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脏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脏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脏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脏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脏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室

重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脏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CHF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抗心力衰竭治疗和芪苈强心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室重构和心功能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6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85%,优于对照组的89.23%(χ2=7.51,P<0.05)。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率(HR),NT-proBNP水平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和6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脏康复运动治疗CHF患者,可在规范化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进一步抑制或逆转心室重构,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标签:心力衰竭;芪苈强心胶囊;康复运动;心室重构

本研究观察了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脏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0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1]关于CHF的诊断标准;(2)NYHA(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心功能分级Ⅱ~Ⅳ级;(3)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排除标准:(1)由于严重瓣膜性心脏病或肥厚型心肌病所致的心力衰竭患者;(2)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心肌炎、肿瘤或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3)正在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类固醇激素及免疫制剂的患者;(4)有芪苈强心胶囊使用禁忌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60~84岁,平均(73.22±5.24)岁;心功能Ⅱ级18例,心功能Ⅲ级29例,心功能Ⅳ级18例;原发病为冠心病29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1例。观察组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龄62~85岁,平均(7

2.57±4.95)岁;心功能Ⅱ级17例,心功能Ⅲ级29例,心功能Ⅳ级19例;原发病为冠心病30例,扩张型心肌病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病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休息、低盐低脂饮食、抗血小板聚集、利尿剂、β

慢性心力衰竭考点总结

慢性心力衰竭考点总结 一、病因 1.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是目前我国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病因。(2)心肌炎、心肌病:包括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较多见。 (3)心脏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肌病、维生素缺乏、心肌淀粉样变性等。 经典例题 在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中最主要的是 A.机体代偿机制障碍 B.心室充盈受限 C.原发性心肌损害 D.心律失常 E.诱发因素存在 『正确答案』C 2.心脏负荷过重 (1)后负荷(阻力、压力):指心脏收缩以后遇到的负荷。 而后负荷增加: 记忆:两个瓣膜狭窄,两根血管 及两个循环压增高。门窄压高 (2)前负荷:指心脏收缩之前 遇到的负荷。 而前负荷(容量)增加: 如:瓣膜关闭不全、间隔缺损、贫血、甲亢。 理解:甲亢和贫血导致左、右心室都增多的原因 1.甲亢时,心率快,心输出量增大,从而导致了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即前负荷增加。

2.贫血是单位体积血液携氧能力减小,导致心脏的心率增快。 思考: 1.二尖瓣狭窄是否加重左室负担? 2.能否增加右心室负担? 经典例题 心脏后负荷过重不包括 A.高血压 B.主动脉瓣狭窄 C.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D.肺动脉高压 E.肺动脉瓣狭窄

下列哪项引起右室压力负荷过重 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C.三尖瓣关闭不全 D.肺心病、COPD E.严重贫血 『正确答案』D 注意题的变换左室 引起左室后负荷增高的主要因素是 A.肺循环高压 B.体循环高压 C.回心血量增加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血细胞比容增大

二、诱因 1.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 2.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房颤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 3.血容量增加:如摄入钠盐过多,静脉输入液体过多、过快等。 4.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 5.治疗不当:如不恰当停用利尿药物或降血压药等。 6.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如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贫血等。 经典例题 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的诱因中最常见的是 A.严重心律失常 B.妊娠与分娩 C.肺部感染 D.过劳和情绪激动 E.输液过量和过快 『正确答案』C 三、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1.心力衰竭早期代偿机制:只是暂时的。 (1)Frank-Starling:主要针对前负荷。增加心脏前负荷,使回心血量增加,从而增加心排血量。注意是暂时的、有限的。 (2)心肌肥厚:主要针对后负荷,加强心肌收缩,但是耗氧量增大。 (3)神经体液的代偿机制 1)交感神经兴奋:NA增多,加强心肌收缩,同时增加心肌耗氧。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一方面使得收缩血管;另一方面导致醛固酮增加,使得血容量增加。 2.体液因子的改变 (1)心钠肽(ANP)和脑钠肽(BNP):心衰时,作为评定心衰进程和判断预后指标。 (2)精氨酸加压素(AVP):心衰早期,AVP效应有一定的代偿作用,长期AVP增加,其负面效应将使心力衰竭恶化。

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是各种诱因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心脏病的最终结果。目前康复治疗和康复运动因安全有效、简便易行成为慢性心衰治疗的核心内容,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慢性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进行总结,从康复运动的作用机制、具体康复运动方法以及结果评价等几方面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进行探讨,为康复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标签: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作用机制;运动方法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不规律饮食、吸烟酗酒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加之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进一步导致了心血管疾病的频发[1]。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相关心脏病共同最终的结果,发病率高达1.5%~2.0%,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死亡人数在过去40年增长了6倍,且医疗费用比较高,临床症状复杂,尤其多发于老年人,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等[2]。心衰典型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并且在活动时加重,因此心衰患者一般表现为疲劳、气促以及生活和工作能力的下降,为患者和家庭均带来沉重经济负担。BurchGE[3]及KavanaughT[4]等学者研究发现,康复运动可以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并于1990年提出了慢性心衰患者运动疗法[5]。限制活动具有降低心衰患者的周围血管阻力,降低肾上腺素动能的活动的优势,然而,长期卧床可导致患者远期运动耐量降低,此外还能够诱发各种并发症,如褥疮、静脉血栓以及肌肉萎缩和肺栓塞等。ACEI或ARB等药物的治疗对心衰有一定疗效,可短期控制心衰症状,然而对患者的预后依然没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康复运动因其安全可靠,简单易行,且可有效降低治疗的费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治疗过程中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日益成为心脏康复计划的核心内容。本文再次就康复运动从康复运动的作用机制、具体康复运动方法以及结果评价等几方面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 康复运动的作用及机制 心衰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心室重塑,与RMS系统及SNS系统的激活以及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等有关[1]。赖少伟[1]等人通过对中医康复运动疗法相关文献检测,明确了其对慢性心衰治疗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此外黄秀霞[6]等人研究发现,运动康复路径能够通过提高老年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进而提高患者运动耐力,促进康复。另一方面,金娟[7]等人研究发现,运动康复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认知功能。并且,王升芹[8]通过对心衰大鼠模型研究发现,长期有氧运动能够改善心衰大鼠的左心功能和运动耐受能力。 具体康复运动的作用机制可总结如下:①外周效应:改善机体对氧的摄取、利用能力,改善血流动力学的功能;②心脏:增加心搏量,提高冠脉血流量、心脏射血分数,保持心脏电稳定性;③其他:促进机体脂肪及糖代谢,改善血脂,

心力衰竭试题

第1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中最为常见的是 ( ) A.环境、气候的急剧变化 B.妊娠与分娩 C.过劳与情绪激动 E.输液过多,过快 第2题下列哪项引起右室压力负荷过重 A.三尖瓣关闭不全 B.脉动脉瓣关闭不全 C.静脉回流量增高 D.肺动脉高压 E.严重贫血 第3题贫血和甲亢对心脏产生的影响使 A.左室压力负荷加重 B.左室容量负荷加重 C.右室压力负荷加重 D.右室容量负荷加重 E.左、右室容量负荷加重 第4题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劳力性呼吸困难 B.心源性哮喘 C.端坐呼吸 D.咯粉红色泡沫痰 E.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第5题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 A.肺淤血、肺水肿所致 B.左心室扩大所致 C.体循环静脉压增高所致 D.肺动脉压增高所致 E.心室重构所致 第6题右心衰竭时较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是 A.上腹胀满 B.颈静脉充盈和怒张 C.肝大 D.对称性下肢凹陷性水肿 E.腹水 第7题下列哪种情况所致的急性左心衰竭禁用洋地黄类药物 A.急性广泛心肌梗死48小时后 B.急性心肌炎 C.急进型高血压 D.重度二尖瓣狭窄窦性心律 E.重度二尖瓣狭窄伴快速心率的心房颤动 第8题长时间较大剂量静脉滴注硝普钠可产生的副作用主要是 A.血压下降 B.左室充盈压下降 C.氰化物中毒 D.狼疮综合征 E.心动过速 第9题诊断急性肺水肿最具有特征意义的依据是 A.严重的呼吸困难,发绀 B.心尖部舒张早期奔马律 C.交替脉 D.两肺干湿性哕音 E.严重呼吸困难伴咯粉红色泡沫样痰 第10题心力衰竭时下述减轻心脏负荷的治疗措施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根据病情适当安排生活,劳动和休息 B.凡是心力衰竭的病人均应卧床休息 C.控制钠盐摄入 D.合理应用利尿剂 E.合理应用血管扩张剂 第11题老年人伴有心力衰竭的治疗 A.不宜选用洋地黄类药物 B.洋地黄类药物无效 C.需要用较大剂量洋地黄类药物 D.洋地黄类药物的剂量应减少 E.洋地黄类药物可使病情恶化 第12题治疗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宜首选 A.钾盐 B.利多卡因 C.乙胺碘呋酮 D.普鲁卡因酰胺 E.心律平 第13题治疗洋地黄中毒所致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是 A.异搏定和钾盐 B.乙胺碘呋酮和钾盐 C.苯妥英钠和钾盐 D.慢心律和钾盐 E.奎尼丁和钾盐 第14题心力衰竭并发心房扑动时首选 A.心得安 B.心律平 C.奎尼丁 D.快速洋地黄制剂 E.胺碘酮 第15题诊断右心衰竭时,最可靠的体征是 A.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B.肝肿大 C.下肢水肿 D.腹水 E.胸水 第16题下列哪一项与洋地黄中毒无关 A.恶心,呕吐 B.右束支传导阻滞 C.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D.Ⅲ房室传导阻滞 E.黄视,绿视 第17题 60岁男性冠心病患者,稍事活动后即可有心悸、气短,根据其临床表现可诊断为A.心功能Ⅰ级 B.心功能Ⅱ级 C.心功能Ⅲ级 D.心功能Ⅳ级 E.心功能O级伴老年性肺气肿

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

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11-09T15:42:08.46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第14期作者:朱莉亚 [导读] 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上明显优于A组,P<0.0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意义。结论: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护理期间加入运动康复护理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朱莉亚 (江苏省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泰州225321) 【摘要】目的:分析与讨论运动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接诊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资料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患者60例,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而B组患者在A组患者的基础上额外接受运动康复护理。将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低于B组,B组患者在接受运动康复护理后的射血分数、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上明显优于A组,P<0.0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意义。结论: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护理期间加入运动康复护理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运动康复护理;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影响 慢性心衰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疾病,尤其老年群体发病率极高。该疾病最大的特点在于患者的体力活动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这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护理人员需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增加适量的运动训练。研究表明,合适的运动康复训练可有效帮助恢复患者的心功能,帮助患者维持体力,提高生活质量。运动康复护理对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也能发挥积极有效地作用,基于此,本文对运动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接诊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资料120例,展开详细的分析。选择的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下表所示,P>0.05,差异不具有明显统计意义。 表1 A、B组患者基本情况统计对比表 1.2方法 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A组患者的基础上额外接受运动康复护理,结合每位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心功能Ⅱ级:在患者住院期间,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指导患者每日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如1km内的慢跑、散步等,鼓励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自行穿衣、洗漱等。心功能Ⅲ级: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的作息,考虑其治疗及恢复的情况安排合适的康复运动,让患者尝试从练习站立开始,缓慢移动脚步,再到慢走,建议每次运动的时间为15min,每日3次。当患者在适量运动后,建议患者进行自主行走,并自行完成饮食过程、大小便等。心功能Ⅳ级:注意患者保持卧床休息,定时帮助为患者按摩关节及肌肉,需要时帮助患者翻身,对此类患者的运动康复建议主要是鼓励患者进行肢体太高动作,每次大约10min,一天2次,当患者的身体逐渐好转时,应该循序渐进进行康复练习,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灵活改变运动康复训练的内容。 1.3评价指标 将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疗效分为3类:效果明显,患者日常生活可以自理,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有效,患者生活部分可自理,心功能有所好转;无效,护理前后患者心功能无变化。此外,将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的射血分数、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做对比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进行t检验。P<0.0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意义。 2结果 2.1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从表2的对比数据中,可见A组患者与B组患者的数据相比,A组患者在效果显著及总有效率上明显低于B组,P<0.0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意义。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应用运动康复护理的观察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应用运动康复护理的观察 目的探索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应用运动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射血分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射血分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老年慢性心衰;运动;运动康复护理;观察 慢性心衰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好发人群为老年患者,其可导致患者活动受限,运动耐受量降低,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旨在探索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应用运动康复护理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2.98±2.71)岁;高血压心脏病15例,冠心病12例,心肌病13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3.59±1.19)岁;高血压心脏病16例,冠心病13例,心肌病11例。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其中包括:(1)嘱咐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且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2)心理护理:大部分慢性心衰患者容易出现的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慢性心衰的相关知识,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耐心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并给予患者多方面的关心以及爱护,使患者感受到安全感和亲切感,同时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护理,根据患者心衰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具体如下。 (1)对于Ⅳ级心功能患者护理,患者入院后,嘱咐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比如翻身、进食、洗漱等。同时护理人员需每日为患者进行各关节被动运动训练,4次/d,5~10 min/次,待患者病情逐渐恢复时,可鼓励患者主动进行关节运动,随后可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下床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

强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心室重构和舒张功能的影响

强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心室重构和舒张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1-10T13:40:41.4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作者:樊丹 [导读] 同时强心颗粒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实验中观察组患者总评分远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徐州市中心医院江苏徐州 221009) 【摘要】目的:探讨强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对患者心室重构的抑制和心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CHF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40例采用强心颗粒治疗,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脏功能和心室重构情况,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肽(BNP)水平变换,以及治疗的有效性。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功能(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EVD)、左室收缩末内径(LEVS)、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E峰与舒张末二尖瓣血流速A峰的比值(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s-CRP、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项数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远高于对照组的62.5%,χ2=5.230,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强心颗粒治疗CHF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抑制心室重构,因此值得推广。【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强心颗粒;心室重构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144-03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患者心室、心房受累使得收缩、舒张功能发生障碍,无法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引发静脉血液淤积,动脉灌注不足所形成的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CHF患者数量已达到2000万以上,跟踪随访资料显示其5年内的生存率与癌症患者基本一致,因此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2]。传统中医治疗CHF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因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强心颗粒是一种经现代制药技术将经典验方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药物,本文则主要分析强心颗粒在CHF 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80例CHF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40例,男女比例为25:15,年龄在45~80岁间,平均为(53.6±2.7)岁,NYHA-Ⅱ级为18例、Ⅲ级16例、Ⅳ级6例;观察组患者40例,男女比例为23:17,年龄在42~77岁间,平均为(54.2±2.4)岁,NYHA-Ⅱ级为14例、Ⅲ级18例、Ⅳ级8例。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NYHA分级心脏功能在Ⅱ-Ⅳ级者,实验前均采用常规疗法治疗≥2周时间,LVEF<40%者;排除标准:不愿配合本次实验者,治疗的依从性较差患者等[3]。 1.3 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行常规疗法,即使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肾素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口服地高辛治疗,剂量为0.75~1.25mg/d。 观察组:该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颗粒(生产厂家: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0141),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前、疗程结束后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LVEF、LVED、LVES和E/A水平的变化。 1.4 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3]中的内容进行疗效评价,显效;即治疗后患者心功能为Ⅰ级或改善幅度超过2级,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即患者心功能改善幅度在Ⅰ-Ⅱ级之间,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在治疗后无改善现象。 (2)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护士hs-CRP、BNP、LVEF、LVED、LVES和E/A指标变化情况。 (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分别从患者体力限制、症状改善、情绪和社会限制等维度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得分越低则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实验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用t检验,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χ2=5.230,数据差异显著,详见表1所示。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共有效率对比[n(%)]

心力衰竭中医康复指南

心力衰竭中医康复指南 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病的终末阶段,为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目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心力衰竭是导致心力衰竭的第一位病因。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化在心肌重塑中起关键作用,阻断促进心肌重构因子,阻止甚至逆转心室重构是治疗CHF并降低其病死率最有效的途径。应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D,β一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治疗,临床中成功地降低心衰死亡率和病残率,延缓了病情的发展。尽管如此,心力衰竭仍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中医药在防治心力衰竭方而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的疗效,历代医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特别是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病情反复方面,显示着良好的疗效。 中医病名溯源 心衰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脉“气力衰竭”,心体受损,心阳鼓动无力,血液循行不畅,不能濡养周身,逐渐引起脏腑功能失调,甚至脏腑功能衰竭的一类危重症候群。临床上以心悸怔忡、喘促、水肿、瘀血、尿少等为主要表现。 古代中医即有心衰之病名,始见于唐?孙思邈《备急千

金药方?心脏门》,该书载“心衰则伏。”宋《圣济总录?心脏门》中有“心衰则健忘”;《医参》中亦有“心主脉,爪甲不华,则心衰矣。”《内经》虽无心衰病名,但有诸多关于心衰临床表现及病机的论述,并名之曰“水”。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曰:“颈脉动,喘疾咳,曰水……足胫肿曰水。”《素问?逆调论》亦曾问及:“人有逆气不得卧而喘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脏使然?”此文所明心衰呼吸困难的种种表现,与美国心脏学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有极为相似的描述。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明确提出“心水”之名,从其症候表现看,即是今之心衰。如“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又如“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另如《丹溪手镜?肿胀》指出:“短气不得卧为心水”。《石室秘录?喘病治法》道:“人有气喘不得卧,吐痰如泉涌者,舌不燥而喘不甚,一卧则喘”是对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论述;关于心衰心悸怔忡的症状,《杂病源流犀烛》云“怔忡……或由水饮停于心下,水气乘心”。古人对全心衰亦有论述,如《圣济总录》“若患此疾,肿亦不常定,或先手足面目浮肿,或先腰肋微肿,或先手足小肿,其侯或消或甚,三五日稍愈,或三无日再发,亦以小便通涩为侯,积渐变成洪肿……此由肺胀甚,即喘如牛吼,坐卧行立不得,或中夜后

护理指导下的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训练

护理指导下的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训练 发表时间:2015-10-15T13:40:19.810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作者:殷容光 [导读] 解放军总医院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康复训练。 殷容光 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853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康复训练的可能性及疗效。方法:选择45例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干预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行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并评估其生活质量的差异、再入院率及死亡率。结果:随访12个月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LVEF、LVEDd及NT-proBNP明显改善(P<0.05)。两组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干预组的再入院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康复训练。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377-01 本文对23例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指导下的运动康复训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的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龄老年慢性充血性衰竭(CHF)患者45例。入选标准:入院时NYHA分级为4级;年龄>75岁;心力衰竭症状稳定>1个月;说话时不伴有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min;静息心率<110次/min;中度乏力以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周内出现进行性运动耐量下降或者运动或静息时出现呼吸困难;3周内发生心肌梗死;未控制的糖尿病;急性全身疾病或发热;近期心脑血管事件;血栓性静脉炎;活动性心肌炎或心包炎;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需要外科手术的返流性心瓣膜病;新发生的心房纤颤。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治疗组(后简称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基础上护理康复干预组(后简称干预组)。其中常规治疗组22例,除药物治疗外不给予其它干预,但记录其日常运动锻炼情况。常规治疗基础上护理干预组23例,给予药物治疗+运动康复训练。 1.2 运动训练计划,按以下4个阶段逐步进行 第一阶段(1周)—通气及床上被动活动训练:通气训练包括腹式呼吸及放松疗法;被动运动方式活动各关节( 如肩、肘、膝关节等)。以上训练每次5~10 min,每日4 次,但不应有疲劳感。 第二阶段(1周)—床上主动活动训练:初期进行不抗阻的简单卧位四肢活动,后期过渡到坐位主动活动,活动时心率增加不超过10-15次/分,活动时间为30min/天,每周3-5次。 第三阶段(2周)—床下主动活动训练:包括立位及坐位的通气训练,床边肢体伸展训练及床边慢走训练,活动时心率增加不超过10-15次/分,活动时间为30min/天,每周3-5次。 第四阶段(1-12月)—户外有氧训练:主要为室外的缓慢步行,50-500米/天,前期可在陪护人员的帮助下完成,后期尽量由患者自主完成。部份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原因,不能完成此阶段的训练。 1.3 运动训练的指导与质量控制 第一、二阶段患者多处于住院期间,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心脏内科护师进行通气训练、被动及主动活动训练。第三、四阶段患者多于居家治疗,由责任护师电话随访,指导其训练计划,患者采用Borg量表(6~20分)来进行自我疲劳评分。每次训练要求患者达到13~15分。 1.4 效果评价指标: 基线期指标: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水平、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 (MLHFQ)。 随访末期指标(12个月):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试验、NT-proBNP水平、再住院率及死亡率。 1.5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值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 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基线期人口资料与心功能比较: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等方面无差异(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等评价指标的比较(表2):干预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NT-proBNP水平及MLHFQ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两组前相比无差别(P=0.317)。 2.3 干预组的再住院率为17.4%,明显低于对照组27.3%(P<0.01)。但两组间平均住院天数、死亡率并无差别(P>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揭示出,适当的运动不仅改善人体运动器官的功能,而且对于心血管、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均有积极的影响,并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本研究的观察对象为老年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初期的运动训练均在有心电监护下进行,每次活动前后均记录心率、血压及描记心电图,记录健身运动前后及晨起的心率和血压变化,食欲和睡眠情况等,并随时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并观察其客观表现。后期的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训练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变研究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训练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变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26T09:26:05.34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5期作者:田蓉 [导读] 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运动康复训练,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还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和应用价值都比较高。 湖南旺旺医院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76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38例,常规组实施一般护理,实验组采取运动康复训练,分析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健康状况、躯体功能、社会需求、以及心理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也要比常规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运动康复训练,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还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和应用价值都比较高。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训练;心功能;生活质量 引言 老年慢性心衰是一种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因为心肌梗死、心肌病、以及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等造成的心肌损伤,导致心肌结构和心功能发生变化,临床症状表现为乏力、体潴留、以及呼吸困难等,在治疗该疾病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应该注重防止心肌重构的发展,降低疾病的发作次数和死亡率[1-2]。因此,需要在临床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以此来提高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76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对其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分析训练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变,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76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38例,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8.6±2.3)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4.6±1.3)年,实验组38例,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4.1±3.2)岁,病程0.8~7年,平均病程(4.3±1.2)年,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效果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实施一般护理,主要包括:疾病知识教育、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指导、以及运动训练等。 实验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运动康复训练,主要包括:首先,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运动康复训练方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初期运动量不宜过大,然后逐步调整运动的强度和运动量;其次,对于病情不是非常严重的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人员要指导其进行充足的休息,运动训练以室外步行为主,每次步行1000米左右,然后可以进行上下楼训练,每天2次,另外,还可以进行太极、气功等方式提高患者对运动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人员要确保其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运动康复训练以室内为主,可以先进行简单的站立,然后进行移步训练。对于病情非常严重的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人员要指导其进行绝对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对其各个关节部位进行按摩与训练,病情有所好转时,护理人员可以指导其自主进行关节运动逐步到站立和移步。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 (2)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包括健康状况、躯体功能、社会需求、心理状态,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计量资料表示为(),用t进行检验,若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参竹心康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_喻正科

中国中医急症2013年2月第22卷第2期JETCM.Feb.2013,Vol.22,No.2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基金资助项目(09FJ1042)·研究报告· 慢性心衰(CHF)是一种复杂临床综合征,亦称慢性心功能不全,是各类心脏病的严重结局之一。近年认识到CHF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VR)。故CHF的药物治疗策略也从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为主的治疗模式转变为拮抗神经内分泌激活、阻止心肌重塑为主的生物学治疗模式。笔者以往的研究[1] 参竹心康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 喻正科陈志红颜旭李勇敏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6)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745X(2013)02-0205-04 【摘要】目的探讨参竹心康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参竹心康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心衰大鼠模型。于造模成功后,假手术组、模型组以蒸馏水10mL/kg灌胃;卡托普利组以卡托普利混悬液7.8mg/kg灌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以中药煎液(含生药4.5g/mL)11、22、44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8周。观察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参数,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水平,心脏标本检测左室重量(LVW)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模型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血浆AngⅡ和ALD水平、LVW及LVMI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而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内压峰值(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卡托普利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MAP、LVSP、±dp/dt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低剂量组;而LVEDP、血浆AngⅡ和ALD水平、LVW与LVMI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低剂量组;低剂量组LVSP高于模型组,低剂量组LVEDP低于模型组。心率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竹心康汤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 【关键词】参竹心康汤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心功能 Ef fect of Shenzhuxinkang Decoction on Ventricular Reconstruction of Rat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YU Zheng-ke,CHEN Zhi-hong,YAN Xu,et al.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Hunan,Hunan,Changsha41000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henzhuxinkang Decoction on ventricular reconstruction and car-diac function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rat.Methods:72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6groups averagely: sham operation group,model group,captopril group,and Shenzhuxinkang Decoction groups with low,medium and high dose(low dose group,medium dose group and high dose group).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and model group were gavaged with distilled water with10ml/kg,captopril group with Captopril suspension with7.8mg/kg,and low dose group,medium dose group and high dose group respectively with decoction(containing crude drugs4.5g/ mL)with11g/kg,22g/kg,44g/kg.All groups were gavaged1time a day for8weeks.The parameters of haemo-dynamics and cardiac function were observed,the amount of plasmatic angiotensinⅡ(AngⅡ)and aldosterone (ALD)were tested,and the left ventricular weight(LVW)and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were detected. Results:The model group had an apparently higher level in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plasmatic angiotensinⅡ(AngⅡ)and aldosterone(ALD),LVW and LVMI than sham operation group versus ob-vious lower level in 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left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internal pressure peak(LVSP)and ±dp/dt than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Captopril group,medium dose group and high dos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AP,LVSP and±dp/dt whereas much lower in LVEDP,AngⅡ,ALD,LVW and LVMI than model group and SZXKDL group.The low dose group had a higher level in LVSP and lower level in LVEDP while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The heart rat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mong groups.Conclusion: Shenzhuxinkang Decoction can improve the ventricular reconstruction and protect cardiac function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rat. 【Key words】Shenzhuxinkang Decoction;Chronic heart failure;Ventricular reconstruction;Cardiac function 205··

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康复:机制、方法与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010232451.html, 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康复:机制、方法与效果 作者:董云峰冯青山杨生源 来源:《体育师友》2018年第03期 摘要:心力衰竭作为一种复杂的心血管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虽说药物治 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多数患者的生活质量仍然较差。近些年来运动康复疗法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逐渐被大家所重视,它被当作是心脏康复预防措施中唯一能够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文章就运动康复疗法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和效果作一阐述,为临床上制定康复护理方案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心力衰竭;运动康复;治疗;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G80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3.020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无法将静脉回心血量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淤血,动脉系统灌注不足,进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HF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一般来说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比较大,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加[1]。以往的经验认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尽量避免运动,但随着近些年运动康复研究进展的不断深入,某些疾病治疗方法的观念已慢慢转变。研究表明,运动康复疗法对于HF患者在心脏射血、心力储备、静脉回流和生活质量方面有着显著疗效,而且经济性显著,减少了患者的医疗开支,已被认为是预防HF的二级有效措施。国外相关心脏病学会也明确提出,对于所有的稳定性HF患者,都可以把运动康复作为心脏康复治疗的一种手段。当前大部分临床指南上都在强调和推荐运动康复疗法在治疗HF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和探讨其作用机制及相关方法和效果显得尤为必要。 1 运动康复治疗HF的作用机制 1.1 神經调节方面 在心力衰竭发展的过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会逐渐失去平衡,调节作用越来越弱,使得心肌细胞受到伤害,病情进一步加重,这其中交感神经系统所起的作用尤为显著。一般来说交感神经兴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会升高,同时血管收缩和心脏后负荷越来越大,进而导致线粒体和细胞核变大,心肌变厚,心功能开始不足,慢慢的心肌细胞也会逐渐凋亡。研究表明,心肌细胞死亡的原因是因为去甲肾上腺素具有毒性作用。Rengo[2]等人发现,进行运动康复的HF患者,他们的心率、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及死亡率都在降低,而且生活质量也在慢慢恢复。

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慢性心衰者心脏功能的效果分析

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慢性心衰者心脏功能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衰者心脏功能改善中,行运动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 纳入本次研究中,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 各为31例,其中观察组行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参照组行基础护理模式,对比两 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76.4±6.7)次 /min、(50.4±7.1)%、(451.3±35.4)m,参照组为(88.5±7.5)次/min、 (35.4±5.1)%、(350.7±31.4)m。观察组患者经过为期1个月后的护理,其有 效28例、好转2例、无效1例;参照组有效23例,好转1例,无效7例,组间 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行运动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有 效改善患者的心率指标,改善心脏射血分数,提升6分钟步行距离,临床推广价 值存在。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指标;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心率指标;效果 分析 心力衰竭主要是指运动耐力降低,患者过度疲劳以及劳力性呼吸困难的综合症状,主要 是临床各种心血管病症的严重阶段[1],作为临床较为多见的临床综合征,在当前高血压、冠 心病以及糖尿病等病症发病率逐渐上升,老龄化成为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原因[2],根据临床 国内外数据调查显示[3],心力衰竭的患病率达到2%。但是年龄>65岁的人群发病率达到10%左右[4-5],在当前对心力衰竭治疗进展的不断普及下,对于心力衰竭的护理也取得了越来越 广泛的进步,针对于此,本文将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运动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通过随机数字 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n=31)和参照组(n=31),观察组中,男性16例,女性 15例,最大年龄90岁,最小年龄50岁,中位年龄(66.4±5.7)岁;参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最大年龄91岁,最小年龄49岁,中位年龄(66.2±5.5)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 如年龄以及性别等比较,组间对比差异性不显著。 1.2方法 参照组行基础护理模式,观察组行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具体方法为:①对患者进行入院 指导,询问患者的既往病情,并分析患者的病因同时对患者给予正确的治疗指导,对患者的 基本状态、生命体征等进行测定,观察是否存在发绀的情况,对输液时速进行控制,并告知 患者控制速度的重要性,不能对滴速进行调节,以避免增加心脏负荷程度;②运动康复指导: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运动康复护理,在护理人员的严密监控下进行训练指导,当心衰病 症稳定后,急性诱发因素消除,则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运动康复指导,但是运动量应 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妥善处理;心功能IV级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同时进行各关节的活动,每次进行5-10分钟,每日进行3-4次,指导患者在创新进行活动,并进行床上或者下床坐立 指导,每次进行10-30分钟,每日进行2-3次,心功能III级患者在护理人员的看管下站立床边,进行步行指导。 1.3观察标准 对临床心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并应用NYHA心功能进行评定,患者在入院治疗后分别对 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同时两组患者需要在观察后测定6分钟步行距离。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其中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率指标、射血分 数以及步行距离等指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指标 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组间对比判定为p<0.05的差异性,则证实统计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