.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可作为缺铁性贫血(IDA)筛选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指标:RDW增大对IDA的诊断灵敏度达95%以上,特异性不强,为IDA的筛选诊断指标。
当铁剂治疗有效时,RDW开始增大,随后逐降至正常3鉴别缺铁性贫血和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为小细胞均一性贫血,RDW正常RDW增大,基底增大,细胞变小:左移4.红细胞直方图的应用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不均一性贫血直方图:左移、基底增宽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均一性贫血直方图:左移、基底宽度不变。
贫血诊断中常用的红细胞数值及意义
红细胞压积(PCV)/血细胞比容(HCT)
正常值:
意义:1.增多:
①HCT是掌握血液稀释程度的可靠指标,常作为脱水病人的补液依据;
②作为血液粘稠度的指标,红细胞浓度是影响全血粘度的主要因素,HCT的增多可致全血粘度增加,引起高粘滞综合征,与血流变学其他指标联合应用,对血栓性疾病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2.减少:见于各种贫血和血液稀释。
由于贫血的原因不同,HCT 减少的程度与RBC、Hb值不完全一致,常将三者结合起来,计算红细胞的三种平均值,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红细胞的三种平均值
1.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
Hct(L/L)
计算式MCV=————————×1015(fl)1L=1015 fl
RBC×1012/L
2.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指敏感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平均含量,以皮克(pg)表示。
Hb(g/L)
计算式MCV=————————×1012(pg)1g=1012 pg
RBC×1012/L
3.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每升红细胞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以g/L表示。
Hb(g/L)
计算式MCHC=——————
Hct(L/L)
三种平均值主要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贫血系统性分类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体积大小分布的离散称度,常用变异系数(CV)表示。
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MCV/RDW)对贫血病因分析及鉴别而言,比三种平均值分类法更有意义。
贫血的(MCV/RDW)分类法。
血细胞比容测定方法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液中红细胞占血容积的百分比。
血细胞比容测定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用于评估贫血、高原反应等疾病的程度,以及评估输血的需求量和疗效。
血细胞比容测定方法主要有三种:离心法、自由落体管法和显微镜法。
离心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将抽取的血液标本加入离心管后,通过离心使红细胞沉积到底部,然后用尺子或读数器测量红细胞层的高度和总血液高度,计算出血细胞比容值。
自由落体管法则是将血液标本放入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内,血细胞比容值可通过测量红细胞层的长度和总血液长度计算得出。
显微镜法需要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然后计算出血细胞比容值。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注意标本采集和处理的规范性,避免干扰因素的影响,如血液稀释、抗凝剂使用不当等。
同时,也需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检查过程中的安全性。
- 1 -。
人的血液一般指标人的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的液体组织,它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的血液一般指标。
一、红细胞指标1.红细胞计数(RBC):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通常以10^12/L计算。
2.血红蛋白浓度(Hb):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通常以g/L计算。
3.红细胞压积(Hct):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4.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指红细胞的平均体积,通常以fL(10^-15升)计算。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指每个红细胞所含的平均血红蛋白量,通常以pg(皮克克)计算。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每升全血中血红蛋白的质量,通常以g/L计算。
7.血细胞比容(PCV):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总体积百分比,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二、白细胞指标1.白细胞计数(WBC):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通常以10^9/L计算。
2.中性粒细胞计数(N):指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通常以10^9/L计算。
3.淋巴细胞计数(L):指白细胞中淋巴细胞的数量,通常以10^9/L计算。
4.单核细胞计数(M):指白细胞中单核细胞的数量,通常以10^9/L计算。
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指白细胞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通常以10^9/L计算。
6.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指白细胞中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通常以10^9/L计算。
7.白细胞分类比例(WBC differential count):指白细胞中各类细胞的百分比。
三、血小板指标1.血小板计数(PLT):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通常以10^9/L计算。
2.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指血小板的平均体积,通常以fL(10^-15升)计算。
四、血浆指标1.血浆总蛋白(TP):指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总量,通常以g/L计算。
2.血浆白蛋白(ALB):指血浆中的白蛋白含量,通常以g/L计算。
hct测试标准
HCT就是红细胞压积,也叫红细胞比容,是指外周血中红细胞的容积占血液容积的百分比。
不同年龄阶段的HCT正常值是不同的,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HCT正常值在40%\~50%,成年女性HCT正常值在37%\~48%,新生儿HCT正常值在48%\~68%。
HCT的变化与红细胞数量的变化和血浆浓度的变化明显相关。
在临床上部分严重脱水的病人,如剧烈的呕吐、严重的腹泻以后,红细胞压积会出现明显增高,原因就是血浆减少,血液浓缩,红细胞压积相对性的增高。
此外,饮水过少、腹泻严重、出汗多等会导致血容量浓缩、红细胞数量增多,进而引起HCT偏高,不在正常值内。
如果人在高原地区,缺氧严重也会导致红细胞数量增多、HCT 偏高。
HCT偏高的患者一般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
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进行调节。
HCT偏低主要是因为贫血、使用青霉素刺激等导致。
可以多吃一些含铁元素的食物补充铁含量,例如:动物肝脏、菠菜等。
检查HCT前不要饮酒,以免影响化验结果。
检查前需要空腹。
在平时中,饮食以清淡为主,营养均衡,保持心情愉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具体准确的信息。
血细胞比容参考方法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是临床上常用的一个指标,对于评估贫血、血液黏稠度、输血指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血细胞比容的测定方法有许多种,包括离心法、毛细管法、自动化测定法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血细胞比容参考方法。
一、离心法。
离心法是一种最常用的血细胞比容测定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取一定量的抗凝血液标本,通常是EDTA抗凝血液;然后,将血液标本置于离心管内,进行离心分离;最后,根据分离后的血液成分高度,通过目测或专用离心机测定红细胞所占比例。
离心法简单易行,是临床上常用的血细胞比容测定方法之一。
二、毛细管法。
毛细管法是通过毛细管离心法测定血细胞比容的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取一定量的抗凝血液标本,用毛细管吸取血液标本,并用蜡封口;然后,将毛细管置于离心机内进行离心分离;最后,根据分离后的血液成分高度,通过目测或专用毛细管离心仪测定红细胞所占比例。
毛细管法测定的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常用的血细胞比容测定方法。
三、自动化测定法。
自动化测定法是利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器测定血细胞比容的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血液标本加入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器中;然后,仪器自动进行血细胞比容的测定;最后,通过仪器显示或打印结果。
自动化测定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大批量的血液比容测定。
四、其他方法。
除了上述介绍的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血细胞比容测定方法,如微量法、压积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临床情况。
总结。
血细胞比容是临床上重要的血液指标之一,对于评估贫血、血液黏稠度、输血指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离心法、毛细管法、自动化测定法等是常用的血细胞比容测定方法,各有特点,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在进行血细胞比容测定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血细胞比容参考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实验诊断名词解释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u count, RBC)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 Hb):指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常用于贫血诊断并判断程度。
红细胞比容(hemotocrit, Hct/packed cell volume, PCV):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体积百分比。
常用于贫血诊断并判断程度,也可用作红细胞平指数计算指标,有助于贫血形态学分类。
贫血(anemia):单位容积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参考值下限,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疾病。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Count (Ret):晚幼红到成熟红之间未完全成熟红细胞,胞体稍大,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胞质兰色网状结构,共4型,网状结构越多,细胞越幼稚。
Wright染色嗜多色性红细胞。
用于贫血诊断及预后观察。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 RDW: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用所测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主要用于贫血形态学分类。
靶型红细胞(target cell):中央浅染区扩大,中心部位又有色素沉着,常见于地贫、异常血红蛋白病,缺铁、溶贫也可见。
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直径< 6um,圆球形,着色深,中央浅染区消失,>20%有诊断价值。
见于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贫嗜多色性红细胞(polychromatic):红细胞呈淡灰兰色或紫色,体积较正常稍大,属于未完全熟细胞。
活体染色即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增生性贫血。
嗜碱性点彩(basophilic stippling):wright染色涂片中红细胞质内见大小数量不一的深兰色颗粒。
属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正常约0.01%,增多多见于重金属中毒,如铅中毒。
Howell-Jolly(染色质小体):为紫红色圆形小体,位于成熟或晚幼红细胞胞质中。
微量血细胞比容离心机介绍及血细胞比容测定操作方法
微量血细胞比容离心机:也就是毛细管离心机,也叫血液学离心机。
血细胞比容测定的医学检查名称:血细胞比容测定;
血细胞比容测定(别名: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比积)
1、由于白细胞和血小板仅占血液总容积的0.15%~1%,故血细胞比容很接近血液中的红细胞比容。
2、英文名:hematocrit缩写:HCT
血细胞比容测定又称红细胞压积(PCV),是指一定量的抗凝血积压后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是一种间接反映红细胞数量、大小及体积的简单方法。
结合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可计算红细胞平均值,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测定方法有多种,温氏法(Wintrobe)仍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
血细胞比容测定分类:
临床血液检查> 红细胞
血细胞比容测定的测定原理:将定量的抗凝血液,注入温氏比积管内,用一定的速度和时间离心,即得沉积红细胞和血浆的比例,从而得知每升红细胞所占体积的比值(L/L)。
微量血细胞比容离心机H/T12MM
微量血细胞比容离心机操作方法
(1)静脉采血2ml,注入抗凝管中,立即混匀。
(2)用细长毛细滴管吸取混匀的抗凝血,插入温氏管底部,然后将血液缓慢注入至刻度10处,避免气泡发生。
(3)用水平离心机(低速离心机)每秒50转(3000r/min)离心30min,读取红细胞层的。
血细胞比容测定(Hct,Ht,HCT或PCV)
【检测原理】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样本中所占比值。
1.温氏法(Wintrobe法)、微量法:属于离心法。
是将抗凝血置于孔径统一的温氏管或毛细玻管中,以一定转速离心一定时间后,计算红细胞层占全血的体积比。
2.血液分析仪法
【质量控制】
1.手工法
抗凝剂量不准确、混匀不充分、离心速度不够会产生误差。
红细胞形态异常(如小红细胞、大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或红细胞增多症可使血浆残留量增加6%。
2.血液分析仪法要注意Hct是否与RBC、MCV相关。
【参考值】
温氏法:男性0.40~0.50;女性0.37~0.48。
微量法:男性0.47±0.04;女性0.42±0.05。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大手术后、腹泻、失血、大面积烧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减低见于各种贫血。
3.是临床输血、输液疗效观察的指标。
4.作为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计算的基础数据。
5.还可作为真红诊断指标之一。
【操作方法】
温氏法:取EDTA-K2或肝素钠抗凝静脉血2ml,加入温氏管中,用水平离心机以2264g,离心30分钟。
离心后血液分为5层,自上而下分别为血浆层、血小板层、白细胞层和有核红细胞层、还原红细胞层(紫黑红色)、带氧红细胞层(鲜红色)。
读取还原红细胞层柱高的毫米数,乘以0.01,即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的升数。
【检测原理】手工法
【方法学评价】
1.MCV红细胞凝集(如冷凝集综合征)、严重高血糖症(葡萄糖高于6000mg/L)可使MCV假性增高。
2.MCH高脂血症、白细胞增多症可使MCH假性增高。
3.MCHC受Hct(血浆残留或出现异常红细胞)和Hb(高脂血症、白细胞增多症)的影响。
【参考值】
【临床意义】
红细胞平均指数可作为贫血形态分类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